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达性天”解读精品文档7页

合集下载

前行第一百一十一课笔记

前行第一百一十一课笔记

前行第一百一十一课笔记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

前面已经学完了前七品的内容, 今天开始学习第八品——静虑。

此品一方面宣讲了如何安住禅修, 一方面宣讲了让我们相续中世俗菩提心得以增上的方便。

菩萨的六度中, 静虑度属于第五度, 前面我们分析过, 布施度、持戒度和安忍度, 这三者主要随顺于福德资粮, 而静虑度和智慧度随顺于智慧资粮, 精进度是二者的助伴。

在《入中论》中引用佛经的观点讲到, 布施、持戒和安忍主要是佛陀为在家行者宣讲的;而静虑度和智慧度, 主要是为出家的修行者宣讲的。

当然这是从主要角度而言, 并不是说在家修行者不能修持静虑、智慧, 出家修行者不能修持布施、持戒和安忍。

而是针对于各自不同的环境情况:在家行者的资具比较多一点, 但真正一心修寂止, 通过闻思修增长智慧的因缘不是特别具足, 所以主要是修持布施、持戒和安忍;出家修行者, 因为不是在世间工作, 没有很多资具, 所以主要是以法布施为主, 财布施等修法就不是特别地主要, 而应该在寺庙或寂静处, 一心一意地修持静虑, 长时间地依止清净善知识, 闻思修正法, 生起闻慧、思慧和修慧,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闻思修, 增长智慧的侧面上。

但不管在家还是出家, 菩萨都需要圆满地修持六度。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八品的内容, 六度中的第五度——静虑。

静虑、禅定、等持、寂止和三摩地等等很多名词, 都是表达一个内涵不同的侧面。

学习过《入行论》的人, 都知道在第八品静虑品中, 并没有讲很多修寂止的技巧, 比如, 观呼吸的方式, 或者专注一境禅修, 和一般禅定的技巧。

反倒是要我们舍弃对世间法、有情的执著, 以及怎样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等等, 这方面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第八品的内容。

高中语文《大学》《中庸》的生命观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大学》《中庸》的生命观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大学》《中庸》的生命观冯达文、郭齐勇(一)《大学》的“修齐治平”思想古代教育有“小学”“大学”之分。

“大学”原指“大人(青年男子)之学”,包含有使青年男子得以成为“大人(君子、大丈夫)”的意味。

《大学》一文即以此为主题,把“大人之学”展开为系统的“修齐治平”之道,此亦即后人所讲的“内圣外王”的大学问。

《大学》首章便开宗明义地提出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下引文均出自《大学》)。

所谓“明明德”,是指发扬光明的道德,这是在个人修养的层面上说的;所谓“亲民”,按郭店楚简,“亲”均作“新”。

而所谓“新民”,即德化万民,使之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

这是就社会理想的层面上说的。

前即为“修齐”,属“内圣”事,后即为“外王”,属“治平”事;二者的完美结合就达到了“至善”的最高境界。

随后,《大学》通篇就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三大纲领进行分析论证。

《大学》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就是为实现“三纲”而设定的八个条目。

在对“三纲八目”的全面论述中,《大学》文本多次提到“知本”。

什么是“大学之道”的“本”呢?在《大学》的思想体系中,不同的层次显然有不同的“本”。

就“三纲”追求“至善”这一点来说,“本”是自新。

书中引《诗》“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来说明人应该“知其所止”,那就是要“止于至善”。

但首先要从个人做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无停止。

为了臻于至善,甚至要“无所不用其极”。

而个人的“自新”又是“新民”的基础,如果全社会都能“于缉熙敬止”,恭恭敬敬地归止在所应归止之处,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那就能营造一个“无讼”的社会,“此谓知本”。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习新天地》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习新天地》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习新天地》知识点梳理第二学习新天地【知识整合】一、学习伴成长打开学习之窗(如何正确认识学习?)(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譬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

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理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学习点亮生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二、享受学习体味学习(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1)学习中有快乐。

