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天津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
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分析
o研 究与 探讨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6 7 5 5 . 2 0 1 5 . 0 8 . 0 0 4
毛 蚶 壳 形 态 性 状 对 重 量 性 状 的 影 响 分 析
卢 亚 楠 , 王 丽 , 丛 玉婷 , 王连 顺 , 杨 国 军
(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水 产 与 生 命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摘 要 : 随机选取毛蚶( S c a p h a r c a s u b c r e n a t a ) 个体 1 0 0只 , 测 量 其 壳长 ( X ) 、 壳宽( X 2 ) 和 壳高( X 。 ) 等 3个 壳
1 . 2 测 定 方 法
随机取样 1 0 0只 , 逐一 编 号后 , 分 别用 游 标 卡 尺( 精度 : 0 . 0 2 a r m) 测 量 毛 蚶 的壳 长 ( X ) 、 壳 宽
是种苗繁育 中亲本 选择 的基 本依据 , 也 是 良种选 育
的 目标性 状 之一 。而 了解壳 形 态 性状 与 重量 性 状 ( 体重和软体 重) 的相 互关 系 , 将 有助 于对重 量性 状 这一尤为重要的育种 目标进行 间接选择进而大 大提 高育种效率 。近年来 , 以通 径分 析和 回归分 析为 代 表 的多元分析方法在水产动物 良种选育 中得到 广泛
0 . 1 7 0 Xl +0 . 2 0 8 X +0 . 1 8 5 Xa 。 壳形 态 性 状 对 重量 性状 的通 径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壳长 、 壳 宽 和 壳 高 对 体 重 的通
中国蛤蜊群体遗传结构与蛤蜊科贝类系统发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蛤蜊群体遗传结构与蛤蜊科贝类系统发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蛤蜊科是海洋贝类最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
蛤蜊属于双壳纲软体动物,形态简单,数量庞大,遍布于我国沿海区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医药和生化制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蛤蜊资源面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
因此,研究蛤蜊科贝类的系统发育和遗传结构对于了解其种群分布、生态适应、种群演化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已有一些研究发现了中国蛤蜊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但是针对蛤蜊科的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蛤蜊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蛤蜊科贝类的系统发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计划通过对中国蛤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探讨其种群演化和遗传适应,并结合蛤蜊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各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进行推断和分析。
具体实验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采集:选择中国主要产蛤蜊的省份的不同沿海地区进行样品采集,包括海南、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等省份。
2. 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CTAB法从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选取适当标记位点,如核基因ITS和线粒体基因COI等。
3.测序和序列分析:对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质量检查、对齐和编辑,获得高质量序列数据。
4.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包括基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和群体遗传结构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5.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分析:根据测序数据,利用适当的程序和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的推断和分析,包括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等方法。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国蛤蜊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蛤蜊科贝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预期结果包括以下方面:1.找到中国蛤蜊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并揭示其种群分布和演化历史。
不同群体毛蚶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0 . 1 5 2 X 2+ 0 . 5 0 8 X 3 、 Z= 一1 . 4 6 3+0 . 0 3 0 Xl +0 . 0 2 7 +0 . 0 6 1 X 3 , 连 云港 群 体 Y = 一7 . 2 6 1+0 . 0 9 5 X 1+ 0 . 2 0 2 X z+0 . 3 6 9 X 3 、 Z=一1 . 5 6 9+0 . 0 6 6 X 1 +0 . 0 4 7 X 3 , 为毛蚶 的遗 传育 种提供了理论 依据和测度指标。
关 键 词 :毛 蚶 ; 形 态 性 状 ;重 量 性 状 ;相 关 分 析 ;通径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S 9 1 7 .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毛蚶 ( S c a p h a r c a s u b c r e n a t a L i s c h k e ) 隶 属 于瓣 鳃纲 , 蚶 目, 蚶科 , 毛蚶 属 , 广 泛 分 布 于 日本 、 朝 鲜 和 中 国沿 海 ¨ J 。在 我 国莱 州湾 、 渤海 湾、 辽东 湾 、
性状 对活 体重 的 多元 分 析 , 表 明外 韧 带 长 和壳 宽 对 体 重 的直 接影 响较 大 ; 闫喜 武等 9 研 究 了四角
蛤蜊 ( Ma c t r a v e n e r i f o r m i s R e e v e ) 形 态 性 状对 重 量
近年来 , 多 元 分 析 已经 广 泛 应 用 于 鱼 、 虾、
不 同群 体 毛 蚶 形 态 性 状对 重 量性 状 的影 响效 果 分 析
王 冲 ,孙 同秋 ,王玉清 ,张
文蛤贝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分析
( . i guIstt o ai i ei , atn 2 60 ,C ia 1Ja s tu n n i e fM r eFs rs N nog 20 7 hn ; n h e 2 C lg Fsei n i c ne S ag a Oen U i r t, h nh i 2 10 ,C i ) . oeeo i rsadL eSi c , hn h i ca n e i Sa g a l f h e f e v sy 0 36 h a n
