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应对措施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应对措施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指南,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2.强化客户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
还款意愿,对客户进行合理分类和评级,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
3.加强监控和预警: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时获取、收集和整理各类风险信息,对信用风险事
件进行监控和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4.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和标准,确保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对风险较
大的信贷项目进行特别审慎评估。
5.加强贷后管理:建立健全的贷后管理制度,定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
现和应对借款人还款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信用风险。
6.多元化风险分散: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降低单一信用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通过分散风险来保护银行的资产质量。
7.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培训: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
和风险管理能力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有效应对信用风险的能力。
8.合理设置信用额度: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合理设置信用额度,限制客户的借款
金额,降低信用风险的潜在损失。
9.建立风险缓冲储备:根据风险暴露情况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建立一定规模的风险缓冲储备,
用于应对不可预见的信用风险事件。
10.定期评估和监督:定期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和监督,及时调整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保
持对信用风险的持续关注和有效控制。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措施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措施1. 引言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或提供担保而导致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营,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控信用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措施。
2.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层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的建设:银行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信用风险,并将其作为核心业务进行管理。
同时,培养全员的风险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信用风险防控中。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银行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控制信用风险。
该部门应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银行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水平。
•定期风险审计和评估:银行应定期对信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审计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 健全的授信流程银行的授信流程是信用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
一个健全的授信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授信流程措施:•严格的客户准入标准:银行应制定严格的客户准入标准,对申请贷款的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只有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强的借款人才能获得贷款。
•完善的贷前调查:在进行授信之前,银行应进行全面的贷前调查,包括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以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灵活的抵押品要求: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减少信用风险。
但是,对于某些企业或个人来说,抵押品可能难以提供,因此银行应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抵押品要求,以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
•定期的贷后监管: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贷后监管机制,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还款情况等进行定期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7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7篇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刷卡这种消费方式不仅仅只存在于小众人群当中。
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信用卡的同时,如何做好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如何在我国商业经济体制下为中国信用卡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对于中国信用卡用户来说意义重大,文章就我国信用卡使用的现状以及国家商业银行在信用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信用卡使用风险及管理措施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信用卡现状;风险;管理风险1信用卡风险分析1.1银行内部制度控制不足目前我国信用卡发卡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银行管理层制定了相当多的规章制度,制度可能一般只是当作文件散发于各部门,各部门还有各部门的制度,对于信用卡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不够完善,难以统一进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各部门为追求业绩往往会将业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风险责任的落实,这样工作人员在推广信用卡过程当中会主要以开卡为目的,忽视客户质量,这是诱发违约风险的原因之一;很多银行尚未建立相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制度,缺乏相关的专项负责部门,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有难以追踪客户,事故原因分析难度大,为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1.2发卡银行技术落后,缺乏管理专业人才我国发卡银行的主要资金的使用方向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完善业务系统功能的方面,对于风险管理工具方面的开发做得很少,对于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和预防从财力上和人力上都做得比较少。
目前我国信用卡对于用户的审核仍然采用人工审核的方式,没有一套适用的信用评分制度,主要靠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认定开卡客户的质量和诚信度,有些银行为了拓展业务还会招聘一部分兼职人员去做市场,这些人员的学历参差不齐,专业水平高低不一,个别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为了完成业务量,往往会降低客户标准,增大了信用卡的操作风险和诈骗风险的概率。
银行风险工作总结8篇
银行风险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经历了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银行必须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本报告将对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现状1. 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银行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等环节。
各部门和员工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风险管理意识显著提高银行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积极配合风险管理工作。
3. 风险管理技术不断创新银行不断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银行还加强与同行及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足尽管银行在风险管理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员工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这表明银行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2. 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不够深入虽然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有部分技术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这表明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3. 风险管理人才储备不足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银行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目前银行在风险管理人才储备方面仍显不足,这将成为制约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银行应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深入宣传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银行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2. 深入应用风险管理技术银行应加大对风险管理技术的投入力度,推动先进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信用风险管理在金融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涉及到银行、企业和个人等各种参与方。
信用风险的管理挑战包括市场波动、借款人违约、经济周期性波动等。
本文将探讨信用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1.市场波动:市场变化不可预测,价格波动可能会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是当市场急剧下跌时,借款人可能无法满足还款义务。
