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概括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桥梁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桥梁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桥梁有哪些桥梁是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一个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国度而言,桥梁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桥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桥梁。

1、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和永城市之间的析河中游,是中国著名的古桥之一。

该桥建于隋唐时期,是全国保存至今有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青石桥。

赵州桥桥面宽8米,长约50米,拱高近10米,多拱多洞,外形壮观,是古代桥梁工程之一,历经千年仍然保持完好。

2、石家庄正定慈悲桥石家庄正定慈悲桥是中国明清时期最为古老的桥梁之一。

它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桥跨越北侧的五彩浑河,共有七座桥洞,透过石拱洞,可见河水流动,流光溢彩。

慈悲桥名字来自于桥两侧的33个石佛。

3、杭州孔目桥孔目桥也叫天竺桥,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古代桥梁,位于杭州上城区,是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孔目桥全长14.4米、宽7.5米,内部共有5个拱孔,由45道间距相等的彩画成的“凤尾吊梁”吊在上面,孔目桥上精美的石雕、琉璃瓦、绿色瓦实和内部的周子曲门、井磴门、结印门等传统建筑元素,让人们不禁沉醉其中。

4、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建立于1968年,它跨越了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桥梁长约5,454米,是钢梁桥与钢箱梁混合结构相结合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宽32.26米,高70.4米,顶部宽17米,可容纳8车道。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桥梁的介绍,我们不仅仅了解了这些历史遗迹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更能够体会到桥梁在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古代的青石桥,还是现代的长江大桥,都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我们国家文化和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1.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桥长67.36米,宽8米,跨径为39米,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大古代单孔石拱桥。

2.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南口。

此桥建于公元937年,它是元大都城中最大的一座桥梁。

桥孔长44米,宽7米,高12米。

这座桥是为了迎接在卢沟桥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建的。

3.卢沟晓月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护城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形石桥。

它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年)。

卢沟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桥梁,被称为“世界第一桥”。

4.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境内,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也是杭州地区现存最长的一座桥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
— 1 —
(1616年)建成。

桥面上铺的石板,上面有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以北、南堤上。

— 2 —。

中国近代桥梁赏析

中国近代桥梁赏析

中国近代桥梁赏析中国近代桥梁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代桥梁的赏析:1. 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是中国近代桥梁建设的里程碑之一。

第一座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7年,是中国第一座彻底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钢铁桥梁。

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也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全面发展。

2. 深圳湾大桥:深圳湾大桥是连接香港和深圳的跨海大桥,是中国最高水平的斜拉桥之一。

这座桥梁于2007年建成,充分展示了中国近代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先进性。

桥梁的设计独特,外观美观,成为深圳地标之一。

3.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这座桥梁于2018年建成,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代表作之一。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也展示了中国在大桥建设方面的技术实力。

4. 萧山湖大桥:萧山湖大桥坐落在杭州市的萧山湖上,是一座双塔斜拉桥。

这座桥梁于2008年建成,桥上设置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欣赏到周围的美景。

萧山湖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中的一颗明珠,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 观音桥:观音桥是成都的一座标志性桥梁,跨越在锦江之上。

这座桥梁于2007年建成,其上建有观览台,游客可以欣赏到成都市区的美景。

观音桥是中国桥梁建设的典范之一,也成为了成都市的名片之一。

以上是一些中国近代桥梁的赏析,这些桥梁不仅在交通运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桥梁设计和建设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增添了城市的美观和文化氛围。

《中国十大名桥》课件

《中国十大名桥》课件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 的洛阳江上,是中国现存最早 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 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有“海
内第一桥”之誉。
洛阳桥采用筏型基础、浮运架 梁等先进技术,是中国古代桥
梁建筑史上的创举。
洛阳桥全长834米,宽7米,有 46个孔,建造历时近6年。
洛阳桥的修建对泉州乃至福建 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中国桥梁建设的现状与成就
世界级桥梁
中国已建成多座世界级桥梁,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 等,这些桥梁在规模、技术难度和工程创新方面均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
跨海大桥
中国在跨海大桥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青岛胶州湾跨 海大桥、宁波舟山港湾跨海大桥等,这些桥梁的建设提升 了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国际地位。
高铁桥梁
卢沟桥
01
02
03
04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 河上,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
河)而得名。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 石造联拱桥,也是华北最长的
古代石拱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 ,有11个主孔和10个辅孔。
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 地,也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
十大名桥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古代桥梁
如赵州桥,始建于隋朝, 历经多次修缮,是中国现 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
近代桥梁
如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 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 现代化大桥,具有里程碑 意义。
现代桥梁
如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 国最长、世界第三长的跨 海大桥,展示了中国桥梁 建设的最新成就。
十大名桥的地理位置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中国桥梁 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环保 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世界桥梁之最---中国篇(截止2019年底)