r lto hi t e h s h l c a a tr a d bo y e ains p bewe n t e e s el h rc e s n d we g t we e u n i e b c reai n n lss , p t ih r q a t d y o r lto a a y i i f ah a l ss a e r s in n lss , t n e r si n q to s o t ie nay i nd r g e so a ay i he a r g e so e uain wa b an d. Re uls h we h t t o y s t s o d t a he b d we g twa in fc n l n o iie y c rea e t h i e hel h r ce s S el l n t a he mo t ih s sg i a ty a d p stv l or l td wih t e n n s l i c a a t r . h l e gh h d t s
我国四海区不同群体文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我国四海区不同群体文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冯建彬;李家乐;王美珍;陈汉春【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24)004【摘要】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9个形态性状对我国4海区7个野生文蛤群体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潍坊群体和山东日照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东湛江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31.50%,主成分2为20.27%,主成分3为13.35%,累积贡献率为65.12%.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7群体文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50.00%~96.67%,P2为60.00%~96.43%,综合判别率为77.14%.【总页数】6页(P318-323)【作者】冯建彬;李家乐;王美珍;陈汉春【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慈溪市水产研究所,浙江,慈溪,315300;慈溪市水产研究所,浙江,慈溪,3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7【相关文献】1.中国5个海区不同群体毛蚶形态差异分析 [J], 陈蓉;刘建勇;唐连俊;饶颖竹2.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J], 陈爱华;吴杨平;姚国兴;张志伟;吴建平3.4个大鲵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J], 解宜兴; 毛盼; 邓智勇; 何平; 李军涛4.4个大鲵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J], 解宜兴; 毛盼; 邓智勇; 何平; 李军涛5.3个淇河鲫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J], 赵晓进;田华香;多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壳色文蛤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第32卷第3期2 0 1 7年6月大连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V o l.32 N o.3June2 0 17DOI:10.16535/ki.dlhyxb.2017.03.009 文章编号:2095-1388 (2017 ) 03-0310-06两种壳色文蛤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方军,肖国强,张炯明,柴雪良,滕爽爽(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浙江温州325005)摘要:为了解文蛤Meretrixmeretm;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群体,以经过7年群体选育的F4代黑斑文蛤和红色文蛤为试验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两种文蛤进行了壳长(X,)、壳髙(毛)、壳宽(X3)对活体质量(Y)的影响分析,建立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
结果表明:两种文蛤表型性状差异不大(P>0. 05),但壳性状对活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壳髙和壳宽是决定黑斑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是决定红色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P<0. 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回归方程Y黑斑=-8. 308+0. 361X2+0. 391X3,Y红色= -8.389+0.500X l,回归关系和偏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本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中两种文蛤的选育具有较髙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蛤;壳性状;活体质量;通径分析中图分类号:S968.3 文献标志码:A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是中国重要的 养殖经济贝类之一,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在 山东渤海湾、江苏南部沿海、广西北海岸、台湾西 海岸等地资源尤为丰富,文蛤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和药用价值,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文 蛤养殖及人工育苗的研究[1-3]。
魁蚶4个群体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助 项 目 (2017G2019). 作者简介:刘童(1987—),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水产 动 物 健 康 养 殖 与 种 质 资 源 评 价.EGmail:tongliuqd@hotmail.com.通 讯
形态性状 是 水 产 经 济 动 物 种 质 遗 传 信 息 的 综 合外在体现,是评估 水 产 动 物 生 长 性 能 和 生 产 性 能 的重要依据 . [3G8] 多 元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是 多 种 水 产 动 物形态性状研究中 的 常 见 方 法,主 要 包 括 相 关 性 分 析、主成分分析、聚类 分 析 和 判 别 分 析 等,在 贝 类 中 已广泛应用,如 钝 缀 锦 蛤 (Tapesdorsatus)[4]、菲 律 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 )[9]、合 浦 珠 母 贝 (Pinctada martensii)[10]、翡 翠 贻 贝 (PernaviriG dis)[11]、彩虹明 樱 蛤 (Moerellairidescens)[12]、文 蛤 (Meretrix meretrix)[13]、泥 蚶 (TegillarcagranoG
sa)[14]等 . 在魁蚶养殖生产实 践 中,发 现 中 韩 两 国 魁 蚶 在
外部形态、生长速度、成 活 率 等 方 面 存 在 差 异,韩 国 魁蚶在生长 速 度、成 活 率 等 方 面 有 一 定 的 优 势 . [15] 为深入了解魁蚶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遗传背景的 差异,笔者以3个中 国 群 体 和 1 个 韩 国 群 体 为 研 究 对象,通过多元统计 分 析 方 法 分 析 4 个 地 理 种 群 的 形态差异,为魁蚶种 质 资 源 的 合 理 开 发 和 保 护 及 种 质创制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毛蚶壳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Vo 1 NO 3 L2 .
