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何联系服务群众 “ 最后一公里 ”问题进行探析。
切身利益 ,关乎党 的事业 成败 。顶层设计制定 得再好 ,


联 系服 务群 众 “ 最后 一公 里 " 问题 释 义
如 果 基 层 服 务做 得 不 好 不 细 ,都 可 能沦 为 空 中 楼 阁 、 一
纸空文 ,不仅伤害群众感 情、影 响群众 生活 ,还可 能损 “ 最后一公里 ”,英美称之为 L a s t Mi l e ,原意指完 伤整个 “ 肌体”的健康。 成长途跋涉 的最后 一段里程 ,被 引 申为完成 一件 事情 最 ( 二 )“ 最 后 一公 里 ”体 现 党 的现 实 作风
上 就 是 党 和 人 民群 众 的血 肉联 系 。从 中 纪委 公布 查 处 的
( 一 ) 遵循 “ 三严三实” 。把握 “ 最后一公里”政治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的 “ 三 严 三 实 ”新 要 求 , 即 “ 严
违纪 现 象来看 ,受处 分 人员 中乡 镇科 局级 基层 干部 占
9 0 %, 可见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 上与党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不小差距。
问题 抓 起 ,从 群 众 不 满 意 的地 方 改起 ,解 决好 联 系和 服 梢 ”,是联系服务群众的 “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 。这 “ 最 务群众 “ 最 后 一 公 里 ” 问题 。本 文 针 对 基 层 党 组 组 织如
后一公里 ”涉及领域广、事务多,问题更具体、更庞杂, 与群众贴得 最近 ,群众感 受最为 直观 ,直接关乎群众 的
正之风 ,切实解决脱离群众 的问题 、服务群众不 到位 的 众 “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问题、侵害群众利益 的问题 ,下大力气解 决联系服 务群 众 “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要坚持从群众最关 心的具体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指服务对象得到服务前,要走完的最后一段距离,也就是服务流程中最后一个细节环节,是服务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服务质量的最后一环。

通过暴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既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服务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而在许多地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具体表现为:1. 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由于服务人员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导致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2. 组织安排不合理。

由于组织安排不合理,导致服务人员无法及时响应服务群众的需求,从而影响服务水平。

3. 服务信息不透明。

由于服务信息不透明,导致服务群众无法了解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影响服务满意度。

4. 系统管理不完善。

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服务流程存在漏洞和瑕疵,影响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备。

由于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备,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障,影响服务效果。

二、整改措施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整改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服务群众的满意度,维护公共服务质量。

2. 设置有效的组织安排。

合理设置服务人员的工作安排和时间表,确保服务人员能够及时响应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 完善服务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服务信息公开,提高服务信息透明度,让服务群众了解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流程,提高服务满意度。

4.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加强对服务流程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备的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过程中不存在漏洞和瑕疵,提高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提升服务硬件设施水平。

加强对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服务硬件设施的质量和完备性,确保服务质量的保障,提高服务效果。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真诚服 务的工作作风,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服务员。同时,整改措施还可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02
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目的:通过开展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 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 积极贡献。
整改措施的意义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 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明确考核评估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确保考核评估工作的公正性 和客观性。
加强考核评估的力度
对联系群众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强化考核评估结果的运用
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励干部更 好地联系群众。
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01
02
03
建立反馈机制
对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中 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 单位和个人进行反馈,并 提出整改要求。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 制定整改措施计划 •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言
背景与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 了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是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作者:陈海珍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15期摘要:本文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释义,并就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途径,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本文针对基层党组组织如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探析。

一、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释义“最后一公里”,英美称之为Last Mile,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即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个“最后一公里”,讲述的是距离,表现的是一种隔阂,暴露的是一种感情,是“最远的一公里”,是“最难的一公里”,更是“最起决定作用的一公里”。

这“最后一公里”,不仅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反思,更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范畴和工作需求之所在。

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实重要性分析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能看出联系服务群众的决心和成效,我们的工作能不能让人民满意,关键看基层党组织能否真正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最后一公里”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基层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优品课件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坚持走下去,深入群众。

要到群众中听意见,了解群众的期盼,俯听群众怨言。

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避重就轻,那么群众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也不能正真做到为人民服务。

其次,坚持做实事,抵制形式主义。

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检查工作总是听汇报多,看材料少,到群众中走的少,听群众意见少,脱离实际,不了解群众正真需要什么。

社区干部应该加强走访群众,坚决不搞形式主义。

最后,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也是社区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