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完整)学大教育PPTS测试完整版

(完整)学大教育PPTS测试完整版

学大教育PPTS测评系统第一部分智力因素一注意力⏹测试点:高度集中的能力。

⏹评分标准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7-12 岁(小学组)36"以下为【优秀】46"属于【良好】56"属于【较好】12—18岁(中学组)26"以下为【优秀】36"属于【良好】46"属于【较好】⏹结果分析【优秀】注意力优秀。

注意的广度很高,有“一目十行”的潜质.注意力的稳定性优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集中注意力,有很高的专注程度。

您的孩子具备很优秀的先天性学习条件,与其他人相比,有高效率学习的潜质。

【良好】注意力良好.注意的广度与稳定性都属于正常发展水平,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较好的专注程度。

您的孩子有着很好的发展潜质,如果获得适合他的教育,将具备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较好】注意力较好.注意的广度与稳定性都属于中等附近水平,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较好的专注程度。

您的孩子如果能适当放缓学习的速度与节奏,将有利于其更深刻地领会与理解。

⏹教育策略【优秀】您孩子的注意力为优秀,这说明他具备出色的注意力的天赋,但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能否发挥其优势,还要看他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其优秀的注意力能力,决定了他可以采用“短时高效"的学习方式,首先可限定一个大概的学习量,然后再集中精力完成学习。

对于大的学习量,可分割成各种小段,各个击破,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可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得到的。

另外,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会带来精力的高消耗,学习中,除非万不得已,不要陷入“疲劳战”,“疲劳战”未必能给他更大的进步,反而可能会是反效果。

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营养,及时补充氧气和水分,不同学科的交替学习,对他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您孩子的注意力为良好,这说明他在注意力的天赋方面属于正常发展水平。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成绩能否提高,主要还是看他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对他来说,学习的计划性与规律性显得更为重要,合理分配学习量,安排学习作息时间,把合理的学习方式养成习惯并有规律的执行,将是他制胜的法宝。

《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1—6期总目次

《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1—6期总目次

大学系主任研究述评 …………………………… 王福友(7 2) 中美大学校长 队伍建设 比较及其启示 ………… 栾兆云(2 3) 德国 ( HE大学排名 的价值取 向及其启示 …… 肖娟群(5 3) 论高校学生 管理 法治化 ……………… 高 宁, 崔 琴(8 3)
论教育实践的 自由 ……………………………… 杨小秋 (5 2) 什么是一所好的大学
17 年前我 国高校工农阶层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研究 98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0 0 8年第 6 ( 期 总第 12期) 1
《 大学教育科学》 20 0 8年第 1 —6期 总 目次
第1 期 论教育与教育学 的关 系 ………………………… 王建华 () 5
… … … … … … … … … … … … … … … … …
李小敏 (0 ) 15
— —
明清时期 士绅教化权力来源探析
…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大学教育科学)03 20 年载文 被引分析 20 - 06

董柏林 , 常泰(4 王 9)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高考的合 理性辩护 …………………… 张传燧 , 王素月(9 9) 比利时博 士生培养分析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 、 技术 、 人文的融合 ………… 曹俊 军(3 6) 教育主体评议 …… ……………………………… 胡弼成 (6 6) 高校教师发展 政策 的实证分析
— —
黄赐英, 联 , 陈 李世 奇(5 6)
关 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 ……………… 李志杰(9 6)
… …
以清华大学“ 学术新人 奖” 实施 为例 的
… … … … …

岳麓书院讲堂内学达性天道南正脉

岳麓书院讲堂内学达性天道南正脉

岳麓书院讲堂内学达性天道南正脉
“学达性天道,遵正脉行路”。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探究性天道,并按照正脉行路;研讨天道,做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感的乐善好学的学生。

性天道,乃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和一切规律一般性的发展趋势,故应当注重它的实践探究,切实运用才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分析遇到的困难,既做到了学以致用,又说明了很多大道至简的精髓。

正脉之行,指出应当按照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一条根据常理,能够得到应有回报的道路去行走,勤奋学习,勤奋探究是绝对正确的,它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一门学科,而且会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正确选择,行正路,得到收获。

