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
1.1《给动物分类》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课题给动物分类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2、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观看视频,回答看图回答交流从视频和旅游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应该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小组内确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给动物分类需要一定标准。
按不同标准会有不同分类。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二、摸脊椎活动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提示:首先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一)做脊椎模型1、准备材料:线轴6 个、圆纸片5 张、棉线、胶带、剪刀。
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物种分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
3.学生能够分类不同动物并运用适当的分类标准。
教学准备:1.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动物分类书籍2.动物图片和卡片3.分类表格4.填色笔和彩色纸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这些动物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何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
Step 2: 引入物种分类的概念教师解释物种分类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方法,并解释其重要性。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如书籍分类、衣服分类等,让学生理解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3: 介绍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教师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动物分类方法:按体内结构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按食性分类、按外形特征分类等。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可能的分类方法。
Step 4: 分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随机分发数张动物图片或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并给出理由。
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分类结果。
Step 5: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他们选择分类标准的原因。
让其他小组和全班进行讨论和提问。
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分类标准的优劣和适用性。
Step 6: 汇总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分类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分类方法的适用范围。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统计在分类表格中,并展示给全班。
Step 7: 知识拓展教师带领学生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你们看到的这些动物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何不同之处?”现在,学生应该能够用一些科学的术语和知识对这个问题做出更深入的解释和回答。
Step 8: 拓展活动(可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使用所学的分类方法,找到其他与其相似的动物,并做一张关于该动物分类的海报。
Step 9: 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物种分类的重要性和学习动物分类的意义。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是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动物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动物,但对动物的分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动物分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可以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能正确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动物分类的概念。
2.观察法:教师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2.准备分类卡片,上有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动手进行分类。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只猫和一只狗,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或黑板,展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动物可以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小学科学26《给动物分类》(教案)
小学科学26《给动物分类》(教案)给动物分类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
2. 学会根据外部特征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
2. 动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1. 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培养。
2. 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黑板和彩色粉笔。
2. 印有不同动物图片的卡片。
3. 学生绘制动物分类表格的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将这些动物分类呢?3.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示动物的外部特征是进行分类的主要方法。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老师以黑板为依托,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
2. 老师解释动物分类的标准主要有骨骼结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等。
3. 教师以鸟类和哺乳动物为例,详细解说其分类特征。
三、动手实践(20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动物卡片。
2. 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动物卡片上的特征,将卡片分类。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叙述他们是如何分类的。
4.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学生分类的结果,以便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学生们的分类结果。
2. 学生们观察黑板上的分类结果,并讨论是否存在差异。
3.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了不同动物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并让学生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五、板书记录(5分钟)1. 将学生分类的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 教师让学生们观察并比较不同动物的分类特征,并讨论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老师告诉学生,在学校附近进行一个小型的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动物分类的过程。
2. 学生们可以带上自己的相机或者手机,拍摄一些动物的照片,并回到教室中进行讨论和分享。
1给动物分类(一)(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根据是否哺乳:哺乳动物、非哺乳动物
-根据翅膀数量:有翼动物、无翼动物
2.动物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恒温、毛发、乳腺
-鸟类:羽毛、喙、前肢变成翅膀
-鱼类:鳃、鳍、生活在水中
3.动物分类的应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蛇不属于鱼类
-预测动物的行为:根据特征判断动物的生活习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动物分类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动物分类相关的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6.作业布置:准备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生对动物分类知识的掌握。例如,给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7.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导入、讲解、互动环节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8.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准备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导手册,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动物分类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动物分类图册:提供一系列动物分类的图册,包含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动物分类知识。
另外,我也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更是一种互动的交流。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单元复习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单元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材通过图片、实物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但是他们对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同时,学生对于动物的兴趣较高,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难点:让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进行实践活动,并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实物和模型。
2.准备分类卡片和分类框。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动物卡片和分类框。
让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卡片放入相应的分类框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并对他们的描述进行评价。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对其他动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分类的方法。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2.能够通过观察并辨认不同种类的动物,将其归入相应的分类中;3.发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介绍动物的分类方式: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以及按进化关系分类。
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详细介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常见动物的特征形态、生态习性以及归属分类。
3. 动物分类的演变通过教科书、幻灯片或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动物分类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当前世界动物分类的演变历程。
三、教学重点1.熟练使用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2.完成对常见动物的分辨和归类;3.了解动物分类的演变历程。
四、教学难点1.完成对常见动物的分辨和归类;2.了解动物分类的演变历程。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等方式展示一些动物,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分类。
2. 新知讲解1.介绍动物的分类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介绍按进化关系分类的思路;2.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分别介绍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归属分类。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别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基础练习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展示常见动物的特征,让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归类,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5. 拓展实践1.学校动物园实地参观,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并进行分组合作归类;2.班级集体制作动物分类展板,将所学的知识展示给其他年级和家长。
