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饥饿对草鱼肌肉质构的影响

合集下载

饥饿对鲤幼鱼内脏器官指数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饥饿对鲤幼鱼内脏器官指数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doi: 10.7541/2021.2019.167饥饿对鲤幼鱼内脏器官指数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李秀明1付世建1张耀光2(1. 重庆师范大学进化生理与行为学实验室, 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31;2. 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摘要: 为了考察不同饥饿时间对鲤幼鱼内脏器官指数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在(25±0.5)℃条件下, 将35尾实验鱼[体质量(21.34±0.42) g, 体长(9.39±0.08) cm]随机平均分成5组, 即: 对照组(S0)、1周(S1)、2周(S2)、4周(S4)和8周(S8)饥饿组, 相应时间的饥饿处理后测定各实验组鱼体内脏器官指数及力竭运动后过量耗氧(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

结果发现: 除了体长以外, 鲤幼鱼体质量、空壳湿重、内脏团湿重、肝脏湿重、消化道湿重、心脏湿重和鳃湿重等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S2、S4和S8组的幼鱼空壳指数显著高于S0和S1组(P <0.001)。

S2、S4和S8组的幼鱼内脏团指数和肝脏指数都显著低于S0和S1组(P <0.001)。

S1组幼鱼消化道指数显著低于S0组, 但显著高于S2、S4和S8组(P <0.001)。

心脏指数和鳃指数在所有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

S1组幼鱼运动前代谢率显著低于S0组(P <0.001), 但显著高于S2、S4和S8组(P <0.001)。

S1组幼鱼运动代谢峰值和代谢率增量与S1组差异不显著(P >0.05), 但显著高于S0、S4和S8组(P <0.001, P =0.003)。

各组间幼鱼代谢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P >0.05)。

各个饥饿组幼鱼运动代谢峰值比率都显著高于S0组(P =0.002)。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第 2 2卷 第 4期
20 0 2年 1 2月








VD . 122 No. 4 De 2 2 e. O0
J RNA HAO NG 0U L OF S XI UNI ERS V ⅡY
饥 饿 和 再 投 喂 对 草 鱼 鱼 种 糖 代 谢 的 影 响
祝 尧 荣 沈 文 英
组 . 投 喂 后 红 肌 糖 原 含 量 逐 渐 恢 复 , 投 喂 2 再 再 1 d后 , 鱼 鱼 种 红 肌 糖 原 含 量 高 于 对 照 组 , 无 显 著 差 异 . 草 但
饥 饿 的草 鱼 鱼 种 白肌 糖 原 含 量 逐 渐 下 降 , 饿 7,5d草 鱼 鱼 种 白 肌 糖 原 含 量 极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投 喂 对 照 饥 1
1 3 数 据 分 析 .
不 同处 理 组 数 据 用 平 均 值 ±方 差 ( - S ) 示 , 据 问 的差 异 性 采 用 S d n ’ —t 验 法 进 行 分 析 , XiD 表 - 数 t e ts 检 u P < 0 0 , 为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P <0 0 , 为存 在 极 显 著 性 差 异 . .5 认 .1 认
鱼 种 驯 养 于 水簇 箱 ( 0e 7 m×4 m×3 m) 投 喂 人 工 配 合 饲 料 , 草 鱼 鱼 种 适 应 摄 食 人 工 配 合 饲 料 和 生 活 0c 8c , 使 环 境 . 源 为 充 分 曝 气 后 的 自来 水 , 天换 水 1 3 实 验 过 程 中 食 物 投 喂 这 草 鱼 鱼 种 体 重 的 2 ~3 , 天 水 每 /. % % 每 投 喂 2次 . 计 正 常 投 喂组 ( 设 A组 ) 饥 饿 再投 喂 组 ( 和 B组 ) 每 组 每 次 取 样 1 , 0尾 , 饥 饿 0 1 3 7 1 在 , , , ,5d和 再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适应性调节使得含量有所回升。张桂蓉等(2003)在对 异育银鲫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不过红细胞沉降 率随饥饿时间延长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沈文英结 果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饥饿引起血浆蛋白浓度和 血液粘度相继下降而造成的。 王沛宾等(2004)发现。饥饿过程中红鳍笛鲷血液 生化指标的变化非常明显,表现为血糖和甘油三酯的 含量显著下降.而血液总蛋白的含量在饥饿期间无显 著变化。这与陈晓耘(2000)研究南方鲇时的测定结果 有一定差异。陈晓耘(2000)测定了饥饿的南方鲇幼鱼 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饥饿使血液中血糖、总蛋 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同醇、甘油i酯及Na+、K+、Cl-等 离子的浓度低于正常鱼: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 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显著高于正常鱼。 3饥饿对鱼体免疫的影响 鱼类的免疫主要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细胞 免疫中.血液中的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自细胞中的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与机体的免疫有着密 切联系。其中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后进人组织中,可进 ~步分化发育成巨噬细胞,它们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可以反映出机 体的免疫状态,血液中自细胞的数量作为常规血液学 参数.已被推荐应用于免疫学的评价程序。李霞等 (2006)发现。当饥饿时间少于20 d时。红鳍东方纯外 周血中自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 长。白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脾脏中淋巴细胞的转 化率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增加,巨噬细 胞的吞噬活性增加.吞噬力增强.但长时间饥饿后鱼 淋巴增殖能力和吞噬力会降低。 一般认为.动物营养不良时。会影响到机体的免 疫机能,导致细胞免疫机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改变 等一系列免疫机能的改变。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溶菌酶活力增加相应免疫能 力也提高。孙红梅等(2006)报道。饥饿可造成黄颡鱼抗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湖南晶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彭银宏(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科学系)摘要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行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鱼类饥饿生长补偿生长进展1.饥饿对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1.1对生长的影响仔鱼的生长率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热能摄入(摄食)和温度可能是最重要的。

