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考点: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七下P4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考点:“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七下P8—9 能力要求:识记考点:武则天的政绩七下P9 能力要求:识记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初一历史提纲
历史七年级下册提纲(特别注意红色字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年代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温馨提示:隋朝建立的时间是581年;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589年隋灭陈)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时间:隋炀帝,从605年起。
3.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天的北京),南至余杭(今天的浙江杭州地区),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北至南)组成,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巧妙记忆:大运河的奇妙算式3+4+5=1,即3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5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1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2.诞生:(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第一点和第二点注意区分)3.影响(意义):(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易错易混: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而不是隋文帝建立考试选拔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社会矛盾激化。
2.过程: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一、建立581年杨坚都长安统一:589年灭亡:618年(灭亡原因:暴政)二、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结构: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杭州)。
中间夹得是洛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创立了殿试制度,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XXX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XXX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XXX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XXX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天子: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XXX时代,政治比较腐败,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华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天子XXX1、XXX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为什么历史上称XXX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XXX当政期间,继续实行XXX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XXX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XXX)(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XXX 被先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2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有名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七年级1——7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1——7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①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外貌特征:还保留着猿类的某些特征工具:打制石器,木棒会使用天然火生活:原始群居③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三万年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生活:氏族(血缘关系结成的集体)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3课: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作物:水稻、粟。
住房的不同,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
2、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华夏族形成。
后人尊称黄帝为“”。
3、黄帝后,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他们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即。
【第二单元】第4课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其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开国之君: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亡国之君:夏桀。
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历史上,商王曾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开国之君:商汤亡国之君:商纣王。
商汤重用有才能的人。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开国之君:周武王暴君:周厉王亡国之君:周幽王都城:镐,又称镐京①兴起: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商亡周兴)②强盛(西周在政治上的最大特点):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③衰亡:(西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国人:平民)4、学习本课给我们的启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1、夏、商、周青铜文明形成原因:①奴隶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奴隶时代的文明是建立在努力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重建统一的人物(隋朝的建立者):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的时间:589年。
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
(2)措施:①虚心纳谏,重用人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②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③经济: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女皇武则天4、唐朝进入鼎盛(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1、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灌溉工具)。
陶瓷业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2、长安既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商业繁荣,城内坊市分离(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
4、唐朝的民族交往:(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2)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事例:文成公主入藏。
(3)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启示:民族之间应该平等友好往来。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中外交流的事例:(1)中日交往: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
(2)中印交往:玄奘西行。
2、唐朝的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时期记录中亚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大唐西域记》。
4、启示: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的标志:朱温建立后梁。
2、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中间动荡分裂的时期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隋朝。
他就是隋文帝。
589年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
2.隋文帝开皇之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三点:大运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中心是洛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4.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5.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在隋末农民起义中,李渊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原因:1)、吸取隋朝速亡教训,2)、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如:魏征)3)、重用贤能(房玄龄、杜如晦)3.唐太宗采取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武则天措施:打击敌对官僚,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1.唐朝在农业上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2.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丝织品蜀锦最为著名。
陶瓷器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3.唐太宗时,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
4.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提纲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 1、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鉴”的含 义是借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 从战国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 史 • 3、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其中“词”是 一种长短句。婉约派李清照和豪放派辛弃 疾 • 4、元曲,关汉卿
第6课开放与交流
• 1、唐朝首都长安有东市、西市。“市”是指 市场。 • 2、应用:以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①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科技带回日本, 推动了日本大化改新,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 大贡献。 ②玄奘西行:唐太宗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 竺(今印度)求取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 的贡献。 ③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 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活字可以重复 使用,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 2、指南针能在军事、生活、生产方面发挥 作用。指南针的发明很快运用到航海上, 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 3、火药唐代发明,宋代加以改进,广泛运 用于军事战争。 • 4、在棉布成为主要衣料之前,多数的中国 人主要的衣料是麻。元代黄道婆的贡献主 要在于改进棉纺织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被称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的是日本。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 1、雕版印刷的字是刻上去的,公元868年印 制的《金刚经》就是这种雕版印刷品。 • 2中国最早将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朝。但是 中国人发明火药后,更多的是将火药应用于 烟花爆竹。 • 3、赵州桥(又名“安济桥”):隋朝李春 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桥,比欧洲早700多年。被誉为“世界建桥 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doc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年号:开皇2、隋朝的统一589年3、开皇之治隋文帝措施:轻徭薄赋,严惩不法官吏,倡导节俭表现:出现人口繁盛、粮食丰实,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对江南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2、条件:经济实力,国家统一,古运河为基础3、概况:1个中心洛阳2个端点(涿郡和余杭)4条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大水系4、作用: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积极)奴役民力,加重人民负担(消极)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隋亡唐兴1、隋亡:隋炀帝的暴政→农民起义2、唐兴:李渊建唐代隋(618年,定都长安)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登基2、“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安定形成原因:①善于总结隋亡教训,改善统治(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②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③善于纳谏:魏征三、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2、贞观遗风: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措施:①打击削弱贵族势力,提拔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统治基础;②任用正直而有才能得人。
(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③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一、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治国措施:1、任用贤才,整顿吏治;2、反对浪费,提倡节俭;3、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由盛转衰标志:安史之乱灭亡:907年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背景:魏晋南北朝时,选拔人才依据门第高低诞生:隋朝概况: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分科考试基本特征制举:“非常之人”、临时标准:择优录取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重视科举考试选拔人,每年举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建立、统一与灭亡〔1〕建立: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统一: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开通大运河〔P3〕〔1〕目的:为了加强,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①时间:605年、〔皇帝〕下令开通②“三点、四段、五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达余杭;自北向南依次是、通济渠、、江南河;自北向南依次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P3〕〔1〕开创:①时,逐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扩大了;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参考答案】1.〔1〕581 长安〔2〕589〔3〕江都2.〔1〕南北交通〔2〕隋炀帝洛阳涿郡永济渠邗沟淮河钱塘江〔3〕经济3.〔1〕隋文帝进士科〔2〕选官制度中央集权统治基础教育1300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7~8〕〔1〕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经济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其他:吸取隋朝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广纳,知人善任,如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
(2)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兴盛,历史上称之为“”。
3、女皇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P8~9〕治国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和;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初中学⽣有很多历史成绩总是提不上去,甚⾄还有同学觉得学习历史很难。
