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含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 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太阳的大小直接影响观察结果,所以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对于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B正确;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有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地球的转动故C错误;质点并不是体积很小,就能看成质点,而是物体自身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虽然原子核很小,有时候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为零的质点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加速度减小,质点速度的增量一定减小
C. 加速度变大,质点速度一定变大
D. 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率一定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速度为零的质点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故A错误;
B.加速度减小,如果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
故B错误;
C.加速度变大,如果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故C错误;
D.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故D正确。
3.一物体以a=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任意1s内
A. 位移都是2m
B. 位移比前1s增加2m
C. 末速度是初速度的4倍
D. 速度增加4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任意1s 内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不可能都是2m 。
故A 错误。
B.由:
△2241x aT ==⨯=4m
所以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增加4m 。
故B 错误。
CD.由:
△v at =
可知加速度为4m/s 2
,任意1s 时间内,速度增加4m/s ,而末速度不一定是初速度的4倍。
故C 错误,D 正确。
4.足球以4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假设踢球的时间内足球做匀变速运动,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 A. -40m/s 2 B. 40m/s 2
C. -80m/s 2
D. 80m/s 2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0=4m/s ; 运动员立即以12m/s 的速度反向踢出,则v =-12m/s ,方向为负。
所以加速度为:
0124800.2
v v v a t t -∆--=
===-∆ m/s 2 故选C 。
5.物体甲的速度-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0﹣4s 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m
B. 甲在0﹣4s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零
C. 乙在t =2s 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D. 乙在0﹣4s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在前2s 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2s 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4s 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
1
23262
s =⨯⨯⨯=m
故A 错误;
B.根据v -t 图象与t 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前2s 内和后2s 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甲在0-4s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零,故B 正确;
C.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不变,故C 错误;
D.乙在4s 时间内从-3m 运动到+3m 位置,故位移为6m ,故D 错误。
6.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s 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22s n
B. 22n s
C.
21
2n s
- D.
221
s
n -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根据2
12
s at =
,可知运动ns 的位移为 212
n s an =
运动(n -1)s 的位移为
211
(1)2
n s a n -=-
所以
22111(1)(21)222
n n a
s s s s an a n n -∆==-=
--=- 解得:
221
s
a n =
- A .
2
2s
n 与分析不符,故A 错误; B .22n s
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
21
2n s
-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
221
s
n -与分析相符,故D 正确。
7.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①没有空气 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③没有磁场。
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一高处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氢气球体积大,所以氢气球不能看成质点
B. 铅球会对月球有吸引力,而氢气球对月球没有吸引力
C. 氢气球和铅球都将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D. 氢气球上升,铅球落到月球表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氢气球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把氢气球看成质点,比如研究氢气球的运动轨迹时可以把氢气球看成质点,故A 错误;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铅球与月球之间有相互吸引力,氢气球与月球之间也有相互吸引力,故B 错误; C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氢气球与铅球在月球表面都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释放,它们都竖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
2
12
h gt =
解得:
2h t g
=
加速度g 相同,位移h 相同,所以它们的运动时间相同,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故C 正确,D 错误。
8.如图所示, 质量为m 物块在质量为M 的木板上滑行, 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物块与木板间动
摩擦因数为
, 已知木板处于静止状态, 那么木板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
A. μ1Mg
B. μ1Mg+μ2mg
C. μ2mg
D. μ1(m+M )g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物块在木板上滑行,所以物块受到木板给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2f mg μ=,方向向左,根
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板受到物块给的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22f mg μ=,对木板受力分析,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所以受到地面给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μ,C 正确.
9.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 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 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答案】BC 【解析】
【详解】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A 错误,B 正确;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 正确,D 错误.
