03第三章 货币资本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 特殊性。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 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道德、历史因素 的影响。 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 是固定不变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 因素的作用。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2013-9-22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3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
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 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
2013-9-22 27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金
=
可变资本(v )
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 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 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 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 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4
03资本运行
第三十三页,共99页。
• 以上的实现条件说明,社会两大部类是相互 依存、互为条件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再生 产的正常(zhèngcháng)进行。
第三十四页,共99页。
•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kuòdà)再生产 • 1、扩大(kuòdà)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我们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外延扩大(kuòdà)再
• 这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个别资本的总 和,就是社会总资本或社会资本。
•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 为一年)内所生产第二十六的页,共9物9页。 质资料的总和。
•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设 定了两个理论前提:
• 第一,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 分;
• 第二,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 料和消费资料(xiāofèi zīliào)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部类是消费 资料(xiāofèi zīliào)部门。
第三章 资本运行(yùnxíng)的 一般原理
• 了解: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 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垄断资本运行的变化。
• 重点:资本循环与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chǎnpǐn)的实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特 征,及其向外扩张必然性、采取的形式。
第一页,共99页。
本循环运动。考察资本周转主要(zhǔyào)是 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 响。 • 资本周转时间和次数: • 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分别用资本的周转时 间或周转次数来表示。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一方 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产生 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另 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资本的货 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发生 价值的增值。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 回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 转化为资本,价值增值“必须在流通中,又必 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8—189页)。
劳动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理界限,二是社会的 和道德的界限。
政治经济学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 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 小时工作日。”
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 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 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 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 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 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 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无论任何社 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 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 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在 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 中创造的产品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 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 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的考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 价 值的补偿过程。
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 第3章 什么是货币
3-22
货币层次划分的经济内涵
•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 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 货币供应增速差M1-M2与股票指数 走势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 • 两者差距超过5个百分点
3-23
3-24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3-25
增速差M1-M2与股票指数走势有正相关关系
3-42
表3-2 2008年的M2增长率:原始数据和修正数据
3-43
本章小结
1.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货币的含义不同于收 入或者财富。 2. 货币有三种重要功能:交易媒介、记账单 位和价值储藏。 3. 支付体系随着时间而不断演变。 4. 联邦储备体系定义了两种不同的货币计量 方法—M1和M2. 5. 货币计量需要经常对数据进行重大修正。
3-13
货币形态的发展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信用的纸币,这是货币
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 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商品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3-14
从有形到无形”,说明了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这是决定未来
3-26
3-27
美联储的货币层次划分
M1 = 流通中现金 十 旅行支票十活期存款 十 其他支票存款(如 NOW账户,ATS账户等)
M2 = M1 十 所有存款机构储蓄存款 十 小额定期存款十 隔夜回购协
议 十 隔夜欧洲美元 十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十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 = M2 十 所有存款机构大额定期存款 十 长于隔夜的期限回购协
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第三章货币⒈解释下列概念: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尚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这种现象叫做货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二是商品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用公式来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金融学第03章货币的时间价值
2012.02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6
(三)现代信用经济
