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
元曲五首PPT课件1 语文版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
1.记:了解作者及元曲的相关知识。 2.读: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 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 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3.写: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4.练:学会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可久(约1270-1348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 治今浙江宁波)人。专力写散曲, 留存作品八百五十余篇,为元人 中最多者。 多描绘自然风景,咏 歌颓放生活, 也有不少写闺情及 应酬之作。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 波。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 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有 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 恶, 从而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 不分的现实。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 更哪堪远水粼粼。见杨 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 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 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 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 忆断肠人。今春,香肌 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答案 (1)先以景物渲染。远山、 碧水触及婀娜杨柳、滚滚飞絮, 最易惹人愁思,让人生出几许怅 惘。桃花之艳丽明亮,最易让人 兴时光易逝之感。香风、暮雨适 足以增其愁绪。 (2)叠词的使用。“滚滚”“醺醺 ”“阵阵”“纷纷”等叠词的使用 ,渲染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人 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白朴(1226-1306后), 元戏曲作家。字仁甫,一字 太素,号兰谷先生。 原籍 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 真定(今河北正定)。 所作杂 剧今知有十六种, 另有词 集 。 白朴原是金朝人,父 亲白华担任过金朝枢密院判 官的职务。 由于这样的出 身,白朴从小就受到金朝大 诗人元好问的熏陶,奠定了 很好的文学素养。白朴的一 生大都在山水诗酒中纵情度 过,因此他的作品总带有文 人的雅趣和闲适之情。
元曲五首PPT1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1.阅读《正宫·醉太平 刺世》,思考: 此曲讽刺了世人在金钱面前暴露出的哪些丑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答案 张可久叹世,是感叹世人在金钱 面前所暴露出的种种丑态。(1)不重人 情而以金钱为亲,已令人慨叹。且又以 文章为名而汲汲金钱,那就完全沦为金 钱的奴仆而丧失读书人“无恒产而有恒 心”的本色了。
①囤囤粮.积囤.居 d奇ùntún
②斗斗 斗. .篷 争
dǒu dòu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3)辨形组词
①蛩 跫蛩 跫吟 然
熏熏烤 ②薰薰衣草
醺醉醺醺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近义词辨析
(1)抱怨·报怨 a.一位消费者抱怨说,这些包装好的食品购买时 不可能打开看个究竟,可买回家后发现“上当” 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b.中国政府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妥善地解决了 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答案 (1)先以景物渲染。远山、 碧水触及婀娜杨柳、滚滚飞絮, 最易惹人愁思,让人生出几许怅 惘。桃花之艳丽明亮,最易让人 兴时光易逝之感。香风、暮雨适 足以增其愁绪。
(2)叠词的使用。“滚滚”“醺醺 ”“阵阵”“纷纷”等叠词的使用 ,渲染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人 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2)更有甚者,不仅自己贪钱敛财,反而 嘲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廉者,这就更使清 廉者寒心了!作者揭露这种黑白颠倒的世 情丑态,不愿随波逐流,却又无力回天, 只能借助酒葫芦佯装糊涂,这样似乎还能 求得所谓的安稳。
正宫·醉太平·刺世 人皆嫌命窘,谁不
见钱亲?水晶环入面 糊盆,才沾黏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 庭改做迷魂阵,清廉 贬入睡馄饨,葫芦提 倒稳。
元曲五首课x
元曲五首课件pptx xx年xx月xx日•元曲的起源和历史•元曲的创作背景•元曲的赏析•元曲的影响和传承目•元曲的阅读技巧录01元曲的起源和历史元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特别是到了宋代,由于都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歌谣和曲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元代都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为元曲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元曲的起源元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代至宋代为萌芽期,元代为繁荣期,明代至清代为衰落期。
元代是元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大量的民间歌谣和曲艺被创作和传播,同时,文人雅士也开始参与元曲的创作,使元曲逐渐成为当时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元曲的发展历史元曲的艺术特点01元曲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形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于感染力;构思新颖、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02元曲中的语言简练而深刻,往往通过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03元曲中的情感真挚而强烈,往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情感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让读者受到深刻的触动和启发。
