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

合集下载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
气 田开发 动 态 , 现 井 网和 注 入 方 案 的 优 化 实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近年来 , 们 十 分 重 视 水 平 井 渗 流 理 论 的 研 人 。




—7


因此 , 对各 向异性 油藏 水平 井 井 网渗 流场 的分 析具
_ _

— —


— —
摘 要 : 直观 地 反 映 各 向异 性 油 藏 水 平 井 井 网地 层 压 力 分 布 及 流 体 运 动 轨 迹 的 特 点 , 用 源 ; 为 利 r - 理 论 、 e ma 积 法 及 压 降 叠加 原 理 , 导 出各 向 异 性 油 藏 水 平 井 井 网 不 稳 定 渗 流 地 层 压 力 N w n乘 推 公 式 , 出 流 线 生 成 方 法 , 究 了水 平 井 井 网 渗 流 场 分 布 规 律 。 结果 表 明 : 层 各 向 异性 、 提 研 储 生产


中 国很 多低 渗透 油藏 以薄层 砂 岩为 主 , 油藏 内
性, 利用 压 降叠 加 原理 获 得水 平 井 井 网压 力 公 式 ,
给 出流线 生 成方 法 , 制水 平 井 井 网渗 流 场 图 , 绘 分
析储层 各 向异 性 、 生产 时 问和 注采 比等 因素 对水 平
不 同程 度地 发育 着 天然 裂缝 , 成油 藏 渗透率 的各 造
时间和注采 比对水平 井井 网渗流场影响较 大。在 布井 时, 水平井应垂直 于最大主渗 透率方 向, 以便 形成线性水驱 , 高驱替效果 ; 提 生产 时间越 长 , 压力传播 范围越 广 , 出程度越 高; 采 注采 比
越 大, 注入 流 体 的 波及 范 围越 大 , 及 效 率 越 高 。 利 用 该 方 法 产 生的 流 场 图 能 够 为 各 向 异 性 油 波 藏 水 平 井 开 发 井 网设 计 及 注入 方 案 的优 化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关 键 词 : 向异 性 油 藏 ; 流 场 ; 平 井 ; 网 ; 压 线 ; 线 各 渗 水 井 等 流 中 图分 类 号 :E 1 T 3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水平井优化设计数值模拟技术

水平井优化设计数值模拟技术

水平井数值模拟技术一、前言水平井技术作为老油田调整挖潜、新油田产能建设、实现少井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其配套技术之一,在油田开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渗流机理研究、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研究、油田开发方案优化、水平井参数优化等多个方面。

水平井参数优化有利于评价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技术政策界限,增加可采储量和最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确保水平井开采取得最佳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投资风险。

水平井参数优化方法是随着水平井技术的应用而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早期一般使用经验法来判断水平井各项参数,即借鉴同类型油藏开发经验对水平井进行各项参数设计,准确度较低。

后来发展为解析法,人们对传统油藏工程方法加以改进以适应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这是一种半定量方法。

现在普遍采用油藏模拟方法来定量计算优化各项水平井参数,主要优点为油藏模型考虑全面、可重复优化、计算快捷方便、预测准确。

在对油藏认知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值模拟优化方法应用范围最广、精度最高。

通常我们所说的水平井优化设计数值模拟方法为:在可靠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寻找适合水平井开发的有利区域,并确定有关的井筒轨迹和产能参数的优化方法。

井筒轨迹优化一般包括水平井段位置、水平井段长度和水平井段方位优化等。

产能参数优化一般包括:水平井生产压差、水平井初期产能和水平井布井方式优化等。

早期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不能真正考虑水平井,所有的水平井都以直井来近似处理;后来出现了通过改变直井射孔方向离散化近似处理为水平井的简化替代方法,但仍然是一种近似处理手段,不能描述水平井井筒内流体的水动力学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平井渗流规律、变质量流理论等的综合研究,建立了与油藏完全耦合的水平井模型,使井筒内流体的水动力学特点得到了准确描述,它与油藏内流体渗流力学描述各自独立,通过耦合技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渗透率非均质对水平井入流规律影响分析

渗透率非均质对水平井入流规律影响分析
图 2 水 平 井 各 微 元 水 平 井 段 示 意 图
朋 x
为沿 水 平 井 渗 透 率 的平 均 值 ,0 m ; 为 渗 透 1~ r
率非 均质 区等 效半径 , m。
1 3 井筒变 质量 流动 模 型 .
●- ’r F
-r
/ ¨
q 2 ‘ 3 F
假 设水 平井 筒绝 对水 平 , 个水 平井 筒横 截 面 整
关 键 词 : 平 井 ; 流 规 律 ; 透 率 非 均 质 ; 合 模 型 ; 响规 律 水 入 渗 耦 影 中图 分 类 号 :E 3 T 3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由于水 平 井筒 附近 渗透 率 的非 均 质对 水 平井 人 流速 度剖面 比较 敏感 , 因此渗 透率 非均质 直接影 响水 平 井 产 能 与 开 发 效 果 。 自 18 9 9年 D k e _ ikn 1 J 首 次提 出水平井 产 能 预 测应 考虑 水 平井 筒 压 降 以
型, 究分析 沿水平井筒渗透 率非均质对水平井入 流动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 明: 研 沿水平 井筒
渗透 率非均质对整个水平井筒入 流速 度剖 面影 响显著 , 沿井筒不 同位 置处的压 力影 响不 明 对
显 , 水 平 井产 能指 数 影 响 显 著 。该 研 究 对 水 平 井 产 能预 测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第Fra bibliotek2期 张
欣: 渗透率非均质对水平井人流 规律 影响分析
8 9
S )= 。 )+ ) ( S( S(
() 2
水平 井 筒 附近渗 透 率 非均 质性 对 水 平 井 人 流剖 面
及产 能 的影 响规 律 , 据 表 皮 系数 的 定 义 , 根 引入 井

油井动态分析

油井动态分析

油气井动态分析目录第一节直井生产动态分析 (2)第二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 (24)第三节气井生产动态分析 (34)第一节 直井生产动态分析在油井动态分析中,油井流入动态特征,是指原油从油层内向采油井底流动过程中,产量与流动压力之间的变化特征,它主要决定于油藏的驱动类型和采油井底各相流体的流动状态,这种变化特征是预测油井产能、确定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以及分析油井产能变化规律的主要依据。

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又称无阻流量,以Q AOF 表示,它是判断气井产能大小和进行气井之间产能对比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气井合理产能的重要依据。

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定义为:当气井生产时势井底流动压力降为一个绝对大气压(即无井底回压)时,气井的最大潜在理论产量。