1、信用是一种交换方式 、一种支付方式,信用关 系极其普遍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与消费)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信用风险与评级)
第三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
对个体来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人们放弃当 前的货币可以获得未来更多的货币,大家普遍认为 放债取息理所当然,而且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的货币 借贷往往利息差异明显。
2012.02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信用在货币经济中的重要性, 认识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含 义和基本计算原理,熟悉不同的利率决定观,了解利率 结构理论和利率的作用。
别人的信任”。
➢社会学中的信用:是指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一价值观念基
础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基于伦理的信任关系。
➢经济学中的信用:是以偿还和计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
让渡。 偿还
信用的基本特征 计息
2012.02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
信用和商品交换的对比
类别 内容 项目 交易原则 价值运动形式
11 1.1157 1.2434 1.5395 1.8983 2.3316 2.5804 3.4785 6.1759
12 1.1268 1.2682 1.6010 2.0122 2.5182 2.8127 3.8960 7.2876
➢ 1元现值在不同利率和不同年限下的终值变化表 2012.02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平的变动率,则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
《货币银行第三章》课件
3 法定货币
货币的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并具有法定支付能力。
货币的发行和管理
1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维持经济稳定。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运行。
3
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保护市场秩序。
货币的流通和流通方式
现金支付
货币流通方式之一是现金支付,方便快捷。
国际支付
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 支付和结算作用。
储蓄和投资
货币可以用于储蓄和投资,为 个人和企业创造财富。
调控经济
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经济 发展,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货币的价值和计量
1 商品货币
货币的价值与其背后支撑的商品有关,例如金本位制。
2 信用货币
货币的价值与信用背书和市场认可有关,例如纸币。
随着社会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兴起,如金、银、铜等。
3
纸币出现
18世纪,纸币作为代表金属货币价值的信用凭证开始发行。
货币的定义和特征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种共同价值尺度,用于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方便商品与服务的买卖。
价值储藏
货币可以用作储备价值,方便将来使用。
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非现金支付
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非现金支付方式逐渐流行。
虚拟货币
近年来,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等开始流通,改变了传统货币的观念。
货币的发展与前景
数字货币
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支付
数字货币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展 趋势,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移动支付正逐渐普及,改变人 们的支付习惯。
货币银行学(包屹红版)各章重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逐渐发展成货币形式。
厂2 n! 〔“补3.货币交易的交易网点数量为(n-1),物物交换的交易网点数量为C n=2!(n _ 2!) =2门山-1)4.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V)和世界货币5.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7.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8.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9.金银复本位制的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10.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国家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了解下三个自由,两个稳定,三个促进,P21)11.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12.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牙买加协议”的要点如下: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提高特别提款权(下称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资本论第三章第三节
第一节 价值尺度 第二节 流通手段 第三节 货币 1、货币贮藏 2、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货币职能:货币在 流通 中所起的作用
主要内容:是在以上两节的基础上论述货 币的其他三种职能 问题: 为什么把第三节标题定名为货币?
原文: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 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 货币。因此,金(或银)是货币。 解释: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 本职能。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 金银。
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 指金属货币,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 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 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体现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 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或: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决定流通中的纸币需要量,纸 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由流通中的商品量和纸币发行量所 决定的规律。由此而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假如流 通中的商品量少于纸币流通量,纸币的币值就有可能下 降,商品价格水平就有可能上升,或者纸币发行量超过 了流通中的商品量的需要,其结果也相同,即通胀;反 之,如果实际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量,由于流通 中货币量不足,因而将导致商品流通速度下降,纸币的 币值就要上升,商品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向下波动。即 通缩)
“贵金属在它的产地直接同其他商品交换。 在那里就是卖(商品占有者方面)而不买 (金银占有者方面)。” “求金欲”
原文:“货币作为激进的平均主义者把一 切差别都消灭了。”
第03章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
资本形态二元化的例子
你把100万元货币借给一家企业,得到一张100万元的无限 期企业债券,你的资本是否减少?企业的资本是否增加?
你的100万货币资本立即取得双重的存在形式:
你手中的100万元的债券,在你的资产负债表中,这时你的资产 (从使用角度看的资本)
企业手中的100万资本,这些资本先以货币形式存在,然后又生产 资料形式存在。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因此增加了100万元。 这些所有权属于你的资本,在实体上正被企业占有和使用。
16
生息资本的现实运动
现实的生息资本运动形式
贷款(本金)借款商品收入贷款本息 或者:M—M—C—M*—M*
各阶段的分解
第一阶段,货币作为资本转让
M—M 价值转移,但是没有形态变化; 双重投资:金融投资,企业资本投资。
第二阶段,工商业资本运动,商品(服务)的生产或经营
M—C—M* 企业家使用他人资本生产利润
生息资本就是借助货币使用价值的暂时转让而实 现价值扩大的资本。
货币作为一定量的价值,代表了对社会财富的支 配权。因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生息资本是 借助财富支配权的转让实现价值扩大的货币资本。
8
生息资本的特殊交易方式:贷放
资本的交易表现为货币在开端和终端的两次运动: M—M, M*—M*,
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商品或服务,通过生产或商品、 服务的营销,生产利润,实现价值扩大。
在一定时间内把货币转让给他人使用,自己凭借对该货 币所有权,把他人未来收入的一部分据为财产,以此实 现价值扩大。
两种方法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后一种使用方式 使货币转化为生息资本。
7
什么是生息资本?