那么你知道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怎么写吗?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边的朋友!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第1课繁盛⼀时的隋朝⼀、南北重归统⼀1、隋朝的建⽴:时间:581年建⽴者:隋⽂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1)隋朝:北⽅民族⼤融合,南⽅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民渴望统⼀;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得当(2)陈朝:南⽅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隋朝能实现重新统⼀的意义(影响、作⽤)(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同秦朝)(2)开创了⼀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型⽔利⼯程——⼤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开皇之治”隋⽂帝的统治措施:①改⾰制度②发展⽣产③注重吏治隋⽂帝在位时期,国家统⼀、安定,⼈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 “开皇之治”。
三、隋朝⼤运河1、开凿的⽬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全长四五千⾥。
空⽩(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民的勤劳和创造⼒(2)⼤⼤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意义消极⽅⾯:耗费了⼤量的⼈⼒、物⼒、财⼒,给劳动⼈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前近400年,是⼤⼀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运河:⼤⼤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缩短了⼤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实现了全国统⼀。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和大运河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
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
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贞观新政):①改革赋役制度,轻赋薄徭②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③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④修订法令《唐律疏议》;⑤完善科举制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实行①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的重臣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⑤巩固和开拓边疆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唐玄宗通知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背诵提纲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考点1:隋朝的统一和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全国。
2.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考点2: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从605年起,隋炀帝在位期间陆续开凿。
3.概括: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考点3:科举取士制度。
1.创立与发展: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隋朝时,开创科举制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的影响: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考点4:隋炀帝的暴政。
1.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2.多次巡游;3.三征辽东2.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考点5:正确评价大运河的开通进步性:促进南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限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超过了人民的承受能力。
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考点1:贞观之治。
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2.原因: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部编新版初一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发展。
3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多年。
4.4.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的统治。
3)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的灭亡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第3 课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第6 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辽的建立●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 课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第14 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第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第17 课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0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第23 课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24 课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的建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25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6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7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8 课期末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练习历史题目●总结学习心得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是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提纲:
1.中华文明的起源: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起。
2.中华文明的特点:讲解中华文明的特点,包括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制作、礼乐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
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王朝更替、官制等内容。
4.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点。
5.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6.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讲解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7.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介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如周边少数民族、古代朝鲜、日本等)的交流与影响。
这些知识点提纲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会涉及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轨迹,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
初一历史1-7课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知识体系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1)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4)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依据:考古)(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2.北京人(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2)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4)生产生活状况:①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②过着群居生活;③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火用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山顶洞人(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2)时间:距今约3万年(3)体貌特征: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生活状况: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过着氏族生活。
(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2、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2)时间:距今约七千年(3)生产生活状况: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生活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和耒耜耕地;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丰富;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能制造彩陶,陶器上有刻画符号;会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原始居民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所以,在大汶口墓葬里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3、华夏之祖1.黄帝——“人文初祖”(依据:传说)(1)时间、地点: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河流域(2)贡献:炎黄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复习提纲(含答案)第1课1.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他就是隋文帝。
2. 589年,继秦汉之后,隋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大运河的影响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5.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是一个“坏”字来评论太简单化了。
(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隋朝对东北和东南的统治。
(2)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4. 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内容::①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②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③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罚,制定《唐律疏议》。
(3)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
初中历史七下复习提纲1-8课
使用指导:同学们,要学会活用提纲。
在全面识记的根底上,重点背划线局部的,遇到关键字词一定要动手写写,标 ABC 的按选择题把握。
切记!!!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 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开展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朝统治。
2、开通皇帝:隋炀帝3、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自北向南〕。
5、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自北向南〕。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注:课本第 3 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会填图〕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创立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开展。
注:科举制维持了约 1300 年。
四、隋朝的灭亡1、隋朝的灭亡的主要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隋炀帝残暴统治的表现:A.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如东都洛阳、大运河、长城、驰道。
B.屡次发动战争,如三次征辽东。
C.屡次巡游。
3、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4、隋朝的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5、隋朝〔581 年——618 年〕的特点:繁荣而短暂。
6、隋朝的历史类似于秦朝。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 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的哪些做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复习提纲(含答案)
第1课
1.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他就是隋文帝。
2. 589年,继秦汉之后,隋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4.大运河的影响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5.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是一个“坏”字来评论太简单化了。
(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隋朝对东北和东南的统治。
(2)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
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4. 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
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内容::①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
六部”制;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②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③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罚,制定《唐律疏议》。
(3)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
2.开元盛世(1)原因“贞观之治”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的统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漕运等制度进行改革第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
(2)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开元盛世”。
3.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度(1)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创立:隋朝。
(3)完善:唐朝。
(4)主要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为目的。
(5)作用:①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
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④,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3.盛唐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天可汗的含义是::西北各部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概述唐和吐蕃的关系(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3)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
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
(4)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唐蕃“甥舅会盟碑”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第6课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2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历史功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贞观初年(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他口述了《大唐西域记》。
历史功绩: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
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
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4.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6. 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在一千三百多年间,它历经多次大地震和暴雨洪水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7.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唐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
(10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