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腧穴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概述
《针灸学》_第二章腧穴总论_中医世家
《针灸学》_第二章腧穴总论_中医世家
第二章腧穴总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
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
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经脉—脏腑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经络腧穴学-腧穴概述
第二章腧穴概述腧穴概念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响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穴与经络的关系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腧穴通过经络系统与人体各部发生联系,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
脏腑病变可使某些相应的腧穴出现异常反响,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能够治疗相应病症。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那么称“阿是穴〞。
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
经穴多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奇穴是在“阿是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拟单一。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
二、腧穴的命名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故孙思邈?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一〕天象地理〔二〕人事物象类〔三〕形态功能类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一、腧穴的作用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其作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达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
〔一〕诊断反映病症望诊协助诊断切寸口脉 / 人迎脉切诊三部九候脉切俞募 / 四末针法、灸法接受刺激:刺激方法按摩、腧穴刺激法〔二〕治疗邻近作用防治疾病远道作用整体作用特殊作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所属经络与其有直接关系“经络所通,主治所及〞所在部位分经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规律〔P19-21〕第三节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第二章 腧穴概述--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二章腧穴概述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
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
《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
《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
《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
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
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
腧穴总论
第二节
二、腧穴的命名: ◆参照动植物
腧穴总论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的局部形象而命名,如 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禾髎等。
◆借助建筑物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 而命名,如天井、印堂、巨阙、脑户、屋翳、膺窗、库房、 地仓、气户、梁门等。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 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 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 穴。
原穴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 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 原。 临床上取原穴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 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 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过的部位。 所入为合:喻作水流由江河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 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骨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根据治疗作用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光明、 水分、通天、迎香、交信、归来、筋缩等。
第二节
二、腧穴的命名: ◆利用天体地貌
腧穴总论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 如山、陵、丘、墟、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
1第二章腧穴总论第一节腧穴的分类
固定
固定
未归经
主要对某病有特效,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固定
无固定
未归经
治局部病变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
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
十四 经穴
腧穴
经外 奇穴 阿是穴
一、十四经穴
定义:凡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 穴数:361穴
固定名称 固定位置 归属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
明确的针灸主治 腧穴的主要部分二、经外源自穴简称“奇穴” 经验效穴
固定穴名
未列入十 四经穴
固定位置
主治单一
特点
三、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根据疼痛或敏感的反应部位来定穴 《灵枢 经筋》:“以痛为输” 局部疼痛性病症
无归经
无固定 位置
无具体名 称
腧穴分类的总结
分类 名称 位置 归属 主治作用
十四经经 穴
固定
固定
归十四经
局部作用,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 官病
经外奇穴
第二章腧穴总论
1.中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 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 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夫,扶的意思。《礼记》注: “辅四指曰扶”。
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 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测量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 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需要
