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博士研究中关于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调研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博士研究中关于儿童信息行为
研究的调研与分析
刘婧华薇娜
[摘要]基于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数据库检索出的389篇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论文从年代、所属的学位类型及研究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定量与定性分析,客观反映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时代轨迹、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探讨国际上有关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儿童信息行为;学位论文;定量研究;定性研究;PQDT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2)06—0232—05
作者简介:刘婧(1978-),女,江苏南京人,讲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收集与分析,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华薇娜(1955-),上海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收集与分析,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江苏南京210093
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信息行为主体,既有一般信息行为主体的通性,在信息行为内容上包括信息的需求、信息的查寻、信息的利用;又根据其生理与心理的特性表现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展。

目前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关注,一方面努力提高儿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儿童的信息意识,激发儿童潜在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对儿童信息需求的引导、向儿童提供健康有益的信息资源,为儿童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国外对于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

由于学位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讨论的问题通常是前人没有论及过的某些新领域,具有较高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因此想要深入的了解国外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国外博硕士学位论文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

本文选用了PQDT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

PQDT (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是美国ProQuest 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世界著名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它收录以北美为主的1,000余所大学文、理、工、农、医等领域的200多万篇博士、硕士论文的摘要及索引,内容覆盖理工和人文社科等广泛领域,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考信息源[1]。

本文针对的研究对象是儿童,因此确定child*or youngster*or kids teen or or k12or k-12or youth*等为检索词;考虑到信息行为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需求、信息搜集、信息意识等方面,所以确定need*or seek*or use or using or search*or re-trieval*or process*or behavi*or literac*等为信息行为的检索词;由于信息行为的网络化,确定information or web or internet or net or www等为检索词,由这三部分的检索词在题名字段下做“与”操作共同确定儿童信息行为的检索策略,不做时间限定,最终检索得到389篇学位论文。

本文正是基于这389篇学位论文进行的分析。

一、儿童信息行为博士研究的发展历程
1是按年代统计的有关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论文数量。

从PQDT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学位论文389篇的时间跨度是从1951年至2011年的。

表1学位论文年代分布表
年代数量年代数量年代数量年代数量年代数量年代数量年代数量19541196931979919894199910200917 195111968219781119884199811200814
19672197711987919978200718
196421976719861219969200615
196111975519855199511200512
19745198461994920048
197351983419937200313
1972919821119928200217
197111980919915200112
1970419908200013201025
小计21057648613925
注:2011年当年的数据在系统中还未收集完整,故不计入本表
表1的数据说明,儿童信息行为在最近的50年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学位论文数量在每个10年段都有一定的提升,特别是70年代较60年代的10篇论文增加了5倍多达到57篇,至00年代达到139篇,2010年的学位论文数量有25篇,比2009年增加了8篇,是统计的年份中学位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年。

儿童信息行为虽然不是研究热点问题受到研究者的追捧,但一直都有研究者不温不火地给予了关注与重视。

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论文的数量一直不多,在论文数量相对较多的近十年中每年的论文数量也都不超过20篇。

然而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论文从PQDT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9313篇,是儿童信息行为学位论文数量的23倍。

可以说明,儿童这类特殊群体的信息行为研究在国外受关注的程度有限。

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主题的学位论文数量有290篇,而涉及图书馆学主题的学位论文仅有24篇。

因此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其研究未受到图书情报界的重视。

[2]当然随着9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逐渐增多,如早在199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ir-sh,Sandra Goldstein的博士论文“小学生基于自动化图书馆目录信息检索行为的知识领域影响”(The effect of domain knowledge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on an automated library catalog)就已提到了用在线监测卡片序列技术来观察儿童的信息查询行为。

二、儿童信息行为博士研究的学位类型
从学位类型的角度对这389篇学位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儿童信息行为研究所涉及的具体领域,并反映出研究受到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视。

根据学位类型所统计的学位论文数量如表2所示。

表2按学位类型统计的学位论文分布表
学位类型
Ph.D
(D.phil)
M.A.
(A.M)
Ed.D
M.S
(M.Sc)
Psy.D M.P.H Dr.P.H
D.Clin.
Psychilo 哲学
博士
文学
硕士
教育学
博士
理学
硕士
心理学
博士
公共卫
生硕士
公共卫
生博士
临床心
理学博士
数量27832301912322
学位类型D.B.A D.L.S D.N.Sc LL.M M.F.T M.P.P M.S.N
工商管
理博士
图书馆
学博士
护理学
博士
法律
硕士
外贸
硕士
公共政
策硕士
护理学
硕士
合计
数量1111111389 PQDT数据库以收录美国与加拿大的学位论
文居多,在本数据集中就有这两国的博硕士论文383篇。