世界桥梁之最---中国篇(截止2019年底)

14、世界第一大有推力钢箱拱桥—— 柳州官塘大桥
官塘大桥,位于广西柳州市城中区与柳东新区 交界处江面,大桥横跨柳江,水中不设桥墩, 跨度达457米,整桥主线全长1155.5米,桥面 由148根吊索与上方拱座相连。主桥为中承式 钢箱拱桥,结构体系为有推力提篮式拱桥,是 全球第一大跨度有推力钢箱拱桥、全球第九大 跨度钢箱拱桥
12、世界第一座跨越高速公路的有轨电车 桥梁——武汉市开发区凤凰大桥
凤凰大桥位于武 汉开发区军山街 凤凰大道北侧, 桥梁全长16.8公 里,共设站23 座,,连续跨越 京港澳高速公路 和凤凰一路、硃 山四路两条市政 道路,施工难度 相当大。
13、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新街乡和营盘 乡之间,距离六盘水站近70公里。全长486.2 米,主拱跨度236米,单铰转体重量10400吨。桥 面与江面高差为565米,是我国首次将钢管混凝土 拱用于铁路的桥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 最大单铰转体重量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北 盘江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桥梁。
7、世界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 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 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 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 (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 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 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 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 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 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 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国的桥梁的原理及特点

中国的桥梁的原理及特点

中国的桥梁的原理及特点桥梁是一种连接两个地点的结构,旨在承载交通负荷并提供通行的通道。

它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中国桥梁的原理及特点。

一、桥梁的原理1. 承载原理:桥梁的主要目的是承载交通荷载和自重,并将其传递到桥墩和地基上。

桥梁的承载原理基于杨氏弹性模量的力学原理,即通过桥墩将交通荷载和自重转移到地基上,从而达到稳定和安全。

2. 结构原理:桥梁的结构原理是指桥梁的布局和组成。

常见的桥梁结构包括梁桥、桁架桥、拱桥和斜拉桥等。

这些结构原理基于力学原理,将桥梁的荷载分散到不同的部分,并通过增加承载面积和优化材料使用来获得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施工原理:桥梁的施工原理包括基础土建、上部结构的搭设和装载等。

为了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桥梁施工通常采取分段施工或模块化施工,并配备相应的施工设备和安全措施,如施工脚手架、塔吊等。

二、桥梁的特点1. 多样性:中国的桥梁形式丰富多样,有传统的石拱桥、千年古桥,也有现代的拓宽桥、高速公路桥梁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桥梁反映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 历史底蕴:中国桥梁的特点之一是历史底蕴。

中国有着悠久的桥梁历史,诸如赵州桥、虹桥等历史悠久且工艺精湛的桥梁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3. 技术创新:中国桥梁的另一个特点是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桥梁在设计、建造和维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中国在斜拉桥和钢结构桥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兼顾实用和美观:中国桥梁注重兼顾实用和美观。

无论是传统的拱桥还是现代的斜拉桥,中国桥梁都倾向于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

桥梁设计通常考虑到当地气候、地质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以确保桥梁不仅实用,而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总之,中国桥梁的原理是基于力学原理和建筑原理的,通过承载和分散荷载来保证稳定和安全。

其特点包括多样性、历史底蕴、技术创新和对实用和美观的关注。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木桥逐渐被石桥取代。

石桥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耐久性更强,成为古代桥梁建设的主要形式。

自秦汉时期至唐宋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许多著名的石桥如洛阳桥、赵州桥等建成,这些桥梁不仅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建设工艺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随着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随之出现了吊桥、拱桥、梁桥等多种形式的桥梁。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河流众多,桥梁建设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交通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许多著名的古桥如赵州桥、锦溪大桥等都是在元明清时期建成的,这些古桥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上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桥梁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桥梁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材料和工艺。

