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条带煤柱动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密集建筑物下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评价
关键 词 密集 建筑物 走 向条 带开 采
煤 柱稳 定性
0 0 4 2 H, .09 h () 2
在我 国, 密集建筑物下采煤常采用条带开采方
法开 采 。条带 开采是 靠 留设 的条带煤 柱来 支撑 关键
:
式中, h为煤 层采 高 , H为煤层 采深 ,1 m; I。 1
煤 柱核 心率 :
[ ] 国家煤炭工业局. 4 建筑物 、 水体 、 路及 主要 井巷 煤柱 留设 与 铁 压煤开采规程[ ] j 京: S . b 煤炭 工业 出版社 ,0 4 20 .
( 收稿 日期 2 1 -32 ) 0 l -3 0
81
稳。
两类 判 别 方 法 的煤 柱 稳 定 性判 别 都 表 明 : 二 二
采 区走 向条带煤柱能长期保持稳定 , 且具有较大 的
安 全 系数 。
图 2 探 测 巷 道 布 置 图
3 煤柱稳定性实测验证 【 4
在 二 的 观 测巷 , 开采 过程 中煤 柱 稳 定 性 进 行 了钻 孔 深 基 对
方法 为 : 求 出煤柱所 受荷 载 ; 求 出煤柱 的抗 压强 ① ② 度 ; 由式 ( ) 行 煤 柱 稳 定 性 安 全 系 数 的 校 核 。 ③ 1进 根据极 限强 度理 论 , 保证 煤 柱稳 定 , 般应 有 15 要 一 .
~
煤 层采 深按 采 区 最 大采 深 计 算 , =60m, 应 覆 H 0 对 岩平均 容重 A=2. N m 。煤 块试 样尺 寸平 均值 29k /
采 出沛县县城密集建筑物下压煤 4 . 万 t 取得 了 01 , 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伦, 凌赓娣 , 矿 山开采沉 陷[ . 州 : 等. M] 徐 中国矿
多煤层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2 .江苏省 资源环境信 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 州 2 11 ) 2 16陷、保护地面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同时也是绿色开采技术
体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是条带开采设计的关键 ,国内外对单一煤层开采条带煤柱稳定性研究 较多,对多煤层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研究较少 ,为此 ,在系统分析影响多煤层条带煤柱稳定性因素基础上,获得了在
Jagu2 1 1, hn) ins 2 16 C ia
Absr c :Sr n n c noo yta ieya p idt o to u fc u sd n ea dp oe t r u db i ig n t a t tp miig i at h lg t s d l p l c nr l ra es b ie c n rtc o n ul n sa d i s e h iw e o s g d e oo ia n i n n o ea da r a . e n i ,ti lo o e o h ema e h ia to sfrteg e n mi ng c lgc l vr me t h m n b o d M a wh l i sas n ft i tc c lmeh d o re ni e o t a e n n h e h q es s tc iu y tm . l rs bit i t ek yt t ed sg f ti iig M a ysu ish v e nc n u tdo ia a it n e Pia t ly s l a i h e oh e ino s pm n . n tde a eb e o d ce np l s bly r n l t i r d r g sr nig i ig ec a e m , n e sfrmut l o l e ms Bae n s se ai n lsso eif e c g u i t p mi n s l o lsa a d ls lpe c a a . sd o y tm t a ay i n t l n i n i n n o i s c h nu n
顶板-煤柱组合体稳定性研究综述
顶板-煤柱组合体稳定性研究综述刘付俊;岳尊彩;白麦营;钱恒昌;杜廷斌;尹大伟【摘要】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coal mining intensity, a large number of safety coal pillars are left in the stope. The stability of these coal pillars and their overlying strata determines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stope, overlying rock and even the surface. Once the overall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occurs, it will lead to many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model research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of pillar combin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and some new opin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are proposed.%随着煤炭开采强度逐步加大,大量保安煤柱被遗留在采场中,这些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采场及覆岩乃至地表的安全,一旦组合系统体发生整体性破坏失稳,将导致许多灾难性后果.