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沟水文特征浅析
青海五龙沟矿区水文地质评价
2023年 7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27水文地质H ydrogeology青海五龙沟矿区水文地质评价杨永甜1,俞国平2(1.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2.青海省第六地质勘查院 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青海 都兰 816100)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在各类化石能源的开采过程中,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开采力度越来越大,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查,合理评价地质环境,可为矿产资源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提升开采方式的合理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对此,本文首先对矿区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的重要作用进行介绍,然后选择青海五龙沟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水文地质评价方式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矿区;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3-0127-3Hydrogeological evaluation of Wulonggou mining area, QinghaiYANG Yong-tian 1, YU Guo-ping 2(1.Qinghai First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Haidong 810600,China;2.Dulan Jinhui Mining Co., Ltd. of the Sixth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of Qinghai Province,Dulan 8161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all kinds of fossil energy, it can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rectly threat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mining plan of miner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ining method, and avoid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hydrogeological evaluation i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and then selects the Wulonggou mining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hydroge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in detail.Keywords: mining area; Geological survey; Hydrogeology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杨永甜,女,生于1993年,汉族,青海湟中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浅析水文分析计算
浅析水文分析计算摘要: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其水文地质参数在地下水评价、溶质运移模拟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对目前国内水位和水文地质的主要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为实际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这些计算方法在具体的工程中的利弊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文地质;分析计算;动态分析法一、准备工作其准备工作主要有:选定控制剖面、确定计算流域面积、确计算流域的蓄水面积、收集暴雨洪水资料等。
(一)选择控制断面控制剖面的选取宜以干流河口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拦河坝轴线为轴线,以主支流汇合处下游的平直河道为研究对象。
控制剖面的具体布置,应根据所规划的河道条件来决定。
(二)计算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流域面积是指沿分水岭划出的河口区或控制区之上的整个河口区;根据城市(城镇)的规划,在该河流的典型控制剖面之上,实际汇入规划河段的集水面积。
(三)收集暴雨洪水资料采用野外观测、调查和分析的方法,搜集了该地区的暴雨、洪涝资料。
对于暴雨洪水数据,应以该地区实际观测的洪水数据为佳,或以历史洪水数据为准。
二、水文分析计算(一)设计洪水计算设计洪峰的计算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定了暴雨洪峰的计算基础或参考站,然后按照代表站的数据状况进行数据处理;二是要依据河床的实际状况,依据设计洪峰的实际应用,选用与设计洪峰相一致的计算或估算方法;三是对设计洪水的计算结果作了合理的分析,并作了相应的修改。
(1)水文资料收集整理1.在收集整理河流水位、流量等基础数据时,对数据条件差的河流(河段),应进行暴雨洪水调查,或在附近的流域或地区,收集暴雨洪水的主要参数数据,在参照站的径流序列不能很好地表达和展开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照站和短时间序列的统计参数来调整参照站的径流,或者通过区域合成来调整参照站的径流。
