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教学设计I. 教学目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技巧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运用各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2.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和推断技巧理解隐含信息以及作者意图;4.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子的猜测技巧解决生词问题;5.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阅读文体和文化背景。
II. 教学内容本学段阅读教学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设计:1. 阅读策略的介绍和练习;2. 主旨和关键信息的理解;3. 推理和推断的训练;4. 词汇和句子猜测技巧的运用;5. 不同阅读文体和文化背景的阅读理解。
III.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式:教师通过示范、解释和指导引领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2.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分享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策略;3. 个别辅导: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4. 使用多媒体资源: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互动练习,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IV. 课程安排以下是本学段阅读教学的课程安排:1. 第一课:阅读策略介绍a. 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及其运用方法;b. 学生进行示范练习,理解不同策略在不同文本中的应用。
2. 第二课:主旨和关键信息的理解a.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b. 学生进行针对主旨和关键信息的练习。
3. 第三课:推理和推断的训练a. 学生学习并练习使用线索进行推理和推断;b.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理解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
4. 第四课:词汇和句子猜测技巧的运用a. 学生学习并运用上下文猜测词汇和句子的意思;b.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提高阅读时的词汇处理能力。
5. 第五课:不同阅读文体和文化背景的阅读理解a. 学生了解不同阅读文体和文化背景的特点;b.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提高对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
不同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不同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要特别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着眼于打好基础。
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学生理解了词和句,也就大体理解了课文内容。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理解词、句为重点。
要引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同时,从一年级起就要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把朗读作为理解词句的重要手段,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指导学生朗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从二年级起开始指导学生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鼓励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学段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继续重视朗读和默读的指导。
教学的重点要逐步由词句向篇章过渡,要使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要指导学生开始学习略读。
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到了第三学段,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继续重视词句教学的同时,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整篇课文上。
词句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应使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学习课文时,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在学习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心得: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生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都有不同的喜好,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教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可以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归纳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阅读不仅是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还需要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和意图。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观点。
同时,还可以借助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例如,可以选取具有吸引力的文章,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指导和评价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通过学习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我相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了解世界,获取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自身素养。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学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读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读物。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选择一些字体清晰、排版整齐、简单易懂的绘本和故事书,因为孩子对于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掌握还比较有限,难度太高的读物会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进而影响阅读兴趣和理解效果。
二、注重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个习惯性的过程,培养好阅读习惯对于提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形成规律性的阅读习惯,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阅读,比如每天晚上读半个小时,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频繁地鼓励和表扬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表现,让孩子们从内心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积极性。
三、关注阅读理解的技巧阅读理解是一个需要一系列技巧支持的过程,孩子们需要在阅读中掌握一些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比如:1、明确阅读目的和重点,边读边思考,探究作者意图,逐步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主旨。
2、边读边记笔记,标注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提高记忆和理解效果。
3、百分之百理解阅读和判断题,注重词语理解,注意题目选项和文章表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减少选错。
4、增加阅读广度,选择不同主题和类型的阅读材料,拓宽认知范围和思维视野。
四、多种形式帮助阅读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进行阅读。
比如,有以下几种形式:1、课内分组阅读。
将学生分组阅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阅读后向全班呈现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和分享阅读经验。
2、阅读指南。
设立阅读指南,让学生们跟随指南的步骤去读书,通过阅读指南培养孩子们用系统化的方式去掌握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文|张博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第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较少。
教师担心学生没有“听懂”,重复讲解太多,学生被动听课。
表面看,教师付出了很多,其实是一种教学假象,课堂效率并不高。
第二,课堂提问的途径与方式存在问题。
比如,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机械呆板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问题设计的层次不够分明,不能照顾学习基础和学习层次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发展需要;问题解决途径单一:教师问,学生答。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探究过程。
第三,课堂阅读数量有限。
一节课时间段,仅就一篇课文去阅读,缺乏拓展延伸。
第四,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没有充分认识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科学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起步阶段和关键阶段。
第五,课外阅读数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根据调查与访谈,发现某农村小学68%的学生每学期阅读一本课外书。
阅读量十分有限,令人担忧。
二、学习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得到的启示(一)明确学段要求,按计划完成阅读与鉴赏任务在学段内容安排与要求等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学段内容要求分做4个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关于“阅读与鉴赏”板块,小学六个年级安排三个大学段去分步完成,初中三个年级安排为一个学段去分步完成。
