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合集下载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作者:来源:《设计》2013年第12期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

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立场、角度、层次等不同,或动机、过程、结果、观念、方法、技术、工具、影响等等不同,其结论完全不同。

中国传统思想一贯主张整体、综合地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自古至今以“象形”又“会意”的方式记录和传达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把主观的想象和意念也整合到文字中的符号系统。

汉字的繁体字“聽”是用“会意”的方法造出来的,它告诉我们:“听”不能仅用生理感官——耳朵去感知,还要同时用“眼睛”——视觉、以及用“心”——带着情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领悟一个概念。

汉字的简化字“听”,以“口”字为边旁,则更道出了对一个事物的理解、领悟还不够,还应能“反馈、驾驭”,即不仅要听、要看、要想,还要消化后“表达”出来,也就是要在实践中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

这个道理就是当今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1]。

对待“设计”这个新概念,同样也应该如此。

不应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也不能以旧有的知识结构来推测;更不应孤立地以字面上的表象、断章取义、硬按一个时尚帽子来解释,这将会使我们步入歧途,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尤其在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在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语境下,把改革开放引向新阶段,实现我国从“加工制造型”转变为“设计创新型”的、“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对“设计”这个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战略、政策的制定,机制的调整和实践的指导,都至关重要。

1 .工业设计的诞生“工业设计”诞生于“手工业经济”向“产业化经济”演进的过程中。

工业设计的诞生有三种因素在起作用:技术(technology driven)、需求(need driven)和市场(market driven)。

蒸汽机作为新技术肯定能推动新事物的出现。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Problem and Reason
问题不根源
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亍加工制造环节 仅徘徊亍产业链不价值链癿末端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 dedicate to the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产品 设计
Product Design
● 反思不升华 ,要继承人类历叱文化宝库中更 为抽象癿、本质癿精神,孨才能激起我们对人 类追求单纯、呾谐、美好癿智慧。
我们习惯把眼光放在人类自身癿过去呾现在,人 类过去呾现代癿成就癿辉煌,癿确耀眼无比!?
那么,未来呢?!
但再思考一下,人类早期癿穴居不当代癿宇宙空 间站癿反差! 埃及釐字塔不图坦卡蒙陵墓、罗马输水道不卡拉 卡拉大浴场、阿房宫不始皇陵、圣彼得罗大教埻不无
“Social Industrial Chain” and “Industrial Culture” are not rooted in the systematic society.
That is, China is an industrial country , not a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破环 环境
Environmental Damage
庪价 劳力
Low-cost Labor
“工业设计”雹要一种社会化、循环性癿“产业结构机制”。
“工业设计”诞生亍工业社会萌发呾迚程中,是在社会化大分工、大生 产机制下对资釐、资源、市场、技术、环境、价值、社会结构、文化呾人 类理想乊间癿协调呾修正;
是能整合、集成极具潜力“新产业”癿机制呾平台。
The mechanisms and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profoundly changed by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 series of policies, regulations, culture and values are produced by the syste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mass production.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However, the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2011年10月19日下午两点,我院有幸请到了清华大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称的柳冠中先生来此讲学,开展了以“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为主题的设计讲座。

内容第一部分:从“造物”到“谋事”的转变。

刚一开始,柳老先生就明确指出了当下社会中国设计界的思考误区:用“名词”而非"动词”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人总是围绕着表面的“物”来做设计,没有深入去发现并抓住本质的“事”,以至创新只是表面的涂脂抹粉,使得人文社会成为金钱的努力追求奢华、时尚,所以和欧美国家的设计相比难有创造性和竞争力,使得设计师成为“美工”。

与“情”的道理,即“事理”,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现目的之外部因素入手深入理解“事”的本质,进而创造“新物种”。

如此方位创新!讲到他在德国米兰理工大学学术交流时为本科生做答辩委员,德国教育体制令人不寒而栗的,做出设计结果即最终产品者不得毕业,而课题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发掘领域内可涉及到的各类问题的可能性的同学可以毕业,德国教育重在培养探索性和未来十年二十年后的设计师,真可谓发人深省。

内容第二部分:沟通自然,和谐发展首先明确提出设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加工大国而非制造大国,中国的工业化还未完成,设计师的工作细分还没达到。

为了能赶上国外产业链的转型,,柳老师再三强调设计应当是创造一种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应当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人和谐,与社会,自然和谐。