2.对长时间观测的水情资料,可用频度分析方法,按以下程序计算:①收集、整理、考证所需的基本水情资料,并作有代表性的分析;②运用频率分析方法,对某一水文资料进行频率分析;③以频率为依据,对频率进行分析,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流数量;④选择符合设计条件的时空分布作为代表性指标,放大或缩小设计值,得到设计条件下各种水文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
水文学原理第8章
包气带 饱和带 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
越流
包气带(zone of aeration )
位于土壤表面 以下,潜水面以上 的 不饱和土壤层。 不饱和土壤层的厚度也就是包气带的厚度。
包气带特征——基本上是不饱和土壤特征
1. 包裹空气 的 不饱和土壤水带, 土壤孔隙没有完全被液态水充满。
2. 土水势 主要由基质势与渗透势构成 , 土水势为负值 3. 水分迁移主要由基质势梯度驱动
第 三 类 包 气 带 厚 , 均 质 土 壤 , 透 水 性 差 地 下 水 位 埋 深 大 植 被 稀 少 类 包 气 带 厚 均 质 土 壤 , 透 水 性 差 地 下 水 位 埋 深 大 植 被 稀 少 R s 干 旱 地 区 ( 黄 土 高 原 )
第 四 类 土 壤 透 水 性 好 , 毛 管 水 接 近 地 表 , 土 壤 缺 水 量 小 地 下 水 位 埋 深 浅
包气带蓄水量变化量 ΔW = W2 - W1
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 W F E 2R sbR g
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
包气带蓄水量的变化 WW2W1
总蒸发量 EE1E2
地表处水量平衡 PFRsE1 下渗水量的转换 FE 2R sbR g W
上两式相加
W P E R s R s b R g
超渗地面径流 饱和地面径流 壤中径流 地下径流
下面讲解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
超渗地表径流 壤中径流(派生出回归流) 饱和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狭义地下径流)
下面图示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场所
第二章 典型流量过程线中的水量构成
Q
C
B
D
E
A
t
河流断面中的水量构成
超渗坡面流 饱和坡面流 回归流 饱和壤中流 非饱和壤中流 地下径流
5支渠详勘报告
第十二节 5支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一、勘探点布置和完成工作量根据《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有关规定。
拟建场地共布勘探点13个,勘察方法为探井,总进尺61.40米,勘探点间距为89.01-275.20米,完成工作量如下:1、探井13个,进尺61.40米;2、表土层中采用Ⅲ级扰动样12件,室内进行了含水量和液塑限测定。
3、黄土状土层取Ⅰ级原状样49件,室内进行了常规和黄土湿陷性试验49件;4、室内进行土易溶盐分析试验19件;5、放孔测高13孔(井)详见《勘探点一览表》。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5支渠走线位于黄河河谷平原区。
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起点处(0+0.00),海拔高程为1962.00米。
最低点位于终点处(0+2369.87),海拔高程为1931.80米,相对高差为30.2米,地形平均坡度为1.27%。
5支渠沿黄河Ⅲ级阶地布设,整体走向呈西南向东北方向,起点位于黄河Ⅲ级后缘,终点位于黄河Ⅲ级,耕地、公路等均分布于阶地。
2、地层岩性经详勘查明,5支渠走线范围内自上而下揭露的地层为:①表土、②黄土状土。
具体描述如下:①表土(Q44ml):灰褐-黄褐色,稍湿,成份以粉土为主,含有极少量建筑和生活垃圾,含有大量的砾石、植物根和腐植质,土质不均,结构较松散,层顶标高为1932.00-1979.20米,层厚为0.20-1.10米。
该层在沿线均分布。
②黄土状土(Q42al+p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中密,成份以粉土为主,含少量云母碎片、腐植质、钙质粉沫、炭粒、螺壳,具微水平层理,该层土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根据湿陷系数分为②-1层湿陷性黄土状土,层顶标高为1931.40-1963.20米,厚度为1.00-9.40米;②-2层非湿陷性黄土状土,层顶标高为1922.00-1951.60米,厚度为1.90-3.30米。
五岔沟地区第三系玄武岩下隐伏矿的地质特征
问题 探 讨
五 沟 三 玄 隐矿 地 特 岔地第系武下伏的质征 区
口 董德 军 玉喜 刘
0 走 本 区位 于 大 兴安 岭 中段 的东 南 坡 ,地 理 坐 标 东经 般 <2 。 ;新 生界地 层 一般没 有受 到褶 皱构造 影 响 ,
10 1 0 ' 一1 0 1 3 ' , 2。 2 0 2 。 9 0 北纬 4 。3 3 ' ~ 向不稳 定 , 角 <1。 , 古地形 影响较 大 。 6 5 0 倾 0 受 华 力西 期 形 成 的北东 向褶皱 轴 向断裂 构造 贯 穿 全 4 。3 0" , 经历 了华力西 期 , 山期构造 运动 。 6 8 0 主要 燕 燕 华力 西期 构造运 动使 古生代 地层 褶 皱隆起 , 区为 区并发 育东西 向系列 的断裂 构造 。 山期 以上断裂 构造 本 东 南 大兴安 岭隆起 褶皱带 的组成 部 分 ,在褶 皱运 动的 同时 , 得 到 了继 承 和发展 主要断 裂有 北东 向 、 西 向 、 北 向 、