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称为活动标志。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
取肩髃时应将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当肩峰与肱骨粗 隆间出现二个凹陷,在前方小凹陷中是穴;
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 的凹陷中是穴;
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 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 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 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 的作用。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 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的发 热;
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 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 反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节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除具有经穴的共 同的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 作用的腧穴。
由于它们的主治功能不同,因此各有特定 的名称和含义,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 特定称号的腧穴即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 分成: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 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 穴等。
第二章 腧穴概述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功效】:主治经脉脏腑病证。 (361个)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2、奇 穴
【含义】:十四经穴以外,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
效的穴位, 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功效】:对某些疾病有特效。
定喘治疗哮喘、四缝治疗疳积。
3. 以建筑居处命名 户:脑户、魄户; 宫:紫宫、劳宫、子宫; 都:中都、大都; 间:强间、二间、三间 门:云门、郄门、哑门、幽门、金门、殷门、
粱门、章门、金门、箕门、液门、神门、石 门、期门、命门、京门、盲门、滑肉门、关 门、耳门、冲门、(21门)
4. 以生活用具命名
大杼、地机、天鼎、缺盆、大钟、悬钟、天 枢、五枢、中枢、悬枢、华盖、身柱
第二章
腧穴概述
掌握
1、腧穴的定义、分类及特定穴
2、腧穴定位方法 3、腧穴的作用。 熟悉 历代经络腧穴的有关著述。 了解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命名
本章重点内容
1、腧穴的分类 2、腧穴的作用 3、特定穴 4、腧穴定位方法
一、概述
1.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
五输穴
3、治疗作用
井穴:①急救、清热、止痛、消炎。
②主治胃脘满闷。 荥穴:主治热病。 输穴:主治身体沉重、关节痛、痛症。
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
合穴:主治六腑病、上逆之气、泄泻。
4、临床应用
1、按五腧穴主病选用:«难经· 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 主一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并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变于时间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取之于合。现代研究:井穴可以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以 用来治疗热病,输穴治疗关节痛,经穴用来治疗哮喘,合穴用 来治疗六腑病症。 2、子母补泻法: «难经· 六十九难»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 子。” ①本经实证,泄本经子穴,本经虚证,补本经母穴。 ②本经实证,泻子经子穴,本经虚证,补母经母穴。
针灸学-腧穴总论
列缺。 2.配合应用 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
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如:肺经先病,先 取肺的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该经络穴偏历。
19
三、俞穴、募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
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用 原穴与所属脏腑关系密切,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相关脏腑疾
21
四、郄穴
俞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有16郄穴。
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阴维脉 阴跷脉
郄穴 孔最 郄门 阴郄 地机 中都 水泉 筑宾 交信
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阳维脉 阳跷脉
郄穴 温溜 会宗 养老 梁丘 外丘 金门 阳交 跗阳
16
二、原穴、络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 穴,又称“十二原”,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腧穴。
(一)内容
原穴:阴经以输穴为原,阳经于输穴之后另置一穴为原穴。 络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 督脉和脾之大络,共15穴,故又称“十五络穴”。
17
(一)内容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天象地理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日月
承山
上星
日月
山谷
合谷
璇玑
星辰
太乙
大陵
丘陵
梁丘
天象地理
后溪
大小
支沟
气冲
交通
水道
少海
水流
要冲
关冲
曲池
内关
(二)人事物象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鱼际
梁门
鸠尾
2.本讲思 考题
1.腧穴发展大体 经过了什么样的 过程? 2.“腧”、 “输”、“俞” 的异同?
“腧”、“输”、“俞” 的异同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 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 位。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二)定位、定名阶段
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 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 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 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 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腧穴名称演变
《内经》 “节” 、 “会” 、 “空” 、 “气穴”
“气府” 、 “骨空”
《针灸甲乙经》 “孔穴” 《太平圣惠方》 “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腧穴”
腧穴概论 PPT
足少阳胆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脉
本经主治特点