设计应当承担理想与道德的重任。

这尤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为其如此,才能创造出优秀而长远的设计产品!讲座后作为一名从事工业设计7的业内人员及教育人员,柳教授提到的变革方式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代设计师。

希望在以后设计创新中做到“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社会公共环境、利益的基础上多元化价值取向;提倡个人占有不提倡私人占有;适可而止,留有余地为以后的设计师;从物到事的服务设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越大越高越奢侈越好的设计理念”的觉悟。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爱短期利益,但追求短期利益的风潮不仅破坏了我国设计研 发的土壤,让小作坊式的山寨品充斥着市场,也让一些制造 企业为了引进而引进。

”文 | 《小康》记者 洪治 在工业设计领域,对设计这个核心概念的阐释却被称为天问”。

近年来,很多工业设计从业者,乃至专家学者和 政府领导,认为设计是外观、造型,是一种美化工作。

这在从教 30 多年,一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中看来是亟待扭转的。

不仅如此,他对如今工业设计领域过 度“向钱看”的浮躁之风更是深恶痛绝,也十分担忧。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 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 生存发展的需求。

”在柳冠中心中,工业设计与人类社会进 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声音洪亮、颇 有磁性,喜欢戴一顶灰格色鸭舌帽,采访那天他身穿多口袋 功能背心,一双休闲运动鞋暗示着他奔波的工作状态。

当他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想中,工业设计与商业设计泾渭分明。

,在他的设计思 大部分企业家都钟,被誉 为“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开口,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严密逻辑和理论功底,而背 后则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波三折入行工业设计祖籍宁波的柳冠中出生在重庆, 5 岁随父母迁往上海。

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他小学和中学教育都在上海市五四中 学完成,这所由新中国成立前的圣约翰大学附中和大同大学附中合并而成的重点中学给他的影响很大。

教文学的老师是子。

志愿是报考清华大学或同济大学建筑系。

1961 年,当工艺美 院张振仕老师带队到上海招生时,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柳冠 术的人不正经。

”因为工艺美院里有建筑装饰专业,在班主 任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才做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

虽然没 有经过专业绘画培训,但中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的柳冠中很顺利地通过入学考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柳冠中的老师奚小彭是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师之一,潘昌侯、辛弃疾的后代,教历史、地理的老师也是知识渊博, 所以 我对人文科学比较感兴趣。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Design ——the Third Wisdom to Sa ve Humans from Destruction柳冠中清华大学摘要:“设计”这个工业革命的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

当今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

设计本来应有的“为人”的职责在近几十年的商品经济中被严重地歪曲了,设计沦落为奢华、虚荣、金钱和权力的附庸,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不仅经济、政治,而且文化都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设计也将承载人类理想、道德的重任。

“设计”应被证实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驱动型;产业链;集聚整合Abstract: "Design" as a produc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mad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mall production” which was incompatiblewith the demand for mass production. Nowadays,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xtending of technology potential, localization ofdemands, personalization of consumption, the environment is seriously pollut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defi cient too. The basic function ofdesign──"design for human-beings" has been distorted by commodity economy in the past decades, which has been reduced to being thevassal of luxury, vanity, money and power. Human being’s future survival demands reform, and design will bear the responsibil ity of human ideology and morality. In addition to science and art, design will prove to be the third wisdom and ability to save humans from destruction.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 design driven, industrial chain, concentration and integration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

柳冠中教授《制造业设计创新机制》演讲PPT

柳冠中教授《制造业设计创新机制》演讲PPT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促 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工业设计产业化的四个基本阶段
1、生产化阶段:
以“促进工业设计职业化”为中心的阶段。
目前正在培植“职业化设计人才”与“设计机构”。
在生产化阶段中,职业需求主导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2、规模化阶段:
以“扩大工业设计行业规模”为中心的阶段。
在规模化阶段中,“企业发展需求”主导工业
《事理学》—工业设计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求“是”
传播方式(事理) 信息要素 传播外因研究
研究、规 划、设计
实“事”
接收效率(事理) 接收者研究
方 式 认 (物理与型理) (管理) 识 环 条 时 的 境 件 间 “ 材料—词汇 表 达 结构—语法 传播的理论、 ” 形式—体裁 原理、机制、 机能—主体 方式乃至硬 设 计 件设备系统
(思想)的修正 。 工业设计是将工业生产引入社 会文化体系的全过程 。
它的核心成果是创造工业产品 系统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关系 。
工业设计对工业制造企业的四大作用
1、制造产品差异:
工业设计最基本的任务是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制造 产品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工业设计可以对工业产
品的“外观”、“功能”、“结构原理”和“生态 系统”等四个层次制造差异化。
2、创造产品附加值和沉淀企业品牌价值:
工业设计企业通过对工业产品融入“文化属性”来 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创造产品象征意义,建 立“品牌”实质。这是工业设计能够创造产品附加值 的原因所在,也是工业设计以“文化驱动生产”的
中心工作。
工业设计对工业制造企业的四大作用
3、使技术市场化:
工业设计可以使技术语言转化为用户能够理解和使的 “人因界面”,是技术向应用转化的“催化剂”。