而且在早期生活史领域,营养相关被认为是影响早期生命力的一个主要相关因素。

因此鱼类早期的摄食与生长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如果仔鱼不能正常摄食而处于饥饿状态,则生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仔鱼生长率的估算通常用体重和长度来衡量。

通常状况下,随着饥饿的进行,体重会急剧下降,表现出/负增长0,而体长往往无变化,甚至会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特征不仅表现在仔鱼期,在幼鱼等时期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情况。

根据宋昭彬等(1998)报道,南方鲇仔鱼在饥饿期间,身体长度无显著变化。

饥饿仔鱼的长度也可能出现/负增长0,如饥饿大西洋鲱,条纹石鱼旨仔鱼长度有少量变短,Kin和Blax-ter认为,这是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仔鱼为保障活动耗能,提高摄食和存活的一种适应。

饥饿使仔鱼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饥饿仔鱼的生长发育受阻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研究仔鱼的生长,可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

1.2对存活的影响早期生活史是鱼类最脆弱、最关键的阶段。

当仔鱼前期的卵黄被耗尽时,需要在短期内转向外界摄食。

如果不能建立外界摄食,便进入饥饿期(Blaxter和Hempel,1963年)。

H jort最早指出,鱼类种群密度的变动多半取决于当年仔鱼群的存活率。

大批仔鱼在初次摄食期间饥饿引起的死亡是当年仔鱼群剧烈变动的潜在原因之一。

现在已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饥饿和敌害,捕食是海洋鱼类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0。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乔秋实;蒋广震;刘文斌;夏薇;刘兆普【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1(042)003【摘要】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petitive "starvation-refeeding" on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with initial weight of (1.5±0.2)g.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everyday for 60 days ,while the test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9 different repetitive cycles of starvation-refeeding (S1F2, S1F3, S1F4, S2F4, S2F6, S2F8, S4F8, S4F12, S4F16). "S"means starvation-days, "F" means refeeding-day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ight gain ratio (WG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feeding days within a certain starvation-days, having the trend of (S 1 F2 〈 S 1F3 〈 S 1F4; S2F4 〈 S2F6 〈 S2F8; S4F8 〈 S4F 12 〈 S4F 16).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WGR between S 1F4, S2F8, S4F 16 and control group (P〉0.05). Feeding rate (FR)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of all tes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Besides,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of all test group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moisture, protein and ash content of whole fish composition (P〉0.05)in all groups. However lipid content of whole fish of all test groups were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in test groups, lipid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feeding-days within a certain starvation-days.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all tes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采用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方法,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1.5±0.2g)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前言:由于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环境剧变或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野生鱼类普遍存在周期性缺食或营养匮乏的现象。

作为生理学上的一种适应,野生鱼类能够通过降低基本代谢水平及消耗自身组织贮存的营养物质,从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发展了对食物不足甚至饥饿胁迫的忍受能力。

从50年代以来,为了评价鱼类营养状况,探讨摄食水平,区分正常摄食鱼和饥饿鱼,不同学者已从形态学、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酶学、代谢生理学等不同方面作了许多研究。