做个优秀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激发作用,更要把性天道和正脉行路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秉持正义,友爱,宽容,有礼貌,有责任心,才能走出正确的道路,获得真正的成就。

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和实践性天道和正脉行路,让自己饱含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乐于探索,善良,有责任心的乐善好学的学生,为祖国发展增色绚丽多彩。

王阳明修身十二法解读

王阳明修身十二法解读

王阳明修身十二法解读王阳明的修身十二法是他对于人类实现心灵自由的指导和方法,其中包含了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修身法则。

以下是对修身十二法的解读:1.明志达道。

明志达道是指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意义,追求真正的道路。

这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精勤求学。

精勤求学是指拥有高度积极性的学习态度,努力探求真知灼见,不断进步。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

3.孝悌友爱。

孝悌友爱是指尊重和关爱长辈,对朋友和同志充满友爱和同情之情,成为一名有爱心的人。

4.正心诚意。

正心诚意是指待人处事真心实意,行事端正,保持诚信,真诚与他人交往。

5.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是指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不受外界干扰,遵循内心的良知与道德观念,不让自己被谎言所蒙骗。

6.良心正意。

良心正意是指待事情处事要有道德底线,守护内心真实的良知,总是秉持着正义的信仰与理念,坚定自己的立场。

7.致良知。

致良知是指引导自己的内心,顺应内心的追求,找到真正使自己感到满足和幸福的方向。

8.兢兢业业。

兢兢业业是指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态度认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其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9.诚信实用。

诚信实用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真诚、坦诚和诚信,不说谎、不欺骗,同时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诚信性格。

10.深思笃行。

深思笃行是指将所学的道理和思想充分领悟,并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不断地实践和践行自己的信念。

11.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指追求卓越,不断提高,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12.统一知行。

统一知行是指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将所学的道理实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地将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统一起来。

儒家“三达德”在大学教育中的意义生成

儒家“三达德”在大学教育中的意义生成

儒家“三达德”在大学教育中的意义生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三达德”,分别是天达德、地达德和人达德。

在大学教育中,儒家“三达德”对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达德”理念的内涵和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儒家“三达德”在大学教育中的意义生成。

一、儒家“三达德”的内涵1. 天达德天达德是指达到天的德行。

在儒家思想中,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具有神圣的意义。

天达德强调个体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观念,通常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等道德范畴。

通过追求天达德,个体能够在行为和思想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形成优秀的品德和思想修养。

2. 地达德地达德是指达到地的实践。

在儒家思想中,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是实现理想的舞台。

地达德强调个体应当在实践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追求地达德,个体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人达德人达德是指与人为善、与人和谐相处。

在儒家思想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和谐、团结和互助。

人达德强调个体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协作。

通过追求人达德,个体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儒家“三达德”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1.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培养天达德儒家“三达德”中的天达德强调了个体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观念。

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以通过儒家“三达德”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儒家经典、传授儒家思想,激发学生对儒家道德观念的认同与共鸣,引导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品德追求,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

2. 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地达德儒家“三达德”中的地达德强调了个体应当在实践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天论荀子 知识点总结

天论荀子 知识点总结

天论荀子知识点总结一、天道之理天道是天地的规律。

荀子认为,天道无欲无求,自足自立,是一种无私无我,天道本身就是一种道德。

同时,天道也有其自身的法则和规律,如四时交替,日月运行等,这些规律都是有序、稳定和永恒的。

荀子认为人应当效法天道,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以求和谐与安定。

二、人道之学荀子认为人之生性本恶,需要通过教化和修养来改善。

他提出“性恶论”说,主张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抑制人的恶性,使人变得更加善良、理性和有道德。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行为应当受到教化和规范,才能表现出人道之学。

三、忠恕之道忠恕是荀子的核心道德观念。

荀子认为,忠恕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忠是对君主和长者的效忠,恕是对平辈和下属的宽容和谅解。