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

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

天工I2020年第4期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文回杜鹏[摘要]当今社会,众多学者从“设计”内涵与本质出发,从“设计”的“源”与“道”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求与剖析。

《设计之缘》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即从“因缘”的本体关系中进行深究,并建构了设计因缘说。

“设计”归根结底是人缘、物缘、生缘、时缘、形缘、和缘的建构过程,是在人、物、环境、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因缘”关系,相依为因、相联结“缘”。

从《考工记》的记载中也可窥见和印证设计“因”与“缘”的哲理关系。

[关键词]设计;因缘;设计之缘;评专著[中图分类号]J50-02[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556(2020)4-0014-02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杜鹏•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J].天工,2020(4):14-15.当今社会,人们对“设计”概念的研究,多从“设计”的“源”上探求其语义,而忽视设计“缘”的本体关系。

“设计”归根结底是研究“人~物——环境”良性发展的“善缘”关系,是在人物、环境、社会之间建立一种“自律性”,相映成群、互相结“缘”,促进系统关联和优化;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揭示了设计在“缘”的哲学关系。

张道一先生认为,”设计”这个词是个通用词设”即是设想,体现为做事之前的想法;“计”就是计划,实现想法的措施。

从“设计”的概念意义上讲,它对应的是英文“DESIGN”,这是约定俗成的概念,但“DESIGN”是否完全代表中国的“设计”一词所包含的广泛内涵,恐怕还值得商榷,我们应该通过更加包容与开放的观念去重新思考DESIGN的中文表达。

设计是一种文化和文明,不能割裂历史联系去单纯地谈设计,同时还指出:人类创造的文化,首先是兼有物质和精神而不可分离的“本元文化”,抛离“本元文化”谈设计,是民族文化的虚无;而离开当代与世界同构去谈设计,则是自绝于未来的故步自封;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构成了设计与时俱进的“时空之缘”o[1]柳冠中先生认为,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并构建了设计事理学的理论。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LIU GUANZHONG: DESIGN EDUCATION SHOULD CUL TIVATE "NIAN (廿)" SHAPE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设计》:您刚刚作为“银发知播”的一员入选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请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柳冠中:我在知播中坚持强调的是年轻人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目标,就像画圆一定要先定好圆心,半径就是你的能力,能力多大圆就能画多大,甚至可能画出三维的球体。

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开创性的话,你可以认识多维的宇宙。

我最近四五年一直在强调中国设计要按照中国方案的方向发展,用中国方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那么中国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把中国传统哲学里最优秀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是光停留在表面的中国元素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生存就必须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规律就是实事求是,适者生存。

所以,中国的传统哲学并不是豪华、奢侈、时尚,未雨绸缪、适可而止才是中国的传统精神。

我们现在太折腾、太奢华,大量消耗社会能源,不符合习主席讲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非常具有远见的,时代变了,采访人:李叶 李杰受访者: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的“银发知播”群体入选年度名单,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

“银发知播”群体 共13人,平均年龄77岁,他们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毕生所学, 授以青年,孜孜不倦地通过网络传播知识,天文、地理、美学、文学……柳冠中教授1943年9月生于上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

曾两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黄晓丹演讲观后感

黄晓丹演讲观后感

黄晓丹演讲观后感演讲观后感(一)听完这一轮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很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样一堂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艺术的深刻和博大,但我们学到最多的还是一些关于设计的感悟。

第一次的讲座是柳冠中先生给我们的讲的,我印象很深刻,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讲的主题是《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主要是阐述了他对设计和艺术的一些思维方法。

我觉得柳冠中先生的一些想法是很有见地的,譬如说他说的“设计经常讲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战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讲牌,并不讲品。

”这句话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这个“品”字可是包含了许多含义的,试想以一下为什么是三个“口”而不是一个“口”呢?,他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到处在显摆,到处在招摇过市,它谈不上品。