研究表明:在饥饿状态下,鱼类行为异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改变酶活性、激素水平来降低代谢水平,并通过利用鱼体自身的贮能物质(如糖原、脂肪、蛋白质等)提供能量,从而能忍耐一段时间的饥饿。

另外,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生理学状况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方面的资料对渔业资源管理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饥饿对鱼类代谢水平的影响鱼类可调节自身的能量分配以适应食物的缺乏,饥饿状态下鱼类代谢水平将明显下降。

Mehner & Wieser发现河鲈幼鱼在20℃下饥饿15d后代谢率下降了约45%;Du Preeze报道了斑点石鲈饥饿5d后耗氧率下降了34%;张波等发现南方鲇幼鱼在27.5℃下饥饿20d代谢率下降了约47%;崔奕波等测得草鱼在30℃下饥饿35d后的代谢率明显低于Wiley等在正常状态下的测定值。

由于饥饿对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标准代谢的测定方法中应考虑饥饿因素。

标准代谢是指鱼类在禁食、静止状态下的代谢率。

它代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鱼类维持生命的最低代谢水平,即标准代谢是定义在一定饥饿状态下的。

而饥饿状态下鱼的代谢率将逐渐下降,饥饿处理的时间不同测得的代谢率将会不同。

因此我们认为在测定标准代谢时有必要将对鱼处理的时间进行规范化,使标准代谢的测定值更具有可比性。

不同循环饥饿-投喂策略对草鱼生长、代谢酶活性及体成分的影响

不同循环饥饿-投喂策略对草鱼生长、代谢酶活性及体成分的影响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 230036;2.农业农村部华南水产与畜禽饲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湛江 524094)
摘 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循环饥饿-投喂策略对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生长、代谢 酶活性以及体成分的影响。 选用初始体重为(7.69±0.05) g 的草鱼 480 尾,随机分成 4 组,每组 4 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尾鱼。 在(25±1) ℃ 水温、自然光照条件下,设定 4 种循环饥饿-投喂方 式饲养草鱼,第 1 种连续投喂(S0,对照),第 2 种到第 4 种分别投喂 6 d 后饥饿 1 d( S1/6)、投喂 5 d后饥饿 2 d( S2/5) 以及投喂 4 d 后饥饿 3 d( S3/4) 。 循环饥饿-投喂 8 周后停止喂食,称量每缸 鱼总重,并取鱼样作分析使用,再逐步关闭循环水加温系统,使水温逐渐下降到冬季的自然水温 (4 ~ 9 ℃ ) 。 经过 56 d 越冬后,再取样测定体成分。 结果显示:1) S1/ 6与 S2/ 5组通过提高恢复投喂 期间的摄食率( FR) 获得补偿生长,其特定生长率( SGR) 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S3/ 4 组 FR 有一定提升,但由 于 饲 料 转 化 效 率 ( FCE) 下 降 幅 度 大, 因 此 SGR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 P < 0.05) ,未获得补偿生长。 2) 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肝胰脏谷草转氨酶( AST) 和碱性磷酸酶( AKP) 活性显著上升( P<0.05) ,肝胰脏谷丙转氨酶( ALT) 和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活性先下降后上 升,肝胰脏乳酸脱氢酶( LDH) 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P<0.05) 。 3) 血清总胆固醇( TCHO) 及甘油 三脂( TG) 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血清脂蛋白脂酶( LPL) 、肝脂酶( HL) 以及总 脂酶( TL) 活性则先上升后显著下降( P<0.05) 。 4) 养殖试验结束时,不同投喂策略的鱼体干物 质、粗灰分、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 P>0.05) ,越冬后,投喂策略中饥饿时间越长的 试验组,其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下降趋势越明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 ,干物 质含量则显著下降( P<0.05) 。 研究表明,间歇投喂时,草鱼通过显著提高 FR 获得补偿生长,同 时草鱼通过提高肝胰脏 LDH 及血清 LPL、HL 活性,即提高对糖和脂肪利用的方式来应对间歇 性饥饿胁迫。 越冬前不同投喂策略下各组鱼的体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越冬后投喂策略的影响 表现出来,越冬前饥饿时间越长,越冬后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损失越严重,干物质也越少。 关键词: 草鱼;饥饿;越冬;补偿生长;体成分;代谢酶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20) 03⁃1445⁃09

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文献综述】

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摘要:我国对补偿生长的研究报道始于80年代,期间对超补偿生长,完全补偿生长等不同的4类补偿生长类型研究甚多。