实际生产时,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是不可能达到的。

它主要作为确定允许合理产量的基础。

气井投产后的允许合理产量的,限定为绝对无阻流量的1/4和1/5,需要说明的是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定容封闭消耗气藏来说,它随气藏压力的降低而减小,有效的增产措施也会提高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因此,需要根据气井的生产动态和压力、产量变化情况,结合地层压力的测试,不失时机地进行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测试,以便调整气井的合理产量。

一、生产指数和IPR1、生产指数:通常用生产指数J 表示油井的生产能力,生产指数J 定义为产量与生产压差之比。

PQP P Q J owf r o ∆=-=1o Q ——原油产量,bbl/d ;J ——生产指数,bbl/(d.psi);r P ——油井泄油区的平均压力(静压);psi ; wf P ——井底流压,psi ;P ∆——压差,psi 。

2、生产指数测试①一般在生产测试中测得。

现关井使地层压力恢复到静压,然后油井以定产量Q o 在稳态井底流压下P wf 下生产。

由于井口压力稳定不一定表明井底压力Pwf 也稳定,因此油井开始生产后要连续测量井底流压。

②只有当油井处于拟稳态时,测得的生产指数才能反映油井的产能。

第1章油井流入动态和多相流

第1章油井流入动态和多相流

IPR发展历程
(2)1968年,Vogel选用21 个油田的实例数据(油藏岩 石和流体性质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一系 列IPR 关系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时,Vogel 首先注意到这 些实例的生产—压力关系曲线非常相似。他将每一个点的 压力除以油藏平均压力、将每个点的产量除以油井最大产 量进行无量纲化, 发现这些无量纲化的IPR 数据点最后落 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经回归得到了后来称为Vogel 方程 的IPR 曲线。
abC..按如 采V果出og用程el测度方N试程对点计油的算井资的流料I入P按R动曲直态线线影,外响最推大大时,误,而差最k出h大/现μ误在、差用B可0小、达生k、7产0S~压0等8差0参%下数,的对只测其是试影在资响开料不 来采大预末 。测期最约大30产%。量。一般,误差低于5%。虽然,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到开 采末期误差上升到20%,但其绝对值却很小。
(1)Orkiszewski方法; (2)Beggs-Brill方法
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
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井的 供油能力,反映了油藏压力、油层物性、流体物性、完井质 量等对油层渗流规律的影响,是采油工程与油藏工程的衔接 点。 作用:通过油井流入动态研究为油藏工程提供检验资料;为 采油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检查钻井、固井、完井和 各项工艺措施等技术水平的优劣。
⑤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油井流入动态研究
Vogel曲线仅限于产水少或不产水的井,而且提出通用 方程时有很多假设条件;Standing方法由于要求知道油层 的体积系数、原油粘度和相对渗透率,难于应用;陈元千 推导的曲线通式虽然考虑了采出程度和油井不完善性的影 响,但也仅适用于低含水率的油藏;

考虑非均质性的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考虑非均质性的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实际的油藏不可能是均质的,而是非均质的,油藏内部区域的渗透率大小不一并且分布也不均匀。

而这些因素必将对井底压力产生影响[1-2]。

常规的解析方法大多用于计算一些规则形状均质油藏的不稳定压力,难以适应任意形状非均质油藏的情况,因而只能采用数值解法。

其中,有限元法却克服了区域形状的限制,可以灵活处理各种形状的边界问题[3]。

2011年,吕杭[4]等人建立了非均质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求解。

2014年,孙志学、姚军[5]等人建立基岩和复杂裂缝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为此,本文建立了非均质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绘制了考虑油藏非均质性因素的井底不稳定压力典型曲线,并分析了曲线特征。

1 分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型1.1 物理模型分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设在一有效厚度为h 的油层中有一口水平井,共压开N F 条裂缝,裂缝面垂直于水平井筒;裂缝半长x F 、裂缝导流能力K F ·w (水力裂缝渗透率乘以裂缝宽度)和裂缝间距均可各不相等;裂缝高度等于储层厚度;裂缝具有有限导流能力;不考虑水平井筒内压降影响。

图1 分段压裂水平井模式图Fig. 1 The multi-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mode2 分段压裂水平井数学模型2.1 基质系统数学模型将基质系统看成二维系统,且流体在基质系统中符合达西定律,渗流过程中人工裂缝与基质连续的接触面上压力处处相等,其数学模型为(1)考虑非均质性的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徐 鹏1,付春权1,李兴科1,2,刘岢鑫1(1.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2.吉林油田公司 油气工程研究院,吉林 松原 138000)摘 要:建立了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求解,分析了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流动阶段特征,对比了不同非均质情况下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曲线的特征。

注水井动态分析.2doc

注水井动态分析.2doc

注水开发的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层配水方案。

一个好的分层配水方案,是实现合理、有效注水的基础条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前提条件,务必慎之又慎。

(1)注水压力要控制在油层破裂压力以下,防止注入水水窜及油井暴性水淹。

(2)有适应油藏地质特点的井网和注水方式,能充分发挥水驱效率、控制产量递减,并能使注采压力系统处于合理状态。

(3)注入水利用率高。

能实现有效驱油,达到理想的注水采收率,而耗费的水量相对较少。

(4)对储层及井下管柱无伤害或伤害最小。

(5)按照技术政策要求,地层压力均衡、合理地上升或得到保持。

在井网已确定的条件下,实现有效注水应具体:体现出四个合理。

即一是注水压力控制的要合理;二是注水总量控制的要合理,使油藏年压升及含水上升率注水速度处在合理范围内;三是层段配水要合理,依分层认识为依据,该加强的层段得到加强,该控制的层段得到控制。

而且“加强”或“控制”都应在合理范围内;四是平面关系处理要合理,该加强的方向要加强,该减弱的方向要减弱,充分发挥面积井网利于平面调整的优势。

实现上述合理的有效手段,是注水井实行分注并编制科学的分层配水方案的基础,同时要配之以“调剖”。

1、注水井为什么必须调剖?从根上说,就是因为储层普遍存在着“层间”,“层内”及“平面”三大矛盾。

对于混注井实行调剖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分注井为什么也要调剖呢?众所周知,我们说的分层注水,由于受到地质和工艺技术条件限制,实际都是分段注水。

一个注水层段内有几个小层,有的甚至跨二个砂岩组,每个注水层段内仍存在着层间矛盾。

既便将来技术发展了,可以实现按小层分注的时候,那么层内物性的纵向差异及平面上物性的各向异性,靠分注技术来解决也是无能为力的,必须依靠“调剖”来解决。

由此看来,“调剖”是注水开发油田一项不可缺的基础性措施。

它能解决分注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它能使分注技术得到完善和提高。

一句话:分注技术,附之以有效的调剖技术,才能更有利于实现有效注水。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名词解释一1 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的供油能力。

