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概论复习提纲.ppt
合集下载
能源环境概论讲义复习资料
按能源的商品性划分
商品能源是指在能源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的能源, 商品能源是指在能源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的能源,如 是指在能源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的能源 煤炭、石油、焦炭、核燃料、电等。 煤炭、石油、焦炭、核燃料、电等。 非商品能源是指未经商品流通领域, 非商品能源是指未经商品流通领域,未进入市场进行 是指未经商品流通领域 正规的买卖活动,一般是农民自产自用的能源,如柴 正规的买卖活动,一般是农民自产自用的能源, 草、农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 农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 国际上的能源统计数据均限于商品能源。 国际上的能源统计数据均限于商品能源。 非商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中广泛使用。 非商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中广泛使用。
短期内重复再生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油页岩、 如煤炭、原油、天然气、油页岩、
核燃料等。 核燃料等。
按能源技术开发的程度划分
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是指以往利用多年, 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是指以往利用多年,目 也称传统能源 前在科学技术条件已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 前在科学技术条件已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已 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 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 原油、天然气、 水能、生物质能等。 原油、天然气、电、水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 新能源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 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 今后可以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 今后可以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 热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氢能、燃料电池、 热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氢能、燃料电池、 现代生物质能等。 现代生物质能等。
能源的分类
(1)按能量的原始来源划分:地球以外天体、地球自身、地球与其他天 按能量的原始来源划分:地球以外天体、地球自身、
能源ppt 课件
加强管理
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力度,建立完 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及 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05
能源与环境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01
温室气体排放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 的主要来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03
水资源消耗
能源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 ,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引 发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
石油资源的枯竭是一个严重 问题,未来可持续能源的发 展是必要的。
天然气
01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 碳较少。
02
天然气主要用于家庭、 工业和电力等领域,具 有较高的能源效率和环 保性。
03
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过 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环境 风险,如甲烷泄漏和地 震等。
04
天然气资源在全球分布 不均,一些地区存在供 应不足的问题。
03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低碳、环保等优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形式之一。
04
生物质能利用的缺点是受资源限制和环境污染影响较大,需要加强资 源整合和环保监管。
地热能
地热能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 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暖的能
源。
1
地热能发电是通过地热蒸汽 或热水驱动涡轮机发电,地 热供暖则是利用地热水或地
02
空气污染
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产 生大量废气和烟尘,对空气质量
造成严重污染。
04
土地资源占用
建设风电、核电等能源项目需要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土地生态
造成一定影响。
能源与气候变化
能源消费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01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能
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力度,建立完 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及 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05
能源与环境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01
温室气体排放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 的主要来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03
水资源消耗
能源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 ,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引 发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
石油资源的枯竭是一个严重 问题,未来可持续能源的发 展是必要的。
天然气
01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 碳较少。
02
天然气主要用于家庭、 工业和电力等领域,具 有较高的能源效率和环 保性。
03
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过 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环境 风险,如甲烷泄漏和地 震等。
04
天然气资源在全球分布 不均,一些地区存在供 应不足的问题。
03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低碳、环保等优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形式之一。
04
生物质能利用的缺点是受资源限制和环境污染影响较大,需要加强资 源整合和环保监管。
地热能
地热能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 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暖的能
源。
1
地热能发电是通过地热蒸汽 或热水驱动涡轮机发电,地 热供暖则是利用地热水或地
02
空气污染
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产 生大量废气和烟尘,对空气质量
造成严重污染。
04
土地资源占用