当货币所有者在保留货币所有权条件下,把货币 转让给他人使用,自己凭借货币所有权分享他人 未来收入时,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不过是特殊的 资本——生息资本。
03第三章 货币资本
第三章货币资本一、货币与货币资本(一)货币转化为资本当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至劳动力也成为商品时,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社会经济形态也转型为资本主义。
这时,任何人手中的货币只要积累到一定的量,都可以被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费用低于该劳动力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因此,在生产结束、商品出售后,生产者会得到一个剩余价值或利润,他的资本会因此而增值。
所谓资本就是通过自我运动不断增值的价值。
因为价值的独立形式是货币,所以,货币就成为资本的一般形式。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有如下区别。
1. 性质不同。
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形式或者结晶,被主体作为一种手段使用;资本是在自我运动中不断增值的价值,是有自身目的的主体。
2. 职能不同。
货币的职能只是与商品流通有关,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价值计量工具、交易工具、价值贮藏工具;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3. 运动方式不同。
货币的运动方式是:商品1——货币——商品2。
货币首先在商品1生产者的交易对方手中,通过“商品1——货币”这一交易,货币从货币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商品1的生产者手中,商品所有者也就转化为货币所有者。
随后,商品1的生产者,即新的货币所有者,又用货币购买商品2,货币又转移到另一商品生产者手中。
在上数两次交易中,发生了货币在三个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
货币不断地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移,以媒介商品流通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在这里,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环节。
整个运动的目的是使用价值或者说是消费。
货币一旦作为货币支付出去,就不再流回,该货币代表的价值也随着他对所购商品的消费而消失。
资本的运动方式是:货币——商品——货币*,其中“货币*”代表已经增值的货币。
其中也包括两次商品交换和三个当事人。
但是,运动的起点是货币所有者及其手中的货币,终点是同一货币所有者及其手中更大量的货币。
整个运动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货币,是增大货币所代表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货币
物的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
系。
✓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 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 货币的出现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矛盾,矛盾转化为 “商品--货币”的对立。
货币是 特殊商品
价值的直接体现物 具有双重使用价值
自然性质决定 社会职能决定
✓ 从局部和短期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从长期 或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 规律 作用
归 结 一 点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 市场意识 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 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 生产率;
3、通过市场机制促使商品生 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电子货币
金属货币
✓铸币(coins) 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
的金属货币。 ◎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中国春秋初期约公元前800年的布 币、刀币、铜贝。 ◎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先秦共字钱 古罗马金币
美国金币
先秦鬼脸钱 金
古罗马铜币
中国近代机制铸币 银
五铢钱
财富转移。
五种职能的关系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
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 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
商品货币
可兑现的
金属货币
纸制货币 不完全兑现的
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 完全不兑现的
天 平 天 国 通 宝
北宋通宝
货币资本化
第三本化的条件 货币资本化的形式 货币资本化过程
它 们 在 数 动 量 上 并 不 同 上 ; 。 同 不 领 域 的 活 们
它 不 同 ;
它 们 使 用 的 目 的 和 结 果 ; 同 不 式 形 的 在 存 们
它
二 、 资 本 与 货 币 的 异 同
三、货币资本化的条件
货币变成商品 货币功能外溢 建立起货币进入与退出资本过程的机 制 有较健全的防止和躲避资本风险的机 制
这里有风险吗?
四、货币资本化的形式
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金融资本 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 生息资本
要
货币的基本功能,不 仅是媒介财富的流动, 而且还要转换和释放 能量,以谋求财富的 增殖和更大作用的发 挥。
点
一、货币资本化的定义
所谓货币资本化,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将所 取得的货币财富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可用来增殖 和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的一种过程和机制 实质:货币资本化实际上就是使货币变成可带来 更多财富和利益的手段,使货币性资产向可增殖 的金融资产转化。
注意:它有两层含义