二经相同 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肺、喉病
心、胃病 心病
神志病
胸部病
前头、鼻、口、齿病 侧头、胁肋病 后头、肩胛病
耳病
眼病、咽喉病、热 病
脾胃病
肝病
前阴病、妇科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前头、口、齿、咽喉病、 胃肠病
侧头、耳病、胁肋病
后头、背腰病(背俞并 治脏腑病)
3、特殊作用(整体作用):
(1)双相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 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则能通便。心动过 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过缓时,则可 加快心率。
(2)相对特异性,如针刺合谷、曲池、大椎 可治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膏肓俞作为 强壮穴,具有增强人体防卫、免疫功能的作 用。
腧穴的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 分经主治规律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
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 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 不列举具体穴名,即谓“定经不定穴。”如手 太阴肺经的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均可治 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也说明腧穴有分经 主治规律。
腧穴
手太阴肺经脉 手厥阴心包经脉 手少阴心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脉 足太阴脾经脉 足厥阴肝经脉 足少阴肾经脉
三、腧穴的主治特点
1、腧穴所在,主治所能(近治作用、邻近作 用)。 任何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 器官的病症,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 点。如眼区的精明、承泣、四白各穴均能治眼 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 胃病。
2、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远治作用)。
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 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 症,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的 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 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 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穴 不但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胃肠以及更高 部位的病症。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腧穴的定位方法
下合穴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八) 八会穴
概念 “会”――聚会 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精气聚会的八
个腧穴。 部位、作用
筋、脉、髓会位于四肢部 气、血、骨、脏、腑会位于躯干部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特点及应用 ❖⑸合穴—所入为合—指经气会合之处 ❖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 ❖分布:肘膝关节附近 ❖应用:气逆上满,泄泻 ❖《内经》:合治内腑 ❖《灵枢》: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取之于合。 ❖《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五输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
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 位置 名称 无归经 主治单纯,疗效特殊。
奇穴:
发展
《灵枢·刺节真邪》 “奇输” 《千金方》187穴
《奇效良方》26穴
《针灸大成》35穴
《图翼》84穴 《针灸集成》144穴
阿是穴:
概念 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十六郄穴歌诀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择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五) 背俞穴
概念 俞——转输、输注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十二俞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一) 近治作用
腧穴具有治疗
腧穴基础知识
腧穴基础知识一、腧穴定义与分类腧穴,通常简称为“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身体内部的点,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对疾病产生疗效。
根据位置、功能和特点,腧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二、腧穴定位方法定位腧穴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等。
对于初学者,准确掌握这些定位方法至关重要。
三、特定穴分类与特点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治疗的腧穴。
它们主要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和八会穴等。
每种特定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主治范围。
四、腧穴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主要体现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上。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腧穴进行针灸治疗。
五、腧穴配伍方法在针灸治疗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常常需要将多个腧穴进行配伍。
配伍的方法有多种,如“俞募配伍”、“原络配伍”等。
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质量。
六、腧穴刺灸技术刺灸技术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正确掌握刺灸技术,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七、腧穴治疗原则在选择腧穴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等。
遵守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八、腧穴不良反应与处理虽然针灸治疗相对安全,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九、腧穴发展与现代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腧穴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现代医学的许多领域都在尝试将腧穴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治疗中,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深入研究和发展腧穴的理论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腧穴概述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教材上所讲的。 按经脉分类的方法来分,共分四类,即:经 穴、奇穴、阿是穴、耳穴。四类: 其中,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体,奇穴是 原有腧穴的补充,阿是穴则是根据全身疾患 部位和压痛点定取腧穴的灵活运用。 我们根据教材上所讲的四类分别来进行 详细的讨论。