我们讲真正的“品”是一种适可而止,是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节制生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而我们讲的设计的观念和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绝对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做过头。

我也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我从中的感悟是中国现在是奢侈品消费第二的国家,国人都以家中有奢侈品而骄傲,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讲,“节俭是中华名族的美德”,这句话永不会过时,难道我们不应该继续发扬下去吗?从中国的设计角度来讲,中国的品牌却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中国的品牌设计上,让别国都来买中国的设计的奢侈品,这才是国人值得骄傲之处。

他还说:“真正生活的问题,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这个才应该是我们所讲的设计的思路。

”的确,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却没发现答案就在身边。

另外,他对设计的认识的很深,他认为:“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是一种能力,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技巧,但是设计仅仅从这个角度认识的话,就太局限了。

设计是人跟大自然,跟社会和谐的一种智慧,或者我们的思考方式。

”所以设计是远远早于科技和艺术的。

简单来说,设计一直在人类的进程过程充当着催化、引导和调整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角色,所以设计的本身,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整合的创新,它不仅仅是某一个专业的创新,它最终靠的是整合广博的知识和资源的结构关系。

柳冠中 设计思考

柳冠中 设计思考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r Skill”. It should be a type of “Thinking Method” which is committed to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es, businesses, trades and other aspects caused by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探求外部因素的创造方法论——“事理学”
求“是”
原理的可能和限制
达到产 品使用 目的的 组织结 构,决 定使用 目的的 实现程 度,建 立实现 目标有 机关系 。 结构的的可能和限制
实“事”
使用者的制约 使用者行为过程 和状态的制约 环境的可能和制约 决定产 品达到 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 的的条 件,明 确使用 目的的 性质。 建立温 和使用 目的相 关目标, 达到最 佳实现 程度。
"Industri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which is the "Superstructur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economy. The birth of "BAUHAUS" was du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Deutsche Werkbund", which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design" - the "Soil".

浅谈哲学思想与设计的关系

浅谈哲学思想与设计的关系

浅谈哲学思想与设计的关系一、设计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意识现象的认识及其成果。

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是人类一切认识的过程及其成果。

设计是从人类需求出发,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是协调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是解决问题构思方案的过程。

柳冠中强调:设计应被证实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设计是一种探寻满足需要的视觉化活动,这是从设计论的角度回答设计,需要是设计的目的,决定着设计的功能,满足是设计的目标,设计的特征是探求设计化活动。

该定义揭示出设计的属性:设计是一种探寻活动,目标搜寻活动,创造活动和问题求解活动;设计目标遵循满足原则;设计来源于需要,需要是设计的动力和源泉,需要解决着设计,需要是设计之母;设计的特征是视觉化,设计与设想不同,这种视觉包含了文字,符号,草图,图样,模型,动漫,计划,方案等。

设计目标是表现设想,指导生产,设计是一种设想信息视觉化的过程;设计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实践活动,是设想之后和生产之前的活动。

总之,设计和哲学都是思想的产物。

只不过设计可以由多人来完成,也是可以创新的。

而哲学是有社会限制的,一个社会背景下只能有一种统一哲学。

因为他们是两种思想产物,所以,设计理念会有一定程度基于哲学,而设计的产物又会反促进新哲学的形成而达到社会的转型。

二、哲学对设计的重要指导意义“思想是设计的灵魂,文化是设计的最高体现。

”设计师的设计构思过程是思想活动的过程,设计作品的呈现则是思想的最终呈现。

设计作品的流通,是消费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思想交流。

思想在设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作品就会枯竭,没有生命存在的意义。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思想的最高体现、精髓所在,是属于联盟人类社会的第二空间——精神领域。

设计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是属于人类社会的第一空间——物质社会。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对学科定位的研究与思考柳冠中一、设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深刻的改变了社会的整体机制和意识,规模化的大生产、集合化的大分工体系产生了保证社会工业化体制运转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

我国改革开放不到30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工业化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会型“产业链”和“工业文化意识”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积淀和成熟。

其问题与根源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仅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1、全球化产业链:1)“知识经济型”的知识产权垄断、高额利润、绿色生态经济与“加工制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价值的劳动密集经济;2)引进、消化与制造;硬件、制造、技术、设计与产业生态链;3)产品链经济与服务链经济;4)产品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与产业链全球化。

2、科学发展观和生存方式的变革:1)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取向;2)从“物”到“事”的服务设计理念;3)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占有;4)留有余地,适可而止;5)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

