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名著选读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 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 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 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 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 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 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 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思想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育贡献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
《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 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 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 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 多数是平民子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 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 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 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 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 如朋友般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 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 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 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 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
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 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 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 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 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 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 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 以自己的礼仪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 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 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 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 由之。有所不行,知和面各,有以礼节之,亦不 可行也。(《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 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 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 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 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 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理,有耻以格。(《论语·为政》 )
译文: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 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 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译文——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做人,没有仁爱之心,音乐对他有什 么用呢?”
10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 不能立足、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 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 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 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 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 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 始终。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 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 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粤教版高中一年级 (高一)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名著选读全
套PPT课件
1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制与仁学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 国人,汉族。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 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 《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