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作业答案

水轮机作业答案
水轮机作业答案

1、某水轮机进行效率试验时测得的读数如下:水轮机进口压力表的读数为6.3kg/cm2,装压力表处的钢管直径为6m ,压力钢管中心高程为90 m ,压力表距钢管中心距离为3.5m 。水轮机的流量Q 为270m3/s ,下游尾水位高程为97m ,发电机出力为1.5╳105kW ,发电机的效率97.5%f η=。求该工况下水轮机的效率。

()()2

2

22122

22

1122111

22212125=02270

9.556229.55==4.65229.8122=4.6590 3.5630097=64.15 1.51097.5%9.81270a n P P V g

Q V m s D V m g V P V P H E E Z Z g

g m

P P αγγππαααγγη≈===???? ? ??????????=-=++-++ ? ?

????+++-++?==??解:将水轮机出口断面取在下游断面,则,=0.905

64.15

2、已知某水电站装有ZZ440-LH-800型水轮机,设计流量Q=490m3/s ,设计水头为21米,额定转速为60rpm ,叶片出口角0227β=,轮毂直径10.5B d D =,容积效率98%v η=,水力效率95.2%h η=。试绘制该工况下水轮机进、出口水流速度三角形,并求进口角。

()()()11212222212220

20222211221860

25.133/60

6049098%

12.738/111844412.738

25.1330.133/tan tan 2712.738tan 890.133

1

1

2195.2%25.13325.9.8

m m B m u m u s u u u D n

U U m s Q

V V m s

K D d V V U m s V V H U V U V g

V ππππβααη??==

=

=?==

=

=-???-=-=-=====

-?=-,得()

1011110

111111330.1337.928/12.738

tan 587.928

12.738

tan 3725.1337.928

u m u m u V m s V V V U V ααββ?=====

==--,得,得

3、已知水轮机型号HL220-LJ-550,N=10.25万kW ,设计水头H 为48m ,设计流量Q=241m3/s ,额定转速为88.2rpm ,导叶高度010.2b D =,211.13D D =。

210/m V m s =,0184β=,0220β=,95%h η=。试绘制叶片进、出口速度三角

形。(120.2k k ==)

1111101110

10111122 5.588.2

25.399/60

60

241

63.398/0.2 5.50.2 5.5

63.398

25.39918.736/tan tan 84

63.398tan 7418.736

1.13 5.588.2

28.70160

60

m m u m u D n U m s

Q V m s

K D b V V U m s V V D n U m ππππβααππ??==

==

==????=-=-==

==???==

=叶片进口处:,得叶片出口处:()222

222220

202212/241

9.930/0.2 1.13 5.59.930

28.701 1.419/tan tan 209.930

tan 821.419

m m u m u s

Q V m s K D V V U m s V V ππβαα=

==???=-=-==

==,得

4、已知美国大古力水电站的机组型号为HL200-LJ-975,导叶高度010.25b D =,其设计参数为:设计水头为108m ,N=70万kW ,机组额定转速为85.7rpm ,,

210.3D m =,水轮机效率0096%,20ηα==,0290α=,试绘制叶片进、出口速

度三角形。

0014

31111100

111

111209.817010688.231/9.819.8110896%9.7585.743.751/6060688.231

9.218/19.750.259.759.218tan 27tan 43.7519.218tan 20m m m HL N QH N Q m s

H D n U m s

Q V m s

K D b V U V U ααη

ηππππββα===?===????======????=

==--对于式水轮机,,得222

2

2

220

222

22210.385.7

46.219/6060688.231 2.065/110.3 2.065tan 3tan 46.219 2.065tan 90m m m D n

m s

Q V m s K D V U V ππππββα??==

====??=

==--,得

5、已知水轮机型号为HL220-LJ-410,设计水头为73m ,导叶高度010.25b D =,水电站下游水位?=138m ,水轮机汽蚀系数0.133σ=。试求水轮机吸出高度和安装高程应为多少?

()()0

2

10.09002

1380.25 4.1

13810.00.1330.02739002

137.190w s w m b H b H m

σσ?=?++

?

=?+--+?+?=+--+?+

= 6、已知水轮机型号为HL200-LJ-550,水轮机汽蚀系数0.10σ=,设计水头为112m ,导水机构的高度010.2b D =,水轮机安装高程为207m 。当下游水位为210m 时,试校核该工况是否发生翼型汽蚀?

()()00210.090022070.2 5.520710.00.100.021*********.12210w s m b H b H m m σσ?

??=?-+ ?

?

???

?=?---+?+ ?

?

???

?=---+?+ ???

=>所以会发生翼型汽蚀

7、已知某制造厂生产的HL220-LJ-550型水轮机,应用于设计水头63.5pA H m =的A 电站时,3277/A Q m s =,转速100A n rpm =,水轮机出力154000A N kW =。问当应用于设计水头49pB H m =的B 电站时,应具有多大的流量B Q 、转速B n 和出力

B N ?

3332

32

5

87.844/min 243.327/49=1.5410104388.88463.5B

B A A B

B A

A

B B B B A A A A n n n r n Q Q Q m s Q N H H N N kW

N H H ======??

????

==??= ? ? ?

??

????

