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原子核辐射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段正路
2014年
1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重点: 1,原子的核式结构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
2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央一 个很小的体积内,称为原子核。原子中的电子在核的周围 绕核运动。
2.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α粒子被静止核的库仑场散射的角度θ由下式决定
• Z:质子数 • A: 质量数
C4 0
20
a
原子核的角动量
P 核 LnSnLpSp
P核 I(I1)h
原子核的磁矩
I g
I(I1) he 2M
38
原子核的统计性:A为奇数的原子核属于费米子;A为偶 数的原子核属于玻色子。
原子核的结合能
E [Z m p (A Z )m n m 核 ]C 2 或 E [Z m H (A Z )m n m 原 子 ]C 2
r rr 总角动量 JLS JLS,LS 1 ,......,LS
L LS耦合下的原子态符号表示:
2S 1
s=0,单重态
J s=1,三重态
能级排布规则
洪特定则 朗德间隔定则
17
j-j 耦合
rjrj21 rrll12srsr12 rr r Jj1j2
j1 l1 s 1 ,l1 s 1 1 ,....,l1 s 1 j2 l2 s 2 ,l2 s 2 1 ,....,l2 s 2 Jj1j2,j1j2 1 ,....,j1j2
% 1R (m 12n 1 2)Tm Tn
R — 里德堡常数;T(m) —光谱项。
光谱线系 m = 1,n = 2、3、4…,赖曼系(紫外) m = 2,n = 3、4、5…,巴尔末系(可见光) m = 3,n = 4、5、6…,帕邢系(红外) m = 4,n = 5、6、7…,布喇开系(远红外)

放射性地球物理第二章 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

放射性地球物理第二章 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三、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 韧致辐射
高速运动的β粒子或其它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核库 仑场作用下,改变运动速度,伴随放出电磁辐射。
原子核 轫致辐射放出的电磁辐射是连续能量的X射线。 使用辐射损耗率描述在单位距离上轫致辐射的能量损耗。
辐射损耗率定义为:
d d X E 辐 = 射 N 1E m 3 Z 0 2 C 1 7 Z 2 e4 4ln m 2 0C E 23 4
电子打在荧光屏上 产生X射线
电视机显像管
特征: x 射线能量连续 0 – EMax(电子能量) 电视机 高压15 kV 电子束能量15 keV x 射线能量 0 -15 keV
产生机制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三、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线阻止本领 S
在核反应可以忽略的(不是太高)能量范围,带电粒子 主要的能量损失方式是碰撞电离损失核轫致辐射损失。
d dX E 电= 离2m e04vZ 2Nln (1 2 Im 2(0 1v 2 )2E 8 1 2)(1 ln1 2 (1 2)2212)
m0,e-电子的静止质量与电荷; z,v-α粒子的电荷数与速度; β= v /c,c-光速;
Z-介质的原子序数; N-介质单位体积(1cm3)内的原子数目; I-吸收介质原子的平均电离电位; E-入射电子动能;
d d X E 电= 离 4 e m 4 0 Z v2 z2N ln I(2 1 m 0 v2 2)2 Wn
m0,e-电子的静止质量与电荷; z,v-α粒子的电荷数与速度; β= v /c,c-光速;
Z-介质的原子序数; N-介质单位体积(1cm3)内的原子数目; I-吸收介质原子的平均电离电位; W-平均电离能; n-电离比度;

核与辐射安全

核与辐射安全

第一章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在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各个阶段,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各个阶段,为使核技术应用过程中或核设施运行和退役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取得公众的信赖,所采取的全部理论、原则和全部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的总称。

2.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着重点及其关系核安全的着重点在于维持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和在事故下减轻其后果,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带来的伤害辐射安全的着重点在于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辐射效应的评价、辐射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与干预,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

3.广义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安全、核安全、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辐射安全第二章1.放射性衰变规律tλ-N=N0放射源中的原子核数目巨大,放射性原子核是全同的。