20世纪初,中国的桥梁建设开始逐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这种新型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为中国的桥梁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桥梁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型桥梁工程,如长江大桥、京广铁路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这些桥梁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在设计和建筑工艺上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可以说,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古代的木桥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每一个时期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桥梁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桥梁建设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著名桥梁资料

中国著名桥梁资料

中国著名桥梁资料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

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

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

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桥梁历史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

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

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

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上层为公路桥。

宽约20米,为4车道。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

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且连通了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国桥文化

中国桥文化

加拿大魁北克桥
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土耳其博斯普鲁斯 海峡大桥
英国恒比尔大吊桥
西班牙卢纳巴里奥斯桥。
end
thanks
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 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
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 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 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 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 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 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 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 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 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 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 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 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 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 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 创造力。
六、桥话
1、 桥与山水 山水本来就是美 丽的,桥在这样 的天然图画中, 真是相得益彰。 杜甫诗“市桥官 柳细,江路野梅 香”,白居易诗 “晴虹桥影出, 秋雁橹声来”等, 就描写了山光水 色与桥共同构成 的美景。
吴冠中老先生的山水桥
2、桥与园林园林里有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 衬,缺一不可。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 就是对此的写照。
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 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 到二十一年(1138—1151) 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 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 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
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 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 是十分困难的。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 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宝带桥卢源自桥枫 桥颐和园玉带桥

中国桥梁简介

中国桥梁简介

中国桥梁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桥梁建设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多样的国家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桥梁的简介,供您了解:
赵州桥: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始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使用桥梁之一。

以石拱桥为主体,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杭州湾大桥:连接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海底公铁两用大桥,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四川省川江大桥:位于四川成都,是一座跨越岷江的斜拉桥,因其独特的造型而备受关注。

上海杨浦大桥:连接上海市杨浦区和浦东新区,是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也是中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里程碑。

北京鸟巢水立方外的通达桥: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成为奥运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厦门大桥:连接福建厦门和金门,是中国第一座跨越台湾海峡的公路大桥,对促进两岸交流有重要意义。

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江苏江阴,是长江上的一座斜拉桥,也是中国著名的大桥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跨越长江,连接南京市鼓楼区和浦口区,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桥。

渡江战役纪念堤坝桥:位于湖南岳阳市,是中国建设的一座纪念性大桥,以纪念中共领导的渡江战役。

锦里大桥:位于四川成都市锦里古街,是仿古造型的桥梁,与锦里古街风格相符。

这仅仅是中国众多桥梁中的一些代表,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创新,许多桥梁都具有独特的设计、造型和文化背景。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桥梁的构造及发展现状
时代的齿轮运转不息,古往今来,人类改造征服
自然的脚步不曾停息,桥梁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改 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见证之一,它体现了人类对自 然的征服力,也反映出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我 们的身边,无数的大桥、小桥、长桥、短桥、古 桥、新桥、木桥、石桥、拱桥、索桥跨越在溪涧、 江河、湖海上,接连着众多的大路、小路、公路、 铁路共同交织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连接着四面八方,城镇乡村,沟通世界上许多的 地方,承载着繁忙的人流和繁重的物资运输,支 撑着经济发展和全面的社会进步。

一、桥墩的分类:
1、重力式桥墩:
是实体的圬工墩,主要靠自身的重量来平衡外力,从而 保证桥墩的强度和稳定。主要用c15或c15以上的片石混凝 土浇筑,或用浆砌块石和料石,也可以用混凝土预制块砌 筑。优点是整体刚度大,抗倾覆性能以及承重性能都很好; 缺点是自重大,不宜做的过大而使桥梁自重加大。