Se . 2 2 p O1
D(l1 . 9 9 j is . 6 2 6 8 . 0 2 0 . 2 ): 0 3 6 /.s n 1 7 — 6 5 2 1 . 3 0 2
毛 蚶 壳 性 状 对 体 质 量 和 软 体 部 质 量 的 影 响 效 果 分 析
郝 伟 , 国成 庞 作 宽。 徐 加 涛 许 星 鸿 徐 , , ,
( .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 苏 连 云港 1淮 江 220 ; . 榆县宋 庄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205 2赣 江苏 赣 榆 2 24 ) 2 1 4
摘 要 : 随机 选取 1 6只壳形 完整 的 3 池塘底 播 养 殖毛蚶 ( 性 7 3 龄 雌 1只 , 性 6 雄 5只) 测定其 壳长 、 , 壳高、 壳宽 、 质 量和 软体 部质 量 , 体 分别计 算相 关 系数 以及 以壳 性状 为 自变 量对 质 量性 状 作 依 变量 的通 径 系数 、 定 系数 及 相 关指数 。结果表 明 : 决 毛蚶 壳性状 与质 量性状 的相 关 系数 均达 到极 显著 水
2 Ag i u t r lTe h i a Ex e so n e fS n z u n rc lu a c n c l t n i n Ce t ro o g h a g,Ga y o n y n u C u t ,Ga y 2 4 n u 2 2 4 ,Ch n ) 1 ia )
l ton c e fce t ma rx wa a c l t d r s e tv l Thr e s l s pe ta t r e s i e a i o f ii n t i s c l u a e e p c i e y. e he l ha r is we e us d a nd — pe e a i b e ,t e lv o i nd s f— i s i ht we e us d a e e e t v ra e nd ntv ra l s h i e b dy weghta o tts ue we g r e s d p nd n a i bls f a h a a yss,a t o fii n s,de e mi to o fi int n or e a i nd x we ec l or p t n l i nd pa h c e fce t t r na i n c e fce sa d c r l ton i e r a - "
毛蚶三个地理群体生化遗传特征分析
( . colfL eSi c, aj gN r a nvrt, af g 20 9 , hn ; 1 Sh o o i c ne N nn om l i sy N nn 10 7 C ia f e i U ei i 2 i guK yL brtr o r eBo cn l yo u ia Istt o eh o g , inu g n 2 2 0 , hn ; .J n s e aoao Mai i eh o g H ah intuef Tcnl y Lay na g 2 0 5 C ia a yf n t o f i o 3 MaieFsee Istt o i guP oic , atn 2 6 0 ,C ia . r i r s ntu Ja s rv e N nog 2 0 7 hn ) n h i i e f n n
p p lt n r . % ,5 . 6 a d 6 7 % rs e t ey a d t ea ea e h trzg st s( ) a g d o uai swee6 1 o 1 1 5 5 % n 4. 1 e p ci l n h v rg eeo y oi e H rn e v i
v rain a n h e p a inso c p ra s ce at ol ce r m ih u Ba Xi n s n Ha b ra d a ito mo g t r e po ulto fS a ha c ub rn a c le td fo Ha z o y a g ha r o n
Abta tV rcl o arl d e eet p oei P G src : e ia p l cya egl l r h rs t y mi co s( A E)w su e o ivs gt te i zm e e c a sd t net ae h s y eg nt i o i
毛蚶消化系统形态学_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
⽑蚶消化系统形态学_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2005年海洋湖沼通报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No3⽂章编号:100326482(2005)0320023208⽑蚶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3许星鸿1,阎斌伦1,郑家声2,徐国成1,时冬晴1(1.淮海⼯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中国海洋⼤学海洋⽣命学院,⼭东青岛266003)摘要:运⽤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法对⽑蚶(Scapharca subcrenata)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了研究。
结果表明:⽑蚶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盲囊组成。
消化道包括唇瓣、⼝、⾷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和肛门。
除唇瓣、晶杆囊外的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粘膜层包括粘膜上⽪和粘膜肌层。
⼝腔和⾷道上⽪为假复层纤⽑柱状上⽪,消化道其它部位的粘膜上⽪都为单层纤⽑柱状上⽪。
胃壁和肠壁的局部缺乏肌层。
除⼝腔腹⾯的外膜为浆膜外,其余皆为纤维膜。
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
腺上⽪由胚性细胞(E2细胞)、纤维细胞(F2细胞)、吸收细胞(R2细胞)和分泌细胞(B2细胞)组成。
在⼝、⾷道、胃、肠等部位的消化管腔存在着吞噬细胞。
肠上⽪和消化盲囊腺上⽪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胃上⽪、肠上⽪和消化盲囊腺上⽪有较强的酸性磷酸酶活性。
胃和肠的粘膜下层、消化盲囊腺上⽪和结缔组织中含有钙和铁。
关键词:⽑蚶;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S944.44;Q954.58 ⽂献标识码:A⽑蚶(S ca p harca subcrenat a L ischke)⾪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蚶科,⼴泛分布于我国各海区,其⾁质鲜美、营养丰富,是近海渔业⽣产的重点捕捞对象之⼀[1]。
由于近年来的酷采滥捕,导致⽑蚶的⾃然资源量严重减少,因此开展⽑蚶的⼈⼯养殖势在必⾏。
然⽽关于⽑蚶的⽣物学基础研究资料很少,只有少量有关其外部形态、繁殖习性等描述[1,2]。
蚶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与抗性研究
蚶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与抗性研究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蚶类作为底栖动物,常常暴露在水体中,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指示物种之一。
蚶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与抗性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生物对污染物的适应性和环境健康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蚶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与抗性研究的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首先,关于蚶对污染物的敏感性研究。
过去的研究表明,蚶类对污染物的敏感性较高。
研究发现,蚶类在污染环境中会受到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蚶类的生存和生长都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对蚶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例如,重金属污染物如铜、锌、铅等对蚶类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阻燃剂等也对蚶类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此外,水体酸碱度的改变和有机物的富集也会对蚶类的敏感性产生影响。