10.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B. 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C. 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
D.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 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存在于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则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故AB 错误。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而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没有直接关系,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可能不变。
故C 正确。
D.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放在水平转盘上随转盘匀速转动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故D 正确。
11.小明站在匀速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如图所示。
关于小明受力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弹力、摩擦力
B. 小明所受的弹力等于重力
C. 小明所受的摩擦力为零
D. 小明所受的合力沿扶梯向上 【答案】BC 【解析】
【详解】人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对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 、支持力N ,假设有静摩擦力f ,设为向右,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N =mg f =0
即人不受摩擦力。
故选BC 。
12.当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两车位于不同的车道。
以甲车运动的方向为
正方向,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甲乙两车在第4小时后会再次相遇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在第1小时末,乙车的速度仍然为负值,说明运动方向并未改变。
故A 错误。
B.在第2小时末,甲的位移大小为:
1
302302
x =⨯⨯=甲km
乙的位移大小为:
1
302302
x =⨯⨯=乙km
此时两车相距:
△x =70-30-30=10 km
故B 正确。
C.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可知在前4 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故C 正确。
D.在t =2h 前,甲沿正方向运动,乙沿负方向运动,则距离越来越大,2-4h 内,甲乙速度方向相同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距离逐渐增大,所以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最远,故D 错误。
二、填空题
13.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每5个点选择一个计时点,由于打点模糊期中有一个B 点无法画出。
他测得AC 长为14.56cm ,CD 长为11.15cm ,DE 长为13.73cm ,则小车在C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小车在C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AB 的距离应为 _____________cm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24 (2). 0.986 (3). 2.58 (4). 5.99 【解析】
【详解】[1]由题知,每5个点选择一个计时点,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
50.020.1t =⨯=s
小车在C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CE CD DE
v t
+=
代入数据得:
CE v =1.24m/s
[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C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E 段的平均速度,则有:
4C AC CD DE
v t
++=
代入数据得:
C v =0.986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2x aT =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则有:
2
4CE AC
x x a t
-=
代入数据得:
2.58a =m/s 2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2x aT =
有:
BC AB DE CD -=-
代入数据解得:
2.58BC AB -=
又:
14.56BC AB =+
联立解得:
AB =5.99cm
14.小明家里有个非常有趣的轻质小弹簧,有一天小明决定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原长。
小明在弹簧下面挂一个质量m =200g 的砝码,量出弹簧的长度为13cm 。
小明再添加一个质量M =300g 的砝码,发现此时弹簧又伸长了3cm ,并且此时仍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则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___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 。
【答案】 (1). 11 (2). 100 【解析】
【详解】[1][2]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当在弹簧下面挂一个质量m =200g 的砝码,量出弹簧的长度为13cm ,即L 1=0.13m ,形变量为00.13L - 根据平衡条件有:
()00.13mg k L =-
当再添加一个质量M =300g 的砝码,弹簧又伸长了3cm ,则形变量为00.16L - 根据平衡条件有:
()()00.16m M g k L +=-
联立解得:
k =100N/m
L 0=0.
11m=11cm
三、计算题
15.小明将小球放置在一个长为40m 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便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下滑的加速度为5m/s 2。
(1)从开始下滑的时刻开始计时,求小球在2s 末的瞬时速度。
(2)求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
【答案】(1)10m/s (2)4s 【解析】
【详解】(1)由题知,物体
的
初速度为0,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v at =
代入数据解得:
v =10m/s
(2)根据位移公式:
2
12
x at =
代入数据解得:
t =4s
16.如图所示,质量m =2kg 的物体A 静止叠放在质量M =10kg 的物体B 上面。
已知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
10.3μ=,A 、B 间的动摩擦系数20.6μ=。
(1)某个时刻A 右端有一个恒力拉着A 向右运动,此时B 依然静止,求A 所受的摩擦力。
(2)某个时刻B 右端有一个恒力拉着A 、B 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求该恒力大小。
【答案】(1)12N (2)36N 【解析】
【详解】(1)由题知此时A 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对A 受力分析,有:
2f N F F μ=
N F mg =
代入数据解得:
12f F =N
(2)由题知,此时AB 相对静止,对AB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
f F F '=
()N
F m M g '=+ 1f N
F F μ''=
代入数据解得:
F =36N
17.为了探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有趣的实验,已知该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甲乙两人的身高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1)甲站在楼顶上,乙站在距甲L 的楼下,两人同时静止释放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球使其自由落下,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t ,求该楼的高度H (用已知量表示).
(2)已知楼高为H (H 作为已知量),丙站在楼顶,以一定的初速度v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测得小球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1.求小球上抛瞬间时的初速度v 。
【答案】(1)()
2
22
28L g t g t +∆∆(2)211
22gt H
t -
【解析】
【详解】(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对甲有:
212H gt =
甲 对乙有:
212
H gt '=
乙 由题有:
L H H '=-
解得:
()()1
=2
L g t t t t -+甲乙甲乙
又
t t t ∆=-甲乙
则有:
()1
2
L g t t t =
∆+甲乙 联立解得:
2
22L g t t g t
+∆=∆甲
则楼的高度:
()
2
222
212
8L g t H gt g t
+∆=
=∆甲
(2)设向下为正,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2111
2
H vt gt -=-
解得:
211
22gt H v t -=
18.甲和乙两辆车在同一个平直高速公路上向右行驶,甲车速度为30m/s,乙车速度为10m/s ,乙车在甲车的前面。
当两辆车相距L =30m 时,甲车发现了前面的乙车,于是开始紧急刹车,乙车继续匀速行驶。
甲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
(1) 甲车速度为20m/s 时甲车比乙车多运动的距离。
(2)乙车在甲车刹车的同时发现了甲车,为了避免相撞开始紧急加速,加速度大小为5m/s 2.求两辆车的最近距离。
【答案】(1)20m (2)10m 【解析】
【详解】(1)当甲车的速度为v =20m/s 时,则运动的时间为:
1v v t a -=
甲
甲
代入数据解得:
t 1=2s
此时甲车运动的位移为:
12
v v x t +=
甲甲
代入数据解得:
50x =甲m
乙车运动的位移为:
120x v t ==乙乙m
则甲车比乙车多运动的距离为:
30x x x ∆=-=甲乙m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则有:
22v a t v a t -=+甲甲乙乙
代入数据解得:
t 2=2s
此时甲车运动的位移为:
2
2212
x v t a t '=-甲甲甲
代入数据解得:
50x =甲m
乙车运动的位移为:
2
2212
x v t a t '=+乙乙乙
代入数据解得:
30x '=乙
m 则两车最近距离为:
=10x L x x '''∆=+-乙
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