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1
反应器(化工设备操作维护课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表 釜式反应器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故障 搅拌轴转数降 低或停止转动
搪瓷搅拌器脱 落 出料不畅
产生原因 皮带打滑 皮带损坏 电机故障 被介质腐蚀
出料管堵塞 压料管损坏
处理方法
调整皮带 更换皮带 修理或更换电机 更换搪瓷轴或修 补 清理出料管 修理或更换配管
2、特点:反应过程伴有传热、传质和反应物的流动过程。 物理与化学过程相互渗透影响,反应过程复杂化。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1-2 反应器的类型
• 反应器的类型: 釜式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
操作方式 材料 操作压力 绝热管式
换热管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2023/10/13
b.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 结构较复 杂,但密 封效果甚 佳。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4、换热装置
换热装置是用来加热或冷却反应物料,使之符合工艺 要求的温度条件的设备。
其结构型式主要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外部循 环式等,也可用回流冷凝式、直接火焰或电感加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第六章 反应器
第二节 釜式反应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2-1 反应釜基本结构
(一)基本结构:
壳体 密封装置 换热装置 传动装置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3/10/13
1、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一般为碳钢材 料,筒体皆为圆筒型。釜 式反应器壳体部分的结构 包括筒体、底、盖(或称 封头)、手孔或人孔、视 镜、安全装置及各种工艺 接管口等。
气液相反应器基本类型与结构
6.1.2 气液相反应器基本类型与结构1.气液相反应器的基本类型气液相反应器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可分为:(1)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鼓泡塔反应器、搅拌鼓泡釜式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2)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雾、喷射和文氏反应器等;(3)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塔反应器和降膜反应器等。
(a) (b) (c) (d) (e) (f)(g)气液相反应器的主要类型示意图(a)填料塔反应器;(b)板式塔反应器;(c)降膜反应器;(d)喷雾塔反应器;(e)鼓泡塔反应器;(f)搅拌鼓泡釜式反应器;(g)喷射或文氏反应器2.气液相反应器的特点(1)鼓泡塔反应器(图片)特点:a.气相既与液相接触进行反应同时搅动液体以增加传质速率;b.鼓泡塔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控制、易维修、防腐问题易解决,用于高压时也无困难。
c.鼓泡塔内液体返混严重,气泡易产生聚并,故效率较低。
应用:这类反应器适用于液体相也参与反应的中速、慢速反应和放热量大的反应。
(2)填料塔反应器(图片)特点:a.液体沿填料表面下流,在填料表面形成液膜而与气相接触进行反应,故液相主体量较少。
b.填料塔反应器气体压降很小,液体返混极小,是一种比较好的气液相反应器。
应用:适用于瞬间、界面和快速反应。
(3)板式塔反应器(图片)特点:a.板式塔反应器中的液体是连续相而气体是分散相,借助于气相通过塔板分散成小气泡而与板上液体相接触进行化学反应;b.能在单塔中直接获得极高的液相转化率;c.板式塔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系数较大,可以在板上安置冷却或加热元件,以适应维持所需温度的要求;d.但是板式塔反应器具有气相流动压降较大和传质表面较小等缺点。
应用:板式塔反应器适用于快速及中速反应。
(4)膜反应器(图片)特点:a.通常借助管内的流动液膜进行气液反应,管外使用载热流体导入或导出反应热。
b.降膜反应器还具有压降小和无轴向返混的优点。
c.由于降膜反应器中液体停留时间很短,d.降膜管的安装垂直度要求较高,液体成膜和均匀分布是降膜反应器的关键,工程使用时必须注意。
气液反应和反应器
M ;η = th M a
L
1 , 很小,反应既在液膜,又扩散 很小,反应既在液膜, M th M
至液相主体中进行. 至液相主体中进行.