放射性衰变是一个统计过程。

2.放射性活度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为A,是单位时间内该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次数。

也遵循上面的衰变规律3.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①电离与激发作用②散射作用③吸收④轫致辐射4.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点和主要过程)特点:①X(γ)光子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而是首先把能量传递给电子粒子;②X(γ) 光子与物质的一次相互作用可能损失其能量的全部或很大部分,而带电粒子则时通过许多次相互作用逐渐损失其能量;③X(γ)光子入射到物体上时,其强度随穿透的物质厚度近似呈指数衰减,而带电粒子有其确定的射程,在射程之外观察不到带电粒子。

过程:①光电效应②康普顿效应③电子对效应5.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①弹性碰撞②非弹性碰撞③吸收6.根据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选择屏蔽材料7.辐射量及单位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发生的辐射效应,与它们吸收的辐射能量有关。

可以用授予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得到一个量用于衡量,这就是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2.1 试计算氢原子的第一玻尔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线速度和加速度。

解: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即年n=1。

根据量子化条件,πφ2h nmvr p ==可得:频率 21211222ma hma nh a v πππν===赫兹151058.6⨯=速度:61110188.2/2⨯===ma h a vνπ米/秒加速度:222122/10046.9//秒米⨯===a v r v w2.2 试由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解:电离能为1E E E i -=∞,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2/n Rhc E n -=代入,得:Rhc hc R E H i =∞-=)111(2=13.60电子伏特。

电离电势:60.13==eE V ii 伏特 第一激发能:20.1060.134343)2111(22=⨯==-=Rhc hc R E H i 电子伏特 第一激发电势:20.1011==eE V 伏特 2.3 用能量为12.5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解:把氢原子有基态激发到你n=2,3,4……等能级上去所需要的能量是:)111(22nhcR E H -= 其中6.13=H hcR 电子伏特2.10)211(6.1321=-⨯=E 电子伏特1.12)311(6.1322=-⨯=E 电子伏特8.12)411(6.1323=-⨯=E 电子伏特其中21E E 和小于12.5电子伏特,3E 大于12.5电子伏特。

可见,具有12.5电子伏特能量的电子不足以把基态氢原子激发到4≥n 的能级上去,所以只能出现3≤n 的能级间的跃迁。

跃迁时可能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为:οοολλλλλλAR R A R R A R R H H H H H H 102598)3111(1121543)2111(1656536/5)3121(1322322221221==-===-===-=2.4 试估算一次电离的氦离子+e H 、二次电离的锂离子+i L 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与氢原子的上述物理量之比值。

第2章-原子核的放射性与衰变-2

第2章-原子核的放射性与衰变-2

电磁辐射谱
γ 射线:波长很 短的电磁辐射
—频 式中,h—普朗克常数; 率(Hz);c—光速,是射线在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波长。

能量: E h
hc
γ射线的产生:来自于原子核的γ衰变
α衰变形成的子核: 往往处于激发态,不稳定,退激过程放出γ 射线
+ + + + + + + + +
• 都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性;
• 都是一种粒子流; • 射线与X射线产生的方式不同;
• 射线与X射线的能量范围不同(由 E h
hc

决定);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电磁辐射) of Energy E<40KeV is denoted as X-ray. Gamma rays comprise tha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here E>40KeV.

