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黏土颗粒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CH E MI CAI ENGI NEERI NG 0F 0I L & GAS 6稳定 性 的影 响
曹 东青 康 万利 孟祥 灿 张 凯 波 刘述 忍 杨 润梅
( 中国石 油大 学( 华 东) 石 油 工程 学 院) 摘 要 利 用动 力 学模 型分 析 、 Tu r b i s c a n L a b型分散 稳 定性 分 析仪 、 单 滴 法等研 究 了黏 土 颗
I nf l u e n c e o f c l a y pa r t i c l e o n s t a bi l i t y o f e mu l s i o n
Ca o Do ng qi n g,K a n g Wa nl i ,M e n g Xi a ng c a n,Zh a ng Ka i b o, Li u S hu r e n, Ya ng Ru n me i
h a s be e n s t u di e d t h r o ug h dy na mi c mo de l a n a l ys i s,Tu r b i s c a n s t a bi l i t y a na l ys i s a n d s i n gl e d r o p
c o a g ul a t i o n s t ab i l i t y of s y s t e m i nc r e a s e d wi t h a dd i t i on o f c l a y p a r t i c l e ,w h i c h pr o mo t e d dr a i n a nd
me t h o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d y n a mi c r e a c t i o n r a t e c o n s t a n t o f s y s t e m f i r s t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d ,a n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e mu l s i o n f i r s t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d a s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 l a y p a r t i c l e i mp r o v e d .I t a l s o s h o we d t h a t b a c k s c a t t e r e d l i g h t o f e mu l s i o n d e c r e a s e d l e s s ,a n d
固体颗粒对 O/W 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固体颗粒对 O/W 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董朝霞;罗婷;林梅钦【摘要】Using surface tensiometer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meter and Zeta potentiomet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emulsion stability when the solid particles (Nano SiO2 ,Na-MMT) in the Daqing oilfield ASP flooding were together with th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Alkali ,Surfactant ,Polym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value of Zeta potential on the oil droplet surface increases when adding solid particles to the alkali solution .Adding solid particals to the alkylbenzenesulfonate soluti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ncreases and the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decreases .The absolute value of Zeta potential on the oil droplet surfac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adding solid particles to HPAM solution .After adding solid particles to alkali solution ,low concentration will worsen the stability of O/W emulsion ,whereas high concentration(800 mg/L)will be helpful for the stability of O/W emulsion .After adding solid particles ,the stability of O/W emulsion formed by thealkylbenzenesulfonate solution and simulated crude oil decreases ,but the stability of O/W emulsion formed by HPAM solution and simulated crude oil becomes worse .%采用表面张力仪、界面黏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固体颗粒(纳米SiO2、钠基蒙脱土)与驱油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作用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总结

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总结乳状液是多相分散体系,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液滴有自动聚结的趋势。
早期的乳状液稳定性理论已注意到添加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甚至固体粒子等对乳状液状液的形成和类型的重要作用,然而稳定性的理论横型一直并不十分清楚。
在油/水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定向吸附单层膜的研究揭示了乳状液稳定性的可能图像:乳状液不稳定方式:分层、沉降、絮凝、聚集、聚结、变型、破乳等,如图所示:乳状液的稳定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分散相液滴对聚结的抑制能力。
分散相液滴的聚结速度在衡量乳状液稳定性中最为重要,它可以通过测定单位体积乳状液中液滴数目随时间的变化来实现。
乳状液中液滴聚结成大液滴,最终发生破乳,这一过程的速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界面膜的物理性质,液滴间静电排斥作用,高聚物膜的空间阻碍作用,连续相的黏度,液滴大小与分布,相体积比,温度等。
在这些因素中以界面膜的物理性质、电性作用和空间阻碍作用最为重要。
(1)界面膜的物理性质乳状液分散相液滴相互碰撞是发生聚结的前提。
聚结不断地进行,小液滴变成大液滴,直至破乳。
在液滴碰撞而聚结的过程中液滴界面膜的机械强度是決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首要因素。
为使界面膜有大的机械强度,界面膜必须是凝聚膜,构成界面膜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间有强烈的侧向作用力。
界面膜还须有良好的膜弹性,以使因液滴碰撞而局都损坏时能自动修复。
(2)电性作用乳状液液滴表面可因多种原因而带有某种电荷: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电离,某些离子在液滴表面的吸附,液滴与介质的摩擦等。
o/w型乳状液液滴的带电对防止液滴的聚集、聚结以至破乳起重要作用。
根据胶体稳定性理论,范德华力使液滴相互吸引,当液滴接近至表面双电层发生重叠时静电排斥作用阻碍液滴的进一步接近。
显然,若排斥作用大于吸引作用液滴不易碰撞和聚结,乳状液稳定;反之,则将发生聚结和破乳。
至于w/O型乳状液,水滴带电少,且因连续介质介电常数小,双电层厚,静电作用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较小。
固体颗粒对O/W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文章编 号: 1 【 3 l 1 } 6 X( ( ) 1 { )
) 0 3 5( ) 6
固体 颗 粒 对 o/ w 乳 状 液 稳 定 性 的影 响