建设风电、核电等能源项目需要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土地生态
造成一定影响。
能源与气候变化
能源消费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01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能
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能源概述》PPT课件
——自然资源(资源)—— 在一定时期和地点,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开发价值、能够满
足或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生存和生活状况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能源——
能量的来源;自然界中能够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精选ppt
12
§1.2.2 能源的分类
能源概述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生成条件)
一次能源(自然能源):以天然形态存在于在自然界中(现 成存在),可直接取得而不需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精选ppt
8
过渡时期,能源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
能源概述
以石油、天然气为中心,逐步向比较丰富的的煤炭、 核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转变,重点是寻求石 油、然天气的替代能源,建立一个持久的、可再生的、干 净的能源体系,从而更好的满足人类在21世纪的能源需要。
精选ppt
9
最广泛的利用方式
电能
最成熟的利用方式
石油和天然气逐渐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据 主要地位。
1965年,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首次超过煤炭占居 首位,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到1979年,石油所占的比重 达到54%,相当于煤炭的三倍。
精选ppt
6
能源概述
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情况
精选ppt
7
能源概述
(4)常规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时期
热能
能源概述
精选ppt
10
§1.2 能源的概念
§1.2.1 资源和能源 §1.2.2 能源的分类 §1.2.3 能源的品质
能源概述
精选ppt
11
§1.2 能源的概念
能源概述
§1.2.1 资源和能源
——能—— 物体做功的本领;
——能量—— 能的数量,1焦耳=1牛顿米 能量是物体运动的度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足或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生存和生活状况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能源——
能量的来源;自然界中能够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精选ppt
12
§1.2.2 能源的分类
能源概述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生成条件)
一次能源(自然能源):以天然形态存在于在自然界中(现 成存在),可直接取得而不需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精选ppt
8
过渡时期,能源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
能源概述
以石油、天然气为中心,逐步向比较丰富的的煤炭、 核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转变,重点是寻求石 油、然天气的替代能源,建立一个持久的、可再生的、干 净的能源体系,从而更好的满足人类在21世纪的能源需要。
精选ppt
9
最广泛的利用方式
电能
最成熟的利用方式
石油和天然气逐渐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据 主要地位。
1965年,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首次超过煤炭占居 首位,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到1979年,石油所占的比重 达到54%,相当于煤炭的三倍。
精选ppt
6
能源概述
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情况
精选ppt
7
能源概述
(4)常规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时期
热能
能源概述
精选ppt
10
§1.2 能源的概念
§1.2.1 资源和能源 §1.2.2 能源的分类 §1.2.3 能源的品质
能源概述
精选ppt
11
§1.2 能源的概念
能源概述
§1.2.1 资源和能源
——能—— 物体做功的本领;
——能量—— 能的数量,1焦耳=1牛顿米 能量是物体运动的度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能源与环境概论ppt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和技术支持。
石油输出国组织
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护石油市场稳定和供应 安全。
ABCD
国际原子能机构
促进核能安全和和平利用,推动核能技术在全球 范围内的应用。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和环境项目,促进 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在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 要求实现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清洁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性 。
02
环境问题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
总结词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地球气候 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详细描述
应对措施
03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 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 复杂程度,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
定的重要标志。
详细描述
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失 衡、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应对措施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 性保护和管理、限制开发和利用珍 稀濒危物种等。
能源利用现状与趋势
现状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据较大比重。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 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以降低碳排放和保 护环境。
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障能源 供应、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 不良影响的能力。保障能源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 提。
能源培训讲义PPT课件
种类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特点
储量丰富,使用历史悠久,但 燃烧时会产生温室气体,对环
境造成影响。
应用
主要用于发电、工业、交通等 领域。
核能
定义
核能是指利用核裂变或 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
量。
种类
特点
应用
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 能。