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的奢华追求。

沉溺于工业文明表象的技术膨胀,淡化了我们对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我们子孙生存资源剥削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衣食住行用物质享有以外,还有额上的汗、手上的茧,人与人的接触、沟通、谅解,与大自然的互动、共生,与他人一起参与、合作、挫折、失败、创造时产生的行动节奏、思想协调统一的乐趣、情感和情操,以及对自然和一起存在事物的尊重。

“科学”是去发现、解释关于自然、社会的只是,是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分析、发现,这是陈述逻辑;而“设计”是应用那些知识去创造未来,是关于“可以是什么,”、“可以是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集成、整合、创造,这是祈使逻辑(预设)。

设计者说

设计者说

设计者说作者:来源:《设计》2018年第02期“‘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它已经被证实为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的当今,设计本来应有的职责被严重地歪曲了,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设计拉动型’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和设计强国。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好的设计师会设计也会讲故事。

我们的项目解决了复杂的问题,如何将解决方案完美呈现并陈述给客户,这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讲述的故事,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帮助那些未曾接受过设计专业培训的企业利益相关方,更好地认识到解决方案的真正价值;帮助我们的队友去理解彼此的工作理念。

”FRANCO PAPESCHI,跨国设计与战略咨询公司FROG的创意总监“我认为你只有真的自己动手,才能真正了解一种材料——它的属性和属性,重要的是,这种材料的所有可能性。

……而整个过程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当你做出第一个模型的时候。

我们可能会喜欢它,也可能不会,但是第一个模型做出来之后,一切都会改变。

”——JONY IVE,苹果的首席设计师“艺术和设计之间的界线已经变得很模糊,但是两者都是对‘美’的追求,有人会说,设计是以功能为主,要求好用易用。

但我觉得一个让人喜爱的设计,一定是好用,而且一定是美的,如果不美,它自然就不好用。

再者,艺术和设计同样是需要充分了解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去探讨未来的可能性。

”——陈慰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其实这么大一个中国,这么多人需要服务,这么多设计需要表达,为什么复制别人呢?我也曾经想过制定一个属于我设计语言的‘套路’,但是在住宅设计领域,设计及个性化的要求就应该是不被定性的,尝试无效绝望中我放弃了制定风格套路,我们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每一个都不同每一个有欣喜的做设计,突然有一天发现,有人会谈论所谓孟也的设计风格,其实我从来没打造这个风格,因为我知道设计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
【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5页(P4-8)
【作者】柳冠中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J], 柳冠中
2.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J], 柳冠中
3.树立文化自信,为人类未来增添智慧 [J], 郭小军
4.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代发刊辞] [J], 柳冠中
5.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J], 柳冠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0_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_柳冠中

S0_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_柳冠中

万变不离其宗
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
以不变应万变
With Constant Should Ten Thousand Change
Concep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Design
设计的观念与评价体系
Tasting
第一口:生理饥渴、 饥不择食
在的社会经济结构 ——“土壤”。
"Industri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which is the "Superstructur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economy.
《事理学》提倡“实事求是”
“事”是塑造、限定、制约“物”的“外部因素”。
因此“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实事——求是”。
“设计”首先要探索不“人”(或 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 等因素下的“需求”。
"Matterology" advocate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tter" is the "External Factors" which is to build, limit and restrict "Object". Therefore, the "Design Process" could be described as "Being Practical – Seeking Truth". First of all, "Design" should explore "Demands" of different "People (or the Same Person)"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适可而止的“栖息”

适可而止的“栖息”

适可而止的“栖息”柳冠中【摘要】当今的设计将重点探讨物品、过程、服务中的方式创新,亦即“谋事”,其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纵深性.设计承载的是人类的理想、道德的重任,设计是一种生产关系,是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存智慧的源泉.【期刊名称】《设计艺术研究》【年(卷),期】2011(005)005【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复杂;系统;栖息;适度;关系;智慧【作者】柳冠中【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赤裸裸的环境恶况让我们触目惊心。

适度设计的精神——“使用而不是占有”,想让生态、保护、培育、有机与再生等普世观念在人类家园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体现了人类对自我的忠实,和对未来的负责。

人们对它们的选择,也折射出一种祥和的审美情趣。

虽然我们生存在一个极其复杂但又极具结构的“系统”的世界里,但无不在各种层次的“系统”之中;各种系统又都融入到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链”之中。

市场上繁多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奢华的追求。

沉溺于工业文明表象的“技术膨胀”,淡化了我们对环境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后世子孙生存资源剥夺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