2、空心式桥墩:
在历史的风雨的考验中,古桥难有保存完整的,
而中国拱桥却做到了!拱桥能够长寿,得益于圆 拱形的桥面构造。古桥多选用石材,石材本身抗 压不抗拉,所以梁桥向下凹陷时,下表面容易断 裂。古人聪明地把桥设计成了圆拱形,在竖直荷 载作用下,圆拱承受的压力被分解为竖直方向的 力F1和水平方向的力F2,沿着曲面均匀地分散了, 减轻了桥梁的负担,桥自然能够长生不老。中国 拱桥早已扬名海外,寒山寺外的枫桥,西湖上的 断桥,个个大名鼎鼎。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优点是节省材料,减轻桥 墩的自重,施工速度快,质量好,节省模板支架;缺点是, 抵抗流水冲击和水中夹带的泥砂或冰块冲击力的能力差, 所以不宜在有上述情况的河流中采用。

3、桩式墩:
桩式墩是将钻孔桩基础向上延伸作为桥墩的墩身,在桩 顶浇筑盖梁。优点是材料用量经济,施工简便,适合平 原地区建桥使用;缺点是跨度不宜做的太大,一般小于 13m,且在有漂流物和流速过大的河流中不宜采用。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分类: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

按照主梁的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

①简支梁桥。

主梁以孔为单元,两端设有支座,是静定结构。

②连续梁桥。

主梁若干孔为一联,连续支承在几个支座上,是超静定结构。

当跨度较大时,采用连续梁较省材料,更适合用悬臂拼装或悬臂灌筑、纵向拖拉或顶推法施工。

京石公路永定河桥③悬臂梁桥。

上部结构由锚固孔、悬臂和悬挂孔组成,悬挂孔支承在悬臂上,用铰相联。

有单悬臂梁桥(三跨构成,中跨较大以满足通航要求)和双悬臂梁桥(可构成多跨的长大梁桥)。

如陕西省咸阳渭河桥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

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

它的结构简单,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八米左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在山西省汾水上有一座始建于春秋时期晋平公时的木柱木梁桥。

桥下有30根柱子,每根柱子直径五尺。

这是见于古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

最早的石梁桥形象见于山东沂南汉墓画像上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

三桥包括中渭、东渭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

据《唐六典》说,天下著名的石梁桥有四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

宋朝福建泉州洛阳桥(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梁桥万安桥,即洛阳桥,有“天下第一桥”的美誉。

)、安平桥(安平桥为世界上少见的古长桥,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宁海桥、虎渡桥(虎渡桥谓世界上最重的石梁。

又名江东桥)西安灞桥(石柱墩木梁桥,自汉朝建桥后,两千年间屡毁屡修,直到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花了九个月才建成了今天的多跨梁桥。

六根石柱顶端盖上一根石梁,把它们合成一体,构成了桥梁史上最早的一种轻形墩,即今天所说的石排架墩。

这座千百年来作为交通咽喉的古桥,今天已改造成为现代的公路桥。

中国古典桥梁种类

中国古典桥梁种类

中国古典桥梁种类中国古典桥梁种类繁多,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下面将从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四个方向,以人类的视角描述几种典型的中国古典桥梁。

北方的古典桥梁以石拱桥为主要类型。

石拱桥是利用石块拱形构件搭建而成的桥梁,其石块精雕细琢,造型华丽,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在北京的颐和园中,就有一座著名的石拱桥——十七孔桥。

这座桥梁由十七个石拱构成,每个石拱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浮雕,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南方的古典桥梁则以木拱桥为主要类型。

木拱桥是利用木材搭建而成的桥梁,其木料选用优质的木材,结构稳固,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在苏州的古运河上,有一座著名的木拱桥——平桥。

这座桥梁由多个木拱构成,每个木拱都雕刻着各种独特的花纹和图案,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东方的古典桥梁以石板桥为主要类型。

石板桥是利用石板铺设而成的桥梁,其石板整齐排列,平坦耐用,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

在上海的豫园里,有一座著名的石板桥——莲桥。

这座桥梁由多块石板拼接而成,桥面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图案,使整座桥显得格外精致和典雅。

西方的古典桥梁以铁索桥为主要类型。

铁索桥是利用铁索和木材构成的桥梁,其结构简单,适应山区等复杂地形,给人一种刚毅坚定的感觉。

在云南的虎跳峡中,有一座著名的铁索桥——虎跳三桥。

这座桥梁横跨在峡谷之上,桥面采用木板铺设,两侧的铁索起到支撑作用,使桥梁能够承受大量的重量和冲击力。

以上所述的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的古典桥梁只是其中的几种,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这些桥梁见证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古老的桥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石拱桥内容概括

