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
![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9b92941a76e58fafab003a5.png)
一、什么是文学?或者说文学的特质是什么?在比较中来认识:1、与绘画用色彩、线条,音乐用声音和节奏,舞蹈用形体动作和表情,雕塑用物质材料和形状不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
”①又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
”②①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见《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332页。
《文心雕龙·原道》篇:“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文心雕龙·神思》篇:“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表征的艺术特征如下:(1)、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
与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相比,其形象是间接的;与音乐相比,其形象又是直接可感的。
(2)、表现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统一。
以语言为中介,可以再现和表现外宇宙和人的内宇宙的所有内容。
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在内容上和在表现形式上比起其他艺术都远较广阔,每一种内容,一切精神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动、情节、内在的和外在的情况都可以纳入诗(泛指文学),由诗加以形象化。
”①可以说,所有物质的与精神的,动态的与静止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内在的与外在的,文学描绘的内容无比广阔而丰富。
这一点其他艺术形态却不能胜任,譬如雕塑和绘画只能表现瞬间的现象。
不仅如此,文学能将笔触深入人的内心和思想深处,其揭示的人类思想的深刻性和表现的情感的细腻性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远远不能及的,尤其是当下的视觉艺术在这一点上欠缺。
(3)、表意的确定性和模糊性,具体性和概括性的统一。
与音乐相比,其表意是相当明确的,但与影视艺术相比,却又是相当不确定的,模糊的。
因为语言都需要经过读者的二度创造,在头脑中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才能鉴赏,所以读者的前理解、艺术素养、各个阅历,人生体验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理解与阐释,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89bac72cc58bd63186bde6.png)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一切内容,一切形式,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作为读者,每阅读一篇作品,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文学语言,一句沉甸甸的文学语言,像一条条轨迹,指引我们一步一步深入到作品的纵深处,探寻作家与作品的创作特色。
因此,每一个作家,在创作作品的艰难历程中,无不视文学语言为自己作品的外衣,进行精心地搭配和裁制,力求形成自身的特色语言,王安忆也不例外。
王安忆曾多次谈到她希望创造一个纸上的“宏伟建筑”,虚构一个纸上的“语言的建筑物”。
她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着小说语言的特点,这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及《漂泊的语言》、《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著作中,可见她对小说语言的重视。
(一)、梦幻的具体化语言20世纪80年代前期,王安忆小说的语言是以梦幻般诗化的具体化语言开始的她的文学创作。
其语言清纯、质朴,似一缕清风给凄风苦雨的“伤痕文学”以清新之感。
同属于反映“文革”十年的各种社会现象,王安忆把笔触伸向了人性的一面,其稚嫩而不掩天然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以《墙基》为例,“墙基”本身是具有抽象性的,像一堵隔在两种不同文化下,人们之间无形的心墙。
这是人们都想逾越的心墙。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清新的笔调和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沟通,可以了解进而相互尊重的。
作者通过少年的心灵感悟来阐述美好的人性,这里的独醒、蒂蒂还有阿年等本来都应是天真烂漫、清纯可爱的孩子,可在“文革”这混淆日月的年代便有了两种不同的命运。
独醒、蒂蒂、冲冲等孩子,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懂得尊重人,因为他们知道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由于人是有尊严的。
人性是不能任意被践踏的。
阿年等平民百姓的孩子,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可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粗野、蛮横与无知,在没有辨别的情形下便盲目地跟随时代潮流,对别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自从阿年看了独醒的日记后,使阿年得到心灵的净化,懂得了人是什么,尊严是什么,作者是这样写的:“阿年哭了,从没有过的伤心,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从耳光里感到了屈辱。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be07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8.png)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的表达和组织,以及对人类生活、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描绘,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其次,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
文学的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而文学的题材也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友情、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等。
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题材,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文学还具有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作用。
不同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风貌和思想精髓。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文学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
文学作品还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情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世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启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总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组织,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以及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作用。
文学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文学与舞蹈的关系
![文学与舞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e1d61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a.png)
2.舞蹈家往往从 文学名著中挖掘 出可以展开舞蹈 的场景。
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 著 , 都是作家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深人 观察、巧妙构思和艺术表现的结果。 尽管这些作品是按照文学的形态展现 出来的,但它们的题材、内容、人物、 结构都是对当时社会的艺术反映 , 具 有典型的意义。
舞蹈家往往善于从这些作品中挖掘出可以展开舞蹈的场景 , 用舞蹈的 艺术特性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这些作品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这样编创出 来的舞蹈作品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舞蹈为文学提供了描写和抒发的对象 , 文学则 为舞蹈保存了古代舞蹈活动的文字资料 。 如《诗 经》、《乐记》、《舞赋》以及诗人白居易的《霓 裳羽衣舞歌》等不朽佳作 , 都为今天我们学习我国 古代舞蹈发展的历史和传统的美学思想以及乐舞理 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3.舞蹈为文学提供 了描写和抒发的对 象,文学为舞蹈保 存了文字资料.
