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视技术与发展思考
广电网络整合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广电网络整合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互联网的相关产业及技术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改变了现有的媒体传播途径,对于广电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广电系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进行网络整合及布局,但是在新产业的新发展形态下,广电网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广电网络整合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电网络;整合现状;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化产业,给广电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同时也提供了时代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于5G技术的产业布局及商业部署,移动网络的分层化、差异化、互动化趋势愈加明显,但是用户数量的持续性减少以及网络技术的差异性,给整个广电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正视网络技术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对广电网络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深究。
一、广电网络技术建设的现状分析(一)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网络优势广电的hfc网络,首先能够在正确时间内对电视信号进行传播,同时具有带宽容量更大的优势,而且这种带宽形式与节目的数量无关,只与节目自身有关。
其次,广电网络由国家网络平台对其直接进行控制,因此安全性更高,而且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整合,广电网络作出全面性的提高和完善举措,对于视频数据等相关业务提高了连接质量。
(二)大数据背景下广电网络的建设的短板由于网络技术以及市场运行环境发展太快,当前广电网络对项目的管理状态还处于探索以及初级阶段,缺乏自身有效的管理经验,也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产业格局。
另外广电网络本身缺乏相应的监管以及维护制度,因此在其发展上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时代的脚步,并给其运营管理埋下了一定隐患,同时网络的建设水平偏弱,更缺乏专业性的人才进行整体架构和指导,使得网络的传导以及服务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和改善[1]。
二、广电网络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技术体系的封闭性网络的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是其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而数字机顶盒的发展以及提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应用及内容扩充,虽然我国已经完全从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但是当前广电网络的技术体系仍处于封闭状态,这使得机顶盒的拓展受到了一定限制,机顶盒的智能性并不体现与数字电视匹配方面,而是应与网络应用相结合,打造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对于用户升级以及个性化选择具有重要引起重视,当前的广电网络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部分地区的运营商的机顶盒硬件选择时没有注重其拓展性。
手机电视的现状思考
一
会 随 着 手机 电 视 、 J 务的 扩
过于 乐观 r.
予机 电视 技 术
人 逐 步 改荐 ,如 H源 的
和 、 扦的 发展 『『 的确 非 常 广 【 k j泵 i
阔 .脱 { 小过 是I l '  ̄ 义 i JJ q f t 1 i
额 外助 能 . 此 而 已 . 仪 . 手机 电 视 实 际 L_ 不 是 传 统 意 义 L的 已
,便 地 获得 服 务 J ‘
“ 电视 ”. 而是 一 种便 捷 的 信 息
维普资讯
收取 方 式 , 和 普 通 电 视 不 同 , 能 用 普 通 电视 的 观 它 不 念 来 要 求 手机 电视 。 往 往 是 在 你 没 有 条 件 收看 普 通 它 电视的时候 , 比如 在 车 上 、 路 上 , 手 机 来 收 看 、 在 用 播 放 视 音 频 节 目。从 节 目的角 度 来 看 , 机 电视 播 出系 手 统更适于播放简短新 闻、 时实况 、 及 电视 短 剧 、 味 游 趣 戏、 电影 片 断 、 广 告 等 节 目 ; 机 电视 除 了收 看 电视 小 手
不 上 电 视 的 闭 像 磺 照 和 功 能
J 此 .蜚地 使 手机 电视 逐 步 褂 王 4
示文 本 信 息 .具 有 一定 的 存 储 功能 , 如 储 道 允许 , 蟛 实 现 能 f 息 n X 交 n ,蛙通 f 吲羽l 奇 『 : I 广播 刚止 向刑 合的 一个 具 体 的
方 式 实 质 上 就 是 一 种 地 面 数 字 电视 广 播 , 用 的频 率 使
一
般 为 广播 电 视 频段 。 为 适 应 移 动 终 端 接 收 的特 点 ,
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困境和发展
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困境和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电视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各种新媒体形式的兴起,如何有效应对,成为地方电视台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传统电视观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内容创新难度加大等方面,但同时也有着发展的机会和潜力。
一、困境1. 传统电视观众流失随着手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观众收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更偏向于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视频节目。
这导致地方电视台的传统观众流失严重,观众群体变得老龄化,年轻观众流失严重。
2. 广告收入下降传统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但随着观众流失,广告商的青睐也在逐渐减少。
广告投放重心逐渐转向了新媒体平台,导致地方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不断下降,财务压力加大。
3. 内容创新难度加大在新媒体时代,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口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更加热衷于新鲜、刺激、有趣的内容。
而地方电视台在内容创新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难度,主题单一、创意不足等问题成为内容创新的主要障碍。
二、发展机遇1.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尽管地方电视台在传统电视方面面临着困境,但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地方电视台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观众群体,通过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地方电视台可以拓展新的观众市场,实现多元化传播。
2. 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新媒体时代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大数据分析,地方电视台可以更精准地了解观众喜好,打造更加贴合观众需求的节目内容。
