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5c15a4202768e9951e738f8.png)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1、采集方法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脊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注入血培养瓶内。
2、注意事项(1)骨髓内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因而骨髓培养对伤寒病人的诊断较血培养优越。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ffa25f9f3169a4517623a3b7.png)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c087d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3.png)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摘要: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采集方法3.采集容器4.无菌操作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快速送检2.妥善保存3.避免污染四、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注意事项正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采集和运送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减少其他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直接影响到病原菌的检出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为避免漏检,确保病原体的检出,应尽量在抗菌药剂使用前采集标本。
2.采集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3.采集容器:标本采集时应使用专用的无菌容器,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等添加剂。
4.无菌操作: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快速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细菌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导致活性降低。
2.妥善保存: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妥善保存,避免高温、湿度、振动等影响标本的质量。
3.避免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标本受到污染,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
四、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注意事项1.标本的唯一性:送检申请单必须惟一标识,以便实验室能针对该标本选用相应培养基和适宜培养环境。
2.信息完整:送检申请单应注明样品名称、型号、年月、性状、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验目的及添加物使用情况等。
3.特殊标本的处理:对于特殊类型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等,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和运送。
总之,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对于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图文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0d7f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2.png)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在医学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保证准确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标本类型临床微生物标本通常包括血液、尿液、粪便、血培养瓶、脑脊液、切口分泌物等。
2. 采集方法2.1 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选择采血部位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再用无菌针头采血,避免受污染。
血液标本采集后可以分成两份,一份用于血常规,另一份用于血培养。
2.2 尿液标本收集尿液标本时,要让患者用清洁肥皂清洁外阴部,再用无菌尿杯收集尿液,避免手部直接触摸尿杯和尿液。
尽量将尿液标本送至检验室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
2.3 粪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时,要确定所采集的粪便样本来自于患者的肛门临近处。
最好不要使用纸巾,而是用无菌容器收集粪便。
粪便标本采集窗口为3天。
2.4 血培养瓶标本采集血培养瓶标本时,首先要选择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血培养瓶插入采血针器上,打开外部装置,使血液顺利流入血培养瓶中。
采集集中在早晨时段,每次采集2-3个血培养瓶。
2.5 脑脊液标本采集脑脊液标本需要医生进行,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医生在患者腰部,采用穿刺的方式进行脑脊液的采集。
2.6 切口分泌物标本采集切口分泌物标本时,需要选择无菌医用棉签,消毒采集部位。
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被采集部位感染污染到。
3. 运送方法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是重要的环节。
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送至细菌学检验实验室。
并且在运送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3.1 收集后尽早送检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窗口不长,应尽早将标本送至检验室进行分析。
3.2 标本容器和包装标本容器必须选择无菌容器,容器体积大小要相应合适。
送检前,要核对标本标签与标签上的医学记录是否一致。
标本包装时,应采取干燥、保温、防震、防漏、防碎的原则。
3.3 运输温度不同种类的标本,其运输温度介于4-25摄氏度之间。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要求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2b5d54580eb6294dc886c38.png)
龚瑞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
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意义
• 明确诊断 • 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提高感染治愈率 • 了解细菌耐药情况 • 及时发现感染及暴发
2
细菌学标本送检基本原则
• 及时采集 •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 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采样后及时送检 •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目的
13
闭锁性脓肿、瘘采样
• 穿刺 • 引流 • 开放性瘘 • 闭锁性瘘
14
结果分析
• 革兰染色阳性 • WBC>+ • 细菌培养阳性 • 细菌培养阴性
15
血标本采集
• 采集时机 • 血量 • 室温 • 厌氧培养
16
采血部位与时机
• 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 脉处采血。
•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 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 常伴有定植菌存在。
18
为什么不采集单瓶的血培养
• 有研究表明,对于全自动的血培养仪,分 析24小时内采集满3套(每套为1瓶需氧,1 瓶厌氧,每套采血量20ml,每瓶10ml)分 离率,第一套检出率73.1%,第2套累积检 出率为89.7%,第三套累积检出率为98.3%。
19
采血指征时机
20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采血要求
保留导管
拔除导管
从该可疑的CR-BSI患者采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 集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 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 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 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 并做好标记,另一套则 管尖端或近心断做半定量 从导管中心采集,2个来 或定量培养 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不›5分钟)并做好标 记
21
3
及时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7c310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e.png)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最新版】目录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无菌操作3.采集量4.标本保存5.标本运输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2.运送时间3.运送包装四、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正文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环节,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以避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在感染初期或病情加重时采集标本,可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2.无菌操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和其他杂菌的污染。
采集非无菌部位的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污染。
3.采集量: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量要充足,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检测。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量要求,一般要求采集足够量的标本。
4.标本保存:微生物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保存,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
5.标本运输:微生物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剧烈震动。
运输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破损或泄漏。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低温和干燥。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运送条件要求,一般要求在 2-8℃的条件下运送。
2.运送时间: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病原体的死亡或活性降低。
一般要求在采集后 24 小时内送检。
3.运送包装:微生物标本的运送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或泄漏。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菌、防渗漏。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结果。
正确采集和运送微生物标本,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f33241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c.png)
答: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保存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在4℃或-20℃冰箱中保存数天至数周;病毒等则需要 使用-80℃超低温冰箱进行长期保存。在选择保存温度时,应根据具体微生物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
如何确保标本运输安全?