我们在发展舞蹈艺术的同时 , 要重视舞蹈和文学之间 的这种关系 ,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 , 就能游刃 有余地将二者结合,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 空间。
请欣赏唐诗逸中国舞《雨霖铃》片段
人类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 , 已形成了更加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 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 不仅任何一种 形式都不能被另一种形式所替代 , 而且它们相 辅相成 , 相互依存。 舞蹈和文学存在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 , 它们都以各自不同的形态和方 式反映着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 , 发挥着各自的 艺术特性和艺术功能 , 起着各自不同的社会作 用 , 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需要。
舞剧《繁漪》 , 由于舞蹈编导对话剧《雷雨》做了适合于舞蹈表现 的改编 , 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 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 被 认为是中国现代舞剧中富有创造性的佳作。
世界上的八大艺术,你精通哪门
![世界上的八大艺术,你精通哪门](https://img.taocdn.com/s3/m/0dcf05d190c69ec3d4bb7542.png)
世界上的八大艺术,你精通哪门温馨提示:关注‘超脑特人'头条号,每天收获一点点。
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 术。
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英文 art (艺术)一词源 自于古希腊拉丁语 ars ,大义为“技巧”,虽保有原意,却也衍 生出更广义的涵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创造 性学问。
第一门艺术:文学(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 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 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 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语 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 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 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 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 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西方最早已知的 西方文学作品,是公元前 2700 年一篇由苏美人创作的《吉 尔伽美什基督教文学史诗》 ,当中描述的是英雄主义、 友谊、 损失及追逐永生。
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 学。
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
说教的规范的文口 号学就此诞生。
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文章在中世纪绽放。
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
因浪漫主义文学强调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所取代。
到了20 世纪,象征主义抬头,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学独树一帜,成为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
但纯粹的文学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例如《诗经》。
后来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685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c.png)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笔墨的组织和表达,通过文字的描绘和想象,将作品带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文学的内涵和魅力。
首先,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艺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能够用文字描绘出各种场景,带给读者丰富的感官体验。
无论是山水田园的恬静美景,还是都市繁华的喧嚣场景,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文字将这些画面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不仅如此,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通过文字的抒发和引导,文学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其次,文学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方式。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将历史和文化传承下来,成为后人了解和思考的素材。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不仅如此,文学还能够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和表达,呈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文字的描绘和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
它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方式,能够将历史和文化带给后人。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来感受文学的内涵和魅力,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意义。
第三节: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第三节: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5b92f9f61fb7360b4c65ac.png)
3.
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 术,可以直接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他艺 术无法比拟的。绘画、雕塑只能通过形体,电 影只能通过动作,音乐虽也可以直接表现内心 世界,但太抽象。
四.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话语
1. ①
话语的概念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对语言的两种细分: 语言: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 言语: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返回
文学的审美性
物质实践活动 人的活动 精神活动
人 脑 掌 握 世 界 的 四 种 方 式
理论方式:哲学、各种科学
宗教方式:宗教
实践---精神方式:伦理道德 审美方式:各种艺术
返回
周宪评形式主义对“无意义语言”的迷恋
“他们简单化地把实用语言归诸于意,言是表 意的手段,把诗的语言归结为言,意无关紧 要。我想特别指出的是,诗的语言在一定程 度上,像实用语言一样,仍服务于某种交流 目的,仍需传达出某种意义。以突出语言自 身的独立价值来否认诗的语言的可交流性, 乃至否定文学的交流功能,不但在理论上做 不到,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超越文 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86页)
1.