九年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其内容与要求呈现出从“基础培养”到“能力提升”的发展要求,便于广大语文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基本目标,以学段要求为基本框架,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内外学习空间,更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阅读目标;兴趣;关注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我就个人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和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针对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继续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句话说,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如何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如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朗读。
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确立现代阅读理念”,要重视“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
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想什么,怎么想。
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
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
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知文大意”即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激活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陈燕妹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陈燕妹发布时间:2021-08-31T09:46:49.30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5期作者:陈燕妹[导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大部分语文教师常常只利用学生的周末或者假期时间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这就使得整本书阅读更加具有强制性,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会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下降,也对教师检验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小学 528223摘要:小学第二学段是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过渡阶段,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但是,受到我国现阶段教学情况的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
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引言: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当充分规划课内教学时间,通过适当结合课外小学生读物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课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此,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阅读的重视,以此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阅读导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大部分语文教师常常只利用学生的周末或者假期时间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这就使得整本书阅读更加具有强制性,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会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下降,也对教师检验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此,为了保证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的贯彻落实,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的相互融合,将课内的单篇幅阅读与课外的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使得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再孤立。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情感、锻炼思维能力等。
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热爱阅读、乐于思考的优秀学生。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以设置阅读角、图书馆等阅读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要重视家庭阅读,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社会也应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如举办读书活动、推荐优秀图书等,让孩子在不同的场合都能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二、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如童话故事、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情感和知识。
除了书本,还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报纸、杂志、网站等多种形式的阅读素材,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多元化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和老师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养成每天都要读书的习惯。
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也可以做一些引导,如鼓励孩子在阅读后做一些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阅读方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引导阅读方法来提高。
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些引导,如帮助孩子理解阅读内容、引导孩子记忆和总结、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技巧等。
可以通过问答、解释、讨论等方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全面地提高阅读能力。
五、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第二学段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第二学段阅读能力培养浅谈【摘要】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阅读能力?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一、从句段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二、培养学生领会句、段主要意思的能力;三、读中学写,融说话、写话能力的训练于阅读教学环节之中;四、引导学生欣赏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五、读文与赏图相结合,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括能力;读中学写;语感能力;审美情趣【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小学第二学段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它是第一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的延续与发展,又为第三学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作下铺垫。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这一学段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阅读能力?笔者谨以《小露珠》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从句段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学好语文离不开一个“读”字。
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但是,阅读教学不能老是让学生读、读、读,学生究竟读懂了没有,还需要通过检查学生对句、段,乃至对整篇课文的概括来评价。
笔者认为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加强概括方法的示范与渗透,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1.用一个词语概括一句话的内容;2.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段的意思;3.用一句话来概括几个自然段的意思;二、培养学生把握、领会句、段主要意思的能力关于第二学段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一条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中提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前提是初步把握段落的内容。
浅析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最新文档
浅析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
当学生学会拼音、识字后,随着年级升高,课标对学段阅读量的要求逐步增大。
在农村,由于文化层次、经济基础以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学生阅读习惯未养成,阅读书籍也较少,完成规定的阅读量有一定难度。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总量,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阅读不仅是理解知识、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技巧,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通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大多数农村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导致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不高,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方式方法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