服务群众要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面对每一件大小事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坚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的原则,要敢于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常态,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更快的走近群众,更好的服务群众。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坚持走近群众,坚持做实事,坚持不断学习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必备的信念!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督和检查,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考核评估和问责制度
03
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
个人进行问责,强化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04
CATALOGUE
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联系群众工作小组
成立专门的联系群众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与群众的联系畅通,及时了解和解决 群众问题。
小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深入基层,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准确把握群众需 求和关切。
度。
对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培训, 提高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 能力,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
实和执行。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增进与 群众的感情联系,提高群众 满意度。
05
CATALOGUE
预期效果与影响
提高群众满意度
完善基层设施
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基层设施,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群众更加满意。
03
目的和意义
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02
CATALOGUE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
沟通不畅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目前,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主要依靠传统的信访渠道,但这些渠道并不十分畅通,导致群众反映问题难。
沟通方式单一
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文件传递、会议交流等传统方式,缺乏更加灵活、便捷的沟通渠道 。
政策落实缺乏持续性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导致政策 落实效果不稳定,无法长期持续下去。
03
CATALOGUE
整改措施
加强沟通与协调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对突破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思考

对突破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思考
要“ 到插 甸 镇 联 系服 务 群 众 的工 作 , 带 给 从群 众 中听 到 的 真话 实话 越 来 越 多 , 身入 ” 更 要“ 心入 ” , 要 带 着 感 情 下 摸 清 了群 众 的所 思 所 想 , 联 系 服 务 群 我们很 多的启 示 。 去、 带 着 问题 下 去 、 带着责任 下去 , 才 众 的工作 逐步做 到 了群众 的 心坎上 。 能够 与群 众 打成 一 片。 把 村 组 一 线 作
系 服 务 群 众 制 度 的 实 解决好 “ 自全 省 开 展 干 部 直接 联 系服 务 群 最后 一公 里’ ’ 的建议 括 甸 镇 每 位 机 关 干 部 分 别 直 接 联 众活动 以来 , 省 委 组 织 部 干 部 到 武定 效 , 至 4户 群众 , 让 群 众 平 常记 得 住 自 县 插 甸 镇 帮 助 群 众 劳 动 已有 1 1 次, 与 系 2 联 系服 务 群 众 , 要贴 近群 众 、 贴 近 己 , 需 要 时 想得 起 自 己 , 欢庆 时 忘 不 了 插 甸 镇 群 众 结 下 了 深厚 的 感 情 , 村民 基层、 贴 近 一线 , 了解 群 众 所 急所 需 所 干 部 盼 , 都 把 省 委 组织 部 的干 部 当 亲人 。 如 何 自己 。 从 常 务 书 记 到 机 关 干 部 , 要 坚 持 到群 众 中去 发 现 问题 、 解 决 直接 联 系 服务 群 众 的工作 方式 在 悄悄 更好 地 解 决 联 系服 务 群 众 “ 最 后 一 公 问题 。 委 组织 部 近 3年 来 地 改 变 , 在 深 入 基 层 一 线 的过 程 中 , 不 但
在 继 续 深 化 结 对 帮 扶 的基 础 上 ,
从 全 省 开展 的干 部 直 接联 系服 务

4课 如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4课 如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党支部书记党课提纲)“最后一公里”,凸显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

善始善终,这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

“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端正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

“最后一公里”为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了一剂“强心剂”,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严肃的要求,为保证活动的最终成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认清“四风”问题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危害1、反对“四风”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主要任务,核心问题还是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群众路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关键期。

二、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有一公里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认真排查和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深入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基层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党的政策需要基层去落实完善。

基层要坚持做到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

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

第三,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

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要查得“水落石出”、自我批评要“体无完肤”,道理分析要“鞭辟入里”,整改问题要“入骨入心”。

第四,严格建立严防“最后一公里”长效机制。

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也不是活动一结束就不再联系服务群众,而是新形势对于党员干部的高要求,要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能够坚持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1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1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1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按照区委统一部署,中心召开了多次富有成效的的专题研讨会,每位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交流心得深刻认识到了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也充分领会到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

应该说,党的群众路线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初步成效,但离“让人民完全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参与的层级更多、领域更广、对象更复杂,面对群众也更近,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首先要在把握群众工作上下功夫。

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

“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

领导干部忘记了这一点,就是丢了根、忘了本。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最终是为了群众、造福群众。

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心中没群众,就很可能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

就我们实际情况来看,莲湖区政府投入资金设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推行“大城管”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精细化、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四位一体”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使辖区市容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际意义在于更好的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例如,中心接到群众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举报,依托数字化平台,便能迅速告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做到发现问题,迅速反应,果断处理,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城市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都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一旦处理不好,直接伤及群众利益,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