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地方电视台提高节目制作和播出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节目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创新成为地方电视台发展的关键。
地方电视台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内容为王”的理念,加大投入和支持内容创新,提高节目质量和观赏性。
地方电视台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广告商。
手机电视市场发展策略与论文
手机电视市场发展策略研究与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手机电视市场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以分析我国手机电视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实现从内容到技术、到体制的彻底强化,促进我国手机电视市场健康、长远发展,真正为手机用户提供便利。
【关键词】手机电视;发展;问题;策略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普及,手机的性能有所提高,且加入了网络传输能力。
通过手机终端观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可能,也就是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
如果能有效突破当前手机电视市场的发展瓶颈,手机终端的可移动性及便捷性必然为手机电视业务带来更深的影响力与市场潜力。
1.当前手机电视市场存在的问题1.1体制与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在我国,由广电部门掌管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而由电信部门掌管电视业务的移动网络,二者之间没有形成联合。
另外,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尚不明晰,市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反响,对手机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
韩国作为最早推出手机电视业务的国家,至今仍没有一家手机电视运营商获利,主要是由于手机电视业务过于依赖广告盈利模式,而对于手机消费者来说却是完全免费。
而我国手机电视业务的盈利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比韩国更严峻。
1.2传播技术不成熟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其传输过程中需要数字化支持,并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送,这些技术基本已经实现。
但是在手机电视的传播技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制造手机的技术不成熟,具备视频功能的手机尺寸及显示屏尺寸、显示屏质量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法满足用户正常观看节目的需要。
另一方面,目前手机电池使用的时间较短,一般在3-7天,如果用来收看电视节目,那么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甚至低至4-8个小时,造成手机电视的“移动”功能难以实现。
1.3内容趋于同质性目前,手机电视的内容多来自传统的电视节目,但是由于手机终端具有屏幕小、移动性强等特点,因此用户对手机电视的内容与传统电视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到这些问题,而单纯将传统电视内容不加筛选地传送至手机,既浪费了流量,也对用户没有吸引力,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手机电视的衰落。
地方电视台发展历程与转型思考
地方电视台发展历程与转型思考1. 引言1.1 地方电视台的重要性地方电视台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传播媒体的一种,地方电视台承担着向社会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
地方电视台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是反映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窗口。
通过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和报道,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新闻资讯、文化风情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增进民众对地方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地方电视台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报道当地的产业发展、优秀人才以及文化资源,地方电视台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电视台还可以为当地的文化产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带动当地文化的创新和传播。
地方电视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喁。
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地方发展、凝聚地方认同的重要力量。
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作用不可替代,应该不断发展壮大,适应时代变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2 地方电视台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地方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形式之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地方电视台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许多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新闻、综艺节目上,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意和内容,导致受众对其失去了兴趣。
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逐渐下降。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观众转向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逐渐受到冲击。
地方电视台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电视台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地方电视台需要更加努力地争取观众的关注和认可,而这需要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节目内容和策略。
地方电视台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并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
【字数:231】2. 正文2.1 地方电视台的历史发展地方电视台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电视广播刚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地方电视台作为地方政府传播政策的重要平台逐渐崭露头角。
山西省多媒体手机电视技术发展的思考
]
厂——厂——— ————一
JIc I 7 嬲睬样( ) 2 n 爪 补凹
}—— 一 _ —— — 9 s  ̄— — 6 N — .