答:在运输前应仔细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并使用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同时,在运 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并标识清晰以便实验室准确接收和处理。
结果分析
考虑患者为败血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为致病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尿路感染诊断思路探讨
1 2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查 体显示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3
诊断思路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为尿路感染。进一步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以指导临床治疗。
保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保存时间不同,应根据具体要求进 行保存。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保存数天至数周,病 毒等则需要长期保存。
标本运输注意事项
保持低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以防止微生 物死亡或变异。
防止泄漏
运输前应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标本泄漏。同时,应使用 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 的微生物学依据,指导合理用药。
微生物学检验目的
01
02
03
确定病原体种类
通过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 明确病原体种类,为针对 性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83a91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d.png)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有:
第一,要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和避免污染。
第三,标本采集之后,要立即送到实验室,床旁接种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第四,尽量的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这样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一些。
第五,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要立刻送检。
第六,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不要使用消毒剂。
第七,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第八,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要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然后判断是感染菌和定植菌。
第九,对分离到的病菌,要做药敏实验,提倡分级报告和现实报告。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要求★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4f809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a.png)
24小时尿
记录尿量,将尿液混匀后取适量用于 检验。
粪便标本采集
自然排便
排便后用干净竹签取粪便 表面部分。
直肠拭子
在特殊情况下,如肠道感 染,可用直肠拭子采集粪 便。
粪便量
一般需采集足够量的粪便 用于检验。
呼吸道标本采集
痰液
患者自行咳出痰液,避免唾液和 鼻咽部分泌物。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特殊情况下,如重症肺炎,可通 过支气管肺泡灌洗采集呼吸道标本 。
确定采集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验目的,选择最 佳的采集时间,如空腹采集、餐后采 集等。
注意采集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避 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采集人员防护措施
采集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确保自 身安全。
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
02
标本采集方法
足或采集方法不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03
标准化采集时间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
例如,对于急性感染患者,应在发热期采集标本;对于慢性感染患者,
应选择在疾病活动期采集。
保障患者安全
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安全。
避免患者不适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非检 验部位,确保标本不受污染。
采集后应及时送检,避免长时 间存放导致污染。
防止标本变质
采集的标本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 存放导致变质。
保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确保标本质 量。
对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标本,应采取 适当的保存措施,如低温、干燥等。
其他注意事项
采集前应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 况,避免干扰检验结果。
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采集(共77张PPT)
![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采集(共7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dd690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3.png)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①采血培养应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 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每次2瓶。因为研究已证实,2~3份血培养足以 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 ②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
• ③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 战或发热后1h采集。因为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
•
皮肤消毒程序
• 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
• ①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
②用一根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作用30s或碘伏作用
60s,从穿刺点向外以1.5~3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 ③75%酒精脱碘。
•
对碘过敏的病人只能用75%酒精消毒,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
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 3.胃内采痰法: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病人尤其婴幼儿不会咳嗽,
