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含板书

合集下载

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纸的用途和作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交流: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科学态度:通过纸的制作和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例如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纸的基本概念,例如纸的制作过程和不同类型的纸。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纸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纸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纸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纸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纸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和特性。
过程:
讲解纸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答案:纸电池是一种创新应用,它利用纸的导电性和生物降解性来制造电池。纸电池的优势在于其可降解性,能够减少电子垃圾,对环境友好。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喜悦和挑战。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讲解纸的基本概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纸的制作过程并不是很清楚,下次我需要更详细地解释纸的制作流程,并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强调纸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纸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围绕《神奇的纸》这一主题展开,知识点梳理如下:
1.纸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以及我国在纸的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纸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纸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筛选、压制、干燥等步骤。

《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呢?
2.从侧面观察瓦楞状纸,把形状画下来吧!
3.你在哪里见过瓦楞形状?
4.主题:探究瓦楞状纸的本领。
1.同学有什么方法验证瓦楞状纸的本领?
2.你预测会发生什么?
3.错误示范,缩减桥墩间距离,让学生找漏洞,完善操作要求。
4.平板推送任务单。
5.谁来分享你的发现?
6.按一按两种纸,你也会发现不同。
神奇的纸 教学设计
年级:二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 设计者:
课题
2.4 神奇的纸
学时
1课时
课时
目标
学生将知道(K):
学生能够说出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变化。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学生将理解(U):
学生能够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学生将能做(D):
2.完成平板记录表,比较瓦楞纸和普通纸的区别。
(1)
(2)
(3)
课后
反思
4.学生操作,用放一放的方法研究瓦楞状纸的承重能力,完成平板任务单。
5.学生反馈实验现象。
6.小结:瓦楞状纸能够承受重物。
(三)挑战二:按一按
1.学生预测有可能会出现的现象。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7.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有什么方法可以摸着不烫吗?
8.提醒: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9.瓦楞状纸能够隔热,你有什么联想吗?
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2.现在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纸箱、纸杯和杯套要用瓦楞形状了吗?
3.平板推送练习题。
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改造纸的方法吗?其他材料也会改造吗?

第4课 《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  《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点】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观察和描述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建立材料特点与其功能用途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

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二、探索(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预设:折叠、染色、刷油……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教案神奇的纸一、文本解读: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通过前面的学习,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在本课,学生将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可以通过添加有趣的情境,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借助任务挑战形式,驱动孩子更好地加工改造材料,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

纸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喜欢的一种材料,学生用纸画画折折,对纸的基本用途有一定了解,但从未研究过纸的特点和本领,并且几乎不知道通过改造加工纸能有神奇的本领。

此外,虽然有前几节课的探究活动的铺垫,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仍处在发展中的,需要一定的指导。

前概念调查:带着一张普通的A4纸,对将要执教的二(1)班27个孩子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调查。

关于纸有什么功能,有6个孩子说纸可以做成杯子、盒子、袋子等日常用品,有8个孩子说纸可以用来做手工等艺术品,有13个孩子说纸可以用来做书、印刷、写画等学习用品,说明孩子折折做做比较喜欢,学生对纸功能不会停留在写写画画上,纸做日常杯子盒子等有所了解。

并且了解到有15个孩子想到涂油可以增加纸的防水性,有2个孩子说用涂其他,有10个孩子说不知道。

调查为本课探究纸简单加工有其他功能做好铺垫,有了这些调查后,因此本人设计了这堂课。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纸经过加工改造后性能会发生改变。

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能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和描述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从而增加它的功能。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神奇的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章“神奇的纸”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探究纸张的特性,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用途,通过实践学会珍惜和合理使用纸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理解纸张的来源,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纸张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用途,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张的制作过程、纸张的特性、纸张的种类及用途。

难点:理解纸张的特性,运用纸张的特性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纸张样品、实验器材(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一片森林,引导学生思考森林与纸张的关系。

(2)学生讨论:森林如何变成纸张?(3)教师小结:引入纸张的制作过程。

2. 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1)观看视频: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

(2)讨论:纸张是如何从树木变成我们手中的纸张?3. 探究纸张的特性(1)实验:拉一拉、揉一揉、湿一湿,观察纸张的变化。

(2)讨论:纸张有哪些特性?4. 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用途(1)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触摸。

(2)讨论:这些纸张有什么特点?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5.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纸张的特性进行创作?(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思考:除了我们学到的这些纸张,还有哪些特殊的纸张?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制作过程2. 纸张的特性3. 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神奇的纸”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对纸张的制作过程、特性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纸张的知识,了解纸张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4课 《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通过折和对比观察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引出本课的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探究一:纸的承重能力。