①
两种典型看法: 工具论:文学是表现生活和情感的,语言 只是一种表达工具。 庄子:“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 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 而忘言 。”(《庄子· 卜物 》)
②
本体论:语言是文学的“本体”,文学之所以为 文学就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运用。 什克洛夫斯基:“这样,我们就可以给诗歌下个定 义,这是一种困难的、扭曲的话语。”(《艺术作为
五.文学的定义
1.
2.
第一节我们阐述了文学的审美性,第二节我们阐 述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两者相互渗透的状态叫 审美意识形态;第三节我们阐述了文学的语言属 性,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是话语,而文学话语的 特点是蕴藉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给文学下一个更 明确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 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这不是唯一正确和最后的定义,但是一种操作性 比较强的定义,随着对文学活动的进一步认识, 文学可能会显示出新的特性,那时人们对文学的 认识也将随: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术语,指文学文 本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态;它与文学话 语用形象说话,往往寓意丰富有关。 ② 蕴藉的两种典范形态: A. 含蓄:有限的语言包含有无限的意味。 《登鹳雀楼》(王之涣) ;《阿Q正传》
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68a3a6225c52cc58ad6be06.png)
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对自己的夸奖后, 心情无比激动,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此时 “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及其惊、喜、悲、叹的原因,让读者得以走 进人物的心灵,对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 的心理描写恰恰是语言艺术的长处,其他艺 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小结: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由于能够更为 巧妙地塑造艺术形象,更为灵活自如地反 映社会生活,更为深刻地表现人的思想感 情和审美意识,从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 艺术样式,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特点。
从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和艺术媒介看:
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 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艺术。 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
的艺术,它就是文学。以语言为媒介这是 文学与其他艺术最主要的区别。
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 巴特说: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是文学生存的世界, 文学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书写活动之中。” 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表 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 象的艺术,它专指文学。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显现, 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 在于它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社会生 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因而被称作语言的艺 术。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也同时带来其他艺术形
式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优 势。
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文学形象
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 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提供了审美想 象的天地。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可以带来欣赏时 的想象张力。由于文学形象及其意蕴是在读 者再创造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它能充分调 动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空间。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ba1ce7bf46527d3240ce059.png)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是语言的大师。
但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正是语言大师反而到常常谈到“言不尽意”的语言之痛苦。
大诗人歌德说:“那试图用文字来表达艺术经验的作法,看来好象是件愚蠢的事”;德国古典诗人维得兰说:“我只为文中的一小节就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原因只因为没找到一句适当的词汇,脑海里整天总在这方面思索。
这当然是因为我希望能象一幅绘画那样,把我眼前浮现的确定视象,原封不动地推到读者面前”。
这就深刻地道出来“眼前浮现”之景与语言文字的距离和矛盾。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素有“炼”字的传统,所谓“吟安一个字,扯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而字之所以要“炼”,是因为语言与读者的审美意识并不是那么容易结合的。
感到这种“欲说还休”的痛苦,于是就骂,就贬低“言”而抬高“意”。
虽然这在我们中国古代有老子、庄子、王弼等,但在西方又何尝没有呢?尼采认为,语言文字为可落言简的凡庸事物而设,所以“开口便俗”;斯宾诺莎说过,文字是众多而巨大的迷误之源;歌德则断言,事物的真实的特殊性质非笔舌所能传达的;席勒则相信:“脱灵魂而有言说,言说已非灵魂”。
但是,骂则不是办法,重要的是探究“言不尽意”的原因,尤其是为什么文学家的语言痛苦特别强烈,文学语言“言不尽意”的现象特别普遍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我们中国古代的哲人已经看到了语言与人类经验的层次和形态之间的关系。
当庄子说“语之所以贵者也。
意有所随,意之所以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之时,似乎已经感觉到一般的“意”与“意之所随”的那个更神秘莫测的东西不是一个层次的。
三国时的荀子认为:“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
