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估计算法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掌握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2. 学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了解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频数、数据分组、频率分布表。
2.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样本容量、抽样调查、样本估计总体。
3. 估计总体方法的运用:实际问题分析、计算、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频率分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2. 新课:讲解频率分布的概念,演示如何绘制频率分布表。
讲解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方法,分析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3. 练习:让学生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频率分布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方法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频率分布的概念、绘制频率分布表的方法,以及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方法。
2. 实际问题案例: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数据分析软件: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频率分布的绘制和分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样本数据中得出总体的频率分布,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频率分布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练习与反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频率分布概念的理解。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最新】分布估计算法PPT 课件教案讲义(获奖作品) 图文
₪ end-while
Details
₪ Population replaced by probability vector
■ P = {p1 , p2 , …, p}
₪ pi : Probability of 1 in the ith bit ₪ Generate n individuals ₪ Update P using the best individual
9
Flowchart
10
What Models to use?
Start with ₪ Probability vector for binary strings ₪ Gaussian distribution Later ₪ Dependency tree models (COMIT) ₪ Bayesian Network
₪ Function optimization ₪ Job-shop scheduling ₪ TSP ₪ Bin-packing ₪ Knapsack Problem ₪ Neural Network weight training
8
分布估计算法:总的框架
₪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s do just that! ₪ Typically they operate as follows: ■ Step 0: Randomly generate a set of individuals (t=0) ■ Step 1: Evaluate the individuals ■ While (not done) ■ Step 2: Select individuals (where ) to be parents ■ Develop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density function, pt, based on the parents ■ Step 3: Create offspring using pt ■ Step 4: Evaluate the offspring ■ Step 5: The offspring replace the parents (t = t + 1) ■ Step 6: Goto While
《用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
《用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用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介绍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
频率分布是指将数据按照数值范围分组,并计算出每个组内数据出现的频率。
通过观察频率分布,我们可以得到总体分布的近似情况。
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计算和绘制频率分布图来估计总体分布,并应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收集数据选择一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数据集。
可以是实际调查的数据,也可以是模拟生成的数据。
确保数据的数量足够大,并涵盖总体的主要特征。
步骤二:确定分组数目选择合适的分组数目来分类数据。
过少的分组数目可能无法展现数据的细节;过多的分组数目则会使频率分布图变得混乱不清。
选择分组数目时,可以参考斯特金斯公式或使用柱状图来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步骤三:计算频率将数据按照分组范围进行分类,并计算每个组内数据的频率。
频率可以通过计算每个组的数据个数除以总数据个数得到。
步骤四:绘制频率分布图使用柱状图或直方图来展示频率分布。
横轴表示各个分组,纵轴表示频率。
每个柱子的高度表示该分组的频率。
步骤五:分析分布特征观察频率分布图,分析总体分布的特征。
可以看出是否存在集中趋势、偏斜或对称等现象。
通过频率分布图,我们可以对总体分布做出初步的估计。
步骤六:应用实际问题通过频率分布图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通过观察消费者收入的频率分布可以估计整体收入水平的分布情况,从而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总结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的统计信息来对总体分布做出初步的估计,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频率分布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了解总体分布的特征。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分组数目,以及正确解读频率分布图的意义。
希望本教案能帮助学生掌握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估计教学设计
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估计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在统计学中,抽样方法是研究总体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可以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总体的统计特征。
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总体分布的估计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样方法和总体分布的估计,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抽样方法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抽样方法的步骤和特点;3.理解总体分布的估计方法;4.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进行实际问题的抽样与估计。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抽样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教学内容•定义:抽样方法是指从总体中选择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分类: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等。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举例,解释抽样方法的目的和作用。