其次,蚶对污染物的抗性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蚶类对污染物的抗性是一种自适应的反应,可以帮助它们在污染环境中适应。
一些研究发现,蚶类在长期污染环境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物耐受性。
例如,针对重金属污染物,一些研究指出,蚶类在受到较低浓度重金属污染时,可以通过激活一些解毒酶来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蚶类可以通过改变鳃的结构和功能来适应不同污染环境,从而提高对水体污染物的抵抗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影响蚶对污染物敏感性与抗性的因素。
首先是生物因素,蚶类个体差异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对其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与抗性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个体在遗传水平上的差异会导致对特定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
同时,蚶类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也会影响其对污染物的抗性。
其次是环境因素,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对蚶类的生理生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与抗性。
另外,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也会直接影响蚶类的敏感性与抗性。
最后,我们将讨论蚶对污染物敏感性与抗性的机制。
南海毛蚶形态特征对体重的相关分析
维普资讯
第 26 第 6 卷 期
2007年 11月
热 带 海 洋 报 学
J 0URNAL 0F TR0P CAL 0 CEA N 0G RAPH Y I
Vo1 26, . No.6
中 图分 类 号 :Q1 3 7 ;Q9 4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4 0 2 0 ) 60 5 —4 0 95 7 ( 0 7 0 —0 8 0
Co r l to e we n mO p l g c lt a t nd b d i ht r ea in b t e r hO O i a r is a o y we g
o c ph r a s c e t r m o t f S a a c ub r na a f o S u h Chi a S a n e
W A N G u 。LI Zh— n H i U iga g。FU hiw e S — i
( se is olg f G a g o g O e n U i est Fi re l eo u n d n c a n v ri h C e y,Z a j a g 5 4 2 , h n ) h n i n 2 0 5 C ia
Ab ta t I e ia l g d Sc ph c u c e a a r m he Sou h Ch n e r ho e tr n m ( 2 r - s r c : d ntc ly a e a ar a s b r n t f o t t i a S a we e c s n a a do 6 e ma e n l s o me s et o p l ia r is s h a he llng h,s l t c e s h l heg , l sa d 5 ma e )t a ur hem r ho og c lt at uc s s l e t 9 he l hikn s ,s e l i ht r a he lc o i e r s l l sng mus l a t r umbe fr dils ok sa d lv o i t — c edime e ,n r o a a p e n i e b dy wegh .Thepa h a a y i o e t n l s spr c — d e wa tl e o i e tg t he t t le f c f5 m o ph o ia r is o he b dy wegh fSc pha c ur s u i z d t nv s i a e t o a f e to i r ol g c lt at n t o i t o a ra s b r n a n h o ald cso oe fce twa s d a rt ro ord t r i a i n ofr ltv mp t nc u c e at a d t e t t e ii n c fii n s u e sa c ie i n f e e m n to ea i e i ora e o he mo p l g c lta t .Th e ulss o d t tt helt c e s,s l h i hta d s l lng h we e ft r ho o i a r is e r s t h we ha hes l hikn s he l e g n hel e t r a lpo ii l e a e o t o i t f o h t e de o s ( l stve y r l t d t he b dy wegh or b t he g n r gr up p< O. 1);mo e v r O r o e ,net r d r c ihe i e t no nd r c t r i tn a t r fbo y wegh . The t t lc fii n s f rs l t ikne s a d s l ri ie tpa hs we e l mii g f c o s o d i t o a oe fce t o hel h c s n he l
天津地区毛蚶人工育苗初探
天津地区毛蚶人工育苗初探作者:于洁,逯云召,于燕光来源:《河北渔业》 2015年第11期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11.019天津地区毛蚶人工育苗初探于洁1,逯云召2,于燕光2(1.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300221;2.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300221)毛蚶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列齿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
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
天津不仅有丰富的贝类资源,而且曾是现代渤海三大毛蚶渔场之一。
近年来,随着渤海湾水域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毛蚶的野生资源急剧下降。
为了保护毛蚶这一本地资源的繁殖和持续利用,通过人工育苗底播增殖的方式对其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势在必行。
本人在参考全国其他地方毛蚶育苗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地区的特点,开展了毛蚶的育苗工作。
1单胞藻保种及扩大培养技术饵料培养是贝类育苗的基础。
作为贝类育苗的常规饵料的单细胞藻类主要有金藻、扁藻、小球藻和盐藻,建立完整而科学的藻类保种体系和扩大培养车间为完成毛蚶育苗提供基础。
本实验中使用小球藻作为饵料藻进行保种培育和投喂。
1.1实验器材和药品1.1.1实验器材三角锥瓶(5L),细口瓶(10L),纱布,电炉,白色塑料桶(80L)。
1.1.2实验药品柠檬酸铁,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B1,维生素B12,酒精75%,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硫代硫酸钠,余氯检测试剂盒1.2小球藻保种和扩大培养1.2.1营养液各种营养盐按照配方配成高浓度母液,在4℃下冷藏保存,需要时按比例添加。
1.2.2保种保种室要求宽敞明亮,透光性好,白天使用自然光,晚上用白炽灯照明。
经常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及向空气中喷雾消毒。
小球藻保种培育用三角锥瓶,加入过滤后的海水连同三角锥瓶一起煮沸消毒,待冷却后加入营养盐,摇匀。
对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和活体质量性状,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利用相关性
繁育的相关研究。 在贝类的苗种繁育过程中,形
