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序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企业质量管理规定(4篇)

企业质量管理规定(4篇)

企业质量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企业的声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生产、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三条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质量第一、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客户满意。

第四条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通过不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第五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

第六条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总负责人负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总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负责制定质量管理目标、策略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部门质量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实施质量控制、报告质量问题等。

第九条生产/制造部门应建立和贯彻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第十条技术部门应负责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程序等。

第十一条采购部门应负责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销售部门应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并及时反馈客户的投诉和意见。

第十三条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机构,负责制定和推广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开展质量培训和改进活动。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第十五条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文件,应包括质量管理的目标、职责和程序等。

第十六条企业应制定和实施各个环节的程序文件,明确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流程和要求。

第十七条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作业指导书,明确各类作业的标准和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和运行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审核和评审。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范文(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范文(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工序质量控制,规范工序质量控制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工序质量控制活动。

第三条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下简称“质控点”)指工序中关键的、能够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或步骤。

第四条质控点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和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五条质控点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第六条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并遵守质控点管理制度,确保工序质量的控制。

第二章质控点的确定第七条质控点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一)工序的关键环节或步骤;(二)工序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或步骤;(三)工序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或步骤;(四)工序中与规范要求相关的环节或步骤;(五)工序中需要检测或测量的环节或步骤;(六)工序中存在改进或优化的环节或步骤。

第八条质控点的确定应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评审,评审结果应经质控部门批准并备案。

第九条质控点的确定应与工序流程图相结合,相互印证。

第十条质控点的确定应及时更新,随着工序或产品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三章质控点管理的要求第十一条质控点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质控点的编码、名称和位置;(二)质控点的相关要求和操作规范;(三)质控点的检测或测量方法和要求;(四)质控点的监控频率和标准;(五)质控点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六)质控点的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七)质控点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措施。

第十二条质控点管理应由质控部门负责,协助各部门进行实施。

第十三条质量控制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质量控制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质控点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五条质控点管理应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十六条质控点管理应建立健全相关记录和档案,并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

第四章质控点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质控点管理应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外部审核,确保质控点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一建管理第四章-质量控制

一建管理第四章-质量控制
是保证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 量的前提条件
根据质量计划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 交底
落实计划到资源配置和作业技术活动 中
C(检查) A(处置)
一是检查是否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 二是检查执行结果,对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标 准进行确认和评价
纠偏和预防改进
下列属于PDCA循环中“D”职能活动的( ) A.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 B.对查出的质量问题采取纠偏措施 C.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 D.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确认和评价
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反馈, 对系统能力和运行结果评价
应用PDCA循环、不断寻求改进 机会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运行的约束机制,取决 于( )。 A.各质量责任主体对利益的追求 B.质量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C.各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 D.外部的监控效力 E.工程项目管理的制度设计
答案:CD
答案:C
3.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结构 P170
特点
多层次 结构
多单元 结构
建立目的、服务范围、控制目标、作用时 效、评价方式 (见教材)
第一 建设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 层 负责建立
第二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总负责单位、 层 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立
第三 是由承担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的 层 各承包商建立
关于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项目质量控制体系需要第三方认证 B.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涉及项目实施过程所有的质量责 任主体 C.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是一个永久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D.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既适用于特定项目的质量控制, 也适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
3、事后控制 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纠偏,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是指( A.质量活动的检查和监控 B.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和认定 C.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 D.质量偏差的纠正 E.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