针对农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应从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
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课余时间完全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空闲,三五成群或游戏,或打闹。
2.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农村小学生阅读已是勉强,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摘抄一些词语、句子;更有部分学生过分自信,认为自己过目不忘,时间一长,却忘得一干二净。
3.阅读方法不正确,目的不明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泛读现象严重。
有时,虽然拿了一本好书,但是缺乏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以及语言运用手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教学背景:北方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进行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一篇小故事,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小故事《小美的草裙舞》(简化版)教学过程:1. 先行组织者:在学生阅读小故事前,先行组织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小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手法,如“草裙舞”、“脚尖一点点……”等词汇及描述人物动作的句子结构等。
2. 精读部分:学生们开始阅读小故事,先行组织者在旁边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并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内容。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先行组织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解释生词。
3. 语言教学:学生们完成阅读后,先行组织者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难点句子的结构和用法,如“脚尖一点点……”中的“一点点”表示动作的逐渐进行,以及“脚尖”表示动作的轻盈优美等。
4. 写作训练:学生们分组讨论小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语言表达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老师也会在班上挑选一些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发表小结和个人感想。
教学效果:学生们经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小故事的内容、情节以及语言运用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阅读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注意事项:在进行先行组织者研究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和个性化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受益。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了三个学段的具体规定(分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三个学段)。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基础而又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语文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听、写诸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及智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营造健康民主、宽松自由、富于情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
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
2、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整体感知,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中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而且是文章的主干,低年级小朋友都处于形象思维接受状态,都比较喜欢故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达到师生共情,让阅读在想象中更上一层。
4、比较阅读,启发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5、创造问题情境,培养独特体验。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把问题意识放在首位,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提出问题,勇敢地探究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浅议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浅议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浅议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高段化倾向,直接影响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并且,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句乏味。
这些,都与第二学段“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品词品句,感悟理解在段落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做法。
(一)抓住中心句理解段落阅读中抓住段落的中心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段落内容。
例如,教学“中国结”的第二自然段,可抓住“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这一中心句,思考:“杰作”是什么意思?中国结的哪些特点突出表现了“杰作”?学生很快懂得了:整个段落是围绕“杰作”来写的,分别从“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寓意丰富”几个方面来说明。
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而全段的总起句就概括了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段落关键词语是透视段落的窗口,品味关键词语,便能由表及里,深入体会段落内容。
例如,教学《丝绸之路》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可以抓住“非常恶劣”这个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具体指哪些情形,然后进一步体会征服这“非常恶劣”环境的人的可敬之处,从而体会到主人公的勇敢、智慧、热爱祖国……(三)品味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段落教学中,通过品词品句,能有效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思想感情。
二、体验朗读,丰富积累段落教学,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朗读精彩句段,使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朗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一)书声琅琅,贵在读熟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其中的精彩段落及段落中的精彩语句,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也是学习语言的宝贵资源,必须珍视,并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意思、读出感情、读出语感,以至熟读成诵,让这些精彩语句扎根于记忆中。
(二)形式多样,有效朗读多读,固然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要讲究方法,形式多样,避免单调枯燥,以提高朗读的实效,使语言积累事半功倍。
二学段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二学段阅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 生的阅读能力,还促进了学生 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在 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等 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持续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二学段阅读教 学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尝试引入 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阅读状态,增强阅读 体验,提高阅读兴趣。
互动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分 享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精读与泛读结合
在精读基础上,引导学生 进行泛读,扩大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 读理解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个性 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
的困难。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 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阅读进步的跟踪与记录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录学生的阅读进步 情况。
记录阅读成长
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记录,记录他们在阅读过程 中的重要进步和成就。
激励与促进
通过跟踪与记录,激励学生持续努力提高阅读能 力,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05
结论
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成果总结
01
02
03
04
阅读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二学段阅读教学,学生的 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阅读准 确性都有所提升。学生能够更 快速地捕捉文章主旨,理解复 杂句子的含义,并能够进行批 判性阅读。
二学段阅读教学
自发 由现 表语 达文 思之 想美
感 谢 各 位 老 师 聆 听 !
