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若想让学生爱作文,老师只有开放学生的作文环境,让他们去看、去听、去触摸、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开放取材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极少有机会走出校园去感受纷繁的人生、多彩的自然,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作文空间。他们的心灵深处即使曾被一时、一地、一景、一事之感激起过涟漪,但也只是瞬间的火花闪烁,他们既不做广泛的联想,又不做深入的思索,更不能诉诸文字,而任凭它逝去。生活本身单调又不做生活有心人,不怕作文才怪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无意应接外物,接触就少了。”要使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就应该让他们“有意地迎接外物”,开放多种环境氛围,发现到处存在的美。
1.经常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广阔的田野,壮丽的山川,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市场,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因此,要培养学生广泛的生活。要求学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凡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或是新的感受,就及时记在观察卡片上。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归类整理,通过
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识结构,以便及时提取。
2.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外读物中吸收语言营养,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开拓作文思想。要建立学校图书室,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要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行选定材料。
3.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这社会,用明亮的眼睛关注生活。现在的孩子家里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有电视,甚至有的还有电脑,学生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运用这些先进的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文字、声像材料,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讨论,发表感想,培养分析与思考的习惯。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绪设计自己。如:没有明确结局的故事还可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一个故事中的人物你是否有异于作者的看法?学生们随着自己的思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感而发,发而不可止。这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所阐述的是一种对人生的负责。学生写作和表达的欲望在无形中形成并成长起来。
二、开放作文方式,引导学生自由作文
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命题作文是必要的,但更要重视学生自由作文训练。自由作文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放开思想、放开手脚去写,
自己命题,自己选材,自己立意构思,自己修改完善,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对于自由作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指导学生自由作文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心中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
2.要及时对学生的自由作文进行批阅和讲评,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
3.指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集体指导、分组指导,也可采用个别指导等形式。
4.为了提高效率,教师要教给学生选材、立意、组织材料的思维方法。
三、开放作文环境,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作文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举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鼓励学生出个人的习作集,出班级优秀作文集,开设优秀习作评论角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
2.在校园内创造一种和谐的富有竞争机制的评价环境,采用学校广播、画廊,出学校优秀作文集,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或征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表现自己的成就提供机会。
3.鼓励学生积极向电台、少儿报刊投稿,指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
在开放的环境中作文,在生活中寻求素材,千方百计地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出我心”,作文才是心灵的流露,学生才会对作文产生亲切感,才会下笔如神。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二道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