影 发育了褶皱轴向的断裂构造和东西向系列 的断裂构造; 北 西 向控 制着 岩浆喷 发 和侵 人 , 响本 区的断裂 构造 为 燕山期形成的断裂构造 , 使原北东向断裂和东西 向系列 北东向乌兰河断裂带和东西向乌兰吐一乌兰浩特一马 的断裂得 到 了发展 , 断裂构 造 的发展 过程 中伴 随着 大 鞍 屯一 哈德 乌拉 断裂 带 , 在 以及东 西 向宝力 根花一 乌拉斯 规 模 的岩 浆喷 发 、 中酸性 岩 浆 喷发 物 , 覆盖 了本 区域 的 台断裂带 的西延 断裂 构造 。 广 大面积 , 岩浆 喷发 以后又有 中酸性岩 浆侵 入 。喜 山期 华力 西早期 本 区还处在 浅海 环境 时 , 海底 就有岩 在 构 造运 动较 弱 , 区处 在 隆起 的条件 下 , 也 有北 东 向 浆 喷发 , 出物成 了古生 界 地层 的组 成 部分 , 性 为 中 本 但 喷 岩 和北 西 向断 裂构造 的继 承活 动 , 有深 部来 源 的基性岩 酸性 熔 岩 , 力西 晚期 古 生 界地 层褶 皱 隆起 后 , 育 的 并 华 发 浆( 玄武岩 岩浆 ) 喷发 , 断裂带 分布 。 沿 断裂 构造在 燕 山期 。 特别是燕 山早 期晚 阶段得 到继承 和 本区 2 0世 纪 7 0年 代 2 0世 纪 9 0年 代 的 1 0 发展 形 成大 规 模 的北 东 向 、 口2 东西 向 系列 断裂 , 岩浆 活 为 万区域地质测量、 地球化学测量 、 地球物理测量 。《 内蒙 动提供 了通 道 , 控制 着大 规模 的岩浆 喷发和侵 入活动 。 古东南部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产预测》 的工作 中 工 作 区圈 出 单元 素异 常 6 4个 。其 中 , u异 常 1 A 0 提 出 , 铜 、 、 成矿 有关 的火 山—侵 入 岩成 矿 系列 , 个 、 g异常 5个 、u异 常 4个 、h 常 2个 、n异 常 4 与 铅 锌 A c P异 z 极 大 地 丰富 了该 地 区 区域地 质 和 矿床 地质 的规 律性 认 个 、 异 常 6个 、 s 常 5个 、b异 常 8个 、 i 常 1 Mo A 异 S B异 2 识。 为后续 的基础地 质研究 在第 三系玄 武岩下 寻找 隐伏 个 、n异 常 5个 、 异 常 5个 。综 合 异 常 3个 。对 其 S w 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信息。 0 一 t2 8H 一 综合异常与地表发现的矿化蚀变带吻合 , 蚀变 根据 19 年 水 系沉积 物测 量元 素分 析结果 ,在 五 带长 70 , 2 m 98 0 m 宽 5 。蚀变带有 M 、uP 、n oA 、bZ 等高值点 岔 沟 地 区 圈 出 了三 号异 常 , 常元 素 有 铜 、 、 、 、 经 工 程 验证 分 析 结 果 ( O0 % ~00%)单 工 程控 制 异 铅 锌 汞 Mo. 2 .3 , 金 、 等 , 异常 范 围主 体分 布 在 五岔 沟第 三 系玄 武 岩 矿化 出露 宽度 为 8 银 汞 m。为普 查找 矿提供 重要依 据 。 覆盖 范围 内 , 但范 围跨越 二 长花 岗岩和 满克 头鄂 薄组地 工作 区的西南 部 , 已探 明扎木 钦铅 、 锌大 型矿 床 , 西 层 区内 。呈北 北东 向分 布 , 常可 能与 二长花 岗岩 满克 北 部宝 格达 山林场 ( 点 ) 异 零 目前 已探 明具 有 一定 规模 的 头鄂 薄组 的接 触带 有关 , 也可 能为矿 体元 素 的扩散 有密 大型矽卡岩铅锌矿床。从矿床实例分析, 本区有接触交 切关 系 ,各 元素异 常值 铜 为 2 pm、钼 为 8p 0p p m、锌 为 代 型的矽卡岩矿床 , 也有火山岩型的矿床实例 , 均受华 8 .p m、 为 10 p 多为单 点异常 , 1 p 铅 6 5 p m。 在本 区具有 重要 力 西期 形成 的北东 向褶皱 轴 向断裂 贯穿 全 区影 响 , 发 并 的参考 价值 。 育 有东 西 向系列 的断裂构造 。 本 区古生界 属华北 地层 大 区 ,内蒙古 草原 地层 区 , 工作区北部大面积被第三系五岔沟玄武岩覆盖 , 南 乌兰浩特一 哈尔 滨地层 分 区 , 中新 生 界属滨 太平 洋地 层 部出露为呼和达坂岩体 , 玄武岩覆盖 了岩体的接触带 , 区 , 兴安 岭一 燕 山地 层 分 区 , 大 乌兰 浩 特—赤 峰地 层 小 硅 化蚀变 普遍较 强 。 有一定 的成 矿地质 条件 。在玄武 具 区, 有上古 生界二 迭系下 统 的大石 寨组 、 上统 的林 西组 。 岩 覆盖 区并 跨入 呼 和 达坂 岩体 内 , 铜 、 、 、 、 、 有 钼 铅 锌 金 中生界侏罗系上统 的满克头鄂薄组 、 玛尼吐组 、 白音高 银 异 常 , 些 元 素异 常 不应 与玄 武 岩有 关 , 能 与矿体 这 可 老组 、 白垩 系下统 的梅勒 图组 。新 生界第 三 系上统 五 岔 元素 的 向外 扩散有 着密切 关 系。 玄武岩 下寻找 多金属 在 沟组 等 。 矿体是本区的找矿方向,通过综合手段 的找矿工作, 可
吉林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替出现的情况 。以五道沟水文站为例 , 历年最大、
最 小 年 径流 量相 差 8倍 多 。河 川 径 流 的 年 际 变化 l 主 要 是 受 降 水 的 多 年 变化 影 响 ,其 次 还 受 径 流 的
补 给 类 型和 流 域 内地 貌 、地 质和 人 类 活 动 等 条件 的 影 响。一般 用 径 流 的 变差 系 数 值 来 阐述 年径
西北部丘陵及 平原 区 , 域植被 差 、 水量小 、 流 降 土
地表径流量主要是 降水补给形成 ,故地表径流的
地 区分 布 与 降 水 地 区分 布 比较 一 致 , 多年 平 均 径
流 深 由丰 满 水 电站 以 上 的 3 0mm , 至 平 原 区的 0 减
10mm 左 右 。 析 区地 表 径 流 量主 要 是 降水 补 给 0 分 形 成 ,故 地 表 径 流 的 地 区 分 布 与 降 水 地 区分 布 比 较一致 , 多年 平 均 径流 深 由丰 满 水 电站 以 上 的 30 0
1 概
况
有 些 年份 最 大一 个 月 天 然 径流 量可 占全 年 径 流 量
的 2 %以 上 , 水年 内分 配极 不 均 匀 。 0 降
吉 林 市 是 我 国东 北 重 要 的化 工 基 地 ,全 市 幅
员面 积 2 2 m2第 二 松 花 江 贯 穿 吉 林 市 区 , 710k 。 该
据 ,分析计 算水 资源论证 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量 为 135 x1s 。 中 , 林 市 区 多年 平均 地表 4. 9 0 其 m3 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 3
水文 水资 源 水 资源 量为 73 x 0 1 。 .4 1 T I
五道沟地区地物化遥特征及岩金打矿潜力分析
古 生 界 地 层 : 主 要 分 布 于 十 四 站 和 四道 沟
一
带 , 总 体 走 向 北 东 ,为 地 槽 区海 相 沉 积 的 碎
屑 — —碳 酸 盐 , 形 成 “ 林 ” 岩 金 矿 的 有 利 是 卡 型
层位 ,即部 分金 矿 化点 赋存 于 寒武 系 洪 胜 沟组
大理 岩破碎 角砾岩 作 用 .