原子核跃迁时,发射光子和内转换电子的总跃迁概率, 应是这两种过程的跃迁概率之和,即:
e (1 )

各个壳层的内转换系数:
用NK,NL,NM,…分别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K,L,M,…层的 内转换电子数,则定义相应于各个壳层的内转换系数为:
E Ee (i) Wi

实例1—由Ee(i)求E的值 :

E Ee (i) Wi
137m 56 137m 56 Ba 137 Ba e 56 Ba 137 56 Ba
实验测得137Ba的K层内转换电子的动能Ee(K)=624.2KeV, 查表得WK=37.4KeV,则得137Ba的跃迁的能量,即激发态的能 量: E=624.2+37.4=661.6KeV。 • 采用Ee(i)求解E的优点:

第2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衰变

第2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衰变

2.3.5 放射性活度
定义:放射性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 核的个数,单位是贝可(勒尔)。
1Bq=1/s 物理意义:反映射线源的产生射线的强度 常用单位为居里(Ci)
1Ci=3.7×1010次核衰变/s 注意:活度不等于射线强度。对同一种放
射性元素,活度大的源其射线强度也大, 但对不同的放射性元素,不一定存在该关 系。
2.4.4 电子跃迁与原子核跃迁比较
比较 电 子: 轨道能级跃迁 eV~keV 原子核: 原子核能级跃迁 MeV(不同数量级)
2.5 衰变纲图
综合反映某核素放射性衰变的主要特征和数的示 意图。
穿透物体的能力很小,在空气中也只能飞 行几个厘米,但具有很强的电离能力。
α衰变分析
能量守恒:Eα,Eγ分别为粒子动能和子核反冲动能
mX c2 mY c2 m c2 E Er
α衰变的衰变能:Eα,Eγ之和
E0 E Er mX (mY m ) c2
不定的正整数),因此又叫4n+2族。
145 140

238 U
234 Th
234 Pa
234 U
230 Th

226 Ra

222 Rn
N 135
218Po
214 Pb
215 At
130
210 Tl

214 Bi

214 Po

210 Pb
125
206 Tl
210 Bi

210 Po


206 Pb
80
85
90
95
Z
2.4 典型放射性衰变
衰变遵循规则:衰变前粒子的电荷总数和 质量总数与衰变后所有粒子的电荷总数和 质量总数相等。 衰变

原子物理第二章1

原子物理第二章1
2. a, b均是量子化,因而轨道是量子化。
3. 同一个n值下 nr, n 可能的取值
n =1,2,3,…,n
nr =n-1,n-2,n-3, …,0
对一个n 值,有n个可能的 n nr 值,也就是有
n n个轨迹,其中 n= , nr =0 对应与圆轨道。
2. 能量与简并
a
E
1

(r 2
r2
2)
1
2 2
4
e4Z 2
0 2 h3c
1
n12
1 n22
RA
2
4
2 e4
0 2 h3c
2 2e4 Z 2
4 0 2 h3c
1 1 m
当 M 时有
M
R
2 2e4Z 2
4 0 2 h3c
RA
R
1 1 m
M
结论: 各种原子的里德伯常数是不同的,是随着原 子核的质量M而改变的。
较准确的 R : R 10973731 m1
~
RHe (
1 22
1 k2
)
k n 5 ,3, 7 ,4, 9 即,k为半整数
22 2 2
2.玻尔理论的解释
v~
z
2
RHe
1 n12
1 n22
4RHe
1 n12
1 n22
设,n1=4,则,n2=5,6,7,…

v~
4RHe
1 42
1
n2 22
令n=n2/2,则
v~
RHe
1 22
n
1 2 2
质量
m m0
1
v2 c2
动能 :
T m0c2[
1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E s
仍与
j
有关。
能量E由
n, l , j 三个量子数决定。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分裂 当
0
时,
1 j 2
当 0 时,
j
1 2
1 j 能级不分裂 2 2 *4 Rhc Z El , s 1 3 2n (l )(l 1) 2 Rhc 2 Z *4 El , s 1 3 2n l (l ) 2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主要内容: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原子的核式结构、α粒子散 射实验(重点)。 基本要求: (1)掌握估算原子大小的方法、理解原子量的定义和原子量、 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汤姆逊模型的要点和遇到的困难;理解卢瑟福核式 结构的要点和提出核式结构的实验依据;
原子的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和原子量 各种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常用它们的相对值原子量。 原子质量单位:

自旋多重度,表示原子态的多重数。对碱原子 2 s 1 S 态虽然是单层(重)能级,仍表示为:2 S
2
例: 3 2 P 表示: n 3, 1, j 3/ 2 的原子态,多重度:2 3/ 2
Li原子能级图(考虑精细结构,不包括相对论修正)
单电子辐射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单电子辐射跃迁(吸收或发射光子)只能在下列条件下发生:
l
: 量子数亏损
能级图
0 5 4
s
=0 5 4 3 3
p =1 5 4 3
d =2 5 4
f =3 H 7 6 5 4 3
10000
柏 格 曼 系
20000 2
30000
2
40000
厘米-1
2
锂原子能级图
锂的四个线系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1-4章答案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1-4章答案

m0M 2,4 2m e M 2,42,4931.4940 4.0026u4.0026_.1 0.95212.8186U 2.128 10 23 g4.184 1058 23.0 1084.65 10 12kg第一章习题答案1- 1当电子的速度为2.5 108ms1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答:总冃匕量E2 mc2m e C 0.511----------- 0.924MeV,22.53.01 v c2 1动能T m e c2 1 1 0.413MeV1 v/2c1-2.将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粒子的质量为多少?答:粒子的静止质量粒子的质量1-4 1kg的水从00C升高到100°c,质量增加了多少?答:1kg的水从00C升高到1000C需做功为cm t 4.184 1 100 4.184 105J。

1-5 已知:M 238U 238.050786u;M 239U 239.054325u;M 235U 235.043944u; M 236U 236.045582u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B n 92,239 M 92,238 m n M 92,239 c2 0.5126uc2 4.7748MeV2 2B n 92,236 M 92,235 mi n M 92,236 c 0.007027uc 6.5455MeV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Z,A :B n 92,239 92,238 n 92,239 47.307 8.071 50.572 4.806MeVB n 92,236 92,235 n 92,236 40.916 8.071 42.442 6・545MeV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RZZeEc024)1(53nw -= Z 为核电荷数,R为核半径,0r取m15105.1- X。

第二章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三)——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二章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三)——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种现象称为射程歧离。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每两次碰撞间粒子穿过的距离以及每次碰撞使带电粒子失去的能 量不完全相同,因而相同能量的粒子的射程不是一个定值。由于 每个粒子都必须经过多次的碰撞,因此,各个粒子的射程间的相 互差别并不很大。重带电子粒子的射程涨落一般都很小。
3. 阻止本领
带电粒子使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而损失的能量称 为电离能量损失。 把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单位路程上的电离损失称为 电离能量损失率,又称为阻止本领。常用符号
R = 3.2 × 10
4
A
ρ
Raiv
式中,A和ρ分别表示吸收物质原子的质量数和 密度(单位为g/cm3),R的单位为cm。
2.几个重要概念 2.几个重要概念
射程和路径的区别
带电粒子的射程和路程
2.几个重要概念 2.几个重要概念
3)射程歧离
– 一组单能粒子射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射程。 – 相同能量的粒子在同一种物质中的射程并不完全相同,这
原电离—— 次级电离——由原电离产生的电子如果具有足够的动
能,它也能使原子电离
1. 作用类型 1)电离(ionization)—— 电离( 电离
δ电子——α粒子与物质原子壳层电子直接碰撞时, 可以产生高能电子的电离,出射的电子 δ电子可以使物质原子再电离或激发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
物质中原子被电离, 物质中原子被电离,在 粒子通过的路径上形成 许多离子对: 许多离子对: 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3. 非弹性散射
非弹性碰撞——
– 当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它与物质原子的壳层电子发生
碰撞,而体系功能不守恒,入射电子将自己的一部分能 量给于原子壳层电子,使原子发生电离或激发
– 电子——电子碰撞:实质上是静电相互作用。