•阐述抽样方法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实例分别介绍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并讨论它们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展示抽样方法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2. 总体分布的估计方法教学内容•点估计: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点估计方法。
•区间估计: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教学步骤•介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实例解释最大似然估计法和样本均值估计法的应用。
•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估计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3. 抽样与估计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实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抽样和估计的实践。
教学步骤•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并给出相关数据。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和估计方法。
•学生根据所选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估计。
•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整体讨论。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抽样方法和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分布估计算法教案
31
4. 高斯概率模型(续)
第一步: 随机产生初始种群并计算种群中所有个体的适应 度,同时根据公式(8. 7) 初始化概率模型。
其中: V[ i ][ j ] 为种群中个体 i 的变量 xj 的值, N 为种群的规模。
32
4. 高斯概率模型(续)
第二步: 采用线性学习方式更新高斯分布的均值。设在第 t 代时 , xj 对应的高斯分布的均值为μj t,则有:
BOA 采用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采样时根据贝叶斯网络 拓扑结构图从父节点到子节点依次采样生成样本。 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过程包括网络结构的学习和参数的 学习两个过程。
28
29
4. 高斯概率模型
高斯分布又称为正态 分布,高斯概率模型 是实数编码分布估计 算法的经典概率模 型。 多元高斯模型也是解 决多变量相关的实数 编码分布估计算法常 采用的概率模型。
其中 α 为学习因子 , xbestl、 xbest2 和 xjworst 分别表示种群 中最优个体、次优个体和最差个体所对应的 xj 值。
33
4. 高斯概率模型(续)
第三步: 采用线性学习方式更新高斯分布的方差。 设在第 t 代时 , xj 对应的高斯分布的方差为 σjt; ,则有:
25
3. 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
描述变量之间概率依赖关系的 数学模型,其拓扑结构是一个 有向无环图 (DAG) 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变量,而每 条边则表示变量之间的概率依 赖关系。 提供了一种把联合概率分布分 解为局部概率分布的方法。
26
3. 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续)
假设 X = {X1, X2,… , Xn} 为随机变量集, x =(x1, x2 , … , xn ) 表示变量的集合 , 则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联合概率为: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教案: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3.掌握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4.能够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
二、教学内容:1.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2.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3.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三、教学过程:一、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频率分布是指对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从而得到数值的分布情况。
2.频率分布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对总体进行估计。
二、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30分钟)1.确定数据的分组区间:首先需要确定分组的宽度,即把数据分为若干个区间。
常用的方法有等宽分组和等频分组。
2.计算各个分组的频数: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个数。
3.计算各个分组的频率:将各个分组的频数除以总样本数量,得到各个分组的频率。
4.制作频率分布表:将各个分组的上界、下界、频数和频率列成表格。
三、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40分钟)1.利用频率分布表进行估计的方法有两种:直接估计和间接估计。
2.直接估计是通过频率分布表直接读取各个分组的频率来估计总体分布。
3.间接估计是通过频率分布表的图形化表示来估计总体分布,常用的图形有直方图和折线图。
4.对于直方图,可以通过观察分布的形状和峰值来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5.对于折线图,可以通过观察分布曲线的形状来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四、练习和小结(2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完成频率分布表的构建。
2.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频率分布表,进行总体分布的估计。
3.对学生进行小结和概念回顾,检查他们对于频率分布和总体估计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以及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频率分布和总体估计的理解。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及作用。
2. 学会如何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数据的频率分布。
3. 掌握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频率分布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样本数据与总体数据的关系。
3. 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的方法。
4. 实例分析: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的频率分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的频率分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频率分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频率分布的作用。
2. 讲解:讲解频率分布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阐述样本数据与总体数据的关系。
3. 演示:用具体例子演示如何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
4. 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的频率分布。
5. 总结:总结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的频率分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练习与反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频率分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学生对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的掌握情况。
3. 研究性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在研究性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估计方法。
2. 实例材料: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材料,用于讲解和练习。
高中数学《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1(1) 新人教A版必修3