2 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

3 采油指数: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4 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5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6 流型:油气混合物在流动过程中的油、气的分布状态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7 滑脱:在两相流中,由于密度差异,导致轻质相超越重质相的现象称为滑脱。

二1 自喷:利用油层自身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称为自喷。

2人工举升采油:人工给井筒流体增加能量将井底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

3 气举采油: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

4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5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称为功能节点。

6 连续气举: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排出井筒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适应于供液能力较好、产量较高的油井。

7 间歇气举:向井筒周期性地注入气体,推动停注期间在井筒内聚集的油层流体段塞升至地面,从而排出井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主要用于油层供给能力差,产量低的油井。

8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时,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达到管鞋(注气点)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9 气举井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位置。

10 注气点:注入气进入油管时的位置。

三1 有杆泵采油:通过抽油杆,将地面动力传递给井下泵,从而将井底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

2 光杆冲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

3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扭矩的等值扭矩。

水平井气、液或两相流流入动态关系概要

水平井气、液或两相流流入动态关系概要

水平井气、液或两相流流入动态关系概要R. Kamkom and D. Zhu, Texas A&M U.Copyright 2006,Socien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摘要本篇论文介绍了不同地层流体类型和不同边界条件下水平井流入动态(IPR)的解析模型。

虽然油藏模拟可以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油气井产能结果,但解析模型由于对井的动态估测快捷,实用和合理而被广泛应用。

解析模型尤其适用于研究单井设计和动态优化。

与直井模型相似,水平井解析模型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

水平井的IPR方程分两种边界条件,稳定渗流条件(定边界压力)和拟稳定渗流条件(边界无流动)。

对每一种条件,给出了油井和气井的IPR方程,在拟稳定流条件下给出了水平井IPR两相流对比。

在本篇文章中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同时也讨论了IPR方程的限制条件和IPR 方程的适当运用。

对每种流体系统,例举了流动特性是怎样随流动区而改变的,例子同样显示了相关参数对水平井流入动态的影响。

这些公式对油藏和采油工程师在水平井的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非常有价值。

简介在开发一个新油田中,设计一口新井和优化油气井动态是预测井动态的重要步骤之一。

我们可以运用油藏模拟模型或者解析模型预测井动态。

虽然油藏模拟一般可获得更精确和详细的结果,但是与解析模型相比,它要求输入大量信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解析模型经常用于预测井动态,尤其是对单井的研究。

解析模型是基于对边界条件和流体类型的假设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对IPR的研究。

将IPR方程应用于水平井,借鉴了相似的直井模型的边界条件(定边界压力的稳定流和无边界流动的拟稳定流),此模型可用于微可压缩流体(油井),可压缩流体(气井)和两相流井。

直井和水平井模型相比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在水平井模型中是被考虑的,它们是水系型式的改变和渗透率的各项异性。

对于单相流体,水平井的产能可直接通过数学模型估算。

另外,复杂的相对渗透率导致解决IPR两相流的困难。

水平井气井产能预测方法的分析与评价

水平井气井产能预测方法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水平井气井产能预测方法的分析与评价大湾区块气藏为高含硫气藏,硫化氢的剧毒性、腐蚀性和硫沉积是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难题。

而对于产能计算而言,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从含硫天然气析出的元素硫将会对产能计算产生影响,本章重点分析和对比现有水平气井产量、产能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水平气井产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的分析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因其生产压差小和控制泄气面积大的优势而获得广泛应用。

对于高含硫气藏来说,水平井可以增加油气流通的能力,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能减缓压降和减少元素硫析出的时间,提高无硫析出的采收率。

所以水平井作为含硫气藏开发重要的开发技术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其产量预测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考虑含硫气藏特殊渗流规律和相态变化情况下的水平井产量计算需要深入探讨。

一、现有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分析与评价前苏联Mepxynos(1958)首先提出计算水平井产量的解析式,Bopxcos(1964)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水平井和斜井发展历程及其生产原理,并提出了计算水平井稳态流产量的公式,但是没有报道其详细推导过程。

80年代后,国外学者Giger (1984),Jourdan(1984)等运用电模拟方法推导出了水平井产量的计算公式。

美国学者Joshi(1987)通过电模拟进一步阐明了水平井生产原理,并对水平井稳态产量计算作了较为详细的推导,同时根据Muskat(1937)关于油层非均质性和位置偏心距的概念和计算,给出了考虑因素较为全面的水平井产量计算公式。

至今,许多作者所提出的稳态流水平井产量计算公式大多数都与Joshi公式相类似。

Babu(1989)等通过渐近水平井不稳定渗流的Green函数解析式,首次提出了在有限油藏中计算拟稳态流的水平井产量公式。

尽管该公式计算不很精确,但考虑了油层渗透率的各向异性、水平井在油层内的位置及储层射开程度等因素,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对工程计算比较适用。

油气田科学进展答案

油气田科学进展答案

1、各向异性油藏特点?注水开发时如何设计调整?渗透率具有方向性的油藏叫做各向异性油藏。

各向异性油藏有两大类。

一类是裂缝作用造成的,称为裂缝各向异性油藏;另一类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称为沉积各向异性油藏。

无论位势梯度的大小还是方向发生变化,渗流速度的大小都会改变;当且仅当位势梯度方向在渗透率主轴上时,渗流速度的方向和位势梯度方向平行。

由于各向异性渗透率对井网具有破坏与重组作用,会明显改变原来的井网形式,所以当井网中同一注采单元内任意两口井的连线与各向异性渗透率主方向平行,各向异性油藏变换为等价各向同性油藏时,井网注采单元不会被破坏,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各向异性油藏布井方法如下:1.井排方向与渗透率主方向平行或垂直。

井排方向指同一注采单元内任意两井连线;渗透率主方向指裂缝方向或沉积过程中的古水流方向。

2.各向异性油藏井网设计的计算公式为:y x y x K K K K K d d K K a a ='='=,/,/其中,a 和d 分别为各向异性油藏设计井网的井距和排距,a ’和d ’分别为等价各向同性油藏井网的井距和排距,Kx 和Ky 分别是各向异性渗透率的最大和最小主值。

各向异性油藏在各方向的总体导流能力等价于渗透率为y x K K K =的各向同性油藏。

各向异性油藏井网的开发效果可以用等价各向同性油藏井网来表示,而各向同性油藏井网设计及其开发效果分析技术早已成熟。

2、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特点及设计方法?水平井渗流特征:(1)随水平井长度增加,单井产能增大;但当水平井长度超过井距之半时,产能增势变小。