中国石拱桥内容概括

中国石拱桥内容概括
中国石拱桥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以石材为主要材料,采
用拱形结构。

这种桥梁通常由多个拱门组成,拱身由多块石块相互连
接而成。

石拱桥具有坚固稳定的特点,能够承受重物和水流冲击。


中国,石拱桥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尤其在江南和山区地区较为常见。

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历
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石拱桥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和风景
线的一部分,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游览。

中国桥梁成就介绍

中国桥梁成就介绍

中国桥梁成就介绍
中国桥梁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现代技术的结合。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下是中国桥梁成就的介绍:
1. 桥梁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桥梁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境内的跨海大桥数量达到20座,占全球跨海大桥总数的70%以上。

而全国公路桥梁总长超过135万公里,桥梁总数已接近120万座。

2.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项前沿工程,它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座城市,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3. 世界上最高的吊桥
崇山峻岭中,中国的桥梁工程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构造和美学。

已建成的云南怒江大峡谷普陀山悬索桥高度达到最高峰,悬在峡谷上方,俯瞰着下面怒江的急流。

4. 全球最大的起重机
中国制造的全球最大起重设备——“蝎子王”起重机,能够吊装8000吨级别的
巨型桥梁和其他建筑设施,这种起重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全球的桥梁建设领域。

5. 桥梁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桥梁的建设难度不断提升,让人们产生了对先进技术的强烈需求。

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域不断推进,涉及的高技术领域涵盖了许多领域,从智能设计和建模到现代化的施工技术,都展现出中国桥梁的领导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桥梁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地位越来越显著,在保证民生交通和旅游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四大名桥简介

中国四大名桥简介

中国四大名桥简介《嘿,中国四大名桥》嘿,你知道不?中国有四大名桥,那可老厉害了。

有一回啊,我在书上看到了中国四大名桥的介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四大名桥分别是赵州桥、洛阳桥、广济桥和卢沟桥。

先说说赵州桥吧。

赵州桥那可是历史悠久啊。

它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特别坚固,一千多年了都还好好的。

我就想啊,这李春可真牛,在那么久以前就能造出这么厉害的桥。

有一次,我去赵州桥玩。

站在桥上,看着桥下的河水,心里可震撼了。

这桥的石头都磨得光溜溜的,一看就知道经历了很多岁月。

洛阳桥也很了不起。

它在福建泉州,是一座跨海大桥。

洛阳桥的建造可不容易了,古人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才把它建成。

我听说,建桥的时候,人们在河底铺上很多大石头,然后在石头上种牡蛎。

牡蛎会分泌一种黏液,把石头粘在一起,这样桥就更牢固了。

哇,这古人的智慧可真让人佩服。

广济桥也很有特色。

它的样子很特别,中间是可以开合的。

有船经过的时候,就把桥打开,让船过去。

我觉得这可太神奇了。

要是我也能看到广济桥开合的样子就好了。

卢沟桥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知道卢沟桥的狮子特别多。

有一次,我去卢沟桥数狮子。

哎呀,那些狮子形态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憨态可掬。

我数了半天都没数清楚。

嘿嘿,这卢沟桥的狮子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嘿,中国四大名桥可真是各有各的魅力。

以后我还要去更多的地方,看看这些名桥,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说不定哪天,我也能设计出一座厉害的桥呢。

嘿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的第一座桥究竟出自何处、谁人之手,已无法考证。

因为自从有了道路之后,当人们遇到河流、沟壑阻碍时,就会想到要采用某种方式跨越障碍。

最初的桥可能只是架在小河沟两岸或河中礁石上的一根树干、一块石板。

后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最早的木桥和石桥。

石拱桥——我国河北省赵县城南5里有一座拱形大石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这座桥是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的,距今已近1400年。

它造型美观,结构别致。

像这样的桥,欧洲19世纪中叶才发现,比我国晚1200余年。

铁桥——1779年,英国的亚伯拉罕—达比在英格兰中部科布鲁克代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铁桥。