为此针对国内外顶板-煤柱组合体在理论模型研究及力学行为上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并对组合体稳定性能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9(050)008【总页数】4页(P209-212)【关键词】顶板-煤柱;组合体;围岩稳定性;理论模型;力学行为【作者】刘付俊;岳尊彩;白麦营;钱恒昌;杜廷斌;尹大伟【作者单位】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邹城 273500;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煤炭科技研究院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031;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邹城 273500;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煤炭科技研究院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03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煤炭科技研究院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03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5为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大量煤柱需要留设在采场周围[1],如条带煤柱、区段煤柱、防水煤柱、断层保护煤柱等。
断层影响下条带煤柱的留设与稳定性分析
的开 采条 件下 ,条 带煤 柱稳 定 性 的影 响 因素主 要有
图 1 建 筑 物 下 压 煤 开 采 断层 位 置
开采 深度 、采 出条 带 的宽 度 、煤 层 的采 高 等 因素 。
但 是 ,在 一些 异 常 的地 质 条 件 下 ,如 断 层 发 育 等 ,
关 系如 图 1所示 。
所示 。实际上 ,可 以认 为小 屯西 断层将 1个条 带煤 柱分 解 成为 了 2个条 带煤 柱 ,以下称 这 2个煤 柱分 别为 A 煤 柱 ( 度 为 0 宽 ) 和 A 煤 柱 ( 度 为 宽
两侧 分 别 留设 一 定 宽 度 的保 护 煤 柱 … ,断 层 两 侧
保护 煤 柱 的 宽 度 分 别 与相 邻 条 采 工 作 面 的宽 度 有
关 ,两保 护 煤柱 分别 具 有不 同 的埋 藏深 度 ,如 图 2
析 ,在 建 筑 物 下 开 采 区 域 小 屯 西 断 层 的 倾 角 为 8。 0 ,断层 落 差 为 5 m。 断层 与 建 筑 物 的平 面 位 置 0
支 层 的 伴 生 断 层 ,在 许 厂 矿 井 内延 展 长 度 为 断 5 i,走 向近南 北 ,西倾 ,东 升 西 降 正 断 层 ,勘 探 k n
控 制倾 角 8 。 0 ,落 差 0~10 6 m。根 据 综 合 资 料 分
为 了保 护条 带开 采 工作 面 的安全 ,需 要在 断层
断 层 ;条 带 煤 柱 ;稳 定 性
了断层 影响下条 带煤柱 的留设方 法,并对煤柱 的稳定 性进行 了数值分析。
[ 键 ] 关
[ 中图分 类号 ]T 8 2 3 D 2 .
建下近距离煤层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研究
业于安徽理 工大学资源 与环境工程 系, 皖北煤 电集 团百善煤 矿助理工程 师。
用风锤造孑 , L 孔径为 4 m。注浆孔形成后 , 2 m 用 扫孔 器吹 净孔 内煤 岩 , 即可 下人 注浆 管 , 露长 度 不 外 超过 5 m,采用锚 固剂 固管 ,固管后方可进行注 0 m 浆。 注浆管均采用规格为 2 . m× . m的普 69 m 28 m 通焊管。注浆管长度 , 深孔 15 浅孔 0 6 。 . m, . m
一
喷浆一验收合格后 先造浅孔一下注浆管- 注 + 浆一 造深 孔_ 下 注浆 管_ 注浆 。 ÷ +
1 3 6 造 孔及 注 浆 管埋设 ..
个整体 , 形成了支护壳体 , 提高了巷道 的强度和刚
度, 并且 通 过该方 法 有效 地控 制 了巷道 变形 , 降低 了
巷道后期修护工程量 , 提高了效率 , 保证 了工作面的 顺利安装及 回采时的行人 、 通风和运输 , 对类似地质 条件下的巷道加 固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性 的 结论 。 关键 词 : 距 离煤层 ; 留煤 柱 ; 齐方 式 近 保 对 中图分类 号 :D 2 T 35 文献标 志码 : A
条带开采时 ,保留煤柱支撑上覆岩层的移动变 形, 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地表的沉陷变形 [ 。 1 但在 - 近距离煤层条带开采时 ,影响保留煤柱稳定性 的因
李 旺 程远伟 邹永沼 , ,
(.开滦集团 蔚州矿业公司 ,河北 张家 口 0 5 0 ;2 1 7 70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 11 ) 2 16
摘
要: 在近距 离煤 层条带开 采 时, 留煤柱 的稳定 性 , 保 直接影 响地 表 的沉陷变形 , 影响 但
条带充填法单煤层煤柱群失稳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条带充填法单煤层煤柱群失稳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摘要:结合托板理论、条带充填采煤、开采沉陷学和岩层控制理论,运用2d-σ数值模拟工具,对条带充填法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条带充填开采条件下的单煤层煤柱群稳定性问题,揭示了特定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宽度、煤柱宽度和充填宽度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条带充填法煤柱群托板理论 2d-σ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生产矿井三下压煤量达140亿吨,大多集中分布于工业基础较好、开发条件较为优越、对煤炭需求较为迫切的经济发达地区。
