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15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北师大版.doc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在某个历史时期,中国对旧有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主要是:在学校中,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进行专业调整等等,把旧学校改造为面向工农,培养各种建设人才的阵地。
该历史时期是( )【导学号:14322258】A.“大跃进”运动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B[由“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面向工农,培养各种建设人才的阵地”可判断这个历史时期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不可能“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 2.下表是20 世纪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
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不是对旧教育的改造,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学院系专业的调整,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提出“211工程”,故C项错误;院系调整前是社会文科院校较多,而调整后理工科学院增多,正好满足和适应了我国“一五”计划中工业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
] 3.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 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
这说明(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B[“一五”计划是从1953至1957年,“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1958年……经过……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可知有夸大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中国开始在各行业中掀起“大跃进”运动,材料反映的就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材料中用极短时间编出字典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不是在贯彻“双百”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技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化教案
【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新中国的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扫盲教育措施成就:到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曲折发展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扫除文盲2亿多人,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1950年召开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1982年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年提出在20世义务教育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90年代以来,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高等教育①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的高等教育模式②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③“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④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⑤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了教成就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三级学位制度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还设立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权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三、新中国的文艺——“双百”方针【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 材料二材料三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已成功发射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教师补充
提出背景与目的
结合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内容,以及对 “文化”的理解,组织学生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激发人民 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
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 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为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设问探究:“双百”方针的实质?
思想解放,自由民主,以人为本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 的决定》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 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 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 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 义。 ——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重点:建国初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
立;新时期“科教兴国”及教育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
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
切入主题 —引起兴趣与注意
展示我家被临海市政府评为“教育世家” 的照片,介绍前两代从教与我们这一代从教 情况:从年收入、评职称、获奖与荣誉。让 学生感受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之大。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实践;
文化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及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理解“双百”方针的内涵;
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的辨证关系
师生探讨:
如何理解“文化”?
“文就是人思考的时空及内容,化就是人表达 出来的一切;文是一个人内在的一切,化是一个 人外在表达的一切;所以,文化就其内容来讲是 一个人内外结合的一个整体的概念,文化的这一 概念只有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才是有效的。”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必修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试说明】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整合】☆中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二、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1)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2、文革对教育破坏:①、学校停课;②、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启动“希望工程”。
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链时间轴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限时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B)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5号”载人飞天大成功D.“神舟6号”飞船双人试飞成功2.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成就: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电影和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湖州中学 孙 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 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 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 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意见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 学习 残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讨论 要求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 说 明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2、整合与拓展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程标准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在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1.“两弹一星”(1)概况①背景:新中国诞生不久,工业体系尚未建立,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②目的: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③决策:1955~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果断决定研制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和导弹①成就:在青年科学家邓稼先的领导下,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②核政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③和平利用:中国先后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电力。
(3)卫星①概况:1956年10月,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提议;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②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2.“神舟”五号——载人航天(1)背景: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①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的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②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返舱并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
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意义(1)“双百”方针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方针。
(2)“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6.成就(1)主要内容: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火热的现实生活。
(2)代表作品:《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1.原因(1)“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的破坏。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2.表现(1)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点名批判。
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
(2)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批斗、迫害。
(3)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种、剧目被停演,文艺上形成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
3.影响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知识点三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2.表现(1)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率先揭示了极左思潮对青少年心灵毒害的《班主任》。
(2)长篇小说:一大批文学精品问世。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战争与人》《长城万里图》《白鹿原》等。
(3)报告文学:受到欢迎。
代表作:《哥德巴赫猜想》。
(4)艺术领域:杰作频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双百”方针的实质及意义史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解读]抓住史料出处标注的时间“1956年”可分析“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史料中的第二句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 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 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 《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 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东方红》 艺术精品 《洪湖赤卫队》 《红色娘子军》
建国初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双百方针”的提 出 2、社会环境的变化:
(1)新中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3、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创新;
二、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凋零:
1、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1965年《文汇报》《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出笼,政治色彩变浓,批判范围扩大。 (2)、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江青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 ——文学艺术开始惨遭摧残。
(2)国内因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初步确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中国需要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 任务(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 “ 百花齐放”是指 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 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 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发展; 百家争鸣。
A
B
7.下列哪一措施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的 提出、 C.“二月提纲”的起草 D.破除“四旧” 8.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建国后 B.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文革结束后 9.“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有 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②有 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③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 告》,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④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I、考点和要求一、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II、基础知识梳理一、第一个创作高峰(五六十年代) 1、指导思想:“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2)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意义:P74-75 2、成就:P75二、“文革”中文化一片凋零 1、凋零原因: 2、凋零表现:▲为什么《海瑞罢官》会受到批判?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1)党内对“大跃进”错误及纠正错误所采取的调整措施等问题上的分歧有所发展(2)江青、姚文元等人的推波助澜(3)毛泽东的错误认识和对江、姚的支持说明了在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应如何评价“样板戏” 一方面,它是劳动人民和广大戏剧创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高水平的剧作;另一方面,过于呆板和其政治背景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三、第二个创作高峰(改革开放时期)(一)文艺繁荣1、指导方针:“二为”方向(1)提出背景:(2)提出: 2、成就 3、意义◆教训: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①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②要坚持“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为人民服务),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不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
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2)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专题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2.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十五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知识结构两弹一星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成就: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硕果累累 2号”出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东方魔稻”年,“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 年,“银河——III ”巨型计算研制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地升入太空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的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左”倾错误持续发展,“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进行 “文革”使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打击“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扫盲教育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双百”方针 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 的春天 新 中 国 的 科 技 成 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现 代 中 国 的 科 技 与 文 化研习课标课标1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梳理1、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苏联对核武器空间技术的垄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
3、水稻杂交技术(1)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1)1983年中国第一台计算程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n ① ③ ④
试爆 成功 。② 1 6 97年 第一 颗氢 弹试 爆成 功 。③ 1 6 9 4年 6 月发射第 一枚 中近 程运 载火 箭 。④ 16 9 6年 导弹核 武器试
答案
A
史料研 习 一
◆ ◆史料 文本
材料一 如 果六十年代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 氢弹 , 没
验成 功。
射成功 。④2 0 年 1 0 5 0月 1 2日,神舟” “ 六号 飞船 发射成功 。 ( )第一 , 2 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 , 为科技 的发展 创造 了 必要 的前 提 ; 二 , 和政 府对 发 展科 技 的重视 和 正 确决 第 党
2 0 年 9月 2 日, 08 8 中共 中央 政 治局 常 委 、 务 院 总 理 温 家 宝 国
毕 业 后 分 配 到 统 计 局 工 作 , … 19 … 9 6年 至 1 9 9 7年 在 美 国 斯 坦 福 大 学 亚 太 研 究 中 心 做 高级 访 问 学 者 … … ” 教 授 履 该
历反 映 了 ( )
这 样 的 国 际地 位 。这 些 东 西 反 映 一 个 民 族 的 中国 的文 化与
有发射 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大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
问题 突 破 一
【 应用 l “ 】 ×× ×, 教授 。15 9 0年 1 月生 ,9 8年 中 16 专毕业 ,9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 江上 山下 乡。 16 17 年 3 98 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9 2年 2月大学 18
( )这一系列科 技成 就的取得 , 方 面提 高 了 中国的 2 一 综合 国力 , 固了国防 , 巩 科技成果 的推广应用还创造 了巨大
的 经 济效 益 , 动 了 社 会 的 发 展 进 步 。 推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1.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2. “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3)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
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建国初期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深厚而丰富,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而且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了农业的发展,并于公元前21世纪左右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这一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古代中国还在纸张、印刷术和火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传播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此外,火药的发明也为军事和烟花爆竹的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些科技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古代中国的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中国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著作如《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还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和音乐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并对世界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也为世界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崇尚仁爱和正直,强调个人和社会责任。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保持和谐,追求心灵的和平和平静。
而佛家思想则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解脱。
这些思想理念被无数人传承和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还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例如,古代中国人开发了天文学、数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浑天仪,并绘制了详细的星图以供导航和占星使用。
在数学领域,古代中国人创造了代数系统,提出了各类数学问题与推理方法。
这些科学和数学上的发明对整个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自从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科技和文化进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和文化强国之一、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还对国际科技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现代的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铁、核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如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高科技公司的崛起以及5G技术的引领。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厚科学技术实力的国家,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涉及众多知识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2.节能环保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节能环保技术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以及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3.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原材料的替代和技术的提升,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点。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1.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医、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被传承和弘扬。
国家也在不断推广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
2.文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艺类业态也在不断变革。
网络文学、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
3.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也被视作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
三、科学技术和文化融合的新意义1.实现文化传承:当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科技能够成为帮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有力手段。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来保存传统的文化史料,让人们更加方便直观地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促进文化创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工具。
在现代文化的创新过程中,科技的引导和辅佐,可以更好地推动创新的健康成长。
3.创造新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和科技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和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你有没有想过,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一旦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就拿咱老祖宗留下的京剧来说吧。
那五彩斑斓的脸谱,精致的戏服,还有演员们韵味十足的唱腔,是不是让你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可如今,通过现代科技,京剧也有了新玩法。
你能想象在虚拟世界里欣赏京剧吗?戴上 VR 眼镜,瞬间就置身于京剧舞台的中央,演员们在你身边唱念做打,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这难道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吗?再说说中医。