质量控制04-第四章-质量管理方法-04计数控制图

质量控制04-第四章-质量管理方法-04计数控制图

1 5 n p p
2)若要保证LCL的下限非负,则要增大子组大小n
p0 (1 p0 ) LCL p p0 3 0 n p0 (1 p0 ) p0 3 n
1 p0 9 有 n9 p0 p0
9 5 即 n p 0 p0
3)若子组大小n随子组的不同发生变化时,需对 每个子组计算各自的控制限,则p图的上下限 成凹凸状。 GB/T4091-2001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 当子组大小变化不大,则采用单一的基于 平均子组大小的一组控制限 方案二 当子组大小变化大,则利用标准化变量的 方法,图中不点绘p值,而改点绘标准化值 Z。
方案二 通用图 将p值转化为Z值,点绘Zi
Z p p p (1 p ) n
二、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图)
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数的场合 一般要求子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该图 np图的统计基础是二项分布 1.原理 设包含有n件单位产品的随机子组,其中不 合格品数为X,则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 分布B(n,P),即
x 若参数λ 未知,估计λ , n 则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的控制限为 :
ˆ u
i i
CLu u
u UCLu u 3 n u LCLu u 3 n
D( x) nP (1 P) P(1 P) D( p) 2 2 n n n
1) 若过程参数P已知,记为p0,则p图控制限为 CLp p0
UCLp p0 3 LCL p p0 3 p0 (1 p0 ) n p0 (1 p0 ) n
2) 若过程参数P未知,则需对过程p进行估计
CLnp np 200 7.4% 14.8
UCLnp np 3 np(1 p) 25.906 LCLnp np 3 np(1 p) 3.694

工序质量控制点 (2)

工序质量控制点 (2)

工序质量控制点标题:工序质量控制点引言概述:工序质量控制是创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设定和监控工序质量控制点,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探讨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定和监控工序质量控制点。

一、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的重要性1.1 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可以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1.2 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浮现的问题,避免不良品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

1.3 降低生产成本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可以减少废品和返工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如何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2.1 确定关键工序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即最容易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对这些工序进行重点监控和控制。

2.2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针对每一个关键工序,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要求和指导生产人员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3 建立监控机制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包括检测设备、检验标准、记录表格等,对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如何监控工序质量控制点3.1 定期检查和验证定期对设定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3.2 异常处理和改进一旦发现工序质量控制点浮现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并进行改进,避免问题扩大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3.3 数据分析和反馈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生产人员,为改进生产过程提供依据和指导。

四、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实际应用4.1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工序质量控制点在生产中的应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2 成效评估对设定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成效评估,评估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4.3 持续改进工序质量控制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第四章质量控制一、工程质量控制的总目标及目标分解l、以有关强制性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人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对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预期控制为重点。

3、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4、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5、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时,不予签认,下道工序不得施工。

三、主要项目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l.1道路工程的施工1.1.1施工测量(1)应现场检查施工单位测量仪器的检定情况和精度;(2)组织施工单位与设计、规划部门现场交接中线控制桩和设计水准点,并检查护桩情况;(3)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复查临设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的闭合差,要求闭合差≯±12Lmm;(4)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桩距的合理性,测量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5)对竣工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复核。

1.1.2路床施工l.1.2.1路床基层控制a. 原地破除、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

b. 按设计道路要求碾压夯实,对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周围应采用机夯或人力夯夯实;c. 严格控制路面结构基底的标高和宽度。

d.路床整理完毕,基底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转序。

1.1.2.2级配砂砾a.级配砂砾施工要求①颗粒组成应当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最大不大于53mm。

②配料必须准确。

③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

④砂砾摊铺均匀,无离析现象。

⑤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达到95%压实度标准。

b.级配砂砾质量控制要点①必须强调集料颗粒级配,天然砂砾符合筛分曲线的可直接使用。

②要求平地机整平后表面平整度达到规定要求。

③砂砾垫层质量检验合格后,还需注意现场保护。

(1)在施工前,应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1.1.3基层施工(1)水泥稳定砂砾应进场抗压强度复试合格,机械摊铺;(2)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浮石、粗细料集中等现象;(3)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4)碾压后养生期≧7天;(5)级配砂砾压实度≧96%;(6)沥青应机械撒布,表面无积油、漏浇现象。