分析和通径分析影响对角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
态性状和活体质量等指标是亲本选择的重要依
性状及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大小,以期为对角
据,其中活体质量是最直接的目标形状。 但活体
蛤的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质量测量的准确性( 需要去除多余的水分) 和可
(0. 791) , 生 长 线 与 后 缘 长 的 相 关 系 数 最 低
具有多个性状存在时,为了查清对角蛤形态性状对
为壳宽(0. 752),其次为壳长(0. 727),最低为前缘
量性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
( P<0. 05) ,其他所有性状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
0. 791 之间,其中后缘长与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
主项目(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探索项目) :广西北部湾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研究( 2018ZB05) ;国
家重点研 发 计 划 “ 蓝 色 粮 仓 科 技 创 新” 重 点 专 项: 珍 珠 贝 优 质 种 质 创 制 和 规 模 化 制 种 子 课 题
(2018YFD0901406) ;广 西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项 目: 珍 珠 贝 种 间 移 植 免 疫 排 斥 的 分 子 机 制 研 究
[1]
。 对角
蛤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如中国、日本、
区 [2] 。 在我国,对角蛤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澳
海 30 ~ 50 m 深的沙质或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
对角蛤壳质坚厚,两壳膨胀,呈三角卵圆形,壳表
面有板状的轮肋及柱状的放射肋,多有红褐色或
[ 收稿日期] 2020 03 09
[ 基金项目] 2019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浦珠母贝细胞育珠技术研究(2018AB52002) ;2018 省级重点实验室自
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种群动态与种群遗传研究
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种群动态与种群遗传研究海水养殖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养殖方式,而蚶类作为重要的经济性贝类,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种群增殖。
因此,对于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种群动态以及种群遗传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种群动态和种群遗传的角度,探讨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相关研究。
种群动态是研究种群数量、结构和变动的科学。
在海水养殖蚶种苗中,了解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对于控制养殖效果和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数量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养殖规模和数量的调控,而种群结构则影响到蚶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养殖设施和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实时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
同时,借助现代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新兴技术手段,可以对养殖海域的空间分布进行监测,进一步掌握种群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蚶种苗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推测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
这些研究手段的应用,对于科学管理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遗传研究是指通过分析遗传变异,揭示种群间、种群内的遗传关系。
在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研究中,种群遗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蚶种苗的亲缘关系、品质特性以及资源利用的潜力。
同时,种群遗传研究还可以用于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交配,提高种质的遗传质量。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标记和基因测序等,可以获取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基因型、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等,对于判断种群起源、遗传漂移和适应能力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遗传分析,可以发现蚶种苗中存在的遗传多样性缺失和基因流失等问题,从而指导养殖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育措施。
在海水养殖蚶种苗的研究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养殖环境的复杂性和养殖操作的多样性,种群动态和种群遗传研究需要针对不同养殖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养殖蚶种苗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相互作用。
最后,需要建立和完善蚶种苗样本库和数据库,为种群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毛蚶热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及SNP挖掘分析》
《毛蚶热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及SNP挖掘分析》一、引言毛蚶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生存环境受到热胁迫的影响日益显著。
热胁迫对毛蚶的生理生态、生长发育以及遗传特性等方面均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深入探究毛蚶在热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机制,本文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对毛蚶进行深入研究,并挖掘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以期为毛蚶的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毛蚶样品采自不同热胁迫环境下的自然群体,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2 转录组测序与分析对毛蚶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取其在热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
