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20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典的方式:
❖ 明用: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 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 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 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 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 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 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 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
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 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 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南宋国势衰颓

动国
作: 看、
无 路、 壮
拍、志
无难
人酬
断鸿
飘零的身世和孤寂 会 的
的心境


思考: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 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思考: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三个典故:
❖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 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的方式,
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 其意而用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有关用典
பைடு நூலகம்的知识。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
用典的方式:
❖ 正用: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 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 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 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 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 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 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 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 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 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 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 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诗歌主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 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 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 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 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 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 爱国之情。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
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立 业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仰 慕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 风格。
比❖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
较 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
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
而沉郁的风格。
用典:
❖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
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 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 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陈登因许汜没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 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 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 却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楼 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作者的用意:
我如果像许汜一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 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了。 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自己留在南宋王朝 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国尽忠尽 力,鞠躬尽瘁的。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 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 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 何以堪!” 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 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 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 人已渐渐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用典的方式:
❖ 暗用: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 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 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 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 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 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 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 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 保国的决心。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课堂小结:
上阕
孙权:英雄难觅 建功立业 刘裕:金戈铁马 令人仰慕
咏史 抒怀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鲈之思
——莼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田问舍
——求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犹如此
——树
1、莼鲈之思:
晋人张翰应当时的执政者齐王之邀在洛阳做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弃官归 乡,巧合的是,张翰归乡后不久,齐王兵败,张翰得免 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了时机。后来的文人 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下阕
刘义隆:草草出师—— 警告当朝 词人:烽火扬州—— 愤斥偏安 廉颇: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借古 讽今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借古抒怀、借古讽 今,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词中用典刘虽裕多—,—却刘贴切义恰隆当,非
但没对有比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
少想胜,增多强,了表诗现歌了扬的非文州常化路丰底—富蕴—的。佛内容狸和祠思 廉颇——自己
❖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 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
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辛❖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 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 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有一个人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 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 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此人英武过人,智略同 样超群,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他所 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 方”,“谈笑间”能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 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 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壮志 难酬的他在慷慨悲歌中竟然成了南宋词坛上最耀 眼的一颗明星。
豪放派的形成和发展
分为四个阶段:
1、范仲淹写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可称为预备阶段。
2、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宪分庭抗礼,豪放派
从此进入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了产生了豪放派领袖辛
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 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 为主题的壮阔宏声组成了雄浑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 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 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 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 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 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 不召。”
作者的用意:
①现在虽然非常思念家乡,但即使有莼鲈之思又能怎 么样呢?家乡还在金兵的统治下。表达了有家难回的乡 思,以及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悲愤之情。
②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弃官归乡,但我却并不因为南 宋王朝面临危机而隐退,因为我有着精忠报国的雄心壮 志。
这两种理解都体现了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
2、求田问舍:
4、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
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
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发
展而推向高峰。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 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 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 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 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 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 辛弃疾一直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 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 短句》。
❖ 上片:上片哪些句子是
景色描写,他们描写了 什么景色?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
❖ 落日楼头, 断鸿声 里, 江南游子。
❖ 描绘了一幅辽远空阔的 秋景图;描写了苍茫悲 凉、凄清冷寂的景色。
楚天千里、 气势阔大、笔力遒 江水无际 劲、磊落的胸襟
借 景 远山连绵

引起词人的忧愁 和愤恨
情 落日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 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 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 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 子。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 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 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 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 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 袖, 揾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 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 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 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 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抒情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