而美国的学位制度又是以博士论文为主,因此在本文所覆盖的数据集合中,博士论文的数量占了85.09%(其中博士论文331篇,硕士论文58篇)。

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博士论文以哲学博士论文为主共278篇,占博士论文总量的83.69%,占学位论文总量的71.21%,位列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教育学博士论文30篇、心理学博士论文12篇。

硕士论文以文学硕士论文为主,占了硕士论文总量的55.17%。

由此可以说明,儿童信息行为研究多集中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领域,多是基于社会基础理论,关注健康儿童、有一定信息障碍儿童在信息能力培养与信息服务提供等方面的研究。

如:2010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Perry-MacLean,Sally-Anne的哲学博士论文:“发展运用基于网络指令的跨专业协作:健康思维/健康儿童项目的案例研究”(Developing 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using web-based i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Healthy Minds/Healthy Children pro-ject)此项目研究为教育专业人士提供了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在儿童信息行为的发展方面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来增加儿童的信息知识、培养儿童信息技能、提高儿童的信息能力;201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McGarvey,John C的教育学博士论文“黑板VS网络空间:追踪在校及校外在线社区城市儿童身份和读写能力实践”(Blackboard vs.MySpace:Tracing urban adolescent identities and lit-eracy practices within school and out-of-school on-line communities)从教育管理角度对儿童校内学习管理系统(LMS)与校外社交网络(SNS)学习工具的使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说明合理使用校内外信息服务系统对儿童的信息行为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外哲学博士论文着眼于具体的研究实例,多采用实地调查法、结构化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从原始数据的采集到具体因子的分析,研究踏实,数据详尽,分析得当。

如小学生寻求信息的动机方面的研究、不同种族儿童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等。

国内相关学位论文的研究较少,缺乏对于儿童这类特殊的信息行为主体的研究,多是对于研究生、大学生、科研工作者的信息行为的研究,如研究生科研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等。

尽管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以社会科学为主,但理学硕士论文也占了一定比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儿童信息行为研究在多个学科领域受到关注。

对于儿童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理学硕士论文
332
学术影响力分析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技术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网络技术、信息系统等对儿童信息行为进行研究。

如:201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Wang,Michelle Jai-Chin的理学硕士论文“对象情境处理:利用虚拟现实去提高自闭儿童文摘能力与认知灵活性”(Contextual processing of objects:Using virtual reality to improve abstraction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提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二是从社会角度,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儿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遇到的网络安全等问题越发受到学校与社会的重视,如2010年爱荷华州立大学Hopper-Losenicky,Kristin的理学硕士论文“互联网时代风险交流:父母对儿童网络应用监督的挑战”(Risk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Parental challenges in mo-nitoring the internet use of adolescents),此研究汇集了交流策略方面的数据,分析得出,当儿童遇到网络上的色情信息、身份盗用等风险时,家长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警示,帮助儿童提高在线风险防范的个人安全意识等。

三、儿童信息行为博士研究的主题分析
从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对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有一个较为准确与全面的认识。

根据学位论文的相关标题、摘要,可以发现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主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儿童信息行为相关理论、儿童信息行为的内容、儿童信息行为的模型构建、儿童信息行为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

(一)儿童信息行为相关理论研究
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基础理论知识一直都指导着实践研究。

涉及到规划行为理论、自我决策理论、认知理论、女权主义者方法论、意义构建理论、期望理论、图式理论、采纳行为理论等。

如Bradley,Kristina L.的学位论文将规划行为理论作为构造问卷的基础,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阐述。

[3]儿童信息行为兼具成人信息行为的特点,但是由于儿童在认知结构与判断能力方面都未成熟,因此在信息行为的意识与行动上有一定的欠缺,从心理、认知等方面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儿童信息行为的内容研究
儿童信息行为的内容包括了儿童的信息搜寻行为、儿童的信息处理行为、儿童的信息使用行为。

将儿童的信息搜寻、信息处理与信息使用,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临床医学、图书馆学、基础教育学等学科主题结合起来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国外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Crow,Sherry R通过实地调研法总结了通过学校图书馆专家的指导来提高小学生信息搜寻能力的方法。

[4]Moonilal,Jacqueline表明社会与情感特征、心理适应性、智力与性格对儿童信息处理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Patel,Nisha M.基于社会信息处理模型,研究焦虑心理导致社会情境中的儿童由于信息行为的片面认知而产生的功能失调,另外通过对儿童多个信息行为处理步骤的了解进行了扩展性的研究。