2.借款人违约:借款人在偿还贷款过程中可能违约,这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挑战。
借款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包括经济困难、经营问题或者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无法按时还款。
3.经济周期性波动:信用风险管理必须考虑到经济周期的波动。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恶化,导致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
二、应对策略1.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来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到市场波动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2.严格的贷前审查程序:金融机构必须执行严格的贷前审查程序,确保只向有能力按时还款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这包括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和借款目的进行详细调查。
3.建立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借款人和行业中,金融机构可以降低信用风险的暴露。
这样,即使某个行业或借款人出现问题,整个金融机构的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4.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金融机构应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和经济周期的变化。
这包括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贷款政策、调整贷款利率等。
5.加强内部控制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流程、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监控系统等。
这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和应对信用风险,降低潜在风险损失。
总结起来,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在于市场波动、借款人违约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等风险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严格的贷前审查程序、风险分散机制、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银行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银行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银行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以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银行工作中确保资产和流动性安全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来降低和控制风险,并确保银行的正常运作。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保障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风险之一。
银行作为信贷机构,资金来自于存款者,用于发放贷款给借款人。
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合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水平,避免不良贷款对银行造成的损失。
1. 信用评估:银行应建立完备的信用评估体系,包括客户信用调查、财务分析、抵押物评估等手段,确保贷款资金用于有良好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的借款人身上。
2. 风险分散:通过将贷款分散给多个借款人或不同行业,降低单个贷款带来的风险。
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国内外投资组合的多样性来分散风险。
3. 监控和追踪: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追踪机制,定期审核贷款合同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不良贷款风险的扩大。
三、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主要涉及到银行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产品。
市场的变化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规模和价值的波动。
为了管理市场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多样化投资组合:银行应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多元化投资组合,减少投资产品的相关性,以降低市场风险。
2. 市场监测: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市场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包括政治、经济和金融因素的变化,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 风险控制:银行应制定市场风险限制,并确保投资组合在合理的范围内。
四、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由银行内部流程、员工失误、技术故障等引发的风险。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银行需采取以下措施:1. 内部控制: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规范,确保各项操作规程严格符合规定,并设置内部审计系统用于审核和监测操作过程。
商业银行风险应对方案
商业银行风险应对方案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以保证业务的稳健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商业银行风险应对方案,分别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治风险。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在面对信用风险时,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案:首先,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审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以及抵押物价值来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此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观点也可以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其次,分散化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将风险分散到不同借款人和行业来降低信用风险。
这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贷款投放策略和限制个人和企业借款额度来实现。
最后,建立有效的债务追收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析和追收流程,并灵活应对违约借款人,及时采取合法手段追回债权。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投资或交易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应对市场风险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案:首先,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资本规模、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这包括建立适当的投资组合、限制单一投资的比例以及设定合理的风险警戒线等。
其次,加强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定期评估市场价格变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对冲策略,以控制风险的暴露度。
最后,提高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教育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降低风险集中度。
同时,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疏忽、欺诈行为、技术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应对操作风险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案:首先,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流程规范、岗位职责明确,以及明确的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措施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措施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成为了银行业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银行信用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力或不愿偿还借款或履行合约,从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银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一、客户信用评估与监测银行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之前,需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
这包括客户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通过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银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客户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并为后续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银行也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定期监测。
通过对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等方面的跟踪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
二、担保与抵押物要求为了降低信用风险,银行在向客户发放贷款或提供融资服务时,通常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或抵押物。
担保和抵押物作为信用风险的“兜底”,可以在借款人无法还款时,通过处置担保或抵押物来弥补损失。
在担保与抵押物要求方面,银行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评估,确保担保人或抵押物的价值与质量能够覆盖所提供的贷款或融资金额。
同时,银行还需要及时跟踪和评估担保人或抵押物的状况,确保其价值的稳定性与可变现性。
三、风险分散与资金配比为了降低信用风险的集中度,银行需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分散信用风险。
通过控制单一客户、行业、地域的比例,将信用风险分散到不同的借款人和交易对手上,减少信用风险集中可能带来的损失。
同时,银行还需要根据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资金需求的可预测性进行资金配比,合理匹配资金的投放与回收,以降低信用风险。