0万 五 道 沟 组 合 异 常 区 内 强 度 最 高 、 模 最 大 的 规 I是 1:2
异 常 的展 布 格架 ,并 总体 受 控 于本 区两 条断 裂
带 。各 异常 带不 同元 素组 合 反 映 了不 同 的矿 化 类 型 , 部 成 矿 带 应 以 中低 温 热 液浸 染 “ 林 ” 北 卡
型 为 主 , 南 部 成 矿 带 应 以 中 温 或 中 低 温 次 火 山 热液 型 或斑 岩型 为主 。 该 区 已 知 金 矿 床 、 ( ) 基 本 上 都 在 Au 矿 化 点
五道 沟地 区位 于 大兴 安 岭 陆缘 增 生 构造 带
从 区域上 看 , 层 较 为发 育 , 古 生 界至 新 地 从
生界均 有不 同程度 的 出露 。 下 元古 界地 层 :主要 分布 于 兴 隆 沟 冒地槽 核 部 隆起 部位 , 西 向展 布 , 构 成本 区基 底地 东 是
南 次复 活 , 有火 山喷发 和 同源花 岗岩 侵入 , 并有 热 液活 动 ,;部 异 常 对 应 四 道 沟 东 山 岩 金 矿 点 。 部 异 常 有 3处 金 浓
形 成 中 低 温 热 液 微 细 粒 浸 染 型 ( 林 型 ) 火 山 热 液 或 l集 中 心 , 于 五 道 沟 东 南 短 而 开 阔 的 沟 谷 内 , 内 未 见 卡 和 位 谷 斑岩 型岩金 矿床 矿点 、 化 点 。 矿 {砂 金 矿 , 与 四 道 沟 东 、 山 岩 金 矿 不 在 同 一 汇 水 区 内 , 并 西
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水库设计概述
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水库设计概述作者:郭涛,刘春艳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8年第7期摘要:从五当召沟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地区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五当召水库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主要建设工程任务,详细阐述了坝体断面设计、溢流坝段堰面曲线确定、泄洪冲沙洞设计、坝体细部构造设计、坝基处理、大坝安全监测等建筑物设计,指出五当召水库建设工程为石拐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坝址;五当召水库;包头中图分类号:TV642.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8.07.0551五当召水库的地理与工程概况石拐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市区东部、大青山南麓、土默川西部,西南与包头市九原区毗连,南与包头市东河区相邻,东与包头市青山区接壤,总面积为761km2。
五当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
此次拟建的五当召水库位于包头市石拐区的五当召沟内,五当召沟是五当沟的一级支流,五当沟是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头道井山顶,向西北倾斜。
五当召水库工程所在地位于110°30′E,40°52′N,位于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70km。
2五当召水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乡镇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区内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而该工程区距五当召景区仅2.5km,与之配套的地方特色农业亟须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以增加景区的美誉度;其次,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乡镇和村庄以及河流两岸的农田基地亟须提高防洪能力;最后,五当沟是黄河一级支流,修建五当召水库每年可为黄河减少泥沙汇入2.27万m3,50年可减少113.6万m3泥沙汇入黄河。
通过水库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五墩凹陷北部斜坡带储层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21, 11(1), 1-11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21.111001五墩凹陷北部斜坡带储层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曹力伟,张敏,刘国宏,侯旭波,崔红庄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收稿日期:2020年12月4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14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21日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纪时期为山前断–坳陷盆地,发育有南部、北部、东北部三个方向物源体系,中间沟组一段(J2z1)是凹陷内主要的烃源岩及储层发育组段,油气藏多为自生自储。
中间沟组一段(J2z1)沉积期,湖盆整体较浅,受北山物源体系控制,凹陷北部斜坡带坡度较缓,但随沉积水体逐渐扩大、加深,发育有退积型浅水辨状河三角洲沉积,地震剖面具有S型前积和斜交型前积地震反射。
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砂岩组分及填隙物的影响,泥质杂基含量高是导致储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寻找有利储集相带是该区下步主要的勘探方向。
关键词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北部斜坡带,五墩凹陷,侏罗系中间沟组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Reservoir in Northern SlopeZone of Wudun Sag and itsSignificance for Oil andGas ExplorationLiwei Cao, Min Zhang,Guohong Liu, Xubo Hou, Hongzhuang Cui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Dongying Shandong曹力伟 等Received: Dec. 4th , 2020; accepted: Jan. 14th , 2021; published: Jan. 21st, 2021Abstract The result of exploration in Wudun sag of Dunhuang Basin shows that the Wudun sag is a pied-mont fault-depression basin with three source systems in the south, north and northeast in Juras-sic period. The middle gully formation (J 2z 1)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sag, where the self-generated and self-stored reservoir develop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middle gully formation (J 2z 1), the lake basin is shallow overall, controlled by the Bei-shan provenance system. The slope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depression is relatively slow. As the sedimentary water body gradually expands and deepens, there is a degraded shallow wa-ter-discriminating river delta deposit. The seismic profiles have S-type progradation and oblique progradation seismic reflecti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are affect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andstone composition and interstitial material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estuarine sand bar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nterchannel.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tend to be bet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quartz content, and the content of the rock cutting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The high content of muddy heterogeneity is the main cause of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Finding a favorable reservoir phase belt is the main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the next step in the area. KeywordsShallow Water Braided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Northern Slope Zone, Wudun Sag, Middle Gully Formation of Jurassic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敦煌盆地是在震旦系基底之上发育来中–新生代残留盆地,经历了燕山和喜山2期构造沉积旋回,沉积了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原始地层最大厚度达到5500米,盆地在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遭受挤压抬升,白垩纪–古近纪地层遭受剥蚀,最大剥蚀厚度达2700米,盆地现今只保存了侏罗系下统大山口组、中统中间沟组–新河组、上统博罗组,新近系疏勒河组及第四系地层。
