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

2、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

3、局部压痛明显,若内翻扭伤者,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作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

4、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

(二)症候诊断1、气滞血瘀: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薄,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1、回生第一丹每次1g,每日3次,适用于损伤早期;2、正骨紫金丹每次3g,每日3次;适用于损伤中后期;3、小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恢复期。

4、扶他林片每次25mg,每日3次;5、萘丁美酮每次1g,每日1次;6、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1、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四物汤加减。

归尾川芎赤芍丹皮香附元胡各3g 红花1.5g 桃仁25粒生地1.5g苏木20g 牛膝15g。

2、筋脉失养型治法:养血荣筋、活络止痛、补养肝肾。

方药:补筋丸加减。

当归15g,熟地30g,白芍药30g,红花15g,乳香15g,白云苓15g,骨碎补15g,广陈皮30g,没药3g,丁香5g。

(三)手法治疗1、基础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以外侧扭伤为例)。

(1)自下而上轻推踝关节3~5遍,摩、揉患部3~5遍。

(2)在损伤局部施一指禅推法3~5遍,一手按压痛点,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做踝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3~5次。

(3)一手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加活动后,快速地向远端牵拉,有时可闻及响声。

(4)点按阳陵泉、绝骨、昆仑、解溪、足临泣穴。

(四)针灸治疗:主穴阿是穴。

配穴,外踝疼痛为主症取丘墟、申脉、昆仑、悬钟、阳陵泉等,内踝疼痛为主症取商丘、照海、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内外疼痛则交替取以上配穴3~5个。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范本模板】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范本模板】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闭合性骨折【诊断要点】1. 病史:外伤史。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治疗原则】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

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

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

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小夹板固定术【适应证】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注意事项】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骨外科诊疗规范

骨外科诊疗规范

骨外科诊疗常规为了规范治疗操作规则,防范医疗纠纷和治疗差错出现,特定制骨外科诊疗常规。

凡违及者除了经济处罚外,一切后果自负。

1 凡年龄60岁以上,或小于60岁既往有高血压者,入院后一律监测血压一天两次或一天三次。

2 凡急诊入院患者,或老年患者,一律急诊测血常规、电解质、随机血糖、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率、心电图、胸片,需急诊手术者查凝血功能、输血前常规。

3 凡入院病人检查发现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部立位腹平片、ASO、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异常者,一律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4 凡需急诊手术病人,最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胸片、血糖、肾功能,非急诊病人包括全身检查肝功能、肺功能、心功能。

5 凡老年患者需手术者,包括局麻PVP手术,即使心电图正常,也要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冠心病,以防心脏猝死。

6 凡腰腿痛入院患者,必查腰椎间盘(L3~S1)CT,腰椎MRI,还需查AFP、CEA、尿本周氏蛋白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还需查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排除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

查HLA-B27排除强直性脊髓炎。

7 择期手术患者,必须全面检查心、肝、肺、肾、脑、内分泌、胃肠道、血液系统功能是否良好,必须查腹部立位腹平片,老年患者必查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气分析。

8 凡入院病人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必须给病人家属签病危通知书,告知随时有可能血栓行走造成心、肺、脑等栓塞,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9 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必须行下肢髂、股动静脉至腘窝动静脉等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血管栓塞和动脉闭塞硬化症。

10 凡老年患者大于60岁及以上需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需手术者要告知家属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血管意外,如心梗、心脏猝死、脑梗、脑溢血等危及生命。

若手术后病情需要,必须跟病人家属讲转ICU之事。

11 凡病人诉某处疼痛需镇痛处理,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落实疼痛部位,根据病人整体情况,予以止痛处理,严禁未检查病人,口头给予杜冷丁、强痛定注射。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