I
业务量 也会大大增加 , 十分耗费移动通信系统的带宽资源。
基于移动广播技术的手机 电视 , 利用广电部 门发射塔或 者广播卫星采用点对面 的方式进行广播 , 无需通过移动或联 通 等现有 的通信 网络 。收看广播 式的手 机 电视 和收 看普通 电视非常相似 , 不受用户数 量的限制 , 能够保证服务高 品质 , 低 收费 。但广播式手机 电视用 户被动 接收 , 只有 下行通 道 , 难 以开展互动 的个性 化服务 。对 比流媒 体和广播 式 手机技 术各有优点和不足 , 单一 技术 对于手机电视业务 的发展都存 收稿 日期 :0 8 8 8 作者 20 —0 —1 李利 民 男 4 5岁 工程 师
1 )移动电信技术 : 支持移 动特性 、 支持双 向、 支持点 播、
满足个性化需求 、 按使用情况 收费、 计费系统完善 、 持本地 支
化信息 、 实现一对一通信 。电信技术 开展移动媒体业务 的不 足在于 : 移动 电话网络小 区 中支 持的 用户数 有限 ; 需要 高成 本数据分发和更 多带宽 ; 支撑业 务 的开展需 要高 收费 ; 需要
图 1 OF MD 数据 帧 结 构
韩 国以三星公司 为代表在欧洲 D AB技术基础上推 出了 T DMB技术 , - 其主要特 点为 : Fr应 用 2 6 52 1 2 带 F ]: 5 、1 、K、 K,
宽 15 z时间分片 : 构决定 了数据的阵发 ,4 s .MH ; 帧结 2m 后接
D B选择 C F M 作 为信 道编 码 , A O D 整个系 统是 一个 时 间、 频率交织 系统 。由于移动接 收使 接收信 号 由快 、 慢两 种
广电网络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行业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作为一名参与广电网络实践的工作人员,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
以下是我对广电网络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中的收获1. 提升了专业技能在广电网络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
通过参与项目实施、故障排查、设备维护等工作,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网络测试、故障定位和优化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广电网络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紧密协作。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丰富了工作经验广电网络行业涉及面广,包括设备研发、网络建设、节目制作、运营管理等。
通过实践,我了解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流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4. 培养了创新意识在广电网络实践中,我不断接触到新技术、新理念。
这使我认识到,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践中的感悟1. 责任与担当广电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广电网络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敬业精神,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2. 持续学习广电网络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严谨务实广电网络项目实施过程中,严谨务实是关键。
我们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网络质量。
在实践中,我明白了严谨务实的重要性,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4. 适应变化广电网络行业竞争激烈,我们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积极调整心态,以应对行业变革。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技术发展思考与尝试——访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主任林云川
受访嘉宾林云川(左),本刊特约记者刘斌(右)034
对类似的突发情况,您有些什么
截取出来都可以把它搜索出来,
这个是用于检索的。
下载也是一
样,我们现在做了一些类似于云
上IBC,在军运会上和央视合作
做了一些实践。
AI的播控和监测比较复杂,
比如说在你直播的时候出现一些
不应当出现的画面,或者出现一
些不应当出现的声音等等,我们
利用AI技术把它识别出来,后面
做一些遮挡或者做一些延时等等。
目前AI技术还是侧重于在内容端
的制作和它的播控上做一些辅助
的技术。
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叫Media
hub。
我们会着重推Media hub这
个概念的原因是我们觉得SMT以
后整体的技术架构都会往云架构
上去发展。
它包含几块:第一个
BIRTV官网央视频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
035
竞选手的数据,它的一些赛事的数据等等,我们做了一些软件接口的开发,把它的数据结合AR的应用呈现出来,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比如做中超的AR+数据的研发和展示等等,中超的虚拟观众也是我们AR团队做的,效果目前也还不错。
AR+数据是转播带来差异化或者游戏化的一个比较好的尝试或者是一个切入点。
随着虚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数据的进一步融合,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有更多的发展和空间。
刘斌:最后一个问题,我想抛开技术,聊一聊技术之外的事。
我们知道SMT近几年在体制机制的转型上,在新技术探索应用。
5G时代广电发展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近年来,4G网络已经完全取代了3G网络,预示着5G时代终将来临。
当前,人们虽然对5G网络技术还较为陌生,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它已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这一时代形势下,众多行业都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广电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广电行业需要在5G时代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从面临挑战角度进行分析,在5G时代下,广电行业的视频资源优势逐渐削弱,视频资源作为广电行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受5G时代的冲击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及时找到创新突破口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目标[1]。
从发展机遇角度进行分析,5G网络具有效率高、延时低、可靠性强等特点,是推动广电行业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基石,广电行业需要充分利用5G技术整合资源,创新节目形式,满足社会群众个性化需求,才能为广电行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一、4G时代为广电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近年来,4G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现代移动互联网在应用方面已经突破了受网络宽带限制的问题。