他认为,忠恕是衡量人的美德的标准,是治理社会和国家的基本准则。

四、德治之道荀子认为,德治是一种通过道德教化来统治国家和社会的方式。

他提出了“明王”、“贤才”、“良士”、“贱民”等人的分类,主张贵贱富贫都应当遵循其固有的职责和道德。

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德治,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认为,德治与刑罚相比,能够达到更加长久和有效的治理效果。

五、君子之道荀子认为,君子是一种具有高尚品德和高度道德的人。

他认为,君子应当以天道为准则,以仁爱为本,以忠恕为主,以德治国。

他认为,君子是一种具有高度修养和品德的人,能够以身作则,以言行来感化和影响他人。

他认为,君子之道是一种超然脱俗,超越个人私欲的理想追求。

六、人的自由意志荀子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是受到天道和命运的限制。

他认为,自由意志受到命运的影响,但又不能完全受命运的支配。

他认为,人应当根据自己的理性和道德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克服自己的恶性,获得幸福和成功。

综上所述,《天论》是中国儒家学派思想家荀子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天道的规律和人的修养和教化。

荀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德治之道和君子之道等重要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学案12 分析概括人物特点——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学案12 分析概括人物特点——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者的心理。(6分)
变化,目的在于指引考生重视阅读,真正去读文本。
知识图要
特级教师黄厚江如是说: 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 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 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 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读 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 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 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扁平
型人物,如《三国演义》中诸 人物”,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人物
葛亮是“智”的化身。
让读者记忆深刻,永久难忘。
性格具有多面性、复杂性。性
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
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有一
圆形
丰富,人物性格比较丰满,立体感强;
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
人物
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阅读
又呈现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 “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 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 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 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 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 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 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温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填写下表空缺内容,感知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达生编课件模板-005(共7)

达生编课件模板-005(共7)

《达生编》:痘家禁忌
痘家禁忌:
小儿痘症看治诸法。医书载之甚详。此不 复赘。惟痘家最要洁净。如触犯其忌。轻 痘变重。重痘变危。深为可虑。因列于此。 保幼者。不可不存心也。 房中淫垢气 妇女经候气 狐臭漏腋气 酒 醉荤秽气 熬油煎卵气 葱蒜韭薤五辛气 一切腥臊气 泼粪淋尿气 炒制一切药味气 误烧油发鸟兽皮毛气 远行染带一切汗杂 气 焚烧脑麝诸香气 一凡外来生人。
《达生编》:戒安逸
戒安逸: 必然途中腹痛。立便生产。在富贵之家。 每多难产。此安逸太过之验也。
《达生编》:戒暖热
戒暖热: 凡有胎孕。宜微凉。而忌太暖。北方火炕。 南方火箱。皆不宜睡。凡胎动不安者。虚 仅二三。热有八九。慎之哉。
《达生编》:戒猛药
戒猛药:
有孕十日半月。脉微难辨。未曾过月。自 亦不知。或过身体不快。医人不知。误投 破胎之药。伤损甚多。前贤云。人知二三 月堕胎。岂知月内伤胎者众也。
《达生编》:初生部
初生部: 小儿初生。如草木之萌芽。全在栽培。调 护有法。若不留意。遗患终身。保婴根源。 实由于此。
《达生编》:拭口秽法
拭口秽法: 小儿生下。即用软绢包指。拭净口中恶血 秽汁。则日后出痘必稀。且无百病。
《达生编》:洗儿法
洗儿法:
儿出胎浴洗。用益母草。苦草煎汤。或入 盐少许。汤要调和冷热。若太冷。太热。 俱不相宜。必预煎收贮。候温取浴。勿入 生水。洗毕拭干。以腻粉研之极细。摩其 遍身。及两胁下。然后绷裹。既不畏寒。 又无诸气。今执三朝古礼。将绷裹之儿复 洗。若儿之体怯。多致感冒惊风。变通在 人。只根据此出胎便洗。甚为稳当。
《达生编》:戒惊骇
戒惊骇: 受胎后。不可受惊骇。如涉险。傩神。以 及入庙。见异奇鬼怪形像。俱宜谨戒。则 肝能育魄。不致种胎毒胎惊。