(一)经穴(十四经穴)
经穴:指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 腧穴。这类腧穴,又称是“十四经穴”
因此,根据腧穴在全身的分布情况看, 周身腧穴则是按十四经脉所排列。如将 361 个穴位按十四经分属,则可分为:
总之,十四经穴是腧穴的最重要部分, 这些穴位,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掌握其一定的规律性,
( 一)奇穴(经外奇穴)
奇穴:是指具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 的固定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 验有效穴。
奇穴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积累
起来的。奇穴不在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上。
有些穴位虽然没分布在十四经的经脉循 行路线上,但是它与经脉系统仍有着密切的 联系,从经脉遍布全身、沟通内外的作用来 看,所有的腧穴自然都不是孤立的,脱离经 络系统而存在的。
《灵枢 · 刺节真邪》说:“尽刺诸阳之 奇输”,所谓“奇输”即指“奇穴”,奇穴 也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内经》中论述刺灸治疗时,而常常 只列举经名而不列举穴名,这就是以腧穴的 概念扩充为经络的认识,给针灸取穴做出了 概括性的பைடு நூலகம்示。
从此,腧穴的归经在《内经》中以奠定 了基础,从数目上看,《内经》中只提到了 160多个穴位。其中,单穴25,双穴135,而 没有详细记载出全部周身的腧穴名称,有的 提到了穴位,有的有定位而没有定名。
如果出现敏感点(压痛)的部位不在经 穴或经外奇穴的位置,那么这个部位就是阿 是穴。由此可见,检查敏感点的取穴方法, 实际上就包括了经穴、奇穴、阿是穴。
针灸学 2腧穴总论
⑶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① 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 节掌侧两端纹头 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 直寸、背部的横 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 横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五、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 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 不同的名称。
1)五输穴
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
经 穴 分布在十 位置 穴 名 ②循经治本经
四经中
本脏腑器官病
奇 穴 无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①主要对某病 位置 穴 名 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治局部病变 位置 穴 名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 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 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 点。
⑵奇穴
——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 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 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 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 穴”。简称“奇穴”。
⑶阿是穴
——以痛点、病变部位或反 应点为穴位,“以痛为腧”。
并有“痛点”、“天应 穴”、“不定穴”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有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①局部作用
第二章__腧穴概述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概念:凡归属于十四经之穴,称为经穴。 特点: ①定名、定位、定经脉、定数(《内》160+ -—《逢原》 361,沿用至今)。 ②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主治证明确且有一定主治规律。 ③ 主治范围广
历代医籍记载的十四经穴数
穴 年 代(公元) 作 者 书 名 《内经》 《甲乙经》录 《明堂》 《千金翼方》 《铜人》 《发挥》 《大成》 《金鉴》 《逢源》 正中单 穴 约25 49 名 两侧双 穴 约135 300 数 穴名总 数 约160 349
二.腧穴的命名 《千金翼》“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命名取义广泛: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腧穴位置特点,作用主治赋名。 熟知穴名可见名求位,顾名知用,由表知里,提高学养 (医科学、其它学科哲学概念、社会学、形态学、考古、训古)。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星辰命名 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如承山、合谷、大陵、梁丘、丘墟等。 3.以大小水流命名 如后溪、支沟、四渎、少海、尺泽、曲池、曲泉、 经渠、太渊等。 4.以交通要冲命名 如气冲、水道、关冲、内关、风市等。
是十四经代表穴,重点穴,常用穴,效验穴。 主治作用具相对特异性 ,可单用、亦可配合 用.
一、五输穴 1.概念: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 输、经、合 五个腧穴的总称。 首载《灵枢· 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针灸甲乙经》补充心经五输穴后才完善。
中冲
少冲
劳宫
少府
大陵
神门
间使
灵道
曲泽
少海
隐白
大敦 涌泉
02腧穴概论
肉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 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位置固定的标 志。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简单而 又准确。
如眉头定攒竹,口角旁开4分定地仓,脐 上4寸定中脘,乳头旁开1寸定天池,第2腰椎 棘突下定命门,腓骨小头前下方陷中定阳陵泉,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1分定少商等。
活动标志:是指人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 肌腱、皮肤等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 凹陷、皱纹等标志。 这些标志只有在采取相应的活动姿 势时才会出现,所以定穴时要求病人先 采取相应的体位和活动姿势,然后才能 依据相应的标志来确定腧穴位置。
“腧”、“输”、“俞”三字相通,应用时各有 所指。 腧穴----指穴位的统称。 输穴----指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穴----指五脏六腑的背俞穴。
针灸推拿治病原理
针刺(机械st)
艾灸(温热st)
腧 拔罐(郁血st) 穴
各种 经络
脏 腑
生理 病理
推拿(外力st)
变化
二、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总括起来可分成三类,即:
定 位 有固定 位置
定 名
有专用 穴 名
主治作用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 脏腑器官病
奇 穴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穴 ①主要对某病有 名 特效 ②局部作用
治局部病变
阿是 穴
无归经
无固定位 无专用穴 置 名