因此,研究和发展三下煤层的开采技术对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延长濒临破产的煤炭企业的寿命,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条带充填法是一种绿色开采方法,在条带开采方法基础上,采用填充体通过在煤柱两侧进行充填加固,以其作为支撑,达到回收条带煤柱并控制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和变形的目的。
地表托板煤层充填体煤柱图1条带充填开采方法示意图1.开采设计原则判别覆岩托板位置→估算覆岩托板等效垮距→设计条带宽度、煤柱宽度和充填条带宽度→设计充填强度验算充填条带稳定性→预计条带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
托板具有三维性,它还受到自身厚度以及另一方上(y方向)尺寸的影响。
为此让托板在平面尺寸上相等,即l = s,可以得到托板的等效垮距:2.2d-σ计算程序简介本次计算采用的2d-σ程序是岩土工程的应用而开发的二维连续介质有限单元法计算程序。
2d-σ是完全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共包括前处理器、分析器和后处理器。
非常适用于分步开挖的采矿工程的数值模拟。
3.数值模型的建立模型沿x方向布置了五个短壁条带充填工作面,从左向右依次布置工作面,开采后一个工作面时充填前一个工作面,最后完成五个工作面的局部充填,未充填的工作区域为采煤运输、通风、排水等工序用,模型左右边界在x方向各距离条带工作面边界100m,模型的范围为开挖空间最大直线尺寸5倍以上,边界约束对计算数值计算的影响小于5%,符合工程计算的误差要求。
煤柱稳定性计算
非煤:矿柱稳定性分析矿柱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矿柱不仅用于维护矿房的稳定,也用于隔离大面积空场与保护井巷、地表及建筑物的安全,矿柱形状及尺寸的选择既关系到采场的稳定性又关系到矿石回收率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因素,既能维护采场的稳定性,又能使矿石回收率最高。
从维护采场稳定性方面考虑,矿柱间距应小于极限跨度,矿柱横断面尺寸应满足强度要求。
如果个别矿柱尺寸过小,一旦被压跨,势必使采场实际跨度过大而导致冒顶,与此同时覆岩压力转移到其它相邻矿柱上也可能迫使这些矿柱破坏,引起连锁反应。
在矿体采矿引起了应力重新分布和矿柱荷载的增加,如图所示。
如果矿柱中的应力状态低于原岩强度,则矿柱保持完整。
当矿柱发生破裂时,采矿所关心的通常是矿柱峰值承载能力上。
其次关心的是矿柱峰值后,或是最终的荷载位移特性。
图矿柱轴线方向应力分量随着采场采矿的重分布矿柱对采矿所引起荷载的整体响应取决于该矿柱的绝对或相对大小。
矿柱岩体的地质构造和围岩对矿柱所施加的表面约束特性,图为矿柱变形性状的主要模式。
图矿柱变形性状的主要模式值得指出的是,矿柱在外载荷达极限值虽可能出现破裂,但并未立即丧失全部承载能力,其发展结果有两种:(1)破坏不再发展,矿柱继续保持稳定。
若顶板载荷随其下沉变形迅速降低,则矿柱屈服后仍可依靠残余强度支承地压,即继续保持自身的稳定。
(2)矿柱的破坏继续发展直至丧失稳定若顶板载荷随顶板的下沉变化很小,矿柱屈服后的残余强度不足以支承地压,故矿柱一旦屈服或破裂,必然一直发展至完全坍塌为止。
以上分析了矿柱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本次安全评价中采用了理论计算法对XXXXX 矿柱的稳定性分析。
3.1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影响矿柱稳定性的因素较多,本次矿柱稳定性分析计算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几项:(1)矿柱受载大小;(2)矿柱的高宽比;矿柱宽高比大的矿柱稳定性好,常常以宽高比做为矿柱设计的主要指标。
(3)矿房的尺寸与矿柱尺寸;矿房尺寸与矿柱分布应相互协调,矿柱的分布及尺寸宜保持均匀一致,否则尺寸小的或支护面积大的矿柱,可能先期破坏而将载荷转嫁于相邻矿柱,造成大面积垮塌。
条带充填法多煤层煤柱群失稳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条带充填法多煤层煤柱群失稳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作者:柳宏儒张文国段立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结合托板理论、条带充填采煤、开采沉陷学和岩层控制理论,运用2D-σ数值模拟工具,对条带充填法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条带充填开采条件下的多煤层煤柱群稳定性问题,揭示了特定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宽度、煤柱宽度和充填宽度对煤柱群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条带充填法煤层群托板理论煤柱群稳定性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我国生产矿井三下压煤量达140亿吨,大多集中分布于工业基础较好、开发条件较为优越、对煤炭需求较为迫切的经济发达地区。
因此,大力研究和发展建下煤层的开采技术对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延长濒临破产的煤炭企业的寿命,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条带充填开采方法是一种绿色开采方法,在条带开采方法基础上,采用填充体通过在煤柱两侧进行充填加固,以其作为支撑,达到回收条带煤柱并控制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和变形的目的。