能量密度高,无温室气 体排放,但存在放射性 废料处理和核安全问题。
能源培训讲义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能源概述 • 能源种类 • 能源管理与节能 • 能源政策与法规 • 能源安全与环保 • 能源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01 能源概述
能源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和自然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 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类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的能 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 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电能、热能等。
清洁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可以减 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清洁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清洁能源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促进环境的 保护和改善,同时环境的改善也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06 能源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特点
技术发展迅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开 发成本较高。
种类
包括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应用
在能源供应、交通、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
03 能源管理与节能
能源管理概念
01 02
《能源概论》第1章 绪论
7. 含能体能源与过程能源分类法
• 有些物质本身含有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有些物质本身含有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氢气、生物质等, 氢气、生物质等,在把这些物质进行运输和贮存的 同时,也将能量进行了运输和贮存。 同时,也将能量进行了运输和贮存。这类能源称为 含能体能源或载体能源。 含能体能源或载体能源。 • 另一类能源是由于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所产生的, 另一类能源是由于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所产生的, 如水力能、风能、潮汐能、电能等。 如水力能、风能、潮汐能、电能等。这类能源称为 过程性能源,其特点是不能直接贮存。 过程性能源,其特点是不能直接贮存。
1.3.2 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1.人均能源资源紧缺 . 2.需求量大,油气供需缺口大 .需求量大, 3.能耗强度高,利用效率低 .能耗强度高, 4.能源结构不佳,污染严重 .能源结构不佳,
1.3.3 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表1.3 世界主要地区三大化石能源储量
表1.4 世界主要产能国家三大化石能源储量
1.2.2 消费与需求
据统计, 全世界2001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达 据统计 , 全世界 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达 到 9124.8 Mtoe,其中北美 、 亚太 、 欧洲和俄罗斯 , 其中北美、 亚太、 及周边地区是主要的消费地区, 它们的消费量占 及周边地区是主要的消费地区 , 世界总量的87.6%。 。 世界总量的
4.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分类法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Energy 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 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技术比较 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 等一次能源,以及煤气、焦炭、汽油、酒精、 等一次能源,以及煤气、焦炭、汽油、酒精、 电力、蒸汽等二次能源都属于常规能源。 电力、蒸汽等二次能源都属于常规能源。常规 能源是以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为基础, 能源是以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为基础,相对于新 能源而言的。 能源而言的。
能源工程概论_【PPT课件】
• 47、比功率:评价压缩相同气体,在相同排气压力下的压缩机 性能的一个指标。
• 48、容积效率:它用以衡量容积型压缩机的气缸工作容积的有 效利用程度。
• 49、电阻发光:这是一种利用导体自身的固有 电阻通电后产生热效应,达到炽热程度而发光 的方法,如常用的白炽灯、碘钨灯等。
• 50、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 要形式,是采用太阳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 发电方式。
• 22、石油主要元素是碳(85%~90%)和氢 (10%~14%)。
• 23、燃料型,以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为主要产品。 • 24、黏度过高会导致燃料油的雾化性能恶化,使喷出的
油滴过大,造成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下降。 • 25、矿井气又称煤层气,是伴随煤矿开采而产生的,俗
称瓦斯。 • 26、它外形像冰,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结晶物质,有极强
• 43、干式变压器:安全、防火、无污染,可直接安装在负载中 心。
• 44、泵与风机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1)叶片式(2)容 积式(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和空气压缩机)(3)其他形式 (喷射泵、水击泵)
• 45、效率的实质是反映泵或风机在传递能量过程中轴功率被有 效利用的程度。
• 46、喷射泵:它是利用高能的工作流体来抽吸混合低能流体而 实现输送流体的泵与风机。
• 12、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的低温烟气热量来加热助燃用空 气的热交换器。作用:既能降低排烟温度(110~150℃)又可以改善炉内燃料 的着火和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以提高锅炉效率,称为现代锅炉不可 缺少的重要受热面。
• 13、从处理的难度看,燃烧前处理较为简单。 • 14、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增压硫化床发电技术、整体
• 54、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 55、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
《能源概论》课件
减排
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改进工艺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等 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等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对环境友好。
核能源
核裂变和核聚变等原子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
能源的重要性
1 社会经济发展
能源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 会进步的基础,支撑着各 行各业的正常运转。
2 生活质量提升
能源为人们提供了照明、 供暖、交通、通信等基本 生活需求,并提高了生活 水平。
《能源概论》PPT课件
欢迎来到《能源概论》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讨能源的各个方面, 包括定义、分类、重要性、全球分布及资源储备、经济发展关系等。
什么是能源?