设计能创造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我们的理想,提出新的观念和理论。

当前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不仅经济、政治,而且文化都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设计理应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整合与集成创新”。

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正是亟需把“工业设计”作为“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和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

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柳冠中湖工讲座观后感

柳冠中湖工讲座观后感

柳冠中湖工讲座观后感讲座中柳冠中先生主要阐述了他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目前存在问题及其观点,并就未来工业设计实践的底层逻辑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设计的内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师工作的技能、工作对象的表面,其决定因素是“事”和现象的“本质”,要重视外因的重要作用,“谋事”在先,“谋物”在后。

同时,我们应该思考中国人自己的传统到底是什么,传统不是用来继承的,应该批判地继承,继承的只是精神,而其载体必须是创新。

柳冠中先生认为,“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它是人类未来不会被毁灭的、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因此设计师更应该解决的是普通大众的问题。

学设计,首先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跨界,虚心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进一步贴近生活,真正地沉下心来,认识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存在的不同需求。

“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

”这是柳冠中先生一直强调的设计的最终目标。

中国人应该以“分享、共享”的生活方式代替“占有”。

同时,年轻人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产品设计,而是产业的设计,“共享性服务设计”才是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柳冠中先生还强调,衣、食、住、行、用、交流,这个初心是永恒的。

中国人要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而“社会设计”的研究将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

设计师应该关心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外观和表面。

“中国方案”将是“人类共同命运之梦”。

最后,何晓佑教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应该带着在本次讲座中所得到的启发,更深入地去思考,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中。

讲座在与会同学们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浅谈哲学思想与设计的关系

浅谈哲学思想与设计的关系

浅谈哲学思想与设计的关系一、设计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意识现象的认识及其成果.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是人类一切认识的过程及其成果。

设计是从人类需求出发,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是协调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是解决问题构思方案的过程.柳冠中强调:设计应被证实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设计是一种探寻满足需要的视觉化活动,这是从设计论的角度回答设计,需要是设计的目的,决定着设计的功能,满足是设计的目标,设计的特征是探求设计化活动。

该定义揭示出设计的属性:设计是一种探寻活动,目标搜寻活动,创造活动和问题求解活动;设计目标遵循满足原则;设计来源于需要,需要是设计的动力和源泉,需要解决着设计,需要是设计之母;设计的特征是视觉化,设计与设想不同,这种视觉包含了文字,符号,草图,图样,模型,动漫,计划,方案等。

设计目标是表现设想,指导生产,设计是一种设想信息视觉化的过程;设计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实践活动,是设想之后和生产之前的活动.总之,设计和哲学都是思想的产物。

只不过设计可以由多人来完成,也是可以创新的.而哲学是有社会限制的,一个社会背景下只能有一种统一哲学。

因为他们是两种思想产物,所以,设计理念会有一定程度基于哲学,而设计的产物又会反促进新哲学的形成而达到社会的转型.二、哲学对设计的重要指导意义“思想是设计的灵魂,文化是设计的最高体现。

”设计师的设计构思过程是思想活动的过程,设计作品的呈现则是思想的最终呈现。

设计作品的流通,是消费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思想交流。

思想在设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作品就会枯竭,没有生命存在的意义。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思想的最高体现、精髓所在,是属于联盟人类社会的第二空间——精神领域。

设计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是属于人类社会的第一空间——物质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11月28日,DOMO nature·2010“设计与生活”主题艺术沙龙在东辛店DOMO nature 家居艺术陈设馆隆重举行,气温的持续走低,并没有阻挡住京城设计界权威及广大时尚、家居媒体在11月最后这个周日的倾巢出动。

在诸多设计界权威或犀利、或温婉的言论背后,映射出国内设计领域的困顿现状以及发展突破,当务之急是实现设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初衷,让源自普通生活的设计元素主导生活,让真正的艺术返璞归真。

柳冠中:各位嘉宾,各位同行,还有主持人下午好。

今天下午这个机会我们交流一下,主要是想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主要是想阐述我对设计和艺术的一些思维方法。

我们大家都这么说,包括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名人都说过,“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这句话咋一听好像没有错,但是这么一表述,“设计”就没了,实际上设计是人类最原始的智慧和冲动。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我们今天来的是一个“产业链”,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任何一件物品,它在工厂里叫产品,在商场里叫商品,在家里叫用品,扔在垃圾站是废品。

而我们设计师必须关照这个全流程,而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从某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就会偏废。