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
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
这段话是继承了王弼“象”也不能尽意的思想而来。
非但语言,即使是“象”,对于“理之微者”来说也是无法充分传达的。
言下之意是,“理”中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精微难言的理,它不能用“象”更不能用语言来穷尽;另一种是浅显简单的“理”,它是可以用“象”来穷尽的。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d8322e22bd64783e09122b9e.png)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说,作家写作凭借的是语言,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具有体验性、直觉性,所以高尔基 (M.Gorky,1868-1936) 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其次,从文学的存在状况看,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虚构的、审美的、形式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建构。
因为文学语言不象科学语言那样依赖于被描述和表达的对象,后者要把握并摹写对象的性质以达到准确的所指,尽量避免歧义和含混性。
文学语言描写的对象不是实存的,而是再造的或虚拟的,它造就了文学语言充满变异和无限延伸的含蓄意指方式;再次,文学文本的意义及意义层面是通过语言得以生成的。
波兰美学家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曾经将文学文本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外观层(包含着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不确定点、由意义单元呈现出的事物的大致面貌)、再现的客体层(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并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包含这四个层面,他有时还认为有的文本还存在着诸如悲剧性、神圣、崇高、玄奥等形而上性质层,英伽登所说的文学文本的这些意义层面都是通过语言达到的;最后,文学语言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沉淀着本民族社会文化历史的投影,文学文本是作家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反思的产品,自然和社会在读者面前所呈现的样态经过了作者语言的过滤。
所以前苏联文学理论家洛特曼(J.Lotman,1922-1993)认为,文学语言可以形成一种复杂的交流结构。
因为文学文本具有社会视野,外部世界的关系肯定会反映到作者的语言实践中,并且与读者的经验相遇合。
汉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汉字形声字的形符仍然具有表意功能,很容易造成汉字的图画性。
从音节上看,汉字原先以单音节为主,但有向复音化迈进的趋势。
第二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二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61e702ba1aa8114431d9c6.png)
2015-1-1些作品 为代表。 这类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人的种种情绪、心理、 思想乃至“潜意识”、无意识,实际上也就 是着重表现人的最深层的秘密、矛盾的感情, 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人与社 会等关系的扭曲和异化。 从上述的五种类型来看,不管其表现方式如 何,文学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人类的社 会生活。
第一章
文学是语言的 艺术
2015-1-13
申载春制作
1
第一节
文学与生活的 关系
2015-1-13
申载春制作
2
一、文学的涵义
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即 不仅包括今天所谓文学,而且包括政治、 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情感 的或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 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作品。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见《文学评论》 1986年第1期。收入《文学的反思》一书,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15-1-13 28
强调文艺创作主体性的意义:一是
文艺创作要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 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 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看作历史的 主人,而不是看作物,看作政治或 经济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二是 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主体 性,重视人在历史运动中的能动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
2015-1-13
34
4、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真实性,由文学的再现性能决定的
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指文学反映 社会生活所达到的真实的程度。
2015-1-13
35
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人和事,指生活中的素材和原型。 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是自然形态的、粗糙 的,良莠不分、本质与现象、真象与假 象混淆,只能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 加工、虚构,然后通过个别现象的描写, 自然而然地达到对生活本质现象的认识, 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
文学概论复习语言的艺术ppt课件
![文学概论复习语言的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0d63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7.png)
《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家之子“眉如翠羽, 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脸似桃花光灼灼,眉如细柳色辉辉。
小员外着眼看,那人生得:绿云堆鬓,白雪凝 肤。(《金瓶梅》)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洛神赋》 )
例3:比较:
“……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 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 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见(莎士比亚全集》第 9卷,第89页,朱生豪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在电影(卞之琳译)中,这句话成了:
“如果一个半老的女人还要私通,那么少女还 讲贞操做什么呢?”