有时将痰误咽入胃中,可采集胃内容物做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 4.管穿刺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 • *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受到
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标本的送检地点】 • 检验科微生物室,非正常上班时间送检验
科急诊化验室。
*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 出,避免细菌污染。
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 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真
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 用前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409ca1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e.png)
快速运输
03
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时间,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保持容
器密封、避光、防震,以确保标本质量不受影响。
0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采集方法不当
总结词
采集方法不正确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或样本质量下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详细描述
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使用采集工具,避免交叉感染。对于不同种类的标本,应采用不同的采集 方法和注意事项。
尿液标本
尿常规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酮体等成分,辅助诊断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等。
尿培养
用于检测尿液中的病原菌,如尿路感染等。
粪便标本
粪便常规检查
检测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寄生 虫等,辅助诊断消化道疾病。
粪便培养
用于检测粪便中的病原菌,如细菌性 痢疾等。
呼吸道标本
痰液检查
通过痰液中的细胞和病原菌,辅助诊断呼吸道感染。
THANKS
感谢观看
采集时机不当
总结词
采集时机不合适可能影响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详细描述
应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时机,如空腹采集血液、尿液等。同时,应注意采集过程中的 时间控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采集容器选择不当
总结词
采集容器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微生物死亡或繁殖受限,影响检验结果。
详细描述
量。
减少外界干扰
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外界因 素的干扰,如避免过度挤压、避 免接触非采集部位等,以降低外
界微生物的混入。
采集后的保存和运
及时处理
01
采集后的标本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长时间放置,以免影响微
第2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第2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45b7414dc850ad02de804118.png)
二、粪便中常见的病原体
肠毒素为主的病原菌 霍乱弧菌、志贺菌 (福氏、宋内)、大肠 埃希菌(ETEC、EHEC、 EAEC)、金黄色葡萄球 菌、难辨梭菌、产气荚 膜梭菌 侵袭性为主的病原 菌 沙门菌、大肠 埃希菌(EPEC、 EIEC)、志贺菌 (鲍氏、志贺)、 弯曲菌、副溶血弧 菌、小肠结肠炎耶 尔森菌、结核分枝 杆菌、白假丝酵母 菌 病毒 轮状病毒、 埃可病毒、 Norwolk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腺病毒
• 脓性标本是用针和注射器抽吸采集,如果没有得到抽吸物,也可 以用拭子在伤口深部采集渗出物。对于皮肤或下表皮散播性感染 搜集病灶边缘处组织送检。 • 脓肿标本以无菌注射器抽取为好,也可由排液法取得,不能送检, 冰箱冷藏。 • 厌氧菌感染的脓液常有腐臭应予注意。特别要注意避免正常菌群 所污染以及由采集至接种前尽量避免接触空气,室温下送检。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细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等革兰 氏阳性菌多见,革 兰氏阴性杆菌逐步 升高,院感50%
白色链珠菌等,合 并感染,诊断与治 疗难
第六节 粪便
一、标本采集
重点
• 用药前自然排便,采集脓血、黏液部分2~3g。
• 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粪便的表面不同部位取材。
• 液体便取絮状物1~2ml,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若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视为病原菌感染,提示有 菌血症。
常见的菌血症或脓毒症有:
• 葡萄球菌菌血症
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脓毒症逐年增多,
占菌血症的10%~15%,临床表现明显,发病急,中
毒症状重。
• 肠球菌菌血症
近年来明显增多,约占菌血症的10%。常见泌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接种要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接种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1e5d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4.png)
检查采集器具和试剂的有效期
在采集前,检查采集器具和试剂的生产日期和有 效期,确保采集过程中使用的物品符合质量要求。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培训
01
02
03
培训采集人员
对采集人员进行无菌操作 技术规范的培训,确保他 们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和 注意事项。
报告审核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确 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存档
对出具的报告进行存档管理,以备后续查询 和追溯。
07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答
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避免污染,确保无菌操作,以免影响检验 结果。
采集适量标本
采集标本量应适中,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定期监测
定期对保存条件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标本保存环境稳定可靠。
超出保存期限处理
对于超出保存期限的标本,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误用 或浪费。
05 标本接种操作要点
接种前培养基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培养基
根据待检微生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确保能 够提供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培养基灭菌
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以消除 杂菌和污染。
将拭子插入鼻腔至鼻咽部,轻轻旋 转后取出。
03
02
咽拭子