02元曲的创作背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时期共分为四个时期:蒙古时期、元朝时期、北元时期和后元时期。
元朝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融合,为汉、蒙、回、藏等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条件。
元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严重。
元代社会背景元曲的创作风格元曲的创作风格以自然、豪放、清新、明快为主,具有明显的平民化、通俗化倾向。
元曲的创作手法灵活多样,既有叙事、抒情、写景,也有象征、讽刺和寓言等,充分展现了元代文学的多样性。
元曲的主题和题材元曲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爱情、婚姻、社会伦理、道德教化等。
元曲的主题和题材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描写爱情和婚姻,以及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元曲五首-课件
八、整体预知 1.《正宫·醉太平 刺世》
2.《越调·天净沙 秋》
3.《双调·大德歌 春》
4.《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5.《双调·夜行船 秋思》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双调·夜行船 秋思》中的第二支曲 子? 【提示】 第二支曲子开头写秦宫、汉阙,虽也曾 辉煌一时,却终究变得如此衰败,如今也只是作为 放牧牛羊的牧场。过去的辉煌灿烂也只是过往的云 烟。这句冷嘲热讽的话将兴衰交替说得如此轻微。 末了还要追加一句“纵然辉煌过后留下几座坟墓, 可石碑上的字却也因久经风霜的摧残,已经不能分 辨了。”作者用此来否认了那些希望彪炳千秋的古 人,否定了希望千古流传的理想。
2.资料链接 (1)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_小__令_和_套__数__两种 主要形式。小令是一首独立的支曲,不超过五十 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不同的曲牌各自有 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 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 (2)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 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 求_一__韵_到__底____。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 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 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句数。
三、一词多义 (1)更 ①更.哪堪远水粼粼 _又___
②梧桐更.兼细雨 _再__,__又__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__更__换__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_相__继__,__相__互____
①重.回首往事堪嗟 _再__
(2)重
②掩重.门暮雨纷纷 _屋__内__之__门___ ③重.为乡党所笑 _深__深___地__
5.《正宫·醉太平 刺世》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名师点拨】 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 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葫芦 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的不 合作的处世态度。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 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 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作如 是观,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
元曲五首课件
下阕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 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化自李清照“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江淹“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此处不避重复,化熟为生,化俗为 雅。“怕”意为担心天黑,暗含相思之苦,“又” 表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相思中度过了一个又一 个黄昏。“新啼痕”“旧啼痕”,表明整日以泪洗 面,着一“压”字,更是写绝了凄苦。“断肠人忆 断肠人”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可谓“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与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有异 曲同工之妙。反复的使用,强化了主人公的愁绪。
文章本是用来经时济世,然而文章现在竟然成为 糊盛钱囤的工具,成为个人飞黄腾达的敲门砖, 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斯文扫地。门庭本为修身养性 之地,理应洒扫干净,于鸿儒酬酢,于知己谈笑。 然而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迷魂阵,遍布机关陷阱, 让人提心吊胆、神秘莫测。“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是儒家就这个念的核心内容,现在清廉之人在社 会上却无法正道直行。这三句音调铿锵,寓辛辣 的讽刺于愤激不平之中。
《双调· 夜行船秋思》
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 韵尤妙。全曲充满了文采。 这套套数表现了马致远的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 表面上似乎作者与世无争、及时行乐,实际上 是作者愤世嫉俗,牢骚太盛之语。
叹人生之短 议帝王兴衰 谈英雄烟灭 告富人莫奢 劝自己糊涂过 慰自己穷生活 学古人遁世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PPT教学课件[1]
六、名句默写