由于补偿生长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当今动物养殖业研究的重要部分。

针对水产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较为广泛,涉及鱼类、贝类、甲壳类中的30 多个种。

在一些兽类中,补偿生长规律已被利用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饥饿和恢复投喂后消化器官结构的变化和鱼体生长情况,可以看出结构的恢复与补偿生长是一致的,结构达到或超过对照组,补偿生长才可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和归纳了80年代至今的一些有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的种类。

关键词:饥饿;再投喂;消化道;组织学;切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饥饿条件下鱼类生理生态学变化和能量代谢及其恢复进食后的生长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补偿生长的类型及其机理的研究也颇多,补偿生长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暂时性食物短缺导致的体重发育补偿,利用补偿生长理论投喂鱼类是一种科学的投喂方式。

它能够提高饵料转化率、生态转化效率,降低饵料系数;可以防止鱼体肥胖,降低体脂,提升商品鱼的品质,还可以控制“性早熟”的发生。

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的变化与补偿生长是一致的,本文的写作是为了日后作关于黑魢消化道组织且片提供理论依据。

1、饥饿再投喂及补偿生长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在80年代国内首次报道了有关超补偿生长的研究,在1998年谢小军从量的角度将补偿生长分为4 类:(1)超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饥饿后再复食一段时间,鱼的体重增加超过相同时间连续喂食组鱼的体重增加量。

如红鳟饥饿了3 周后饱食3 周,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

(2)完全补偿生长指饥饿后恢复生长的个体,其体重的增加量能达到或接近在相同时间内持续喂食组个体的增重量。

南方鲇饥饿1 6 d 后饱食3 周,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

(3)部分(有限)补偿生长指在饥饿后复食能正常生长,甚至生长速度在短期内有所加快,但体重增加不能赶上相同时间内持续喂食组。

短期饥饿胁迫下_鱼免_鱼_Miichthy_省略_iuy_早期生活阶段的生长及消

短期饥饿胁迫下_鱼免_鱼_Miichthy_省略_iuy_早期生活阶段的生长及消

第42卷 第2期 海 洋 与 湖 沼Vol.42, No.2 2011年3月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Mar., 2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资助, 2007CB40730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40821004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 KZCX2-YW-Q07-02号。

单秀娟, 博士, E-mail: shanxiujuan@① 通讯作者: 窦硕增, 博士, 研究员, E-mail: szdou@ 收稿日期: 2010-05-17, 收修改稿日期: 2010-07-25短期饥饿胁迫下鱼(Miichthys miiuy )早期生活阶段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研究*单秀娟1, 2窦硕增1①(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提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了饥饿胁迫对鱼(1—7日龄前期仔鱼, 26—35日龄后期仔鱼, 42—53日龄稚鱼)的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短期饥饿(2天)会显著降低前期仔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 在后期仔鱼和稚鱼中, 产生这种影响的饥饿时间分别为饥饿后3和6天, 表明鱼仔、稚鱼的生长与消化酶活性对饥饿的忍受能力随发育生长而增强。

恢复摄食5天后, 饥饿4天的后期仔鱼和饥饿6天的稚鱼消化酶活性可达到正常水平, 但饥饿6天的后期仔鱼的消化酶活性不能从饥饿损伤中恢复。

饥饿4—6天的后期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在恢复摄食后均未达到正常投喂组个体的生长水平, 表明恢复摄食后其生长恢复过程滞后于消化酶活性。

鱼仔、稚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其遭受的饥饿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标。

关键词鱼仔、稚鱼, 生长存活, 消化酶活性, 耐饥饿能力, 恢复摄食中图分类号 S965.324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于受自身的摄食能力、食物可获度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饥饿(殷名称, 1991; Leggett et al , 1994; Y ǘ fera et al , 2007)。

