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与监测--第二章
环境监测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
体水位流平置稳须,水能面宽反阔、映无所急流在、无区浅滩域处。环境的污染特征;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
尽水可量监能测以的结最合。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
4、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7
一、水体、水体污染、水质
➢ 水质和水质指标
1、水质:由水和水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性指标 2、水质指标:描述水体质量的参数
✓ 物理性指标:水温、色度、浊度、透明度、残渣及悬浮物、电 导率等
✓ 化学性指标:有机物(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无机指标(重金 属、无机阴离子)
35
※ 地表水采样时间和频次
➢ 确定采样频次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 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 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 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36
➢ 时间及频率引自《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控制端面:了解水体受本区域污染情况,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出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情况,设置在最 后一个排污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尽可能靠近水系的出境 处
✓消减断面:设置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
的河段上,目的是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自净情况
29
✓ 生物性指标:类大肠菌群
8
二、水质监测对象和目的
➢ 对象
1、水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现状监测):对与我们息 息相关的地表水(江、河流、湖泊、海洋等)及地下水 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等。
通过监测分析环境因素的浓度、污染物的组成和排放源的信息,评估环境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二章基本操作一、仪器设备检查与预热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预热。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的精度、校准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空气吸收法、地面气体采样法和人工采样法等。
而在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倾倒法、沉积法和过滤法等。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对于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例如空气样品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报告编写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和结论以及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应准确、简明扼要,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法规一、环境监测的标准环境监测的标准是对监测结果的要求和规定。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环境监测》课件2 水和废水监测
13
三、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 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 污染物加以监测。
优先监测污染物: 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 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 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
8
2. 赤潮
2002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赤潮发生面积 累计超过1万km2 ;
部分海域及养殖区多次检测出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和裸甲藻(Gymnodrium)等有毒
赤潮藻类,并在小范围内监测到有毒赤潮,在某 些贝类中检测出赤潮毒素; 11月福建连江海域发生的裸甲藻赤潮对当地的水 产养殖业造成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 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 匀处。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 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 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7
对 面照
断
控 面制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25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 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 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9
3. 溢油
➢ 2002年我国无重大海上溢油事件发生。 ➢ 1976—1997年,我国海域共发生2300起溢油事故;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环境分析与监测第二章环境分析与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误差、偏差 2、准确度、精密度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5、质量控制图 6、环境标准物质
本章难点 1、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本章教学目录
2.1 2.2 2.3 2.4 2.5 2.6 2.7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环境标准物质 环境分析与监测管理
2.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质量保证的意义
1. 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 管理
2. 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分析与监测中十分重要 的技 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3.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验室的质 量控制工作
质量保证的内容 (一)
⑴网络的总体设计 ⑵具体采样点选择 ⑶子站的结构设计 ⑷采样系统选择 ⑸分析方法 ⑹监测仪器选择 ⑺设备装置的安装和布局 ⑻标准的可追踪性
2、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叫此样本的容量,记作n。
3、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靠近 平均数。 (l)算术均数 (2)几何均数 (3)中位数 (4)众数
正态分布
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测定中的随机误差, 均遵从正态分布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2)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 说明书的要求。上机人员应该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机操作。
(3)使用仪器前应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 即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仪器带病运转。
(4)仪器用完之后,应将各部件恢复到所要求的位置,及时做好 清理工作,盖好防尘罩。