货币资本化包括两层基本的意思: 首先,货币资本化是一种过程,它是通过一系列 转化环节、运动来完成的,例如,将一部分货币 从总体货币中抽离出来,转入储蓄,而后,再又 经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若干次转换和连续运动, 才进入资本领域; 其次,货币资本化,同时又是一种机制,即它是 社会将货币不断转化为财富增殖手段的一种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货币资本一、货币与货币资本(一)货币转化为资本当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至劳动力也成为商品时,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社会经济形态也转型为资本主义。
这时,任何人手中的货币只要积累到一定的量,都可以被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费用低于该劳动力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因此,在生产结束、商品出售后,生产者会得到一个剩余价值或利润,他的资本会因此而增值。
所谓资本就是通过自我运动不断增值的价值。
因为价值的独立形式是货币,所以,货币就成为资本的一般形式。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有如下区别。
1. 性质不同。
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形式或者结晶,被主体作为一种手段使用;资本是在自我运动中不断增值的价值,是有自身目的的主体。
2. 职能不同。
货币的职能只是与商品流通有关,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价值计量工具、交易工具、价值贮藏工具;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3. 运动方式不同。
货币的运动方式是:商品1——货币——商品2。
货币首先在商品1生产者的交易对方手中,通过“商品1——货币”这一交易,货币从货币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商品1的生产者手中,商品所有者也就转化为货币所有者。
随后,商品1的生产者,即新的货币所有者,又用货币购买商品2,货币又转移到另一商品生产者手中。
在上数两次交易中,发生了货币在三个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
货币不断地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移,以媒介商品流通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在这里,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环节。
整个运动的目的是使用价值或者说是消费。
货币一旦作为货币支付出去,就不再流回,该货币代表的价值也随着他对所购商品的消费而消失。
资本的运动方式是:货币——商品——货币*,其中“货币*”代表已经增值的货币。
其中也包括两次商品交换和三个当事人。
但是,运动的起点是货币所有者及其手中的货币,终点是同一货币所有者及其手中更大量的货币。
整个运动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货币,是增大货币所代表的价值。
因此,货币作为收入支出会使个人拥有的绝对财富——价值——减少,而货币作为资本支出在正常情况下使个人拥有的绝对财富增加。
4. 对立面不同。
货币的对立面是商品;资本的对立面是工资劳动者。
没有商品,也就没有货币,没有商品和货币,同样也就没有资本。
但是,只有当货币能够被用来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因此,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而资本则产生于劳动力的买卖。
5. 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只代表产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易方式的变化,而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则代表产品生产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化。
货币支配的只是物质产品,而资本支配的则是一切产品和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这种特殊生产要素。
(二)货币资本资本增值过程是价值的自我运动,这一运动表现为一系列的价值形态变化:价值不断由货币形式,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形式,再转化为商品的形式,最后又转化为货币形式。
价值的这种以增值为目的的形态变化,被称之为资本循环,其基本形式如下:劳动力……生产要素……商品* ——货币*货币——商品生产资料其中,星号“*”代表已经增值的价值,例如,“商品*”表示采取商品形式的已经增值的价值,“货币*”表示已经增值的采取货币形式的价值。
图中的直线“——”表示流通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即生产过程。
因此,资本通过形态变化实现的增值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流通过程和一个生产过程。
在价值形态变化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上的资本,就是货币资本。
从上面的循环公式中我们看到,处于起点的价值采取的是货币形式,该货币就是货币资本。
在终点上,自我运动的价值又重新采取了货币形式。
位于终点的价值除了回流的货币资本以外,还包括一个价值增值额,即剩余价值。
因此,“货币*”= 货币形式的资本价值+ 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
在上述循环公式中,价值处于生产要素形式时被称为生产资本,而处于商品形式时则被称为商品资本。
生产资本即使生产要素,又是资本。
作为生产要素,它执行生产商品职能,作为资本,它执行剩余价值生产的职能。
当工资劳动者(雇佣工人)的劳动被对象化到产品中去的时候,价值就被生产出来;当工资劳动者生产的价值大于企业付给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时,剩余价值就被生产出来。
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实现剩余价值。
所谓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使价值从而剩余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采取独立的形式,而价值的独立性使就是货币。
因此,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就是资本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那么,在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中,货币资本执行什么职能呢?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货币的职能:购买商品和支付债务。
货币资本执行货币职能与货币执行货币职能唯一的差别,体现在所购买的商品上。
纯粹的货币职能是购买商品,而不管商品是什么;而货币资本购买的商品则仅仅是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
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要素后就成为生产资本,执行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