1.托板理论判别覆岩托板位置→估算覆岩托板等效垮距→设计条带宽度、煤柱宽度和充填条带宽度→设计充填强度验算充填条带稳定性→预计条带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
可以得到托板的等效垮距为:2.煤柱群理论条带充填开采煤柱群和围岩是相互作用的,因而必须进行“煤柱群-围岩”整体力学计算,提供保证系统可靠性的数据。
1、多煤层条采的岩层移动变形规律基本上和全采相同,但位于条采煤层上方一定高度内的岩层呈波浪下沉状,波浪发育高度与条采的开采长度和煤柱长度以及岩性等有关,波浪的发育高度对条带采长的确定起决定性作用。
2、当上下两煤层层间距大于下煤层采厚的25倍,并大于条带开采长度的2倍时,可认为上下煤层条采相互不影响。
3、近距离煤层条带煤柱错位是十分不利的,要使上下煤层煤柱对齐,更好的方法是按岩层断裂角使上下煤层煤柱斜向对齐。
4、煤柱的垂直应力随采深的增大而增大,煤柱的应力分布与条采尺寸、上下层煤柱相互关系等有关。
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
风力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系统稳定性对于发电能力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一、系统稳定性分析1. 基本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主要涉及到风能捕捉、转换和传输过程。
风能捕捉取决于风轮叶片的设计和布置,转换过程包括风轮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的工作,传输过程则是通过电缆将电能输送至电网。
2. 动力学模型为了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可以采用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
该模型考虑了风能、机械转化以及电力传输等要素,通过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到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3. 稳态分析稳态分析主要关注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运行状态,即在稳定的风速条件下,风力机组是否能够持续地将电能输出至电网。
该分析通常涉及到功率曲线的绘制、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和功率因数控制等方面。
4.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主要关注风力发电机组在突发风速和负载变化等情况下的响应和稳定性。
通过响应速度、转子速度抑制、振荡控制等指标可以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5. 故障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还需要考虑故障情况下的性能。
例如,当风轮叶片受损或传动系统故障时,如何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通过故障模拟和容错控制来进行分析和改进。
二、系统稳定性优化1. 设计优化系统稳定性的优化首先需要从设计层面入手。
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等组件的设计应考虑到风能捕捉效率和转换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对突发风速和负载变化的响应能力。
2.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对于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控制算法和参数调整,可以实现最佳功率点追踪、转子速度控制、振荡抑制等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
3. 故障保护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还需考虑故障保护措施。
基于FLAC 3D的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v ria te s d srb to fdi e e tmi i g a d p la dt t p c a ilra d ma i m u a e s b— e tc lsr s iti u in o f r n n n n ilrwi h sr o lp la n xmu s r c u f i f sd n e we e sude i e c r t id.T e u t n ia e he r s l i d c td:s se ie p e s r fc a ilrp run ta e r s n e i s u tnt r s u e o o lp la e i r a p e e td l v n- e ri c e s t hei c e s fr c v r o f ce t h p fsr s s l e o te sc n e tain a e t a n r a e wih t n r a e o e o e y c e in ;s a e o te s io i fsr s o c n r to r a a i n e g fc a i a r s n e h n e r m a d e t lto h p d t a r h d,p af r s a e o l d e o o lp l rp e e td c a g s fo s d l o p afr s a e h n a c e l m lto m h p d c u d
S ra . 4 e ilNo 51
现
代
矿
业
总 第 5 4期 1 2 1 年 2月第 2期 02
F bu r. 0 2 e r ay 2 1
M ORDEN I NG M NI
条带开采留设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条带开采中含弱面的煤柱尺寸设计
p l ra dfl n h eg b i a n i l gt l i o .