环境监测第1-4章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监测技术及环境标准 监测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 水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监测 自动数据监测系统和遥感监测
1
绪论
§0—1
一、环境
环境和环境问题
F G 中心 A B C E D
广义: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 为这一事物的环境。(图1)
① ② ③ ④ 单独作用 相加作用 相剩作用 拮抗作用
5、环境问题(污染)具有社会评价性,与社会制度、文化程度、 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等有关。
6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影响因素繁多,组成复杂——要求优先监测的原则
优先监测原则: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因素 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应是: ① 对环境影响大的; ② 已有可靠监测方法并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 ③ 已有环境标准依据的; ④ 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标准浓度且污染趋势还在上 升的污染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⑤ 样品有代表性的。
分析环境质量变化了的众多因子(化学、物理、地质作用等), 研究发展变化机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制定合理可行的法律、 法规。
4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
总目的:提供环境质量数据,进行环境规划和管理。
1、系统检测和积累环境本底资料,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标 准提供依据。 2、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标准。
3、检测环境工程地质要素,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可引发
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迁移和演化规 律,寻找污染源和运移途径。
5、调查污染造成的影响。
5
《环境监测》课程笔记
《环境监测》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1. 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视、检测、分析和评估,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公共健康提供信息的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监测对象: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
- 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测试等技术手段。
- 监测目的:了解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2.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保护:通过监测,了解环境质量现状,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 污染源控制:监测污染源排放情况,评估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为污染源治理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公众健康: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公众健康。
- 环境管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 科学研究:积累环境数据,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3. 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内容分类:- 污染物监测:监测环境中特定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 生态监测:监测生态环境状况,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 按监测范围分类:- 点源监测:针对特定污染源进行的监测。
- 面源监测: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 按监测时间分类:- 定期监测: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监测。
- 不定期监测:针对特定事件或需求进行的监测。
二、环境监测特点和优先监测1. 环境监测特点- 复杂性:环境监测涉及多种污染物,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术。
- 连续性:环境质量变化是连续的,监测需要长期坚持。
- 实时性:对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需要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
- 精确性:监测数据需要高精度,以确保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 经济性: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监测成本。
2. 优先监测- 优先监测的原则: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环境中的浓度、排放量、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
环境监测第2章(3)——水和废水监测
七、矿化度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
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该指标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测定方法:重量法、电导法、阴、阳离子加和法、离 子交换法、比重计法等。
八、电导率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即电导率是指相距1cm的两平行 金属板电极间充以1cm3电解质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测定时注意对干扰物(Be2+、Cr6+、Sn4+、氰化物、硫化物、有 机物) 进行掩蔽。 (2)阳极溶出伏安法 (3)示波极谱法 (4)ICP-AES法
6、铬
铬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铬的毒性与其存在价态 有关,六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 内蓄积。
急性铬中毒主要是六价铬引起的以刺激和腐蚀呼吸、消化道 粘膜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口服铬盐中毒及皮肤灼伤合并中 毒。
测定方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新亚铜灵萃取分光光度法) 用新亚铜灵测定铜,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地
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原理:将水样中的二价铜离子用盐酸羟胺还原为亚铜离子,在中
性或微酸性介质中,亚铜离子与新亚铜灵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用 三氯甲烷-甲醛混合溶剂萃取,于457nm处测吸光度。如用10mm比色 皿,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6mg/L,测定上限为3mg/L。
4、氰化物
氰化物包括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简单氰
化物易溶于水、毒性大;络合氰化物在水体中受pH值、水温和 光照等影响离解为毒性强的简单氰化物。
氰化物可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其失去传递氧的功
能,造成组织缺氧窒息。 测定之前,通常先将水样在酸性介质中进
环境监测第二章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国际单位制。如,米、千 克、秒、安培、摩尔等,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真 值叫约定真值。 •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 误差的1/5(或1/3—1/20)时,前者为后者的相对 真值。
2021/1/16
[例]实验室对一种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共5个平行样
品,结果为0.48,0.37,0.47,0.40,0.43,(% )检验数据中是否有异常值?