①孤村落日残霞,_轻__烟__老__树_寒__鸦______。一点飞 鸿影下。青山绿水,白__草_红__叶__黄__花________。 (《越调·天净沙 秋》) ②子规啼,不如归,_道__是_春__归__人__未__归_____。几 日添憔悴,虚__飘__飘__柳_絮__飞_________。(《双调·大 德歌 春》) ③自别后遥山隐隐,_更__哪_堪__远__水__粼__粼_______。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__桃_花__醉__脸__醺__醺___________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三、一词多义 (1)更 ①更.哪堪远水粼粼 _又___
②梧桐更.兼细雨 _再__,__又__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__更__换__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_相__继__,__相__互____
①重.回首往事堪嗟 _再__
(2)重
②掩重.门暮雨纷纷 _屋__内__之__门___ ③重.为乡党所笑 _深__深___地__
二、词语积累 ①面糊盆:__比_喻__污__浊__不__清_的__社__会__________。 ②睡馄饨:睡得昏昏沉沉,比喻不懂世事 ________天__寒__归_林__的__乌__鸦__________。 ③寒鸦:_______没__有__音_信____________。 ④鱼雁无消清息澈:的__样_子__________。 ⑤粼粼:__________________。
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 切绵长,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3)关汉卿,元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 京市)人。其戏曲作品大多暴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
和斗争精神,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 动,曲词本色而精炼。其中《_窦__娥__冤___》、 《救风尘》、望《江_亭______》、《拜月亭》、《单 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
训练案
• 一、填空 • 1、元曲是继诗,词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是配
乐歌唱的诗,盛行于元代。 • 2、元曲分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小令又
称叶儿,散套又称套曲。 • 3、元曲的体制最主要的有宫调和曲牌。
训练案
• 二、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A.馄饨(dǔn) 憔悴(cuì)
醉醺醺(xūn)纵横捭阖(bǎi) B.衔泥(xián)咆哮(páo) 密匝匝(zā)飞扬跋扈(hù) C.寒蛩(qióng)紫蟹(xiè) 急攘攘(rǎng)未雨绸缪(móu ) D.鞋履(lǚ)命窘(jiǒng) 水粼粼(lín)风驰电掣(chè)
探究点
谈谈这首元曲讽刺了世人在金钱面前暴露出的哪些丑态? 答:张可久叹世,是感叹世人在钱的面前所暴露的种种丑 态。不重人情而以钱为亲,已令人慨叹;且又以文章为名 而汲汲金钱,那就完全沦为钱的奴仆而丧失读书人“无恒 产而有恒心”的本色了。更有甚者,不仅自己贪钱敛财, 反而嘲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廉者,这就更使清廉者寒心了! 作者揭露这种黑白颠倒的世情丑态,不愿随波逐流,却又 无力回天,只能借助酒葫芦佯装糊涂,这样似乎还能求得 所谓的安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探究点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的眼中,秋总是灰色消沉的。 白朴的《越调·天净沙 秋》在写秋上有什么特点?
• 写秋景,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的 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压抑。
•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词时,颇费心神。 如用一点飞鸿影下作为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的结语,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气 息。
探究点
试结合作品分析《越调·天净沙 秋》“同曲异景,虚实对照” 的艺术特色? 在这支秋景曲中,作者描绘了两幅图画,色彩明暗对比鲜 明,虚实对照,情从景出。
元曲五首ppt1
【越调】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2.阅读《越调· 天净沙 秋》,思考:曲中两幅图景有何不同?
第二幅用了青、绿、白、 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 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 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的。如 此交杂相错,使得原本寂寞萧 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 多彩多姿起来。 而且前一幅图是实景,后 一幅图是虚景,可谓“同曲异 景,虚实对照”。
第6 课 元曲五首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记:了解作者及元曲的相关知识。 2.读: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 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 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3.写: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4.练:学会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可久(约1270-1348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 治今浙江宁波)人。专力写散曲, 留存作品八百五十余篇,为元人 中最多者。 多描绘自然风景,咏 歌颓放生活, 也有不少写闺情及 应酬之作。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 波。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 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有 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 恶, 从而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 不分的现实。
【越调】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3.阅读《双调· 大德歌 春》,思考:该散曲是如何写“思”的?