用无菌拭子擦拭咽后壁及两侧扁桃 体,避免触及舌部。
采集容器
应使用无菌、有盖、干燥的容器, 痰标本也可使用无菌痰杯。
04
其他类型标本采集
脑脊液标本
由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过程中需严格无 菌操作。
穿刺液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f302a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8.png)
脓液或伤口分泌物标本 采集运送标准
❖ 本卷须知 ❖ 迅速送往实验室,1小时内不能培养应将标本冷藏。 ❖ 皮肤消毒对培养结果至关重要。 ❖ 不要仅送检脓液。脓液不能代表伤口特点,应在病灶
活动区域或基底部采集标本。 ❖ 除非有渗出物,枯燥、结痂伤口一般不做培养 ❖ 标记:不要只写“伤口〞标记标本,应有专门的描述
5
二、临床各类标本的采集、 运送及保存标准
6
血培养的采集、运送标准
❖ 采集程序: ❖ 皮肤消毒程序:推荐三步法 〔酒精→碘伏→酒精〕 ❖ 培养瓶消毒程序:75%酒精消毒 ❖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 采血量:成人8-10ml,儿童1-3ml。 骨髓采集量1-2ml ❖ 采血时间和数量: ❖ 采血时间:在寒战或体温顶峰到来之前0.5-1h,或于寒战
储存 环境
标本来源
4℃冰 箱
痰、尿液、粪便、气管冲洗物、导尿管、静脉导管、脓液和伤口分泌物 细菌或真菌培养;无菌体液(胸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积液、胆 汁)真菌培养;支原体培养;衣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ASO、RF、 肥达反应)
室温 脑脊液、生殖道、眼、耳、鼻、喉、血培养、血管导管尖、活检组织细
❖ 注意:从静脉取血;不要与血气和血沉标本一起采血; 不推荐血入瓶前换针头;不推荐静脉血直接入瓶;不宜 在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采血〔除非疑心导管相关性血 流感染〕。
8
血培养的采血量
❖ 成人采血量5-10ml〔最好8-10ml〕,儿童采血量1-3ml 〔不超过总血量的1%〕。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1: 10。骨髓采集量1-2ml。
❖ 应注明具体标本来源如眼标本注明是眼睑、结膜 还是角膜,并注明左眼还是右眼。
18
脓液或伤口分泌物标本 采集运送标准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71073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1 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样本代表感染过程。1.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样本。
1.3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样本。
1.4 要收集足够量的样本,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1.5 应尽可能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1.6 血培养样本在病人寒颤和发热初起时为最佳时机。
1.7 导尿留取样本时,不可从尿袋中采集样本。
引流液样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1.8 各类微生物样本不宜加防腐剂1.9 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煮沸、高热、或高压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1.10 有些临床标本还要注意采集的时机和部位,如伤寒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发病的第1~2 周采集血液,第3~4 周采集大便和尿液,阳性率较高。
1.11 样本的运送处理和储存规定1.11.1 样本2h之内送到实验室。
1.11.2 血培养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室温保存(但不得超过24 小时)。
禁止将不能及时送检的血培养瓶放置冰箱保存。
1.11.3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时,样本不能放4℃条件保存,应在30min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1.11.4 痰培养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应立即送检,因为这些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极易死亡。
1.11.5 导管样本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导管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导管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1.11.6 活检组织样本和眼分泌物样本应在30min内送检,如样本较小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组织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样本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不可用纱布包裹组织样本。
2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1 血液及骨髓样本2.1.1 检验项目:血液及骨髓培养。
2.1.2 适应症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临床可疑血流感染时应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科普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a6592b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3.png)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科普在临床中各类感染性疾病中,微生物检验是与诊断、治疗、用药密切相关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而检验标本的采集是整体检验链中的第一环,采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后续检验结果质量密切相关,如下将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罗列其采集工作注意事项。
一、采集前准备采集容器是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的主要物品之一,此外,生物安全防护用具也不可少,一般临床常见常用防护用具包括一次性医用手套、一次性防护隔离衣、一次性医用隔离帽、一次性口罩等,其他还有根据具体检验采集样本类型使用的防护眼镜、鞋套以及器材等,这些都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以及采集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用品。
二、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采集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天花中,鼠疫的疾病早期主要采集患者痰液、血液以及淋巴结的穿刺液进行检查,后续发展则需要根据病灶的不同区分采集;霍乱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通常采用粪便或肛拭子的方式进行检验,其他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发病早期、脊髓灰质炎早期、均为粪便、肛拭子作为标本采集、检验方式,其中甲型肝炎也可使用采集静脉血的方式进行检验,而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期、流行性感冒、麻疹发病中后期均可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式进行检验,其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可使使用咽拭子的方式进行采集,炭疽可采用血液、粪便、痰液、脑脊液等多方面采集进行检验。
