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多风天气对高校室外体育课的影响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冷多风天气对高校室外体育课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兰青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25期
摘要: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由于地理环境,每年从11月份即进入寒冷多风季节,平均气温低于北京市区3℃~5℃,其风力资源占全市的70%,最高阵风可达12级。
由此对室外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室内体育场馆配置不足时,室外体育课该如何规避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体育工作如何能真正地对学生起到作用。
本文旨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并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该院在寒冷多风天下室外体育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寒冷多风室外体育课影响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a)-0130-02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体育课是全院学生必修课程,课程多为室外进行。
然而,由于该院所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从11月份即进入寒冷多风季节,全年平均气温低于北京市区3℃~5℃,据报道其风力资源占全市的70%,最高阵风可达12级,由此对该院室外体育课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期末的考试工作带来影响。
特此,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对该院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实施方式等提供对策建议,并以此为契机,促使该院的体育教学顺应形势,改革创新,使体育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以该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对相关文献资料、科研成果进行了解。
1.2.2 问卷调查法
对该院学生发放问卷400份(2013—2016级各100份)。
1.2.3 实地考察法
对该院所处地理位置的天气数据、体育场馆(地)的相关数据统计,为本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
1.2.4 专家访谈法
对运动项目专家及气象学专家进行访谈和咨询。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发放、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天气数据分析
该院现校区的天气状况为不可抗因素,特别是学年中的第一学期,持续且高风力的天气状况给室外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较大影响,主要受影响范围为全院大一、大二学生。
通过对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的天气数据进行分析,高于4级风力(含)的天数为86d,占取比例为56%。
而在1月含4级风力以上的天数达到了24d,占全月77%。
在对北京市区的同期历史天气数据统计中,5个月中共有4级以上风力42d,该院高于4级(含)的风力总天数高于市区近一倍,因而对正常教学与考试造成极大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由天气因素造成的体育课时损失为冬季学期的1/4甚至是1/3。
以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为例,受天气因素影响正常课程进行的体育基础课人数为1200余人次,体育选项课为500余人次。
学生调查数据也显示,87%的学生认为在室外体育课中,风力为4~5级的清劲风时,身体会感受到不适。
92%的学生认为在大风低温的室外环境下,会对考试状态和发挥造成影响。
2.2 体育场馆(地)现状分析
在尚未配备室内综合体育场馆的情况下,在遇到不利天气状况时,当前室内场地无法满足同一个教学单元时段所有学生运动的需求。
在促使更好地上体育课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选择场地的学生为19%,为该院大学生上好体育课第二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影响因素为天气,占取比例为23%,从这个数据中也可反映出该院大学生对特殊天气的认知深度。
2.3 学院体育教学大纲内容设置与分析
体育教学大纲设置因天气因素显现弊端,无论是课程结构设置还是课程评价方式均需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整和改变。
在学生调查数据中,长跑为最易受天气干扰的运动项目,数据详见图2。
而选修课课程则基本为单调且常规类体育课程。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28%的学生对现有的可选课程设置满意,56%的学生认为一般,16%的学生不满意。
而在对当前所设体育课程内容是否满足个人的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中,64%的学生认为不能。
这两项数据表明当前该院的体育选修课课程项目设置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所设课程项目的效用不能有效延伸到学生课程以外的自我锻炼中。
2.4 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分析
为在一定程度内检验是否由于天气等客观因素导致该院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特将4年均在原大兴校区的该院2009级学生与2013级均在现延庆校区的学生的4年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显示2013级延庆校区大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要极大程度地低于2009级大兴校区大学生,2009级优秀率的最高值为6.90%,而2013级仅为0.80%,而良好率则更是由最高峰值47.51跌至3.97,数据显示2013级大学生更多比例地集中在合格率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因天气因素致使体育课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下降。
3 对策
3.1 改变现有教学观念
综合气象学专家及体育专项专家的意见,室外体育天气环境要将风力、温度及安全等因素辩证相结合。
鉴于此,在高于5级风力并同时低于5级(-5至-9.9)寒冷等级的条件下,建议停止室外体育教学课,教学课堂移至室内进行。
而在优于该天气条件状况下,要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认识并理解当前教学环境,鼓励大学生冬季坚持室外体育锻炼。
冬季的室外体育锻炼不仅对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3.2 整合学校体育硬件及软件资源
对空置的室内区域或小型教室通过规划和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在特殊天气进到室内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同时也达到了资源设施的充分利用。
如闲置的露天天台通过施工搭建顶棚,改建成场地要求相对较低的室内足球场馆。
将室内闲置空旷场地或1~3个室内教室,通过对地面的改造,以及墙面和窗体的保护措施,提升运动安全性和舒适性,可进行室内身体素质的练习,或隔网类软球运动项目的开展。
配置小型,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设备,且可在室内开展的安全性体育辅助器材。
如TRX悬挂带、跳绳、敏捷梯、迷你带、反应球等多种形式的器材。
通过利用小型易掌握、安全的辅助器材,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3.3 调整课程设置
修改体育教学大纲,使之更合理并有效规避天气状况带给室外体育教学的影响,以符合当前教学条件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大一基础课着重在课程开展的时间上进行调整,将对场地和天气干扰度较低的项目调整设置到第二教学期。
大二选修课,顺应冬奥会整体开创局面和形式,积极利用天气和地理环境优势,开展冰雪项目,使学生对冬奥会、对冰雪项目加深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大学生在冬季室外的适应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根据学院综合情况,引入新兴课程以体育选修课为载体进行课程小范围试点,主要突破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引进跳绳、软式垒球及部分民族传统类新兴项目,由于此类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因而在特殊天气下可灵活移至室内场地继续进行,且更具安全性和全员性。
3.4 引入新体能训练方法
针对当前该院大学生体质下滑严重的趋势,将时下较为受到推崇的体能训练方法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Crossfit、HIIT及Tabata,由于这些练习方法的高效性和短时性,且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低,因而不仅非常适合室内教学或植入到体育课中,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丰富课程内容设置。
而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训练方法和习惯移植给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在大三、大四阶段仍能自己坚持进行练习,进而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长远保持并提升。
3.5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各种有效且积极的体育锻炼模式,使学生由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行为转化为自我主动的体育锻炼行为,进一步弥补和改善特殊天气条件下体育教学课的缺陷和不足。
比如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与传统的专项体育课相比,从课程内容、特点、教学方式与效果来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兴趣的建立都更胜一筹。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成熟的手机健身APP,使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还可设立体育教学公众账号,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送各类体育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体育理念和知识,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使学生拥有体育场地外的理论第二课堂。
4 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工作之重,不能应客观因素就降低了对体育教学的质量和要求,应通过各种方法使特殊天气下的体育教学各项工作任务能够继续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在高校学习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转变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更新健康理念,促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阶段而且在步入社会后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体育者。
参考文献
[1]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Z].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29.
[3] 李扬.对雾霾天气情况下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4(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