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1.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一门关于宇宙、人类和社会最一般性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最普遍、最抽象的思维方式和认识形式。

-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存在、认识和价值等方面,它是对宇宙和生活的一般性原理和本质的探讨。

2.哲学的基本特征-抽象性:哲学是最抽象、最一般、最普遍性的学科。

-客观性:哲学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法则的认识和总结。

-批判性:哲学常常以批判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矛盾的规律。

-体系性:哲学不仅包括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还要求这些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3.哲学的研究范畴-本体论:研究宇宙的本原和基本结构的学科。

-认识论:研究认识的来源、本质、发展规律和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的学科。

-伦理学:研究道德规范和一般价值原则的学科。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价值和理想的学科。

-美学: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审美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4.哲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思想家-古代哲学:包括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代表思想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老子等。

-中世纪哲学:主要包括基督教哲学,代表思想家有奥古斯丁、阿奎那等。

-近代哲学:包括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实用哲学等,代表思想家有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

-现代哲学:包括实证主义、存在主义、新唯心主义等,代表思想家有康德、萨特、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5.文化的概念和要素-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遗产和世界的共同财富,包括思想、艺术、制度、风俗等多个方面。

-文化的要素包括宗教、道德、法律、风俗、语言、艺术等。

6.文化的功能和特征-文化的功能:包括创造性功能、生活调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价值传递功能和精神指导功能等。

-文化的特征:包括多样性、可塑性、传承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

7.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基本形式-文化的内在结构: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符号层面。

-文化的基本形式: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大众文化和全球文化。

8.文化多元一体化-文化多元一体化是指不同文化在不同场合、不同领域相互交融并共同发展的过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哲学与文化是高中政治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涉及众多思想家和文化传承。

下面将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哲学与文化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概念与特征哲学是人们对世界、人生、思维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的学科。

其特征包括理论的、综合的和系统的。

2.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艺术、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其特征包括多样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1.儒家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孝道等,主张家族伦理和社会和谐。

2.道家哲学道家思想注重自然之道,主张顺应自然、自我修养和遵循道德规范。

3.墨家哲学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俭等,主张实用主义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4.法家哲学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强权政治,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5.儒家文化传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家族伦理、礼仪道德、仁义和传统礼仪。

6.道家文化传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文化注重宇宙观念、宽容大度和顺应自然。

7.墨家文化传统以墨子为代表,墨家文化注重兼爱、非攻、宽容和实用主义。

8.法家文化传统以韩非、李斯为代表,法家文化注重法治、政治理论和实用主义。

三、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1.中国现代哲学的特征中国现代哲学在接触西方哲学后,出现了新的学术思潮,特征包括启蒙、反叛和探索。

2.中国现代文化的特征中国现代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文化现象,特征包括多元、开放和创新。

四、世界哲学与文化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其理念包括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唯物主义。

2.印度哲学印度哲学包括吠陀哲学、佛教、耆那教等,其主要思想包括轮回转世、解脱和善恶报应。

3.中东哲学中东哲学包括伊斯兰哲学、犹太哲学等,其主要思想包括神学、伦理和宗教法规。

4.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包括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其主要特征包括宗教信仰、人文主义和法律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究世界本质和人类境遇的学科,是一种追求智慧、探究真理、寻求答案的学问。

2.哲学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辩证性、综合性和批判性。

3.哲学的内容: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宇宙本体、生命及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二、文化基本概念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2.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包括它的客观性、主观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3.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其承载的历史、民族精神和文明成果等方面。

三、哲学的基本方法1.形而上学方法:形而上学是哲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宇宙的本原和基础、实体和现象的本质等问题。

2.辩证法方法:辩证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对立,以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3.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主张从实际的经验和数据出发,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

四、哲学思想1.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

2.近代哲学思想:近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主要研究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3.当代哲学思想:当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主要关注存在、个体和历史等问题。

五、文化多元性1.文化多元性的概念:文化多元性是指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文化多元性的影响: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冲突、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3.文化多元性的挑战:文化多元性会带来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认同的混淆、文化传播的困难等问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

六、全球化与本土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2.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全球经济格局、文化传播、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许多争论。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注意:对于“重点”的理解哲学原理、方法论及其运用(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注意】:(1)凡是讲到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一定是遵循(或违背)了某种客观性(如: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如果人们科学办事,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2)把握例词: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拔苗助长、根据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态失衡。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用物质和意识辩证辩证关系原理1+2/3/4(看材料)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5+6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2+3+4用(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知识1+2+5(其余看材料)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发对主观主义②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全面把握实际,做到既……又……④原理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核心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哲学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区别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哲学家)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

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哲学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以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例:“乾坤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以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算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例:“天别变,道亦别变。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2、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以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靠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存在算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万物是我们的表象”(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以为现实的物质世界不过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二、(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进展的,都有自个儿的起源和进展史,基本上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具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日子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基本上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认识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部分 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部分 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合格考:哲学部分必背知识整理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

哲学的起源:哲学源自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2.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获得灵魂”。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4.世界观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5.方法论的含义: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人类知识大致分为三类:①自然科学知识②社会科学知识③思维科学知识【判断】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②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③哲学都是科学的()8.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1)基本问题: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大全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大全归纳
5
联系的观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6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方法论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做好思想准备,准备走曲折的路,克服困难,接受挫折和考验。
1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法论要求树立实践观点,在实践基础上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同时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12
价值观与人生选择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大全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新人教版必修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概括第一部分、唯物论( 5 个)一、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心主义以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要全部从本质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路,阻挡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拥有调理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 重视精神的力量 , 自觉地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 战胜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拥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 , 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挡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战胜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拥有广泛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要求我们,一定按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做事五、尊敬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眼前又不是力所不及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既要尊敬客观规律,按规律做事,又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敬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联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 3 个)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独一根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咀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现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白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委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里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尊重、一发探、两结合、两反对)①做事情婴尊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是什么 (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觉形成的零落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根源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

2、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其他关系(1)哲学揭露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进哲学的发展。

(3)哲学是对详细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哲学为详细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想和存在何者为根源 ( 第一性 ) 的问题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想②唯物主义:思想决定存在(2)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①可知论:思想能认识存在②不行知论:思想不可以认识存在2、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碰到的和没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全部哲学都不可以回避,一定回答的问题。

(3)它贯串于哲学发展的一直。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根源,先有物质后存心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否定世界是神创建的,以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纳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纳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以为原子是世界的根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此拥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等限制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政治是同学们复习的重点,想要高中政治得高分就要熟悉地背好各种知识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哲学知识点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知识版喊了大量的原理知识和方法论,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一一去理解明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篇1价值观、人生观部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

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

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篇21.实践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基本特点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②特点:⑴具有客观物质性。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而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来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包括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们构成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
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身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知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那么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根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络【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络。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络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络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络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络进展详细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部分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方向,但是没有科学依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承认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它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部分
(一)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
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
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此原理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要回到实践中去)
(二)认识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三)真理的含义及属性: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史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第一,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
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
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第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第二,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
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第三,部分是整
体中的部分,离不开整体;第四,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
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发展的观点: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b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走向灭亡。

c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
支持。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 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的完善过程。

B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
过程。

C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D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
长的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勇敢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要求我们
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不能拔苗助长。

(三)矛盾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没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但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即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事物的性
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
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
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重点论:在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辩证否定观: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又要立足实践,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B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A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B 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C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加以接军,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又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