6-7
一级不可逆反应
aM 1 ;η = , β= a M M +1 a M M +1
L L L
③缓慢反应( M << 1 ) 缓慢反应(
Vk ∵a M = k
1
(6(6-46)
6-8
不可逆瞬间反应
2,临界浓度 (C BL ) C :
(C ) :反应面为界面时的 C ,即吸收速率最大时的 C
BL C
BL
BL
当CBL 当 CBL
反应面趋向于界面, ↑ 时,δ ↓ δ ↑ ),反应面趋向于界面,β ↑ ;N ↑ (
1 2
A
反应面到达界面, 反应面到达界面, ↑ 至δ = (δ = δ )时, 0
界面上吸收速率(扩散速率): 界面上吸收速率(扩散速率):
N
A
= D
AL
dC dx
A x=0
6-7
1,
一级不可逆反应
kC β =N =
L Ai A
kC
L
Ai
M [ M (a 1) + th M ] 6-36) ( 36) (a 1) Mth M +1
L L
β =
A
M [ M ( a 1) + th M ] ( a 1) M th M + 1
i i
0
i
(6-6)
p H = M E
i
(6 7) ;
i
6-1 气液相平衡
的关系: 2,E , H 与 T, P的关系:
第6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 题解
最大的是 ( ) (1) k1/k2=1, 平推流 (3) k1/k2=10, 平推流
(2) k1/k2=1, 全混流 (4) k1/k2=10, 全混流
• 6-14 • 反应A(g) +B(l)→C(l)气相反应物A被B的 水溶液吸收,吸收后 A 与 B 生成 C 。反应 动力学方程为:-rA=kCACB。由于反应物 B在水中的浓度远大于A,在反应过程中 可视为不变,而反应物A溶解于水的速率 极快,以至于A在水中的浓度恒为其饱和 溶解度。试求此反应器中液相体积为 5[m3]时C的生成量。 • 已 知 k=1[m3kmol-1hr-1] , CB0=3[kmol.m-3] , CA 饱 和 =0.02[kmol.m-3] , 水 溶 液 流 量 为 10[m3hr-1]。
m 1.2m 0.8949 反应器总体积 0.75
3 3
反应器有效体积 0.9834m 3hr 1 0.91hr 0.8949m 3
54.6min 0.91hr 60min/hr
• 6-16
• 等摩尔比的己二酸和己二醇在间歇反应 器中以硫酸作为催化剂反应。
C A0
Biblioteka PA0 C Pa : N .m 2 N : kg.m.s 2 Pa : kg.m 1 .s 2 A0 RT R 8.314 kJ .km ol1 K 1 J Nm kg.m 2 s 2 R 8.314 kg.m 2 m ol1 s 2 K 1 3 1 2 P 0 . 5 400 10 kg . m s 3 C A0 52 . 51 m ol . m A0 2 1 2 1 RT 8 . 314 kg . m m ol s K (185 273.15)K x A dx xA dxA V V A 0 r 0 C 1 x A FA 0 FA 0 A k A0 1 A xA
第六章气液相
6.2.1 气液相间物质传递
双膜模型组分A相际传质如图所示:
相界面 气膜 液膜 液相主体
按照双膜理论模型,在气液 相界面处A组分达到平衡状 态。即:
气相主体
PGA
PA PAI cAI
CAi HpAi (低压下)
cA
cAL
z
δG δL
双膜模型组分A相际传质的示意图
A组分由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相界面的速率方程为:
6.3 气液反应动力学特征
6.3.1 气液反应过程的基础方程
假定气相中A组分与液相中B组分的反应过程按双膜模 型进行。 气相中A组分向气液相界面扩散的速率为:
dn AG k AG S ( p AG p Ai ) dt
A组分由气液相界面向液相主体扩散的速率为:
dn AL k AL S (c Ai c AL ) dt
DAB
c Ai c A kc c Ai c A
可得化学吸收速率与物理吸收速率的比值
N AR N AR HaHaV 1 thHa V 1HathHa 1 N A kc c Ai 0
—— 化学吸收增强因子
N AR N A
引入一个模型参数 S 来表达任何龄期的流体表面单元在单位 时间内被更新的机率(更新频率)。
由于不同龄期的流体单元其表面瞬时传质速率不一样,将龄 期为 0→∞ 的全部单元的瞬时传质速率进行加权平均,解析 求得传质系数为
kc SDAB
表面更新理论
kc SDAB
该理论得出的传质系数正比于扩散系数 DAB 的 0.5 次方;
δG δL
则气膜中:
dn A k AG S ( p AG p Ai ) dt
化工反应工程第6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d 2C A dx 2 kCA DAL
rA kCA
将此方程进行无因次化
CA d 2C A dx 2 d (C Ai C A ) d x C Ai d C A CA dC A x ,x , C Ai L dx dx L d x dx d dC A d dC A d x C Ai d 2 C A ( ) ( ) 2 dx dx L d x2 d x dx dx
反应进行情况
液膜液相的反应均可忽略
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 反应在液膜和液相中进行 反应在液膜中进行完毕 反应在膜内某处进行完毕
M 0
M 1
M 1
M 1
M 瞬间反应
瞬 间 反 应
快 反 应
慢
反
应
中 速 反 应
四、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气液反应和气固相催化反应都是“边扩散边 反应”过程,但两者又各有特点。针对这些 特点,理论上处理气液反应与气固相催化反 应的方法也有异同。 气-固相催化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ζ 又称为:内表面利用率 vs: 气液反应(同):液相反应利用率 η( 相当于ζ) 气液反应(异):增强因子β
x dx
A B Q
通过“扩散-反应” 方程来确定浓度分 布,进而确定化学 吸收增强因子β
x
dx
液膜
扩散入=扩散出+反应
2
微元
dCA dCA d CA DAL DAL ( dx) rAdx 2 dx dx dx
d 2C A dx2 rA DAL
薄片状催化剂颗粒内组分的浓度分布微分方程
?