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事件1:由于基础工程发生严重拖期,为了赶工
施工负责人未按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检验,导致混
凝土图模板严重变形,为弥补缺陷,花费5万元。
事件2:由于采用的水平仪不准确,导致楼面标 高和层高错误,该缺陷无法弥补。 根据场景(一),回答下列2~4题
2.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复核结果应报送( )复
验确认后才能进行后续先关工序的施工。 A. 项目经理 B. 监理工程师 C. 业主技术负责人
续表
监督 阶段 监督要求
2.审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各方的工程经营
资质证书和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书。
开工前
的质量 监督
3.审查按建设程序规定的开工前必须办理 的各项建设行政手续是否齐全完备。 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等文件以 及审批手续。 5.检查结果的记录保存。
续表 监督 阶段 监督要求 1.监督机构按照监督方案对工程项目全程 施工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施工过
B. 修补处理
C. 返工处理 D. 不做处理 【答案】B
2. 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完成两个月后,发现表面
宽度0.25mm的裂缝,经鉴定其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 用,对此质量问题,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修补处理
B. 加固处理
C. 返工处理
D.不作处理 【答案】A
3. 某工厂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由于施工
2. 下列质量检查方法中,属于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实 测法的是( )。
A. 理化试验
B. 超声波探伤 C. 用线垂吊线检查垂直度 D. 用敲击工具进行音感检查
【答案】C
3. 在现场质量检查时,对重要的施工工序应严格执 行“三检”制度,即( )。
A. 自检、隐蔽检、交接检
B. 自检、互检、专检 C. 初检、复检、终检 D. 施工自检、监理检、业主检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每个工序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它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工序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是质量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责任的明确等,来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还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其次,工序质量控制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质量检测、质量抽样、质量统计分析等,对每个工序的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再次,工序质量控制需要全员参与。

质量是全员责任,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持续改进。

最后,工序质量控制需要不断改进。

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工序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依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来实现。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希望本文对工序质量控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二建施工管理之 第四章 施工质量控制

二建施工管理之 第四章 施工质量控制

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2Z104000 施工质量控制2Z104010 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单位为施工质量负责2Z104011掌握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特点一、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质量与施工质量的概念施工质量特性包括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方面。

2.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就是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质量管理职能。

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工程项目组织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施工项目经理负责。

3.质量控制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施工质量控制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二、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是由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生产的特点决定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和适应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1.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生产的特点(1)施工的一次性(2)工程的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3)产品的单件性(4)工程的体形庞大(5)生产的预约性2.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1)控制因素多(2)控制难度大(3)过程控制要求高(4)终检局限大(强调过程控制)2Z104012掌握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方面,即4M1E。

1.人的因素。

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

起决定性作用2.材料的因素。

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

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监理工序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

第三条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应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职责第五条工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第六条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员负责现场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第七条材料检验员负责材料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八条施工设备操作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质量问题发生。

第三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流程第九条工程项目开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报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第十一条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员应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材料检验员应在材料入场、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抽检,确保材料质量。

第十三条施工设备操作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措施第十四条工程项目经理应组织定期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五条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员应做好质量记录,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材料检验员应建立健全材料质量档案,记录材料检验过程和结果。

第十七条施工设备操作员应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及时报告设备故障。

第五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奖惩第十八条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取得显著质量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3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3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主题及适用范围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2.1.3经常出现不良品或质量长期不稳定状态工序。

2.1.4用户比较集中反映不良环节。

2.2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由技术科根据质控点设置原则确定。

车间不得擅自取消或更改质控点。

车间增减质控点必须向技术科申报,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2.3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见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图〉。

3、工序原量控制对各部门要求及考查办法3.l对技术科的要求3.1.1按建立质控点的原则确定质控点,编制下达《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同时,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生产车间等部门进行工序分析。

根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制订《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工装周期检验卡》等,并根据车间生产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调整质控点,完善质保文件。

3.1.2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把影响工序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管理标准编入《工序质量分析表》。

3.1.3根据车间质控点反馈表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现场具体指导,每月对质控点质量保证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3.1.4对质控点长期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