勃劳恩:我愿我们能够变成蝴蝶,哪怕只在夏 季里生存3天也就够了——我在这3天中所得到 的快乐要比平常50年间所获得的快乐多得多。
“我们的所有思想的诗情,从最高级的到最低 级的,都具有赋予爱情以过分重要意义的特点, 甚至不仅仅是特点而已!” ( 尼采)
③互文性:
又叫“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 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 本的吸收和转换。
《乌鸦》
乌鸦就是从黑透的开始飞向黑透的结局 黑透就是从诞生就进入的孤独和偏见 进入无所不在的迫害和追捕 它不是鸟它是乌鸦 充满恶意的世界每一秒钟 都有一万个借口以光明或美的名义 朝这个代表黑暗势力的活靶开枪 它不会因此逃到乌鸦以外 飞得高些僭越鹰的座位 或者降得矮些混迹于蚂蚁的海拔 天空的打洞者它是它的黑洞穴它的黑钻头
(二)语言与人类的复杂关系(p39)
文学概论课件05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概论课件05文学是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1a8202976eeaeaad0f33055.png)
第五讲文学是语言艺术一、艺术的分类•1、艺术的主要门类•古希腊的五大艺术门类: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近代的第六、第七艺术:舞蹈、戏剧•现代的第八至第十一艺术:电影、广播、电视、杂技•2、艺术分类的主要途径(角度、标准)•卡冈《艺术形态学》建构艺术分类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上述11类艺术分为不同的形态:•从艺术的存在方式看:•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从对艺术的感知方式看:•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从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和艺术媒介看:•造型艺术:线条、色彩、金、石、竹、木——绘画、雕塑表演艺术: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音乐、舞蹈•语言艺术:语言文字——诗、散文、小说、曲艺(剧本)•综合艺术:上述诸种要素的综合——戏剧、影视艺术•从艺术的反映方式看,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从艺术的功能特点看,可分为实用艺术、审美艺术。
(文学是一种审美艺术)•从塑造形象的方式看,可分为表演艺术、描写艺术。
(文学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文化层次的定位看,可分为民间艺术、通俗艺术、高雅艺术(精英艺术)]•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画的区别•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什么?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对语言的依赖性表现在三方面:语言的工具性•其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要借助于语言;•其二,作家进行艺术思维,孕育艺术形象,也不能脱离语言;•其三,作家把内心意象物化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更只能依赖语言。
二、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波兰的英伽登创造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层次性理论。
他在早年的《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将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若干互为条件、层层深入的不同层次。
韦勒克将它们归纳为:“(1)‘语词—声音’层,它组成了(2)意群。
这两层又提供了(3)系统方向,于是这三者又组成了(4)客体(指意向性客体)所体现的世界……每一个层次都在整体中起作用,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一整体达到一种‘多音的和谐’。
文学的性质
![文学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bd2eece0508763231121260.png)
第一编总体论第一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第二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活动第三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体验第四节文学的审美特性第一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视觉艺术:美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听觉艺术:音乐——乐音的运动;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类型;综合艺术:戏剧和影视。
(二)语言艺术的特征之一: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语言艺术形象塑造的间接性,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意味着模糊性。
间接性的局限:缺乏直观性、减少吸引力。
优点:能动性、个体性、无限可能性;更含蓄、更有韵味,耐琢磨。
(三)语言艺术的特征之二:文学的强大表现力和自由性语言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适性。
语言既有再现功能,又有表现功能。
语言艺术具有充分自由性,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自由地塑造文学形象。
第二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活动(一)文学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类三种生产方式——三种生存方式:原始的生存方式——自然的生存方式——种的繁衍;文明的生存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物质生产;超越的生存方式——自由的生存方式——文学、审美。
(二)文学以现实生存为基础现实生存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首先实际的生活,然后才能从事文学活动。
现实生活影响活动,文学离不开人的生活。
现实世界是文学描写的对象。
文学的内容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
总之,主体的生存状况一定体现于文学活动中。
(三)文学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文学是区别于现实的独立生存方式。
文学不仅独立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在文学活动中,现实主体变成文学主体,现实个性变成审美个性。
在文学展开的自由生活方式中,自我获得解放,更自由、更美好、更纯洁、更有个性。
文学形象是一个审美世界。
第三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体验(一)文学是一种生存体验方式自然的生存方式——原始的体验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现实的体验方式;自由的生存方式——超越的体验方式;文学以原始体验为原型,以现实体验为基础,并且成为超越的完整的生存体验方式(二)文学以现实生存体验为基础日常生活体验是文学的基本素材,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情绪感受,都是文学的原始材料。
文学语言的特征
![文学语言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9cce60a83d049649a665869.png)
文学语言的特征中文1203 董淑涵120101302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
而文学语言这个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
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
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
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
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