(2)在渗透率各向同性情况下(β=1),水平井长度增加,面积扫油系数E 反而减少;在渗透率各向异性情况下,面积扫油系数E 受水平井长度影响不大,在水平井长度等于井距之半时,E 值最大。

造成这种结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平井长度增加后,井筒上各点见水时间更不一致,二是该种面积扫油系数计算方法源于直井井网,直接用于水平井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油井基本流动规律

油井基本流动规律

⎝ ⎝ 第一章 油井根本流淌规律油井生产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从油藏到井底的流淌——油层中渗流;从井底到 井口的流淌——井筒中流淌;从井口到地面计量站分别器的流淌——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 倾斜管流。

有些油井为了使其稳定生产和安全性考虑,还会有通过油嘴以及井下安全阀的流 动——嘴流〔节流〕。

为此,本章将分别介绍油井生产系统的三个根本流淌过程〔油层渗流、气液两相管流及嘴流〕的动态规律及计算方法。

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原油从油层到井底通过多孔介质〔含裂缝〕的渗流是油井生产系统的第一个流淌过程。

生疏把握这一渗流过程的特性是进展油井举升系统工艺设计和动态分析的根底。

油井的产量 主要取决于油层性质、完井条件和井底流淌压力。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在肯定地层压力下,油 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 图示为流入动态曲线, 简称 IPR 〔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曲线。

典型的IPR 曲线如图 1-1 所示,其横坐标为油井产液量〔标准状态下〕,纵坐标为井底流压p (表压)。

当井底压力为平均地层压力 p r 时〔即生产压差p r- pwf= 0 〕,wf无流体流入井筒,故产量为零。

随着井底流压降低,油井产量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

当 井底流压降至大气压(p =0)时,油井产量到达最大q ,而它表示油层的潜在产能。

wfmax就单井而言,IPR 曲线反映了油层向井的供给力量〔即产能〕。

如图1-1 所示,IPR曲线的根本外形与油藏驱动类型有关,其定量关系涉及油藏压力、渗透率、流体物性、含水率及完井状况等。

在渗流力学中已具体争论了这方面的相应理论。

下面仅从争论油井生产系统动态的角度,争论不同油层条件下的流入动态曲线及其绘制方法。

一、单相原油流入动态1. 符合线性渗流规律的流入动态依据达西定律,定压边界圆形油层中心一口垂直井,稳态流淌条件下的产量为CKh ( p - p )q = rwfo⎛ r 1 ⎫ μ B ln e - + S ⎪〔1-1〕o o r 2 w对于圆形封闭油层,即泄流边缘上没有液体流过,拟稳态条件下的产量为CKh ( p - p )q = rwfoμ ⎛ r 3 ⎫B ln e - + S ⎪〔1-1a 〕式中 q——油井原油产量〔地面〕; o o r 4 woK ——油层渗透率。

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

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
王 海 静 ,薛 世 峰 ,高 存 法 ,仝 兴 华。
(1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航 空 宇航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 1 ; 2 江 1 0 6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储 运 与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山 东 青 岛
265 ; 3 6 5 5 .山东 大 学 威 海 分 校 机 电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山东 威 海 2 4 0 6 2 9)
人 们 的关 注 . 结合 非 均质 油藏 地质 条件 开展 水平 井 流入 动态研 究 , 对于 水平 井产 能预测 以及 完井 方案 设计 具有 重要 意 义. 油藏 内 的流体 经过水 平 井筒 采 出的过 程按 其 流 动规 律 可 以划 分 为油 藏 渗 流 与井 筒 变质 量
管 流两 部分 .
0 引 言
随着 世 界范 围 内油气 资源 需求 量 的不 断增 长 以及 钻 完井 技 术 的 日益 完 善 , 平 井 成 为高 效 开 发 油 田 水
的重要 手段 , 油气勘 探 开发 中得 到越 来 越 广 泛 的应 用 . 层 非均 质 性 是 影 响水 平井 开 发 效 果 的 重要 因 在 储 素, 由此 引发 的储 量 动用 不均衡 、 部边 底水 过早 突破 是 水平 井 开 采过 程 中遇 到 的主 要 问率 非均 质 性对 水 平井 流 人动 态 的影 响 , 据 质 量 和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 立 全 耦 合 的 非 均 质 各 向异 为 根 建 性 盒式 油 藏渗 流 与水 平 井 筒 变 质 量 流 的耦 合 模 型 ; 过 坐 标 变 换 建 立 各 向异 性 油 藏 水 平 井 非 均 质 表 皮 计 算 模 型 , 非 均 通 将
18 9 9年 , ik nB J D k e [ 次将 井 筒 紊 流 压 降 引入 水 平 井产 能 计算 , 析水 平 井 产 能 随长 度 的 变化 规 妇首 分 律 , 出在水 平井 油 藏模 拟和设 计 中应 该考 虑井 筒压 力 损失 的影 响. 指 随后 , 们 在水 平 井 筒管 流 与 油 藏渗 人 流 的耦合 方 面开 展大 量研 究. y n _ 和 P n th R【 等 基 于 源 函数 法 , 立 非 稳 态 的 均质 盒 式 Ou a gL 2 e mac aV 3 建 油 藏水平 井 筒一 油藏 流 动耦合 模 型 , 析井 斜角 和产 液量 等 因素对 水平 井 瞬态 流量 和压力 剖面 的影 响. 分 刘 想平 ]苏 玉 亮 等 根据 镜像 反 映原理 和 势 的叠加 原理 , 、 分别 提 出均质 无 限大 油藏裸 眼水 平井 和射 孔水 平 井 的稳态 井 筒一 油藏 耦合 模型 及求 解方 法 , 分析井 筒 压 降对水 平井 稳态 流量 剖 面的影 响. 松泉 等 应用 李 ] G en函数 , re 建立 非稳 态 的均质 盒式 气 藏水平 井 简~ 油藏 流动耦 合模 型 , 分析 不 同 阶段井 筒 压 降对 水平 井 流量 剖 面 的影 响. 目前 关 于水平 井 流人 动态 的研 究 大多 针对 均 质 油藏 , 对 非均 质 油 藏 的研 究 鲜 有报 道 . 而 在建 立非 均 质油 藏一 井筒耦 合 模 型的基 础上 , 者分 析渗 透率 非均 质性 对水平 井 流入 动态 的影 响 , 先建 笔 首 立适 用 于非 均质 各 向异性 盒式 油藏 单相 微 可压缩 流 体 不稳 定 流 的油 藏一 井 筒全 耦 合 微分 模 型 ; 后 提 出 然 渗透 率非 均质 性定 量 评价 方法 , 将非 均质 渗 透率场 转 化为 等效 均质 渗透 率场 和沿 井筒 变化 的非均 质 表皮 ; 采用 源 函数 法求解 油 藏渗 流方 程 , 出耦 合模 型 的离 散形 式 和解耦 方法 ; 给 通过 算 例验证 文 中模 型及方 法 的 准确 性 , 析 渗透 率非 均质 性对 水平 井压 力/ 分 流量 剖 面 以及 产 能 的影 响 .