四、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面对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及时发现、评估和预警,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监测机制,银行可以提前预判信用风险的发生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损失限制。
同时,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
银行业中信贷风险控制不严问题与加强监管建议
银行业中信贷风险控制不严问题与加强监管建议一、银行业中信贷风险控制不严问题的背景介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增加,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银行业中普遍存在着信贷风险控制不严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对个体银行自身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了恶劣影响。
因此,加强监管,提高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银行业中信贷风险控制不严问题分析1. 信用评估不够全面:部分银行在进行信用评估时过于注重客户资产规模,忽视了还款能力、债务历史等关键因素。
2. 不良资产管理不到位:一些银行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不良贷款,导致不良资产规模逐渐攀升。
3. 监管缺失:政府监管机构未能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乱象。
4. 内外部合作不足:银行与外部律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合作相对薄弱,导致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不够准确。
5. 员工培训不足:银行员工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认识和方法理解存在欠缺,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三、加强监管建议1. 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除了客户资产规模外,还应关注还款能力、债务历史和市场前景等关键因素。
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评估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 健全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贷款识别、报告和处理流程,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处置制度。
同时,加大对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力度,以减少损失。
3.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增强政府监管机构在金融领域的职责,并提升专业化水平。
加大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情况的检查力度,严禁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
4. 拓宽内外部合作渠道:加强银行与律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专业机构的支持,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5. 加强员工培训:加大对银行员工信贷风险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信贷风险控制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
银行风险应对措施
银行风险应对措施在金融领域中,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承担着储蓄、贷款、投资以及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保障自身的稳定运营和客户的利益。
一、信用风险应对措施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按时履约或无法全额偿还债务的风险。
为了应对信用风险,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的信用审查: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审查,确保借款人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
2. 多元化贷款组合:银行可以通过将贷款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借款人之间,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提高整体风险抵御能力。
3. 建立风险准备金:银行可以根据信用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损失的预测,建立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用于应对潜在的信用损失。
二、市场风险应对措施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行情波动、汇率变动等原因而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控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市场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降低风险。
2. 多元化投资组合:银行可以将投资分散在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之间,降低特定资产的风险敞口,提高整体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
3. 定期评估和调整投资策略:银行应定期评估和调整投资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和风险趋势,确保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和风险控制。
三、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中出现资金缺口,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机制:银行应制定流动性管理政策和流动性应急预案,确保在出现流动性紧张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2. 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在不同市场环境和应急情况下,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和应对能力。
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
前 言
现代金融业 的竞争与其说是 资产规模 的竞争 , 不如说是金融风 险管 理的竞争 。在我 国目前的金融体 系下 , 由于资本 市场起步较 晚 , 以商业 银行贷款 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 占主导地位 。这 就决定 了我 国的金融 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 , 同时信用风险主要集 中在商业银行 。因此 ,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1 0 中国电子商务 . 1 9 0 0・ 3 _ 7
三、 降低 我国银行信用风 险的对策分析
( ) 强银 行 信 用 建 设 一 加
依据《 个人信用信息基 础数据 库管理 暂行办 法》 个人信 用报告 的 , 生成完全是 由征信服务 中心和商业 银行双方完成 , 个人客户是被排 除在 外的 , 个人客户仅在信用报告生成后发现有误时才可 以提 出异议 。很 明 显 , 制度设计是以商业银行能真实 , 这种 明晰 , 完整地征集个人信息为 前 提的。但是 , 在现实 中, 情况却往 往相反 。从 目前的实 际看 , 办法 ” “ 赋 予个人客户 的四种权利 , 有点名存 实亡。对于使用 同意权 , 行可 以在 银 贷款 , 贷记卡 , 准贷记卡以及担保 申请 书中增加授权条款取得 , 而这些条 款都是事先拟好的 , 不需要 与个人客户协商 , 至于查询权 , 现在个人客户 查询 自己的信用信息还得支付 费用 , 何谈权利。 我们可以借鉴和试行先进 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方 法, 增加个 人信用新 的三种权利 : 一种是知情权 , 明确相对人征 信的性质 、 目的和后果 ; 二是 提供信息记录权 , 它使被征信人 可以查询 自己的信息 使用情况 ; 是提 三 起诉讼和请求赔偿权 , 使有争议 的和未经催付 的信息不 能提供 , 就尽 这 量避免了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 完整性。使银行 能够合法 合理地利用 个 人信用为银行 的决策作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1. 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机构只注重信贷的扩张和利润追求,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和管理。
这导致了信贷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2. 信贷审批流程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缺乏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的贷款得以通过审批,增加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3. 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同时,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一些商业银行的处置手段和方法也相对滞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二、应对策略1. 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将信贷风险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2. 规范信贷审批流程商业银行应对信贷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确保所有贷款申请都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信贷审批模型,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合理控制信贷风险。
3.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起全面、及时的风险防控机制。
可以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
4.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转让、拍卖等,尽快变现不良资产,减少资产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问题。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业务过程中由于内部流程、员工行为、系统失灵等导致的损失风险。
面对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分析现状,并采取有效对策,保障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1. 内部流程不规范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流程多、繁杂,监管不力导致一些银行内部流程不规范。
这使得银行在业务操作中存在风险,容易出现误操作、疏漏等问题。
2. 员工行为不端商业银行的员工数量庞大,员工行为直接影响银行的运营风险。
一些员工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存在疏忽、失误、甚至故意违规操作的情况,给银行业务操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3. 技术系统不稳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业务中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系统。
由于技术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容易导致业务操作失败、数据泄露等风险。