Liquid
第一节 6-1
气-液反应平衡
G iL i
d RTd ln i f
气液相反应和反应
操作性能
核心问题:反应器的传递特性和反应动力学特性
不同类型气液反应器的区别
液相体积分率 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中的液体量)的大小
单位液相体积的传质界面的大小
精选课件
35
精选课件
36
用何参数作为气液反应器选型的依据?
八田数Ha 当Ha>3时,反应为快速反应或飞速反应,反应在液膜内或相界
精选课件
13
液相有效利用率
定义:气液反应过程中液相利用程度的度量 物理意义:与气固相催化反应中的内部效率因子相当
当JA=RA时,液相有效利用率为1,整个反应在液相中进行, 表明反应是相对于传质十分缓慢的反应
在严重的扩散限制下,JA<<RA时,液相利用率很低,反应 在液膜中进行,表明反应相对于传质来讲,反应十分快速
过程控制步骤的判断
若
若
精选课件
22
1.4 二级不可逆反应
对于二级不可逆反应
非线性方程
Van krevelen在假设组分A在液膜内全部耗尽,即在
的
条件下,求取上述方程的近似解
精选课件
23
1.5 拟一级反应、飞速反应与二级反应中Ha和E的关系
当
相当于反应速率k很大或k10很小的情况
按照飞速反应处理
原因:浓度的提高,使得反应面向气液界面推移,组分A在液膜中 的扩散距离缩短
极限情况:反应面与气液界面相重合
精选课件
21
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时,过程阻力集中在气膜内,则传质通量
此时对应于一个液相反应物B的浓度---临界浓度
液相主体扩散至相界面的B的量和从气相主体扩散到相界面A的量符合化学计量关系
优点
结构简单,适用于腐蚀性的液体 气液相流量的允许变化范围较大,适用于低气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03
即简化为一级不可逆反应。
6-10 可逆反应
扩散-反应方程
d 2C A r k A 1 C A C AL 2 D AL D AL dX
(6-53)
上式和一级不可逆反应的微分方程(6-32)完全相同,以
CA 代替 C A C AL
,可解得 N A k L C Ai C
三、反应面位置 1 和 CBL 的关系
CBL CBL C 时,在界面上的 C Ai 0
气膜扩散速率达到最大值,即
N A kG PAG
称之为气膜扩散控制,其条件为:
NB DBL
L
CBL C 0 N A kG PAG
CBL C
当
kG DAL
平行副反应:如主反应快于副反应,则采用储 液量较少的反应设备 连串副反应:返混较少的反应器,或半间歇
第四节 气液反应器概述
6-12 工业生产对气-液反应器的要求 (2)有利于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平行副反应:如主反应快于副反应,则采用储 液量较少的反应设备 连串副反应:返混较少的反应器,或半间歇
第四节 气液反应器概述
(2)
i 1
DBLCBL 1 B最大扩散速率 1 L 1 DALC Ai kLC Ai A最大扩散速率
DBL
CBL
其形式和瞬间不可逆反应相同 通过计算 M i ,直接查图6-8得到
3. 气-液相间吸收速率
气相一侧: 界面:
N A k G PAG PAi
M
i i 1 i i 1
th M
i M i 1 i th M i 1
第六章气-液反应工程
(
pi
Ei xi
Ei
ni n
Ei
ci n /V
Ei
ci
n / m
Ei
ci
/M
)
Hi M Ei
M 0 Ei
8
• 各种气体在水中的亨利倒数 (1/Ei,atm-1,1atm=101325 Pa)
• 亨利系数Ei与溶解度系数Hi与温 度压力的关系为:
d ln Ei
d 1/ T
d ln Hi
d 1/ T
• 与化学吸收过程极为相似。
2
气液相反应的工业应用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反应工程》
工业反应 有机物氧化 有机物氯化 有机物加氢
工业应用举例
链状烷烃氧化成酸;对二甲苯氧化生产对苯二甲酸; 环已烷氧化生产环已酮;乙醛氧化生产醋酸;乙烯氧 化生产乙醛
苯氯化为氯化苯;十二烷烃的氯化;甲苯氯化为氯化 甲苯;乙烯氯化
论 • 双膜论:气液相界面两侧各存在一个静止膜:气膜,液膜 • 传质速率取决于通过液膜和气膜的分子扩散速率 • 假设:扩散组分在气-液界面处达到气液相平衡。
16
气液传质理论 (双膜理论)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反应工程》
• 特点:是稳态的物理模型,模 型直观,用起来方便。
• 要点:
① 流动方式:界面两侧有滞流传质膜, 滞流传质膜≠滞流边界层
系,在分压很高时,气体的溶解度趋
近于化学计量的极限。
• 对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的高低,物理吸收主要体现在H的数 值上,而化学吸收则不同,取决于α的数值。
• 物理吸收溶解热较小。
15
气-液反应历程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反应工程》
• 气-液相间物质传递 • 传质模型:双膜论 Higbie渗透论 Danckwerts表面更新理
气液相反应器
鼓泡式反应器的优点及缺点
鼓泡式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 易控制、易修理、防腐问题容易解决。 但鼓泡塔内液体的返混程度大,气泡 易产生聚并,反应效率低。
二、鼓泡管反应器
鼓泡管反应器,它是由管接头依次连接的许多垂直 管组成,在第一根管下端装有气液混合器,最后一根管与 气体分离器相连接。这种反应器中,既有向上运动的气液 混合物,又有下降的气液混合物,而下降的物流的流型变 化有其独特的规律,下降管的直径较小,在其鼓泡流动时, 气泡沿管截面的分布较均匀,但当气流速度较小时,反应 器中某根管子会出现环状流,从而造成气流波动,引起总 阻力显著增加,会使设备操作引起波动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此气体空塔流速不应过小,一般控制在大于0.4m/s.