h o a u o i e n At a t t a u a o o m l r e u . h e h ss o t t e a t e r d Co l mb Crtro ; s, ec c lt n f r u a i wo k d o t T er s a c e h w a el tr y n i l h l i s e r h t a l h p e s r a r a fe t n t e s e g d s b l y o e c a i a , f t e sr n t ft e c a i a s n t r s u e h s g te c t n t a t i t ft o p l e o h r h n a i h l l i t g o o p l i o r h e h h l l r
p l i n i n c o d n ewe l e s e t n t f e c a i a . n t ep p r t el a f o i a s i a d me so sa c r g t t a p a h a s e g o t o l l I a e , d o c a p l l r i Oh k n r r h h p l r h h o l l r
a ay ig srn t tb ly wi o tc n ieig te e e to a l ei o i a. a i aswi a n zn te g sa i t, t u o sd r f c fwe k p a n c a p l l h i h n h n l l Co pl t we r l l r h k pa eae o tn d ma e , e a s e s e te g sn t n u h T e eo e i i n c say t e in tec a l l f a g d b c u et h a s n t i o o g . h rf r, t s e e sr O d s o n e h r r h e g h l
条带开采保护煤柱受力变化规律研究
21 0 2年 第 1 8期
条带开采保护煤柱受力变化规律研究
田 坤 冯 耀 庭 张 建 超 陈德 勇 苏普 正。
( . 西 能 源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能 源 工 程 系 , 西 成 阳 7 2 0 ; 1陕 陕 ]0 0
煤层倾 角 1~2 , 藏深 度 为 1 0~2 8 。 。埋 7 6 m。冲击 层 厚度 约 为 了和 现场对 应起来 , 采用 实际尺寸进 行描述 。 1 0 上 覆 岩 层 以粗 砂 岩 、 砂 岩 和 粉 砂 岩 为 主 , 夹 有 中 0 m, 细 间 () 案一 。 1方 t 砂 岩 和 泥 岩 , 岩 平 均 厚 度 为 l0 基 2 m。 伪 顶 为 泥 岩 、 质 泥 灰 从 模 型 左 面 起 留 3 m 的保 护 煤 柱 。第 一 次 开 采 , 落 高 0 跨 岩 , 度 0 3 直接 顶 为 泥 岩 和 砂 岩 二 种 类 型 , 度 4 厚 . m; 厚 ~ 度 为 l , 层 高 度 为 6 m 离 m。第 二 次 开 采 , 落 高 度 为 l 离 层 跨 m, 6 , 平层 理 发 育 ; 顶 为 中细 砂 岩 夹 粉 砂 岩 , 度 5 7 高度 为 6 m 水 老 厚 ~ m; m。第 三 次 开 采 , 开 采 到 1m 时 , 层 高度 为 2 当 5 离 m; 直接底板 为炭质泥岩 , 质泥岩 , 水 易膨胀 。 砂 遇 当开 采 到 2 m 时 , 层 间 距 加 大 , 续 开 采 时 出 现 顶 板 跨 落 5 离 继 2 条 带 开 采 尺 寸 确 定 现象 ; 开采 到 3 m 时 , 落高 度为 2 0 跨 m。第 四次开 采 , 跨落 高 m, m。第五次开采 , 离层 高度为 l m。 () 1 国内外 的条带开采经 验 说 明 , 为使 地 面不 出现波 浪 度 为 l 离层高度为 4 () 案 二 。 2方 式 下 沉 盆 地 , 进 行 条 带 开 采 时 , 保 证 采 出 条 带 开 采 宽 度 在 应
条带开采煤柱法的尝试
第 2 卷第 4 l 期 抛 年 4 月 煤炭技 Nhomakorabea术
v 2 . 4 d 1 Nc
^ . m .
C a T c n le o l e h oo v
条 带开采煤柱 法的尝试
稀 广仁
( 双鸭山矿务局 岭东煤矿 ,黑龙江 双鸭山 152) 510 摘 要: 用条带开采煤柱 回收煤炭资源 , 而不破坏地面房屋 、 住宅 文章编号 : ( 一晒 { 1: 08 砌 )4 O t — 3 0 一 O6 0
1 l } L Lf __【 __ l I I I . _ . .
^
●
19 年 7月投 产 , 91 设计 生 产 能力 为 1 5万 t , 用 斜 / 采 a
井 开拓 方式 , 开采 煤层 为 l 7 煤层 , 均煤 厚 22m, 平 . 煤 质较好 。岭 东矿接 收该 井 时 , 由于 “ 三量” 足 , 不 采 掘接续 很紧张 , 二段延 伸急需进行 。但是 二段 延伸无 恒定一 z i 系统 控制原 理如 图 2所 示 , 控制 ¨ 该
第 4期
韩 广仁 : 带 开采煤 柱法的 尝试 条
・7 l
侏罗 系 , 鸡西 群城 子河 组 , 开采 煤 层 为 l 煤 层 , 7 煤
9 %的房 屋将 受到 Ⅲ级 以上 的破坏 。仅 有煤 层露 头 0 附 近的近 l 0户房屋 小于 Ⅲ级 的破坏 为 了保 证 民房 的安 全 使 用 , 须 采 取必 要 的井 必 下 开采或地 面保 护措施 。就 目前 长 兴井 的技术及装
f ml I ) T ( _rf d 一 r ] ] f ( )I d_ ]
式 中 丘— — 定子 电感 1 漏 感系数 。
燃烧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分析
燃烧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分析燃烧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关键设备,其稳定性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与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燃烧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燃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燃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的比例、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程度。
一个稳定的燃烧系统能够在各种操作条件下保持较为恒定的燃烧状态,避免燃料残留或过量燃烧等情况的发生。