延大采油工程教案01油井流入动态

延大采油工程教案01油井流入动态

讲授流体流入动态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垂直井流入动态和水平井流入动态两个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单相及多相油气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规律。

:4 学时. 一、垂直井流入动态(一)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1 达西渗流 圆形地层:定压边界(稳定流): q o =0.543kh (p r 一 p wf )μo B o (ln 一 + s )封闭边界(拟稳定流):q o =0.543kh (p r 一 p wf )μo B o (ln 一 + s )非圆形地层: q o =μo 0.B o 54l nk一p 0r5p)q o =μo0.l n k一p 0r5p) q o = J o (p r 一 p wf )其中: J o = μo B o(l n 0.X 54一3 0k 75h+ s )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应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泄油面积、完井条件等的综合指 标。

数值上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活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J o =q o = J o (p r 一 p wf )J = 一 dq oodp wf IPR 曲线斜率的负倒数2、非达西渗流条件:油井产量很高时,在井底附近不再符合线性渗流,呈现高速非线性渗流。

pr- pwf= Cqo+ Dqo2pr- pw fqo= C + Dqo(二)溶解气驱油藏油井的流入动态条件: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qo=dp1 Vogel 方程1968 年,沃格尔对不同流体性质、气油比、相对渗透率、井距、压裂井、污染井等各种Vogel 方程:Vogel 型方程:2 非完善井Vogel 方程的修正油井的非完善性:打开性质不完善,如射孔完成情况下的21 个溶解气驱油藏进行了计算。

I PR打开程度不完善,如未全部钻穿油层 打开程度和打开性质双重不完善 酸化、压裂等措施 油层受到损害流动效率:在相同产量下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FE = p r- p wf ,ip r - p wf ,ap wf ,i = p r - (p r - p wf ,a )FEFE =Standing 方法:(三) 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条件: p r > p bP wf < P b靠近井筒部分为油气两相流动, 远离井筒部分为单相流动。

2第1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2第1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FE
pr pwf pr pwf

p r pwf psk pr pwf
Psk pwf pwf
Psk 为“正”称“正”表皮,油井不完善; Psk 为“负”称“负”表皮,油井超完善。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完善井
2ko h ( pe pwf ) qo re Bo o ln rw
qo 2ko h( pr pwf ) re 1 o Bo ln s r 2 w a
2ko ha J re 1 o Bo ln s r 2 w
qo J ( pr pwf )
直线型
qo J ( pr pwf ) pr pwf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④Vogel曲线与数值模拟IPR曲线的对比
图2-4
计算的溶解气驱油藏油井IPR曲线
1-用测试点按直线外推;2-计算机计算值;3-用Vogel方程计算值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对比结果:
按Vogel方程计算的IPR曲线,最大误差出现在用小生 产压差下的测试资料来预测最大产量时,但一般误差低 于5%。虽然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到开采末期误差上升到
2 n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图1-9 参数v、n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IPR曲线的应用
油井流入动态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1. 根据测试资料确 定IPR曲线。 2. 根据IPR曲线确定 流压和产量的对
pr
应关系。
qomax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三、pr>pb>pwf时的流入动态
(1)基本公式 当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而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 油藏中将同时存在单相和两相流动,拟稳态条件下产量的一般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周洪亮;尹洪军;李美芳;张绍辉【摘要】为直观地反映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地层压力分布及流体运动轨迹的特点,利用源汇理论、Newman乘积法及压降叠加原理,推导出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井网不稳定渗流地层压力公式,提出流线生成方法,研究了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各向异性、生产时间和注采比对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影响较大.在布井时,水平井应垂直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以便形成线性水驱,提高驱替效果;生产时间越长,压力传播范围越广,采出程度越高;注采比越大,注入流体的波及范围越大,波及效率越高.利用该方法产生的流场图能够为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开发井网设计及注入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0(017)001【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各向异性油藏;渗流场;水平井;井网;等压线;流线【作者】周洪亮;尹洪军;李美芳;张绍辉【作者单位】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2;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中国很多低渗透油藏以薄层砂岩为主,油藏内不同程度地发育着天然裂缝,造成油藏渗透率的各向异性。

由于水平井可以增大井与油藏的接触面积,改善油藏内流动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着常规直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水平井开采技术已成为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之一[1]。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整体井网渗流规律是现代油藏工程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

渗流场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层内的压力分布特点及油藏内流体在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运动轨迹[2,3],有助于确定注入流体的波及面积和形状,进而合理分析油气田开发动态,实现井网和注入方案的优化[4~6]。

各向异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改进

各向异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改进

各向异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改进顾文欢;刘月田【摘要】从各向异性油藏出发,结合基本渗流原理(镜像反映和叠加原理),充分考虑坐标变化中油藏各向异性对油藏参数及水平井参数的影响,对现有产能公式进行了改进.各向异性程度越强,水平段与主渗透率方向夹角大小对产能的影响越明显.在特定各向异性条件下,水平井产能随水平段与主渗流方向夹角的增加而增大;水平段与主渗流方向夹角为90°时,水平井获得最大产能;水平段与主渗流方向夹角为90°时,各向异性程度越强,对水平井长度的正面影响作用越明显,水平井产能越大.【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各向异性;底水;水平井;渗流;坐标变换;产能【作者】顾文欢;刘月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关于各向异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的研究已屡见报道[1]。

此前的研究往往是先建立各向同性底水油藏条件下的水平井产能公式,再结合坐标变换,推导出各向异性底水油藏条件下的水平井产能公式,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各向异性对水平井长度及井筒形状的影响。