从3G时代到4G 时代这一过渡期可以看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和新兴产品应运而生,并且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广电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带头行业,在4G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UCC模式的出现使广电行业发展中引以为豪的视频传输技术和视频节目创作两大优势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广电行业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服务体系和节目制作体系。
但是在4G时代下,多样化电子设备不断涌现,为视频、影像的传播拓展渠道,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导致传统广电“我播你看”的服务模式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由此可见,4G时代的普及为广电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革命的脚步持续向前,5G时代终将来临,广电行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5G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口,为全面提高自身实力奠定良好基础。
扬州广电三网融合的几点思考
扬州广电三网融合的几点思考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电视和电话网络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扬州广电三网融合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三网融合的方式、路径和效果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扬州广电三网融合展开探讨,探究融合发展的路径、重点和方式,以及对扬州广电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扬州广电三网融合的意义扬州广电三网融合是指互联网、电视和电话网络三大信息网络在技术、产品、应用、运营等多方面的融合。
这种融合可以整合资源、增强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促进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深化信息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扬州广电三网融合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
传统的互联网、电视和电话网络各自独立经营,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通过三网融合,可以整合网络资源、提升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联互通。
扬州广电三网融合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和拓展服务领域。
三网融合可以实现多种服务的互联互通,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一张网、一种卡、一种终端,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丰富的服务。
扬州广电三网融合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降低运营成本。
传统的互联网、电视和电话网络经营各自为政,存在着很多重复建设和运营,导致了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而通过三网融合,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扬州广电三网融合对于促进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实现有效的三网融合,达到资源整合、服务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效果,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要实现扬州广电三网融合,就需要明确一个合理的发展路径。
具体来说,可以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组织融合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技术融合。
三大网络的融合首先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包括统一的传输网络、统一的接入技术、统一的终端设备等。
只有实现了技术融合,才能为业务融合和组织融合提供支撑。
其次是业务融合。
业务融合是扬州广电三网融合的核心。
融合与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传媒发展思考
融合与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传媒发展思考作者:吴耀晗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第12期文/ 吴耀晗摘要:新媒体产业历经20 年的发展已成为GDP 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新媒体的产生、壮大无疑对传媒业,特别是电视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竞争与挑战,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应抓住时机推进自身的改革创新,加快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传媒;新媒体;融合;创新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6)12-024-03 DOI:10.19483/ki.11-4653/n.2016.12.005自从1994 年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至今已经经历了20年的发展,CNNIC 数据显示,截止2015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000 户,猛增到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生被传播业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产业,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20 年的发展已成为GDP 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新媒体的产生、壮大无疑对传媒业,特别是电视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挑战。
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正面交锋”一般来说,传媒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报刊、广播、电视都曾在不同的时代独领风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又一个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它既可以传播文字,又可以传播音频和视频,只要拥有可携带的电脑和通讯工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你可以随时获得新闻和你感兴趣的各类资讯。
这一点与电视传媒受时间、地点、节目内容的局限相比,新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
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垄断成为永久的历史。
以2014 年上海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为例。
2014 年12 月31 日23 时35 分许,群众拥挤踩踏事件发生。
以智慧媒体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北京移动电视智能升级的探索与思考
144 《电视技术》第 45 卷第 5 期( 总第 546 期 ) | 投稿网址 http: //www. videoe. cn