三、采集注意事项各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工作均应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抗生素的应用导致病原微生物数量减少、难以检测;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中除物品准备外,也应提前将受采集者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目的、采集日期、标本来源等基础信息填写至采集带或标本瓶上,防止由于放入采集物、采集标本后由于包装表面平整度欠佳等因素导致标记不清的状况,同时可以在采集前多次反复核对患者信息,降低采集错漏情况的发生;采集过程中则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其目的不仅在于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在采集量的选择上,一般宜取多不取少,避免由于采集病菌过少导致难以检验、需要再次采集检验情况的发生,在血液采集量的选择上应注意,由于儿童的一次能够采集的血液量较少,所以在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完善充分,做好小儿安抚工作,选择整体情况良好的静脉血管尽心采集;采集开始前的备皮、消毒工作也十分重要,一般在血液、脑脊液等采集工作中都需要严格遵守消毒工作,如患者本人无制动需求,并且具有自主活动能力,则可提前嘱患者使用清水、肥皂简单清洁局部皮肤,一些尿液、粪便病原生物标本的采集工作前,一般都可嘱患者使用温水简单清洁外阴、生殖器等处,防止生殖系分泌物误入标本收集容器内影响检验结果,四、结束语由上可见,在临床病原微生物的采集工作中包含且十分重要的操作原则即为无菌原则,其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医疗防护目的,在另一些外伤性微生物检验采集工作中也是为了保护患者,防止进一步感染的发生,但也需要注意患者的消毒剂过敏史;另外,如患者体表感染、外伤性感染病灶不止一处时,应对每一处病灶进行分别采集收纳,并且在标本容器上进行详尽描述记录,以在后续复查采集时能够与上次采集位置一一对应,减少其中误差;在各类痰液、尿液、粪便的采集工作中,由于标本的采集操作者通常为患者本人,所以医疗工作者的从旁协助与操作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如最为常见的晨尿留取原则、粪便留取前一天的饮食注意事项、痰液收集方法等;而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尽快转送入检验室进行检验,如不能立即送检时,应严格把控采集标本的保存环境清洁程度、光线、温度、湿度等项目,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导致的检验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微生物检验报告的解读一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和原则确保标本可靠((分析前质量)保证检验质量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快速准确提供信息微生物学的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结合病情,与临床联系2.微生物结果的影响因素2.1针对性的检验申请、病人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输标本的保存和处理(46~68.2%);标本检验( 415% );结果审核和批准、危急值报告(18.547%)2.2正确采集、转运与保存微生物标本直接关系到致病微生物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是从临床微生物检验获得正确结果的最关键一步。
2.3Garbage-In- Garbage-Out 不合格的标本-不正确的检验结果-错误的诊断-错误的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病人费用增加、耐药菌株增加2.4成功治疗感染症的重要前提: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标本采取。
否则工作人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临床医师、护士及检验人员都必须通晓其要领3.标本采集前临床医师及护士要考虑的问题3.1是否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还是病毒、寄生虫感染?3.2何时采集样本?3.3采集什么样的标本?怎样采集?样本是否足量?3.4采用哪种无菌容器或运送培养基采集标本?3.5如何完善的填写标本申请单?针对某些特殊致病菌的排查要求应怎样写?(申请单信息越详尽,越有助于实验室出具符合临床情况的结果报告,如疑似诊断、准确的取材部位、甚至取样时用抗菌药物。
)3.6关键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标本采集是否规范;标本保存、运送是否规范?;无菌体液培养重视与否?4.微生物检查的样本收集原则:4.1收集样本时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4.2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之样本,且不受到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4.3采用无菌卫材收集样本,并置于已贴有病患标签之坚固且密和性佳的容器中,将容器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
4.4在病患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或伤口局部治疗前收集标本,成人应需氧瓶、厌氧瓶同时培养,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避免漏检。
4.5样本不可添加防腐剂,以免干扰病原菌分离。
4.6于送检申请单上提供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
4.7即刻将样本送检,不可拖延,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可视为不合格标本。
不能使用冷藏的样本检验。
4.8实验室只能接受和处理合格标本;对不合格标本退回必须说明原因,并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4.9厌氧菌样本采取必须隔绝空气,混入空气的样本影响检验结果,不能使用。
5.血液培养标本采集和处理:5.1采血指征: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做血培养。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行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或低温(≥36℃);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计数>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④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⑤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⑥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5.2皮肤消毒程序: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
5.2.1 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5.2.2 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划拳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5.2.3 70%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5.3培养瓶消毒程序:①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
5.4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5.4.1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5.4.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立即送检,切勿冷藏。
5.5采血量:成人采血量是8~10ml,儿童1~5ml。
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1:10。