这座横跨塞汶河的铁桥,使用5列铸铁肋构成30米长的单跨半圆拱。

桥的铸件有不少精巧的构想。

悬索桥——原始悬索桥柔软易弯,不利于车辆行走。

现代悬索以钢缆悬挂加肋的桥板,已解决了这个问题。

西文第一座水平桥面的悬索桥设计,见于1595年奥地利主教瓦兰佐奥的著作中。

该设计把铁杆连在一起构成悬索。

1801年芬利首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雅各溪上建造了悬索桥,桥长21米。

1803年,法国率先建造钢丝缆索桥。

塞昆建造了几座跨度长达90多米的桥。

维克发明了在桥上用一根根钢丝构成缆索。

而不必把沉重的钢丝缆索吊到桥塔项上。

钢筋混凝土桥——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是1899年建于苏格兰连芬南的混凝土高架桥,每拱跨度为15米。

21个桥拱顶上各有一铰链,使墩基可以移动。

工程师梅拉特最早懂得三铰链作用,他于1901年在瑞士建成首座三铰拱桥,是细长的钢筋混凝土桥。

预应力混凝土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出高强度钢材,佛莱辛奈将其应用于桥梁设计中。

他于1948年至1950年间在法国马恩河上先后建造了5座预应力混凝土桥,分别位于爱斯勃利、安奈、特里巴度士、查吉斯和尤西。

各桥采用平拱,远较过去的桥拱平坦得多。

1 概述改革开放20多年来,设计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且自身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巨大的产业。

今天,设计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复一日地改变着人们对自身的认识。

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会看到各种各样举着设计的旗帜,宣传自己的产品。

“设计”一词应用范围之广,让人应接不暇。

社会的越发展,设计的涵义越复杂。

设计越来越模糊了。

2 设计现状2.1 大的社会环境由于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我们周围充满了浮躁的味道。

设计免不了也陷入其中。

浮躁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正在奋起直追的国家的常态。

我们正在追赶世界,世界张开双臂迎接我们。

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难。

设计在我国还处在幼稚阶段,如何面对这么强大的社会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体设计意识的薄弱拿工业设计而言,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是现代意识与现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与感性的构成,是科技、艺术、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创造活动。

这时,设计意识也就有个人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只有在社会意识表现出对设计的渴求,设计活动才会被认可与重视。

而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与否,也与这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对设计的需求的有无来决定。

我国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从《考工记》、《天工开物》、《髹饰物》、《长物志》到天数口头传承的工匠口诀,从我国的陶器、铜器的制炼到四大发明,集中融会了我国古代设计师对造物、设计及其精神内难的认识和思考,这时我国古代设计师个人意识的有力显现。

即使到了现代,这种设计师的个人意识依然不断涌现而且不断扩展,可谓人才辈出,但这些个人意识在没有被社会认可和重视的情况下,不可能左右社会意识,更不可能成为社会意识。

设计发展的差距就毫无疑问地成为必然。

今天,世界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时代。

理智上我们知道新时代已经来临,但心理上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看看周围,设计常常被社会“作为肤浅的比附,即使没有被丢弃,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轻视的”(张道一,1994)更谈不上深刻的体现或揭示社会的心理。

但是,我们相信,当设计师的个体设计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使设计成为生活的必需,社会的渴求,汇聚成一定的社会意识从而替代整个社会意识。

也只有当社会意识对设计情有独钟,形成设计意识的时候,我国的设计才有真正的出路,才会后来居上。

2.1.2 认识的缺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民大众混淆了设计和艺术两个概念。

很多人认为做设计就是艺术设计人就是艺术人。

他们总带有一种蔑视的眼光,口语称其为“看不起学设计的人”。

认为做设计的就知道画画,就是恶搞,就是与众不同。

足见设计并没有这么乐观的称为已经大众化。

这种“蔑视”来源已久,特别是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

造物属于形而下的范畴,由此,它从思想观念上和社会实践上都被纳入了世俗末流之中,这种思想影响于历代。

正是我国这种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足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有多大?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中国文化传统的“伟大”之处。

2.2 教育状况2.2.1 师资问题拿工业设计来说,其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原创工业设计的教师大多由美术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改行而来,在教学的立足点上没有转过方向,将学生过多地引导到纯艺术、纯外观造型的轨道上,影响了对工业设计的正确认知和顺利发展。