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生长、体组成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生长、体组成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生长、体组成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乔秋实;徐维娜;朱浩;刘兆普;刘文斌【摘要】A 48-day multi-cycle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repeating starvation-refeeding on the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and digestive enzymes by feeding the artificial pellet in juveni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with initial weight of(4. 5 ±0. 2)g cultured in outdoor net-cages. Fish were assigned to five groups,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daily feeding), test group S1F1 (feeding every other day), test group S2F2 (starvation 2 d, feeding 2 d),test group S4F4( starvation 4 d, feeding 4 d) and test group S8F8 (starvation 8 d, feeding 8 d). By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weight gain ratio of the test group S1F1 and S2F2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group.Weight gain ratio of group S4F4 and S8F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special growth rates of all four tes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ish starving for 1 - 8ds ( SIFI, S2F2,S4F4 and S8F8 ) mainly took fat as energy material to maintain their own metabolism and resuming feeding can make condition factor, moisture and crude protein of whole fish of the four test groups back to normal(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carcass ratio and crude fat of the fish of the four test group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all four tes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lipase was much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enzymes in the hver of the fish of four tes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采用饥饿后再投喂的投喂方式在室外网箱中用含粗蛋白32%、粗脂肪4%的商品饲料饲喂(4.5±0.2)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48 d,试验鱼分5组:对照组(每日投喂)、S1F1组(隔日投喂)、S2F2组(隔2 d投喂2 d)、S4F4组(隔4 d投喂4 d)和S8F8组(隔8 d投喂8 d),对各组团头鲂进行生长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显示:S1F1、S2F2组试验鱼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S4F4、S8F8组在摄食期间的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增重率最终低于对照组,实现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后的团头鲂主要是利用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维持自身代谢,4种周期性饥饿再投喂模式与对照相比没有改变团头鲂的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等指标,但使肝体比上升、胴体比下降、全鱼脂肪含量下降.4种周期性饥饿再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其肠道内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应激酶活性.【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1(041)002【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饥饿再投喂;生长;体组成【作者】乔秋实;徐维娜;朱浩;刘兆普;刘文斌【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0;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Q493.99由于自然界捕食者与被食者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及其空间缀块分布和季节更替以及环境因素(光照、盐度、温度、空间和营养生态位等)的易变性,大多数野生动物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将会遭受一段时期的饥饿或营养缺乏,即为机体生长发育的胁迫,其中最明显的现象之一是饥饿引起的生长停滞或负增长。

鱼类饥饿生理与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鱼类饥饿生理与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鱼类的饥饿生理和补偿生长研究进展王晓娟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3610051.1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1.1.1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鱼类生长是指鱼类体质量、体长、体成分以及能量等的数量变化过程,是摄入含能物质、同化自身和异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Brett,1979),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饥饿胁迫对鱼类生长,尤其是对其早期阶段的生长影响显著(Dou et al,2002;Gisbert et al,2004;Peña et al,2005;Dou et al,2005;Shan et al,2008a;Shan et al,2008b;Shan et al,2009)。

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体质量、内脏质量、内脏比、肥满度等指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饥饿影响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刘波等,2009)。

在自然界中,由于摄食者和被摄食者存在时空分布格局的差异,以及季节的演替、疾病的危害、环境的突变和种间种内的竞争等原因,多数动物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的匮乏,造成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生长现象,这种因食物短缺或营养匮乏的鱼类在食物供给恢复正常后经常表现出一种快速生长,称为鱼类的补偿性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或获得性生长(catch–up growth) (Miglavs & Jobling,1989;Jobling et al,1994;Zamal & Ollevier,1995),也有人认为这种因食物限制抑制动物生长,而后恢复投喂时发生的动物体快速生长现象被称作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更合适(Jobling,2010)。

研究发现,许多鱼类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杂交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 L.macrochirus)“饥饿-饱食”实验发现,循环投饵组的鱼绝对生长率是对照组鱼的2倍(Hayward et al,1997)。

官垌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官垌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官垌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作者:张盛韦玲静叶香尘李昌伟滕忠作甘习军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官垌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为探究其肌肉品质及更好地开发利用该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同塘同批放养的3龄繁殖期前官垌草鱼10尾,测定其背肌和腹肌的质构特性、pH、系水力、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

【结果】官垌草鱼背肌的硬度和弹性均显著高于腹肌(P<0.05),内聚性、咀嚼性、回复性、pH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背肌和腹肌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96%和18.8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5%和2.38%。

背肌和腹肌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55%和43.37%、41.35%和47.78%,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分别为83.29和80.55。

背肌和腹肌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和13种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1.87%和25.1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8.13%和74.87%。

【结论】官垌草鱼肌肉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效果好,肌肉滋味佳;其背肌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腹肌。

关键字:官垌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中图分类号: S965.1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01-0151-070 引言【研究意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食性,具有个体大、产量高、肉质紧实、味道鲜美等优点,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配合饲料+高密度养殖+抗生药物”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导致草鱼养殖环境不断恶化,肌肉品质急剧下降,市场认可度低,因此生产高品质、无公害的草鱼,是我国草鱼养殖的发展方向。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et 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起东南亚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