[6]McGarvey,John C 选择了美国一个小城市拉丁社区的六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利用网络社交工具与网络学术资源进行信息搜寻与应用,此研究为儿童进行个性塑造与文化素质培养感兴趣的教育者与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7]Kim,Sunae比较了儿童从可靠或非可靠信息来源获取信息的行为,分析后得出结论:相信可靠信息来源的儿童同样也会从非可靠信息来源获取信息。

[8]另外,对自闭症、孤独症、白血病等身体或心理非健康儿童相关信息行为的研究内容一直是心理学、医学、护理学主题领域关注的重点。

(三)儿童信息行为的模型构建研究
儿童信息行为模型的构建或相关模型的完善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如儿童搜寻行为模型的构建、儿童信息处理模型的完善、社会信息处理模型的完善以及儿童扩展信息行为模型的完善等。

Peterson,Janet Walker在研究构建网络时代少儿的信息搜寻处理模型中提出了信息认知能力、信息知识储备、信息处理经验会影响网络环境下儿童的信息行为的观点。

[9]Simcox,April Guzy在前人构建的社会信息处理模型中,深入探讨了少数民族儿童文化中的挑衅性与不友善性这两个方面对于模型的影响。

[10]Kelly,Stephanie Ann.通过对美国南部两所高中404名学生的信息行为历时三个月的数据收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造等式,检验信息动机技巧模型中的多个变量,如年龄、知识结构、身体情况、营养情况、邻居安全因素、学校、性别与种族等,并对模型进行修正。

[11]Reuter,Ka-ra Anne从儿童图书馆提供儿童书籍选择的指导服务入手进一步完善儿童信息行为模型。

研究结论表明:图书馆对于儿童图书选择的有效指导、儿童父母积极参与儿童图书选择这两个方面与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提供图书馆的系统性能对儿
43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童有效选择图书是同等重要的。

[12]
(四)儿童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虽然儿童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但是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归纳:一方面是儿童性别、年龄、种族、家庭背景、信息环境、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的支持等主观因素。

不同种族的儿童对于信息的认知,接触的信息环境都会有所不同,对其信息行为产生不同的效果。

[13]儿童的信息获取与信息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老师、图书馆起到的参与与指导作用。

儿童的信息环境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地发展不断加强,同时信息环境的日新月异也给儿童信息行为带来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

Simpson-Scott,Lynne对有信息搜寻经验的儿童与无经验儿童进行比较研究,根据修正版的网络在线教育测试系统提供的原始数据分析发现儿童的种族、性别与信息背景是儿童信息行为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

[14]Watson,Christopher Law-rence Northrup.研究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建立远程学习机制、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提供在线指导功能的有效性。

[15]Thiel,Melanie Ann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中的色情信息对中学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并提出相关儿童信息行为安全的建议。

[16]Hopper-Losenicky,Kristin特别强调家长在儿童网络信息行为中的监督与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网络不良信息给儿童带来危害的风险。

[17]
研究主题丰富多样的同时,每一篇学位论文的研究都不是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的,而是多主题交汇融合。

如:文学硕士论文“夏季图书馆阅读项目和素养:一份儿童在参与了夏季图书馆阅读项目之后的阅读进展评估”(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s and literacy:An assessment of children 's reading progress after having participated in a 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包涵的主题有图书馆学、文学、阅读指导、发展心理学(Library science,Literacy,Reading instruction,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8]
结论
本文是基于PQDT数据库检索出的389篇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论文,从年代、所属的学位类型及主题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如下:
(一)国外儿童信息行为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从1951年开始至今,历时60年,相关学位论文的数量尽管增长缓慢,但是研究从未间断,一直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然而,国外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受关注的程度是有限的,未成为信息行为领域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

(二)有关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共有18个类型,其中博士论文的数量为331篇占了所统计学位论文总数的85%,硕士论文有58篇约为所统计学位论文总数的15%;博士论文的学位有8个类型,硕士论文的学位类型有7个。

由此可见,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以博士研究为主,博士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且具有多样性、交融性的特点。

(三)以心理学、教育学为主题的儿童信息行为学位论文占了所统计学位论文数量的三分之二,说明以儿童心理为切入点,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状态的儿童信息行为研究和以儿童教育为背景的儿童信息行为研究是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专题。