董朝 霞 , 罗 婷 , 林 梅 钦
( 中 国石 油 大 学 提 高 采 收 率 研 究 院 , 北京 1 0 2 2 4 9 )
i n t e r f a c i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e mu l s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wh e n t h e s o l i d p a r t i c l e s( Na n o S i O 2 , Na — M M T)i n t h e Da q i n g o i l f i e l d AS P f l o o d i n g
we r e t oge t h e r wi t h t he oi l di s pl ac e m en t a ge n t s( Al ka l i , Sur f a c t a nt , Po l y me r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w t h a t t h e ab s o l u t e va l ue of Ze t a
固体 颗 粒 与 烷 基 苯磺 酸 盐 作 用使 得 o/ w 乳状液稳定性增加 , 而 与 HP AM 作 用 则 减 小 o / W 乳状液的稳定性。 关键词 : 固体颗粒 ; o/ W 乳状 液; 界 面张 力 ; 界面剪切黏度 ; Z e t a电位 中图分类号 : T E 3 5 7 . 4 6 ; O6 4 7 文 献标 志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3 9 6 X . 2 0 1 3 . 0 6 . 0 l 2
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

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乳化体系是一种组分或几种组分组合液体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
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液,所以又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
乳状液形式的产品在许多行业使用都有优异的效果:改善食品日感、味道,改善医药吸收情况及促进农药的药效发挥等。
在化妆品中它可以克服油质化妆品不易吸收和水质化妆品润滑感差的缺点,提高化妆品的功效。
在液体洗涤剂中,可以克服织物变旧颜色变化,提高洗涤剂的护色和柔软作用。
解决了家居护理中固体地板护理剂使用不便,气味难闻的问题。
虽然乳状液在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但乳状液体系在热力学上不稳定,易受多方因素影响,乳液贮存时间短,易出现分层和破乳等现象,产品货架期缩短,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都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影响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乳化剂的选择、工艺温度、剪切速率、乳化时间及助乳化剂的添加等。
本文研究了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山梨醇酐单单月桂酸酯为乳化剂,研究其在不同用量、不同配比以及添加助剂时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1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1乳化剂的作用原理乳化剂能吸附在相界面上形成界面膜并使乳状液稳定。
其作用表现在:①降低界面张力,使分散体系的势能下降;②在界面上形成韧性或高粘度界面膜阻止碰撞而引起的液滴聚结;③当乳化剂分子带有电荷时,使液滴表面带电形成双电层,减少液滴接近和碰撞而聚结的几率”。
以下主要应用HLB值乳化剂选择法,研究乳化剂的用量、配比及加人助剂对硅油和白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1.2乳化剂用量和配比选择1.2.1以HLB值为依据选择乳化剂HLB值反映了亲水与亲油这2种相反的基团大小和力量平衡,乳化剂提供HLB值(混合乳化剂是由加合法求得HLB值)与油相所需HLB 值相等。
研究发现,乳化剂和油相的HLB值相同只是乳液稳定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乳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使用复合乳化剂。
食品乳状液冻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食品乳状液冻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简俊丽;毛丽娟;刘夫国;高彦祥;袁芳【摘要】文中详细分析了食品乳状液冻融过程中的失稳机理,特别是油水两相在冷冻过程中的结晶化特点,并总结了影响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因素及改善方法,如控制油相和水相组成、控制冷冻速率和合理设计乳液组成等.【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5(041)004【总页数】5页(P236-240)【关键词】破乳;冻融稳定性;冷冻速率;结晶化【作者】简俊丽;毛丽娟;刘夫国;高彦祥;袁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功能配料与食品添加剂研发中心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功能配料与食品添加剂研发中心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功能配料与食品添加剂研发中心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功能配料与食品添加剂研发中心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功能配料与食品添加剂研发中心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乳状液(emulsion)是一种非均多相分散体系。
常见的乳状液由油水两相组成,其中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相中,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分散的一相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乳状液通常有2种类型,即水包油(O/W)型乳状液和油包水(W/O)型乳状液[1]。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乳状液在冷冻-解冻过程中失稳机理,特别是油水两相在冷冻过程中的结晶化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影响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1 乳状液的稳定性乳状液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其中水包油型乳状液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如加工蛋黄酱、调味料、饮料、冰激凌等。
乳状液中加入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形成界面膜,通过静电或空间位阻效应阻止油滴相互靠近,进而维持乳液的稳定性。
W乳状液稳定性的调控作用的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O/W乳状液稳定性
的调控作用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乳状液指的是由水和油相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油相以微米级别的小
液滴形式悬浮于水相中。
在许多领域,如食品、化妆品、医药和工业等,乳状液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液相相互作用的影响,乳状
液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例如油水分离、液滴聚集和沉淀等问题,这些
不稳定因素可能对产品品质和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是乳状液稳定剂的常用添加剂,它们的分子结
构和性质对乳状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在深入研究表
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可以为乳状液的
工业制造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O/W乳状液稳定性的调控作用,包括:
1.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
2.不同添加剂配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3.通过优化添加剂类型和配比,提高乳状液稳定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制备O/W乳状液样品,采用物化分析方法如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粒度仪等研究添加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
物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添加剂配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优化添加剂类型和配比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调控机制和优化添加剂配比方法,为乳状液的工业制造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乳状液制品,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材料配方,根据研究结果选择最佳添加剂组合,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O/W型乳状体系中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n i i a p ct wi t u eol r o itn . a t x d t a a i m ep r iw e ec nsse t o n c y h
K y wo d: E e r mu so ; L p d Ox d t n; E l e ; Nau a t x d n s l n i i i i i a o mu s r f i trl i ia t An o
乳状 液 是 指至 少一 种 液体 以微 粒 的形 式分 散
到另 一 种 和它 不相 溶 的液 体之 中而形 成 的多 相体
等 因素对 乳清 蛋 白乳 状液 稳 定性 的影 响 进行 了相 关研 究 ,孟 江等 究 了无 机盐对 O V 研 A 型稠油乳 状 液 乳滴 形 态 和流 变性 的影 响 。陈玉祥 、郭君 雅 及 胡 坤 等[7 别 研究 了T 0 及 大 豆蛋 白乳化 剂 对 5] - 分 R.2 油脂乳 状 液稳定 性 ,李冉 等 [ 8 】 别研 究 了8 不 也分 种 同的乳化剂 对花生 油乳状液稳 定性 。何飞 等 究 研 了多重 乳状液膜溶胀 的相关机理 ,林 梅钦等¨考 察 叫 了预交 联 聚合 物凝 胶 颗粒 溶 液 与原 油 问 的界 面张
山东 食 品发 酵
21.( 6期) 023总第1 6
o w型乳状体 系中油脂的氧化 /
稳定性 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2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V o l.23 N o.2 2010年6月 JOU RN A L OF PET RO CHEM ICA L U NI VERSIT IES Jun.2010文章编号:1006-396X(2010)02-0029-05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林梅钦, 田 丹, 林 云, 王 浩, 李明远(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摘 要: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胜利孤东原油模拟油与含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间的界面特性,并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对这些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去离子水中加入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后,去离子水及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及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均增大,原油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间所形成的W/O型和O/W型乳状液稳定性均随聚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增加而增强。
关键词: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 界面张力; 界面剪切粘度; Zeta电位; 乳状液中图分类号: O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696/j.issn.1006-396X.2010.02.008Influence of Preformed Part icle Gel on O il-WaterInterfacial Propert ies and Emulsion StabilityLIN M ei-qin,T IAN Dan,LIN Yun,WANG H ao,LI Ming-yuan(Enhanced Oil Recov er y Resear ch Center,China Univer sity of Petr oleum,Beij ing102249,P.R.China)Received29J anuar y2010;rev ised1A p r il2010;accep ted21A p r il2010Abstract: I nter facial pro per ties bet ween Shengli G udong mo del oil and pr eformed particle g el so lution w ere investig ated w ith inter facial tensiometer,inter facial v isco elastometer and Zeta potential instrument.M eanwhile,the effects o f the concentr ation of pr efo rmed pa rticle gel so lutio n o n inter facial pr operties and emulsio n stability w ere r esear ched.T 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 he inter facial tension,t he interfacial shear v isco sity and the absolute v alue of Zeta po tential bet ween deio nized w ater/for mation w ater and mo del oil increase w ith addition o f prefor med part icle g el.T he stability o f wat er-in-oil and oil-in-w ater emulsio n for med by cr ude o il and prefo rmed particle g el solution enhances as the concentr ation of the prefor med pa rticle g el solut ion increases.Key words: P refor med particle gel;Inter facial tension;I nter facial shear v isco sity;Zeta potential;Emulsio nCor respo nding autho r.T el.:+86-10-89734145;fax:+86-10-89734145;e-mail:linmq@胜利孤东油田已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开始使用三次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目前孤东油田采用的是二元复合驱技术,即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
所使用的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其在水中溶解后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驱替相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2]。
而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洗油效率,因此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既可以提高波及系数,又可以增加洗油效率,从而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原收稿日期:2010-01-29作者简介:林梅钦(1965-),男,福建福州市,副教授,硕士。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2008ZX05011)。