3.1.5考查由技术科抽查。

3.1.6认真参加工序分析活动,制订检验规程,编制“检验指导书”3.1.7检验员要熟悉本耳职只范围内的工序质量控制点及某控制方法,严格按检验指导书规定进行检验,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协助解决。

3.1.8技术科应督促检验员按检验指导书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并及时向技术科反馈信息,3.1.9考核自查,技术科抽查,纳入质量考核。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序质量控制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工序中需要严格把关的节点,对工序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第四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基于工序流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确定。

第五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工序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第二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第六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必要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必须符合工序质量管理的需要,能够确保工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二)关键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环节,对工序的整体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三)规范化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

第七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并报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条工序质量控制点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明确性:要明确该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和表现形式。

(二)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该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判定。

(三)追溯性:要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操作人员和时间。

第九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产品质量要求(二)工序特点(三)工序流程(四)技术规范和标准第三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第十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员参与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参与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二)标准化操作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三)主动预防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发现和预防工序中潜在的质量问题。

(四)及时反馈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及时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质量检测和判定:对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的检测和判定,确保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章质量控制

第四章质量控制

第四章质量控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成为了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制造业中的实物产品,还是服务业中的无形服务,质量控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更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质量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这需要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流程的监控,到成品的检验和售后服务的跟进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把控。

首先,明确质量标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这些标准应当清晰、具体且可衡量。

比如,在制造一款手机时,屏幕的分辨率、电池的续航能力、机身的材质强度等都应有明确的数值或性能要求。

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例如快递服务,送达的及时性、包裹的完整性、客户咨询的响应速度等都可以作为质量标准的一部分。

只有明确了这些标准,才能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准确的方向和评判依据。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因此,在采购环节要严格筛选供应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

以食品生产为例,如果采购的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如变质的食材或添加了违规的化学物质,那么无论后续的生产工艺多么先进,都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还能在价格、交货期等方面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核心环节。

这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质量要求。

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自动化的焊接和喷漆生产线能够确保车身的焊接质量和漆面的均匀度。

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工人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时的监控和检验,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成品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重要防线。

通过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可以筛选出不合格产品,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都是符合质量标准的。

项目监理质量责任制度

项目监理质量责任制度

项目监理质量责任制度项目监理质量责任制度第一章总则工程质量责任制总则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层层负责制,层层把关,各司其职。

总监理工程师对本项目工程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各部门按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责任。

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监理人员,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章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责任1、正确处理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的原则。

凡从事本项目工程监理的一切活动和行为,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监理程序和监理合同中约定的相关条款组织实施。

2、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上级文件,不断提高业务平。

3、组织经常性的质量检查,抓好典型。

对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分析原因,制定、落实纠正措施。

4、组织召开各种质量培训和会议。

质量目标:顾客满意率100%;监理项目质量合格率100%;监理项目考核评分90分以上;员工培训率达到100%。

第三章岗位质量责任制一、正(副)总监职责1、对监理合同的实施负全面责任,并定期向监理单位报告工作;2、明确监理机构职能分工和监理人员的岗位责任;3、主持编写《监理计划》,审批《监理实施细则》;4、审核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5、组织监理工作会议,签发监理机构有关文件,下达有关指令;6、审批承包人申报的有关申请报告和报审表;7、组织编制并签发监理月报;8、组织审查承包人的交工申请和交工预验收;9、组织施实工程项目保修期的监理工作;11、副总监协助总监履行上述职责,当总监不在时,履行总监职责。

二、专业监理工程师职责1、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2、在监理部正(副)总监领导下,负责合同段各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现场质量监理,检查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问题。

3、熟悉合同文件、规范、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会同承包人共同进行工程计量。

5、初审承包人的施工计划、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提出审查意见,供正副总监审批时参考,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随时掌握现场工、料、机械动态和工程进展情况。