乡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

乡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

乡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近年来,乡镇服务群众的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乡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离不开干部队伍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注重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通过建立干部轮岗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们主动担当起服务群众的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基础设施。

我们加大了对乡镇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同时,我们也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网上政务平台,提供便利的在线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各项服务。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是服务群众的重要一环。

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乡镇服务工作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制作宣传材料、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政府的政策措施,增强他们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提高乡镇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和感知度。

四、加强组织协调与合作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我们注重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推进。

五、建立群众反馈机制为了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我们建立了群众反馈机制。

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形式,群众可以随时向我们反映问题和意见。

我们重视每一条反馈信息,并及时回复和处理,使群众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

六、优化服务流程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我们优化了服务流程。

根据群众需求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服务流程,并通过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等方式,简化了手续办理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同时,我们也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服务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服务模式。

七、加强对服务工作的督导与评估为了确保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真正取得成效,我们加强了对服务工作的督导与评估。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二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四川日报评论员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联系群众更紧密、更直接,服务群众更靠前、更贴近,是上级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者、执行者,被形象地比喻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群众感触更直接、反映更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要抓好“四风”问题专项整治。

近年来,我省经历了特殊严峻考验,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无私奉献,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许多基层单位不等不靠、先行先改,“四风”问题已有明显改观。

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四风”问题在一些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

对此,要下猛药、出重拳,一项一项整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

单位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具体在“四风”上的表现也可能不一样。

解决“四风”问题,既要破解共性难题,也不能大而化之搞一刀切、一锅煮。

各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政绩观不正确,不敢担当,好大喜功、虚报浮夸,疏远群众、脱离基层、漠视民生等问题。

市(州)、县(市、区)机关及直属单位,要重点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作风漂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

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重点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执法态度和服务态度生硬,滥用职权,搞权力徇私、利益输送、借权营生,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

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机关化”现象严重,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要完成好的重要任务,是增进鱼水关系最直接、最具体、最管用的工作实践。

走好“最后一公里”,基层基础一定要稳固。

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要靠基层组织来穿针引线、落地生根。

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了,工作落实就会落空、政策就不能落地、群众的需求就会成为奢求。

要坚持“党建上花小钱,能办成大事”的理念,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多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多召开“坝坝会”,把工作“做到家”,把政策“送到家”。

走好“最后一公里”,干部作风一定要务实。

“最后一公里”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干部作风问题造成的,比如,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政策一直走在路上;唱功好、做功差,服务一直停在嘴上;办事不公、假公济私,实惠一直悬在空中,等等。

“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要继续抓好直联群众“五个一”活动,把政策、服务、实惠送到“目的地”。

走好“最后一公里”,法治建设一定要有力。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让社会持续活泼有序、永葆活力。

党的干部要养成按法律、按政策、按制度、按规矩办事的良好习惯,切实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走好“最后一公里”,经济发展一定要持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始终坚持谋发展、为人民这一主题,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让经济发展的更好、让群众生活的更好上,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
04 整改措施
完善制度设计
建立服务标准制度
制定明确、完善的服务标 准,确保服务人员能够按 照标准提供服务,并严格 按照服务流程进行操作。
强化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 服务过程进行监督,确保 服务质量符合标准,及时 处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实施奖惩制度
根据服务人员的表现,实 施奖惩制度,激励服务人 员提供优质服务,惩罚服 务不达标的行为。
06 预期成果和影响
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投诉
1 2 3
优质服务体验
通过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态度等方式,使群 众感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减少因服务质量 问题引发的投诉。
高效投诉处理
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确保群众的投诉能够得 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从而降低投诉数量 。
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和改 进,实现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减少投诉 。
提升群众服务意识和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 升群众的服务意识,让群众了解 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提供培训支持
为群众提供培训支持,提高他们 的服务能力和技能,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享受服务。
建立反馈机制
设立便捷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 群众的反馈意见,对服务进行持
续改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持续深化改革
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环节, 提高服务效率。
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提高群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作体会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作体会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作体会做事,应适当考虑。

比如,为何做,值不值得做,是否必须做,不做不可?这样,你一旦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全身心投入,而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次次打断工作,也不会出现徒有忙碌而无进展的情况了。

要怎么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编辑为您精选《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作体会》一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服务群众,既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然要求。

如何实现“群众需要在哪里,服务就有效覆盖到哪里”,切实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就要从基层实践层面出发,组建“四支队伍”,探索一条走好群众路线、更加直接高效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服务群众,关键在组织,真正使力量“聚得起来、沉得下去”。