气液相反应器
项目一 气液相反应器的结构
一、鼓泡塔反应器
气体以鼓泡形式通过催化剂液层进行化学反应的塔 式反应器,称作鼓泡式反应器,简称鼓泡塔。 式反应器,称作鼓泡式反应器,简称鼓泡塔。 应用最广泛的时简单鼓泡塔反应器,其基本原理结 应用最广泛的时简单鼓泡塔反应器, 构式内盛液体的空心圆筒,底部装有气体分布器,壳外 构式内盛液体的空心圆筒,底部装有气体分布器, 装有夹套或其他型式换热器或设有扩大断、液滴捕集器 装有夹套或其他型式换热器或设有扩大断、 等。
• 搅拌釜式气液相反应器的优点是: 搅拌釜式气液相反应器的优点是: • 气体分散良好,气液相界大,强化了传质、
传热过程,并能使非均相液体均稳定。
• 主要缺点是: 主要缺点是: • 搅拌器的密封较难解决,在处理腐蚀性介质
及加压操作时,应采用封闭式电动传动设备。达 到相同转化率时,所需要反映体积较大
鼓泡管反应器的最大优点: 鼓泡管反应器的最大优点:
是生产过程中反应温度易于控制 和调节。由于反应管内流体的流动属 于理想置换模型,故达到一定转化率 时所需要的反应体积较小,对要求避 免反混的生产体系更是十分有利。
化学反应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吴元欣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3. 准数M的判据
准数M表示了液膜中反应速率与传递速率之比值。由M数值的大 小,可以决定反应相对于传递速率的类别,这一情况列于下表。
准数M的判别条件
条件 M << l M >> l
反应类别 缓慢反应过程 快速反应过程
反应进行情况 反应在液流主体中进行
反应在膜中进行完毕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DD的斜率大于 DE 的斜率(以绝对值而言),这表明液膜 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将使吸收速率较纯物理吸收大为 增加,若以 表 示吸收速率增强因子,则
DD的斜率 DE的斜率
1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如果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则被吸收组分浓度 在液膜中的变化曲线将变得更向下弯曲一些,此时 增强因子将会提高;反之,化学反应进行得慢,浓 度曲线将更直一些,增强因子将会降低。
溶解热高达数万焦耳每摩尔,因此,温度改变对化学吸收平 衡的影响较物理吸收时更为强烈。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一、气—液相间物质传递
描述气-液相间物质传递有各种不同的传质模型 ,例如双膜论、Higbie渗透论、Danckwerts表面更 新论和湍流传质论等,其中以双膜论最为简便。
双膜论是假定在气-液相界面两侧各存在一个静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相界面上各种参数不随时 间而改变。
pAi = cAi / H
传质只发生在 气、液膜内。
膜内的传质方 式仅为分子扩
散。
ZG
ZL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若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计算范围 为直线,则:
cA HpA*
根据双膜理论,界面无阻力,即界面上气液两相平 衡,则:
cAi HpAi
6气液相反应和反应器.