基于上述思考,从各向异性油藏出发,充分考虑坐标变换过程中各向异性对油藏参数及水平井参数的影响,对现有水平井产能公式进行了改进。

首先将各向异性油藏空间渗流问题转变成各向同性油藏空间渗流问题,然后利用镜像反映及叠加原理,得出地层中任一点势的分布公式,推导出产能公式。

设各向异性油藏为上面封闭、下面底水(油水边界为等势边界)的油藏。

地层厚度为h,3个方向上的渗透率分别为kx、ky、kz,其中kz方向与地层垂直,且kx≥ky≥kz。

以各向异性渗透率的3个主方向为轴,建立坐标系oxyz,水平井位于oxy平面内,其中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距油水界面为a,井筒半径为rw,水平井井筒长度为2l,与x轴成α角,如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6卷第3期2012年6月JOURNAL OF DAQING PET ROLEU M INSTIT UT E Vol.36No.3Jun.2012收稿日期:20120117;编辑:任志平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1-02-03)作者简介:王海静(1983-),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地下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王海静1,薛世峰2,高存法1,仝兴华3(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 2.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摘 要:为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水平井流入动态的影响,根据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全耦合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盒式油藏渗流与水平井筒变质量流的耦合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建立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非均质表皮计算模型,将非均质渗透率场转化为等效均质渗透率场和沿井筒变化的非均质表皮;应用源函数法和势的叠加原理得到油藏渗流模型的解,给出基于模型离散的顺序迭代解耦方法.结果表明: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水平井流量剖面和采油指数影响较大.水平井流量分布规律与近井渗透率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渗区流量大,低渗区流量小;在等效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近井非均质性的增强,水平井平均采油指数逐渐降低,平均流量分布不均衡因数逐渐增大.该研究为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和完井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关 键 词:非均质性;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耦合模型;渗透率场;源函数法;势的叠加原理;采油指数;不均衡因数;流量分布;等效渗透率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12)030079070 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钻完井技术的日益完善,水平井成为高效开发油田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储量动用不均衡、局部边底水过早突破是水平井开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非均质油藏地质条件开展水平井流入动态研究,对于水平井产能预测以及完井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油藏内的流体经过水平井筒采出的过程按其流动规律可以划分为油藏渗流与井筒变质量管流两部分.1989年,Dikken B J [1]首次将井筒紊流压降引入水平井产能计算,分析水平井产能随长度的变化规律,指出在水平井油藏模拟和设计中应该考虑井筒压力损失的影响.随后,人们在水平井筒管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方面开展大量研究.Ouyang L [2]和Penmatcha V R [3]等基于源函数法,建立非稳态的均质盒式油藏水平井筒)油藏流动耦合模型,.刘想平[4]、苏玉亮[5]等根据镜像反映原理和势的叠加原理,分别提出均质无限大油藏裸眼水平井和射孔水平井的稳态井筒)油藏耦合模型及求解方法,分析井筒压降对水平井稳态流量剖面的影响.李松泉等[6]应用Gr een 函数,建立非稳态的均质盒式气藏水平井筒)油藏流动耦合模型,分析不同阶段井筒压降对水平井流量剖面的影响.目前关于水平井流入动态的研究大多针对均质油藏,而对非均质油藏的研究鲜有报道.在建立非均质油藏)井筒耦合模型的基础上,笔者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水平井流入动态的影响,首先建立适用于非均质各向异性盒式油藏单相微可压缩流体不稳定流的油藏)井筒全耦合微分模型;然后提出渗透率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将非均质渗透率场转化为等效均质渗透率场和沿井筒变化的非均质表皮;采用源函数法求解油藏渗流方程,给出耦合模型的离散形式和解耦方法;通过算例验证文中模型及方法的准确性,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水平井压力/流量剖面以及产能的影响.网络出版时间:2012-07-23 09:2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3.1297.TE.20120723.0924.014.html1 油藏)井筒耦合模型图1 盒式油藏水平井系统盒式油藏中有1口水平井(见图1),井筒与油藏边界平行,长度为L,半径为r w .假设储层孔隙度<为常数,渗透率各向异性.流体单相微可压,作等温不稳定流动.以井筒趾端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使Ox 轴与井筒轴线重合,Oy,Oz 平行于油藏边界.1.1 油藏渗流方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Darcy 渗流定律,建立油藏渗流控制方程:k x 52p 5x 2+k y 52p 5y 2+k z 52p 5z2=<L c t 5p 5t ,(1)式中:p 为流体压力;k x ,k y ,k z 分别为x ,y,z 方向的渗透率;<为孔隙度,无因次;L 为流体黏度;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t 为时间.1.2 井筒变质量流方程定义/比流量0q 为单位长度井筒的径向流入量,单位为m 3/(s #m),则水平井筒变质量流的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为5Q 5t=-5(Q v)5x +Q q A ,(2)5(Q v)5t +55x A Q v 22=-5p 5x -Q f v 22d,(3)式中:Q 为流体密度;v 为井筒截面平均流速;A 为井筒横截面积;A 为动量修正因数[7];f 为考虑井壁入流影响的摩擦因数[8];d 为井筒内径.1.3 初边值条件假设整个系统初始压力均匀分布,即p |t=0=p 0,(4)式中:p 0为油藏初始压力.油藏外边界为定压或封闭,即p |#1=p 0,KL#àp #n |#2r =0.(5) 井筒趾端边界封闭,即v |x=0=0.(6) 井筒跟端边界定压或流量.当水平井以定压力生产时,有p |x=L =p wf ,(7)式中:L 为井筒长度;p wf 为井筒跟端压力.当水平井以定产量生产时,有Av |x=L =BQ,(8)式中:B 为体积因数;Q 为油井产量.1.4 耦合模型方程(1-3)构成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中水平井的油藏)井筒耦合模型,含有3个未知量:压力p,比流量q 和井筒截面平均流速v.水平井油藏)井筒耦合问题就是求方程(1-3)满足初边值条件(4-8)的解.定解问题(1-8)由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很难采用解析法求解,尤其在非均质油藏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适当简化处理后,可以采用半解析方法求解.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6卷 2012年2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图2 近井非均质影响区示意储层渗透率属区域化变量,其分布具有结构性和随机性双重特点.Dur lofsky L J 研究指出,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可以分解为全局影响和近井影响[9].其中,全局影响体现为一个大尺度的全局等效均质渗透率K ={k x ,k y ,k z },近井影响体现为一个以井筒为轴心、半轴长为各方向渗透率相关长度一半的椭圆形影响区(见图2),并给出近井非均质表皮计算模型.然而,在推导非均质表皮时,Dur lofsky L J 直接应用H awkins 的各向同性油藏中表皮的计算方法,忽略渗透率各向异性对近井流动形态和压降的影响,严重影响该模型在各向异性油藏的精度.为建立各向异性条件下的非均质表皮计算模型,假设近井非均质影响椭圆与等压线重合,并作坐标变换将各向异性影响区转化为等效各向同性影响区:½y =y/I ani ,yz ,½z =z I ani ,yz ,(9)式中:I ani ,y z 为yz 平面的渗透率各向异性因数,I ani ,y z =K y /K z .