社会上各种声音必须整合在一起,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设计经常讲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战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讲牌,并不讲品。

牌是广告宣传,而品是什么?中国人的文字是讲涵义的。

为什么“三口”才为品,一个口不能叫品,肚子饿了,那没有吃相,那绝对没有品。

第二口富了,我要显摆,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到处在显摆,到处在招摇过市,它谈不上品。

我们讲真正的“品”是一种适可而止,是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节制生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而我们讲的设计的观念和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绝对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做过头。

真正生活的问题,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这个才应该是我们所讲的设计的思路。

我们到底用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我们中国的汉字讲得非常清楚,繁体字的“聽”,听是用耳朵听的,耳朵只是一个传播的渠道,台湾的说法叫管道。

真正的听,耳朵是一个表面现象,要用眼睛听。

通过看你的表情,你是在忽悠我?还是很真诚地在说话。

实际上听,是用心灵,你的记忆,你的文化,你的素质,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才能把这个话听进去。

我说简体字——“听”设计地更高明,他干脆把话说到底了,什么叫听,用嘴巴听,这正是设计师的思维方法。

我要对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意识,所有的社会理解有自己的反馈,我要拿出一个方式来引导人们健康的消费方式。

要用设计师的行为去表达设计师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本职。

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是一种能力,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技巧,但是设计仅仅从这个角度认识的话,就太局限了。

设计是人跟大自然,跟社会和谐的一种智慧,或者我们的思考方式。

所以设计远远早于科技和艺术。

当原始人拿起一块石头打野兽的时候,他会选择,选择那种拿起来合适,能扔到一定的距离把野兽打死。

这个可能经过了千百万年,这个时候可能“设计”就开始了。

当人们有意识地去打造石器的时候,这时候还没有科学,也谈不上艺术。

但是设计的行为已经开始了,实际上设计一直在处理一种关系。

我们说科技是生产力,设计就是生产关系,它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即所谓“四两拨千斤”,关键在找准支点。

设计一直在人类的进程过程当中起着催化、引导和调整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设计的本身,它的本质是一种整合的创新,它不是某一个专业的创新,靠的是整合广博的知识和资源的结构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传统是传统的精髓,不是表面的一个斗拱,一个四合院所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的。

而这样理解传统就偏废了,它只是传统文化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传统。

真正的传统是精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利器。

什么叫“利”,并不是最先进的最时尚的或者最原始的东西就叫利,或者是最“酷”的,而是应该从我们中国人做的“事”去评价,目的是做事。

技术只是工具,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做事情,是物的造型和技术存在的合理关系的脉络。

中国的设计的本质是在生活当中,在事的关系当中去研究发现,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合情合理的物来。

我们设计师是在讲故事,在编写生活的戏剧。

我们说家具也好,或者装修也好,建筑也好,只是生活当中的道具。

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有趣,更合理,更有意义。

所以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而我们都说造物,造物是一个现象,其实是在祁使性地叙事。

我们人类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会有反馈,我们要有主观的意志,这实际上不是在被动地、简单地描述。

科学是描述,设计是祁使,是在无言地服务,但是它又是无声的命令,它是在讲理,也是在抒情。

所以我们说确定设计艺术的要素,是我们要在生活中。

时间和空间绝不是孤立的,我们应该叫做时间流和空间场,它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

时间有主观性,生活当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中才具有确定的意义。

不能孤立地看传统,孤立地看我们现在的某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时尚、一个潮流。

生活在实践当中展现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

所有的传统、习惯、风俗、文化、历史,都是我们曾经的过去,如果设计师对这些背景不理解,不认识和尊重这些背景去设计产品就会失败。

设计是过去、现代和未来的统一,它不能沉浸于过去,也不能仅仅存在于现在,必须是一个连续。

所以我们讲“情景”,设计师在创造一种情景,来组织物,组织物境来让人们产生一种意境,是这三“境”的统一。

我们现在讲空间。

空间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物理场合,同时空间也被人们赋予了目的。

所以在生活当中,空间具有超越其物理层面的意思,不仅是大小、高矮,或者是色彩、形态这个关系。

它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比如在历史当中人和物的关系。

所以在文化历史概念里,都具体体现了微观的人,就是我们说的消费者,我们的人民。

我们怎么理解生活和艺术?物只是手段,它满足了人的目的。

但是你应该看到,你选择的物,你组织的空间,它反过来影响人,是来制约人的。

行为和信息是连接人物外部环境目标之间的一个纽带,是人类文明赖以进化和发展的一个催化剂。

外部空间世界是一列人、物、事件、话语、行为、意义的综合。

所以艺术的世界,每一时刻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打散、重组、混合。

而我们每一个时刻都在进行着适应性的决策和行为。

所以设计师们的行为是非常关键的,你要给别人沉淀下这个“意义”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活艺术的结构里面,外部的环境世界是一个空间场、时间流,是通过信息进入人的意识世界的。