随着社会转型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群众需求更加多样化、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服务群众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

在这一背景下,仅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必须凝聚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造开放多元、全面覆盖的服务队伍。

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体系为依托,围绕队伍全域组建、服务全域覆盖、和谐全域提升、小康全域推进目标,分级分层分类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村(社区)网格员服务队“四支队伍”,既能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拓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平台,又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群众新体系。

服务群众,制度是保障,真正使服务“优质便捷、常态长效”。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不高兴是衡量党的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

只有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成为共同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只有建立完善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才能使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使道义型服务群众转变为制度型服务群众。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强调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十分明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切实做到工作务实、作风清廉、一切为民,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要求,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在一线融洽干部群众的感情。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问题。

所以,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是服务意识不够的问题,是服务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是工作责任心不够的问题。

自2018年6月开始,为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我多次与单位扶贫驻村队员下乡开展扶贫工作。

与贫困户深切交谈,“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掏多少?”“帮扶责任人是不是经常过来?”“现在收入主要靠什么?”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与贫困户深切交谈,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和现实需求,认真记录贫困户反映的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通过走访,与群众谈心交心,了解群众还有哪些需要,帮扶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并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其中有两位特困户使我印象深刻,一位是精神不正常的梁挑子,我与驻村干部为其购买了水壶、床、柜子,安装了自来水并安排专人做饭。

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心得

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心得

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心得“>范文参考网才能真正从理论上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在实践中自觉坚持群众路线。

那么,什么是群众呢?一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群众是指人民群众,包括劳动群众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范围内的广大群众。

我们之所以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是要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唯物史观,与个人英雄主义史观区分开来。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通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不断实现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里,群众不是特指张三、李四,同时又离不开一个个普通的张三、李四。

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群众的具体利益统一起来;XX是从党的建设角度,对党员来说,非党员就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来说,非领导、非干部就是群众。

比如,平时讲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从党的建设角度来理解和运用群众这个概念的。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能够为本地区、本单位群众着想,做到眼里有群众,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里,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群众工作。

不能把人民群众这个概念挂在嘴上,而把实际的、具体的群众工作丢到一边。

强调党员意识、干部作风,很重要的是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观念;三是从某个人的微观层面来看,群众指的是这个人的周围的人们,包括一般的同事、服务的对象,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人们平时所说的群众关系好坏,就是指一个人与其周围的人们相处的情况。

虽然这个人可能不是党员、不是领导干部,”target=“_blank”title=“范文TOP100”>范文TOP100其周围的人们也谈不上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任何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一定的群众关系。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坚持“活动”要求,搞好与周围群众的关系,是凝心聚力干事业的重要基础。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搞好与周围人们的关系同样也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事关执政之基,人心向背,是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课题综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党建观点,列举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表现,剖析其原因,同时提出解决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为标志,一场党员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在全国展开。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超标准公务用车、公务用房等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态度有所好转。

然而,面上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触及到思想和利益问题,解决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仍然难办”的现象。

有人说“末梢堵塞”,不是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党员干部作风整顿已经进入“深水区”。

“深水区”在哪里?就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古往今来,无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牢了“最后一公里”,就可顺利完成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否则,将会徒劳无绩,前功尽弃。

本课题组深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实体事件到理论支撑进行思考,为适应社会变革、密切党群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参考。

一、深刻认识和理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意义(一)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迫切需要。

基层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地基。

基层“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如果基层服务做得不好不细,不仅大大伤害群众感情、影响群众生活,还可能损伤整个“肌体”的健康;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就会有恙,严重的会危急生命。

如果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的话,则危急的是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

“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如果基层工作不扎实,顶层设计制定得再好,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

因此,把牢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落实的关键。

(二)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优势是联系群众,这种联系是心灵相通、呼吸与共、肝胆相照的血肉联系。

时代进步了,联系群众也应与时俱进,不仅把群众当亲人,而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设身处地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为人民谋利益。

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把宗旨意识融入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中。

二、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一)“人”的问题。

一是“不良心态”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不安现职,渴望升迁;怨天尤人,失落郁闷,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二是“动力缺乏症”逐步蔓延。

对工作缺乏敬业的感情,对事业缺乏奋斗的热情,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不愿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不愿调查;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口大气粗,办事推三阻四、相互"踢球"。

三是“能力不足症”日渐凸显。

如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就业、社保、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干部正遭遇着"能力危机"。