S 智慧家庭与城市 MART HOME & CITY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DTMB)、 移动通信技术(4G/5G)以及定位技术(GPS/ 北斗) 的智能车载移动电视播存一体终端以及配套的软件 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并开始研发生产。升级后的移 动 电 视 媒 体 将 实 现 移 动 电 视 内 容 自 动 编 排,分 线 路、分区域的精准投放和播出;实现对终端运行的 全自动高效管理;实现智能的内容投放分析系统和 自助发布系统等。移动电视由单一广播业务向智能 分发平台的转型,打通了客户、平台及受众之间的 双向互动。升级完成后的移动电视媒体将从广播式 媒体变成互联网式媒体,变“千屏一面”为“千屏千 面”,按需播放,同时,也保留广播通道,遇到突发 紧急情况时,移动电视作为政府应急信息播发平台, 也能马上响应,播发应急广播内容。
2 移动电视新应用场景
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具有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 (情景)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场景分析的最终 目标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和服务。适配 意味着不仅仅要理解特定场景中的用户,还要能够 迅速找到并推送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或服务。 对于相关信息和服务的发现、聚合及推送能力,决 定着适配的水平 [1]。 2.1 服务政府公共管理的场景
北京公交车每天运载乘客近千万人次。移动电 视是公共出行人群所接触的重要媒体,也是重要的 宣传阵地。“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正是公交 移动电视的特点。为了加强户外宣传阵地建设,同 时适应新融媒时代的发展要求,使公交车上的“低 头族”重新抬头,北京公交移动电视运用互联网思 维对公交移动市场、乘客受众与用户、移动电视内容 和服务产品、移动电视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传媒行 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从 2019 年开始进行智慧媒体 的升级改造,通过对新场景各项功能的研究和定义, 完 成 了 融 合 地 面 数 字 电 视 技 术(Digital Television
5G移动通信时代的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新思考
5G移动通信时代的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新思考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现代化社会经济的推进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亦是一日千里,促使我们迎来5G移动通信时代,促使我国的网络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实现了智慧网络的有效构建。
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应该针对5G移动通信时代的智慧广电网络建设予以新的思考。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时代;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新思考引言:我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促使我国在具体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构建的过程中,获得了指导性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在广电网络层面的建设进程。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能够共同努力,积极的将所有困难克服,促使广电网络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最终使智慧广电网络自身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
1.5G移动通讯时代智慧广电网络建设的主要思路我国当前阶段的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广电部门对于构建智慧广电网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众多智能终端技术的出现下,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智能终端等,促使广电网络在实际发展中也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压力。
而手机这种智能终端设备具有便利性的特点,使其能够快速地对比较多的信息进行接收,备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因而其在市场环境中占据的资源是比较多的,在广电网络发展中也抢占了大部分的生存空间。
当前阶段,广电网络属于信息传递中最重要的载体,在其中发挥着承载政府部门主流思想传递的一个重要作用,在具体使用中具有众多优势,比如用户量大、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等,在具体实施“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该概念与广电网络之间也得到了有效结合,使得广电网络亦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同时也借助了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逐步实现了自身结构的完善。
1.5G移动通信时代智慧广电网络建设中的新思考2.1智慧广电网络建设中网络协同的建设在具体实施智慧广电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其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网络协同的有效建设,在实际开展中需要能够将传统链路给予的限定打破,并建立在协同承载网络的有效建设下,实现智慧业务承载的扩大,进而推动网络的发展使其实现智能协同化发展。
论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现状与前景思考
程 度上 促 进 了数字 电视 的发 展 。用 户只 需要 在原 有 电视机 上装 上 机 顶盒 和有 线 宽带 网络 ,就 能观 看 更多清 晰 、精 彩 的节 目 数 字 电视开 播后 ,受到 广大 用户 好评 , 至远 远超 过 预期 运营 性试 播 。 甚 随着 上 海数 字 电视试 播 的成 功 ,数字 电视 开始 逐步 向全 国其他 城 市 推广 。在 推广 过程 中国 ,有两 种推 广方 式 。一种 是 政府 支持 下 的整 体数 字 电视 转换 ,一 种 是依 靠市 场 的不整 体转 换 ,其 主要 是 通过 数字 付 费方 式来 增加 用户 的。数 字 电视在 实 际推广 过程 中, 虽然 取得 了一些 成就 ,但 是 也 出现 了转换 重装 备 、高投 入和 服 务
摘要 :随 着经 济的 发展 和人 们 生活 水平 的提 高 ,原 有的 电视技 术 已经不 能更好 满 足 实际 需求 ,数 字电视 凭借 其 独特优 势在 一 定程度 上 满足 人们 实际 需求 。为 了使 数 字 电视 技 术更 好发 挥其 作 用 , 实际应 用过 程 中 , 应该 对其 现状进 行 分析 , 在 还 并 对其前 景 进行 思 考。本文 主要 从数 字 电视技 术 、 国数 字 电视技 术 现状 和对 我 国数 字 电视 技 术未 来进行 思 考等 方 面 出发 。 我 对我 国数 字电视技 术 现状 和前 景进 行相 应 思考 。 关键 词 :数 字 电视技 术 ;现 状 ;前帚 思考 中图分类号 :T 4 . N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 9f 1) 1 07 — 2 3 0 7 9 9 02 1— 0 3 0 2
我国手机电视技术发展的思考
数字有线电视.地面数字广播、卫星直播 电视.互联 网视 / 音
频广 播 、3 ( e ein .数 字 多媒体 广播 迅 速 崛 起 广 电 G 3 G nro ) t
系统处于从模拟技术走向数字技术的大转变中。 这种转变不仅
仅意 味 着 技术 形 式 的变 化 重要 的 是 它 为广 电 传媒 提供 了更 更 为广 阔 的 发展 空 间 预 示 着广 电 既是 党 的舆 论 阵地 , 又是 一 种