第四章 质量控制(4)--控制图

第四章 质量控制(4)--控制图

x图
UCL= 49.553 CL= 49.5068
LCL= 49.4606
0.2 0.18 0.16 0.14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R图
UCL= 0.1692
CL= 0.08
例-第六步
7、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利用分析用控制图的判断规则,分析生产过程 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本例经分析,生产过程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对于计点特性值,如铸件的沙眼数、布匹上的疵 点数、电视中的焊接不合格数等离散性数据,最 常见的是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产品质量的统计规律
质量特性 x 控制上限UCL

Upper Control Limit
中心线CL
Central Limit

控制下限LCL
Lower Control Limit

49.5068 49.50 0.20 / 2
0.068
例-第八步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过程能力指数;
1) 求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Cpk
Ri
0.09
0.05 0.07 0.06 0.05 0.08 0.10 0.06 0.09 0.05 0.11 2.00 0.0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平 均
单位 mm
13 14
表(某零件长度值数据表)
数据
各类常规控制图的使用
x-R图是x图(均值控制图)和R图(极差控制图)联合使 用的一种控制图。 x图主要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均值是否处于或保持在所要 求的受控状态; R图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标准差是否处于或保持在所要求 的受控状态;

工序报验管理制度

工序报验管理制度

工序报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序报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工序报验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安装、调试等过程。

第三条工序报验是指在施工、安装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某个工序或者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测试,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下一步工作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工序报验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五条公司领导应高度重视工序报验管理工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工序报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章工序报验管理流程第六条工序报验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一)工序完成:施工、安装等工程工序完成后,责任人员应及时通知工程质量部门准备进行报验工作。

(二)报验准备:工程质量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准备报验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三)报验检查:工程质量部门应对工序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后,才能进行报验。

(四)报验测试:对需要进行测试的工序,工程质量部门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测试操作,并记录测试结果。

(五)报验验收:经过检查和测试合格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六)报验记录:工程质量部门应及时记录工序报验的结果,包括检查结果、测试数据、验收结论等。

第七条工序报验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工序报验文件管理第八条工序报验文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管理文书,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九条工序报验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报验记录、检查报告、测试数据、验收结论等。

第十条工序报验文件应当按工程顺序、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归档,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工序报验文件的保管应当分级管理,依据保密等级划分不同的存储区域和权限,防止泄密和丢失。