8、已知某模型水轮机,模型转轮直径10.46M D m =,试验水头4m H m =,当转速

313m n rpm =时,流量

30.554/m Q m s =,模型效率88%m η=。试求:

(1)单位转速/1n 和单位流量/1Q 为多少?(2)求比转速s n 。(3)如以上所求得的单位转速和单位流量均为推荐最优值,试判别该转轮是什么型号?

113

111171.99/min 1.309/3.13 3.1371.99241.847240

M M s M n r Q m s n n HL ====

====?=∴型号为:

9、已知混流式水轮机实验时所采用的模型直径10.46M D m =,实验水头

4M H m =,在最优工况时,其额定转速313M n rpm =,工作流量

30.46/M Q m s =,轴端出力为16.6M P kW =。试求转轮直径为4.1m 的同系列原

型水轮机在水头为36m 时的最优工况下的效率、转速、流量和出力为多少?

(

(

113

11max max max 11111171.99/min 1.087/16.6

0.919

9.819.810.464

11110.9190.94811M M M M M M M M M

n r Q m s P Q H n n n ηηη====

===

==??=--=--=?

?

?==??

?

111111113111111

123111max 1.5%3%71.99/min 1.087/71.99105.351/min 4.1

1.087 4.1109.630/9.819.81109.630360.94836708.461M M M M n n n n r Q Q m s n n r D Q Q D m s

P QH kW

η=

======?===?===???=()()(

)

221122112211122211112211

cos cos I I I II II II I II I II s u u s u u s T V P V P H E E Z Z g g H V r V r g

H U V U V H U V U V g g

n Q P D ααγγω

ηηηαα????

=-=++-++ ? ?

????=

-=-=-======

,常数

单位转速:常数

单位流量:出力相似定律:()23223211232

101110.090010.0900

2

2

M T T M M s m s m w s w w s w s P

H D H N N D H H H H K H

b

HL H ZL H XD D H σσσσ===?

=-

-+??

=--?=?++?-?=?++?=?+-

常数

单位出力:立轴:,尾水位

立轴:卧式反击式: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简单模型机设计 一、设计要求 硬件: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PC机一台,排线若干,串口线一根。 软件:CMP软件 二、设计目的 1.通过对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对计算机的基 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建立整机的概念,对程序 进行编辑,校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悉和训练设计思路与实 现方法。 4.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团 队问题的解决。

三、设计电路及连线 设计电路及连线实验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 简单模型机连线图 四、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

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 (输入)、ADD (二进制加法)、STA (存数)、OUT (输出)、JMP (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前4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 明 微程序入口地址 IN 0000 0000 “INPUT DEVICE ”中 10 的开关状态→R0 0001 0000 ×××× ×××× R0+[addr]→R0 11 0010 0000 ×××× ×××× R0→[addr] 12 0011 0000 ×××× ×××× [addr]→BUS 13 0100 0000 ×××× ×××× addr →PC 14 ADD addr STA

复杂模型机实验报告.

信息学院

运行 PC→AR PC+1 RAM→BUS BUS→IR P1 PC→AR PC+1 RS→BUS BUS→DR1 ALU=0→BUS BUS→RD SW→BUS BUS→RD 00(直接)CLR RD→BUS BUS→DR2 DR1+DR2→ BUS→RD 01 01 01 01 02 20 212325 52 53 31 27 RS→RD RS→299 RRC 299→RD RS→299 RLC 299→RD 01 3032 54 55 36 67 70 IN MOV RRC SUC RLC RD→LED 01 STOP 01 26 24 ADC RS→BUS BUS→DR2 RD→BUS BUS→DR1 DR1→DR1 DR1+1→ BUS→DR1 DR1→DR1 DR1+DR2→ BUS→RD 56 57 60 61 RD→BUS BUS→DR1 RS→BUS BUS→DR1 RD→BUS BUS→DR1 35 0101 INC DR1+1→ BUS→RD 01 01 01 34 62 33 RD→BUS BUS→DR2 63 DR1^DR2→ BUS→RD 65 AND 66 PC→AR PC+1 PC→AR PC+1 PC→AR PC+1 20 RAM→BUS BUS→DR1 03 RAM→BUS BUS→AR 04 RAM→BUS BUS→DR1 06 RAM→BUS BUS→AR 05 RAM→BUS BUS→AR 07 40 RAM→BUS BUS→DR1 15 22 RI→DR2 16 DR1+DR2→ BUS→AR 17 DR1+DR2→ BUS→DR1 45 RAM→BUS BUS→DR1 46 PC→BUS BUS→DR2 47 DR1+DR2→ BUS→AR 50 DR1+DR2→ BUS→DR1 51 72 P2 RAM→BUS BUS→RD 40 RD→BUS BUS→RAM 41 DR1→BUS BUS→PC 4243 P3 DR1→BUS BUS→PC 6444 010101 BZC JMP STA LAD 10(变址) 01(间接)11(相对)COM 40 4040 01 01 44 01 Y N P4 PC→AR PC+1 PC→AR PC+1 SW→BUS BUS→DR1 DR1→RAM RAM→BUS BUS→DR1 DR1→LED 01 00 11 14 74 10 12 73 13 WRITE(01)READ(00)RUN(11) SW B 10 →B U S B U S→R D 1 DR DR1→DR1 37 71 SWA 图2-8复杂模型机微程序流程图 H L T A OUT 六、实验结果: (1)取in指令送IR: (2)采集从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07H并送R0:

尾水管的作用

一、尾水管的作用 尾水管是反击式水轮机所特有部件,冲击式水轮机无尾水管。尾水管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水轮机的效率和稳定性,一般水轮机中均选用经过试验和实践证明性能良好的尾水管。 反击式水轮机尾水管作用如下: 1.将转轮出口处的水流引向下游; 2.利用下游水面至转轮出口处的高程差,形成转轮出口处的静力真空; 3.利用转轮出口的水流动能,将其转换成为转轮出口处的动力真空。 图5-69表示三种不同的水轮机装置情况:没有尾水管;具有圆柱形尾水管;具有扩散形尾水管。图5-69在三种情况下,转轮所能利用的水流能量均可用下式表示 ) 2()(2 2221g V g P g P H E E E a d +-+=-=?ρρ (5-38) 式中E ?——转轮前后单位水流的能量差; d H ——转轮进口处的静水头; a P ——大气压力; 2P ——转轮出口处压力; 2V ——转轮出口处水流速度。

在三种情况下,由于转轮出口处的压力2P 及2V 不同,从而引起使转轮前后能量差的变化。 图 5-69 尾水管的作用 1.没有尾水管时如图5-69)(a 。转轮出口g P g P a ρρ=2 代入式(5-38)得 g V H E d 22 2- ='? (5-39) 式(5-39)说明,当没有尾水管时,转轮只利用了电站总水头中的d H 部分, 转轮后至下游水面高差s H 没有利用,同时损失掉转轮出口水流的全部功能g V 22 2。 2.具有圆柱形尾水管时如图5-69)(b 。为了求得转轮出口处的压力g P ρ2 ,列出转轮出口断面2及尾水管出口断面5的伯努利方程 ω ρρh g V h g P g V g P H h a s ++???? ??+=+++2222222 (5-40) 式中ωh ——尾水管内的水头损失。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实验

实验四简单模型机实验 1.1实验目的 1)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通过总线同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数据通路; 3)通过CPU运行5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机器的整机概念。 1.2电路图 本次实验用到前几次实验所有电路,将几个模块组成一台简单计算机,由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数据通路,实现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图1 电路图 1.3 实验原理 (1)PC计数器初始值为“0”,微程序默认从00地址开始执行,产生控制信号,使PC的地址通过ABUS将送到存储器(6116)的地址锁存器AR中, PC=PC+1;(2)读出存储器中存放内容,通过DBUS送到IR指令寄存器中,实现指令译码,指令的操作码送至微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跳转控制部分,在P(1)的控制下与微程序中储存的下一条指令地址进行逻辑运算,产生真正的下一条微程序地址;(3)在微程序的控制下单步执行微指令序列。

1.4 微指令格式 表1 微指令格式 1.5 微程序流程图: 图2 微程序流程图

1.6微程序代码表 1.7 数据通路总体图 图3 数据通路总体图

五条机器指令格式(其中,A为内存地址8bit): RAM中装入的程序和数据(其中,地址为8进制): 1.8 实验任务及步骤 (1)实验连线:本次实验大部分的连线已由教师完成,请同学们对照微指令格式,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剩余部分连线。 (2)实验环境初始化:实验平台通电前请关闭DR1(74ls273),DR2(74ls273),存储器(6116)的地址锁存器(74ls273),微程序控制器的地址锁存器(74ls175)的自动清零功能,将几个芯片的-MR引脚置为“1”。 时钟发生器的功能设定为单步执行,具体信号为:STOP=0,STEP=1。 (3)加电运行初始化:①指令寄存器IR自动清零,程序计数器PC手动清零,将两片74ls163的ENT,ENP引脚置“1”,-CR引脚置“0”,打开三态门开关,给单步时钟脉冲;

复杂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张蕾 学号 131063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1 数据格式 2 指令格式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代码设计思想 1 机器程序设计 2 微代码设计 五、实验代码 六、实验接线图 七、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2)加深对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指令系统设计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CPU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通过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 1.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8位,8 位全用来表示数据(最高位不表示符号),数值表示范围是: 0≤X≤2^8-1。 2.指令设计 该复杂模型机设计包含运算类指令、控制类指令、数据传输类指令三大类指令。 (1)运算类指令仅用到了算术运算,算术运算设计有 3 条运算类指令,分别为:ADD(两寄存器值加法)、INC(寄存器值自加1)、SUB(两寄存器值减法),所有运算类指令都为单字节,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 (2)控制转移类指令有三条HLT(停机)、JMP(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指令地址)、BZC(判断寄存器内容是否为0,为0则跳转到指定的指令地址),用以控制程序的分支和转移,其中HLT为单字节指令,JMP 和BZC 为双字节指令。 (3)数据传送类指令有IN、OUT、LDI、LAD、STA 共5 条,用以完成寄存器和寄存器、寄存器和I/O、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均为双字节指令。 3.指令格式 所有单字节指令具有相同的指令格式,如下图所示: 7654 32 10 OP-CODE RS RD 其中4位OP-CODE为操作码,2位RS为源寄存器,2位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 RS或RD 选定的寄存器 00 R0 01 R1 10 R2 11 R3 IN和OUT的指令格式为: 7654 32 10 7~0 OP-CODE RS RD P IO地址空间被分为4个区如表所示: A7A6 选定地址空间 00 IOY0 00~3F 01 IOY1 40~7F