砀山县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浅析
砀山县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浅析作者:李向前杨章贤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2期[关键词]砀山县;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存在地下潜水面,潜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在包气带中,土体空隙壁面吸附结合水,空隙中保持毛细水,空隙未被液态水占据的部分包含空气及气态水。
空隙中的水超过吸附力和毛细力所能支持的量时,剩余的水便以重力水形式下渗[1]。
所有上述水统称为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虽然不能像地下水那样被直接提取供水,但它对成壤作用及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砀山来说,农业用水占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较高,约占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量的50.1%,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
对农业来说,包气带水实际上是可被农作物直接利用的唯一水资源形式。
研究包气带水对保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2]。
1. 自然地理概况砀山县位于安徽最北部,隶属宿州市,为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的七县(市)交界区域。
地处淮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西北部略高,向东南倾斜,坡降一般为1/10000,局部地区为1/5000左右。
偏北部有黄河故道呈东西向通过,为地上悬河,一般高出堤外平原5~10 m。
工作区气候属季风半湿润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765.2 mm,最大年降水量1269 mm (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415 mm(1966年),四季降水量变化较大,每年降水主要集中于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6%;多年平均蒸发量1145.59 mm,最大年蒸发量2034.6 mm (1981 年),最小年蒸发量674.8 mm(2003年),每年蒸发主要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蒸发量的52.2%。
2. 第四系地层与浅层含水岩组概况2.1第四系地层工作区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根据本次钻探调查,工作区第四系厚度多在170 m左右,由东南向西北厚度逐渐增加,最大厚度190 m,由下更新统太和组、中更新统临泉组、上更新统黄口组以及全新统萧砀组构成。
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地温月尺度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2022年2月灌溉排水学报第41卷第2期Feb.2022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2Vol.4183文章编号:1672–3317(2022)02-0083-08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地温月尺度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刘明亮1,王振龙2*,吕海深1,汪跃军3,周超2,赵雯颉1(1.河海大学,南京210098;2.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安徽蚌埠233000;3.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研究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0~320cm 土层月平均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方法】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71—2020年月平均气温和月0~320cm (0、10、40、80、160、320cm )土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 检验以及Morlet 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1971—2020年0~320cm 土层温度月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结果】①五道沟实验站1971—2020年各土层地温趋势变化,除6—9月,其余月份均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增幅在3月,最小增幅在10月;0~160cm 土层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0cm 增幅最大,160cm 增幅最小,320cm 总体呈下降趋势。
②利用小波分析可知各层年均地温具有明显的3~6、8~12a 和15~25a 周期变化,其中以3~6a 和8~12a 尺度为主周期。
③M-K 突变检验表明,0、10、80、160cm 和320cm 各层年均地温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年份分别在2013、2016、2019、2017年和1972年,其中0、10cm 和80cm 土层突变后地温显著性上升。
④不同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0~80cm 地温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160cm 地温对气温变化敏感性较弱;320cm 地温基本不受气温变化影响。
基于改进SCS-CN模型的降水径流预测
作者简介王婉婉(1999—),女,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水文水资源实验研究。
通信作者周超(1990—),男,安徽无为人,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实验研究。
收稿日期2023-10-28基于改进SCS-CN 模型的降水径流预测王婉婉1周超2杜富慧1王振龙2(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21;2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安徽蚌埠233000)摘要本文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降水径流106场实测资料,以径流曲线模型(SCS-CN )为基础,确定了该地区的径流曲线数(CN 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引入降水量与前期影响雨量优化模型主要参数(CN 值),验证期(2010—2021年)借助模型效率系数E 、R 2及RE 对传统SCS-CN 模型及改进后模型进行可靠性检验。
结果表明:(1)降水量P 和初损率λ为定值时,CN 值越大,对径流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大;计算径流量Q 随初损率λ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随着CN 值增大,计算径流量Q 及初损率λ对CN 值的变化敏感性越低;当降水量越大时,初损率λ对降水量的敏感性越低,初损率λ的取值对计算径流结果的影响可以忽视。
(2)参数优化后的SCS 模型中的R 2=0.864,E =0.780,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26.67%,标准SCS-CN 模型的R 2=0.782,E =0.230,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366.67%,改进后模型评价指标均高于标准SCS-CN 模型,对研究区的径流预测更具有适用性。
关键词径流曲线模型;降水径流;前期影响雨量;初损率中图分类号TV121+.1;S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1-0100-06地表径流作为水文循环的关键部分,是集雨灌溉的主要来源[1-2],但其会加剧土壤侵蚀、水源污染、洪涝灾害以及养分流失等[3-4],开展径流水文模拟研究,是进行产流预报、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基础。
基于SARIMA模型的五道沟地区0~320_cm土层季尺度地温预测研究
2024年2月 灌溉排水学报第43卷 第2期 Feb. 2024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2 Vol.4354文章编号:1672 - 3317(2024)02 - 0054 - 08基于SARIMA 模型的五道沟地区0~320 cm 土层季尺度地温预测研究蒋鑫平1,王启猛1,2*,刘 猛3,王发信3,吕海深1,陈 雨1,李 杰1,王振龙3(1.河海大学,南京 210098;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 蚌埠 233000;3.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合肥 230088)摘 要:【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SARIMA 地温预测模型。