[解]:x 0.43 s0.046 n5
Txx1 0.430.371.294 s 0.046
查表 Tα = T0.05=1.672, T< T0.05
2021/1/16
[例题]见书 [做题]: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 点上 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 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 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 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D)计算公式
Q 2 1 n 1
Q 2 1 n1 1
2021/1/16
Q n n1 n 1
Q n n1 n 2
Q 3 1 n1 1
Q 3 1 n2 1
Q n n2 n 2
Q n n2 n 3
③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和样本容 量(n),查临界值(Qα) ④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i1
)2
2 N 1i n1(xi )2
xi2(
xi)2 N
N
6.极差: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R表示。
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2.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3.制定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4.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怎样制订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2.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3.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4.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5.25℃时,Br2在CCl4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0,试问:⑴水溶液中的Br2用等体积的CCl4萃取;⑵水溶液中的Br2用1/2体积CCl4萃取;其萃取率各为多少?6.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质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实例。
7.现有四个水样,各取100mL,分别用0.0200mol/L(1/2H2SO4)滴定,结果列消除干扰?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9.简述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原理。
10.简述COD、BOD、TOD、TOC的含意;对一种水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11.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种关系?为什么?12.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耗氧率和13.比较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三种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原理和优缺点。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1.已知处于100.30kPa、10℃状况下的空气中SO2的浓度为2×10-6(V/V),试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mg/m3为单位表示的浓度值。
2.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3.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力为100.00kPa。
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2日平均浓度,每隔4h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采样流量0.5L/min。
环境监测部分习题答案修订稿
环境监测部分习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温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温度较低,准确度低,精密度高。
环境监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 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环境监测》复习题(全新)
《环境监测》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环境污染中的三致是指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
2、我国于1998年公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包括 47 个类别, 175 种废物来源和约 626 种常见危害组分和废物名称。
3、“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提出的“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 14 种化学类别共 68 种有毒物质,其中有机物占 58 种。
4、按监测目的可将环境监测分为监测性监测、污染源监测、研究性监测三类。
5、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 和(完整性)。
6、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7、监测分析方法分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8、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二、选择1、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公害, B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保护自然资源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国家安全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为 C 级。
A.五B.四C.三3、环境监测实行C监测原则。
A、总体B、平均C、优先D、综合4、环境样品中,基体是指 B 。
A、待测污染物B、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C、缓冲溶液D、所有物质三、判断1、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并非是环境监测的重点。
( ×)2、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和污染警报标准。
(× )3、环境质量标准越严越好。
( × )4、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例行监测。
×四、其他1、什么是环境监测?答: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练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分析:是环境分析化学的简称,其主要任务是应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水、空气、土壤或生物等环境要素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定性检测(detection)和定量测定(determination)。
2.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4.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技术规范。
5.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6.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二、问答题1.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分成哪几种?P2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常规监测:对指定的对象的有关污染物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
目的是为了确定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源等。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监测。
3)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的科研课题而进行的监测。
2.根据环境监测的对象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分成哪几种?P2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大气监测、生物体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污染源监测等。