西南科技大学--最新-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1-10章答案汇编

西南科技大学--最新-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1-10章答案汇编

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与辐射探测学1-10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答案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答:总能量()MeV....c vc m mc E e 924003521511012222=⎪⎭⎫ ⎝⎛-=-==;动能()MeV c vc m T e 413.011122=⎥⎥⎥⎦⎤⎢⎢⎢⎣⎡--=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g u m m 23220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kg c E m 12285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u .U M ;u .U M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M e V.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MeV....,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原子物理学详解答案(褚圣麟)解释的很详细,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

原子物理学详解答案(褚圣麟)解释的很详细,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

很好的答案很详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帮助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 放射的,其动能为67.6810⨯电子伏特。

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150ο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20222442K Mv ctgb bZe Ze αθπεπε==得到:2192150152212619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Ze ctg ctg b K οθαπεπ---⨯⨯===⨯⨯⨯⨯⨯⨯米式中212K Mv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2202121()(1)4sin mZe r Mv θ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202121()(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143.0210-=⨯米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220min124p Ze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19291361979(1.6010)910 1.141010 1.6010---⨯⨯=⨯⨯=⨯⨯⨯米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原子物理学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放射的,其动能为7.68×106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Z=79的金箔.试问散射角θ=1500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222cot42Mv b Zeθπε= 而动能212k E mv =则20222cot442k E Mv b b Ze Zeθπεπε== 由此,瞄准距离为20cot 24kZe b E θπε=其中:79Z =12-1-108.854210A s V m ε-=⨯⋅⋅⋅191.6021910e C -=⨯0150θ=, 0cotcot 750.26802θ==3.14159π=6197.687.6810 1.6021910k E MeV J -==⨯⨯⨯得到:219215022126190cot 79(1.6021910)cot 4(4 3.141598.854210)(7.6810 1.6021910)k Ze b m E οθπε---⨯⨯==⨯⨯⨯⨯⨯⨯⨯153.969710m -=⨯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2202121()(1)4sin mZe r Mv θπε=+,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解:2min202121()(1)4sin Ze r Mv θπε=+ 2min0211()(1)4sin k Ze r E θπε=+ 其中,0150θ=, 0sinsin 750.965932θ==把上题各参数代入,得到192min12619179(1.6021910)1(1)4 3.141598.8542107.6810 1.60219100.96593r m ---⨯⨯=⨯⨯+⨯⨯⨯⨯⨯⨯143.014710m -=⨯4. 钋放射的一种α粒子的速度为71.59710⨯米/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710-米、密度为41.93210⨯3/公斤米的金箔。

第二章_放射性衰变的种类与规律

第二章_放射性衰变的种类与规律

X

Z
A1Y

e_

ν
185O175N β
3)俘获轨道电子
A Z
X

e
ZA-1Y

A Z
X

YA
Z-1

e

ν
质量数守恒:衰变过程中,质量数A保持不变
12
中微子
+
+ ++
+ +
+
+ +
+
质子转变成中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转变成质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 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 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N = N0e-t
26
2. 半衰期
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因衰变减小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要 的时间
表示方法: T1 2
当t T1 时, 2
N

1 2
N 0=N 0e T12

G M

NA
放射性核素的重量、放射性活度、半衰期之间的关系
31
0

1

t e t d (t )
1
N 0
0

28
原子核的平均寿命为衰变常数的倒数
1 T1 2 0.693
T1
2

0.639

0.639
0.639 1 T1 2
29
第四节 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定义:A dN dt
放射性样品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以A表示。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二——放射性与辐射分析-2022年学习资料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二——放射性与辐射分析-2022年学习资料