水轮机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基本资料 (1) 第二章机组台数与单机容量的选择 (2) 第三章水轮机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5) 第四章水轮机运转特性曲线的绘制 (10) 第五章蜗壳设计 (13) 第六章尾水管设计 (17) 第七章心得体会 (20)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基本资料 基本设计资料 黄河B水电站是紧接L水电站尾水的黄河上游的一个梯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452 m,电站总装机容量4200 MW,额定水头205 m。 经水能分析,该电站有关动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动能指标 第二章机组台数与单机容量的选择 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等于机组台数和单机容量的乘积。根据已确定的装机容量,就可以拟定可能的机组台数方案,选择机组台数与单机容量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机组台数与工程建设费用的关系 在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基本已经定下来的情况下,机组台数增多,单机容量减小。通常小机组单位千瓦耗材多、造价高,相应的主阀、调速器、附属设备及电气设备的套数增加,投资亦增加,整体设备费用高。另外,机组台数多,厂房所占的平面尺寸也会增大。一般情况下,台数多对成本和投资不利。因此,较少的机组台数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费用

机组台数与设备制造、运输、安装以及枢纽安装布置的关系 单机容量大,可能会在制造、安装和运输方面增加一定的难度。然而,有些大型或特大型水电站,由于受枢纽平面尺寸的限制,总希望单机容量制造得大些。 机组台数对水电站运行效率的影响 水轮机在额定出力或者接近额定出力时,运行效率较高。机组台数不同,水电站平均效率也不同。机组台数较少,平均效率越低。机组台数多,可以灵活改变机组运行方式,调整机组负荷,避开低效率区运行,以是电站保持较高的平均效率。但机组台数多到一定程度,再增加台数对水电站运行效率增加的效果就不显着。当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基荷工作时,引用流量较固定,选择机组台数较少,可使水轮机在较长时间内以最大工况运行,使水电站保持较高的平均效率。当水电站担任系统尖峰负荷并且程度调频任务时,由于负荷经常变动,而且幅度较大,为使每台机组都可以在高效率区工作,则需要更多的机组台数。 另外,机组类型不同,高效率范围大小也不同,台数对电厂平均效率的影响就不同。对于高效率工作区较窄的,机组台数应适当多一些。轴流转浆式水轮机,由于单机的效率曲线平缓且高效区宽,台数多少对电厂的平均效率影响不明显;而混流式、轴流定浆式水轮机其效率曲线较陡,当出力变化时,效率变化较剧烈,适当增加台数可明显改善电厂运行的平均效率。 机组台数与水电站运行维护的关系 机组台数多,单机容量小,水电站运行方式较灵活机动,机组发生事故停机产生的影响小,单机轮换检修易于安排,难度也小。但台数多,机组开、停机操作频繁,操作运行次数随之增多,发生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增高,对全厂检修很麻烦。同时,管理人员多,维护耗材多,运行费用也相应提高。故不能用过多的机组台数。 机组台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对于区域电网的单机:装机容量较小≯15%系统最大负荷(不为主导电站);装机容量较大≯10%系统容量(系统事故备用容量),因而,单机容量与台数选取不受限制。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机组单机容量应以水轮机单机运行时其出力在机组的稳定运行区域范围内确定为原则。不同型式的水轮机的稳定运行负荷区域如表1。 表2 不同型式的水轮机的稳定运行负荷区域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八 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实验八 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分析简单模型机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掌握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 二、实验原理 基本整机模型数据框图如图所示,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数据的通路从程序计数器PC的地址送到主存的地址寄存器,根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 存储器中的数据是指令时,那么数据是从RAM送到总线,再从总线送到IR 中。 存储器中的数据是需要加工的数据时,那么数据是从RAM送到总线,再动总线送到通用寄存器中等待加工。 数据加工过程中,两个数据是从总线上将数据分别分时压入两个暂存器中,等待运算部件的加工,在数据加工完成以后。运算结果是通过三太门送到总线上。 三态门的控制时由微控制器来控制。

图:模型机的数据通路图 三、实验过程 1.连线 按实验逻辑原理图连接以下控制信号。 1)时钟单元(CLOCK UNIT)的T1-T4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