取等效各向同性平面内椭圆形井筒的等效半径为两半轴长的平均值,根据H awkins 方法,建立各向异性油藏非均质表皮计算模型:S h =K y K h ,y -1l n1I ani ,y z +1r h ,y r w+r h ,yr w2+I 2ani ,y z -1,(10)式中:K h ,y 为近井非均质影响区y 方向的等效渗透率;r h ,y 为非均质影响椭圆的y 半轴;r w 为井筒半径.3 耦合模型解法3.1 模型简化源函数法具有计算简便、灵活性强的特点,与势的叠加原理相结合可以求解任意边界条件下平行六面体油藏的非稳态渗流问题[10-11],在均质油藏压力响应计算和试井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12-13].通过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将非均质渗透率场简化为一个常数等效渗透率和沿井筒变化的非均质表皮系数,从而采用源函数法求解油藏渗流模型.对于渗透率各向异性油藏,在应用源函数法之前,需通过坐标变换将其转化为等价的渗透率为K c =3K x K y K z 的各向同性油藏:x c =K y K zK x K y K zx ,y c =K x K zK x K y K zy ,z c =K x K yK x K y K zz ,(11)式中:上标/c0为坐标变换后参数.基于势的叠加原理,得到用源函数表示的定解问题(1)、(4-5)的井筒压力解:p w =p 0-L <cL c Q L 0QtqG(M c w f ,M c w ,t-S )d S d x -L q 2P K y K zS t ,(12)式中:G(M c w f ,M c w ,t -S )为等效各向同性油藏中井筒轴线上一点M c w 在井壁M c wf 处的瞬时源函数[11],随着油藏边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S t 为由储层非均质性、污染、完井引起的总表皮系数,S t =S h +S d +S c ,无因次.其中,污染表皮系数S d 和完井表皮系数S c 的计算见文献[14-16].当井筒流量分布达到稳定时,式(12)写成p w =p 0-L<cL cQ Lq QtG(M c wf ,M c w ,t -S )d S d x -L q 2P K y K zS t .(13)此时,井筒内流动为稳定流,可以忽略质量守恒方程(2)和动量守恒方程(3)中的时间导数项,偏微分方程简化为常微分方程.若同时假设流体不可压缩,则式(2)和式(3)简化为第3期 王海静等: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d v d x=q,(14)d p w d x =-Q f v 22d -Q d d x A v 22.(15)3.2 模型离散简化后的油藏)井筒耦合模型(13-15)形式更简洁,各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更清楚.由于模型方程具有非线性特征,仍然无法直接求解.因此,采用离散方法,将对连续变量的求解转化为对有限个离散变量的求解.将井筒离散为n 个微元L i (i =1,2,,,n),从趾端开始依次编号(见图1).将各井筒微元看作是流量均匀的线汇,取井壁中点M wf ,i (i =1,2,,,n)作为其压力计算点.根据式(13),建立各井筒微元的压力计算公式:p w ,i =p 0-6nj =1q j $L j <c t $L c jQtG(M c w f ,i ,L c j ,t-S )d S -L q i2P K y K zS t ,i (i =1,2,,,n),(16)式中:p w ,i 为第i 个井筒微元的压力;q j 为第j 个井筒微元的比流量;$L j 为第j 个井筒微元的长度;G(M c w f ,i ,L c j ,t -S )为等效各向同性油藏中井筒微元线汇L c j 在第i 个微元井壁中点M c w f ,i 处的瞬时源函数[11],随油藏边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S t ,i 为第i 个井筒微元的总表皮.同样,根据式(6)、式(14-15),得到井筒变质量流的离散方程:v i =6nj =1q j $L j -0.5q i $L i /A (i =1,2,,,n),(17)p w,i -p w,j+1=-Qf 2d A 3q i +1(v 3i,j+1-v 3i+1)+A 3q i(v 3i -v 3i,j+1)-Q 2(A i v 2i -A i+1v 2i+1)(i =1,2,,,n -1),(18)式中:v i 为第i 个井筒微元中点处的截面平均流速;v i,i +1为第i 和i +1个井筒微元交点处的截面平均流速.v i,j+1=6nj =i+1q i $L j /A (i =1,2,,,n -1).(19) 内边界条件式(7-8)的离散形式:p w,l =p wf ,(20)6n i=1q i $L i =BQ.(21)控制方程(16-18)与边界条件式(20)或式(21)构成离散形式的油藏)井筒耦合模型.3.3 解耦方法油藏)井筒耦合模型(16-18)与式(20)或式(21),共3n 个方程,3n 个未知量,分别是各井筒微元的压力p i 、比流量q i 和截面速度v i (i =1,2,,,n),方程组有唯一解.鉴于模型的弱耦合特点,采用顺序迭代法求解.(1)在定压生产条件下,给压力赋初值p wf ,根据式(16-18)和式(20)循环计算比流量、截面速度和压力,直到满足计算精度为止;(2)在定产量生产条件下,给比流量赋初值BQ/L,根据式(16-18)和式(21)循环计算速度、压差、比流量,直到满足计算精度为止.4 算例分析一非均质垂向各向异性顶底封闭油藏,厚度为20m,初始压力为10MPa,孔隙度为0.3;渗透率场呈对数正态分布,等效水平渗透率为1L m 2,相关长度为200m,各向异性因数为10.地层原油黏度为10mPa #s,密度为850kg/m 3,体积因数为1.25,综合压缩系数为1.0@10-3MPa -1.水平井位于油藏中心,以800m 3/d 定产量生产,生产段长度为400m,井筒半径为0.1m,内径为0.121m,相对粗糙度为0.01.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6卷 2012年定义近井渗透率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变异因数0C v 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即C v =1n 6ni =1(K i -ÇK )2/ÇK @100%,(22)式中:K i 为第i 个井筒微元的近井渗透率;ÇK 为近井平均渗透率;n 为井筒微元数目.4组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L m 2,变异因数C v 分别为0,0.2,0.4和0.6的近井水平渗透率见表1.表1 近井水平渗透率分布距跟端距离/m 渗透率/10-3L m 2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C v =0C v =0.2C v =0.4C v =0.6距跟端距离/m 渗透率/10-3L m 2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C v =0C v =0.2C v =0.4C v =0.60~201000765594855200~22010001035133467620~401000695992644220~2401000675103258940~6010001037751597240~2601000123577390160~80100012007821470260~28010009011831212580~10010008279991826280~300100013117091618100~120100013039701954300~32010009805581018120~14010001300840693320~3401000918778455140~1601000800904688340~360100012441170908160~180100011512401941360~380100010335521129180~2001000881783463380~40010007091247450采用文中模型和方法,计算100d 时水平井筒的压力及流量分布,流量剖面已经稳定.井筒压力分布见图3.受管壁摩擦和径向入流影响,井筒内存在压力损失,趾端压力高,跟端压力低.由于油井定产量生产,4种渗透率情况下的跟、趾端压差基本相同,约为0.02MPa.4种情况下的井筒压力有所不同.第3组渗透率时井筒压力最高,第2组时井筒压力最低,其他组的井筒压力介于二者之间.井筒压力与变异因数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井筒流量剖面见图4.均质情况下(第1组渗透率),井筒两端流量较高,中间流量较低,流量剖面呈现较明显的端部效应.由于井筒压力损失与生产压差相比较小,跟、趾端流量差异较小,流量剖面的均衡性较好.非均质情况下(第2、3、4组渗透率),水平井流量剖面出现明显波动,均衡性较差.高渗区流量大,低渗区流量小,流量分布规律与渗透率基本相同.渗透率变化幅度越大,则流量剖面波动越明显.对文中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见图4),2种方法得到的流量剖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文中模型计算结果略有不同,但最大误差不超过8%,可以满足油藏工程设计的需要.图3 井筒压力剖面图4 井筒流量剖面为定量评价近井非均质性对油井产能和井筒流量剖面均衡性的影响,定义采油指数PI 和不均衡因数C u :PI =Q/(p 0-p wf ),(23)第3期 王海静等: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C u =1n6n i =1(q i -q *i )2/½q @100%,(24)式中:q *i 为均质无限导流情况下第i 个井筒微元的比流量;½q 为各井筒微元的平均比流量.近井非均质性对产能的影响见图5,其中每个点代表同一变异因数下100组渗透率实现的采油指数平均值,误差线代表标准误.