答案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 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 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 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 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PPT优秀课件
10.前四句所写景物有什么特色?它在全曲中的作用是 什么?(3 分) 答案 前四句所写的是秋景,但作者一反古代文人伤 秋悲秋的情调,把秋景写得色彩绚丽,生机盎然。作 者之所以极力赞颂秋景,是为下文要抒发的归隐之情 作铺垫。
11.从“官品极”到结尾,是作者直抒胸臆,主要表 达了什么意思?(3 分) 答案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是说即使做官做到一 品,对于改变当时黑暗腐朽的朝政也不会有什么用。 这是最后两句的“因”,最后两句则是前两句的 “果”,因为出仕没有意义,还不如归隐山林。
D.妩媚.(mèi)
泪痕.(hén)
道行.(hénɡ)
薄.脆(báo)
解析 “霁”读 j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皆嫌命.窘. 命窘:命不好。 B.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无消息:鱼雁没有来。 C.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
D.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阑: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 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2.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 分)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 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 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 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 扇。
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 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 明。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的 境界。 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 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 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 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 流,是动态的。
高中语文6元曲五首PPT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hún 饨 hún 浊 hùn 沌 柳 xù wěn 乱
易错字 馄 混 混 絮 紊
词语 官 xián jiē 道 lǚ 行 木 jī xī 牛
易错字 衔 街 履 屐 犀
第12页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积名句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越 调·天净沙 秋》) (2)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春》) (3)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 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4)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秋思》)
第13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一】 感受意境,体会散曲中蕴含思想感情
1.《正宫·醉太平 刺世》主题是什么?经过这首小令,我们能够
看出作者怎样处世态度?
提醒:作品讽刺了不择伎俩追求金钱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
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根源。作者痛恨丑恶世风,不甘同流合
污,只求独善其身。
第10页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变徵.
馄.饨.
隩.州
糊
糊.口 糊.弄
重
掩重.门 重.听
读音 zhǐ hún tun yù hú hù chóng zhòng
加点字
巢鸠.
蛩.
密匝.匝
蛇
龙蛇. 委蛇.
宁
宁.贴 宁.可
读音 jiū qióng zā shé yí níng nìng
第11页
第16页
问题导思
高中语文 2.7《元曲五首》教案1 语文版必修3
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2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1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从作品中提炼写作方法,训练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来了解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
2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发现自己独得的秘密。
[教学法构想]一、教法1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查找了解有关元散曲的知识和相关的作家作品。
2通过诵读指导,体会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3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读写结合。
二、学法1借助网络等媒体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学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2反复诵读,抓住形象,体会情思。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难点: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了解散曲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汇报总结。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
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
(这一条是重点)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
(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
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
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
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语文版元曲五首完整版 PPT
在音韵方面,元散曲没有入声,余下得平、 上、去三声,可以混合使用,比较自由,使 作者不致因韵脚受平仄限制而妨碍其表 达与创作,这就是押韵得一个解放。但就 是散曲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有时甚至就是每句一韵。在这方面,格律 又较诗、词严格。
元曲三要素: 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往今来世上得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 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将封 建社会中世人争名夺利得丑态写得如此肮 脏,表达了作者对她们及世俗得极端厌恶之 情。
思考:
《离亭宴煞》这支曲子运用了多种表达技 巧来表达思想内容,试选择其中得两种来具 体分析。
例二 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得手法,首先将 古往今来世上得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 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写尽 了追名逐利者得丑态,然后将她们与世人得 高雅情趣相对照,写出自己与争名夺利者得 两样生活:争名夺利者每天忙忙碌碌,为生活 奔波;自己瞧淡生活,超然物外。表现作者对 世俗得厌恶,对高雅、闲适生活得喜爱之情。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 浙江鄞县)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 昆山县得幕僚。仕途上不很得意。平生好 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 《功堤渔唱》、《小山北曲联乐府》等散 曲集。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内容以表现闲 逸情怀为主。
分析课文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1、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得情感一致。前曲重在写 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 等景物,寓离别得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 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 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共同把离人得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元曲五首ppt1 语文版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
1.记:了解作者及元曲的相关知识。 2.读: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 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 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3.写: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4.练:学会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可久(约1270-1348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 治今浙江宁波)人。专力写散曲, 留存作品八百五十余篇,为元人 中最多者。 多描绘自然风景,咏 歌颓放生活, 也有不少写闺情及 应酬之作。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 波。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 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有 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 恶, 从而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 不分的现实。
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准确把 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 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 化浓郁的思念和孤寂之情。
双调· 大德歌· 春 子规啼,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 飘柳絮飞。一春鱼 雁无消息,则见双 燕斗衔泥。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4.阅读《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主人公的愁绪的? 别情》,思考:该曲是如何强化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2)最后一支曲[离亭宴煞],点明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概括。
答案 正面点 题:可叹人生在 世,只有睡觉时 才得安宁,天一 亮便有万事干扰 不休。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 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 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 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 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 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 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 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 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高中语文】元曲五首ppt精品课件
马致远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是抒情的?