中医那一套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传承了千百年。
可现在,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中医的诊断变得更加精准。
中医的草药配方,也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分析和提炼,制成了更方便服用的药剂。
这难道不是在给古老的中医插上科技的翅膀吗?还记得那次我和朋友去参观博物馆。
以往,我们只能隔着玻璃橱窗,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珍贵的文物。
可这次,不一样啦!博物馆运用了 3D 投影技术,那些文物仿佛“活”了过来。
秦始皇的兵马俑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站在我们面前,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朋友惊叹道:“这也太神奇了吧!”我也忍不住感慨:“谁说传统文化就得老气横秋?有了科技的加持,它照样能活力四射!”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像剪纸、刺绣。
以前,这些手艺可能只是在民间流传。
但现在,通过网络直播,手艺人能把自己的技艺展示给全世界。
说不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就有个外国人因为看了直播,爱上了咱们的传统手工艺呢!你看,传统文化就像一颗古老的种子,而现代科技则是滋润它的甘霖。
两者相互融合,才能让这颗种子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传统文化如果一味守旧,不与现代科技结合,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科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怎么能有灵魂和温度?所以说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美好的。
它们相互成就,共同为我们创造出更加精彩的未来!。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
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1第一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一、科技一览表二、两弹一星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意义: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东方魔稻”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水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
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四、“神舟”号飞船评价:①欧洲媒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意义: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国家的独立(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重视;③经济实力的增强;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六、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70年前后中国滞后的原因:①根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腐败,不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⑤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七、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滞后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③党内长期“左”倾错误的干扰;④对外关系过分强调“自力更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济效益不明显; ③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与社会主义国家性 质和国家的支持、投入分不开,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 要是民间行为。
专题总结
专题体系 文化事业 1949-1956 教育事业 确立社会主义教育 性质:为人民大众服务 “双百‛方针 探索与发展 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两种教育、劳动制度 “教育革命‛ ‚上山下乡‛运动 招生:群众推荐 科学技术 自力更生方针 中科院、国科委 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 氢弹、东方红一 号卫星 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 籼型杂交水稻 理论: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成就:核能、空 间、运载火箭、 信息、生物工程
成就
疑难突破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 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同的经济就已跃居世界前列。
①建国初,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刚刚起步, 物质基础薄弱,国家安全缺乏保障。当时美国敌视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 O年代中苏关系也 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 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 个安定的环境。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 设服务,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 这主要是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 争的需要。 特别提示: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军事政治的角逐, 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发展尖端科技(如航天)是我 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科 研 的 起 步
措施
国防 领域 成就
医学领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农学领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科 学 技 术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 的 提 出
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拉大了 ②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③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 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④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的战略方针
3、从现实形势来看 (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 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 育具有基础性地位。 (2)在国内: 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 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②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成 为制约我围经济发展和困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特别提示: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 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这对于促进经济 发展和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深远意义。历 史证明,偏离这个方向对整个民族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1956-1966
1966-1976
文化凋零
1976-至今
“二为‛方向
蓬勃发展 恢复高考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 教育立法
意义
①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 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建设 新时期 (蓬勃 发展)
措施
①拨乱反正: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建立起中小学参评高级 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 ②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强调坚持 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④加快教育立法:1980年以来,颁布《义务教育法》、《教 师法》、《教育法》等,初步建立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①实现‚双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 壮年文盲 ②职教、普教并举,成教发展 ③初步形成多层次、学科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表现
①红卫兵的破‚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物遭受毁坏 ②江青等破除‚文化黑线专政‛的鼓噪下,大批文化界人士遭受迫 害 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文 化 事 业 的 繁 荣
背景
①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明确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 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国家设立文化艺术奖项,促进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 ①‚鲁迅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 ②‚茅盾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而设 ③‚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
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 一 生产力‛的论断 ①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 意义 作用的理论概括 ②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
原因 走 向 世 界 的 中 国 科 技
表现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动力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实 施 ①核技术领域:成为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技术体系国家之一 ②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运载火箭领域:2003年,发射‚神舟5号‛成功。杨利伟是首 位进入太空中国宇航员 ④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⑤生物技术领域:2001-2002年完成相继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水 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 较
1、内容: (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 (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异: 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 是传到国外(欧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表现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知识整理
过渡时 期(社 会主义 教育制 度的确 立)
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考点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整理
背景:近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十分落后
①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 ③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④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 吴阶平、邓稼先等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发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 进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双 百 ” 方 针 的 提 出 “ 十 年 动 乱 ” 与 文 化 凋 零
背景
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领域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上实行百家争鸣 意义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
文革导火线: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 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 内形势决定的。
措施 ①改造旧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②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
性质:1954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全面建 设社会 主义时 期(探 索与发 展)
措施
① “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 ② ‚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 ③办学体制上,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针,新建一批工业 大学和专门学院
专
题
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说明:‚‘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体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知识整理 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工作者以澎湃 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的革命和建设)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