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变异因数的增大,平均采油指数逐渐降低.当变异因数从0增加到2.0时,采油指数大约降低9%.此外,随着变异因数的增大,采油指数标准误逐渐增大,即产能的离散程度逐渐增强.近井非均质性对流量剖面均衡性的影响见图6,其中每个点代表同一变异因数下100组渗透率实现的不均衡因数平均值,误差线代表标准误.由图6可以看出,当变异因数为0时,即均质情况下,不均衡因数为0.012,仅由井筒压力损失引起,流量剖面的均衡性较好.随着变异因数的增大,标准误和平均流量不均衡因数逐渐增大,即随着非均质性的增强,平均流量不均衡性逐渐增强.图5 非均质性对产能的影响图6 非均质性对流量剖面均衡性的影响5 结论(1)建立非均质油藏渗流与井筒变质量流的耦合模型,提出基于非均质表皮和源函数的解耦方法.该模型考虑储层非均质性、渗透率各向异性、井筒压力损失、近井地层损害和完井工艺对产能的影响,适用于非均质各向异性盒式油藏水平井的产能评价与动态预测.(2)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水平井流量剖面和采油指数影响较大.水平井流量分布规律与近井渗透率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渗区流量大,低渗区流量小.在等效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近井非均质性的增强,水平井平均采油指数逐渐降低,.(3)文中提出的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为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提供了一个简单、快捷的途径;与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简化方法能够满足一般油藏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但有待进一步改进.参考文献:[1] Dikken B J.Pressure d rop in horizontal wells and its effect on production perform ance [J].SPE J ou rnal of Petroleum T echnology,1990,42(11):426-1433.[2] Ouyan g L,Aziz K A.Sim plified approach to cou ple wellbore flow an d res ervoir in flow for arbitrary well configuration s[R].SPE48936,1998.[3] Penmatcha V R,Aziz K.A com preh ensive res ervoir/wellbore model for horizontal wells [R].SPE 39521,1998.[4] 刘想平,郭呈柱,蒋志祥,等.油层中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动的耦合模型[J].石油学报,1999,20(3):82-86.[5] 苏玉亮,张东,李明忠.油藏中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动的耦合数学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6(6):752-758.[6] 李松泉,廉培庆,李秀生.水平井井筒和气藏耦合的非稳态模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53-57.[7] White F M.Flu id m ech anics [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6.[8] Ouyang L,Arbabi S,Aziz K.General wellbore flow model for horizontal,vertical,and slanted well com pletions [J].SPE Journal,1998,3(2):124-133.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6卷 2012年第3期王海静等:非均质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9]Duilofsky L J.An approximate model for well productivity in heterog eneous porous media[J].M athematical Geology,2000,32(4):421-438.[10]Gringarten A C,Ramey J R,Henry J.Application of the P function to h eat conduction and fluid flow problem s[R].SPE3818,1971.[11]Gringarten A C,Ramey J R,H enry J.T he use of source and Green's fun ctions in s olving un steady-flow problems in res ervoirs[J].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J ou rnal,1973,13(5):285-296.[12]曾昭英,徐魁生,冯凤萍,等.矩形油藏垂直裂缝试井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5):13-15.[13]王海涛,张烈辉.基于源函数法的油层部分射开顶底封闭各向异性的三重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3):29-33.[14]Furu i K,Zhu D,H ill A D.A comprehen sive model of horizontal well completion performan ce[J].SPE Produ ction&Operations,2005,20(3):207-220.[15]Furu i K,Zhu D,H ill A D.A new skin-factor model for perforated horizontal wells[J].SPE Drilling&Completion,2008,23(3):205-215.[16]Yildiz T.Assessm ent of total skin factor in perforated wells[J].SPE Reservoir E valuation&Engineering,2006,9(1):61-76.(上接第45页)参考文献:[1]付广,孟庆芬,徐琴.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3):377-382,387.[2]陈守田,刘招君,崔凤林,等.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2):151-154.[3]张吉光,彭苏萍,张宝玺,等.乌尔逊)贝尔断陷油气藏类型与勘探方法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48-50.[4]侯启军,冯子辉,霍秋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运移模式与成藏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4):397-403.[5]霍秋立,汪振英,李敏,等.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3):377-383.[6]吴河勇,李子顺,冯子辉,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J].石油学报,2006,27(S1):1- 6.[7]伍英,陈均亮,张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带与油气关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3):31-35.[8]刘志宏,万传彪,任延广,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4):527-534.[9]董焕忠.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晚期构造变形与油气聚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6):32-36.[10]张云峰,王磊,李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古潜山裂缝发育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5):4- 6.[11]付晓飞,胡春明,李景伟.贝尔凹陷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08,29(3):356-362.[12]姜茵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沉积相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35(4):12-16.[13]文全.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35(3):17-21.[14]马中振,庞雄奇,王洪武,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层控藏作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27-31,205.[15]付广,刘云燕.贝尔凹陷/源断势0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J].地质科学,2011,46(4):1068-1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