的T1-T4. 2)手动控制开关单元(MANUAL UNIT)的KA ,KB接到指令单元(INS UNIT) 的KA,KB。 3)指令单元(INS UNIT)的J(1)-J(5)、SE6-SE0、B-IR 接到的微程序控制单 元(MAIN CONTROL UNIT)的J(1)-J(5)、SE6-SE0、B-IR。 4)输入/输出单元(INPUT/OUTPUT UNIT)IO-W,IO-R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IO-W,IO-R,Ai接到地址单元(ADDRESS UNIT)的A0. 5)主存储器单元(MEM UNIT)M-W、M-R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M-W、M-R,A7-A0 接到地址单元(ADDRESS UNIT)的A7-A0. 6)地址单元(ADDRESS UNIT)的B-AR、B-PC、PC+1、PC-B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 (MAIN CONTROLUNIT)的B-AR、B-PC、PC+1、PC-B. 7)通用寄存器单元(REG UNIT)的B-R、R0-B 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B-DR、DR-B。 8)把算术逻辑单元(ALU UNIT)的B-DA1、B-A2、ALU-B Cycn、CyNCn、S3-S0、 M、Ci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B-DA1、B-A2、ALU-B、Cycn、CyNCn、S3-S0、M、Ci。 2.写入、检验微代码 这项操作与实验七的操作过程相同 3.装入机器指令汇编程序操作 1)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编程开关置于“RUN”状态。 2)手动控制开关单元(MANUAL UNIT)的“STEP/RUN”开关置于“STEP”状态。 3)手动控制开关单元(MANUAL UNIT)的KA,KB开关置于1、0写主存储器状 态。 4)拨动开关从11—0—1,产生一个负脉冲,清零程序计数器PC、微地址 寄存器。 5)拨动“START”按钮一次,从微程序控制存储器的00H微地址开始执行微指 令,暂停在0AH微地址处。 6)此时在输入数据开关上拨入实验用机器指令汇编程序表中对应00H地址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74HC574 的功能如下: - 1 -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 原理图 寄存器A原理图 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 2 -

- 3 -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 将55H 写入A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 55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 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 被写入A 寄存器。 将66H 写入W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 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 连接线表 - 4 -

计水轮机尾水管回收能量的认识与尾水管简单设计

对水轮机尾水管回收动能机理的认识 一、水轮机的尾水管的作用 1、将转轮出口的水流平顺地引向下游。 2、利用下游水平面至转轮出口处的高程差,形成转轮出口处的静力真空,从而利用转轮的吸出高度。 3、回收转轮出口的水流动能,将其转换为转轮出口处的动力真空,减少了转轮出口的动能损失,从而提高水轮机效率。 二、水轮机尾水管的工作原理 由能量平衡方程: 设转轮所利用的水流能量为ΔE △E= 取2—2断面为基准面,则

△E=( ) (1) (1)转轮出口没有装置尾水管 水轮机没有装置尾水管,转轮出口直接与大气相通,则 代入(1)式可得转轮所利用的能量为 (2)转轮出口装置圆柱形尾水管(如图所示) 取5—5断面为基准面,对2—2,5—5断面列能量平衡方程式, 则: 由于圆柱形尾水管出口断面面积相等, 代入上式化简得: 代入(1)式可得转轮所利用的能量为: (3)转轮出口装置扩散形尾水管 同转轮出口装置园柱形尾水管一样列能量平衡方程式,则 a p p =2()) 2(2022 1-?+-=?E h g H d υ 5 225 5 22 2 202-?++ + =+ ++h g p g p h H s υγ υγ ())2(5022 2-?+-+=?E h g H H s d υ2 2 2 + ++p h H s υ()) 2( 2022 1-?+-=?E h g H d υ())2(502 2 2-?+-+=?E h g H H s d υ

式中 由于扩散形尾水管 ,则: = 代入(1)式可得转轮所利用的能量为: 由以上可以看出: 结论: (1) 没有装置尾水管时,转轮只利用了电站总水头的部分,同时损失掉转轮出 口水流的全部动能 (2) 装置圆柱形尾水管时,与没有装置尾水管相比,此时转轮多利用了 的能量。 这一多出部分称之为静力真空,它是在圆柱形尾水管作用下,转轮出口处不再是大气压而是相应的负压,由于负压存在相当于增加了作用在转轮两 端的压力差。但水轮机仍然损失掉转轮出口水流的全部动能 (3) 装置扩散形尾水管时,除多利用了 的能量外,由于尾水管出口断面的扩散 作用,转轮出口处的流速由 降低到 ,与没有装置尾水管相比,又多 利用了部分的能量。这一部分称之为动力真空,它是在扩散形尾水 ())2( 5025 3-'?+-+=?E h g H H s d υ

简单模型机实验报告

评语:课中检查完成的题号及题数: 课后完成的题号与题数: 成绩:自评成绩: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____ 简单模型机实验报告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目的: 1掌握一个简单CPU的组成原理。 2、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3、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实现一个简单的CPU并且在此CPU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CPU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2-1-1所示。这个CPU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但是机器指令一般存放在主存当中,CPU必须和主存挂接后,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还需要在该CPU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图1-4-1基本CPU 构成原理图 除了程序计数器(PC ,其余部件在前面的实验中都已用到,在此不再讨论。系统 的程序计数器(PC 由两片74LS161和一片74LS245构成,其原理如图1-4-2所示。PC_B 为三态门的输出使能端,CLR 连接至CON 单元的总清端CLR 按下CLR 按钮,将使PC 清 零,LDPC 和T2相与后作为计数器的计数时钟,当LOAD 为低时,计数时钟到来后将CPU 内总线上的数据打入PG 图1-4-2程序计数器(PC )原理图 本模型机和前面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相比,新增加一条跳转指令 JMP 共有五条指令: OUT (输出)、JMP (无条件转移),HLT (停 机), 其指令格式如下(高4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明 IN 0010 0000 IN — R0 ADD 0000 0000 R0 + R0 — R0 OUT 0011 0000 R0 — OUT JMP addr 1100 0000 ******** addr — PC HLT 0101 0000 停机 址码。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的指令是通过手动给出的,现在要求 CPU 自动从存储器读取指 令并执行。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图,如图 1-4-3所示。 IN (输入)、ADD (二进制加法)、 其中JMP 为双字节指令,其余均为单字节指令, ******** 为addr 对应的二进制地 LDPC T2 CLR LOAD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实验报告 精品