( ) COMA20 0 7 0
数字内容广播 ( 包括音频 、 视频和数据内容 ) 的新型移动多媒 体业务。 手机电视按业务实现方式分主要有二种: 一是移动通
信 网络 流 媒体 方式 ;第二 是 数 字 无线 广 播 电视 网络 广 播 方式 。
C DMA20 是 从 C MAO e 进而 来 的第 三 代 移 动 通 信 00 D n演
SD C MA是我 国在通信标准领域的首次重大突破 .是国内主
关键词 \。。
手机吃视 流媒 体
…一
数 字, 播 3 G
要 通 信 制 造 企 业 自主 创 新 的 重 大 成 果 2 0 年 5 00 月被 国 际 电
联接纳 为3 G国际标 准之 一。 上述三个标准均 为我国信息产 业
交换 数据 。 全球主流 的3 G标准有 3 个 欧洲提 出的WC MA D
可变速传输 帧长 1ms 码片速率 3 4 p 。 0 . Mb s 8
8 【v 。 9A Vn T dce e a,e n d
WC DMA 的发起者主 要是欧洲和 日本 标准化组织 和厂
商 ,W C DMA 继承 了 第 二 代 移 动 通信 体 制 GS 标 准 化 程 度 M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自建国初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在广播电视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最早的模拟信号到现在的高清数字信号,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一直在不断更新技术,提升画质和音质,使得观众能够享受更好的视听体验。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也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突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观众能够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实现了观众与电视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的媒体体验。
其次,在节目内容方面,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从最初的宣传片、新闻节目,到如今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等各类节目形式,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了观众对于不同类型节目的需求。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开始注重原创内容的制作和推广,不断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从而提升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再次,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量的电视机和广播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通过“走出去”战略,将中国电视机和广播设备销往世界各地,为中国电视机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同时,中国电视剧、电影等节目的出口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广播电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最后,在文化传播方面,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通过电视节目的播出,观众能够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增进了人们的思想交流和文化认知。
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广播电视事业更是扮演着宣传国家政策、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在技术、节目内容、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也推动了传媒产业的繁荣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相信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还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和知识。
电视节目在移动端呈现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有线电视》2016(11)CHINA DIGITAL CABLE TV·摄录编播·中图分类号:TN948.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022(2016)11-1299-03作者简介:叶洁怡(1983-),女,舟山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从事电视新闻工作,E-mail :station6945@qq.com 。
电视节目在移动端呈现的思考与探索□叶洁怡(舟山广播电视总台,浙江舟山316000)摘要:以舟山电视台的新媒体实践为例,分析了传统电视形态在移动终端呈现的技术细节,包括rtmp 的串流技术、hls 的介绍与终端重连技巧,阐述了直播互动节目中的websocket 技术。
关键词:移动;交互;直播;主播秀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V Program Displayed on Moble Devices□YE Jieyi(Zhoushan Broadcast and TV General Station ,Zhoushan 316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tails of the technology of displaying traditional TV programs on mobile de-vices with the example of new -media practice in Zhoushan TV station.Those details include rtmp streaming technology ,hls introduction ,and terminal reconnection technique.This paper also elaborates websocket tech-nology in live interactive programs.Key words :mobile ;interaction ;live broadcasting ;anchor show0引言对电视的关注度已经不大如前,甚至降到了冰点,广告创收也呈现断崖式的下滑,很多电视台正在或考虑向新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的转型。
南京广电集团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与思考
Ob
的客 户端 。小微 视频 客户端 是基 于现 有的小微视频 网的内容框架 , 搭建 移动 网络 社交平 台 , 为大 学生 、 青 年 白领 打
| 蚤 警i 《 j 麓嚣_ ≈ l l
规模 达到 4 . 2 2 亿入 , 与第二季度相 比保
持平稳 增长 。 目前 社交 服务 季度覆 盖
| ≈ | 鬟| | l 甏
文献 标 志 码 : A
| _ 蠹鏊§ 镊
人数 远超新 闻资讯 类 服务 , 与搜 索 、 视 频 和即时 通信 三大 网络服 务相 当 。艾
1 移动互联 网产 品浅析
从苹 果公 司发明 了第 一 台 i P o d 和 建 立 了第 一个 A p p S t o r e 以来 , 移动 互
选择变得更加精准与 明确 。
从1 9 9 4 年 互联 网进 入 中 国以来 , 中国的互联 网就一直紧追世界 的脚 步 ,
瑞咨询分析认 为 , 社 交作 为全球互联 网
日均覆盖 人数达 4 5 0 0万人 , 网民到达
率达 1 5 . 7 %, 位 居 第二 ; 飞信 日均 覆 盖
2 小 微视频客户端介绍
“ 产 品” 一 般 只 出现 于企 业 , 而在
8 5 1 万人 , 网 民 到 达 率 达 传统媒体是 翻天覆 地的 , 人 们对内容的 人 数 达 1
