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不是说他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正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与美的斗争,却能够是丑成为审美的对象;或者生活中的丑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成为艺术中的美。
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仅规定了文学要有自己的对象,同时还规定了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对象化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它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而是外在的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正是因为体验与审美的这回总内在的联系,使作家们不自觉地意识到,对于创作来说,对象化的重要性。如果从对象化的角度看,应该承认文学活动确实含有自我变现的成分,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使自我表现成为对象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肯定文学活动的对象化中包含着自我表现的成分,并不等于说文学只需要表现自我,只需要倾诉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倘若如此,文学又会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丧失自己的审美属性。因此,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控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因为文学塑造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而是通过语言的中介诉诸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因此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自由。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的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心理活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与其他艺术相比,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似乎更适宜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理世界。
第三,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是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媒介相比,语言媒介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也最为人们所熟识,只是语言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潜能。
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反映生活的特点来检验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构成艺术真实的三要素是: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感情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他需要提炼,概括,综合。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受生活真实制约,也依赖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通过艺术真实得到更好的表现,更具有表现力。
文学是人学
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即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的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
其二,是就文学以人为对象来说的,它揭示了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从而展示了唯有文学才能表现的生活经验和人的世界。
二、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形和概括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他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文学形象的心象形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是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表象不是知觉,但是它具有概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是说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他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蕴涵着某种理性的因素。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1、典型典型及典型人物的简称,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某种社会历史意蕴,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指能够表现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具体生活环境,它既是指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是指会对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体现为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环境。
2、意象作为文学理论术语,意象是指在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文学形象。在文学意象的构成中,主观之“意”即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最基本的因素,“象”因“意”而生,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在意象的的创造上,中国古代强调“情”与“景”的结合,即主观之“意”要借助于客观之“象”表现,而西方文论则强调意象是主观经验的表现和创造。
3、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理论特有的一个诗学范畴,又称为境界,或简称为“境”。意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其第一个层面由意象构成,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与一般意象不同的是,构成意境的意象能引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的感受上升到第二个层面,进入一种境界。这体现了意境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即情景交融的意象,引发了读者的想象。意境的第三个层面就是韵外之致,即意境具有耐人品味的言外之意或韵味。
典型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具有个别,具体的感性形态,是一切文学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共有的特点,作为人物形象的高级形态,典型人物在个性表现上与一般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典型的个性有整体性的特征,我们称之为“整体个性”。
第二、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艺术形象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它要求感性,个别的形象必须包含某种大于其本身的意蕴,为读者感悟人生的普遍意义提供某种启迪。
第三、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被人们称为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吸引和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他们以自身的存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他们能以新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理解人生,认识自己,从而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能激发智慧和丰富感受的艺术魅力。
典型化与类型化
三、文学体裁
诗歌:
“诗是被强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闻一多语)
其一:诗歌是用有节奏, 有韵律的语言表达感情的一种文体.它是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运用比兴, 象征, 隐喻, 反复, 重叠等表现手法, 更集中地表现诗人情思, 语言生动, 凝练, 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意象与意境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意象指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审美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旨趣、意志而存在于创作主体头脑中的形象。诗歌中的意象指作为诗人主观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的和谐交融与辩证统一。组成意象的两中或两种以上的成分是客观现实的忠实反映,这两种成分分别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感性知觉,并通过彼此交融形成一种更高的统摄一切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