(2)伴有紧张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择期手术适应证:(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克不及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克不及保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办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关节骨科分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肩部撞击症二、肩关节周围炎三、肩袖损伤四、弹响肩五、股骨头骨软骨炎六、弹响髋七、股骨头坏死八、股骨颈骨折九、关节内游离体十、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十一、Baker囊肿十二、膝滑膜软骨瘤病十三、髌骨软化症十四、骨性关节炎十五、内侧副韧带损伤十六、外侧副韧带损伤十七、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十八、半月板损伤十九、半月板囊肿二十、盘状半月板二十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二十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二十三、膝内翻二十四、膝外翻二十五、化脓性骨髓炎二十六、化脓性关节炎二十七、骨与关节结核二十八、单纯滑膜结核二十九、单纯骨结核三十、全关节结核三十一、骨样骨瘤三十二、骨瘤三十三、成骨细胞瘤三十四、良性软骨母细胞瘤三十五、内生软骨瘤三十六、骨皮质旁软骨瘤三十七、Ollier病三十八 Maffucci综合征三十九单发性骨软骨瘤四十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四十一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四十二非骨化性纤维瘤四十三骨化性纤维瘤四十四骨韧带样纤维瘤四十五淋巴管瘤四十六血管瘤四十七血管球瘤四十八脂肪瘤四十九骨巨细胞瘤五十骨囊肿五十一嗜酸性肉芽肿五十二动脉瘤样骨囊肿五十三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五十四畸形性骨炎五十五滑膜软骨瘤病五十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五十七骨肉瘤五十八骨旁骨肉瘤五十九软骨肉瘤六十间胚叶性软骨瘤六十一骨外软骨瘤六十二骨纤维肉瘤六十三尤因肉瘤六十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六十五脂肪肉瘤六十六恶性淋巴瘤六十七血管肉瘤六十八滑膜肉瘤六十九多发性骨髓瘤七十骨转移瘤七十一骨质疏松症七十二痛风七十三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四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五骨关节炎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髋关节穿刺术第二节膝关节穿刺术第三节踝关节穿刺术第四节肩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五节肘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六节腕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七节髋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八节膝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九节踝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十节肩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一节肘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二节腕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三节髋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四节膝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第十五节踝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六节肩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七节肘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八节髋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九节膝关节切开引流术第二十节踝关节切开引流术第二十一节膝关节融合术第二十二节钢板固定关节融合术第二十三节踝关节融合术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肩部撞击症BGL-GJG-1306-001B 1【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概述】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构成肩袖,其联合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在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运动中协同下压固定肱骨头。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诊疗规范锁骨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骨折分类:(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6、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

(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

舌淡苔薄,脉细缓。

(5)肝肾不足:损伤后期,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

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端坐,挺胸抬头,双手插腰姿式。

术者双手握其患者两肩外侧,以一膝顶住背部正中;双手向后徐徐扳拉,双肩外旋后伸挺胸,骨折移位可获整复。

亦可在助手维持此姿式下,术者直接按压其骨折端使之复位。

2、固定:(1)“∞”字绷带固定法:局部外敷伤科膏,于骨折处放一葫芦形压垫,压垫上再贴一膏药,两腋窝垫以软垫。

用大号绷带从伤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肩后腋下至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伤侧腋下,包绕8~12层。

骨科诊疗规范

骨科诊疗规范

急救固定【急救】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

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

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固定】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 . 头颈部损伤时: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

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 . 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 . 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 .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 . 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 . 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 . 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 . 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部平齐固定。

9 . 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10. 踝、跖、趾骨折: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

内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1、螺钉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接骨板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板。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创伤性休克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挤压综合征 (7)脂肪栓塞综合征 (9)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第二节骨折 (12)上肢骨折锁骨骨折 (12)肱骨外科颈骨折 (13)肱骨干骨折 (14)肱骨髁上骨折 (15)肱骨髁间骨折 (16)肱骨内、外髁骨折 (16)桡骨小头骨折 (16)尺骨鹰嘴骨折 (17)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桡骨远端骨折 (20)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腕部骨折 (22)下肢骨折股骨外科颈骨 (23)股骨粗隆间骨折 (24)股骨干骨折 (24)髌骨骨折 (25)胫骨平台骨折 (27)胫腓骨双骨折 (28)踝部骨折 (28)跟骨骨折 (29)骨盆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30)髋臼骨折 (31)第三节关节脱位 (32)肩锁关节脱位 (32)肩关节脱位 (32)肘关节脱位 (33)腕部关节脱位 (33)髋关节脱位 (34)膝关节脱位 (35)踝、足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手外伤 (36)开放损伤 (36)手部骨折 (37)第五节脊髓损伤 (39)第二章关节外科 (41)肩关节周围炎 (41)肱骨外上髁炎 (42)腕管综合征 (43)肘管综合征 (43)踝管综合征 (44)跟痛症 (44)股骨头坏死 (45)Baker囊肿 (47)第三章脊柱外科颈椎病 (47)腰椎间盘突出症 (49)腰椎管狭窄症 (50)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石膏绷带固定 (51)牵引术 (52)小夹板固定 (53)清创术 (53)关节穿刺术 (54)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1. 前言
为了规范骨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制定本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2. 诊疗前的准备工作
2.1 患者信息收集
-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受伤经过等。

