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植被类型及分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植被类型及分布
一、选择题
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解析第1题,“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因此D项正确。第2题,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敞开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敞开是为了采光,C项正确。第3题,根据防寒棚应在树木北侧,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定出图中方向,再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
再根据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因此A项正确。
答案 1.D 2.C 3.A
读自然景观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4~5题。
4.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5.图中甲植被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稀树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第4题,该模式图反映的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乙方向东西更替,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为水分变化,选择B。第5题,图中甲与雨林在同一纬度,属于热带地区,介于雨林与荒漠之间应该是草原,所以说最有可能是热带稀树草原,选择B。
答案 4.B 5.B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科研工作者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处,海拔 1 300米至 1 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的出现符合(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7.这一片热带雨林形成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①西南季风②东南季风③河谷地形④盆地地形⑤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解析第6题,科研工作者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热带雨林,不是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它属于自然带分布中出现的非地带性现象。第7题,读图可知,高黎贡山降水最丰富,这是西南季风受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造成的;另外,河谷海拔低、气温高,再加上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形成了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相应的热带雨林植被。
答案 6.D 7.B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其含量与气候、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等有关。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层深度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9.土壤有机碳通过分解产生CO2,是土壤碳与大气CO2交换的主要形式,若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试推断该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B.减弱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C.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D.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加剧
解析第8题,图示反映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山地植被类型往往取决于气候中的水热条件,而山地海拔是山地气候的主导因素。综上分析,海拔是影响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故选C。第9题,由题干“土壤有机碳通过分解产生CO2,是土壤碳与大气CO2交换的主要
形式”可以推知,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草地开垦为农田,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进而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故选C。
答案8.C 9.C
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贴伏于地面,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片表面温度)在15~18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下图示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寒荒漠
C.高山草甸
D.高山灌木林
11.与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相比,该山地 4 500~4 760米处( )
A.草地发育较好
B.降水较多
C.透光性较高
D.气温较低
解析第10题,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贴伏于地面,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故可排除透光性差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灌木林;因是垫状植物分布区,且有一定温度和降水条件,适合草甸的生长,故选C。第11题,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为海拔4 900米处,与之相比,该山地4 500~4 760米处的海拔低,气温较高,D项错误;垫状点地梅喜光,所以其最大盖度区透光性更高,C项错误;由材料中“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可推断其最大盖度区降水较多,B项错误;草地退化增加了透光率,从而为垫状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提供了适宜条件,A项正确。
答案10.C 11.A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2~14题。
12.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13.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