2.核衰变类型-基本衰变—B衰变(动画)-8
2.核衰变类型-B衰变3H-→3He-Electron-Beta Particle)-H-3-He-3
2.核衰变类型->说明:-i.B粒子实质是电子,质量为-0.000549u,带一个负电-荷。-.粒子比核的 量小几千倍→几十万倍,因此,B粒-子从原子核带走的能量很少。-i.粒子的能谱是一个连续值,E。的值可以从0 →最大-值。-iw.E是粒子的最大能量值,一般图表上给Ep即是Eo
2.核衰变类型-从母核中射出-的4He原子核-238U→4He+234Th-放射性母核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 能
2.核衰变类型-衰变—241Am-237Np-Alpha-Particle-Am-241-Np-237
2.核衰变类型-2B衰变Beta-negatron-B射线:-高速飞行的电子流,称为邹粒子-衰变通式:-n P+f+Q+v-*AzX→Az+1Y+p+Q+v-B:负电子-n:中子-P:质子-v:反中微子->例:32 sP→3216S+
EB=专E0-Eo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二——放射性与辐射分析
2.核衰变类型-3B+衰变Beta-pasitron-P→n+B+Q+V-AzX-→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Y+B*+Q+ -B:正电子-v:中微子
2.核衰变类型-正β衰变一11C→11B-Positron-C-11-B-11
2.核衰变类型-B衰变-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反中微子-质子转变成中子,并且-带走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子转变成质子,并且-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三种子体分享裂变能一因此电子具有连续能量

核物理基础与辐射防护

核物理基础与辐射防护
1rad
1 kg受照 射物质吸 收1 J的 辐射能量 为1 Gr
物理 反映放射性的强弱 意义 由放射性物质本身
决定。
2
反映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射线对 其他物质产生的效应大小的量 不仅取决于放射性物质的强弱, 还取决于放射性的特性,以及 接受射线的材料的性质。
13
(4)、比活度 (Specific Activity)
其中,系数
2
c1,c2, , cn 为:
c1
(2
12 n1 1 )( 3 1 ) (n
1 )
c2
(1
12 n1 2 )( 3 2 ) (n
2 )
cn
(1
12 n1 n )( 2 n ) (n1
15
n )
放射性平衡
(1)、暂时平衡
母体A的半衰期不是很长,但比子体B的半衰期长,
(1)、放射性活度 (Activity)
活度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以A表 示,表征放射源的强弱。
即:
A
dN (t ) dt
d ( N0et dt
)
N 0e t
N (t )
定义: A0 N0 则: A A0e t
放射源发出放射性粒子的多少,不仅与核衰变数有 关,而且和核衰变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一般情况,核 率变数不等于发出粒子数。
2
dt
dt
8
(2)、半衰期 T1/2
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记为T1/2 。
即:
N T1 2
N
0e T1 21来自N (0)2e T1 2
1
2
ln 2 0.693
T1 2
量纲为:[t],如s,h,d,a
2

电离辐射基本知识

电离辐射基本知识

第二章电离辐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1)原子核:质子、中子•(2)核外电子2. 放射性•某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发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

•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只和时间相关。

3. 同位素•(1)核素:某种原子具有一定特征的名称。

质子数、中子数、能态可不同,如1H(氕)、2H (氘)、3H(氚);Te m•(2)同位素: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能态的核素。