总体分布的估计(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
(4)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辨证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出课题)。
【探究新知】<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探究〗:P62(1)怎样将各个样本数据汇总为一个数值,并使它成为样本数据的“中心点”?(2)能否用一个数值来描写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
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略见课本第62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 25t 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掌握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2. 学会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分布,了解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频率分布的定义及意义2. 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3. 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4. 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 教学难点: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以及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引入频率分布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频率分布的定义、意义以及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4. 讨论:分组讨论,探讨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频率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题: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频率分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影响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自学。
2. 实际案例:收集相关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意义,教授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2. 第二课时: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探讨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3. 第三课时:分析实际问题,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掌握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2. 让学生学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提高对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能灵活运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二、教学内容1. 频率分布的概念及意义。
2. 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3.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2. 教学难点: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意义。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对频率分布表绘制方法的理解。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材料,用于讲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准备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的相关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掌握该方法。
3. 教师准备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如调查某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引出频率分布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频率分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不同区间内,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
3. 示范:以教师为例,展示如何绘制频率分布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尝试绘制频率分布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绘制频率分布表,并以此估计总体。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3.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解决?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案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分布的估计概念;2.掌握大样本情况下总体均值与总体比例的点估计、区间估计方法;3.理解总体标准差估计的概念和方法;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总体分布的估计概念的理解;2.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点估计、区间估计的应用;3.总体标准差的估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总体分布的估计概念总体分布的估计是指通过抽样得到的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等。
2. 总体均值的估计在大样本情况下,总体均值 $\\mu$ 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为:•点估计:$\\bar{x}$•区间估计:$\\bar{x}\\pmz_{\\alpha/2}·\\frac{\\sigma}{\\sqrt{n}}$其中,$\\bar{x}$ 为样本均值,$z_{\\alpha/2}$ 为置信水平为 $1-\\alpha$ 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sigma$ 为总体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
3. 总体比例的估计在大样本条件下,总体比例p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为:•点估计:$\\hat{p}=\\frac{X}{n}$•区间估计:$\\hat{p}\\pmz_{\\alpha/2}·\\sqrt{\\frac{\\hat{p}(1-\\hat{p})}{n}}$其中,X为样本中符合条件的个数,n为样本容量。
4. 总体标准差的估计总体标准差 $\\sigma$ 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为:•点估计:s•区间估计:s1<s<s2其中,s为样本标准差,s1和s2分别为n−1自由度的$\\chi^2$ 分布的上分位数和下分位数对应的样本标准差。
5. 实际应用问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解决,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估计方法和公式。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五、教学步骤1. 总体分布的估计概念教师讲授:介绍总体分布的估计概念,并通过阐述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
《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的分布。
频率分布是一种描述数据集中值出现频率的统计工具,通过观察数据的频率分布,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掌握频率分布的估计方法,对于分析数据、制定决策以及进行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组,并统计每个组别中数据值的出现频率。
频率分布图通常以横轴表示数据的不同组别,纵轴表示对应组别中数据值的频率。
通过频率分布图,我们可以观察到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异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特殊模式。