3.对环境监测的要求是什么?答:代表性:是指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自然界的污染状态。
完整性:强调工作的总体规划完整、且切实可行,即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漏地获得这些样品的监测结果及有关信息。
可比性: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有可比性。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内容扩展到化学因子以外的物理参数(如噪声、电磁波、放射性、热污染等)和生物参数(如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检测频率一般是是连续性,实时监测。
环境监测练习题(第1-2章)
练习题第一章绪论(所在章节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_____ _____ _____。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 ____ ____ 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_______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_____和_______ 。
三、问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5.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8.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9.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10.有一个燃烧煤粉的电站,排放废气量8.5X105m3/h,废气中烟尘浓度250mg/m3,SO2浓度300mg/m3,问该电站的排气筒应设多高?11.有一个人造纤维厂的车间,排放CS2废气,设车间巳建有一个40m高的排气筒,每小时排放CS2废气14kg/h,现在车间要扩大生产,扩产后CS2排放量将增加到20kg/h,问排气筒需加高多少才能满足排放标准?第二章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所在章节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2.空白实验3.精密度4.误差5.平行性6.质量控制样品7.基体效应8.偏差9.准确度10.再现性11.标准分析方法12.环境监测管理13.离群数据14.灵敏度15.双样图16.方法运用范围17.环境计量18.检测限19.校正曲线20.粗差(过失误差)21. 环境质量图22.标准物质23.真值24.随机误差25.系统误差26.狄克逊检验法27.协作试验28.重复性29.环境计量二、填空题1、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就是保证测定结果具有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3。
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1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温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温度较低,准确度低,精密度高。
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六价铬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用原子分光光度法。
环境监测第二章练习题
环境监测第二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总有机碳2、混合水样品3、化学需氧量4、生化需氧量5、总需氧量6、控制段7、控制段8、消化段9、瞬时水样10、酸度11、碱度12、污泥沉降比11、污泥体积指数α、污泥浓度α、填空。
1、采样断面是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段、切割段等。
2、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3、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排口。
4.测量溶解氧、五天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装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隙,并有水封。
5、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nh3)或铵盐形式存在的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次氯酸水杨酸法和滴定法。
6、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时,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kmno4。
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7.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消化水样时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的氧气表示。
8、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时,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石油类。
9.现场采样后,现场测量项目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EH)。
10、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s/m(或答西门子/米)。
11.保存水样时防止变质的措施包括冷藏或冷冻、添加化学试剂(固定剂和防腐剂)、离心或过滤。
12、测定水中微量、痕量汞的特效监测方法是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
这两种方法干扰因素少、灵敏度高。
13.用离子色谱法分离阴离子时,抑制柱中填充强酸性(H+)阳离子交换树脂。
14.当离子色谱分离阳离子时,抑制柱中填充强碱性(OH-)阴离子交换树脂。
15、在水样中加入硝酸试剂来为防止金属沉淀?16.水中的铬通常以两种价态存在,其中六价铬毒性最大?17、测定总铬时,在水样中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18、测定地表水中的铜、铅、锌、镉最常用的方法是原子吸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 述 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第五节:物理性质的检验 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第八节: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1.1 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
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水质污染的类别:
化学型污染 物理型污染 生物型污染
玻璃电极法 比色法
7.3 溶解氧(DO)
碘量法 修正碘量法 氧电极法
第八节: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8.1 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 样中还原性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硫 化物、亚铁盐等)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mg/L表示。 测定方法:
重络酸钾法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8.2 生物需氧量(BOD)
定义: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 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 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测定方法:
五天培养法 测压法 微生物电极法
8.3 总有机碳(TOC)
定义: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 量的综合指标 优点:测定采用燃烧法,能将全部有机物 质氧化,结果能更加准确反映水样中有机 物的含量。 测定方法:燃烧法
1.3 监测项目
依水体功能和污染物的类型不同 而异。
地面水监测项目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
医院污水监测项目
1.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
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 方法成熟、准确; 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抗干扰能力好。
分析方法分三个层次: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统一分析方法 等效方法
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3.1 地表水样的采集
采样前的准备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
对采样器具的材质要求:化学 性能稳定,大小与形状适宜,不吸 附预测组分。
采地表水:用桶、瓶等,沉至水面下 0.3-0.5m 采深层水:用专用采样器,沉至水面下 0.3-0.5m
水样的类型
瞬时水样 混合水样 综合水样