稳定性的分析不仅需要考虑到燃料与氧气的供给情况,还需要考虑到传热与物质传输等过程。
在燃烧系统中,燃料与氧气混合后需要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热量,同时也会有燃烧产物的生成。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燃烧反应速率、传热速率、混合均匀性等因素。
不同燃料的燃烧性能不同,考虑到不同燃料的特性,需要分析不同燃料的稳定性。
此外,燃烧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还需要考虑燃烧装置的设计与操作条件。
例如,燃烧室的结构设计应合理,以保证燃料与氧气的充分混合。
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调整燃料供给与氧气供给比例,以维持燃烧系统的稳定性。
二、燃烧系统的效率分析燃烧系统的效率是指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被充分利用的程度。
一个高效的燃烧系统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比例最大化,减少能量的浪费。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供给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热需求,如加热、蒸汽发生等。
而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气与废热,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这些排放物在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燃烧系统的效率分析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燃料的选择、燃烧完全性以及余热利用。
首先,燃料的选择是影响燃烧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
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不同,其燃烧热值以及可能产生的废气成分与量也各有差异。
选择燃料时需要综合考虑燃料的价格、可获得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燃烧完全性对燃烧系统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燃烧不完全会导致燃料的浪费以及产生更多的废气,因此需要通过燃烧室结构的优化设计、燃料与氧气的充分混合以及控制燃烧过程的压力、温度等参数来提高燃烧完全性。
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与可靠性研究
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与可靠性研究煤粉燃烧器是燃煤锅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燃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研究对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及可靠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 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研究燃烧稳定性是煤粉燃烧器正常工作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燃烧过程的效果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研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气流分布与调节:煤粉燃烧器内部的气流分布直接影响到煤粉的燃烧效果。
通过优化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和气流分配,可以实现煤粉的均匀燃烧,降低燃烧不稳定性。
b. 煤粉燃烧特性:煤粉燃烧特性描述了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点火性能、燃烧速率和热释放等。
通过研究煤粉的燃烧特性,可以优化燃烧器的设计,提高燃烧稳定性。
c. 控制系统的优化:煤粉燃烧器的控制系统对于燃烧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和参数设置,可以实现煤粉燃烧器的自动调节和稳定控制,提高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
2. 煤粉燃烧器的可靠性研究除了燃烧稳定性,煤粉燃烧器的可靠性是保证锅炉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煤粉燃烧器的可靠性研究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合理的燃烧器结构设计可以降低燃烧器的故障率,提高其可靠性。
通过采用优化的材料和工艺,可以提高燃烧器的耐高温性能和抗腐蚀能力。
b. 燃料质量控制:煤粉的质量对于燃烧器的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
燃料中的杂质和硫分含量过高会导致燃烧器的堵塞和设备腐蚀,进而影响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因此,要加强煤粉的质量控制,确保燃料的质量满足技术要求。
c. 燃烧器的维护与保养:定期的燃烧器维护与保养是保证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煤粉燃烧器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及时清理燃烧器内的杂物和积灰,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研究是提高燃煤锅炉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的重要内容。
基于突变理论的深部煤柱稳定性
基于突变理论的深部煤柱稳定性
亓轶;朱向阳;王承亮;宋永威;梁瑞松;陈洪江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24(24)15