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销路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饲源吃紧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

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鱼配合饲料,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草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

有关草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草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如鱼体大小、生理状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表1. 不同阶段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鱼体重(g 投饲率(% 蛋白质需求量(%饲料资料来源7-15 2.0 41.7 陈茂松和刘辉男(19760.14~0.2 - 41~43 Dabrowski(19772.4~8.0 7.0 22.8~27.7 林鼎等(19801.9 3~4 48.26 廖朝兴等(19873.7 3~4 29.64 廖朝兴等(198710.0 3~4 28.20 廖朝兴等(1987<50 - 35-36 赵库和杨春富(200050-100 - 31-32 赵库和杨春富(2000100-125 - 28-30 赵库和杨春富(20007.4 2.5~3.0 39.3 刘永坚等(20043.27 3~4 29.97 蒋明等(2004以上所获得的草鱼对蛋白质需要量仅仅是粗蛋白的需要量,而且实验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饲料蛋白源不同及其氨基酸组成不同、受试鱼的大小、年龄、实验条件以及养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

《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

《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对水产品特别是宝石鲈的肉质要求也日益严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宝石鲈的肉质品质,本文针对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生长、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肉质改良的影响,以期为宝石鲈养殖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的影响,探索出一种提高宝石鲈肉质的有效方法。

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宝石鲈的肉质品质,还能为宝石鲈的养殖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短期饥饿处理法。

实验过程中,将宝石鲈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为正常饲养的宝石鲈,实验组则进行为期X天的短期饥饿处理。

在实验过程中,对两组宝石鲈的生长情况、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肉质进行监测和比较。

四、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生长的影响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饥饿处理期间,实验组宝石鲈的摄食量减少,体重增长速度相对减缓。

然而,当重新恢复喂食后,实验组宝石鲈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短期饥饿处理有助于提高宝石鲈的生长潜力。

五、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短期饥饿处理会导致宝石鲈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

在饥饿状态下,宝石鲈会通过调节代谢途径,使能量消耗降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此外,短期饥饿处理还能促进宝石鲈体内酶的活性变化,有利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与分解。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宝石鲈的肉质品质。

六、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短期饥饿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宝石鲈的肉质。

首先,饥饿处理能促进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使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从而提高肉质的营养价值。

其次,通过调节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使肌肉中的脂肪酸更符合人体健康需求。

此外,短期饥饿处理还能促进肌肉纤维的发育和排列,使肌肉更加紧实,口感更好。

草鱼LPL基因的表达及饥饿和再投喂对其影响

草鱼LPL基因的表达及饥饿和再投喂对其影响

第33卷第6期2009年11月水 产 学 报J OURN AL O F F IS HER IES O F CH INAV o .l 33,N o.6 N o v .,2009文章编号:1000-0615(2009)06-0980-07收稿日期:2009-05-19 修回日期:2009-07-19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66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项目通讯作者:吉 红,Te:l 029-********;E-m ai:l ji h ong@nw suaf .edu .cn草鱼LPL 基因的表达及饥饿和再投喂对其影响吉 红1,2, 苏尚顺1, 刘 茜1, 曹艳姿1, 杨公社1, 林亚秋3, 奥宏海4(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产科学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3.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4.日本国立水产养殖研究所,日本三重 516-0193)摘要:获得了草鱼脂蛋白脂酶(lipopro tein li p ase ,LPL )部分c DNA 序列(G enB ank 注册号为FJ612596),并进行了序列同源性分析;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 )方法,检测了LPL 基因在草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脂肪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肝胰脏LPL 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草鱼LPL 部分c DNA 序列长度为360bp ,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为70%~89%;LPL 基因在肝胰脏、肌肉、心脏、鳃、腹腔脂肪组织中均表达,其中在腹腔脂肪组织中表达丰度最高,在鳃中表达丰度最低;在成熟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基质脉管组分(strom a l va scu l a r fracti o n,SV F)细胞;草鱼LPL 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48h 后显著升高,再次投喂后12h ,回复到0h 的表达水平。