气液反应基本方程
不可逆飞速反应
( rA ) N A
DBl c Bl p Ai H A D Al B HA 1 k k AG AL
气液反应基本方程
慢速反应
1 dnA ( rA ) kc AL c BL VL dt
气液反应基本方程
在液相中,反应速率的大小与选用的吸收剂有 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化学反应可忽略的过程:被吸收组分与 吸收剂的活性组分间的反应速率足够缓慢而可 忽略时,吸收过程可作为物理吸收来处理。 (2)缓慢化学反应:反应在液流主体进行。 (3)快反应:反应在液膜中进行完毕。 (4)瞬间反应:反应在气液界面或液膜中某 一平面上完成。
喷雾塔
板式塔
气液反应器
气液反应器
鼓泡塔
塔内充满液体,气体从塔底部经过气体分布器通入,分散 成气泡,并沿着液层上升,在液层顶部与液体分离、溢出, 最后从塔的顶部排走。 鼓泡塔反应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控制、易维 修。如反应物料有腐蚀性,防腐问题易于解决。鼓泡塔也 可以较为容易地用于高压操作体系。 鼓泡塔反应器存在严重的液体返混和气泡聚并现象,这两 者均使反应器的效率下降。 如在鼓泡塔反应器中装入填料,即所谓的填料鼓泡塔反应 器,上述两个缺点均得到克服,但同时塔内的有效体积由 于填料的装入而减小。近年来使用规整填料进行充填,有 效体积有所增加。
6.气液相反应和反应器
6.气液相反应和反应器的分析
气液反应器是化工、石油化工,以及食品等工 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反应装置,主要包括:
化学反应工程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电流过程与双膜传质过程的类似
Ci Hpi
U1
U2
G
L
I U1 U2 U2 U3
R1
R2
U1 U2 U1 U2
R1 R2
R0
R0 R1 R2
U3
pG
Ci
pi
CL
GL
N pG pi Ci CL pG pi Ci CL
G / DG L / DL 1/ kG
M H(a或φ)准数数值大小的含义:
Ci pG
δg
δL
pi
GL
G
L
M (H或a φ)准数 数值大小的含义:
M或φ数值越大,反 应越快于传质,浓 CL 度分布越显著。
M H(a或φ)准数数值大小的含义:
Ci pG
δg
δL
pi
GL
G
L
M (H或a φ)准数 数值大小的含义:
M或φ数值越大,反 应越快于传质,浓 CL 度分布越显著。
三、M准数的判据
M准数:液膜中化学反应与传递之间相对速率的大小
条 件 反应类别 反应进行情况
M 0 反应可忽略 液膜液相的反应均可忽略
M 1 慢反应
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
M 1 中速反应 反应在液膜和液相中进行
M 1 快反应
反应在液膜中进行完毕
M 瞬间反应 反应在膜内某处进行完毕
瞬
快
间
反
反
应
假设:扩散组分在气-液界面处达到气液相平衡。
双膜理论
Ci pG
δg
δL
pi
GL
G
L
CL
JG
DG
气液相反应和反应
3.1 填料塔的设计计算
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内进行气液相反应
在塔内取一微元做物料衡算
积分,得到填料层高度
增强因子法 拟一级快反应 全塔物料衡算 气膜阻力忽略时
拟一级快反应的填料层高度计算式
3.2 鼓泡塔的设计计算
高径比较大时,气相流动接近活塞流,液相接近全混流
液相浓度处处相等,等于出口浓度 全塔物料平衡确定液相出口浓度
视为全混流
物料衡算为一代数方程
设计任务规定:已知气液相进口流量 和组成,计算达到所规定的气相或液
相际传质,也可能出现在液相反应,或者两者都不能忽略
要进一步借助 原因:
当 当 当
判断 的物理意义是可能最大主体化学反应速率与可
时,过程阻力主要存在在相际传质,反应仅发生在 时,过程阻力主要存在液相主体反应,反应在整个 时,说明相际传质和主体反应的阻力都不能忽略,
能的最大物理传质速率之比
定态条件下的扩散通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考虑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 时,飞速反应的速率计算式
仅考虑液膜阻力时
飞速反应的增强因子
飞速反应的增强因子与反应速率常数无关 飞速反应的增强因子与八田数也无关 只有提高液相中B的浓度,才能提高飞速反应的增强因子
原因:浓度的提高,使得反应面向气液界面推移,组分A在液膜中 的扩散距离缩短 极限情况:反应面与气液界面相重合
的气流及接触 单位液相体积的相界面面积很大,但是持液
量和单位反应器体积的相界面面积均很小
液滴喷洒形成后,很少有机会发生凝并和分 裂,传质效果交叉
优点
空体积大,处理含固体杂质或会生成固体产 物的气液反应过程时无堵塞现象
2.3 板式塔
化学反应工程_第六章_气液反应工程
1. 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相互作用
设被吸收组分A在溶液中总浓度为
c A0,即
c
0 A
c
* A
cM
可得
Kc
cM cA*cB
cA0
c
* A
cA*cB
律
c
A
HA
p*A
, 整理得
。联合理想气体亨利定
p*A
cA HA
HA
cA0 1 KccB
当A为稀溶液时,溶剂B是大量的,p*A与
液膜中反应量 <<液膜扩散量
LkC Ai
kLC Ai
(kL
DL )
L
M
Lk
kL
DLk
k
2 L
2 L
k DL
1
M准数:代表了液膜中化学反应与传递之间相对速率的大小。
3. M准数的判据
M准数:液膜中化学反应与传递之间相对速率的大小
条件
M 0 M1
M1
M1
M
反应类别
反应进行情况
反应可忽略 液膜液相的反应均可忽略
慢反应 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
中速反应 反应在液膜和液相中进行
快反应 反应在液膜中进行完毕
瞬间反应 反应在膜内某处进行完毕
3. M准数的判据
瞬 间
快
反
反
应
应
慢
中 速
反
反
应
应
4.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NA
DAL
dC A dx
|x0
D
E’ D’
L
第六章 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和反应器分析
(5)均相副反应量越大。