-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受伤部位的检查。

-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光、CT、MRI等。

2.2 诊断
-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明确的诊断。

- 对于复杂的病例,应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3. 诊疗操作规范
3.1 保守治疗
- 适用于轻度损伤、无手术指征的患者。

-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石膏固定、支具矫形等。

3.2 手术治疗
- 适用于严重损伤、骨折、关节置换等。

- 包括: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软组织修复等。

3.3 术后管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

-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

-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 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解答患者的疑问。

5. 诊疗后的总结和反馈
- 对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

6. 附录
-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

-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请遵循医生和相关科室的判断和决策。

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

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

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骨科疾病是指与骨骼、肌肉和关节有关的各类疾病和损伤。

它常见于中老年人,但也影响着许多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人群中存在着骨代谢异常,或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

骨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为了规范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不断提高骨科疾病的治疗水平,医疗机构普遍开始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

一、骨科疾病的种类和常见症状骨科疾病种类繁多,总体而言分为先天性、创伤性和退行性三类。

先天性疾病主要包括脊柱裂、股骨头发育不良等;创伤性疾病则包括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等;退行性疾病则包括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

骨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关节活动度下降等。

其中,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它往往与患者的年龄、活动量和病变部位有关,骨质疏松者易导致骨折,骨关节炎则有关节肿胀、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

二、骨科疾病的诊断方法骨科疾病的诊断除了患者的历史病史、体检和影像检查外,临床实验室检查也必不可少。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骨密度、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项目,这些检查能够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

当然,也有些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如MRI、CT和超声波等,这些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骨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对于不同种类的骨科疾病,其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原则都是疼痛控制、病因治疗、功能恢复和预防复发。

除非经过严格的医生评估,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应该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严格的体育锻炼等。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更有必要。

四、骨科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骨科疾病的措施非常重要,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合理、适量运动等身体方面的措施外,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同时,对于长期从事受身体影响较大的职业,如商场售货员、高空作业人员等,应当加强锻炼,进行定期体检和预防。

综上所述,骨科疾病是现代社会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骨科疾病,医疗机构普遍创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引导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医学技术和理念,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快的康复。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临床诊断要点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24小时内会须完成柄史采集.2..过去有无类似病史.【检査】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査(按熙望、触、动、量程序).2.辅助检査:(1)摄伤侧X线片.<2)血常规、血型及缺血四顼检査,老年病人査心电图、血糖:【诊断】1.具有外伤史.2.肢体疼翘,功能祢周•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4.合并症体征.5.K线片骨折征象:[治疗額则11.手法复位、外闹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适魔证:(1)儿童,<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3>骨折可段,复査X线片前宜外尻定・2.急雅手术适应iE<1)开放性骨折.(2)伴有車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3)仑并其它車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F搬动:3.择期手术适应iE(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雅手术客观条件.(3)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負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4)关节内骨折.(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6)对儿童慎重:考虑。

I.手术方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特折:可选用DHS、"丫”钉、锁定板等.(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88内针、钢板等,(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後钉、镜定板等器械,(4)股骨般及躲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抗休克:止孤输血、补液•⑵(3)预防、防止并发雅.老年思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胶深静脉血栓形成;(4)针对其它器盲、组织损伤应用药物.(5)物理治疗,(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2.未念:未达到上述标准.【岀院标准】骨折功能豆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珥可出院,门诊随访.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址发病理改変索及其周同组织结构(神经根,肯88、椎动脉、交感神约等),出现相成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病史釆集11.年龄:多发生于10岁以上.2.拓史:缓慢,罪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3.症状,头、颈、启疼痛:上陂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液乏力,行走不毯,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呆或瞥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体格检査】1.颈、用部压痛点.2.压颈成騒或臀从牵拉眺阳性;3.旋扬试验阳性.4.四肢肌力减退.処干感觉平面障码.5.病理神经反射征阳性:霍氏征.巴氏征.6.四肢肌张力増高.腱反射亢进.【辅助检査】摄颈部X光片,CT, MR:、肌炬图、椎动脉造#等.[诊断和鉴别诊断】1.,般原则:<1)临床雅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2)有矣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岀诊断.<3»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雅状,诊断不成立.2.分型:<1)颈型:<2)主诉头、颈、肩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1) X光片&示颈椎不稳。

骨伤科膝关节扭挫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膝关节扭挫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膝关节扭挫伤膝关节由坚实的韧带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关节腔内有十字韧带及内、外侧半月板,关节外侧及内侧各有副韧带。