(二)“事”的问题一是很多好的改革政策还没很好落地。

一些关联性强的事项由于部门之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不同步、衔接不够,相关制度措施不配套等问题,改革成效未能实现;而下放给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审批事项也没有充足时间进行系统优化和变革创新,企业感知变化不是很大;与老百姓具体办事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审批管理和简政放权工作才刚刚起步,群众感到还不够“解渴”。

二是简政放权中的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政府部门间存在着责权利纠缠、信息难共享、系统难融合以及一些互为前置的审批环节,以致行政运行不够规范、不够透明,审批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大,手续繁、效率低。

三是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待转变,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

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责任机制急需建立。

一些部门对于取消和下放的事项未及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在日常监管、综合监管、联动监管等方面缺乏相应规划标准、设计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环保标准等;一些部门对加强和创新监管缺乏研究,对法律、市场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平时监管不及时、不到位,一出问题才搞突击检查。

二、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一是体制机制弊端。

认为“做不做一个数,好不好一个样”,甚至是做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矛盾,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

二是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

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自我改造,把“当官”视为人生第一追求,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待职务的升迁留转,从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了种种不良心态。

三是监管部门程度不同的存在“四怕”问题。

“四怕”即:一是怕主要领导不支持,二怕情面过不去,三怕遭到打击报复,四怕查处案件得罪人,宁作“老好人”不做“黑包公”。

四是管理考核疲软。

机关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制度,没有一套“奖优罚劣,褒勤贬懒”的奖惩考核体系。

五是主观思想被动。

有些人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的、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不注重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

三、解决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突出问题的对策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用“四把钥匙”的维度去解决:干部观念的问题要用宗旨教育来转变,机关作风的问题要用党纪党规来规范,办事程序的问题要靠简政放权来简化,制度漏洞的问题要靠建章立制来完善。

一是加强宗旨教育。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需拆掉“弹簧门、玻璃门”,畅通思想认识上的“最先一公里”。

什么叫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就是真正认识到服务群众是本职,疏远怠慢群众是失职渎职,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这几面镜子,党员干部唯有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严格修身、用权、律己,方能真正使党的群众路线牢牢内化于心,补足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要更加突出党史教育。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要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的学习。

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读本,全面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党的成长历程、伟大成就、优良作风、方针政策等等。

另一方面,要适当地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遗址、红色遗址等党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要更加突出典型教育。

通过树典型、评先进的方式来加强宗旨意识的引导教育。

一是要充分挖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先进典型,让党员干部有体会、有感触有行动,从而自觉地向先进典型看齐,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类警示教育,通过反面典型人物来警示党员干部,从而增强自身抗腐拒变的能力。

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要更加突出实践教育。

开展实践教育是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胸怀人民群众,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

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同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强化纪律约束。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靠党章党规党纪。

党纪严于国法,各级党组织要带头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自觉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衡量自己,以更严的准绳约束自己,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做到心中有敬畏、行为有规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强化纪律约束,党组织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管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筑牢纪律规矩“防火墙”。

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牢记,要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另一方面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对违纪违规行为,要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决心不减、刮骨疗毒勇气不泄、严厉惩处尺度不松,让监督如影随形,纪律规矩不折不扣地执行,避免使纪律约束成为“橡皮泥”、“稻草人”。

强化纪律约束,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坚守正道、廉洁奉公,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强化程序观念,厉行工作规程,涉及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须及时向组织和上级请示汇报,不得超越权限、逾越程序办事,不搞先斩后奏、我行我素。

强化纪律约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更强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求自己,模范遵纪,严格守规,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带头贯彻从严治党和廉洁从业要求,坚持把纪律检查抓常抓细抓长,真正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工作生活中。

三是力推简政放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组合拳”: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坚决取消审批事项,给市场和市场主体“松绑”;直接面向基层、面广量大的经济社会事项,果断下放基层、转移到社会;必须保留的审批事项,应该规范程序、优化流程、公开透明、提高审批效率。

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同时,将创新监管和优化服务并重,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真正做到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市场主体和社会活力的“加法”“乘法”。

进一步打破部门利益的藩篱,增强自我革命的责任感紧迫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基层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更加有力、更为精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使改革更好地契合民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强化统筹协调,推行“三个清单”。

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制约行政权力、规范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要注重改革的整体设计、统筹实施,切实解决改革措施部门化、碎片化,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不联动、不协同、不配套、不落实等问题。

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

加快清理和修订时过境迁、束缚企业创新创业的法规、文件,进一步取消或下放投资、创新、就业等领域中社会普遍关注、“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地做到“减量、提质、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