2.3 SNP挖掘与分析利用SNP-seq技术对毛蚶基因组进行SNP挖掘,分析SNP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类型及与热胁迫响应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3.1 转录组学研究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我们获得了毛蚶在热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表明,在热胁迫下,毛蚶的抗氧化、能量代谢、细胞保护等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部分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
这些结果表明毛蚶在热胁迫下通过调整基因表达来应对环境变化。
3.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我们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抗氧化、能量代谢、细胞保护、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
其中,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毛蚶应对热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我们还发现部分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在热胁迫下表达上调,表明毛蚶通过增强免疫反应来应对环境变化。
3.3 SNP挖掘与分析结果通过SNP挖掘,我们在毛蚶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SNP位点。
这些SNP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SNP密度较高。
进一步分析表明,部分SNP位点可能与毛蚶的热胁迫响应相关,可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功能。
此外,我们还发现部分SNP位点在不同地理种群中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毛蚶的种群适应和遗传多样性有关。
《毛蚶热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及SNP挖掘分析》
《毛蚶热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及SNP挖掘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压力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日益显著。
毛蚶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贝类,其生存和繁殖也面临着热胁迫等环境压力的挑战。
为了深入理解毛蚶在热胁迫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本文开展了毛蚶热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及SNP挖掘分析。
本研究旨在揭示毛蚶在热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寻找与热胁迫响应相关的关键基因和SNP位点,为进一步解析毛蚶的适应性机制和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的毛蚶样品采自沿海海域,并按照不同温度梯度进行热胁迫处理。
同时,设置了对照组,用于比较和分析。
2.2 实验方法(1)转录组学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毛蚶样品进行RNA提取、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和功能注释信息。
(2)SNP挖掘分析利用SNP挖掘技术,对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SNP位点的检测和基因型分析。
结合功能注释信息,筛选与热胁迫响应相关的SNP位点。
三、结果与分析3.1 转录组学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出XX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XX个基因在实验组中上调表达,XX个基因下调表达。
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包括能量代谢、抗氧化防御、免疫应答等。
进一步的功能注释信息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热胁迫响应、能量代谢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3.2 SNP挖掘分析结果通过SNP挖掘技术,共检测到XX个SNP位点。
其中,XX 个SNP位点与热胁迫响应相关。
这些SNP位点主要分布在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涉及多种基因类型和功能类别。
通过对这些SNP 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毛蚶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机制。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和SNP挖掘分析,揭示了毛蚶在热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和遗传变异情况。
结果表明,毛蚶在热胁迫环境下会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抗氧化防御和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来应对环境压力。
蚶作为生物指示器的潜力与应用
蚶作为生物指示器的潜力与应用概述:蚶是一种常见的底栖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的浅海海底。
作为生物指示器,蚶在环境监测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潜力和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蚶体内的生化物质、生理指标和污染物含量,我们可以获取对海洋和沿海生态环境的信息,从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污染程度以及可能的生态风险。
本文将探讨蚶作为生物指示器的潜力和应用。
一、蚶作为污染指示物种的潜力1.1 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蚶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呼吸频率、胃肠道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等,在受到环境污染或生态系统变化时可能会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供有关污染对生物个体健康影响的信息。
1.2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累积蚶具有较高的累积能力,可以将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积累在其体内。
蚶壳可以长期保留污染物的记录,因此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的长期监测和评估。
蚶壳中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可以提供有关历史污染和污染源的信息。
1.3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蚶在受到环境污染时,细胞和分子水平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DNA损伤等。
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评估环境污染对蚶个体的影响,从而揭示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
二、蚶作为环境监测和生态评估工具的应用2.1 水体污染评估通过监测蚶体内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可以对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
蚶壳中的污染物记录可以提供水体污染历史的信息,帮助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程度。