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变化,得出瓦楞纸比普通纸的承重能力强。

第三部分——探究二:纸的隔热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接触面小隔热效果就好,瓦楞纸的隔热能力比普通纸强。

第四部分——拓展,多方法的改造纸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对其他材料的思考。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且步步引导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报纸、温变卡纸、热水、杯子等。

教师准备:杯套、瓦楞纸、荧光纸教学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纸》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纸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纸的来源、纸的特性、纸的用途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纸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纸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纸已经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纸,提高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纸的珍惜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2.难点:纸的性质的探究和正确使用纸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性质。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纸的各种材料,如报纸、杂志、复印纸等,以及相关课件和教学图片。

2.学生准备:带齐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纸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纸的材料,如报纸、杂志、复印纸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纸的性质的探究,如纸的承受力、湿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互相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纸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

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神奇的纸》,选自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2单元“纸与我们的生活”第4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纸张的各种特性,并学会如何用纸制作各种有趣的物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经知道纸张的基本用途,如书写、包装等。
在探究纸张特性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1)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察纸张的细节,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其特性,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在进行纸张实验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细心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3. 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纸张的不同特性和用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如纸张的环保性、纸张的再利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纸张特性的认识和制作纸张物品的经验。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对纸张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
1. 加强课堂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秩序的维护,通过明确的规则和要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改进教学评价: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提问学生的思考方式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 开展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回收废纸、制作环保宣传册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创作纸艺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纸张创作自己的纸艺作品,如剪纸、纸雕等,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新事物。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概念。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对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更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会对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纸是如何从树木变成纸张的。此外,学生可能对纸的微观结构如纤维和孔隙等难以直观理解,需要通过实物观察和模型演示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使用剪刀等工具时发生意外。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课题“神奇的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纸的来源、种类、特性和用途,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纸的来源、种类、特性和用途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测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测试,如纸的特性测试、纸的用途应用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
-阅读材料:
-《纸的故事》:介绍纸的发明、发展历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纸的科学》:深入探讨纸的物理特性,如吸水性、可塑性、强度等。
-《环保纸张》:介绍环保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如何减少纸张浪费。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4神奇的纸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4神奇的纸 教案(教学设计)
瓦楞状纸的承重能力比普通纸桥的承重能力强。
4、摸一摸:将手分别隔着普通的纸和瓦楞状的纸摸一杯装着热水的杯子,感受传给手的温度。哪种方式传到手上的温度速度快且温度高?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瓦楞状的纸与普通的纸相比,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课堂点拨:
把纸叠成瓦楞状,从侧面观察发现,侧面的形状是一排三角形,三角形是结构形状里最稳定的,且折叠后的纸厚度增加,能大大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因此,将纸叠成瓦楞状能增加它的弹性、承重力和隔热性。
难点
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能用语文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正看一大片,侧看一条线,
遇火能燃烧,遇水容易烂。
(打一物)
谜底:纸
自由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讨探究
纸有哪些用途
过渡:纸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说一说生活中的纸都有哪些用途(或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纸做的)。
拓展延伸
不吸水的纸
在纸上刷上食用油,发现油很快被纸吸收,再往纸上滴水,发现水滴停留在纸的表面,没有被纸吸收。
课堂点拨:油和纸相溶,纸的孔隙里浸满了油,不能再吸水了。古人利用油纸防水的特点制作了油纸伞。
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拓展延伸
“造反”的纸
实验方法:
1、将纸折成三等份,沿着两条折痕,用剪刀剪开,但不要剪断,连接部分大约长3厘米。
根据已有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解
关于纸
新知讲解:纸的真相
对于纸你真的了解它吗?一起来看关于纸的几大真相。

2018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2018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2018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纸》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以及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纸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监督。

在纸的特性方面,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和基本特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的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交流讨论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纸张、水、墨水、彩色笔等实验材料。

2.实验工具:杯子、碗、滴管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各种纸张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认识的纸张。

引出本课主题《神奇的纸》。

2.呈现(5分钟)讲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老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纸的这些特性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纸的广泛用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纸制作一件小作品,发挥创意,明天分享给大家。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课重点内容:纸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4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在《神奇的纸》这一课的教学情境中,我设计了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案3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案3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案3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纸》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纸张并不陌生,但对于纸的性质和特点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纸的性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来源、性质和特点,学会用纸进行简单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纸的来源、性质和特点,用纸进行简单的制作。

2.难点:纸的性质和特点的深入理解,以及用纸进行创新的制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纸的性质和特点。