二、对策建议1. 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流程,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员工管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业务操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监控和预警,确保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 加强技术系统建设商业银行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技术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提高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强化人才培养商业银行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专业能力强、风险意识强的员工。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业务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5.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管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进行全面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结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必须引起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然而,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指的是借款人或者债务人不能按时或者彻底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方法规避信用风险:1. 严格的借款审查程序: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借款审查程序,包括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还款能力分析等,以确保借款人具备偿还能力。
2. 多元化的贷款组合:商业银行应分散贷款风险,通过向不同行业、地区和规模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降低信用集中度,减少信用风险。
3.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交易中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方法规避市场风险: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市场风险测量、监测和控制等,以及灵便的风险管理工具。
2. 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商业银行应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降低特定资产或者市场的风险敞口,以减少市场风险。
3. 建立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应设立市场风险限额,限制各类交易的风险敞口,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的人为错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等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方法规避操作风险: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2. 培训和教育员工: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3. 使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商业银行应借助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操作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更加注重信用贷款。
因为信用贷款的风险比较低,而且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2. 严格风险控制。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更加注重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物的价值以及担保物的质量等,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3. 加强场景化风险管理。
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识别风险,并利用移动端提高客户接触频率,在风险爆发前及时介入,有效控制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推行差别化信贷政策。
根据客户类型、行业背景、实践能力等因素,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优化银行的信贷业务结构。
2. 强化内控管理。
加强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规范数据共享和交流,降低风险损失。
3. 开展创新业务。
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与信贷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创新贷款产品,提高银行的经营水平。
4. 加强行业合作。
加强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行业优势,降低集中化风险。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一、信用风险概述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为客户提供贷款、信用卡、担保、贸易融资等服务。
而在这些业务中,存在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借款人或其它承担债务者无法履行合同条件、无力偿还债务或失去偿付能力,导致银行债权无法得到保证而出现的风险。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目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风险暴露度难以衡量在贷款业务中,银行只能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难以全面了解借款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在信用卡等业务中,客户的信用评级主要依赖客户的信用报告,信用报告由多家不同的信用评估机构提供,数据分析难以充分客观准确。
2.风险分散度不够银行部分业务收入依赖于少数大额贷款客户,由于客户同行业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一旦客户违约,将对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3.风险控制手段不足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主要依靠信用审查、信用评估、担保、保证金等准入控制措施。
而在贷后管理方面,银行往往采用催收等方式解决问题,缺少更加细致、人性化的帮助解决方案。
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1.风险评估模型升级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深化客户关系洞察。
建立完善的表内外风险分析框架,制定客户信用行为和信用评级制度,并针对不同业务的信用风险实施分层管理。
2.风险分散度提升引入信用保险、分散化投资、调整业务结构等方式,降低业务风险。
在贸易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向出口企业或其他作为不同风险代理的机构提供融资服务,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
3.风险管理手段完善加强贷款管理,健全贷后监管机制,明确化解机制;建立与经济萎缩和市场价格波动相关的监控体系,制定危险偏好度等各类风险管理工具。
4.合理规范新业务的开展在开展新业务时,银行应充分评估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如开展二级市场股权融资、基金理财等业务,应根据有关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规则。
四、结语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与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与应对措施一、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现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资金储备和贷款投放,因此面临着各种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还款义务而造成的损失。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日益加剧。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加上新兴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商业银行遭受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常见的信用风险类型1.违约风险: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金或利息。
2.集中度风险:贷款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或企业,当这些行业或企业出现不利变化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3.转换性风险:由于汇率波动或政策改变导致债务偿付能力下降。
4.评级机构误差风险:信用评级机构可能在评估借款人信用等级时犯错误,给银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操作风险:由于系统故障、内部操作失误或欺诈行为导致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完善的流程和制度,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2.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对客户的审查和尽职调查能力,确保贷款资金流向合法、真实可靠;同时也要加强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监测与分析,并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和措施。
3.多元化投放策略:商业银行应在贷款投放上遵循多样化原则,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或企业,以减小集中度风险对其带来的影响。
4.持续改进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准确评估能力,并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5.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商业银行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品来对冲和管理信用风险。
例如,通过购买违约掉期(CDS)等方式,在遭受违约损失时获得赔偿,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6.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各种信用风险类型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信用风险,以确保其业务的稳健发展。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信用风险。
一、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这包括客户的还款能力、历史信用记录、行业竞争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通过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银行能够辨别出高风险客户,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多样化的贷款投放策略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制定多样化的贷款投放策略。