3 4 《 电 视 技 术 》 第 3 8 卷 第 6 期( 总 第 4 3 3 期 ) l 投 稿 网 址h t t p : / / w w w . V i d e o E . c n
嘲 橱教 穗
i 如 。 匹 4i 0 r I “ Leabharlann 专 题二 : 台 网联 动
电视行业的意见和建议
电视行业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行业也正在面临巨大的转型和挑战。
作为娱乐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之一,电视行业应该思考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改善内容质量以及应对新兴技术的冲击。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内容质量管理作为电视行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优质内容的供给。
然而,在当前环境下,《低俗造口》等低质量综艺节目泛滥成灾,垃圾广告频频闯入我们的生活。
因此,电视行业需要加强对内容质量的管理与监管。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监管体系,通过加大对节目品质、剧本创作以及演员演技等方面的审核力度来确保内容的可看性、观赏价值和影响力。
同时,要建立高效快捷的举报机制,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电视台应该注重创新,在创作方面开展多元化尝试。
比如推出更多优质电视剧,探索不同题材、出色演员和独特故事的结合,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电视行业还应鼓励原创节目的推出。
通过培养和支持新锐创作人才以及提供奖励机制,可以激发更多有创造力的节目产生,并丰富电视内容的品质与风格。
二、加强用户体验如何提升用户观看电视的体验也是电视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娱乐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电视行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便捷化以及互动性观看体验的需求。
首先,智能化是关键。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视频内容分析,根据用户历史观看记录和兴趣偏好推荐相关内容,并自动创建个性化播放清单。
通过对观众行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在不同时间段、地区和年龄段定向推送合适内容,提高整体观看时长和满意度。
其次,多屏互动体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在电视上连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观众可以参与到节目中,进行互动投票、评论等活动。
此外,直播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让用户实时与喜爱的明星、主持人进行在线互动,增强用户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应对新兴技术挑战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电视行业面临着来自新兴技术的冲击和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电视技术与发展思考李小江董鑫谭劲松2000 年国家计委宣布:为配合我国自主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DTTB)标准的研发,将在北京、上海和深圳3个城市进行DTTB 试验。
上海作为3个DTTB 试验城市之一,通过2年多的试验积累,2002年4月,由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科研所共同发起组成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
采用欧洲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 DVB-T),以上海公交车为载体,开播了在移动接状态下接收电视的实验广播,这标志着我国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移动电视的出现。
2003年,长沙、广州、北京、深圳等一批城市相继跟进,对移动电视从实验探索到商业运营、特别是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出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移动电视为什么能实现移动接收?(一)电视信号的数字化是实现移动接收的先决条件电视从诞生至上世纪50年代以前属于黑白电视时代,50年代中后期,彩色电视技术为了实现与黑白电视的兼容,采用将色度信号进行处理后(频谱插入和色度副载波)与黑白图像(亮度)信息一起调制在某个频率上进行传播,黑白和这一时期的彩色电视信号在时间上连续的,统称为模拟电视。
由于色度信号技术上的特殊处理,模拟彩色电视必须反复调整接收天线的方向,保证电视色彩的重现,消除无线电波反射而引起的重影等问题。
因此,模拟彩色电视不可能很好的移动接收。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为了克服因彩色信号与图像(亮度)信号频谱交叉处理造成画面质量不高,各国彩色信号与图像(亮度)信号处理方式和伴音频率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制式(PAL-D/K、NTSC-M、SECAM-K)等一系列问题,国际活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 MPEG)采用对图像、彩色、声音信号分别编码压缩,制定了MPEG-1视音压缩标准,特别是随后的MPEG-2标准由于具有图像质量好,数据压缩适度,开始应用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
数字电视信号具有无噪声积累,抗干扰能力强;支持多节目复用,传输效率高;亮色信号完全分离,画面质量好,同时也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
但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占用的带宽比较大,对传输信道要求高,所以首先应用在有线和卫星信号传输中,虽然卫星覆盖不支持移动接收,但它为移动接收奠定了基础。
(二)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是移动电视实现的技术基础90年代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相继开展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美国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率先成立了“高级电视业务顾问委员会(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ATSC)”专门从事地面数字电视的研究。
该委员会于1995年9月15日正式通过以高清晰度电视(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为基础的ATSC (A/53)数字电视标准。
1996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接纳ATSC 成为第一个数字电视传输国际标准。
ATSC标准为了降低实现的技术成本,采用传统通信技术中成熟的依靠时域均衡的单载波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技术体制,即8电平残留边带(Vestigial-Side-Band,8-VSB)调制方式。
时域均衡的单载波幅度调制是基于数据“点”的时域“一维”处理技术,由于抗多径和干扰依赖于复杂的自适应均衡器,对回波时延变化很敏感,对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要求较高。
早期系统只能提供固定的接收, 不支持移动。