能源是指能够进行工作的物质或系统。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活运转的核心 力量。
能源的分类
化石能源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世界主要能源来源。
3 科技创新驱动
能源需求推动科技发展, 促进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能源的使用及发展趋势
1
传统能源
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受到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压力的挑战。
2
可再生能源
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转向可持续能源上投入资金。
3
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能源的全球分布及资源储备
世界各地的能源分布不均匀,主要由地质构造、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等因素 决定。
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有巨大影响。
能源危机的影响
能源危机会导致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问题,对 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专业导论能源知识课堂PPT
13
第一篇 能源基本知识
2、煤炭资源分布广。
世 界 煤 炭 储 量 分 布 : 亚 洲 58% , 北 美 30% , 欧 洲 8%,澳大利亚3%,南非约1%。主要分布于76个国家 和地区,60多个国家进行煤炭规模性开采。在世界一次 能源消费中煤炭约占30%。1991年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 煤炭在本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分别为:美国23.1%, 德国33.2%,英国30.6%,欧共体22.4%,前苏联24%, 中国为76.1%。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的能源产品。
如:焦炭、煤气、电力等。 3)按能源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利用史。
一次能源常 新规 能能 源源
3
第一篇 能源基本知识
(1)常规能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 已经被人们长期广泛应用的能源。
水力 世界上长期应用的五大常规能源 石煤油炭
天然气 核裂变能
(2)新能源:许多古老的能源,若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能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4
第一篇 能源基本知识
4)按能源的形式和存在特征又分为:
常规能源再生能源 新能源 非再生能源
(1)再生能源:自然界里,存在一些可以不断再生、 循环使用,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如:风力、水力、 地热等。
表3 世界地壳能源寿命估计表
能源名称
储量寿命
潜在储量寿命
铀 天然气
石油 煤
油页岩及沥青砂
2000年时将耗掉现有储量的87% 2000年时将耗掉现有储量的73%
不超过25-40年 不超过30-190年 不超过39-48年
150-250年 110-200年
由表2和表3可知,煤炭的储量及服务年限都超过其
《能源概论》ppt课件
能源系统规划
能源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开展规划,预测相应的能源需求,从而 对能源的构造、开发、消费、转换、使用 和分配等各个环节作出的统筹安排。
目的 原则 内容 注意事项 步骤
1.
确定方向
•确定社会对能源 系统的需要和能 源系统的发展方 向
能源规划的目的
协调关系
合理调整能源部 门和其他部门之 间的关系以及能 源系统内部各部 门,各环节的增 长速度,比例和 结构
合理利用投资
•合理,有效地使 用能源资源和国 家给予能源系统 的投资
2.
能源规划的原则
•能源规划必须把能 源系统作为一个整 体来考察
•能源规划应该以长 期规划为主
•合理利用规划应该 充分估计到规划的 可执行性
•合理的规划应该从 多种可能的方案中 选择最佳方案
3.能源系统规划的内容
国家能源规划
•地区能源规划 •企业能源规划
4.能源规划的注意事项
明确
注意
确定
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事项
期限
5.能源规划的步骤
调查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
规划方案
计算模型
评价
从宏观国民经济开展出发,经过科学的分 析,在考虑各种直接和间接节能措施的情 况下,采用各种预测方法,计算出与经济 社会开展方案相适应的能源需求量;以能 源现有消费才能和探明能源储量为根底, 合理规划能源开发建立;综合分析能源消 费供给与需求预测相适应的可能性和各种 规划方案;提出与各种开发供给方案相适 应的资金、物资、人力、技术等各种需要 数量;经过分析比较将有关限制因素反响 给宏观国民经济开展方案进展平衡。经过 屡次循环,求得能源与国民经济开展互相 匹配的、经济效益最正确的能源规划方案。
能源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开展规划,预测相应的能源需求,从而 对能源的构造、开发、消费、转换、使用 和分配等各个环节作出的统筹安排。
目的 原则 内容 注意事项 步骤
1.
确定方向
•确定社会对能源 系统的需要和能 源系统的发展方 向
能源规划的目的
协调关系
合理调整能源部 门和其他部门之 间的关系以及能 源系统内部各部 门,各环节的增 长速度,比例和 结构
合理利用投资
•合理,有效地使 用能源资源和国 家给予能源系统 的投资
2.