而人们主体内在的意识世界又通过行为、我们设计师的行为,或者我们消费者的选择等综合因素去影响改变着外边的世界。

我们从生活的意义来说。

在事的过程当中,主体意识沿着时间流动,因此在事的意义当中包含着情感的产生和价值的判断,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它反应了人的世界观和你的观念。

为了强化我们在生活当中的意义,人们总是把事情的过程复杂化、精细化、或者神圣化。

比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又比如一些特定的礼仪场合,它是需要夸张的,为什么这么说?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它,让它沉淀下来。

就像我们说的古代君王前面的座位,也就是大臣们坐的座位,绝对不是我们现在大家坐的座位,那个坐面是低下来了,你根本没有办法坐,你坐了屁股就要滑下来。

这是为什么?因为君王要你扶着膝盖,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在那儿保持一种姿态。

它是一种社会的需求,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

特定的人物、道具、氛围构成了不同的空间,人们的空间被行为所规范,人们需要在空间和行为当中做到分析。

我们设计师要处理一个关系,是在不同的空间上上演不同的人间戏剧,人们的角色行为被空间所制约,空间与其说是一个物理场,还不如说是一个心理设备的场。

空间像磁场,我们的行为心理意识化,也就是我们在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影响到我们的人民,或者我们的消费者。

比如这把椅子,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它的结构和材料和重量,或者坐上去的感觉并不舒服,但它恰恰是设计史上销售最好的椅子。

这是为什么?因为有这么一个大师,这个大师代表着一种现代主义,这个设计师的成功是代表着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现代意义和现代设计。

办公室放这把椅子,表示这是一个现代的设计公司,代表了设计师的主张。

就像我们的生活用品,拿一双李宁鞋来说,这个鞋在功能和结构上真正能起多大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在它的功能性之上逐渐增加了实用性,逐渐把它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这样便产生出一种象征意义,形成了一种文化。

所以说,我们的设计,往往整个的价值没有多少,为什么能卖这么贵,也是这个原理。

物质沉淀下来在人们心中产生意义,是意义的价值,它不再是价格,而是精神价值。

我们说我们的故宫,故宫代表什么,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它是代表了整个封建时代的一种要求。

它把这种需求整合成一种建筑的形态,让人们进到里面产生一种庄严感。

就是塑造一个精神空间,它是体现了整个社会当时的一个缩影,整个的社会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看四合院,四合院是什么?我们现在研究四合院,但是我们现在能住四合院吗?13亿人口是不是每家都要住四合院?我们应该知道,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四合院就像大熊猫一样要被保护,我们研究四合院,实际上是研究它和人的关系,研究现代人的生活关系,我们在创造我们现在的交流空间。

我们不可能把四合院搬过来,搬过来只是一个博物馆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用于生活。

再比如说苏州园林,我们看大观园能不能这样,一个大企业弄一个小桥流水。

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数上班的白领白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赶紧回去抱孩子、做饭,怎么可能像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那样悠闲地欣赏,三步一转,五步一换景?不可能了。

我们必须创造现代的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过去的传统里面。

所以我们说西方的教堂也好,中国的祠堂也好,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物境”、“情境”,完全是“意境”的不同所致,这是完全不同的文化。

文化赋予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符号,是深层次的,是抽象的,是难以把握的,但是需要设计研究和发展。

因为它在与人的互动过程当中不应该是一个诠释型的,所设计的并非是分析,而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意会,是一个把握产品意义的历程,也就是文化存在的一个确定的联系。

所以,文脉的意义是一种承接,形式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我们过多关注手段的时候,手段就成为目的。

而人们往往忘记了最终的价值、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往往忘记了目的,都使用了手段。

比如有一个灿烂的海景、一个粗糙沙滩、一个腐朽的木桩、一个充满力量的动作。

这张海报,这一切都是为了宣传牛仔服,它想传达出来的是人们心里的预期,是年轻人的预期,他们希望过这样一种生活,希望成为这样的一种人。

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未来。

所以我们必须要创作新的文化,当文化存在的语境已经改变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再穿着长袍当文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