2.气-液-固悬浮三相反应器 固体在气液混合物中呈悬浮状态,这样操作状态的反应器为气-液-固 悬浮反应器。气-液-固悬浮反应器可以按有无机械搅拌、流体流向、颗粒
运动状态等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
(1)机械搅拌的气-液-固悬浮反应器; (2)不带机械搅拌的鼓泡三相淤浆反应器; (3)不带机械搅拌的两流体并流向上的流化床反应器;
效率因子低下; (4)当催化剂由于积炭,中毒而失活时,更换催化剂不方便。
图7.1(b)适应于当气相反应物浓度较低,而又要求气相组分达到
较高转化率时的情况,逆流操作有利于增大过程的推动力。但同时
会增加气相流动阻力,当气液两相的流速较大时,还可能出现液泛。
图7.1(c)为气液并流向上的填料鼓泡塔反应器,持液量大,液相 和气相在反应器中混合好,液固间的传热性能好,适用于反应热效
7.2 气-液-固反应的宏观动力学
7.2.1 过程分析 气液固催化反应过程是传质与反应诸过程共同作用,互相影响的三 相反应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的过程。对于组分通过气液相的传递过程, 本节采用双膜模型,设气相反应组分A与液相反应组分B,在固体催化剂 作用下,反应如下:
A( g ) bB 产物
7.1.3 气-液-固反应过程研究所涉及的模型和参数
气液固反应过程,同样涉及到化学动力学,各相的流动
与混合状况,相间的质量、热量、动量传递等。由于相的增
加,物料流动与混合、质量、热量、力量传递过程要比两相 复杂,它涉及更多的参数。
1.流动模型及相关参数 (1)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决定了三相间的传递特性,决定
1
(7.10)
1 1 RQ (cQs cQLi ) k a k a Qs p QL K LSQ (cQs cQLi ) qk p (1 f ) cAs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DG
L
G
pG p *
L
HDL
DG
HDL
N KG ( pG p*)
p* CL / H
G L 1 KG DG HDL
HG 1 L KL DL DG
阻力加和定理
上式各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p* — 与液相浓度CL相平衡的气相分压,Mpa或atm
C*— 与气相分压PG相平衡的液相浓度,kmol/m3
Ei -亨利系数,
xi-i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若气相为理想气体的混合物:
Ci H i pi Hi ni Ci Ci Ci ( pi Ei xi Ei Ei Ei Ei ) n n /V n / m /M
M Ei
M 0 Ei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气-液反应的通式为:
一、气-液反应 的定义
气-液反应是气相中的反应组分A越过相界面进入液 相,和液相中的组分B进行的反应。反应过程如下: A(液相)+B(液相) A(气相) 产物
1.反应特点
1)反应物:气体A和液相中组分B; 2)反应区在液相内,包括相界面; 3)多相反应:反应过程由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组成; 4)存在两种平衡:包括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
CL pi G L
N JG J L Ci H i pi
G
L
双膜理论的有关计算公式
N DG N DL pG pi
G
, ,
N pG pi DG / G N Ci CL DL / L
消去Ci和pi
N pG pi DG / G C CL N i HDL / L H N pG CL / H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 填料塔式反应器计算
• 反应器特点:
• 液体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持液量小; 气液接触界面近似等于填料表面积;气 液传质过程可以按双膜理论计算。
• 适用于瞬间反应及快反应过程。
• 塔径计算:
• 取0.6-0.8倍液泛速度为空塔操作气速u,
V为体积流量。
d内
4V πu
• 填料层高度计算 • 取塔内微元高度dl对 L,XA进
pA
只要是瞬时反应过
程,就存在反应面,
cBL
而反应面的位置, pA
取决于AB的浓度和
cBL临
扩散速率。 反应面向相界面移
pAi cBL
动,刚好接触时的
cBL即为cBL临。
cAi
不仅液相主体没有A, 而且连液膜内也没
δG
δL
有A。
• 气液反应动力学小结
• 两个重要参数:化学增强因子β和八田数 γ。β=f(γ,cAi,cAL), γ=f(k,DALδL)
DLA
d 2cA dl 2
rA
边界条件:l 0,cA cAi
对一级反应,可得:
l L,cA 0
th
cBi不一定为0,与 中速反应的区别 pA
在于cAL为0,即 在液相主体中没
有A。
pAi cBL
cAi
δG
δL
• 瞬时反应过程
反应面
• A与B之间的 反应进行得极 pA 快,以致于A 与B不能在液 相中共存。在 液膜区存在一
散的同时与液相中的B发生反应;
• 4 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 面;
• 5 产物C由气液界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 基本理论:双膜理论
• 与物理吸收的差别在于在液相主体和液 膜中存在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直 接影响了吸收的速率。
气液反应过程及反应器
kG
气膜传质阻力
H 液膜传质阻力,1 H 总传质阻力 k L E kG k L E H b fL kC BL
液相主体反应阻力
25
下面将具体讨论化学增强因子E的计算: E的意义类似气固相反应中的催化剂效率固子
, s 与席勒模数
对于气液相反应中增强因子E也与气液相席勒模数
29
(1)较高的生产强度
(a)气膜控制情况 气相容积传质系数大的反应器: 液体高度分散; 气体高速湍动。 可选用喷射、文氏等反应器 (b)快速反应情况 反应基本上是在界面近旁的反应带(液膜)中进行,要求反应器: 表面积较大,具备一定的液相传质系数。 可选用填料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 (c)慢速反应情况 反应基本上是在液相主体中进行,要求反应器:液相反应容积较大。 可选用鼓泡反应器,搅拌鼓泡反应器