3. 构建频率分布构建频率分布的步骤如下:1. 确定数据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并计算数据的范围;2. 根据需要确定分组区间的数量和宽度;3. 将数据按照分组区间进行分类,并计算每个组别中数据值的频率;4. 绘制频率分布图。
4. 通过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通过观察数据的频率分布,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总体的分布情况。
一些常见的总体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偏态分布等。
根据频率分布的形状和特征,我们可以对总体的分布做出初步估计。
需要注意的是,频率分布只能提供总体分布的估计,而不能给出确切的总体分布。
要获得更准确的总体分布估计,通常需要进行更复杂的统计分析,如参数估计等。
5. 实例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的方法,我们将在课堂上进行实例演示。
首先,我们将给出一个数据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构建频率分布,并通过频率分布图初步判断数据的总体分布。
然后,我们将讨论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局限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6.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掌握通过数据的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的分布的基本方法。
频率分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统计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数据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学生将能够运用频率分布来对总体分布进行初步估计,并了解估计的局限性。
8 1.5.1估计总体的分布 教案
预习课本36页5.2《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估计总体分布相关内容.
1、什么叫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
2、什么叫样本频率分布折线图图?
3、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对分组分的越细越能代表总体趋势,还是相反?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
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导引新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回顾数据数字特征所学的主要内容
对估计总体展开学习
探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在实际案例中的作用
课堂检测内容
课本36页练习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
(2)一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课后作业布置
必做:课本第40页A组第1 题。
选做:课本第31页A组第2 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提炼的课题
估计总体分布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科目: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 第周 星期
单元(章节)课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统计
本节课题
1.5.1 估计总体分布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高二上学期数学总体分布的估计教学计划范文
高二上学期数学总体分布的估计教学计划引言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部分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估计总体分布,这不仅涉及理论知识,也包括实际应用和数据分析技能。
本教学计划旨在指导学生掌握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分布的基本方法。
学会使用直方图、箱线图等工具描述数据分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抽样分布介绍抽样分布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抽样分布的形成过程。
2. 样本与总体解释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讨论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特征。
3. 估计方法学习用样本均值、中位数估计总体均值、中位数。
学习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4. 数据的图形表示学习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直观展示数据分布。
5. 统计量的选取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统计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引入与抽样分布引入统计学基础知识,讲解抽样分布的概念。
第3-4周:样本与总体学习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
第5-6周:估计方法学习不同的估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和方差的估计。
第7-8周:数据的图形表示学习如何使用直方图、箱线图等工具描述数据分布。
第9-10周:统计量的选取与应用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统计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总体分布的估计(二) 教案示例
总体分布的估计(二)·教案示例目的要求了解当总体中的个体取不同值较多,甚至无限时,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去估计总体分布,并会用这两种方式估计总体分布.内容分析1.本节课主要研究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甚至无限时,如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对样本的频率分布的研究要用到初中学过的整理样本数据的知识.教学时,应对初中相关知识作必要的回顾.2.教科书是以100个产品尺寸数据整理来介绍如何通过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这里应强调的是,与上节课不同之处在于,上节课的频率分布表中列出的是几个不同数值的频率,相应的条形图是用其高度来表示取各个值的频率;本节课列出的频率分布表列出的是各个不同区间内取值的频率,相应的直方图是用图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在各个区间内取值的频率.3.在得到了100个产品尺寸数据的频率分布后,教科书介绍了频率分布与相应的总体分布的关系.即频率分布将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更加接近总体分布,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且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演变成一条光滑曲线——反映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总体密度曲线较为直观地表达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强调指出,基于频率分布与相应的总体分布的关系,由于通常我们不知道一个总体的分布,因此我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相应的总体分布.4.总体密度曲线反映了总体分布,即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总体在区间(a,b)内取值的概率是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a、x=b及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本节课得到的密度曲线正是下节课要介绍的正态分布曲线.教学过程1.实例引课为了解某地区女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不仅要了解其平均身高,还要了解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为了解某次考试成绩,不仅应知道平均成绩,还应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分~90分占多少,……,不及格占多少等.引出课题:总体分布的估计(2).2.