【摘要】针对神华新街矿区盾构工法建设煤矿长距离斜井,研究了深部条件下保护煤柱的自身稳定性。
研究发现,根据煤柱不同区域受力特征的差异性,可将其分成弹性核区和边缘塑性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柱尖点突变模型,并经推导得到了煤柱的失稳判别公式。
尖点突变模型可有效描述煤柱失稳演化的宏观过程。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深部盾构斜井保护煤柱在开采过程中的稳定状态。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的开采能量缓慢释放,120 m煤柱自边缘向内部逐渐屈服,并在单侧出现4.5 m的塑性区。
经公式判别,该工程中保护煤柱可以在深部开采条件下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对相似工程中合理煤柱的留设提供了借鉴。
【总页数】7页(P6234-6240)
【作者】亓轶;朱向阳;王承亮;宋永威;梁瑞松;陈洪江
【作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3;TU822
【相关文献】
1.深部矿井条带煤柱稳定性监测及变化规律分析
2.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突变理论模型研究
3.深部煤层合理煤柱留设尺寸理论研究
4.深部条带煤柱蠕变影响下地表残余沉降及煤柱稳定性分析
5.深部宽煤柱开采的煤柱安全性与地表变形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距离煤层上层煤条带煤柱垂直应力数值模拟研究
近距离煤层上层煤条带煤柱垂直应力数值模拟研究张永钢【摘要】条带作为一种特殊开采方式,在对压煤进行回收作业的矿区常被使用,但是其煤柱的宽度与回采宽度的留设对地面有直接影响,一直是研究重点。
文章以某矿近距离两煤层为研究对象,对上覆煤层条采煤柱宽度的留设进行 UDEC 数值模拟研究,确定煤柱宽度的留设在垂直方向上的应力影响,从而确定煤柱的留设是否合理,结果表明,结合该矿现场地质条件,确定采40 m,留设30 m 煤柱比较合理。
%Strip mining as a special way,in the coal mining area is often used for recycling operations,but the width of coal pillar and mining width design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ground,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 Articles to close two a mine coal se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overlying coal seam of coal pillar width on stat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design,research,determine the width of coal pillar lef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stress effect,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sign of coal pillar is reasonab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with the mine site geological conditions,determine the 40 m,30 m more reasonable coal pillar design.【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8-9,31)【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垂直应力;数值模拟【作者】张永钢【作者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河东煤矿,山西灵石 0313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5某矿区内村庄密集,分布有庄里、东里彦等20个村庄。
煤柱安全系数计算
煤柱强度及煤柱稳定性研究根据煤柱设计理论,煤柱作为控制上覆岩层移动与破坏的主要手段,必须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目前主要根据极限强度理论评价煤柱的稳定性。
极限强度理论认为,如果煤柱所受载荷达到煤柱的极限强度,则煤柱的承载力降低到零,煤柱就会破坏。
一般由下式计算条带煤柱的安全系数:ppS F σ=式中p S 为煤柱所承受的实际载荷;p σ为煤柱的强度;F 为安全系数,如果F ≥1.5,可认为煤柱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1 煤柱强度分析煤柱强度是指煤柱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它是煤柱稳定性分析的基础。
煤柱的强度不仅与煤块的强度有关,还与煤柱的尺寸、煤柱内部的地质构造、煤柱与顶底板岩层的接触状况、煤柱侧向受力等因素有关。
准确预测煤柱强度是十分困难的。
长期以来,针对煤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人们通过现场试验和经验总结提出了许多计算煤柱强度的经验公式。
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即线性公式和指数公式:⎥⎦⎤⎢⎣⎡⎪⎭⎫⎝⎛+=h W B A m p σσ b am p hW σσ=式中p σ为煤柱强度;m σ为现场立方体煤柱的临界强度;A ,B ,a ,b 为无量纲量,且有1=+B A 。
A ,B ,a ,b 的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煤柱强度经验公式参数目前应用较多的是Bieniawski 提出的线性煤柱强度计算公式:⎪⎭⎫ ⎝⎛+=h W S m p 36.064.0σ式中m σ为临界尺寸时煤柱的强度,MPa ,一般取5-8MPa 。
实际上,煤柱强度不仅与煤柱的宽高比(h W /)有关,还与煤柱的长度有关。
美国学者Mark (1997)根据式(3-11),提出了考虑煤柱长度l 影响的煤柱强度公式⎪⎪⎭⎫⎝⎛-+=lh W h W S m p 218.054.064.0σ从式中可以看出,煤柱长度l 增加,可以提高煤柱的强度。