气-液相反应是一类重要的非均相反应。主要分为二种类型: (1)化学吸收: 原料气净化、产品提纯、废气处理等。 (2)制取化工产品 a.
b.
c.
(淤浆床)
3
4
气液反应与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异同 相似点:
(1)反应物历程:外扩散,内扩散-反应。 (2)气相的扩散反应过程 (3)气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扩散(气固相催化反应) (4)溶解的气体在液体内的扩散(气-液相反应)
30
(2)有利于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平行副反应:如主反应快于副反应,则采用储液 量较少的反应设备 连串副反应:返混较少的反应器,或半间歇 (3)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 反应热的回收,压力能的回收,分散液体所需要的动力。 (4)有利于反应温度的控制 降膜、板式塔、鼓泡塔:易;填料塔:难 (5)应能在较少流体流率下操作 填充床反应器、降膜反应器和喷射反应器有限制。 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液平衡
a A(g ) 化学平衡常数:
aMm a Nn cMm cNn m n N K a b a b Ma b K ' K a A aB c A cB B A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是在低温范围内而言 的。
Ei
• 有些气体,如氢、氮在液氨 和甲醇中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170 180 C
。
因此, T , Ei
Hi
T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带有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 • 气体A与液相组分B发生化学反应,当反应达平衡时,A组
分即服从化学平衡关系,又服从气液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 由前二式可知,溶解度系数或亨利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在较低温度下,多数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为放热过程,H i 0
因此, T , Ei
Hi Hi
• 温度很高时,溶解过程呈现吸热过程, H i 0 T , Ei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系数或亨利系数存在一极值 • 一般认为,气体在水中的
平均分子量M m M 0 (1 xi ) M s xi 由于气体在溶剂中溶解度一般很小, 即xi 1,因此M m M 0 ci M 0 ci M 0 xi ci H i Ei Hi Ei M 0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溶解度系数和亨利系数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2)+(3)得:
N HN c* cL c* cL N 1 H k L kG k L kG 令K L 1 1 H k L kG 则 : N K L (c * c L )
量的,A的溶解量对B的浓度影响很小,cB可视为常量,且
0 pA K‘也是常量,此时,(1+ K‘cB)可作常量处理, * 与c A 的
关系表观上仍服从亨利定律,但溶解度系数比没有溶剂化 之前增大了(1+ K‘cB)倍 (2)在A的浓溶液中, cB不能看作常量,溶解度系数为溶
液浓度的函数。
(3)氨水系统属于此种类型。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2)被吸收组分在溶液中离解
A(l ) M N
K'
HA
A(g )
当溶液中无其它离子存在时,C c N 而反应达平衡时,K
'
cM c N cA
则cM cN K 'c A
0 溶液中A组分的总浓度为:c A c A cM c A K 'c A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概述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第三节 气-液反应动力学特征
第四节 气-液反应器概述
概述
• 气液相反应和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医药 和环境保护等生产过程
•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进行气-液相反应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得到某种产品 2)净化气体以及废气和污水的处理 • 气液相反应过程是伴有化学反应的传递过程,又称为化学 吸收操作过程
0 A 0 B 0 B * A
由 K ' H A
可知:这个乘积表征了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
衡的特征,α值综合了气液平衡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或者 说带有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除了依赖于溶解度系数外,还 依赖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大多数化学吸收的情况均是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的活性组
分作用,即平衡吸收浓度可用上式表示。
• 该过程涉及传质过程、反应过程和气液两相
• 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类型的反应,首先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气-液相平衡
气液反应应用实例
气液反应应用实例
气液反应应用实例