(3)同质异能素:是同位素的一种特殊类型4. 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1)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地转变为别的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变化时伴有射线的发射——放射性同位素•(2)核衰变方式:• a.α 衰变:α 射线为氦(He)• b.ß-衰变: ß-射线为电子(e-)• c.ß+衰变: ß+射线为正电子(e+)• c.γ 衰变:γ 射线为光子(3)半衰期(half-life)•某种放射性核因发生自发性核衰变而减少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特征常数•T1/2 = 0.693/λ(λ:衰变常数)•N = N0e-λT1/2(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的衰变数,即衰变率,单位 Bq• 1 Bq = 1dps• 1 Ci = 3.7×1010Bq = 2.22 ×1012dpm二、电离辐射的种类1. X 线•(1)X 线的特征• a. 基本特征•X 射线在电磁辐射中的特点属于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的射线•X 射线的频率约在 3×1016~3×1020 Hz之间,波长约在10~10-3 nm之间•X 线诊断常用的 X 线波长范围为 0.008~0.031 nm(40~150 kV)b. X 射线的波粒二象性•X 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物理半衰期
(physical half life,T1/2)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 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N0
1 N0 2
Nt N 0 e
t
t
即:当 N = N0/2时,t = T1/2
T1/2与λ的关系
1 2
T1/ 2
N 0 N 0e
T1 / 2
T1 / 2
10
线状谱
线状谱的产生:核外电子
分布于各个能级,当某个具 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 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 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则 原子处于激发态。较高能级 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 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 出特征X射线。
11
特征X射线频率
E n -E k Vnk = h
h—普朗克常数,h=6.6262×10-34J.S En、Ek分别是原子跃迁前后两量子态 所具有的能量。
T / 2 Te 1 T 1 / 2
T b Tb
30
2、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A)
放射性活度(A)是指在一定的时间(dt)内处于 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衰变 (dN)的期望值。
dN d t t At N 0e N 0 e dt dt t t N A0e A Ae
X射线光谱分为连续谱和线状谱两类。
高能电子到达阳极后,电子在靶物质的 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骤然减速,其 部份或全部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即产 生连续谱的X射线,这种辐射称为轫致 辐射(bremsstrahlung)。
对于某种靶物质,当入射电子的能量超 过一定界限时,除发射连续谱的X射线 外,还叠加一种线状谱,能量为35KeV 电子与钼靶作用,在连续谱上叠加两条 波长分别为0.07135nm和0.06326nm的 线状X射线,Kα、Kβ线 。这种线状谱 线称为特征X射线
第二章
原子核辐射物理基础
1
本章要点
• 1、掌握:轫致辐射、核素、物理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等原子核辐射物理的基本概念。
• 2、掌握: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3、掌握:衰变的规律和放射性活度的校
正。
• 4、了解:衰变的类型和X射线产生的方式。
2
第一节
• • • •
原子结构与核素
一、原子结构 二、X射线 三、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四、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核子数过多 核力弱 释放α粒子
衰变反应式
A Z
X
A4 Z 2
子核
Y Q
4 2
衰变能
母核
He 原子核
规律:衰变后的核原子序数减2,质量数减4

293
Np He
4 2
22
β衰变
1) β¯ 衰变(- decay)
中子过多
1 0 1 1
中子转化为质子
内转换现象 电磁辐射 γ跃迁– γ射线
β衰变
传给核外电子
出现空穴 特征X线或俄歇电子
γ射线来源于核内能量释放,而X射线为核外电子 跃迁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26
(二)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其度量
1、衰变规律与半衰期
核衰变的核数目与核的总数成正比,并且随着时间 的增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减少。
dN N dt dN N dt
各种元素都有自己特 定的X线谱,与电子 的能量无关。
定性
12
医用X线机球管多属高真空热阴极电子式, 当高速电子撞击阳极靶面时,大约仅有1% 左右的能量可转化为X射线,绝大部分能量 转化为热能,使阳极靶面温度增高,故X射 线球管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13
三、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质子数
核素(Nuclide) 相同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伴有射线(radiation)
16
第二节
核衰变、核裂变与核聚变
一、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 二、核衰变 三、核裂变与核聚变
17
一、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
• 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认为质量(m)和能量(E) 的关系为: E = mc2 (c为真空光速,c = 2.99×108m.s-1) • 原子能量用电子伏特(eV)表示, 1eV=1.6022×10-19 J • 一个原子质量单位(u)的静止质量可转化为 931.5016MeV,一个电子静止质量可转化为 0.511MeV。
t 0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为Bq,其表示每秒内 有一次核衰变 即: Bq=S-1
31