不同池塘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比较

不同池塘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比较

不同池塘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张爱芳;章海鑫;肖俊;饶毅;陶志英;余智杰【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池塘养殖模式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方法]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高密度精养模式和山塘不投饵养殖模式3种池塘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3组草鱼的脏体指数为10.81%~12.28%,肝体指数为2.16%~2.68%,肥满度为1.61%~1.92%;3组草鱼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均测得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70.0~203.3 g/k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69.6~84.1 g/kg,占氨基酸总量的40.93%~41.80%;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39%~36.64%.[结论]该研究可为草鱼池塘养殖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6【总页数】4页(P91-93,96)【关键词】养殖模式;草鱼;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作者】张爱芳;章海鑫;肖俊;饶毅;陶志英;余智杰【作者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4.3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隶属硬骨鱼纲鲤形总目鲤科草鱼属,与鲢、鳙和青鱼并称为“四大家鱼”[1],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2017年产量达到534.56万t,占当年全部淡水养殖鱼产量的21.04%[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水产养殖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通过良种选育[2-4]、养殖环境改善[5-7]、养殖模式选择[8-11]等措施,达到鱼肉品质改善、消费者满意的目的。

鱼类营养因素与肉质的关系

鱼类营养因素与肉质的关系

鱼类营养因素与肉质的关系林建斌(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随着集约化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密度增加,养殖鱼的生长速度、养殖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与天然鱼比较,养殖出来的鱼产品普遍存在着体色变灰暗、肉质变差、鱼肉的香甜度降低等现象,也造成了养殖鱼与天然鱼价格上的巨大差异。

影响鱼产品肉质的因素可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鱼类品种、性別、鱼体大小和生活史等,运用选种、育种、杂交、性转变以及多倍体等生物技术可达到改善肉质的目的。

外在因素包括养殖条件、季节、水温、盐度、运动、营养与饲料配方和投饵策略等。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养殖鱼的体色与肉质,是营养学界长期以来努力解决的问题。

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肉质风味的评定标准不同,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感观评定。

鱼肉的风味主要取决于鱼肉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鲜味氨基酸包括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

其他风味化合物包括有机酸、核苷酸、醇、醛、酮、酯和N,O,S等的杂环化合物。

肉质口感特性与肌肉中肌纤维直径、密度、胶原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耐折力及失水率等组织学结构特性有关。

口感主要取决于肉质的细嫩程度,肌纤维直径细的肉质嫩度较好。

肌肉中结缔组织含量越丰富,肌肉的持水和防止汁液外渗损失的能力就越强。

脂肪可增加鱼体肉质的风味,虽然脂肪本身不是呈味物质,但是它可增加肉质的柔嫩感和风味的浓郁感,同时脂肪还可带来一些与脂肪酸共存的香味。

然而,脂肪氧化又是使肉质变坏的主要原因,因为脂肪氧化使肉中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色素含量下降,产生的醛类和醇类组成复杂的化合物,其气味和味道都很难以接受,脂类的过氧化物也可能对人体有害。

有报道,天然鱼类与养殖鱼类的营养成分在组成上是一致的,仅在含量上存在一些差异。

影响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因素是饲料。

饲料的组成成分会对机体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饲料中的某些异味物质在鱼类屠宰前如果不能转化为机体组织,在肌肉中的残留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影响肉的风味。