气液反应应用实例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相平衡知识回顾 气液两相达平衡时,i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逸度相等,即:
f i ( g ) f i (l )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的比较
p * A (1)计算公式不同:物理吸收 c H A p 化学吸收 c c 1 p * A
0 A * A
0 A
0 B
从公式可以看出,物理吸收时,气体溶解度随气体平衡分压成直线关 系,而化学吸收则呈渐近线关系,在被吸收组分的分压很高时,气体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1)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相互作用
A(l ) B(溶剂) M (液)
K'
HA
A(g )
设被吸收组分A在溶液中的总浓度为
c
0 0 ,则达平衡时, A A
c
应等于与
溶剂反应掉的A的浓度(=cM)与溶液中以物状态存在的A的浓度之和 0 0 0 cM cA cA cA 即:A c A cM ,因此: K ' c cA c AcB c AcB 1 K 'cB 若气相为理想气体,
N / kG pG pi HN / kG HpG Hpi (1)
pG
气膜
液膜
ci
cL
pi
G
L
N / k L ci cL
(2)
N / Hk L ci / H cL / H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 设c*为与气相分压pG 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p*为与液相浓度cL相平衡的气相分压
的分子扩散面渗透到液相,并假设处于界面的各液体单元 都具有相同的逗留时间。 • 表面更新论:由Danckwerts首先提出。该理论主要针对渗 透论中关于界面的各个单元的逗留时间都相同提出 的,认
为存在一个界面的寿命分布函数,界面各单元的逗留时间
按表面更新率S的分布函数来分布。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f P P, pi Pyi Ei xi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亨利定律还可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达:i f i ( g ) 低压时ci H i pi ci H • 溶解度系数Hi与亨利系数 Ei的关系为: Hi 0 M Ei
推导过程:
在低压下 : ci H i pi , pi Ei xi ci H i Ei xi i组分摩尔数 总摩尔数 设溶液体积为 , 密度为, 则有 : 1 xi xi ci 1 ci M m 1 Mm
0 设溶液中活性组分B的起始浓度为cB,反应达平衡时,转化率为R 0 0 此时,cB cB (1 R),cM cB R 0 cM cB R R R 由化学平衡K ' cA ' 0 c AcB c AcB (1 R ) c A (1 R ) K (1 R)
R K ' H A p* A 由c A H A p ,得H A p ' R K (1 R) 1 K ' H A p* A
同时在界面处:ci=Hpi
HN c* ci kG (3)
N pi p * Hk L
(4)
(1)+(4):
pG p * N N pG p * N 1 1 kG Hk L kG Hk L 令K G 1 1 1 kG Hk L 则 : N K G ( pG p * )
泛使用。
缺点:基本能够反映通过相间滞流层进行分子扩散传递这一事实,但 在任何工业吸收设备中,绝对静止的膜是不存在的,因此双膜论可能
不够真实。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 渗透论:由希格比(Higbie)提出。该传质理论的主要观点 是:处于界面的液体,由于流体的扰动常被液流主体的质
点所置换,当液体在界面逗留期间,溶解气体将借不稳定
* A * A
p * p * 0 0 * 0 A A 令: K H A R ,有:c A c A RcB H A p A cB * 1 p A 1 p * A
'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如果物理溶解量相对于化学反应溶解量可以忽略时:
p c Rc c * 1 p A
由气液平衡c A H A p *,因此 A
0 c A c A K 'c A H A p * K ' H A p * 物理溶解量 离解溶解量 A A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3)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的活性组分作用
A(l ) B(l ) M (l )
K'
HA
A(g )
气相中i组分的逸度可表示成它的分逸度与逸度系数乘积的形式:
f i ( g ) f P y i i
液相是i组分溶解在溶剂中组成的稀溶液,符合亨利定律:
气液两相达平衡时,有:
f i ( l ) Ei xi
Ei xi 若气相为理想溶液, =1, f P y i i Ei xi y i i f P i Ei xi 若气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y i fP
d ln Ei H i H i ln Ei C d (1 / T ) Rg Rg T d ln H i H i H i ln H i C d (1 / T ) Rg Rg T d ln Ei Vi PV i ln Ei C dp Rg T Rg T d ln H i Vi PV i ln H i C dp Rg T Rg T
0 的溶解度趋近于化学计量极限 c B ,因此高压时宜采用物理吸收,而低时宜采用化学吸收。0 cB
0 cA
p* A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2)带化学反应的吸收更多地显示了化学反应的特性,物 理吸收时各种气体溶解度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溶解度系数
的数值上,而化学吸收则取决于α的大小,吸收以化学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