马古 道 西 风 瘦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写景:
(恬静温馨) 藤、树、鸦、道、风、马,阳
反衬对比
(萧瑟荒凉)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
当然,文学发展的内因,即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是
最主要的原因。
散曲独特的诗歌形式——与音乐相生相伴
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 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宫 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曲牌是每首曲的乐 谱名称,相当于宋词的词牌。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 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王国维说过,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
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 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
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是有其原因的:
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 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 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 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 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 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 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6,艺术特色? 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 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
张可久这首小令《中原音韵》 题作“感怀”,《北词纪外集》 题作“叹世“。它辛辣讽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1、词: 水晶环:比喻清白的人 2、大意:清白的人一进入社会就随波逐流。 3、讽刺什么? 讽刺社会是个大染缸。 4、用了哪些手法?“滚”有何好处? 对比、比喻 滚,形象写出了一些人甘愿同流合污的丑行。
面糊盆:比喻污浊不清的社会。滚:混成一团,同流合污。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 馄饨。 1、词意:盛钱囤,比喻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囤,储粮
训练案
三、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 《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纪君祥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C.杂剧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 丑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于“旦”中。 D.散曲包括小令和杂剧(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由宫调、曲 子和题目组成。如《越调· 天净沙 秋思》,“越调”为调 名,“天净沙”为曲牌,“秋思”则是题目。
文章结构
子规啼 未归 春柳絮飞 人憔悴 借景抒情 燕衔泥 无消息
大德歌
探究点
试分析《双调· 大德歌 春》的行文思路?(这首元曲 是如何写“思”的?试分析。) 答: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 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 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 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 “添”字尤见精神,准确把握了因“思”而起的 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 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一点飞鸿影下。 如何理解?
秋雁从天空飞过,影子揣投在了地上。
2,青山绿水与白草红叶黄花 有什么区别? “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 “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
3,描写怎样的秋景? 活跃,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 乐观向上的力量。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孤村 落日 残霞 秋 ——秋之图 轻烟 老树 寒鸦 飞鸿 青山 绿水 白草 红叶 黄花
《双调· 大德歌 春》
大德歌,“双调”的一个曲牌。有人 认为,这个曲牌是关汉卿自创的,留下来 的只有关汉卿的十首《大德歌》,大约是 在大德年间写的。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此曲表现的是少妇思念 丈夫的情感。
《双调· 大德歌春》
是用春日即将回归大地的景象表 达游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
探究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在构图上 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 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 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使这种萧瑟的气氛活跃起 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 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 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气息。
天净沙
主旨思想