2.2 生物毒性研究蚶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生物毒性研究。
通过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和DNA损伤等指标,可以评估污染物对蚶个体健康的影响,为了解环境中的生物毒性提供基础数据。
2.3 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蚶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监测蚶的呼吸频率、酶活性等指标,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和恢复能力,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三、蚶作为生物指示器的局限性与挑战3.1 物种特异性和地域局限性蚶作为生物指示器在不同地区和物种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其结果的推广和比较需要谨慎。
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分析
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分析卢亚楠;王丽;丛玉婷;王连顺;杨国军【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随机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个体100只,测量其壳长(X1)、壳宽(X2)和壳高(X3)等3个壳形态性状及体重(Y1)和软体重(Y2)等2个重量性状,然后对各性状的描述统计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各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如下:Y 1=-30.904+0.451 X1+0.713 X2+0.352 X3;Y 2=-11.262+0.170X1+0.208 X2+0.185 X3。
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60、0.375和0.249;对软体部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25、0.262和0.314;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2.9%、14.1%和6.2%;对软体部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0.6%、6.9%和9.9%;进一步分析显示,壳宽对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壳长对软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
通过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将有利于优化育种方案,提高育种效率。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on weight traits of Scapharcasubcrenata ,one of the most commercially important marine bivalve species in China .100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the Jinzhou coast of the Yellow Sea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the study .Three morphological traits ,such as shell length (X1 ) ,shell width(X2 ) and shell height(X3 ) and two weight traits ,such as body weight(Y1 ) and soft tissue weight(Y2 )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efficient matrix were calculated using SPSS 13 .0 .Morphological traits were us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weight traits were used as dependent variables for subsequent path analysis . Additionally ,path coefficients ,correlation indices and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weight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rphological traits(P< 0 .01)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obtained as:Y1 = -30 .904+ 0 .451X1 + 0 .713 X2 +0.352X3 for body weight and Y2 = -11 .262+0 .170X1 +0 .208X2 +0 .185X3 for soft tissue weight . The shell width had the highest positive direct effect on body weight and shell length on soft tissue weight .We believe that the highlights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 will provid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the breeding programs for S .subcrenata .【总页数】6页(P19-24)【作者】卢亚楠;王丽;丛玉婷;王连顺;杨国军【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贝龄毛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J], 李莉;郑永允;徐科凤;邱兆星;郭萍萍2.不同群体毛蚶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J], 王冲;孙同秋;王玉清;张凯;王志忠;邱兆星3.毛蚶天津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张超; 李永仁; 郭永军; 梁健4.不同规格香港牡蛎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J], 韦嫔媛; 彭金霞; 李蔚; 张兴志; 李琼珍; 何苹萍; 卓晓菲; 官俊良; 赵文彬; 张立5.不同规格香港牡蛎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J], 韦嫔媛;李蔚;张兴志;李琼珍;何苹萍;卓晓菲;官俊良;赵文彬;张立;彭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天津海域贝体调查与评价
渤海湾天津海域贝体调查与评价(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300221)摘要: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渤海湾天津海域采集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脉红螺(Rapana venos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牡蛎(Ostrea cucull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等常见贝类样品生物类、石油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及初步评价。
结果表明,化学污染因子石油烃、Cu、Zn、Pb、Cd、Hg、无机As均有残存,生物污染因子粪大肠菌群、腹泻性贝类毒素也均有检出,但含量值较低。
总体来看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贝体没有受到明显污染。