扭挫伤时,可使上述韧带或软骨受伤,少数可并发轻微骨节错缝。

【诊断】1有外伤史。

受伤当时,整个膝关节或膝关节之一侧明显疼痛,迅速发生瘀肿,不能行走,稍可被动伸屈。

关节错缝者,强直于半屈位,拒绝作被动伸屈。

急性期过后,瘀肿减轻,疼痛局限。

诊查时要与骰骨骨折、胫骨上端骨折等相鉴别,可拍摄X片。

明显脱位者X片可以明确诊断,轻微错缝在X片上难以确定。

2 .内侧副韧带损伤,系膝关节猛烈外翻引起,膝内侧瘀肿疼痛、跛行。

如在伸膝位轻轻作膝关节被动外翻,可引起剧痛。

外侧副韧带损伤,系膝内翻或直接撞击引起,肿痛在膝外侧,将膝被动内翻时,亦可引起剧痛。

临床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多见。

3 .半月板损伤多数由膝关节突然扭转所引起。

外侧半月板损伤,肿痛、压痛在膝关节外侧,内侧半月板损伤之肿痛则在膝关节之内侧。

急性期过后,病人可缓慢行走,上楼或下楼时伤膝酸痛,且感乏力。

部分病人有交锁征,即在行走时可突然发生膝关节疼痛,不能继续行走,稍作休息并晃动膝关节,又觉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

检查时,膝部或有肿胀,病程已久者,患肢肌肉萎缩,可作回旋挤压试验,病人仰卧,医生一手握患足,一手扶患膝,先使靛、膝屈曲,再使小腿内旋、内收,再在内收、内旋情况下伸直膝关节,如引起膝内侧疼痛,为内侧半月板损伤。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屈膝及酸,使小腿外旋、外展,在外旋、外展姿势下伸直膝关节,引起疼痛者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4 .肿痛局限于膑骨下者,系膑下韧带及脂肪垫的损伤。

肿痛在骸骨之上部者,可能为腕上滑囊挫伤血肿。

【治疗】1膝关节扭挫伤急性期,肿痛不能伸屈者,要作一次被动的伸屈活动,可纠正轻微的关节错缝。

然后外敷伤科消炎膏,内服跌打丸,每次5g,早晚各1次。

肿痛重者,应卧床休息2周。

5 .急性期过后,局部可贴万应宝珍膏、伤湿止痛膏等。

症状进一步减轻时,可用熏洗方:海桐皮、伸筋草、桑枝各12g,五加皮、泽兰各IOg,苍术、红花各6g。

中医骨伤科诊疗规范

中医骨伤科诊疗规范

中医骨伤科诊疗规范小夹板固定术【适应证】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

【注意事项】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

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

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 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2023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

2023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

2023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如下:一、初诊流程:1. 患者到达医院后,前台填写个人信息登记表,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 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 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 辅助检查:(1)摄伤侧X 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 具有外伤史。

2. 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 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 合并症体征。

5. X 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 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 1)儿童。

(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 3)骨折可疑,复查X 线片前宜外固定。

2. 急症手术适应证:(1) 开放性骨折。

(2) 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 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3. 择期手术适应证:(1) 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 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 关节内骨折。

(5)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 对儿童慎重考虑。

4. 手术方法选择:(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 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 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 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 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 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 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 物理治疗。

(6) 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病史采集】1.年龄:多发生于40 岁以上。

2.病史:缓慢,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3. 症状:头、颈、肩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晕或曾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

【体格检查】1.颈、肩部压痛点。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 旋颈试验阳性。

4. 四肢肌力减退,躯干感觉平面障碍。

5. 病理神经反射征阳性:霍氏征,巴氏征。

6. 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辅助检查】摄颈部X光片、CT、MRI、肌电图、椎动脉造影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1. 一般原则:(1)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

(2)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出诊断。

(3)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症状,诊断不成立。

2. 分型:(1)颈型:(2)主诉头、颈、肩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1)X光片显示颈椎不稳。

2)应排除落枕、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肩周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3)神经根型:1)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可致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如:肿瘤,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

(4)脊髓型:1)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光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3)行CT、MRI 或脊髓造影了解脊髓压迫情况。

4)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5)椎动脉型: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光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颅内性、心血管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Ⅰ段、Ⅲ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行椎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以此决定是否手术。

(6)交感神经型: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

X片有颈椎失稳、退变表现,椎动脉造影阴性。

(7)其它:如颈椎椎体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治疗原则】颈椎病的绝大多数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1)颈椎牵引疗法:用枕颌布带牵引,重量3~6公斤;每日1~3次;每次1/2 ~4小时。