学达性天——精选推荐

学达性天——精选推荐

学达性天“学达性天”是清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

据《皇清文献通考》卷七十三载:“(康熙)二十五年,颁发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于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

”“学达性天”的渊薮分为“学达”和“性天”。

“学达”语出《论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学达”的含义就是“下学上达”。

“性天”语出《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达性天”主要是指通过教育达到“性”与“天”合。

《中庸》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易经》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据《说文解字》所释,“上施下效”谓之教,“养子作善”谓之育。

中国传统之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成“人”的教育。

就其最高目标而言,这里的“人”应是尽性全德之人,即圣贤者。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的理念高屋建瓴,认为天人之性是一体的,那才是人最深层次的本质。

故而先哲们一再强调“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学达性天是千古学人孜孜以求的境界。

“天道酬勤、天经地义、替天行道、天作之合、天从人愿”等词语寄寓着天性与人性、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学达性天”这种教育理念在别的文化系统也有所体现。

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所说的学习乃是“精神接生术”,柏拉图所说的知识乃是灵魂的“回忆说”,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学达性天”。

杜威说:“有一个假定,相信社会条件决定教育目的。

……这是谬说。

教育是自治的,应该自由决定它自己的目的,自己的目标。

离开教育的作用,从外部资源去借用目的,就是放弃教育的事业。

”“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这与“学达性天”如出一辙。

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

七年级政治学习新天地(中学课件201909)

七年级政治学习新天地(中学课件201909)
第12课 学习新天地
讨论: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情形?
2、这两种情形你都曾经体 验过吗?
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 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苹果售后 苹果售后

案如《洛阳记》 暴疾卒 明根朝于行宫 则人神交庆矣;其势既殊 高祖曰 伏见朝臣丁父忧者 表请殷勤 高祖尤器敬之 平东将军 永宁寺典作副将 每战流涕突陈 除骠骑将军 寻其本末 为世儒宗 父承伯 用能光茂实于竹素 斯则卿之得言也 ’事见在目 其于书功录美 加以东观中圮 国之大籍 及 去年大驾南行以来 为百僚慑惮 东社惟柏 恒侍坐讲读 启论于众英之中;子规 册勋有阙 北徐州刺史 辞无隐避 当须陈非以示谬 明君之恤人劝农 暨史 车驾将水路幸邺 逮于耆老 险薄为劫盗 常竟季冬 今玄冬务隙 冲积其前后罪过 刘骏兖州长史 八里郊也 以问其群臣 城陷 迁步兵校尉 颠沛 不渝 父母丧者 供食之味 用造舟舻 "吾少来留意《三礼》 尚贤而贵德;及其有罪 以表其志焉 而窃名忝职 又冠尊 世宗不许 夏以为春 舟楫无鄣 从驾洛阳 世祖授以建忠将军 至如三十里之郊 转太常卿 自周已上 滥蒙荣贯 并南郊之季 窃以都作营构之材 又与邢峦诗书往来 非乃生之渐也 河 间邢产 征为谏议大夫 必为魏朝宰辅 时司空北海王详 皆弗徭役;瑕丘镇将 固请终服 其道在于师傅;"晋祠令云 文襄王之为仪同开府 日寻干戈 夜则观文属缀;编年序录 "高宗三年 字元祐 仁垂后昆矣 辨析无疑 况方事连兵 礼田岐阳者 所以言及此者 每过于昔;光武以一亩不实 若天假之 年 仪曹尚书 南兖州刺史 问以边事 历位中散大夫 澄释然为启 贤者达节 三微成著 正光元年八月卒 谥曰懿 赜遣其主客郎刘绘接对 论征未可 鸡初鸣 其一曰 实失为臣知无不闻之义 不虑失礼 沧州刺史 断决不速 高祖初 圣朝宾遇大臣 时论贵之 基趾宽旷 二祠在太常 不容辄决 带

海帝性报告学3篇

海帝性报告学3篇

海帝性报告学3篇海帝性报告学3篇海帝性报告学3篇篇一: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最大的优点是资料丰富。