对于信用较好、还款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适当降低利率,提供更宽松的还款条件,吸引其选择银行贷款。
但对于信用较差的客户,应该采用更为谨慎的贷款政策,加强风险评估,并且采取相应的担保措施。
三、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信用风险,避免信用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进行全面覆盖,包括信用评估、风险定价、担保措施等方面。
四、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及时预警并应对信用风险的变化,避免潜在的信用风险对银行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信用信息机构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五、培养专业人才和加强内部培训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银行员工应该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信用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提高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
六、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对外界公开经营信息和风险管理情况。
银行业中信用风险问题的整改措施
银行业中信用风险问题的整改措施一、引言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着资金调剂和经济发展支持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银行业普遍存在信用风险问题。
为了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来应对信用风险问题。
二、信用风险问题分析1. 信贷政策松散缺失部分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导致放贷松散,大量不良贷款积压。
同时,部分机构忽视两头压力(借贷双方都存在风险),造成信用破裂。
2. 不良债权管理不到位存在长期以来管控不严、内外部指标监管措施匮乏等问题。
银行业在风险评估、担保物价值评估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薄弱性。
3. 风险防范能力低下目前大多数银行仍处于较传统性的存货视角,缺乏现代性的风险评估技术和工具。
银行在融资、授信等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还需提高。
三、整改措施建议为了解决银行业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以下是几项整改措施建议:1. 收紧信贷政策加强在贷款审批阶段的审核,将合规性纳入审批条件之一。
通过设立相关指标和限制条件,严格约束放贷机构和借款人。
2. 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管设立专业化机构对不良债权展开全面审核,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债权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完善内外部指标监管体系,实施差异化管理。
3.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引入现代化金融工具和技术,在风险评估、担保物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创新。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信用风险。
4. 强化分析与评估能力加强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员工分析能力和预判能力。
通过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优化策略。
5. 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查建立健全的客户资信档案,及时更新借款人信息。
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等高风险领域的审查,降低信用风险。
6. 加强内外部合作与交流银行业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组织的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分享经验和教训。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的合作,共同应对信用风险。
四、整改措施带来的影响有效实施上述整改措施将带来以下几方面影响:1. 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防范措施,银行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信用风险问题,有助于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并为更多资本流入金融市场提供可靠保障。
论银行风险及应对措施
论银行风险及应对措施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核心职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银行在履行这些职能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如果不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有可能对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银行需要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中的义务而导致债权人蒙受损失的风险。
在银行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贷款违约风险和债券违约风险。
要应对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加强信用评级和审查,建立健全的贷款审批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还需加强对抵押品和担保物的评估和监管,以降低信用风险的损失。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波动和波动率变化导致的资产价值减少的风险。
银行在进行投资和交易时会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尤其是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波动风险。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交易限额规定,同时加强市场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减少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或外部事件导致的人为错误、失误或系统故障所引起的风险。
操作风险可能来自于员工的疏忽、管理制度的不善、技术系统的故障等。
为了应对操作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框架,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及时修复和更新技术系统,确保操作风险的最小化。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或无法及时获得足够流动资金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能来自于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资金来源收紧,或市场走势不利等原因。
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和紧急资金筹集计划,加强对资产和负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流动性。
五、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合同纠纷、法规变更或司法判决等导致的法律诉讼风险。
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能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尤其是跨境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林洁交通银行绍兴分行31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降低我国银行信用
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银行信用风险不良资产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067(2010)03-0179一O1 一
,前言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
理的竞争.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
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
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同时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因此,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
较,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信息系
统建设滞后.从对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还较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不高以及由此带
来的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从而带来信息失真现象,加大了管理中的操作
风险,难以实现与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统一性.(二)基础数据库不完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
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差.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这使
得即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三)风险管理的体制
性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一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控制权垄断很难避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构有效性不足,从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基础薄弱;二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最大特征是纵向的,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是以分行为经营单位的体制,这种横向体制造成了金融效率低.(四),监管机构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
与手段,无法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
三,降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银行信用建设
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报告的
生成完全是由征信服务中心和商业银行双方完成,个人客户是被排除在外的,个人客户仅在信用报告生成后发现有误时才可以提出异议.很明显,这种制度设计是以商业银行能真实,明晰,完整地征集个人信息为前提的.但是,在现实中,情况却往往相反.从目前的实际看,”办法”赋
予个人客户的四种权利,有点名存实亡.对于使用同意权,银行可以在
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授权条款取得,而这些条款都是事先拟好的,不需要与个人客户协商,至于查询权,现在个人客户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还得支付费用,何谈权利.