1Bq = 1 decay / s (Bq = Becquerel)
旧单位为居里( Curie ,Ci)
1 Ci = 3.7 1010 Bq
= 3.7 104 MBq (M=mega ~106)
= 3.7 10 GBq
特 征 X 射 线 俄歇电子(Auger eletron)
A Z
X e
0 1
A Z 1
Y Q
125 53
特征X 线 俄歇电子
特征X 线0.027MeV 0.031MeV 俄歇电子0.0227MeV
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减1
25
γ跃迁与内转换
α衰变 激 发 态
18
• 原子核质量均小于核子的质量之和----质量亏损。 用符号Δm(Z、A)表示
m(Z , A) Zmp Nmn (M ( X ) Zme )
A Z
•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A之比----平均结合能, 或称比结合能,用ε表示 ε=某原子核结合能(ΔE)/核子数(A) • ε表示把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核打碎成 自由核子时,平均对每个核子要做的功。 • 它表示了原子核结合的松紧程度,ε大,表明原子 核结合紧,稳定性好。ε小表明原子核结合松,稳 定性差。
P n e Q
中微子
A Z
X
6
A Z 1
11 5
Y Q


例 11C
B Q
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减1
24
β衰变
1)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E.C) 质子过多 俘获核外电子 质子转为中子 轨道出现空穴
0 I 1 e 125 52Te Q
原子核带 正电荷
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与质子数相同,每个带1单 位负电荷
5
基态 (ground state)
接受能量
激发态 (excited state)
跃迁(transition)
释放能量
AX 99mTc
AmX 99Tc
6
二、X射线
• 1895 年 , 德 国 物 理 学 家 伦 琴 (W.C.R0ntgen,1845-1923) 发 现 : 阴极射线管被包好,远距离一 镀有铂氰酸钡的屏出现微弱荧 光。显而易见的特点 : 它能穿过 不透明物质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观察到了人手骨骼的影象。 X射线是一种比紫外线波长更短 的电磁波,具有电磁辐射的一 切特性。
0 1
释放负电子,β¯粒子
n P
e Q
反中微子
A Z
X Z A Y Q 1

14 6
C N Q
14 7
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加1
23
β衰变
2) β+衰变(+ decay)
中子不足
1 1 1 0
质子转化为中子
0 1
释放正电子,β+粒子
λ为衰变常数(decay constant),表征原子核 发生衰变的速率。
dN N dN lim N dt dt t 0 t N dN N dt ln N t C
27
Nt N0e
t
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衰变随时间增长 而以负指数规律递减。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其衰变速率不一,λ值越大,衰 变速率越快,不受外界影响。
原子核处于稳定状态的核素--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 )
15
核子数 过多
核力 弱
丢弃部 份核子
结构改变 (α衰变)
p与n不 成比例
核子相互转化 质子→中子 中子→质子
结构改变 (β衰变)
核内能量进行调 整 (能量释放)
新核的最低能量状态(γ跃迁)
自发的核内结构或能量的变化过程----核衰变(nuclear decay)
质子、中子比例不当,进行相互转 换。特点:子核与母核质量数不变 ,仅只原子序数改变(相差1)。分 为β¯、β+和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E.C)三种形式。 衰变后的子核处于高能的激发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释放后返 回基态,该过程称为γ跃迁。
21
核衰 变的 类型
β衰变
γ跃迁
α衰变
线状谱
连续谱
钼的X线光谱 9
连续谱
辐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在一定的波长处 有一最大值,超过最大值后,强度随波长减少 而下降,波长有明显极限,极限波长与靶物质 性质无关。加速电压V0越高,X射线极限波长 λmin就越小,与极限波长λmin相对应的X射线 能量等于电子在加速电场中所获得的全部能量。 λmin=1239.810/V0 (nm)
3
一、原子结构
质子(proton,p)
原子核
原子
中子(neutron,n)
核子 (nucleon)
核外电子
与质子数相同,依据能量将电子分为 不同壳层,K、L、M、N……
原子核的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atomic mass unit)表示 1 u = 1.6605655 × 10-27kg (12C原子质量的1/12)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