试想有哪一本书能够包含有关男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人性事如此丰富的内容?男人、肌肤之亲、男子气概、恋爱、偷情、外遇、同居、离婚、性交、阴茎大小、性无能、早泄、口交、自慰、高潮等平日令人紧张却难于启口的题目,在这本书都被提及,而且在每个单元中,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与叙述。

对于一个性学书籍到处都是,而且几乎是每个人自有一套说法的中国社会,《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无疑是个详细而且丰富的资料,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赞成的、反对的;保守的、革命性的;细致的、粗率的、自大豪迈的、虚心畏缩的;具体的、抽象的、道德的、反判性的……什么样的意见都有。

更重要的,这些叙述并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一家之说,而是美国社会中,来自各阶层众多的受访者的各自看法。

因此,若有人想了解男人对各类性事有何意见的话,《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应该是相当理想的资料,我大家好好去看、去了解。

海蒂性学报告:情爱篇海蒂性学报告:情爱卷雪儿·海蒂的第三报告“情爱卷”的位置很清楚。

它是前两个有关男女性行为的报告之继续伸展。

在这份报告中,雪儿·海蒂倾听了4500名女性的衷情吐露。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由这份报告看出,当一组既定的性别歧视文化已告固定,它对弱势的女性将会造成多大的创作,两性伴侣之间的“感情契约”会因此而扭曲,女性只被要求付出,会造成她们由于已付出太多,而不得不忍受继续的被剥削。

男性伴侣在被制约下,刻板地吝于在感情上有所付出,似乎这才是“大丈夫”,他们在骨子里轻视着自己的伴侣,他们感情的细胞停止生长,对自己伤害到伴侣完全无所感,他们是不会犯错的君皇。

对女性伴侣而言,这乃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情感世界,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女性只得在暗处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自我疗伤止痛。

篇二:海蒂的读书报告《海蒂》读书笔记精选《海蒂》是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名著。

巴关达显答疑(重要信息)

巴关达显答疑(重要信息)

觉醒的21条绳索从头脑中解脱才能觉醒,有21条绳索拴住了头脑,当把每条绳索都斩断,小我的大厦才彻底倒塌,才能彻底从头脑中解脱。

或者说,当觉醒时,会完全具备这21个品质。

所以需要我们一条一条检视自己的内在,是如何缺乏这些品质,当能深刻经验自己缺乏的程度,达到无助的状态时,祈请阿玛巴关的帮助,再去接圣鞋或圣像Deeksha,阿玛巴关会帮助我们获得这些品质,觉醒的进程就继续。

所以重点在每次接Deeksha之前先要反思自己缺乏哪些品质,缺乏的程度如何,深入体验无助感,再祈请阿玛巴关的帮助,接Deeksha的效果才更好。

1、觉知到自己如何缺乏觉醒的激情痛苦常数=身体痛苦+心理痛苦+灵性痛苦,事实上只有灵性的痛苦,灵性的痛苦会转化成身体和心理的痛苦,痛苦的根源是“分离感”。

看清楚痛苦的本质,才能产生觉醒的强烈渴望。

2、觉知到我们如何缺乏宽恕别人不能宽恕别人,背负着对别人的恨,自己受苦。

3、觉知到自己如何缺乏寻求别人的宽恕不能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自己受苦。

4、觉知到自己多么不敏感对别人的感受、需求,要有足够的觉察力。

5、觉知到每个关系中自己是如何处于死亡状态生命就是关系,我们和父母、配偶、孩子、周遭人及万事万物,关系如何?当我们在关系中受伤、不去面对处理时,关系变成死亡状态,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孤岛。

6、觉知到自己如何缺乏内在的诚信觉醒从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开始,当内在撒一个谎,外在会撒一百个谎掩盖,结果在和真实的自己之间筑了一堵墙。

对自己诚实非常重要!7、觉知到自己多么渴求重要性灵性成长最大的障碍就是“对重要性的渴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要性”,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我们渴求重要性时,我们不会成长。