2.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2.实验材料:水、杯子和碗、火柴等。

3.课件:纸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纸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纸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纸的来源、性质和特点,让学生对纸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的吸水性、燃烧性等性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纸进行简单的制作,如折纸、剪纸等,巩固他们对纸的认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纸进行创新制作,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纸的性质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纸有关的实践作业,如用纸制作一件小礼品等。

(2024秋)科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案

(2024秋)科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案
(预设: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且折叠后的纸有弹性,承重力和隔热能力都变强了。)
通过实物展示瓦楞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纸的特点,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纸折叠后的特点,融入对比实验的思想。
杯套:减弱热传递,增加隔热,防止烫手。
4.小结:生活中,像纸这样加工、改造以后,产生新的功能的材料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都能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让学生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5分钟)
1.思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呢?
2.出示图片:牛皮纸、油纸伞。
3.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防水性增强的纸?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的促进。
板书设计
4.神奇的纸
普通纸
按一按 :能弹回
瓦棱状的纸 放一放 :能支撑
摸一摸 :能隔热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在教学中,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通过亲身探究,学生发现对纸进行简单改造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改造材料并发现材料改变后的“新本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对纸的不同操作的观察,知道纸的不同特征,并初步了解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科学思维:
*通过对纸的不同观察,发展思维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四节 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节 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节神奇的纸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从而增加它的功能。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2.学生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科学记录本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聚焦问题1教师出示一张A4纸,提出本节课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普通的纸有什么特点?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提出本节课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能让它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吗?(二)分组探索,获得新知4.教师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这张普通的纸做加工改造?5.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折叠的方法对纸进行加工改造。

6.提出探索活动:叠一叠,比一比,看看纸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7.教师示范指导折叠方法,学生观察学习后动手操作。

8.教师引导学生对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侧面进行对比观察,并将它们的形状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个表格中。

9.组织学生分组用按一按、放一放和摸一摸的方式对比纸形状改变后性能的变化。

并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填写在活动手册的第2个表格中。

10.小组代表结合研讨中的两个问题进行汇报交流。

(≡)深入研讨,巩固新知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2.下面的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棱状的纸?(四)课后拓展,应用新知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再往纸上滴水,观察现象。

2019年二年级科学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本

2019年二年级科学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本

2019年二年级科学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科版本【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科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一、课题:神奇的纸二、教学内容: 1.普通纸的特点。

2.如何改造纸。

3.改造成瓦楞纸以后纸的性能变化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纸在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性能(特点)会发生改变,有更多用途。

2.科学探究目标(1)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纸这一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用语言描述纸在改造前后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改造、加工材料的兴趣。

(2)尝试从不同角度和方式去认识材料。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神奇的纸一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第二单元)的第4课。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动手改造一张纸,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和体验纸在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对继续改造各种材料、发现各种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带领学生改造一张纸。

第三部分——初步用对比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记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教材上将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有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动手能力方面,二年级学生与一年级时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仍有不足,需要教师进行播放微视频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因此在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中需要教师有效组织,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升探究活动的效果。

五、教法学法:观察、演示、实验六、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感受通过改造后两种形状纸的差异。

难点:探究改造后纸的性能,对比普通纸有了哪些改变。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重的物体?(看视频)
除了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性能发生了变化。

比如木材、金属,你还可以课下继续研究学习。

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椅子不简单》,请同学们做好学习准备:需要同学们找到家中2种不同的椅子,准备好纸笔。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
4.《神奇的纸》


神奇的纸单元材料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二年级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能力目标: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能用语文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意识到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难点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能用语文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猜谜语
正看一大片,侧看一条线,
遇火能燃烧,遇水容易烂。

(打一物)
谜底:纸
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把纸叠成瓦楞状,从侧面观察发现,侧面的形状是一排三角形,三角形是结构形状里最稳定的,且折叠后的纸厚度增加,能大大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因此,将纸叠成瓦楞状能增加它的弹性、承重力和隔热性。

研讨探究
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一张普通的纸经过折叠就
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呢,想一想折
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小结: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
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
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2、包装箱、纸杯等物品为什么常
用瓦楞状的纸?
小结:纸箱用瓦楞状的纸可以增强
纸箱的承重能力,瓦楞状的纸具有一
定的弹性,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减小对
纸箱内物品的冲击,保证物品的安全。

3、瓦楞纸做成房子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瓦楞纸具
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和抗弯曲能力,一
学生根据
已有生活
经验对教
师提出的
问题作出
回答。

帮助学生
在交流研
讨活动中
整合对瓦
楞状纸零
散的认识,
从而形成
较为完整
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