复习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以上步骤及出现的相关概念主要结合具体实例讲清.3.出示课本实例从规定尺寸为25.40mm的一堆商品中任取100件,测得它们的尺寸如下:(幻灯演示).如果把这堆产品中产品尺寸的全体看作一个总体,则上面数据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4.师生共同制作频率分布表5.师生共同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6.频率分布直方图表明了所抽取的100件产品中,尺寸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则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总体密度曲线.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a,b)内取值的概率等于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a、x=b及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通常,不易知道一个总体的分布情况.实践中,往往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越精确.如从样本频率分布表中可看到,样本数据落在25.355到25.455之间的频率为0.59,说明产品尺寸在这个范围的概率约为0.59.7.补充举例(1)完成上面的频率分布表.(2)根据上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根据上表,估计数据落在[10.95,11.35]范围内的概率约为多少?解:(1)(2)略.(3)数据落在[10.95,11.35]范围的频率为0.13+0.16+0.26+0.20=0.75,此数据落在[10.95,11.35]内的概率约为0.75.8.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6页练习第2题.9.归纳小结对于所取不同数值较多或可以在实数区间范围内取值的总体,需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的频率分布.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时,频率分布直方图无限接近一条光滑曲线——总体密度曲线.由于总体分布通常不易知道,往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4第3题.。
《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4苏教版
《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4(苏教版必修3)2.2 总体分布的估计教学目标1.会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且能读懂频率分布直方图,能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解决一些问题.2.会绘制频率分布折线图,并且能读懂频率分布折线图,能根据频率分布折线图解决一些问题.3.了解茎叶图的制作,并能通过茎叶图读懂某些数据.重点难点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的绘制,读图.教学过程一、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分析:假设通过抽样,我们获得了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3.12.52.02.01.51.01.61.81.91.63.42.62. 22.21.51.20.20.40.30.43.22.72.32.11.61.23.71.50.53.83.32.82.32.21.71.33.61.70.64.13.22.92.42.31.81.43.51.90.84.33.02.92.42.41.91.31.41.80.72.02.52.82.32.31. 81.31.31.60.92.32.62.72.42.11.71.41.21.50.52.42.52.6 2.32.11.61.01.01.70.82.42.82.52.22.01.51.01.21.80.62.21.编制频率分布表极差=4.3-0.2=4.1;如果取区间[0.15,4.35],则全距为4.2;分10组,组距为0.42,为了方便起见,组距尽可能"取整",因此定为0.5,因此分9组,全距为4.5,取区间[0,4.5] .2.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月均用水量在区间[2,2.5)内的居民最多,在[1.5,2)内次之,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都在[1,3)之间.说明1:同样一组数据,如果组距不同,横轴、纵轴单位不同,得到的图的性状也会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第二课时 总体分布的估计
7 8 9944647 3第二课时总体分布的估计【学习目标】1、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2、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考纲要求】总体分布的估计为A级要求【基础自测】1、某人在同一条件下射靶50次,其中射中5环或5环以下2次,射中6环3次,射中7环9次,射中8环21次,射中9环11次,射中10环4次,该射击者射中7环—9环的概率约是_______________。
2、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4,则该组的频数是_____________3、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该地区内100名年龄为17岁~18岁的男生的体重(kg)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则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8.5,60.5] 学生的人数____________4、右图是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上,七位评委为某选手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典型例析]例1: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例2从高三学生中抽取50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成绩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单位:分)[40,50),2;[50,60),3;[60,70),10;[70,80),15;[80,90),12;[90,100],8.(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成绩在[60,90)分的学生比例;(4)估计成绩在85分以下的学生比例.。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教案标题: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总体分布;2. 掌握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进行总体分布的估计。
教学内容:1. 总体分布的概念和意义;2. 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a.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b. 经验分布函数;c. 参数估计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d. 非参数估计方法(如核密度估计);3. 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总体分布的概念(5分钟)-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总体分布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总体分布与样本分布的关系。
Step 2: 介绍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10分钟)- 分别介绍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经验分布函数、参数估计方法和非参数估计方法;- 针对每种方法,解释其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
Step 3: 实例演示和讲解(15分钟)- 选取一个实际案例,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演示如何估计总体分布;- 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计算过程;- 强调方法选择的依据和注意事项。
Step 4: 学生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估计总体分布;-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解答疑惑。