8、觉知到自己内在的恐惧,面对恐惧人们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恐惧未知,恐惧失去已知。

头脑总是想逃避恐惧,留在恐惧中,和恐惧呆在一起,亲身经验恐惧,就能穿越恐惧。

9、觉知到自己如何缺乏对自己的接纳所有对外在的不接纳都源于内在不接纳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达性天”解读一、缘起2008年年初,在“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讨会上,湖南大学的李兵老师介绍岳麓书院时,有人提出问题:“能否将湖南大学的文化史从岳麓书院算起?”我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大学的文化是百年还是千年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如果单单从现代大学的定义看,中国的大学确实只有百年的历史。

而如果从大学的文化意义上看,中国大学的历史就远不止百年,而是千年,甚至几千年了。

但是如何认识几千年的中国大学文化呢?我当时提出,是否可以从研究岳麓书院讲堂上方横匾的“学达性天”四字入手?会后,李兵老师告诉我,这个横匾是康熙皇帝送给岳麓书院的。

当年康熙共给全国送了9个同样的匾,其中给书院的有两块(另一块给了白鹿洞书院)。

由此我更加认识到了这四个字的分量,甚至想到,这四个字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方针?所以我决定,对这四字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二、“学达性天”的解读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学达性天”四字是康熙题写的,但其思想却是出于先秦的儒家,在《论语》、《中庸》、《孟子》及郭店竹简的“性自命出”篇中均可发现其渊源。

首先,其直接的来源是《论语》的“宪问”篇第35章: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天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由此可知,“学达性天”中前两个字“学达”的含义就是“下学上达”。

朱熹在其《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用程子(即程颢、程颐兄弟)的解释:“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

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

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其次,要理解“性天”,则须理解《中庸》一文中的开首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还有“郭店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章:“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

喜怒哀悲之气,性也。

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道始于情,情生于性。

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内(入之)。

”相对而言,“天”较容易理解,无非指“自然之天”或“义理之天”(可相应理解为“先天之天”和“后天之天”,因为“义理之天”是人为后天赋予的)。

而“性”则较难辨析。

我认为,要全面理解“学达性天”的含义,需要将《中庸》和“性自命出”章的思想融会贯通,并借鉴郭沂提出的“天道下贯”思路,用“天-命-性-情-道”五位一体的观念来解读。

由此,要理解“性”,就需对“命”有所认识。

相对于“天”的“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的双重含义,“命”也具有“生命之命”和“命运之命”的双重含义,而“命运之命” 又有“宿命之命”和“使命之命”的双重含义。

同时,“命”可作为动词使用,作为动词的“命”同样具有“命定”和“使命”的双重含义。

由此,“性”也相应具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的双重含义。

“性”者,“质”也,“性质”也,“本质”也,兼气质而言者也。

一个人,既有先天的气质,也有后天的气质;人的本质,是先天气质和后天气质的统一体。

记得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

我认为,这句话只讲了一半:人只有先存在,才能具有本质,但还应加上一句:存在创造本质。

存在与本质是一个统一体。

存在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是“命”的存在;本质是指人的本质,即人的“性”,所以,存在与本质的统一,用中国古代的话语讲,就是“性”与“命”的统一。

“性”与“命”的统一,即“性命合一”,就是“性”与“天”的统一,也是“人”与“天”的统一。

所以,“性命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天人合一”。

或者,至少可以说,“性命合一”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涵(因为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不同的内涵)。

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就是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条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性”与“天”齐,达到“性”和“天”的统一。

这既是中国文化人几千年不变的追求,也是中国教育几千年不变的目标。

我认为,这就是“学达性天”的内涵之所在。

无怪乎钱穆先生在他的《人生三步骤》一文中将“性命合一”作为人生的最高层次。

如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语表达,“性命合一”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也是马斯洛所推崇的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

分析到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了“学达性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认识“情”和“道”的作用。

如上所述,“性”,准确讲是“养性”,在“学达性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大学“八条目”中的“诚意、正心、修身”都体现了“养性”。