第十二条工序报验文件的保管责任应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文件的安全和完整。

四章节工序质量控制工具控制图

四章节工序质量控制工具控制图

3 3
x
n
R
d2

3 d2
n
R

A2 R
n 系数
d2 d3 A2 D3 D4 E2 m3 A2
2
1.128 0.852 1.880
0 3.267 2.660 1.880
3
1.693 0.888 1.023
0 2.575 1.772 1.187
4
2.059 0.880 0.729
0 2.282 1.457 0.796
偶然因素作用 ——稳定(正常、控制) 系统因素作用 ——不稳定(异常、非控制)
三、种类
(一)质量特性数据分类 P68页 1、计量值:计量测得,连续型变量。如:长度、速度、体积 2、计数值:计数测得,离散型变量。 如:人数、设备台数
计件值:一批产品中的数据 计点值:单位产品上的数据
提问:下列数据类型: 班级人数 ——计数值 班级经费 ——计量值 某课程及格人数——计数值(计件值) 某学生不及格门数——计数值(计点值) 平均成绩(百分制)——计量值
u 2 7 2 2 3 ~ 11内的概率95.45%
u 3 7 3 2 1 ~ 13内的概率99.73%
u 4 7 4 2 1 ~ 15内的概率99.994%
(二)两种错误 — —3方式
第一种错误: 正常 判断 异常
(错报)
第二种错误:异常 判断 正常
R d3
1
1
LCL R 3 R
R 3d3 R 3d3 d2 R (1 3d3 d2 )R D3 R
n 系数
2
3
4
5
6
7
8
9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4.1
CP(CPK)
P(%)
评价
CP>1.67
P<0.00006 能力非常充足
1.33< CP ≤1.67 0.00006≤p<0.006
充足
1.00< CP≤1.33 0.006≤p<0.27
尚可
0.67< CP≤1.00 0.27≤p<4.55
不足
CP≤0.67
p≥4.55
严重不足
工序能力评价
SPC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2010.4.1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控制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一
般用B=6 来表示。这是一个经济幅度
若B=2б,则合格品率为68.26%. 若B=4б,则合格品率为95.45%. 若B=6б,则合格品率为99.73%. 若B=8б,则合格品率为99.994%.
工序能力
2010.4.1
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CL、上控制线UCL和下控制 线LCL
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对控制图的分析
2010.4.1
对于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过去人们是直接凭经验进行 判断和区别的。
发明 了控制图之后,就可以使用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客观的、科学 的判断。而区别和判断两类因 素造成的质量波动的标准就是控制线。 因此,如何合理地、经济地确定控制界限是控制图的核心问题。
工序能力的调查
2010.4.1
产生
控制图是由美国贝尔(Bell)通信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博士发 明的,因此也称休哈特控制图。
定义
控制图是反映和控制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动情况的图 表。它是判断工序是 否处于稳定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的有效工具。
控制图
T /2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2)
2010.4.1
| TM -x |
为绝对偏移量
Cpk (1 k)CP
为公差中心
TM
TU
TL 2
k
T /2
Cpk
T
2
6s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2)
2010.4.1
只要求公差上限
Cp
TU 3
TU 3s
x
只要求公差下限
Cp
TL 3
x
TL 3s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3)
(2)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更改设计,加严规格要求 (3) 合并或减少工序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工序能力评价使用方法
2010.4.1
1.67≥Cp>1.33 一级加工
当 10S≥T>8S,不合格品率: 0.00006%≤p<0.006%。
企业内表现症结
对精密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对一般加工来说工序能力仍比较充 裕,有一定贮备 。
(2) 一旦发现工序有异常状态出现,立即采 取相应措施,调整工艺过程 ,使之回到稳定、正常状态。
(3)检查不能放宽。
工序能力评价使用方法
2010.4.1
1≥Cp>0.67 三级加工
6S≥T>4S,不合格品率 0.27%≤p<4.55%
企业内表现症结
工序能力不足,不合格品率较高。
措施
(1) 要通过提高设备精度、改进工艺方法、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改善 原材料质量等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检查通常通过专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得到测量值,并由检查人员进行判定。 统计工序控制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控制图,并按一定的判定规则判定工序
SPC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2010.4.1
成本上的区别
统计工序控制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预防成本的提高, 但却能及早发现异常,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带来故障成 本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对比产品检查,统计工序控制会 带来显著的经济效果。
措施
(1) (2)非关键工序可放宽检验; (3)工序控制的抽样间隔可适当放宽。
工序能力评价使用方法
2010.4.1
1.33≥ Cp>1 二级加工
当 8S≥T>6S,不合格品率 0.006%≤p<0.27%。
企业内表现症结
对一般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
措施
(1) 对工序进行严格控制,使生产过程处 于良好 的稳定、正常状态,并 保证不降低工序的质量水平,
控制图含义
2010.4.1
1 按照用途分为:
分析用控制图:用间隔取样的方法获得数据。依据收集的数据计算控 制线、作出控制图 ,并将数据在控制图上打点,以分析工序是否处于 稳定状态,若发现异常,寻找原因,采取措施,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
控制用控制图:当判断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用于控制工序用的控制 图。操作工人按规定的取样方式获得数据,通过打点观察,控制异常 因素的出现。
知 ,s=0.00132。求该工序能力指数。
3000.009
X=29.995
工序能力评价例题
2010.4.1
T 2
Cpk 6s
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提高工序能力,减少分散程度 调整质量标准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
2010.4.1
(1 ) 明确调查目的 (2) 选择调查对象 (3) 标准化处理 (4) 选择调查方法 (5) 收集数据、计算工序能力指数 (6) 工序能力评价与反馈:过高/充分/不充分