(2)理疗。

(3)围领或颈托。

(4)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维生素类药及中医中药。

2.手术治疗:适应于脊髓型或其它几型经长期非手术疗法无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

(1)前路术式:目的是彻底减压、稳定颈椎。

(2)后路术式: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压迫,尽量减少颈椎后部结构的损伤。

【疗效及出院标准】1.非手术治疗一般在门诊治疗,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可认为显效。

疗效评估目前无统一标准。

2.手术治疗在术后拆线,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随访治疗。

疗效评估可参考《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40 分评定标准试行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格检查】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腰5 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 1 神经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6.肌力下降:腰5 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 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7.反射异常:骶1 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摄X光片、CT、MRI、X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及分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 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鉴别诊断】1. 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1)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2)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局部封闭效果好。

(4)椎弓根峡部不连。

(5)脊椎滑脱: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并据此计算其程度。

注意近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2.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1)神经根及马尾肿瘤,依据影像学予以鉴别。

(2)椎管狭窄症: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受压表现,需仔细研判X线片、造影、CT、MRI、才可作出鉴别。

约30~4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合并椎管狭窄症。

3. 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1)梨状肌综合征:以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

(2)盆腔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治疗原则】绝大多数的病人经非手术疗法可缓解症状,经严格非手术疗法,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的病人可行髓核摘除术。

1. 非手术治疗(1)卧床休息:必须坚持1 周,之后带腰围起床作适度的活动。

(2)持续牵引。

(3)理疗。

(4)硬膜外封闭疗法:曲安奈得40mg,加2%利多卡因4~6ml 行硬膜外封闭注射,每7天1次,3次为一疗程,间歇2~4周可再用一疗程。

2. 手术治疗(1)目的:解除压迫。

(2)原则:有限术野,充分减压,维持稳定。

(3)常见术式:1)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2)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1. 非手术疗法常在门诊进行,临床症状消失并稳定一定时期则为临床治愈。

2. 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无近期并发症则为临床治愈,拆线后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与关节感染【病史采集】1.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采集。

2.病历采集的内容应包括⑴全身情况:发热的性质、程度、诱因及有否寒战。

⑵ 局部表现:患病关节疼痛的性质、程度,有无红、肿、热、痛。

关节处于什么被动位置,是否有关节脱位。

【体格检查】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

【辅助检查】1.化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培养常呈阳性。

2.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肿胀,并有关节间隙增宽。

继而软骨下骨质疏松破坏,并逐渐出现增生和硬化。

晚期关节间隙变窄趋向消失,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部分可见骨骺滑脱或病理性脱位。

3. 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早期关节液可呈浆液性或混浊状,晚期则呈脓性。

涂片检查皆可见大量白细胞及细菌。

【诊断标准】1.全身症状:急骤发病、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菌血症表现。

2.局部表现:受累关节剧痛,并有红、肿、热、痛。

由于肌肉痉挛,关节常处于屈曲位,久之可发生关节挛缩,甚至有半脱位或脱位。

早期根据全身症状和体征及局部表现,结合血白细胞计数、血培养、X线检查及关节穿刺,一般可作出明确诊断。

但须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

1.全身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和药物治疗同化脓性骨髓炎。

2.局部治疗:(1)固定:急性期应用石膏、夹板或牵引等法制动患肢,有利于减轻肌痉挛和疼痛、防止畸形,避免病理性脱位发生以及减少软骨破坏。

后期关节强直已不可避免时,应固定患肢于功能位。

(2)关节穿刺、冲洗:先吸出关节内渗出液,然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再注入抗生素。

一般每天冲洗一次,至关节液澄清和培养阴性为止。

此项治疗愈早期进行愈好。

(3)关节切开引流术:经上述治疗病情仍不好转或关节液稠脓,则及时切开引流。

切开关节后,去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然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至引流液清晰,然后注入抗生素,缝合伤口;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肿胀明显者则应敞开引流。

3. 恢复期治疗:(1)功能锻炼:一旦局部炎症消退,则应及时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如无不良反应,可开始进行自动关节运动(先行非负重锻炼)。

(2)牵引:关节已出现畸形者,应以牵引法逐步纠正,而不宜使用强力手法纠正。

(3)后遗症治疗:关节强直于功能位而无疼痛者,可不行手术治疗,但部分病例按患者职业或生活的要求,可行关节成形术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但这类手术一般应在炎症完全治愈一年后才可施行。

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可采用截骨矫形术或关节融合术置强直关节于功能位,部分可采用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陈旧性病理性脱位多发生于髋关节,疼痛严重或需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可行关节融合术,根据病情也可选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