【方法】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2年长系列实测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Sen's 斜率估计、MK 检验等方法,开展0~320 cm 土层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建立不同土层深度(0~320 cm )地温SARIMA 预测模型。
【结果】①春季、冬季0~160 cm 土层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除0、10 cm 土层外其他土层地温均有显著下降趋势;秋季0、20 cm 土层地温具有显著上升趋势;320 cm 土层地温在冬季具有显著下降趋势。
②春季0、10、20、40、160 cm 土层地温分别在2006、2013、2012、2015、201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显著;320 cm 土层地温在1984年前后开始显著降低。
③地温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优度均˃0.95,不同土层地温预测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随土层深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MAE 随土层深度增加由1.666下降至0.390,RMSE 随土层深度增加由2.139下降至0.525。
【结论】SARIMA 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淮北平原地区地温模拟预测。
关 键 词:地温;变化特征;时间序列;SARIMA 模型中图分类号:P468.0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522/ki.ggps.2023223 OSID :蒋鑫平, 王启猛, 刘猛, 等. 基于SARIMA 模型的五道沟地区0~320 cm 土层季尺度地温预测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24, 43(2): 54-60, 95.JIANG Xinping, WANG Qimeng, LIU Meng, et al. Spatiotempor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soil in Wudaogou area and its modelling using the SARIMA model[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4, 43(1): 54-60, 95.0 引 言【研究意义】地温不仅是重要的气候变化评价指标,也是重要的农业气象参数[1]。
浅析河流的水系与水文特征
浅析河流的水系与水文特征区域的综合治理往往以流域为单元,也是一个高考高频考点,常出现水系、水文特征等概念,例如:2008年考查刚果河,2009年考查尼罗河。
影响某条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笔者先辨析一下流域与分水岭的概念,某河流的流域就是指该河流的汇水范围,其大小用面积来表示。
每条河流都有各自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数个小流域,小流域又可以分成更小的流域等,如长江流域可以分为汗水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等,洞庭湖流域又可以分为湘江流域、资江流域、元江流域等。
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下面就水系与水文的特征加以详细介绍。
一、河流的水系特征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水系。
描述水系的特征从以下几方面: 1.水系形状水系的形状有多种: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往往形成放射状水系,如海南岛的河流;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势往往形成向心状水系,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树枝状水系,如西江水系;扇形水系,如海河流域的河流;由于受地质构造和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还形成羽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格子状水系、梳状水系等。
2.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比如:长江总长度6300km,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3.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及注入海洋比如长江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及赣江;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与太湖。
4.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比如长江上游从源头到湖北宜昌,特征为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从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特征为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从江西湖口到入海口,特征为江阔水深,水流缓,支流少。
5.河道的宽窄、曲直比如长江中游河道弯曲,其中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6.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比如长江流经11个省区,流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五道沟流域水文特性
五道沟流域水文特性尹进文【摘要】根据五道沟流域现状,从降水、蒸发、洪水、径流等方面阐述了五道沟流域的水文特性,并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五道沟流域;水文要素;水文特性;变化规律【作者】尹进文【作者单位】新疆哈密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哈密,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1五道沟河发源于东天山末端巴里坤山南坡,自东北向西南流。
五道沟流域位于哈密市区西北部,西与四道沟流域相邻,东与六道沟流域接壤,北以巴里坤山山脊线为界,南部出山口以下为哈密地区的低山丘陵及农田灌溉区,流域出山口以上集水面积 224 km 2,河长 30 km,平均高程 3 137 m,全流域在哈密市境内。
哈密市境内年径流量大于0.500 0×108 m3以上的河流共 3条,五道沟河年径流量0.530 9×108 m3,属其中之一。
五道沟流域北高南低,高差大,最大高差相差 4 000 m,径流形成区与径流散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十分明显。
流域高山区以沙石山和石山为主,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川面积6.25 km2,冰储量 0.216 5 km3,最高峰海拔 4 338m;中高山区多悬崖峭壁;中低山区及河滩长有少量天然林、芨芨草、骆驼刺等。
五道沟流域属温带山地干旱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气候垂直地带性明显,气温、积温、蒸发随地势升高而递减,降水随高程升高而递增,山前倾斜平原区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
中高山区地带降水量较多,草木生长良好,冬季有逆温层存在,冬暖夏凉,是良好的天然牧场。
春季升温快而不稳,且多大风,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出现。
每年 4~9月为汛期,10月~次年 3月为非汛期,冬季常有强大的蒙古高压气流盘踞,以干燥寒冷著称,终年雪少而风多,夏季主要受大西洋西来气流的影响,偶尔有强大的西部气流来临,形成暴雨洪水。
安徽五道沟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报告
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报告安徽水科院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二○○四年八月前言根据安徽地质调查院与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二00三年11月签订的“五道沟实验站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实验与分析研究”技术服务合同的具体要求,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五道沟试验站水资源试验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收集到的安徽淮北平原面上的资料进行“五道沟实验站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实验与分析研究”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
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是全国首家成立的水文试验站,建站至今已有50余年。
尤其是1965年建立地中蒸渗仪以来对潜水蒸发规律的观测、试验从未间断。
其资料系列之长、试验项目之全和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