草鱼脆化过程中肌肉品质变化

草鱼脆化过程中肌肉品质变化

草鱼脆化过程中肌肉品质变化伍芳芳;林婉玲;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杨少玲;胡晓【摘要】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change of muscle of grass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us)on brittleness mechanism of crisp grass carp(C. idellus C. et V)during crisping process,we acquired samples periodically and compared differences in general chemical components,TPA value,muscle protein components,amino acid components and nutritional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isture and fat contents of crisp grass ca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rass carp(P ﹤ 0. 05),while the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ash in the form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atter. Besides,the contents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arcoplasmic protein and stromal protein of crisp grass carp increased by 10. 88% ,15. 41% and 80. 53%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ose of grass carp. Hardness,chewiness,springiness and adhesiveness of crisp grass car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ass carp(P ﹤0. 05). Furthermore,the maximum contents of TAA,total EAA and total UAA of crisp grass carp were 203. 5 g·L - 1 ,85. 6 g·L - 1 and 79. 1 g·L -1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ass carp(P ﹤0. 05).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a-bove indices of both crisp grass carp and grass carp experienced changes at different degrees during crisping process,which was impor-tant for affecting the changes of brittleness.%为了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脆化过程中肌肉品质变化对脆肉鲩(C. idellus C. et V)脆性形成规律的影响,在草鱼脆化过程中定期采样,比较研究了肌肉基本化学成分、质构特性、鱼肉蛋白质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等的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 r a c t : r he e f f e c t s o f s ho r t— t e r m s t a r v a t i o n o n mus c l e c o mn l o n n ut r i t i o n c o mp o ne n t a nd t e x t u r e i n d e x u f g r a s s c a r p
2 . F i s h e r i e s C o l l e g e , G u a n g d o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j i a n g 5 2 4 0 2 5 , C h i n a ;
3 . C o l l e g e o t ‘ L i g h t I n d u s t y r a n d F o o d S c i e n c e s , S o u t h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Ch i n a )
摘 要: 研 究短期 ( 1 5 d ) 饥饿对草鱼肌 肉常规营养组成及质构参数的影响 , 为养殖生产 实践 中草鱼 品质改善 的调控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与 参 考 资料 。 选 取 达 到 上 市规 格 的普 通 草 鱼 和普 通 草 鱼连 续饥 饿 1 5 d的瘦 身草 鱼各 l 0尾 , 分 别 测 定 其 常
显著差异, 灰 分 含 量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因此 , 从 草 鱼 肌 肉脂 肪含 量 、 硬度、 胶 着性 及 咀 嚼 性 等 常 规 营 养 及 质 构 指 标 综 合考虑 , 如 果 以 降 低 肌 肉脂 肪 含 量 为 饥 饿 处 理 的 目标 之 一 , 由于短 期饥 饿 ( 1 5 d ) 并 不 能 有 效 降 低 草 鱼 肌 肉 脂 肪 含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讲 究 与摆 讨
短 期 饥 饿 对 草 鱼 肌 肉质 构 的影 响
夏 耘 , 余德 光’ , 谢 骏 , 张 凯’ , 蔡欢 欢。 , 朱 志伟。 ( 1 . 中国水 产科 学研 究 院珠 江水 产研 究所 农 业部 热 带亚热 带 水产 资 源利 用与 养 殖重 点 实验 室 , 广 东广 州 5 1 0 3 8 0 ; 2 . 广 东海 洋 大学水 产 学 院 , 广 东湛 江 5 2 4 0 2 5 ; 3 . 华 南理工 大 学轻 工与食 品 学 院 , 广 东广 州 5 1 0 6 4 0 )

( 1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T r o p i c a l& S u b t r o p i c a l F i s h e r y Re s o u r c e Ap p l i c a t i o n & Cu l t i v a t i o n, Mi n i s t r 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e,
甘氨 酸 ) 下 降 。 草 鱼饥 饿 5 0 d的补 充数 据 显 示 随 着饥 饿 时 间 的 延 长 , 与对 照组相 比 , 其 水分和粗 脂肪含 量显 著降低 ,
硬度、 咀嚼性 、 胶 着性相比饥饿 l 5 d的草 鱼均 显著升高 , 但硬度和胶着性仍显著低 于对照组 , 咀嚼性与对照组间不存在
Pe a r l Ri v e r Fi s h e r i e s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h i n e s e Ac a de i n y o f Fi s h e y r Sc i e n e s, Gua ng z h o u 5 1 03 8 0, Chi na;
c o mme r c i a l - s i z e d g r a s s c a r p ( C t e n o p h a r y n g o d o n i d e l l a )
XI A Yun , YU De—gu an g。 XI E J u n。 。 , ZHANG Ka i , CAI Hu a n - h u a n , ZHU Z h i -we t
规 营养成 分、 理 化参数 、 脂肪酸组成 、 肌 纤维直径和主要质 构指标。并根据短 期饥饿后 草鱼情 况延 长饥饿 时间到 5 0 d
测 定 营养 组 成 和 质 构 参 数 。结 果 显 示 : 短期饥饿 ( 1 5 d ) 后, 草 鱼 肌 肉水 分 、 粗 蛋 白 和 粗 脂 肪 含 量 均 无 显 著 变化 , 而 硬
量, 饥 饿处理 5 0 d效 果 更 好 。
关键词 : 草鱼, 短期饥பைடு நூலகம் , 肌 肉质 构 , 常 规 营 养 成 分
I n lue f nc e o f s h o r t . t e r m s t a r v a t i o n o n t he m us c l e q ua l i t y o f
度、 胶 着性 和 咀 嚼性 显 著 下 降 , 灰分 p H 和 电 导率 显 著 上 升 , 短 期饥 饿 使 P U F A( 碳二十烷酸 ) 的 含 量 显 著增 加 。 短 期 饥
饿( 1 5 d ) 后. 对鲜味 有影响的特征 性氨 基酸( 谷氨酸和天 门冬氨酸 ) 上升 , 而对甘味有 影响的特征性 氨基酸 ( 丙氨 酸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