两极控制图
L—S
一张图可同时控制均值和方差, 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单值—移动 极差控制图
X—Rs
简便省事,并能及时判断工序 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缺点是不
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变化。
因各种原因(时间费用 等)每次只能得到一个 数据或希望尽快发现并 消除异常原因
计 不合格品数

控制图
值 不合格品率

控制图
受控状态
失控状态
控制图的应用
2010.4.1
受控状态
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其判断的条件有两个: (a) 在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无缺陷; (b) 控制图上的所有样本点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
在满足了条件(a)的情况下,对于条件(b),若点子的排列是随机地 处于下列情况,则可认为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010.4.1
概念上的区别
检查是通过比较产品质量特性测量值与规格要求 ,达到剔除不合格品的目 的,是事后把关。
统计工序控制是通过样本数据分布状态估计总体 分布状态的变化,从而达 到预防异常因素造成的不正常质量波动,消除质量隐患的目的,是事先预 防。
SPC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2010.4.1
手段上的区别
定义:衡量工序能力满足加工质量要求的程度
Cp
质量标准 工序能力
T
6
工序能力指数
2010.4.1
TM =X
工序分布中心与标准公差中心重合
Cp
TU -TL
6
如工序稳定,用s估计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1)
2010.4.1
TM X
工序分布中心与标准公差中心不重合
Cpk (1 k)CP
K为相对偏移量
k
合理时,也可以用更改设计的方法予以解决,但要慎重处理。
工序能力评价使用方法
2010.4.1
例题1:
某种零件在甲道工序工序加工,设计尺寸为
100.225 0.115
通过随机抽样,经计算得知,平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
且S=0.0067。求该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评价例题
2010.4.1
例题2:
某种零件在甲道工序工序加工,设计尺寸为, 通过随机抽样,经计算得
2010.4.1
例题1:
某种零件在甲道工序工序加工,设计尺寸为
100.225 0.115
通过随机抽样,经计算得知,平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
且S=0.0067。求该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评价使用方法
2010.4.1
Cp>1.67 特级加工
当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Tm重合时,T>10S, 不合格品率p<0.00006%。
控制界限的重要性
2010.4.1
确定方法
休哈特控制图控制界限是以3σ原理确定的。即以质量特性统计量的均 值作为控制中线CL;在距均值±3σ处作控制上、下线。由3σ原理确 定的控制图可以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达到保证生产过程稳定的目的。
控制界限的确定方法
2010.4.1
把要控制的质量特性值用点子描在图上,若点子全部落 在上、下控制界限内,且没有什么异常状况时,就可判 断生产过程是处于控制状态。否则,就应根据异常情况 查明并设法排除。通常,点子越过控制线就是报警的一 种方式。
控制图的应用
⑴ 正常波动:表明生产过程正常 ⑵ 异常波动:表明生产过程异常
工序分析与工序控制
工业2007
产品质量的波动性形态
μ ±σ
f
95.46 % 的 变 量 是 落 在 μ±2σ界限之内
99.73 % 的 变 量 落 在 μ±3σ界限之内
μ
面积是全体变量的68.26%落在μ±σ的范围之内
工序分析与工序控制
2010.4.1
举例
美国某电气公司的一个工厂有3千人,制定了5千张控 制图;
美国柯达彩卷公司有5千人,制定控制图有3万5千张 ,平均每人7张 我国某飞机制造厂中的先进质量体系(AQS)中,要求 一些工序必须作控制图。
控制图
2010.4.1
质量具有波动性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3σ”原理或称之为“千分之三法则”
控制图的分类
2010.4.1
2 按质量特性值的类型及其统计量划分:
控制图的分类
2010.4.1
类别
名称
管理图

符号

适用场合
X R 计 均值—极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