本报告根据五道沟实验站试验资料及收集到的面上的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潜水蒸发系数C以及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等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对试验条件及其背景资料,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和各参数的数值范围及应用条件等尽可能详细介绍。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为淮北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曾对试验区资料予以分析。
随着资料的不断累积、分析计算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水文地质参数认识的提高,为了更清楚地把握近些年来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趋势,对现有资料再一次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以期提高本成果的可信度。
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第三章潜水蒸发系数C;第四章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第五章结语。
报告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12月,编制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2004年1月到6月,对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各参数的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编制文字报告和图表等;第三阶段为2004年7月到8月,进行报告的修改审定。
本报告是以五道沟实验站实验资料为主,并综合整理了安徽淮北平原面上的资料,还参考了河北冉庄、山西太谷、山东禹城等实验站资料综合分析而成。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本成果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武川县大海流沟地质报告(3)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大海流沟矿区煤炭普查地质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2009年10月编制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法人代表:李占山总工程师:刘东林技术负责人:刘青梅编写人:刘青梅李艳华张轶梅编制日期:二○○九年十月一、概况1. 位置大海流沟矿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东南约40km,行政隶属武川县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9′00″~111°26′30″北纬40°54′15″~41°04′30″矿区范围由26个拐点圈定:1. 111°13′00″,040°54′15″2. 111°13′00″,040°57′30″3. 111°09′00″,040°57′30″4. 111°09′00″,041°00′45″5. 111°10′00″,041°00′45″6. 111°10′00″,041°01′30″7. 111°14′00″,041°01′30″8. 111°14′00″,041°00′30″9. 111°14′30″,041°00′30″10 111°14′30″,041°01′00″11. 111°17′00″,041°01′00″12 111°17′00″,041°02′00″13. 111°14′30″,041°02′00″14. 111°14′30″,041°02′45″15. 111°16′00″,041°02′45″16. 111°16′00″,041°04′30″17. 111°19′00″,041°04′30″18. 111°19′00″,041°04′00″19. 111°22′00″,041°04′00″20 111°22′00″,041°04′30″21. 111°26′30″,041°04′30″22. 111°26′30″,040°59′45″23. 111°22′15″,040°59′45″24. 111°22′15″,040°56′00″25. 111°24′30″,040°56′00″26. 111°24′30″,040°54′15″勘探区东西长18.4km,南北宽18.8km,面积为318.12km2。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区域分布特点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区域分布特点王发信;柏菊【摘要】The paper is based on 180 data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epth on Huaibei plain and isoline maps of average an-nual depth distribution on Huaibei Plain and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depth distribution,especially profession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buried depth points.It gets a conclusion that the average depth is 2 .4 8 and depth of points in north west are lager and depth of points in southeast.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ople engag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
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丰水年;枯水年;多年平均埋深;区域分布【作者】王发信;柏菊【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 233000;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淮北地区及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道水库区域水文特征分析
五道水库区域水文特征分析
尹峰;于磊;赵婷婷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32
【摘要】介绍了五道水库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并通过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水文资料,分析了水库区域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蒸发量、水质、泥沙的特征,为水库管理、调度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水库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1页(P267-267)
【作者】尹峰;于磊;赵婷婷
【作者单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延边分局,吉林延吉133000;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延边分局,吉林延吉133000;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延边分局,吉林延吉133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1
【相关文献】
1.水文信息收集自动化工程综合规划方案研究——以张家口区域内友谊水库水文站为例 [J], 蒋波
2.水文变化指标方法对区域水库建库前后的水文特征变化分析 [J], 姜英慧
3.水库前汛期水文特征分析研究 [J], 莫崇勋;黄怡婷;段丽敏;阮俞理;刘朋;孙桂凯
4.湖南省郴州市来洋洞水库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J], 屠江东;雷凯世;唐厚智
5.陈村水库水文特征分析 [J], 夏明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八pril2018第7 期总第 401 期InnerMongoliaScienceTechnology&Economy No. 7 Total No. 401 U多V水T特征滅祈
席禹
(包头市水文勘测局,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概述了五当沟基本情况,并根据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多年水文资料,从降水、蒸发、径流、泥 沙、洪水特征进行了浅析,为合理开发利用五当沟流域的水资源,解决环境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分析依据。
关键词:五当沟流域;水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P641.72C226) 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 (2018)05—0072—02
1 流域概况
五当沟是内蒙古包头市境内重要的黄河支流,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据《绥远通志稿》所载:(五当沟)为包头与萨拉齐县分界处,入沟亦至石拐镇,与 五道沟相合。
向北直达山后,为车马通行大道。
故 右拐一隅,实包、萨、固三县交通之总枢,亦阴山前后扼要之重地也”
五当沟发源于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头道井山,向西北经磴口沟流至二脑包,后转向西南至三岔沟入口处又向东南至石河圪旦西南汇入黄河。
五当沟在东园村以上属山区和半山区,除头道坝至小井有开阔地外,其他均为深山陡坡。
五当沟全长近74.1km,流域面积886km2,平均比降9.91%。