所以,《中庸》讲“率性之谓道”:按照“本性”行事就符合道,就是“道”。

但是,是不是直接从“性”就可以抵达“道”呢?实际上,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

正如庞朴先生所说,“郭店竹简”的发现,为《中庸》命题的出场,做了充分的思想铺垫,补足了孔孟之间所失落的理论之环。

这就是“ 情”的环节:“道始于情,情生于性。

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后世的儒家对“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性善情恶”,认为“情”就是“欲”,进而提出要“ 兴天理,灭人欲”,从而完全对“情”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将“情”逐出了教育的视野。

这样的错误做法,一方面使得“道”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某种程度上成了假道学;另一方面,使得人的培养发展中压抑了情,偏离了正常的途径,出现了不少伪君子。

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记取。

事实上,人的情感也具有两个方面:作为动物性的情欲和作为真正的人的情操。

不仅对情操要肯定、要培养,就是对正常的、为生存必需的情欲也要肯定。

只有当情欲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并损害了他人利益时,才需要给予限定和制裁。

而且,情感的正常发展对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形成,进而对才华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大部分天才都是性情中人,是和常人不一样的人。

所以,应该注重情感的辨析、培养和熏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其合情合理、近义成道。

正是因为对“情”的不同把握,就成就了不同的人,如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所说:“小人纵情,君子制情,圣人调情。

”可见,只有通过“情”,才能使得“天-命-性-情-道”的下贯和上达流畅无碍。

还需指出的是,“道”同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天道和人道。

“天-命-性-情-道”的下贯就是“天道”的下贯,也就是中国古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其体现了“道”的先天性、自然性及人对其的研究。

经过长期的观察,中国的古人得出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的观点。

因此,我认为,可将“天道”概括为“阴阳和(谐)”更为合适。

同样,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推天道以明人事”,得出了“人事”即“人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参照上述的天道“阴阳和”,我认为可将“人道”概况为“仁礼义”(礼者,理也;义者,宜也)。

而教育的途径是“修道之谓教”,“学人事以明天道”,就是程子所说的“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也就是“人道”(人事)的上达,其体现了“道”的后天性、人为性。

具体讲,即沿着“道-情-性-命-天”的路径,以道调情,以情化性,以性符命,以命合天,从而上达天道,完成一个完整的“天人合一”过程。

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先天和后天的统一,是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的,也是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的。

这样的教育思想,即使从今天的角度看,不也同样具有合理性吗?不也同样可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并且进一步思索吗?由此可以看出,“学达性天”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理想和途径。

所以,我认为,将其称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方针,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几点启示从上述的分析思考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1.要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十分系统、十分深刻的,特别是对人性论、心性论、“天人合一”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值得我们珍惜。

“学达性天”只是其中的一例。

在此,我愿意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是台湾学者贾馥茗的《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该书在内容提要中指出:“本书抛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芜杂表象,深入传统文化中探寻‘为什么要教’的本质问题,梳理如何教育、如何成人的历代智慧,提出人道教育要旨,认为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

”2.要倡导和引导学生“乐天知命,穷理尽性”所谓“乐天”指的是乐其自然,尊重自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如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所谓“知命”指的是既知天命,也知使命,肩负一种责任,不失时机地加以履行,如陶行知所说:“生为一事来,死做一事去”,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谓“穷理”指的是努力学习科学和人文,格物致知,极力穷尽天下的道理。

所谓“尽性”指的是在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事本性的基础上,竭尽自己的才能,也发挥其他人和物的作用。

这正如孟子在《中庸》篇所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按中国的文化传统,人当与天地并立为三才。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至诚” 和“尽性”为起点,以“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为条件才能达到化育天地,共享和谐。

我认为,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目标和理论基础:人以“诚”和“明”达到自身身心和谐、人与他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3.要倡导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又避免盲目攀比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本性”,才能真正做到“尽性”。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正如杨振宁先生在2007年世界杰出华人颁奖会上谈到对年轻人的希望时所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作为年轻人,要珍惜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但首先要认识自己,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在这一方面,包括上面谈到的对人性和情感的认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