Step 5: 案例分析和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方法估计总体分布,并讨论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Step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估计总体分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法。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实际数据案例;3. 练习题和答案;4. 计算工具和软件(如Excel、R等)。
评估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问题回答情况;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3. 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数据分析实践,提高对总体分布的估计能力;2. 推荐相关的书籍和学习资源,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整理两套]
总体分布的估计(1)教学目的:1.掌握运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2.深人理解频率分布的步骤。
3.掌握总体的个体所取值及频率分布的条形图。
教学重点:突出一些重要概念的实际意义,突出统计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突出统计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处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在统计中,用样本的有关情况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某种数字特征去估计总体相应数字特征。
本节课解决前者的问题(1)介绍对“抛掷硬币”试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
(2)以历史上所做的抛掷硬币试验为例,出示下述频率分布表。
(3)画出频率分布的条形图。
(反面向上)(正面向上)(4)注意点:①各直方长条的宽度要相同;②相邻长条之间的间隔要适当。
(5)结论: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两种试验结果的频率大致相同。
上表排除了抽样造成的误差,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
这种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通常称为总体分布。
2.例题:为检测某种产品的质量,抽取了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检测结果为一级品5件,二级品8件,三级品13件,次品4件。
(1)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表示样本频率分布的条形图。
(3)根据上述结果,估计此产品为二级品或三级品的概率约是多少? 解:(1)样品的频率分布表为:(2)样品频率分布的条形图:次品三级品二级品一级品产品(3)此产品为二级品或三级品的概率约为0.27+0.43=0.7。
3.课堂练习: P 26练习第1题。
4.小结:当总体中的个体取不同值很少时,我们常用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条形图去估计总体分布,总体分布排除了抽样造成的误差,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典的分布估计算法UMDA 的执行步骤 第一步: 随机产生 N 个个体来组成一个初始种群,并评估
初始种群中所有个体的适应度。 第二步: 按适应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对种群进行排序,并从
中选出最优的 Se 个个体(Se≤ N) 。 第三步: 分析所选出的 Se 个个体所包含的信息,估计其
联合概率分布 p (x) 。
其中,n 为解的维数,p (xi) 为每维变量的边缘分布。
9
经典的分布估计算法UMDA 的执行步骤(续)
第四步: 从构建的概率模型 p (x) 中采样,得到 N 个新样 本,构成新种群。此时,若达到算法终止条件则结束, 否则执行第二步。
注意 :UMDA 在估计概率模型时,认为变量之间是独立 不相关的。
(Probabilistic Model Building Genetic Algorithms , PMBGA) ,是 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启发 式算法。它结合了统计学习理论和遗传算法的原理,通 过构建概率模型、采样和更新概率模型等操作实现群体 的进化。
分布估计算法的思想起源于遗传算法,但却有与遗传法
4
5
分布估计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的随机优化算法, 它首先需要生成一个初始种群, 然后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和采样等操作使种群得到不断
的进化,直到达到结束条件。
建立概率模型和采样是分布估计算法的核心步骤,也 是 EDA 与 GA 的最大不同之处。
由于分布估计算法没有"交叉"和"变异"操作,因而通 常不用基因来描述个体所包含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 变量(Variables) 。
6
分布估计算法通过分析较优群体所包含的变量,构建 符合这些变量分布的概率模型,
然后基于该概率模型再产生新的种群。
因为概率模型是由种群中优势群体建立起来的,所以 基于该模型产生的新种群在整体质量上将优于原来的 种群。
由此推断,种群的整体质量经过多次迭代后将不断得 到提高。
分布估计算法就是按照这种形式将当前最优解一步一 步地逼近全局最优解的。
定义 8.1 OneMax 问题: 对于固定长度为 N 的二进制串, OneMax 问题要求找到一个包含 1 的个数最大的二进制 串,即找到 x =(x1, x2 , … , xn ) , xn ∈{ 0, 1} ,使得
最大化。
10
定义 8.1 OneMax 问题: 对于固定长度为 N 的二进制串, OneMax 问题要求找到一个包含 1 的个数最大的二进制 串,即找到 x =(x1, x2 , … , xN ) , xi ∈{ 0, 1} ,使得 最大化。
14
16
接着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完成下一代的进化, 最终得到的种群平均适应度和概率模型如表 8. 4 所示。
15
分布估计算法的改进及理论研究
从求解离散问题的分布估计算法扩展到求解连续问题的 分布估计算法;
从变量无关的分布估计算法扩展到多变量相关的分布估 计算法;
从单一的分布估计算法扩展到混合其他算法, 甚至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分布估计算法。 对分布估计算法的机理及其收敛性的研究也逐渐开展了
第 8 章 分布估计算法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s , EDA)
了解分布估计算法的研究背景,熟练掌握分 布估计算法的设计流程和思想,理解对于分布估 计算法的改进角度和改进方法,并能理解分布估 计算法的实际应用。
1
分布估计算法
分布估计算法又称为基于概率模型的遗传算法
用 UMDA 来求解一个四维的 OneMax 问题 用一个简单的概率向量 p =(p1 , p2 , p3, p4 )来表示描述种
群分布的概率模型, 其中 pi 表示 xi 取 1 的概率 ,(1- pi ) 则为 xi 取 0 的概率。
11
第一步: 产生初始种群。 初始种群在定义域内符合均匀分布, 定义初始化概率向量模型 p = (0. 5 , 0. 5 , 0. 5 , 0. 5) , 然后根据 p 产生规模为 1 0 的初始种群, 根据 F( x) = x1+x2+x3+x4计算初始种群的适应度 ,
截然不同的进化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遗传算法是在
“微观”层面上对生物进化进行模拟,而分布估计算法
则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来控制算法搜索。是一种全新
的进化模型。
2
分布估计算法
照"积木块假设"的观点,遗传算法的演化过程是对种 群染色体中的大量“积木块”进行选择和重组操作, 通过组合出更多好的“积木块”来逐步搜索出全局最 优解的过程。
实践证明,遗传算法在求解“积木块”紧密相连的问 题时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但是在求解“积木块”松 散分布的问题时性能却很差。这是因为算法中的交叉 操作经常会破坏“积木块”从而导致算法趋于局部收 敛或者早熟
3
分布估计算法
为了解决遗传算法中"积木块"被破坏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改进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通过学习解的结构,发现"积木块"并避免"积木块" 的破坏。这类改进的遗传算法称为连锁学习遗传算法 (Linkage Learning Genetic Algorithm)
另一种带有"全局操控"性的操作模式替换掉遗传算法中对 "积木块"具有破坏作用的遗传算子,这就是分布估计算法。
和遗传算法的算法结构相比,分布估计算法没有交叉算子 和变异算子,取而代之的是建立概率模型和采样两大操作。
12
第二步 : 按照种群的适应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假设 Se = 5 , 则从种群中选出适应度较高的 5 个个体用来 更新概率向量模型 p 。
更新概率模型时令 中 xi =1 的个体数。
得到新的概率模型为
,这里 ni 为在选出的较优个体
13
第三步: 根据更新后的概率模型 p 产生新的样本,并计算 这些新样本的适应度。
起来。
17
一、概率模型的改进 用于求解具有变量相关性的问题的分布估计算法 根据改进算法对变量关联性捕捉能力的差异,可分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