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2、远治作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 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治疗本 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 病症,有的甚至可影响全身的功能。
原穴、络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怎么看上表
➢横看: ➢竖看: ➢特点:以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配合
4、应用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 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穴--急救;荥穴--热证(本经脉); 输穴--关节痛;经穴--咳喘; 合穴--六腑病症
(七)八会穴
1、含义: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聚 会的八个腧穴。
2、应用 对各自所会的脏、腑、筋、脉、气、血、骨、
髓相关的病证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3、歌诀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八)八脉交会穴
1、含义: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经穴
要点:
分布范围:十二经 阴、阳跷脉 阴、阳维脉
分布部位:四肢肘、膝以下 数目:
2、应用 擅长本经及所属脏腑的急症
3、歌诀 郄意即孔隙,本属气血急;肺向孔嘴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蹻跗阳走,阴蹻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2、分布特点:它们均分布于在腕、踝部上下。 3、应用
擅长治疗奇经八脉病症
4、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通过足太阴脾经
公孙
关元
冲脉
胃、心、胸
通过手少阳三焦经循肩
外关
天髎
阳维脉
目外眦、颊、颈、 耳后、肩部
要点: 十四经中 特殊治疗作用 特定称号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五 输 穴
络 穴
原 穴
背 俞 郄穴 穴
募 穴
下 合 穴八
会 穴
八 脉 交 会 穴
交 会 穴
(一) 五输穴
1 、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井、 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简称“五输穴”。
要点:
分布范围:十二经中 部位:肘、膝关节以下 名称:井、荥、输、经、合 数目:60个
2、五输穴的含义及分布规律
五输穴 含义 井 所出为井 荥 所溜为行 输 所注为输
经 所行为经
合 所入为合
水流比喻
水之源头 水流尚微 水流由小而大 由浅往深 流水浩荡,畅 通无阻 江河水流注入 湖海
经气特点
经气所出的位置 经气初出尚微 经气渐盛,由浅 往深 经气盛行
经气由此深 入,会合于脏腑
3、五输穴五行配属关系
5、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 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 神门灵道少海循,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 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 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一、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诊断 邻近作用
治疗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共性
相对特异性 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各经有其主要治症(主病)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 部位及某类病证(腧穴的分布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
一、含义
第三节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 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
内关
胸中
阴维脉
通过手厥阴心包经
足临泣
季胁
带脉
通过足少阳胆经
(九)下合穴
1、含义: 2、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3、足三阳下合穴与合穴相同,其余在足三阳经上。
4、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在外丘,腑病用之效必彰。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 腧穴概述
三类腧穴的特点:
经穴 奇穴
定经
定位
有归经
有固定
分布在十四经 位置 中
无归经
有固定 位置
定名
主治作用
有专用 穴名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 官病
有专用穴 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
名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位 无专用穴 治局部病变
置
名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五)背俞穴
1、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要点:
分布范围:六脏六腑
分布部位: 数目:
2、名称特点 3、应用
(六)募穴
1、含义: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要点: 分布范围:六脏六腑 分布部位:与其相关脏腑的位置相邻近。 数目:
2、应用 擅长以六腑为主的脏腑疾患
3、歌诀 天枢大肠肺中府, 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 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 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 胸前膻中觅浅深。
一、腧穴的发展 160--349--354--359--361
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三、腧穴的命名
1 十四经穴
经穴361个
有固名定称名称和位位置置,且经归脉属于十四 经脉系统的腧穴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 腧穴概述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 腧穴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原穴
1、定义: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 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
要点:
分布范围:十二经 分布部位:腕、踝关节附近 数目:
2、阴经以输为原,阳经有自己的原穴 3、歌诀 4、应用:
脏腑疾患(尤其五脏疾患)
(三)络穴
1、含义: 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
要点:
十四经穴中 分布部位:十二经在四肢肘、膝以下,
第二章 腧穴概述
掌握 1、腧穴的定义、分类及特定穴 2、腧穴定位方法 3、腧穴的作用。
熟悉 历代经络腧穴的有关著述。
了解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命名
本章重点内容
1、腧穴的分类 2、腧穴的作用 3、特定穴 4、腧穴定位方法
腧穴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输、俞)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任、督、脾之大络在躯干的前、后、侧面 数目:
2、应用 表里经疾病
3、歌诀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 脾有大络名大包,人络鸠尾督长强。
为何脾有络穴,还有脾之大络?
络脉及络穴表
(四)郄穴
1、含义: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