Arther Wilson(1973)最早提出了煤柱屈服区的概念。
他将煤柱视为一种复杂结构,承受不均匀的应力梯度,在煤柱中央因约束作用存在一个应力较高的核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
煤层倾角 、 同岩( 顶、 底板 ) 条件 、 条带煤柱本 身的力学 条带开采是煤矿建筑物下采煤 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采矿方法 , 岩层容重 、 性质 、 地应力 、 地热 、 瓦斯 以及地下水等。 条带煤柱的稳定性在煤矿生产中起 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 本文采 条带 系统 的结 构信息 主要是 指条带 系统 的结构布 置 、 形状 用系统运动 稳定性理论将顶板 、 煤柱、 底 板作为一个 系统对其进
样拄
丘插
‘ ,
的力学性质 的影响 以及系统的几何结构 因素 , 然后通过分析这些 影 响系统稳定性 的控制变量 , 可 以对这些控制变量进行人为的调 控, 加强各子 系统 的稳定性 , 从而加强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 从一个 新 的角度研究条带煤柱 的破坏失稳机理与稳定性 问题 , 丰富和发 展了条带煤柱稳定性理论和分析方法 。
从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的稳定性理论 可知 , 在广义阻尼矩阵 究 进 展 中 国矿 业 , 1 9 9 8 , 7 ( 5 ) : 3 7 ~ 4 1 为正定 的条件 下 , 如果广义刚度矩 阵是正定 的 , 微分方 程组 的解 作 者 简 介 是稳定 的, 从而整个 系统是稳定 的 , 即整个 条带煤柱系统 不破坏 贺平 , 男( 1 9 7 9 一) 湖北潜江人 , 工 程师 , 本科 , 研 究方 向 : 矿井 或稳定破坏 , 属于强度 问题 。 失稳 的条件是广义刚度矩阵非正定。 设计。 南系统 的总刚度矩阵知 , 在条带煤 柱系统 中 , 各子 系统 问相互作
节能型条带煤柱 动力系统计研究 院
湖北武汉
4 3 0 0 6 4 )
用 ,每个子系统 的稳定性都与其他子系统 的稳定性相互关联 , 其 主控变量为系统的广义刚度系数。
3系统 失稳控 制变量 的影 响因素 及其 防治思路
条带煤柱动力系统 中, 控制变量 的因素可 以从 两个 方面来考 虑。一是对动力系统几何结构的影 响。对于我们提到的条带煤柱 系统 来说 , 主要指开采深度 、 开采条带宽度 、 条带煤柱尺寸等。二 是对系统物理力学性质 的影 响, 即参数信 息 , 包括地质构造 、 上覆
底板共 同组成了一个岩石力学系统。
t
4结 语
本文采用简单 的模型 , 对条带煤柱动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进
囊蟠
行 了描述 , 并对系统进行 了稳定性分析 , 找出其失稳条件 和判据 , 系统 的控制变量是 系统 的广义刚度矩阵。我们通过这种方法 , 在
解决 实际问题 的时候 ,就可通过有限元法来细化单元进行研究 。 我们 就会知道 , 影 响条带煤柱 系统稳定 性的主要控制变 量 : 系统
柱边缘开始屈服或跨落 ,都可能导致煤柱缓慢或突变性的失稳。 因素众 多 ,可 以通 过合理 计算 或 人工加 同等 方 法来 防止 整个 为更全面地用 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分析条带煤柱 的整体稳定性 , 系统 失 稳 。 提 出了如 图 1 所示 的条带煤柱动力系统简化模型 , 即顶板 、 煤柱 、
参 考 文献
图 1条 带 煤 柱 系统 简 化 模 型
2 简 化 模 型 稳 定 性 分 析
岩石力 学系统中 , 各子系统 的刚度系数性质决定了整个岩石 【 1 】 韩茂安 , 顾圣士. 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M] . 北京 : 科学出版 力学 系统 的稳定性。在该系统中, 煤层 的顶板 、 留设 的煤柱和煤层 社 , 2 0 0 1 , 8 . 底板相互形成 了一个力学系统 。煤层顶板 的上方岩层称之为子系 【 2 】 吴立新 , 王金庄 , 郭增 长. 煤柱设计与监测基础[ M ] . 徐州 : 中国矿
行分析。
和子 系统 之 间的排列 组合 。所 以 为使条 带煤 柱 系统稳 定 性增
1条 带 煤 柱 动 力 系统 简 化 模 型
强, 必 须计 算合 理条带 煤柱 留宽 , 条采工 作 面 的布置 等 。系统 的参 数信 息方 面 , 主要 是各 种地质 凶素 的影 响 , 地 质 构造 影 响 条 带煤 柱完 整 性 , 如断 层及 其 破碎 带 、 节理 、 裂 隙等 弱 面 对条 条带开采顶板 一煤柱 一底板是一个整体系统 , 由顶板和底板 的失稳或者 由于开采 引起煤岩体 中应力 的变化 , 当应力增加 时煤 带煤 柱产生 严重 的影 响。所 以 , 影 响条带 煤柱动 力系统稳 定 的
煤柱的工作状态 为宏观非线性 的。假设煤层顶板所受外力为 P 1 , 采 矿 与安 全 工 程 学 报 , 2 0 0 6 , 2 3 ( 2 ) : 1 4 1 — 1 4 5 广义位移为 q 1 , 质量为 M1 , 综合 刚度系数为 K1 ; 煤柱的综合刚度 f 4 J 王来贵 , 黄润秋 , 张倬元 . 岩石工 程失稳破坏及其研究思路与方 系数为 K 2 ( u ) ; 我们再假设微小 时间段 △t 内, 所受外力 为 P 2 , 广 法 叫. 岩 石 力 学 与工 程 学 报 , 1 9 9 8 , 1 7 ( 5 ) : 5 9 9 — 6 0 1 义位移为 q 2 , 质量为 M2 ; 底板所受外 力为 P 3 , 广义位移为 q 3 , 质 [ 5 】 胡 炳南. 条带 开采 煤柱稳 定性 分析 【 J J . 煤 炭学 报 , 1 9 9 5 , 2 0 ( 2 ) :
统 1 , 留设 的煤 柱 称 之 为 子 系 统 2 , 煤 层 底 板 的下 方 岩 层 称 之 为 子 业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0 系统 3 。我们假设顶 、 底板岩层的工作状态为宏观的弹性 , 而预 留 【 3 ] 邹友峰, 柴华彬. 我 国条带煤柱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1 .
05 ~21 0 量为 M3 , 综 合刚度 系数为 K 3 。广义位移 q 1 、 q 2 、 q 3的意 义是 系统 2 的 质 量 M1 、 M 2 、 M3处 于 自由状 态 时 的 位置 为原 点 起 的 广 义坐标 。 [ 6 ] 谢和平 , 段发兵 , 周宏伟等. 条 带煤 柱稳定 性理论与分析方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