实践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报告 作者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号 ******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

摘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课程中分部分介绍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我们有必要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对一个简单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是我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有更深的理解。依次设计计算机的几个部件并进行连接使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型机。通过运行和调试,使之正常工作。 关键词: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模型机

正文: 一、课设目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指令系统编写能力、软件设计能力。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周,要突出《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构建建立问题逻辑结构,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PROTEUS软件分析和设计计算机内部器件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4.通过实践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 包括: (1)通过调查研究和上机实习,掌握PROTEUS软件的设计和仿真调试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设计实现一个简单计算机的模型机,并能够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二、课设内容: 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知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计算机的模型机设计,并用PROTEUS软件进行验证。在分析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建立系统的逻辑结构,学会PROTEUS调试技巧和方法,通过逻辑设计和工程设计培养调试硬件电路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中故障的一般规律,以及排除故障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独立分析故障现象,并排除故障。 三、课设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及电脑一台。 四、模型机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运算器是数据的加工部件,是CPU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结构中必须有算数/逻辑运算单元、数据缓冲存储器、多路转换器和数据总线等逻辑构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组成。存储器用来

模型机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复杂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 指导教师:程旭辉附小晶 实验室名称:计算机专业实验中心 一、实验名称: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2.设计指令系统。 3.编写简单程序,在所设计的复杂模型计算机上调试运行。 三、实验设备: GW-48CPP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 四、实验原理: 1.数据格式 8位,其格式如下: 其中第7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1≤1。 2.指令格式 所设计的指令分为四大类共十六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 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其格式如下: 其中, (2)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 访问指令有2条,即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 其中,OP-CODE指令)。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 在本模型机中规定变址寄存器RI为寄存器R2。 (3)I/O指令 输入(IN)和输出( 其中,addr=01时,选中“OUTPUT DEVICE”中的LCD

点阵液晶屏作为输出设备。 (4)停机指令 指令格式如下: 3.指令系统 共有16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7条,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4条,输入/输出指令2条,其

本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如图7-1。根据机器指令系统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确定微地址,如图7-2。 图7-2 微程序流程图 五、实验内容: 按照系统建议的微指令格式,参照微指令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表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微代码定义如表7-1所示。

水轮机的几种模型研究

水轮机的几种模型研究 河流发电是一种无需建坝获取电能的方式;河流水轮机和常规水轮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低流速﹑低压力和需要很大的水流通道面积。河流动能用“水轮机”提取,转速慢,它是一种可将水流的部分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水轮机。 1.河流水轮机的工作机理 一台转子功率系数为Cp,效率为的涡轮机,其额定功率为: 32 1Av C p p ρ= 因为水的流速不能降低到零,功率系数Cp 受到所谓贝兹极限(Bets limit)16/25=59%的限制。仅此而言,用于河流能的水轮机与风轮机的物理学原理是相同的。但是,在量与方向上却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河水密度约比空气密度大816倍,然而河流的流速要低得多。同时,对于风轮机来说,流动空气的方向较为发散,而河流的流动方向相对集中,涡轮叶片相对较多。 2. 模型比较 2.1戈尔洛夫水轮机 戈尔洛夫螺旋形水轮机(图1)可稳定地单向转动,效率优于Darrieus 水轮机,可用于河流发电。这两种风力机平均风能利用系数较为相近,略为0.28。 2.2 Darrieus (H 型)与Gorlov 风力机 图 3 Darrieus (H) 图4 Gorlov(Hellical)

H 型Darrieus风力机具有其优秀的空气动力和特别的扭矩设计,此款产品具有启动风速低和抗强风性好的特点,效率23.5%。Gorlov启动性能更好,效率达30%。这两种风力机可进一步设计用于水力发电。 2.3 WS系列 图 5芬兰 Windside 公司的小型 VAWT 系统 该风力机的风能转化效率为0.187,但有极强的风况适应能力,启动风速低, 可在风速低至 1 m/s 的状况下工作。曾创下在风速高达 60 m/s 的状况下也能继续发电的世界纪录,年发电量比水平轴风机的发电量增加50%,改进后,可用于水力发电。 2.4 涡轮机 图6 PacWind(美)公司的涡轮机图7 Gual industrie(法)公司的涡轮机 PacWind 公司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全方位低风速发电机, 可以在任何有风的地方轻易地安装, 其 VAMT 外形如图6所示。这套系统从风轮类型上应归属于阻力型风力机, 但其通过增加叶片数目和改良设计, 使迎风面积显著大于阻风面积从而减小了迎风阻力, 增高了转化效率。 图7法国 Gual industrie 公司产品 StatoEolian 风力机是在垂直轴叶片的外围增加一圈导引叶片, 形成有加速功能的进流通道, 以增大转子叶片上的风速和转动扭矩, 整个系统比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具有更好的低风启动性和运行安静的优点。它的启动风速约为 2 m/s, 风速在 40 m/s 时仍可工作, 有很宽的工作范围。使用该风力机发电量是传统水平轴的1.3倍。