本文通过对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内容进行主题分析,将其归纳为:儿童信息行为相关理论、儿童信息行为的内容、儿童信息行为的模型构建、儿童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美国ProQuest公司数据库[DB/OL].available at:http:// proquest.umi.com/pqdweb?RQT=306&DBId=G647[2011-09-21].
[2]王余光.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
[3]Bradley,Kristina L.Adolescent Help-Seeking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Depression,and Anxiety using an Internet Program.:[D]Canada:Dalhousie University,2010.
[4]Crow,Sherry R.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ho ar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to seek information:[D]Kansas:Emporia State University,2009.
[5]Moonilal,Jacqueline.Information processing,psychosocial adjustment,and sensory processing in gifted youth.[D]United States –California:2009.
[6]Patel,Nisha M.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cial anx-iety among adolescents.[D]:United States–California,2008.
[7]McGarvey,John C.Blackboard vs.MySpace:Tracing urban adolescent identities and literacy practices within school and out-of-school online communities.[D]United States–California,2010.
[8]Kim,Sunae.How do children use information from non-credible sources.[D]United States———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0.
[9]Peterson,Janet Walker.Networked generation youth's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An examination of cognitive,affective,and physical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and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D]United States———Texas: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8.
[10]Simcox,April Guzy.The intentionality and social informa-
532
学术影响力分析
tion processing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s ag-gression.[D]United States———Maryland: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2009.
[11]Kelly,Stephanie Ann.Predicting lifestyle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Testing the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D]United States———Arizona: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9.
[12]Reuter,Kara Anne.“Children selecting books in a librar-y”:Extending model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to a recreational setting.[D]United States———Maryland: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2007.
[13]Simcox,April Guzy.The intentionality 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s ag-gression.[D]United States———Maryland: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2009.
[14]Simpson-Scott,Lynne.Self-perceived information see-king skills and self-esteem in adolescents by race and gender.[D]U-nited States———Texas: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9.
[15]Watson,Christopher Lawrence Northrup.Distance educ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Effectiveness of online instruction in social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ing behavior.[D]United States———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07.
[16]Thiel,Melanie Ann.Internet use,exposure to Internet pornog-raphy,and sexual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youth.[D]United States ———Texas: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07.
[17]Hopper-Losenicky,Kristin.Risk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Parental challenges in monitoring theinternet use of adoles-cents.[D]United States———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2010.
[18]Van Andel,Ashley Kristina.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s and literacy:An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reading progress after having participated in a 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D]Canada: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2011.
收稿日期:2011-03-27责任编辑吴俊
·文史札记·
“水火不相射”考
罗红昌
《周易·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其中“射”字,《释文》云:“虞、陆、董、姚、王肃音‘亦’,云‘厌也’。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亦云:“射,厌也。

”此说皆本《尔雅·释诂》。

是故“水火不相射”被释作“水火不相厌弃”,即孔疏所谓:“水火不相入而相资。

”然此说颇有可疑之处。

首先,按照古人行文格式,此数句皆四字成句,不用否定,而俄然加“不”成五字句,颇显突兀。

其次,上古“厌”多释为“餍足”,何以一定为“厌弃”之意?第三,从《周易·说卦》来讲,此段话文意是说“八卦相错”。

朱熹《周易本义》引邵雍云:“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离为火,居东;坎为水,居西;二者正相对立。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也说:“此言八卦所象之天与地、山与泽、雷与风、水与火,皆矛盾对立也。

”既是对立,何来“水火不相厌弃”?
实际上,以古代文例言之,“不相射”当释为“相射”。

《诗·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毛传云:“不惊,惊也。

不盈,盈也。

”《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毛传:“不戢,戢也。

不难,难也。

那,多也。

不多,多也。

”《生民》:“上帝不宁,不康禋祀。

”毛传:“不宁,宁也。

不康,康也。

”《卷阿》:“矢诗不多。

”毛传:“不多,多也。

”凡此种种,陈奂《诗毛氏传疏》皆以为“句例”。

不但《诗经》如此,它书亦然,王引之《经传释词》“不”字条征引甚多,如《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

”《缁衣》引《甫刑》:“播刊之不迪。

”《逸周书·大匡》:“二三子不尚助不榖。

”其中“不忌、不迪、不尚”皆应释为“忌、迪、尚”。

“不”的这种用法,可以从历史语言学得到说明。

俞敏在《汉藏虚字比较研究》引Wolfenden氏《藏缅语形态学》(Tibeto-Burman Linguistic Morphology),指出“不”的这种特殊用法是原始汉藏语遗迹,今天藏语还有添前字ba(b -),用法正与此同。

因此,“水火不相射”即“水火相射”,明矣。

如此,则传统训释捍格之处即冰消云散。

按,“水火不相射”一句,帛书《周易》正作“水火相射”。

此处“不”字非衍文,是因为对于添前字ba(b-),古书或录或不录,例皆有之。

《晋语》:“君不亦礼焉。

”王引之云:“不亦,亦也。

僖二十五年左传‘君其礼焉’,文义与此同。

”又前文之“播刊之不迪”,王引之云:“《古文尚书》作‘播刊之迪’,郑以‘不’为衍文,失之。


作者简介:罗红昌(1973-),男,四川成都人,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美国贝宁迪学院访问学者。

四川宜宾644007
63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