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测定水体中金属元素广泛采用方法有: 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常量金属 分析)
6.1 汞
剧毒物质,特别是有机汞化和物,天然水 中一般不超过0.1μg/L
冷原子吸收法
原理:汞原子蒸气对253.7nm的紫外光 有选择性吸收。
预处理:各种形式的汞
浮标法
堰板法
3.6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水样的运输
封口、避震、冷藏、保温
水样的保存
容器 : 材质要求:性能稳定,杂质含量少 常用容器:玻璃、石英、聚丁烯、聚四 氟乙烯
保存水样方法
冷藏或冷冻法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生物抑制剂
调节PH值 加入氧化剂或还 原剂
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
4.2 富集与分离
欲测组分含量过低时,低于分析方
法的检测限,须富集 有干扰组分时,须分离。
① 挥发和蒸发浓缩
挥发分离法:将欲测组分转化为易挥发 物,用惰性气体带走
蒸发浓缩:蒸发去水分,浓缩欲测组分
② 蒸馏法:
③ 溶剂萃取法
原理:
欲测组分有机相中浓度
欲测组分在水中浓度 ∑[A]有机相
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 利用生成混晶作用的共沉淀分离 利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的共沉淀分离
⑥ 吸附法 原理: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一种 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的分离方 法。 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分子筛、 大网状树脂 解吸:用有机溶剂或加热解吸出来供 测定
第五节:物理性质的检验
5.1 水温 5.3 臭 5.4 残渣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水样至一定酸 度,根据其所消耗的量计算酸度。 总酸度 强酸酸度
电位滴定法
碱度:指水中所含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 用的物质的总量。测定方法与酸度相同。
7.2 PH值
PH值与酸碱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PH值 表示水的酸碱性的强弱,而酸度、碱度是水中 酸或碱物质的含量。
性质:毒性很强,可在人体的肝、肾等组织 中蓄积,造成各脏器组织的损坏。 污染源:电镀、采矿、冶炼、染料、电池 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示波极谱法
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7.1 酸度和碱度
酸度:水中所含的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 的物质的总量
3.2 废水样品的采集
采集方法
浅水采样 深层水采样 自动采样
废水样类型
瞬时废水样 平均废水样
3.3 地下水的采集
用抽水机设备采集水样
3.4 底质样品的采集
底质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同水质监测断 面,其位置尽可与水监测断面重合 采样频率较水样低
3.5 流量的测量
流速仪法
2.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工业废水源 生活污水源 医院污水源
采水点的设置
工业废水 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常随 工业条件及开工率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故采样时间、周期和频率的设置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一个生产周期每半个小时 或1个小时采样1次,混合测均值 对浓度变化大的废水,5-10分钟采样1次 稳定的废水,找出浓度变化的规律后, 采样频率可大大降低
淡水量分布比(%)
ùÇ¢ù¨ ±¸ ¡ ±´ 77.2
100 80 60 40 20 0
Ø®¢ÁÀ µÏË¡ÍÈ ® Ë 22.4 º ² ¡ Õ Ô þ´¢Óó 0.35
óø ´ Æ 0.04
Ó÷ º Á 0.01
②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 一,除饮用外,更大量的用于生活 和工农业生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 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 我国是贫水国家。
8.4 挥发酚类
性质:高毒物质,人体摄入一定量出现急 性中毒症状;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可 引起头昏、骚痒、贫血及神经系统障碍。
污染源:炼油、焦化、煤气发生站,木材防 腐及某些化工工业废水。 测定方法: 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4-氨基安替 比林法) 色谱法
① 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其中 其中海水占97.3%,淡水仅占2.7%, 而且大部分存在于南北极的冰川、 冰盖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 流、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总计 不到总量的1% 。
分类
化学法(占50%以上)、电化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
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 和设计。
2.1 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订
2.1.1 基础资料的收集 2.1.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① 监测断面设置的原则 ②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削减断面
SnCl2
水样经消解元素汞载气Fra bibliotek蒸汽汞
吸收池
冷原子荧光法
原理:将水种汞离子还原成汞原子蒸气, 吸收253.7nm波长光,被激发二 产生特征共振荧光。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原理:水样于95℃,在酸性介质中用高 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转变为 二价汞,再用双硫腙和二价汞形 成橙色鳌合物,萃取后测定。
6.2 镉
B、湖泊、水库采样垂线和采样点的 设置(方法与河流相同)
2.1.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设定
目的:使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质在 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原则:P26、5点
2.1.4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2.1.5 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2.2 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大体上与地表水一致)
③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④采样点位的确定:
A、江河采样点位的确定
采样垂线: >50m,设中垂泓线 50-100m,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设垂线 100-1000m,左、右、中设垂线 <1500m,至少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线
采样点: 水深≤5m,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 一个采样点 5-10m,水面下0.3-0.5m及河底以上 0.5m各设一采样点 10-50m,设三个采样点,中间,水下 0.3-0.5m,水底上0.5m
③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将大 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国家 水及其它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水体,造成江、河、湖、地下水等 水源的污染,引起水质恶化,使水 资源显得更加紧张。
① 硝酸消解法:适于清洁水样 ② 硝酸-高氯酸消解法:消解含难氧化
有机物水样(注:为防爆,先加硝酸,在加 高氯酸) ③ 硝酸-硫酸消解法(注:不适于处理含量生 成难溶硫酸盐的水样)
水体自净
污染物 进入水 体
被稀释
污染物浓度降低 并发生质变
挥发、絮凝、 水解、络合、 氧化还原及生 物降解等一系 列复杂的物理、 化学变化和生 物转化
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对象
环境水体监测:地表水(江、河、 湖、库、海水)及地下水;
水污染源监测:生活污水、医院污
水及工业废水
目的
④ 离子交换法 原理: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 子相交换来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剂
无机离子交换剂 有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 -SO3H、-SO3Na 强碱性阳离子交换剂: -N(CH3)3+X-
操作程序: 交换柱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