基本模型机实验

基本模型机实验 实验目的: 理解微程序结构CU设计方法 理解机器指令与微程序之间的关系 掌握简单模型机CU的设计方法。 实验原理: 1.基本模型机使用的实验台模块 基本模型机应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相应地,在使用实验台构造模型机时,涉及到以下模块,必须完成其数据线(扁缆)和各种控制信号线的连接。 运算器模块– ALU; 指令部件模块、时序启停控制模块、微程序模块- 这些模块合在一起,相当于计算机系统中的CU; 存储器模块- 可存储机器指令,用于验证模型机的运行情况; 输入模块– 通过开关输入二进制数据; 输出模块– 通过LED显示从数据总线上输出的八位数据。 2.基本模型机制持的指令系统 实验台支持的基本模型机实验中,模型机支持的指令集包括五条指令,其机器指令形式如下: 助记符机器指令格式操作 IN R0,SW 0010 0000 将输入模块开关输入值送入寄存器R0 ADD R0,[addr] 0100 0000 xxxxxxxx 双字节指令,第二字节为访存操作数 的地址。 STA [addr],R0 0110 0000 xxxxxxxx 同上。将R0寄存器的值存入地址addr 对应的内存单元中。 OUT[addr],LED 1000 0000 xxxxxxxx 同上。将内存地址addr对应单元的内 容输出到输出模块,由LED显示。 JMP addr 1010 0000 xxxxxxxx 同上。给PC赋值addr,控制程序跳 转到addr处执行。 3.微程序设计 基本模型机中实现CU控制的微程序共有6段,分别是取指周期微程序,和五条机器指令各自的执行周期微程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条件P(1),这个测试出现在取指周期结束时,系统需要根据机器指令的操作码字段(机器指令的前三位)进行散转,分别转入相应的执行周期微程序中执行。

实验七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七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⒈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 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⒉为其定义5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 概念。 二、实验设备 Dais-CMH+/CMH 计算器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实验用扁平 线、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以人为模拟产生为主,而 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 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 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 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实验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 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 (前三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 明 -------------------------------------------------- ------------- IN R0,SW 0010 0000 数据开关状态 →R0 ADD R0,[addr] 0100 0000 XXXXXXXX R0+[addr]→R0 STA [addr],R0 0110 0000 XXXXXXXX R0→[addr] OUT [addr],LED 1000 0000 XXXXXXXX [addr]→LED JMP addr 1010 0000 XXXXXXXX addr→PC ==========================================================其中IN为单字节(8位),其余为双字节指令,XXXXXXXX为addr对 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框图,如图7-10-1所示。系统涉及到的 微程序流程见图7-7-3,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 字段为P(1)测试。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 令,因此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本机用指令寄存器的前3位 (IR7~IR5)作为测试条件,出现8路分支,占用8个固定微地址单元。 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应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表7-10-1即为 将图7-10-2的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而成的“二进制微代码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09级)题目:模型机设计—1 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指导老师: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简介 该设计要求学成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开发一套简单的模型就算计。 通过对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以达到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功能与设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通过模型机的设计和调试,连贯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学到的知识,建立计算机整体概念,加深计算机时间与空间概念的理解。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1、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在5篇以上; 2、以教学实验用模型机为背景,通过调研、分析现有的模型机,建立带有带8位自增、自减指令的整机模型; 3、完成系统编程与测试工作; 4、撰写设计说明书; 5、做好答辩工作。 三、计算机组成原理课设设计的主要内容、功能及指标 1、根据任务要求设计整体系统的方案。 2、存储系统:使用模型机的存储模块,说明存储器的输入输出时序,模块连接方式等。 3、运算器:使用模型机的器件,组成带有片间串行进位8位移位运算功能的运算器。 4、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使用教学机的系统,设计微程序控制器。 5、设计模型机指令系统:(含设计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流程图,每条指令所对

应的微程序等)。指令系统包括下列指令:IN、OUT、STA、LDA、JMP、BZC、CLR、MOV、 ADD、SUB、ADC、ADT、INC、DEC、SBT、SBC 6、了解并说明教学模型机的输入输出模块。 7、在自己设计的指令系统基础上,编制一个汇编语言小程序并进行调试通过。 8、整机设计分模块进行,说明模块中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时序、以及模块间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时序等。 四、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实验设备与器材; 2、整体设计方案,设计原理与内容; 3、画出模型机数据通路图; 4、画出设计的模型机微程序流程图和微程序; 5、说明指令系统的格式; 6、说明模块中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时序、以及模块间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时序等。 7、调试情况,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回顾讨论和分析;改进设想;经验和体会等; [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提交的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 1)中文摘要100字;关键词3-5个; 2)前言; 3) 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理; 4)模型机的逻辑结构及框架; 5) 运算器的物理结构; 6)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 7)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格式分析; 8) 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9)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含微指令格式、后续地址产生方法以及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式)