——夏丏尊
理解能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理解关键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增加阅读积累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 不可。
在读中学会表达
讲故事 改编课文 基于阅读的表达课
语文教师的修炼
语文老师必须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揭开 语言的密码,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 学生汲取语言的芬芳。
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在阅读中学会表达。
教给阅读的方法
读记事的文章 读写人物的文章 读童话类文章 读寓言故事类的文章 读写景类的文章 读说明类的文章 读参观、游记类的文章
理解能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利用课文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上下文 换词语 借助工具书 猜想
词语
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 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 彩……带有它的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 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 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 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 母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 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 开始识字教学的。
——苏霍姆林斯基
词语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 不单解作红色, “夜”不单解作昼的反面吧。 “田园” 不单解作 种菜的地方, “春雨’”不单解作春天的雨吧。
小学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 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适当引入跨学科的阅读内容
语文与科学:结合科学知识,丰富阅读内容 语文与艺术:融入艺术元素,提升阅读审美 语文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实用性 语文与其他学科:拓展学科知识,开阔阅读视野
小学第二学段 阅读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与学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 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自主
学习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方法。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深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与合作
激发学生阅读兴 趣,引导学生主 动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 阅读习惯,提高 阅读效率
拓展学生的阅读 视野,增加阅读 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增强 阅读体验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 策略,能够根据上下文和语 境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 准确性,能够快速获取文章
结合方式: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 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自我成长 家长评价: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与学校和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共同参与: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提高阅读效果。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阅读内容。 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与阅读内容的紧密结合,避免过于花哨或偏离主题。
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新课标提出
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新课标提出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新课标主要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阅读与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课标要求下,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并能够对所读文章进行鉴赏和评价。
首先是阅读技巧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章。
比如,在阅读叙事类文章时,学生需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等。
而在阅读议论类文章时,学生则需要关注作者的观点与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立场和目的。
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标点符号、段落结构等线索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脉络。
其次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课标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推理判断、语义理解等内容。
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最后是阅读鉴赏的培养。
阅读鉴赏是指学生对于所读文章进行评价、解读和欣赏。
在新的课标中,学生需要学会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等。
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为了有效实施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新课标,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
可以通过讲解文本,提问与讨论,辅助理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各类文本来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的课堂时间。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内外的多种形式来进行阅读和鉴赏。
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学社团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文学社团活动,与其他热爱文学的同学一起讨论与交流,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搞好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搞好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摘要】为促进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务必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阅读探究活动;二、贯彻“学讲计划”理念,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三、落实课程改革思想,追求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活动;“学讲计划”;师生对话第二学段处于一种上下衔接位置,上承第一学段,下启第三学段,既要巩固之前养成的阅读习惯,又要培养新的阅读能力。
处于该学段中的三、四年级学生所面对的阅读教材在内容和思想上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加深。
搞好该学段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成为该学段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以第二学段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阅读探究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教材编写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师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南。
教材的编写彰显了《标准》的思想,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教师要用心研读教材,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阅读活动,运用传统的或现代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或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因语文教学而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喜爱阅读与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文情怀。
比如,《标准》针对第二学段学生,在“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
这一思想在教材编写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像三年级上册第25课《掌声》一文,课后第1题设置的练习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是一道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问题,这一练习的设计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一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二是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教学目标。
要想解决“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瞻前”,了解之前的行为表现;又要引导学生“顾后”,发现之后的行为表现,两相对比才能发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37-01
小学语文新课标阶段目标明确指出了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的目标是: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这个第二学段目标对于3~4年级学生来说,是打好基础阶段,真正完成好是不容易的,需要语文教师花费很大力气,下很大工夫才能实现的。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让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我们说,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范读、讲读、领读、朗读、默读、背诵等。
范读和讲读是对教师而言的。
其它方法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默读中通过让学生:读,其内容,知其概要。
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作出标记。
摘,摘抄好的词句。
想,读后思考所得所需。
记,背诵精彩段落、优美诗文,汲取知识的精髓。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背诵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语言技能,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
然而,现在的小学生背诵能力是比较差的,多数学生不愿意背诵。
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文章的长短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长篇课文分段背诵,凡是课文要求背诵的我都必须让学生背诵,做到每个学生必须会背。
课文中的好的经典的词句我都引导学生背诵,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
我还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坚持经常性训练,这样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真正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标规定小学第二阶段的阅读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
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学校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学生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各种报刊以及举行读书读报等各种活动比赛,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同时我还督促学生家庭阅读,在学生家长的陪同下阅读。
这样全方位的监督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完成这一目标。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
3.1抓住上课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上语文课中,我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导言,开场白等话题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深思,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获取新知。
3.2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多媒体是我们学校近几年才实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新颖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3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
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4时时注意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
我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
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任务一样感到高兴,因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动力,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愿意阅读,才能经常坚持阅读,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总之,小学生阅读教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扎扎实实按新课标要求去做,才能够取得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