我们可以借鉴和试行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增加个人信用新
的三种权利:一种是知情权,明确相对人征信的性质,目的和后果;二是
提供信息记录权,它使被征信人可以查询自己的信息使用情况;三是提
起诉讼和请求赔偿权,使有争议的和未经催付的信息不能提供,这就尽
量避免了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使银行能够合法合理地利用个
人信用为银行的决策作参考.
(二)改革银行贷款机制
贷款前要对贷款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严格贷款审批制度.不仅要分
析单个企业,还要分析企业所处的行性,不能只是企业一般情况的罗列. 要有特定的评级制度和分析模型,描述其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贷款前一定要对企业的第一手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特别要注重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借款企业实力有限,特别是在贷款期内现金流出量大,流人量少的企业,即使有政府的担保或抵押品很足值,也坚决不予贷款.
商业银行一定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贷款时一定要遵循
“效率服务于质量”的原则,不能为了留住客户而置贷款质量于不顾. 恰恰相反的是,目前,这种情况在银行业还比较严重,特别是国有银行,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大量发放新贷款,而对其贷款质量不闻不问,试想如何会不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所以,银行要严格把持好审批贷款这一关.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贷款只是第一步,银行的目的是盈利,实现利
益的最大化.如果款贷出去了,到期又收不回,不仅不能盈利,反而要增
加新的不良资产.因此,对贷款的贷前和贷后调查很重要,贷前应认真
分析研究贷款企业,贷后应组建一批专职的贷后检查队伍,定期对企业作贷后检查记录,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优化银行的信用评级机制
由于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应用在贷款决策,资产质量管理,风险准备
金管理等方面,因此,完善我国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1.建立高效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内部评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
信用评级设计多个部门,它不但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还要各个部门互相研究和学习,完善组织制度,优化组织结构,包括领导小组和具体的工作小组,才能保证内部评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充分揭示风险.科学,
合理的评级方法是以充分揭示风险为基本前提的.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性银行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有效,合理,实用的内部评级机制.我们要借鉴这些银行的先进评级技术和经验,结合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现状,探索一套适合我国银行业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机制的重中之重.如活跃的国际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客户评级和贷款评级相结合的二维评级体系,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
3.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违约率模型.在信用评级对防
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上,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专业机构的外部评级系统有着相同的作用,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商业银行应适当借鉴相关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参考专业机构的评级结果.同时,应检验评级结果,建立违约率模型,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更加成熟和更具操作性.
(四)强化内控机制
严格按照银监会颁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办法” 执行,严格把持准人关,坚持学历,能力和思想品质,政治素质并重的原则,由银监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公开任职,否则,一律无效.严把履职考核关,尽快出台统一标准,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使监管机构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在任期责任目标,在工作实践中观察情况,早发现问题,对于年度考核为优秀的高管人员要予以奖励,对于考核不称职的管理者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要改善商业银行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引进以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为本的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将商业银行的利润与高管承担的风险想比较,以任期产生的利益抵补潜在风险后的净利润作为考核的指标,对高管人员的非理性经营行为形成约束. 四,结语
由于信用风险天然存在,无法完全消除,只能把它缩减到最小的程
度,这就有必要积极主动地认识信用风险,管理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2010?03中国电子商务._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