水轮机基础知识

水轮机基础知识 水轮机是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它属于流体机械中的透平机械。早在公元前100 年前后,中国就出现了水轮机的雏形——水轮,用于提灌和驱动粮食加工器械。现代水轮机则大多数安装在水电站内,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在水电站中,上游水库中的水经引水管引向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作完功的水则通过尾水管道排向下游。水头越高、流量越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也就越大。 水轮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两大类。冲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受到水流的冲击而旋转,工作过程中水流的压力不变,主要是动能的转换;反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反作用力而旋转,工作过程中水流的压力能和动能均有改变,但主要是压力能的转换。 冲击式水轮机按水流的流向可分为切击式(又称水斗式)和斜击式两类。斜击式水轮机的结构与水斗式水轮机基本相同,只是射流方向有一个倾角,只用于小型机组。 早期的冲击式水轮机的水流在冲击叶片时,动能损失很大,效率不高。1889年,美国工程师佩尔顿发明了水斗式水轮机,它有流线型的收缩喷嘴,能把水流能量高效率地转变为高速射流的动能。 理论分析证明,当水斗节圆处的圆周速度约为射流速度的一半时,效率最高。这种水轮机在负荷发生变化时,转轮的进水速度方向不变,加之这类水轮机都用于高水头电站,水头变化相对较小,速度变化不大,因而效率受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小,效率曲线比较平缓,最高效率超过91%。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水斗式水轮机装于挪威的悉?西马电站,其单机容量为315兆瓦,水头885米,转速为300转/分,于1980年投入运行。水头最高的水斗式水轮机装于奥地利的赖瑟克山电站,其单机功率为22.8兆瓦,转速750转/分,水头达1763.5米,1959年投入运行。 反击式水轮机可分为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和贯流式。在混流式水轮机中,水流径向进入导水机构,轴向流出转轮;在轴流式水轮机中,水流径向进入导叶,轴向进入和流出转轮;在斜流式水轮机中,水流径向进入导叶而以倾斜于主轴某一角度的方向流进转轮,或以倾斜于主轴的方向流进导叶和转轮;在贯流式水轮机中,水流沿轴向流进导叶和转轮。 轴流式、贯流式和斜流式水轮机按其结构还可分为定桨式和转桨式。定桨式的转轮叶片是固定的;转桨式的转轮叶片可以在运行中绕叶片轴转动,以适应水头和负荷的变化。 各种类型的反击式水轮机都设有进水装置,大、中型立轴反击式水轮机的进水装置一般由蜗壳、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组成。蜗壳的作用是把水流均匀分布到转轮周围。当水头在40米以下时,水轮机的蜗壳常用钢筋混凝土在现场浇注而成;水头高于40米时,则常采用拼焊或整铸的金属蜗壳。

蜗壳及尾水管的水力计算

第二章 蜗壳及尾水管的水力计算 第1节 蜗壳水力计算 一.蜗壳尺寸确定 水轮机的引水室是水流进入水轮机的第一个部件,是反击式水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水室的作用是将水流顺畅且轴对称的引向导水机构。引水室有开敞式、罐式和蜗壳式三种。蜗壳式是反击式水轮机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引水室。它是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金属制造的封闭式布置,可以适应各种水头和流量的要求。水轮机的蜗壳可分为金属蜗壳和混凝土蜗壳两种。 1.蜗壳形式 蜗壳自鼻端到进口断面所包围的角度称为蜗壳的包角,水头大于40m 时一般采用混凝土蜗壳,包角 ;当水头较高时需要在混凝土中布置大量的钢筋,造价可能 比混凝土蜗壳还要高,同时钢筋布置过密会造成施工困难,因此多采用金属蜗壳,包角 。本电站最高水头为174m ,故采用金属蜗壳。 2.座环参数 根据水轮机转轮直径D 1查[1].P 128页表2—16得: 座环出口直径: ()()mm D b 27252600180019001800 20002600 2850=+---= 座环进口直径: ()()mm D a 32503100180019001800 20003100 3400=+---= 蜗壳常数K =100(mm )、r =200(mm ) 3.蝶形边锥角ɑ 取 4.蝶形边座环半径 ()m k D r a D 725.11.02 25 .32=+=+= 5.蝶形边高度h ()m k b h 29.055tan 1.02 76.0tan 20=+=+= ?

6.蜗壳圆形断面和椭圆形断面界定值s ()m h s 51.055 cos 29 .055cos == 7.座环蝶形边斜线L ()m h L 354.055sin == 8.座环蝶形边锥角顶点至水轮机轴线的距离 ()m a h r r D 522.155tan 29.0725.1tan 1=+=+ = 二.蜗壳进口断面参数计算 1.蜗壳进口流量Q 0的计算 由HLD10运转综合特性曲线查得: Pr =(kW)、Hr =(m )、ηT = )/(4.25905 .075.15881.93 .3583381.93s m H P Q T r r r =??== η )/(3.244.25360 345 36030 0s m Q Q r =?= = ? 2.蜗壳进口断面面积F 0的计算 )(2.211 3 .242000m v Q F === 根据水头查设计手册图2—21得:v 0=11m/s 3.蜗壳进口断面半径ρ0的计算 ) (84.014.32 .20 0m F == = π ρ 4.进口断面圆心至水轮机中心线的距离α0 查[1].P128表2—16金属蜗壳座环尺寸系列得:k =、D a =、D b = )(5.229.084.0725.12222 00m h r a D =-+=-+ =ρ 5.蜗壳系数C 的计算 ( ) 230020 2 00 202000=-- = ?-- =ρ ?ρ?a a C a a C 6.进口断面外半径R 0 () m a R 34.384.05.2000=+=+=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