所以,货币资本的职能也可以说是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
(三)货币资本流通与费用资本在形态变换中会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因此,资本的循环又可以从这三种资本的角度分别加以考察。
同一资本循环,可以从不同角度定义为不同资本的循环,如下表。
资本类型循环形式货币资本货币——商品…生产要素…商品* ——货币*生产资本生产要素…商品* ——货币*,货币——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商品* ——货币*,货币——商品…生产要素…商品*实际上,货币资本的循环就是一般资本循环,这并不奇怪,因为货币是资本最一般的形态。
剩余价值是生产资本生产的,生产资本在价值增值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但是,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从属于货币资本的运动,因为它们的运动缺乏目的性,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中介形式。
只有货币资本的运动才鲜明地揭示了资本运动的目的:价值增值。
要研究价值增值,就应该研究生产资本,因为利润是在那里生产的。
要研究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如何实现,就应该研究商品资本。
但是,这些都不属于这里研究的范围。
本书的目的是研究货币在资本运动从而在价值增值过程,以及整个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考察货币资本及其循环。
但是,生产资本的流通,即资本周转,对企业的货币资本流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下一节我们将对这种影响做专门的考察。
现在我们来分析货币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因为货币资本流通公式就是资本流通的一般公式,所以,对货币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考察,也就是对一般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考察。
货币资本的流通不同于货币的流通,如上所述,货币资本的流通是: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如此不断周而复始,货币不断离开然后又不断返回到起点。
而货币的流通是:所有者1的货币 所有者2的商品所有者2的货币 所有者3的商品所有者3的货币 所有者4的商品……其中,货币不断从一个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手中,不断离开运动的起点,不再返回。
但是,资本流通包含货币流通,即在资本的不断循环中,包含了货币不断离开其起点,不断从一个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手中的运动。
货币资本运动由不同的阶段构成,包含了两个流通阶段:阶段1 货币——生产要素商品阶段2 商品* ——货币*其中,流通阶段1的“货币——生产要素商品”是资本流通,也是货币流通,因为这既是资本由货币形式转化为生产要素形式,又是普通的用货币购买商品。
同样,流通阶段2的“商品——货币*”,既是资本由商品形态重新恢复为货币形态,又是一般意义的商品出售。
孤立地考察,流通阶段1和阶段2中的货币运动只属于货币流通。
在阶段1中,货币离开其所有者,是货币流通;在第二阶段中,货币又离开另一个所有者,单独来看,这也属于货币流通。
只有把两个流通结合在一起时,其中的货币运动才不仅仅是货币流通,同时还是货币资本的流通。
企业的货币流通是借助一些特殊的业务完成的,这些特殊的业务主要有以下一些。
•货币收支。
支付货币,以购买生产要素;收取货币,以补偿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项开支和实现价值增值。
•货币保管。
将货币存放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并派专人看守,以防被盗或被抢。
•出纳。
将收取的货币资金入库;或者将已入库货币资金提出,用于各项交易。
•货币转移。
将货币资金运送到外地或者外国,以便在那里进行商品的购买和支付。
•货币兑换。
在进行对外贸易时,购买或者出售外国货币。
•结算。
核对企业的债权债务总额,对相互欠下的债务进行冲销,索偿债权余额,偿还债务余额。
•簿记。
对企业的所有现金往来和收支进行统计、归纳、核算和存档。
这些货币流通业务会产生货币流通费用,或者说交易费用。
它们主要是:•工资费用,企业必须雇用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些业务; •建筑和设施费用,修建和维护办公场所、金库,以及添置各项办公设施的费用; •办公用品费用,如购买笔墨纸张的费用; •差旅费用,到异地进行交易和债务结算的交通及生活费用; •鉴别费用,对所收取的贵金属货币的纯度,以及纸币和其他凭证的真伪,进行鉴定的费用; •违约费用,在赊销时因为债务人违约、在购买时因供货人违约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 在途货币资金滞留费用,预付款不能按期交付给对方,或者预收款不能及时入账,导致进货不能及时到达,或者新的购买不能及时进行,从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这些与货币流通有关的交易费用越高,企业产品的生产费用也就越高,企业的利润就越低。
企业要提高利润率,必须尽可能地降低这些费用。
不言而喻,企业规模越大,该企业耗费在货币流通上的交易费用就越高。
就整个社会来说,商品经济越是发达,市场的交易规模越大,国民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中必须耗费在货币流通上的部分也就越大。
二、生产资本周转对货币资本流通的影响企业的生产资本,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两个部分。
本节说明企业的生产资本流通对企业货币资本流通的影响,说明为什么企业会经常出现货币的缺口和剩余。
缺口引起借贷,而剩余则为信贷提供源泉。
所以,本节所分析的对象,构成现代金融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
(一)生产资本的周转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被称为资本周转。
资本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成为周转时间。
周转时间包含一个生产时间和两个流通时间,即生产要素购买时间和商品销售时间。
如果我们从生产时间开始,则企业资金的周转时间如下:……生产要素……商品* —— 货币* ,货币——商品 周转时间简单地说,周转时间就等于生产时间加上流通时间。
资本在一年内完成的周转次数被称为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假定一年为360天,则有:周转时间天周转次数360我们知道,企业的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因此,生产资本的周转也分为固定资本的周转和流动资本(营运资本)的周转。
流动资本的周转主要指从原料或者配件的采购到销售款入账的全过程,固定资本的周转则是指从固定资本的采购、建设、投产,到收回全部固定资本投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