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这是由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功能决定的。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另外,从美学成因的角度上讲,形象性是文学形象美的载体和本体的统一。
而且,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思维的能动体现。
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就是创作主体在特有的心理定势指引、控制、调节下,将感性与理性、客观与主观有效的统一的过程。
二、文学语言的情意性也称作文学语言的抒情性。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是指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状物、绘景时浸透其中的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意特征。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主要是由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功能所决定的。
苏珊。
朗格指出,艺术文化的突出特点是艺术家将表现性和情感意味移入到外部世界之中,就是自然的主体化,也正是这种主体化才使得现实本身被转变成生命和情感的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不矛盾。
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不是说他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
正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
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与美的斗争,却能够是丑成为审美的对象;或者生活中的丑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成为艺术中的美。
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仅规定了文学要有自己的对象,同时还规定了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
对象化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
它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而是外在的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
正是因为体验与审美的这回总内在的联系,使作家们不自觉地意识到,对于创作来说,对象化的重要性。
如果从对象化的角度看,应该承认文学活动确实含有自我变现的成分,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使自我表现成为对象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肯定文学活动的对象化中包含着自我表现的成分,并不等于说文学只需要表现自我,只需要倾诉个人的情绪和感受。
倘若如此,文学又会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丧失自己的审美属性。
因此,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控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
因为文学塑造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而是通过语言的中介诉诸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因此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自由。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的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因此,与其他艺术相比,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似乎更适宜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理世界。
第三,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是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媒介相比,语言媒介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也最为人们所熟识,只是语言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潜能。
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反映生活的特点来检验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构成艺术真实的三要素是: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感情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他需要提炼,概括,综合。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受生活真实制约,也依赖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通过艺术真实得到更好的表现,更具有表现力。
文学是人学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即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的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
其二,是就文学以人为对象来说的,它揭示了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从而展示了唯有文学才能表现的生活经验和人的世界。
二、文学形象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形和概括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他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文学形象的心象形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是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
表象不是知觉,但是它具有概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是说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他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蕴涵着某种理性的因素。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1、典型典型及典型人物的简称,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某种社会历史意蕴,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指能够表现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具体生活环境,它既是指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是指会对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体现为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环境。
2、意象作为文学理论术语,意象是指在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文学形象。
在文学意象的构成中,主观之“意”即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最基本的因素,“象”因“意”而生,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在意象的的创造上,中国古代强调“情”与“景”的结合,即主观之“意”要借助于客观之“象”表现,而西方文论则强调意象是主观经验的表现和创造。
3、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理论特有的一个诗学范畴,又称为境界,或简称为“境”。
意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其第一个层面由意象构成,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与一般意象不同的是,构成意境的意象能引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的感受上升到第二个层面,进入一种境界。