六、教学评价1.考试:以学生正确分类的数量和正确比例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评价;2.师生互评: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展示的情况,开展师生互评,鼓励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七、教学心得本次教学的设计强调了因材施教、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给动物分类》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给动物分类》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常见的动物分类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动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 常见的动物分类特征。
3. 动物分类的实际操作。
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
2. 分类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工具。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掌握常见的动物分类特征。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动物的分类特征,给提供的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进行分类。
4.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6. 课堂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分类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身边的动物,尝试进行分类。
2. 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3.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分类知识和保护意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物分类的原因和重要性。
2. 利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动物的特征,掌握分类方法。
4.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
七、教学难点1. 动物分类方法和原则的理解。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及板书 共两篇 教案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及板书(一)一、教学目标:1、懂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懂的脊椎的作用是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能够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体验脊椎的特点4.通过做脊椎模型的活动,研究脊椎的作用。
6、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那么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2.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给动物分类。
【意图解析】直接导入,开门见山,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看一看她们分别住在哪个区呢?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在哪个区域呢?动物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你知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吗?同学们,你们能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下面这些动物分类吗?(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的插图)(学生讨论探究: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并展示)生物学家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接下来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标准,按照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意图解析】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园入手,设置情境,使学生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并能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道生物学家是按照有无脊椎进行分类的,并能进行分类。
(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人类属于什么动物呢?我们人类也是脊椎动物,脊椎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两两一组互相摸一摸,感受脊椎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体验交流:脊椎是一节一节的)3.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呢?【意图解析】通过触摸直观的感受脊椎的特点,加深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为探究脊椎的作用做铺垫。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分类方面可能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分类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
2.难点: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描述动物。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部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段关于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笔记本记录下动物的外部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
提问:“你们是如何给动物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可以进行分类?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A.狗 B.兔子 C.金鱼 D.蝗虫
2.下列动物体内没有“骨骼”的是()。
A.鸡 B.麻雀 C.蚯蚓 D.蛇
3.下列()不是鱼类。
A.鲫鱼B.甲鱼C.鲤鱼 D.鲨鱼
4.下面的动物中不同类的是()。
A.B.C.
D.
5.下面的动物中不同类的是()。
A.B.C.
D.
6.下面的动物中不同类的是()。
A.B.C.
D.
二、判断题
1.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 )
2.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安全的走路、乘车和传递物品。
( )
3.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生长。
( )
4.蜣螂以粪便为食,它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 )
5.蚊子在大自然中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应该把蚊子全部消灭。
( )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C
1.√
2.√
3.√
4.√
5.×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1《给动物分类》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课题给动物分类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2、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观看视频,回答看图回答交流从视频和旅游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应该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小组内确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给动物分类需要一定标准。
按不同标准会有不同分类。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二、摸脊椎活动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提示:首先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一)做脊椎模型1、准备材料:线轴6 个、圆纸片5 张、棉线、胶带、剪刀。
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教科版一下科学《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材,主题为《给动物分类》。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从而学会分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兴趣。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2.难点: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合理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分类。
2.准备分类卡片,上面印有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名称。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分类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动物可以怎么分类吗?”让学生思考动物分类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动物的特征。
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四上科学第1课《给动物分类》教案+习题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教学目标1、懂得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并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有脊椎这一标准给动物分类。
2、引导学生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探究脊椎的特点,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找出一些动物的脊椎。
4、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研究脊椎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脊椎动物的特点,能够学会给动物分类,画出脊椎动物的脊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上的小诗。
遥远的天空中,举行着一场飞行赛。
猜猜,谁的耐力最强?茂密的雨林里,举行着一场音乐会。
猜猜,谁的歌喉最美?广阔的草原上,举行着一场运动会。
猜猜,谁的速度最大?……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飞行赛中谁的耐力最强?音乐会中谁的歌喉最美?草原的运动会上,谁的速度最快?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动物王国中的情景,三个小节分别描述了飞行的动物、昆虫、草原上的动物三大类。
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会给动物分类。
4、板书课题:1给动物分类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1、出示课本第2页的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哪些?他们分别住在哪个区?预设: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2、动物园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其实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成了各种类别,很明显,动物园是按照动物的类型给动物分类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吗?3、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分别是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他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预设: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3)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动物分类的深入研究兴趣。
(4) 提倡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长期观察、记录动物习性的习惯。
(5)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了解动物分类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十.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分类的概念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分类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3. 开展互动教学:开展互动教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动物分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指导。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活动,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不够全面: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需要增加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3) 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自然世界》、《野生动物的秘密》等纪录片,感受动物的神奇之处,提高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4) 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动物分类实验,如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制作动物分类卡片等。