,有主要支流6条。
五当沟属山溪性河流,山洪多发生于7月、8月,历史最大洪峰1 800m3/s(1979年)。
流 域内降水和径流年内分布极不均衡,冬季河流长时间结冰封冻。
自古以来,五当沟就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今天有沙明线(东河区沙尔沁镇一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公路穿沟而行,沟内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与西藏的布达拉
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的五当召。
五当沟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内陆性地区,严冬长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多大风,夏短而热降水集中,秋季霜冻较早,四季分明。
2 降水
2.1 降 的 分
五当沟流域年降水量多在200m m〜350m m间 变化,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影响,山区大、平原小;迎风坡大、背风坡小,降水量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根据多年降水资料统计:流域内降水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为1.05。
2005年上游新建雨量站年降水量仅为172m m,下游东园站年降水量为227.9m m,东园站年降水量是新建站的1.3 倍。
1995年新建站年降水量344.4m m,东园站年降水量448m m,东园站年降水量也是新建站的1.3 倍。
2006年,2009年东园站年降水量同样也是新建站的1.3倍。
2.2 降水的年内分配
当 域的年内分受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的影响,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 在、秋季。
东文站是当 的沟口站,据多年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东园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45m m,汛期6月〜9月的总降水量为262m m。
这4个月的降水量占到流域内全年总降水量的75 %以上;流域最大月降水量出现在7月,占年降水的26.6%〜28.8%,而冬季(12月〜翌年
2月份)这3/月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7%。
流域最小月降水量出现在12月和1月,占年降水的0.05%〜1.06%。
2.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五当沟流域地处内陆,由于季风势力强弱进退不同,导致年际变化也很不均衡,差异明显。
例如,东园站,此站年最大降水量发生在2003年,量值为588.3m m;年最小降水量发生在1987年,量值为191.9m m,最大与最小极值比达到3.06。
五当沟流域同属一个气候区,流域内的丰枯变化基本同步,并且有连续多雨和连续干旱交替出现的现象,如1994年、1995年、1996年降水量偏多,年降雨量达到400m m以上。
而紧随其后的1999年和2000年降雨量则偏少,年降雨量在240m m以下。
3
当 域属半内 季
候,其特点为:风多雨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昼夜温差大,四季变化明显;流域内蒸发旺盛,空气干燥。
根据多年资料统计:流域内20cm蒸发皿蒸发量在2 200m m〜2 400m m之间,
收稿日期:2018 —12 —17
作者简介:席禹(1985 —),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 72 •
席禹•五当沟水文特征浅析2018年第7期
蒸发量分布与降水量分布相反。
年蒸发量年内分配极不均衡,以11月〜翌年2月为最小,4个月的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6.5%〜7.8% ;年蒸发量最大为5月〜7月,这3个月的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50%以上。
五当沟流域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340m m。
4径流
4. 1 径流的组成
五当沟流域内径流产生靠降水,降水量充沛的年份,径流量就较大,干旱少雨的年份,径流量就比较小。
根据五当沟流域主要河流控制站历年测验资料统计分析,五当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228X 108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5.7m m。
石拐水文站是五当沟的上游站,控制流域面积779km2,多年平均径流深13.1m m,而下游东园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深26m m,从上游到下游的递增趋势比较明显。
4. 2 径流的年内分配
因五当沟流域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与降水规律相对应。
流域在6月进入汛期,径流量主要集中在6月〜9月,以7 月、8月为最大,6月〜9月多年平均径流占全年径流量的52%左右。
而汛期的径流量又主要集中在7 月和8月,这2个月径流量占到了全年径流量的37%以上。
径流量最少的月份出现在5月,径流量仅占到年径流量的4%左右。
4. 3 径流的年际变化
当 域径的年变化大。
年际变化相对应,从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五当沟支流年最大径流量发生在1961年,量值为0.796X108m3,年最小径流量发生在2013年,量值为0.321 X108m3,极值比为2. 48;而干流上游的石拐站年最大径流量发生在1979年,量值为0. 357 X108m3,年最小径流量发生在2011年,量值为0. 016X108m3,极值比为 21. 9。
5泥沙
五当沟流域的泥沙主要来自流域内的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上接第71页)大牧民按照当地政府的指示也停止野外放牧,同时加强了牲畜保暖和储备饲草料等工作,较好的避免或减少牲畜的死亡和走失。
4
由于此次天气过程,气象预报准确、预警发布及时以及各项宣传工作到位,使社会各界提早做好应对此次天气过程的预防准备工作,使社会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对于此次降雪天气服务,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锡林郭勒盟委、行署高度重视,为应对此次天气过程社会影响提供了有利的政府保障。
部门联动对于加强灾害性天气及防御措施宣传由于岩石长期风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不高,所以一旦遇到暴雨,流域内有山洪发生,而水流挟带着大量泥沙汇集入河槽。
根据东园水文站多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东园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22万t。
五当沟流域含沙量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这4个月,从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这4个月的含沙量占到全年含沙量的70%〜95%。
而8月份是全年含沙量最大的月份。
五当沟流域每年的12月〜翌年的2月份为稳定封冻期,河流全部为地下潜流补给,所以含沙量接近零。
五当沟流域的含沙量年际变化较大,分配极不均衡,一般年平均含沙量最大与最小比为5〜30倍。
6 洪水
五当沟属于山溪性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
根据流域内实测降水资料分析,五当沟流域7月〜8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的50%〜54%,下垫面几乎饱和,易于形成洪水。
由暴雨形成的洪水,发生时间比较集中,较大的洪水几乎全部发生在7月〜8 月,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涨落较快,洪水历时较短,峰型尖瘦,以单峰主,雨洪对应明显,场次洪水极易分割。
跟据多年资料统计,建国以来五当沟最大洪水发生在1979年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达到 1 800m3/s,造成了重大灾害,使得房屋倒塌,田地淹没,牲畜死伤惨重,人民财产损失惨重。
时至今日,五当沟流域内除了有沟通阴山南北的沙明线,还有4八级旅游景区五当召,而五当沟流域平原区属农田区,五当沟洪水泛滥,直接威胁到五当沟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五当沟防洪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7 结束语
五当沟是包头市重要河流,笔者通过对流域内
2个水文站及所属4个雨量站50余年历时水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五当沟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洪水水文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五当沟水资源,以及搞好五当沟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水文依据。
至关重要。
此次天气过程中锡林郭勒盟多部门分别或发了 和 灾提,提高了社会各界的防范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了气象灾害所产生的损失,圆满完成此次寒潮、降雪天气服务。
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灾害性天气及预防措的 宣传。
[参考文献]
[1] 蔡小红,邓年妹.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的措施
[J].现代农业科技,2012,(8).
[2] 张养才,何维勋.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