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值得学习的教育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国
美国父母成功教子四大经验
经验一: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
尽可能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父母失去教育孩子的机会。
经验二: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在每天工作之余,父母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有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就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
所以家长们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游戏。
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还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
全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能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经验三: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孩子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父母有了空闲时间再说。
与孩子谈话,为亲子之间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机会。
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情告诉父母,对于父母来说,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也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
经验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随着孩子的成长,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全力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首先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给孩子作决定的自由,然后再将孩子可以做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加,父母可以让孩子完成更难的任务,从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骄傲感,让孩子更加自信和自律。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父母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而尊重父母、爱父母。
法国很感性
法国孩子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对孩子的感性教育培养上。
法国人认为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尊重孩子的人格;在法国,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都不会先指责孩子,而会先问事情的原因和孩子当时的想法,听完事情的经过后,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方式会使亲子间形成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父母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法国家长会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孩子教育,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地去做。
法国家长从来不逼孩子去做事情或者应该怎样做,他们认为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能力;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国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房间,因为那里才是他们的自由空间,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由和个性,法国家长会让孩子自己装饰房间和选择如何玩耍。
法国家长还经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过对文化艺术的亲身体验来让孩子感受生活。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困难,而是让他们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们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更多接触社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有创意性的感性教育;法国的孩子教育都是围绕着感性教育进行的,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和美术的指导上。
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儿园全部课程的80%以上都和美术教育有关,在家庭里,手工制作用的材料要多于其他的玩具,为了使孩子随手就可以画画,家长在墙上贴了很多可以绘画的纸张,家里到处都是绘画用的工具。
法国孩子对建筑物或对音乐和美术的认识比其他国家的孩子更早,他们看见一幅画,就能谈到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能够说出对画的感想。
法国的幼儿园、学校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意性,他们重视培养孩子把感觉到和看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重视孩子们参观和旅行之后的活动。
在文学教育方面,老师让孩子把所读到的画出来;在地理、音乐方面,老师也尽可能地使孩子通过联想找到感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
日本的家庭教育
日本的科技发达,固然与政府重视科学,重视人才有关,更重要的是日本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之中,我国中小学也在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固然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种教育应具体表现在日常中细微末节的小事之中,做到小中见大。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一次出门都要向父母说一声“我走了”,回家后还要说一声“我回来了”。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教育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
而中国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切都是包办代替,大部分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即使长大成人以后,很多家长仍借助手中权力,或通过各种关系为他们安排舒适的工作,或为子女的结婚倾家荡产,债台高筑,所以中国的孩子依赖性较强,自立、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创造性。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时,父母从不去扶他起来,而中国的孩子跌个跟斗,碰破点皮好象就不得了,家长赶紧把孩子扶起来,还要对不会说话的门坎,地面发一顿火,狠狠地敲打几下,以此来哄孩子,结果导致孩子长大后,一是犯了错误往往嫁祸于人,二是经受不了失败的挫折,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创新教育
日本的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借阅图书,做各种创造性游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多做组装玩具,教育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拼装各式各样的玩具模型,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而中国的孩子只注重书本知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奇心,往往采取扼杀态度,上课不准讲话,不准提出相反的问题和观点,从而导致思想模式的僵化,因而也少有创新精神。
舔犊之心人皆有之,但父母并不能跟子女一辈子,真正的关爱还是要教会他们做人之道和自立自理的能力。
英国父母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
加拿大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相对富足的加拿大,“小皇帝”却并不多见。
加拿大的许多家长们是如何做的呢?
1、必要时就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加拿大的许多家长明白,面对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的诱饵,最明智的对应方法便是学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
当然家长也不能绝对化地对孩子的正当要求置之不理,因为有时候索要也是他们想要和大人沟通的一种手段。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能力。
让孩子明白家庭里不只他一个成员,告诉孩子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兄弟姐妹,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分享权利,而他只是因为尚且年幼有时需要得到大家的照顾而已。
2、不要对孩子搞“特殊化”。
如果每年给孩子安排过生日,那么最好大人(尤其是老人)也过过生日,不要让孩子以为只有自己才配过生日。
3、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而不要让孩子独享他喜欢的食品或玩具。
4、要求孩子知错必改,事事处处无原则地原谅孩子的错误,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而溺爱则十有八九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5、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在孩子的婴幼时期,就应该引导和教育孩子认识到大人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教会他向大人的关心道一声“谢谢”,这样在他心中就会形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的理解和感激。
6、带孩子“走出家庭”。
待孩子稍稍长大,生活范围扩大到小家庭以外后,孩子的情感触角还会延伸到亲人以外的其他人身上,此时许多加拿大家长不忘鼓励孩子用省下的零用钱捐献给慈善机构,或上老人院给孤寡老人献花等。
这类小事积累多了,孩子的胸怀就会变得越来越开阔,扩展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经历,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摆脱自我至上的意识。
(六)西方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方式
西方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懂得孩子心理,在课堂上借助西方人特有的幽默和丰富的体态语,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不时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似乎他们在学生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教育方式。
学生不是被动的观众,而且积极参与,即使听力差的学生也“看”得懂。
西方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以及注意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堂课犹如一出戏,不知不觉地表演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相比之下,中国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运用比较少,所以中国教师的课堂比较沉闷。
多数情况下,老师左手捧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支粉笔,面对一块黑板,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坐姿端正,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课堂气氛严肃。
湖南春雷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