这体现了意境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即情景交融的意象,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意境的第三个层面就是韵外之致,即意境具有耐人品味的言外之意或韵味。
典型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
具有个别,具体的感性形态,是一切文学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共有的特点,作为人物形象的高级形态,典型人物在个性表现上与一般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典型的个性有整体性的特征,我们称之为“整体个性”。
第二、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艺术形象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它要求感性,个别的形象必须包含某种大于其本身的意蕴,为读者感悟人生的普遍意义提供某种启迪。
第三、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文学史上被人们称为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吸引和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他们以自身的存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他们能以新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理解人生,认识自己,从而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能激发智慧和丰富感受的艺术魅力。
典型化与类型化三、文学体裁诗歌:“诗是被强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闻一多语)其一:诗歌是用有节奏, 有韵律的语言表达感情的一种文体.它是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运用比兴, 象征, 隐喻, 反复, 重叠等表现手法, 更集中地表现诗人情思, 语言生动, 凝练, 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意象与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意象指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审美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旨趣、意志而存在于创作主体头脑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意象指作为诗人主观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的和谐交融与辩证统一。
组成意象的两中或两种以上的成分是客观现实的忠实反映,这两种成分分别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感性知觉,并通过彼此交融形成一种更高的统摄一切的现实。
和意象相关的是意象叠加。
意象叠加又称意象并置,是指一个意象叠加或并置在另一个意象上,造成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
小说:小说的结构类型情节结构、性格结构、心理结构、交叉型结构情节和故事1、故事是在生活事件的基础上加工,情节则是在故事的基础上再加工;2、故事注重因果联系,事件描述,情节注重性格逻辑,价值意蕴;3、情节会令故事呈现多种面貌。
叙事观点又称视点,或者视角、叙述角、聚焦型。
是和小说叙述者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
“叙事者参与”叙事观点,又称“主观的叙事观点”“单纯的叙事观点”“内聚焦型”。
其特点为叙述者是作品事件的参与者、阅历者,充当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作品中的全部内容是从这个角色的眼光来观察,以这个角色的口吻来叙述的。
“叙述者观察”叙事观点,又称“纯客观的叙事观点”“戏剧式的叙事观点”“外聚焦型”不充当角色,置身事外,从旁叙述。
“叙述者全知”叙事观点,又叫“神的叙事观点”、“无所不知”的叙事观点、非聚焦型。
虽然叙述者同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对于作品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讲述与展示讲述:就是叙述者为中介的再现。
小说家或小说家所创造的的叙述者简介在作品里面露面,不直接地、戏剧性地展现事件和对话,而是主观地将故事讲述出来,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和判断,并告诉读者怎么看待人物,怎么评价事件。
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构成成分,是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是体现戏剧性地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形式。
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戏剧性:通常是指人们收到感动的有意义的并且具有某些特色的人物关系,以及那些足以考验人的品质的严重或有趣的境遇。
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
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
18世纪法国的美学家、戏剧理论家D.狄德罗在提倡严肃剧(即正剧)时指出,在过去的喜剧中,性格是主要的对象。
在严肃剧中,情境却应该成为主要的对象。
戏剧作品的基础应该是情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则把情境看作是各种艺术共同的对象,只是在不同的艺术中有不同的要求。
潜台词: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即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而作者寓于语言之中观众根据剧中特定情境和台词可以心会意通的间接语言。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
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如戏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
散文:形散神聚审美特征:第一,散文的突出审美特征在于它的感发性。
第二散文是最为自在悠闲的文体。
第三,体裁和样式的多样性。
第四,散文的结构十分自由。
散文的语言自然、清新、简洁、优美。
真、美、散散文的“真”与散文格调美的体悟:本真人格的显现散文的“美”与散文的“趣”的玩味: 睿智人生的表达散文的“散”与散文表达的自由不羁: 自由理想的外露四、文学类型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所谓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下,一些政治文化思想相近、创作主张和审美追求相似的作家共同形成的带有广泛社会倾向性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
不同点:首先,文学思潮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与社会历史条件的情况和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的变化相关。
其次,文学思潮表现为一定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
再次,文学思潮以一定的文学思想作为旗帜。
最后,文学思潮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待传统的问题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采取否定的态度。
其次,在处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中,现代主义认为一切真理只能是主观的真实、心理的真实。
再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
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
任何一种文学创作都要选取一定的角度来处理文学和现实的审美关系,表现出一定的文学精神来。
富于真实感、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又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