2. 拓展建议:
(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的多样性,提高对动物分类的实际操作能力。
答案:爬行动物的特征包括:身体覆盖有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等。
《给动物分类》教案
《给动物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1. 了解动物的分类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一些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并能够对动物进行初步分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动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2. 动物的分类特征;3. 动物的分类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动物图片、分类表格、分类卡片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3. 教学环境:教室应布置整洁,并保证学生的集中注意力;4. 教师备课:准备充分,熟悉教案内容,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动物分类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2)让学生观察几组动物图片,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让学生自由谈论“什么是动物分类”,并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
2. 学习动物分类原理(1)教师给学生讲解动物分类原理,包括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门、纲、目、科、属、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3)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动物分类特征(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例如: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2)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填写分类表格,并尝试对这些动物进行初步分类;(3)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检查学生对动物分类特征的掌握情况。
4. 动手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动物分类卡片;(2)学生根据自己的卡片,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展示动物的分类特征,并请同学们帮助分类。
5. 拓展延伸(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动物分类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其他动物分类的方法,并尝试对更多的动物进行分类;(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及板书 共两篇 教案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及板书(一)一、教学目标:1、懂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懂的脊椎的作用是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能够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体验脊椎的特点4.通过做脊椎模型的活动,研究脊椎的作用。
6、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那么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2.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给动物分类。
【意图解析】直接导入,开门见山,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看一看她们分别住在哪个区呢?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在哪个区域呢?动物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你知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吗?同学们,你们能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下面这些动物分类吗?(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的插图)(学生讨论探究: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并展示)生物学家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接下来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标准,按照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意图解析】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园入手,设置情境,使学生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并能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道生物学家是按照有无脊椎进行分类的,并能进行分类。
(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人类属于什么动物呢?我们人类也是脊椎动物,脊椎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两两一组互相摸一摸,感受脊椎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体验交流:脊椎是一节一节的)3.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呢?【意图解析】通过触摸直观的感受脊椎的特点,加深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为探究脊椎的作用做铺垫。
第1课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1给动物分类授课时间:月日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的起始课,动物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本课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观察、分类、建模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逐步将研究聚焦到动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身体结构一一脊椎上。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话题入手,学生尝试按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柱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通过模人的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同动物的脊椎,最后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多姿多彩的动物,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感性经验,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但是对动物的科学分类上还认识不足,本课学生将感受到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动物,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有利于人们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教学目标】1通过给动物进行分类,掌握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的方法,知道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
2.通过摸脊椎、做模型、找脊椎等活动,描述脊椎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找蟾蛛、鱼、鸵鸟、狗、蛇的脊椎,更好地认识不同动物的脊椎,并尝试将动物按是否有脊椎进行分类。
3.通过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并判断这些动物是否都是脊椎动物。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材料: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引导思考:(1)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住在哪个区?(2)如果动物园中的动物没有进行分类,会是什么情况?预设:动物会陷入混乱,食物链顶端动物会吃掉食物链底端的动物。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掌握动物的系统分类法;3.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法进行动物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安排课前调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及其分类方法;2.以生动的图例和实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3.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系统分类法进行动物分类。
2.2 教学难点1.系统分类法的讲解和运用;2.辨别和归类不同种类的动物。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1.动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2.动物的基本特征;3.系统分类法。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动物世界的神秘与美妙,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分类方法和意义。
第二步:课前调查老师安排学生课前调查,通过网络和实地寻找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第三步:带着学生观察动物老师出示图片和实物,带着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和生物习性,加深学生对动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第四步:讲授动物分类法老师讲解系统分类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类法的运用。
第五步:小组讨论和分类练习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根据分类法和特征进行动物分类。
运用分类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动物分类法和特征的理解。
第六步:总结回顾老师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交互式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
4.2 教学手段1.PPT展示;2.实物展示;3.图片展示;4.生物模型;5.课堂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5.1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分类法进行动物分类;2.学生能否对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法进行准确描述;3.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5.2 教学过程评价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法是否适合学生;3.教学手段是否有效。
六、教学补充教师可以将本次课程的内容与其他生物课程结合起来,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课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体会动物具有多样性,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认识动物,提高建立动物保护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活动记录单
教师:动物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
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看看你认识他们吗?(学生说动物名字。
)
他们都是什么什么呢?(学生:都是动物;板书:动物)
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小组“开火车”回答)
2.教师小结:哦,原来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当一次科学家给动物分分类吧(板书:给动物分类)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请大家在一分钟之内把这些动物的名字写在记录单上(不可能完成)
2.提问: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他们的名字呢?(引出给动物编号)
3.师生一同在记录单第一面完成动物的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定一定:
⑴教师:分类开始前,我们要确定这些动物都有或没有的特点来确定一个分类的标准,(播放视频)看看老师想定
什么标准?(引出有没有脚)。
⑵教师:你还能想到哪些标准呢?(引导学生说出以外形特点或者生活环境等,如:脚、翅膀、触角、尾巴、水里等,用上有没有、会不会、能不能……等,并板书)
⑶教师:与学生一起将“有没有脚”填写到第一组分类标准上。
2.分一分:
出示分类工具,根据学生回应进行分类,故意引出动物(蜗牛、蛞蝓、蛤蜊)分类是存在争议
3.说一说
回忆蜗牛和蛞蝓的“腹足”,介绍蛤蜊的“斧足”,说明这三种动物是有脚的。
4.记一记:
教师跟学生一同在记录单上完成分类结果。
5.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6.分发工具
7.学生活动时间
三、交流研讨
1.展示汇报:
教师以照片形式统计分类结果,全班学生一同订正,并缩小分类圈,找出独有的分类。
2.小结。
四、拓展提升:
1、教师:世界上动物的种类很多,但是有些动物的数量却很少
2、介绍“濒危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概念
3、展示部分濒危动物
4、引导学生自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