本散曲经过名词意象的组合,勾画出了一 幅苍凉而有意蕴的秋景图。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探究点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的眼中,秋总是灰色消沉的。 白朴的《越调· 天净沙 秋》在写秋上有什么特点? • 写秋景,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的 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压抑。 •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词时,颇费心神。 如用一点飞鸿影下作为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的结语,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气 息。 •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 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 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 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 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多彩多姿。
主题思想
本散曲通过对现实中人情淡薄,清 浊不分,颠倒黑白的现状的描写, 辛辣 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 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表达了作者愤 世嫉俗的感情。
写作上特色 (1)采用对比、比喻、鼎足对
探究点
(2)语言通俗。此曲未用一典,全用口语、俗语作比喻, “水晶杯”“面糊盆”“盛钱囤”“睡馄饨”等,通 俗上口,充满尖锐泼辣的意味,正好切合嬉笑怒骂的 讽刺。
朗读正音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命窘(jiǒng)盛钱囤(dùn)清廉(lián) • 馄饨(tún)
解析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1、大意:世人都嫌命运不好,谁看见钱不 亲? 2、讽刺世人什么?在全曲中作用?手法? 讽刺世人贪财、人情淡薄。 点明全篇的主旨,道出“贪财”是世风腐败 的根源 反问
探究点
试结合作品分析《越调· 天净沙 秋》“同曲异景,虚实对照” 的艺术特色? 在这支秋景曲中,作者描绘了两幅图画,色彩明暗对比鲜 明,虚实对照,情从景出。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绘的。作者撷取了六种自然景物: 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轻、老、寒 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 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令人感到浓浓的秋 意,照应了题目“秋”。“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是傍晚 时分,更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 惆怅之感。孤零零的小村庄,树木枯老,乌鸦出没,一点 生气都没有,又缭绕着飘渺迷蒙的“轻烟”,这样的画面 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凄凉、扑朔迷离的情思。在这里, 作者正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 清的迟暮秋景图。
元曲五首
《正宫·醉太平
刺世》
教学目标
• • 准确理解该曲,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把握该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 解题:
• • • 正宫,宫调名。 醉太平,曲牌名 刺世,题目
• 张可久,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 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 人。 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 与乔吉并称“双壁”, 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元散曲“清丽派”代表作家。 • 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 《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版本传世。 他仕途不顺,多次做路吏,下级官。他时 官时隐,足迹遍布江、浙、闽、湘、赣, 一生奔波,抑郁感伤。
(3)语言尖锐泼辣的。 本首词开篇尖锐的直奔主旨,而后连用多个比喻,以当 时元代社会口语、俗语着笔,语言着实泼辣。整支曲 子语言尖辣,语调冷峻,音节铿锵,表意酣畅淋漓。
(4)和谐的音律。此曲在音律上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越调· 天净沙 秋》
题目解说: 天净沙,是越调的常用曲。形式短小,近 于六言绝句,适于即景抒情。元曲的小令 是独立的曲子,但也有不少作者用若干支 曲子歌咏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构成组诗,白 朴的这首曲子,就是他歌咏春夏秋冬四景 的组诗中的第三篇。
训练案
• 一、填空 • 1、元曲是继诗,词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是配 乐歌唱的诗,盛行于元代。 • 2、元曲分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小令又 称叶儿,散套又称套曲。 • 3、元曲的体制最主要的有宫调和曲牌。
训练案
• 二、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A.馄饨(dǔn) 憔悴(cuì ) 醉醺醺(xūn)纵横捭阖(bǎi) B.衔泥(xián)咆哮(páo) 密匝匝(zā)飞扬跋扈(hù) C.寒蛩(qióng)紫蟹(xiè) 急攘攘(rǎng)未雨绸缪(móu ) D.鞋履(lǚ)命窘(jiǒng) 水粼粼(lí n)风驰电掣(chè)
器具。
门庭,门口庭院。 迷魂阵,比喻坑人陷阱 睡馄饨,比喻不懂世事 2、大意: 济世的文章成了读书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待客 修身的庭院改成了坑人陷阱,清廉的人反被贬为 不懂世事。 3、写什么?讽刺了什么?手法? 列举三种丑恶现象, 讽刺社会上拜金、腐败、是非颠倒现象。 比喻、对比、鼎足对(排比)
葫芦提倒稳。 1、词意: 葫芦提,糊糊涂涂。 大意:我糊糊涂涂的反倒睡得安稳。 2、写什么? 写作者的处世态度。 3、有人认为作者消极,你怎么理解? 表面看消极,其实是作者无奈、苦闷、愤激之 语。作者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回天,所以 只好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