当然可以稍微乐观的说,这几年情况有些好转,新的师资大力涌现,专业化程度提高。

但是面临着另外的问题,他们大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实际的设计经验,仍然照搬书本知识进行下一代的灌输,缺乏形象性和说服性;其次,偏于注重学生“技”的训练,特别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手绘的训练,最起码的设计史论很少涉及,一问三不知;第三,在大的社会熏陶下,大部分学生盲目崇拜国外的设计,整天在比较北欧、日本和美国等的设计,生搬硬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知道从我们自身中找设计、找创意。

2.2.2 理论教育问题谈到理论教育,不是说要生搬硬套理论,不是要整天大讲特讲,而是要使学生建立理论的头脑,更好的指导实践。

在这里要谈到“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技”,相当于“术”也属于“器”,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或“物质性的劳动”。

“道”,法也,即规律。

《韩非子.解道》:“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也指出“道”是万物万理的规律所在。

这里的“道”,小而言之是理论方法,大而言之,是掌握“技”之后获得的大智慧。

从设计角度讲,设计上的“道”,就是在对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后所进行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

设计上的“技”在这里指的是技术和技巧。

一是表达的技术。

二是造型处理的技巧。

就我国国内的工业设计发展而言,确实比西方落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工业设计将永远落后。

我们还处于学习、提高有待加强研究的阶段,这对工业设计在理论上的充实尤为必要。

那么重担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没有深厚的基础决没有雄伟的大厦,没有设计学的知识体系决没有中国现代设计光照世界的那一天”。

因此,在我国工业设计的教育中加入工业设计理论的支持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了,对我国工业设计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学会思考,不加强对工业设计理论的研究而妄自菲薄,只将工业设计当作某种类似先进技术手段之类的东西加以引进、效仿。

却将本已具有的盛器经验连同当前的实际状况一并遗忘,其结果必然是走向穷途末路。

3 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3.1 设计内部3.1.1 端正设计的认识正确认识设计与艺术,是处理做好设计的首要前提。

笔者认为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

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是不在乎沟通的。

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

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

设计就好比写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与写作都是在表达,在沟通。

好的设计可以讲一个故事,好的写作可以让人看到一幅画不出来的画。

3.1.2 强化设计师素养设计师在创造性设计和构思的同时是在创建某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在体会某种道德观、价值观,建立消费者与设计品之间沟通的桥梁。

好的设计体现着一个设计师良好的设计素养。

首先,做设计最重要的是先学树人。

面对浮躁的社会,浮躁的环境,作为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学会在浮躁中寻找灵感,大的方面作对人类负责任的设计,小的方面作对得起自己的设计。

使设计朝着所谓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的方向发展。

其次,设计师在掌握“技”的基础上,要强化“道”的修养。

理论指导实践的进行,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

古代不是有“道由技进,技达于道”、“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功夫到则自造微入妙,穷神知化矣”,建立一个好终身学习之制。

我们主张要扩大知识面,并非主张人人都做“万金油”。

自己专业的精通深度等于大树的根,根深才可能叶茂,自己的能力与事业才可能高大。

我们只有从宽广的知识面上可以得到在专业里难得的启示,才有可能使我们超越自己范围而有所创新。

最后,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对待幼稚的、年轻的设计。

给年轻的设计师以鼓励,以信心,以激情。

因为设计也是代代相传。

笔者经常浏览BBS设计论坛,相当一部分人在对待他人的批评和看待他人的设计作品时是抱着“一棍子打死”的心态,而少了些宽容与豁达,少了些理性与从容。

这种眼高手低,无知无畏大概也是我们常说的浮躁吧。

“创新”这个词近年来提的最响亮。

创新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及发展的灵魂。

那么设计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再拿工业产品来说,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产品离开了创新也就无所谓设计。

创新设计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也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

笔者认为创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

(1)创新方法由于近阶段,我们的设计不是一会半会地能赶上外国设计,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于抄袭,模仿能够启发思维,提供方法,少走弯路。

日本在二战前后,也是“抄才”,抄尽了欧美的产品,现在也在科技和经济上超过了欧美。

所以笔者认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后超”,先抄后超是必经之路。

但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没什么前途了。

我们在学习国外工业设计的同时,要不断地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现实情况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国的工业设计理论真正能指导我国的工业设计实践,才能为我国工业设计真者的“后来居上”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