能源规划的原则
•能源规划必须把能 源系统作为一个整 体来考察
•能源规划应该以长 期规划为主
•合理利用规划应该 充分估计到规划的 可执行性
•合理的规划应该从 多种可能的方案中 选择最佳方案
3.能源系统规划的内容
国家能源规划
•地区能源规划 •企业能源规划
4.能源规划的注意事项
明确
注意
确定
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事项
期限
5.能源规划的步骤
调查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
规划方案
计算模型
评价
从宏观国民经济开展出发,经过科学的分 析,在考虑各种直接和间接节能措施的情 况下,采用各种预测方法,计算出与经济 社会开展方案相适应的能源需求量;以能 源现有消费才能和探明能源储量为根底, 合理规划能源开发建立;综合分析能源消 费供给与需求预测相适应的可能性和各种 规划方案;提出与各种开发供给方案相适 应的资金、物资、人力、技术等各种需要 数量;经过分析比较将有关限制因素反响 给宏观国民经济开展方案进展平衡。经过 屡次循环,求得能源与国民经济开展互相 匹配的、经济效益最正确的能源规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存储量:能源酝藏的数量。我国煤炭、水力资源相对丰富。 g)能源品位:能源可直接利用和转换的难易成度。能够直接变成机械能 和电能的能源品位比必须经过“热”这个环节的能源高一些,如水力比矿物 燃料高。
3.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状况
煤炭储量:5.06万亿吨;(前苏联6.8万亿吨、美国3.6万亿吨) 石油储量:33亿吨;(前四位: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 天然气储量:133.6万亿m3;(前四位: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 特) 水力资源:中国水力资源相对丰富,技术上可开发19233亿kwh/Y, 居世界首位,发展空间大。
按照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组织研究的《2000~2020能源发展规划和 “十一五”重大项目研究报告》,至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28.94~30.2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9~4.2%。
在能源实际消费中,煤炭23.7~25.5亿吨;石油4.3亿吨;天然气1800 亿立方米;水电发电量8500亿千瓦时;核电发电量2600亿千瓦时;可再生 能源发电量290亿千瓦时。
1. 能源分类
能源概论
a)来自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能量-太阳辐射能。 按来源分 b)来自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地球热能和原子核能。
c)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等。
a)一次能源:以现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自身的转化或被 利用
按存在和产生形式分
而减少的能源。
非再生能源:随着被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
5.新能源利用展望
核能
核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当前核电站已经达到技术上成熟、工业 上可以大规模推广的阶段。
在运 秦山核电站 (1x30+2x65 )万千瓦
(11台) 大亚湾核电站 (2x98.4)万千瓦
岭澳核电站 (2x99+ 2x100 )万千瓦
a)能流密度:在一定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实际所能得出的能量 和功率。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流密度很小,核能和其他常规能源的能流 密度较大。
b)开发费用和设备价格:勘测、开采、加工等需要的人力和物力 的投资。对于开发费,太阳能、风能等不需成本,而矿物燃料和核燃 料,则此项成本很高;关于设备价格,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发电 设备的初投资大,资金周转慢,而煤和水力的设备初投资相对便宜。
c)存储可能性和供能连续性:能源不用时可以存储起来,需用时立 即放出能量。矿石燃料和核燃料容易做到,太阳能、风能等不易做到。
d)运输费用与耗损:把能源送给用户的运费及过程中的损失。矿石燃 料容易运输,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难以运输,而水力发电,如远距离输 电损失也大。
e)环境污染的评价:能源使用中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程度。污染主要来源 于耗能设备,如矿石燃料对大气的污染;水力对生态平衡、土地盐碱化、航 运的影响;原子能的可能危险性;太阳能、风能等属于清洁能源。
届时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6亿千瓦, 燃煤火电装机容量6.5亿千瓦左右,燃油火电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天然 气发电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风电等其他类 型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占总电力装机容量的4%,即达到4000万千瓦, 核电装机容量将至少新增2700万千瓦,比现在增加300%以上,这是一个 很大的市场。
b)二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来制取或产生的能源。
a)含能体能源:能量在物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无法存储。
a) 常规能源:目前被普遍采用的能源。 按利用时间和普及程度分
b) 新能源:新近才被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
2. 评价能源品质的技术指标
能源战略: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 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 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能源概论讲义
煤炭资源分布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埋深在 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
能源概论讲义
石油资源
1996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约33亿t,居世界第九位。 1949年石油地质储量为0.29亿t,产量为12万t。 1959年9月发现大庆油田,1961年石油地质储量达到26亿t。 1978年中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t,地质储量达到68.1亿t。 1985年石油产量为1.249亿t,地质储量达到116亿t。 1990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383亿t,居世界第5位。
4.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能源利用不仅应考虑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更应考虑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燃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正以1.3ppm/Y 的速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恶化。预计203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 上升1.5-4.5度,海平面上升700mm。 酸雨:燃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SOx和NOx的排放量也在上升。 NOx 是形 成城市中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化合物,同时与SOx一起会引起酸雨。我国几乎 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威胁。 21世纪,能源和环境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 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里约宣言: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防止环境恶化,各国共担责任。 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能源政策: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和节约能源,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 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 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 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 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 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3.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状况