欧洲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组织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进行数字电视传输国际标准研发的国际组织,1998年向ITU提交了第二个数字电视传输国际标准DVB-T,该标准为了克服对ATSC单载波调制时间一维处理对复杂的自适应均衡器的依赖,降低技术复杂度,采用了基于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FDM)的多载波调制方式,将每个传输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由于子信道上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带宽,各子信道的载波间相互正交,虽然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但接收端可以利用这种正交性无失真的恢复信息,这样既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ICI),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图一子载波正交示意力图另外,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多径造成的码间干扰, 多载波系统又在每个OFDM的符号之间插入了“保护间隔”T g,只要多径分量的最大时延小于T g,那么它就不会对OFDM符号产生干扰,可以消除信号波形间的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因此,OFDM是一种时域和频域的二维处理方式,具有较强的抗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性能。
OFDM系统中加入了大量的导频信号穿插于数据之中,利用导频信号实现系统同步、载波恢复、时钟调整和信道估计,能快速估计信道特性的变化。
所以能够很好地对抗动态多径干扰,增强固定和移动接收的能力。
图二OFDM信号处理示意图由此可见,移动电视依赖的是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中抗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动态多径的特性,是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特殊应用。
二、移动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移动电视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成功的地面数字电视应用典范,由于起步比较早,标准相对滞后,走过了一条探索发展道路。
移动电视的发展按技术体制的不同,大概分为三个时期:(一)实验探索期(2003-2004)在上海首先开通移动电视后,2003年初,长沙电视台领导敏锐意识到移动电视将会引起一场新的媒体技术革命,并以湖南人特有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果断决定紧随上海第二个开展移动电视的实验。
当时介绍地面数字电视的资料都极少,就更不用说移动电视了,上海移动电视的建设,可以借鉴技术经验不多,长沙移动电视技术人员曾向世界上第一个开通移动电视的新加坡寻求支持,但由于相关费用巨大,长沙移动电视从开始就选择了一条自主开展移动电视实验的艰难道路:1、2003年春节前夕,筹备成立长沙移动电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在一周的时间内,向长沙市委宣传部申报了“长沙市精神文明重点项目”和长沙市发改委申报了“长沙市广播电视新技术项目”。
2、五月中旬完成了长沙移动电视完成了“以岳麓山发射台1.3KW 为主站,以长沙晚报楼顶和长沙市委党校5号楼顶各400W(一主两子)”的单频网覆盖方案。
3、六月下旬,成立“长沙广电数字移动传媒有限公司”,开始用公司化模式,运营长沙移动电视。
4、七月中旬,以设备租赁的模式,通过第三方向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公司(R&S)定购了一台1.3KW、二台400W的欧标(DVB-T)的数字电视发射机和单网设备;并通过深圳伍联数码向新加坡UNIFY 订购了300台DVB-T移动电视接收设备。
5、九月底,在长沙岳麓山发射台用1.3KW数字电视发射机试播信号。
6、十一月上旬,国内第一个依靠自主力量成功解决了单频网同步问题,实现长沙地区单频网全覆盖,覆盖率达95%以上,优于新加坡和上海。
7、2004年3月,针对运营出现的问题,通过与伍联数码的合作,改进了第一代新加坡引进的接收设备,引入了延时启动、公交车AGC 控制、音量报站控制等电路,基本确定了移动电视的技术体系。
同期开展移动电视实验探索准备的还有广东、北京、深圳、杭州、重庆、青岛等城市,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都是采用欧标进行实验设计。
(二)资本与技术推动期(2005-2007)2005年下半年,随着技术实验的推广,移动电视的规模迅速扩大,以广告播放的赢利模式逐渐清晰,以华视、四通华纳、巴士在线等为代表的资本开始强劲介入移动电视的发展,加入移动电视实验的城市不断增加,规模也迅速扩大。
另外,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研发单位--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了增加在国标候选中的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建立了基于“高级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Advanced Digital Television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 ADTB-T)”的移动电视覆盖网络;清华大学以“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 DMB-T)”为标准,开始产业化推广,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投资成立的深圳力合数字电视公司,也加入了以资本介入方式的移动电视推广团队,一时间全国不少城市加入到了DMB-T的行列,全国除西藏、青海、新疆3个省会城市外以及部分沿海城市都加开展了移动电视实验。
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发展快,欧标与DMB-T并举。
这一时期发展的最主要成就,一是促成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7年6月18日颁布了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强制国家标准《GB 20600-2006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简称DTMB(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
(三)标准与模式完善期(2008-)由于DTMB标准的颁布,并规定从2008年8月1日起强制实施,使移动电视的发展结束了无标准,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由于2008年适逢我国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的要求,率先启动了“6+2奥运城市”的国标转换工作。
随后国家广电总局又根据大量测试结果,推荐了“七种工作模式”,全国移动电视基本上都优先选用广电总局推荐的“工作模式3”的技术体制,即“C=3780、PN=945、16QAM、0.6”的工作模式。
随着标准的出台和技术的成熟,移动电视的运营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除公交车移动电视外,出租车及地铁移动电视也加入到移动电视的行列,商业模式也由单一的广告推广,向适合移动人群的消费引导及互动(借助GPRS或手机信道回传)等新的业务模式发展。
三、国标对移动电视效果的改善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研发之初,在分析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发展的一套支持大容量、高速度移动和固定接收以及单频组网的方案,为此,国标研发的各方--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主的ADTB-T方案、清华大学DMB-T传输协议和广播科学研究院STIMI(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ractive Multi-service Infrastructure)系统都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创造性的努力,致使融合后的国标实现了单/多载波均支持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