关键词:渤海湾;贝类;重金属;石油类渤海湾是中国三大海湾之一,天津近岸海域更是高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地区,处于渤海湾西北部,海岸线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 km,管理海域面积2 500 km2,其中滩涂面积2 500 km2[1]。
集中了海洋化工、港口、滩涂养殖、浅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旅游、盐业等多种经济作业,每年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浅海养殖废水等经北塘和大沽两大主要排污口排入渤海湾,导致环境逐渐恶化。
海洋贝类由于其特殊的栖息环境和生活特性及对海洋环境中化学、生物毒素的耐受力和富集能力,因此常被作为海洋环境的指示生物。
近年来,为了更全面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重心都转移到对海洋生物体质量的调查[2-4],海洋生物监测也成为全球海洋污染监测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毛蚶、脉红螺、菲律宾蛤仔、四角蛤蜊等[5]8种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捕捞贝类的污染因子进行检测分析,多方面了解近岸海域水质及沉积物状况,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累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5.443伊10-3X
, 2.519
2
R2=0.924.
Keywords: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 correlat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regression equation
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俗称毛 蛤、毛蚬子,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 科,毛蚶属。多栖于低潮线以下至水深二十多米的 泥质海底,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近海,黄 渤海资源尤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 一 (张建中 等,1993)。毛蚶味道鲜美,营养丰 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国内毛蚶养殖业发 展迅速,但养殖所用苗种未经选育,生长及存活均无
收稿日期:2019-01-13;修订日期:2019-02-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D0901400);天津市种业科技重大专项 (17ZXZYNC00020);天津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水产-贝类
养殖岗位 (ITTFRS2017013);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20160205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9)。 作者简介:张超 (1990-),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水养殖技术研究。电子邮箱:zchao2009@ 通讯作者:李永仁,副教授。电子邮箱:lyr1018@
渊0.505冤 and indirect effect 渊0.448冤.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shell length and shell height on total weight were 0.483 and 0.480,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shell width on total weight was 0.706 6. To estimate total weight, the
Abstract:In order to guide the selective breeding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鄄
tween subcrenata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their total weight. Four traits of wild subcrenata samples in Tianjin were employed院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evolved院Y =-40.8+0.438X1+1.124X2+0.469X3, R2=0.924; whil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
shell
s:
关键词:毛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原6932(圆园19)04原园400原05
Effects of shell morphological traits on total weight in 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 from Tianjin
第 38 卷 第 4 期 圆园19 年 8 月
海洋通报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Doi:10.11840/j.issn.1001-6392.2019.04.005
Vol. 38袁No. 4 Aug. 2019
毛蚶天津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超,李永仁,郭永军,梁健
(天津农学院 水产科学系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优势,严 重 制 约 了 产 业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因 此 , 开 展毛 蚶的新品系选育,提供优质苗种,是产业发 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 回归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李 培 伦 等 , 2018)、 斜 带 石 斑 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赵旺 等,2017)、圆斑星鲽 (V erasper variegatus) (边力 等,2017)、大泷六线鱼 (Hex原
ZHANG Chao, LI Yong-ren, GUO Yong-jun, LIANG Jian
渊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qua-Ecology and Aquaculture, College of Fisherie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冤
shell length渊X1冤, shell width渊X2冤, shell height渊X3冤 and total weight渊Y 冤.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hell width was
the main factor of the total weigh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hell width and total weight was 0.953, including direct effect
摘 要:为探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指导毛蚶的选育,以毛蚶天津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壳宽是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 0.953,直接作用为 0.505,间接作用为
0.448,壳长、壳高间接作用分别为 0.483、0.480,综合决定系数为 0.706 6。毛蚶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为 Y =-40.8+0.438X1+ 1.124X 2+0.469X 3,R 2=0.924;以壳宽为自变量,体质量回归方程为:Y =5.443伊10-3X22.519,R 2=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