煤炭储量:5.06万亿吨;(前苏联6.8万亿吨、美国3.6万亿吨) 石油储量:33亿吨;(前四位: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 天然气储量:133.6万亿m3;(前四位: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 特) 水力资源:中国水力资源相对丰富,技术上可开发19233亿kwh/Y, 居世界首位,发展空间大。
按照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组织研究的《2000~2020能源发展规划和 “十一五”重大项目研究报告》,至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28.94~30.2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9~4.2%。
在能源实际消费中,煤炭23.7~25.5亿吨;石油4.3亿吨;天然气1800 亿立方米;水电发电量8500亿千瓦时;核电发电量2600亿千瓦时;可再生 能源发电量290亿千瓦时。
1. 能源分类
能源概论
a)来自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能量-太阳辐射能。 按来源分 b)来自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地球热能和原子核能。
c)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等。
a)一次能源:以现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自身的转化或被 利用
按存在和产生形式分
而减少的能源。
非再生能源:随着被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
5.新能源利用展望
核能
核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当前核电站已经达到技术上成熟、工业 上可以大规模推广的阶段。
在运 秦山核电站 (1x30+2x65 )万千瓦
(11台) 大亚湾核电站 (2x98.4)万千瓦
岭澳核电站 (2x99+ 2x100 )万千瓦
a)能流密度:在一定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实际所能得出的能量 和功率。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流密度很小,核能和其他常规能源的能流 密度较大。
b)开发费用和设备价格:勘测、开采、加工等需要的人力和物力 的投资。对于开发费,太阳能、风能等不需成本,而矿物燃料和核燃 料,则此项成本很高;关于设备价格,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发电 设备的初投资大,资金周转慢,而煤和水力的设备初投资相对便宜。
c)存储可能性和供能连续性:能源不用时可以存储起来,需用时立 即放出能量。矿石燃料和核燃料容易做到,太阳能、风能等不易做到。
d)运输费用与耗损:把能源送给用户的运费及过程中的损失。矿石燃 料容易运输,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难以运输,而水力发电,如远距离输 电损失也大。
e)环境污染的评价:能源使用中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程度。污染主要来源 于耗能设备,如矿石燃料对大气的污染;水力对生态平衡、土地盐碱化、航 运的影响;原子能的可能危险性;太阳能、风能等属于清洁能源。
届时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6亿千瓦, 燃煤火电装机容量6.5亿千瓦左右,燃油火电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天然 气发电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风电等其他类 型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占总电力装机容量的4%,即达到4000万千瓦, 核电装机容量将至少新增2700万千瓦,比现在增加300%以上,这是一个 很大的市场。
b)二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来制取或产生的能源。
a)含能体能源:能量在物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无法存储。
a) 常规能源:目前被普遍采用的能源。 按利用时间和普及程度分
b) 新能源:新近才被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
2. 评价能源品质的技术指标
能源战略: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 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 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能源概论讲义
煤炭资源分布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埋深在 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
能源概论讲义
石油资源
1996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约33亿t,居世界第九位。 1949年石油地质储量为0.29亿t,产量为12万t。 1959年9月发现大庆油田,1961年石油地质储量达到26亿t。 1978年中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t,地质储量达到68.1亿t。 1985年石油产量为1.249亿t,地质储量达到116亿t。 1990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383亿t,居世界第5位。
4.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能源利用不仅应考虑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更应考虑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燃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正以1.3ppm/Y 的速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恶化。预计203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 上升1.5-4.5度,海平面上升700mm。 酸雨:燃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SOx和NOx的排放量也在上升。 NOx 是形 成城市中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化合物,同时与SOx一起会引起酸雨。我国几乎 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威胁。 21世纪,能源和环境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 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里约宣言: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防止环境恶化,各国共担责任。 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能源政策: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和节约能源,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 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 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 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 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 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