油采收率[3]。
但由于孤东七区西区块油藏渗透率级差较大,油藏中存在水窜大孔道[4],这些水窜大孔道的存在,会使注入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沿着这些大孔道发生早期突破,从而极大地影响到二元复合驱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为此,在孤东七区注二元复合体系前,预先注入了预交联的聚合物凝胶颗粒,这些凝胶颗粒分散到水中溶胀后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5],可以封堵地层中的水窜大孔道,使地层非均质性得到一定的改善,后续注入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进入含油的低渗透层,提高原油采收率。
但是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油田采出水中也含有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与含聚合物采出液一样[6],采出液稳定性亦增加,给油水分离和污水后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而油水分离性质和油水界面性质有关[7-9]。
为此,本文研究了孤东油田七区所注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界面剪切粘度、Zeta电位以及乳状液稳定性,探讨了乳状液稳定性的原因。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实验所用原油为胜利油田的孤东七区原油,粘度45.0m Pa s(70),密度0.9218g/cm3(55 )。
聚合物为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颗粒粒径为106 m,由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提供。
配制模拟油所用的煤油为常压蒸馏的煤油馏分油,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生产,使用前室温下硅胶吸附48h,除去具有界面活性的杂质。
戊烷,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钾均为分析纯。
实验中所用的模拟水离子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孤东七区采出水离子组成Table1 The component of Gudong oilf ield stimulation water mg/L (Cl-) (SO2-4) (CO2-3) (HCO-3) (M g2+) (Ca2+) (N a++K+) 7148.800280.08108.08632.303813.61DCA-21型表面张力与接触角仪,德国Dataphysical公司生产;SV R S型表面粘弹性仪,日本协和株氏会社生产;IKA-T18型高速乳化器; Zetasizer Nano ZS型纳米粒度及Zeta分析仪,英国马尔文公司生产。
1.2 界面张力测定原油模拟油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水溶液间的界面张力采用挂片法,用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仪测定,温度为30。
1.3 界面剪切粘度测定原油模拟油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水溶液间的界面剪切粘度用日本协和株式会社生产的SVR S型表面粘弹性仪测定,测定温度为30。
1.4 界面电荷测定将原油与水相按体积比(1!100)混合,用高速乳化器搅拌5min,转速为6000r/min,静置24h 后取下层水相(O/W乳状液)用Zetasizer Nano ZS 型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乳状液液滴表面的Zeta电位,测定温度为30。
1.5 W/O型乳状液稳定性测定用50mL的烧杯在电子天平上称取12.00g原油,然后加入12.00g不同浓度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油相和水相比例为1!1(质量比),放入50恒温水浴中恒温20min。
用IKA-T18型乳化器,设定一定的转速和时间,使其形成W/O型乳状液。
搅拌结束后转移到具塞量筒中,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静置,开始计时,记录各时刻水相的体积。
根据t时刻水相的体积V t,计算出t时刻的分水率V t/V0∀100%,其中V0是加入的水相体积即总的水相体积。
作分水率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从曲线的斜率可知道t时刻破乳脱水的速率。
1.6 O/W型乳状液稳定性测定在含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模拟水中加入原油(原油和模拟水质量比99.8!0.2),用IKA-T18型乳化器在转速为6000r/m in的条件下,搅拌120 s,制备成O/W型原油乳状液。
取一定体积的O/W 型原油乳状液置于100m L刻度试管中,静置30 min后,取下层水样25m L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盐酸,加入适量石油醚萃取,将石油醚萃取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00nm测定含油量,通过溶液中的油含量判断O/ 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2.1 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图1是孤东七区所注的去离子水配制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与质量分数10%的原油模拟油的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关系。
由图1可知,加入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后,模拟油与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间的界面张力大于不含聚合物凝胶颗粒的去离子水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且随聚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增加,模拟油与去离子水间的界面张力增加。
这是由于孤东油田七区西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前使用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进行调剖,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本身并不含有表面活性物质,该类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在水中只是溶胀,其溶胀后类似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分散体系,这种分散的聚合物凝胶颗粒扩散到油水界面处,顶替部分在油水界面处吸附的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物质,使原油中界面活性物质在油水界面处吸附量减少,从而使油水界面张力上升。
另外,在界面处吸附的模拟油中的界面活性物质也会通过分子间作用吸30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第23卷附到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表面,使得界面处模拟油中的界面活性物质浓度降低,这同样也会导致含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与原油模拟油间的油水界面张力增加。
Fig.1 Eff ect of preformed particle gel concentration oninterf acial tension of model oil/w ater图1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质量浓度对原油 模拟油与去离子水间界面张力影响2.2 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图2是不同质量浓度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与质量分数10%的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剪切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