5.6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根据研究,仅抽血培养1次分离率约占80%,培养2次的分离率约占90%,而培养3次的分离率约占99%。
仅抽血培养1次,除了分离率低(其原因是菌血症常会暂时消失)外,且将很难评估病原菌是污染还是与感染有关。
如果抽血培养2次或3次,则能够得到肯定。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24h内应采集2~3次做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
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d,每天采集2份。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h进行。
5.7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
◆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
◆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h内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标本。
5.8标本运送: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
6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6.1采样原则:标本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 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
一般以清晨第一次的中段尿为宜。
6.2采集方法:6.2.1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水或1:1000 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5~10ml 盛于带盖的无菌容器内送检。
6.2.2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10~15ml尿液,置灭菌容器中送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新导尿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6.3送检:尿液收集后,盖上容器盖子立即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置于4℃冰箱中保存不可超过2小时。
6.4注意事项:◆收集尿液过程中,请勿将手伸入容器内,且尿液勿满出容器外,以免污染。
而以无菌导管技术收集尿液(特别是女性患者)的方法,已被认为不适合,因易引发尿道感染。
◆如果同份标本中检出3种以上不同种微生物,可能由于采样本时受到污染所致。
7.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7.1采集要点:所采集的痰标本,必须真正能代表肺部之分泌物者,通常清晨时痰液最多,且可能含较多病原菌。
7.2采集步骤如下:7.2.1以清水或牙刷清洁口腔及牙齿,不可用牙膏。
7.2.2指导病患从呼吸道深部咳出痰(不可含有唾液),装于无菌容器内。
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
幼儿可用手指轻扣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7.2.3气管下采集法:通常用于在给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顺便抽取。
7.2.4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
7.2.5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ml。
7.2.6无法及时送检的痰标本应置于4℃冰箱中保存待送。
7.2.7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鼻咽拭子法,先用清水漱口,对光坐,头向上仰,口张大,用压舌板轻压舌根,用棉拭子在病人咽后壁,悬雍垂后侧涂抹数次.立即放入无菌试管中。
7.3痰TB菌涂片采集:痰涂片检查TB菌的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一份痰标本,或送两份即时痰;治疗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两份痰(清晨痰和夜间痰)。
7.4痰标本采集说明: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夜间痰为就诊前一天晚睡前咳出的痰液。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为3~5毫升。
8.泌尿生殖道样本:8.1阴道、子宫及前列腺等分泌物:由医生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
淋病奈瑟菌检查时,不论男女尿道及子宫颈均需用拭子插入尿道及子宫颈3cm深取样送检,要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拭子。
8.2未成年人:若怀疑年幼女童有淋病性阴道炎时,则标本由阴道外围部位取得。
8.3男性:男性怀疑有急性淋病时,则由尿道取分泌物样本作抹片及培养,若怀疑有慢性淋病,样本可由医生采自前列腺或精囊。
8.4注意:从冰箱取出之携送培养基,须先放至室温约半小时,使其恢复室温,因淋病双球菌对温度相当敏感。
9.脑脊液样本:9.1采集时间:怀疑脑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最好是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脑脊液。
9.2采集方法:腰穿法收取脑脊液3~5ml,盛于无菌试管中,应立即送检,同时注意保温,不可置于冰箱保存。
10.粪便与直肠拭子样本采集和处理:10.1采集时间:10.1.1腹泻患者于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粪便;10.1.2伤寒患者于发病2w以后采集粪便;10.1.3怀疑霍乱时立即采集粪便送检。
10.2采集方法:10.2.1自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1~2 m1,盛无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白胨水中(pH8.6)。
10.2.2直肠拭子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儿可采用此法,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5cm(幼儿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
擦取直肠表面粘液后取出,盛于无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11眼、耳、鼻、咽拭子培养标本:11.1采集眼分泌物: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然后用棉拭于拭干,再用无菌棉拭于采集分泌物。
11.2采集咽分泌物:先用清水撤口.用压舌板将舌向下向外压,将咽拭子在咽后壁或悬雍垂后侧涂抹数次,切勿接触口腔和舌粘膜。
11.3采集耳、鼻或鼻咽分泌物:直接用拭子涂抹病灶部位,切勿接触周围粘膜或皮肤。
11.4送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粘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标本采集后标明左、右眼(耳)或鼻咽部,连同拭子一起置无菌管内送检。
12.穿刺液样本:12.1穿刺液培养标本: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
12.2采集时间: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之后2~3d采集标本。
12.3采集方法:12.31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或外科手术采集标本;12.3.2标本采集量应>1ml(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时应为l~5m1);12.3.3标本采集后注入无菌小瓶或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12.3.4可在盛器中先加入灭菌肝素然后再加入穿刺液,以防止穿刺液凝固(0.5ml 肝素可抗凝5ml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