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巢式建模与演化仿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策略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 0 1 4 年 2 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Vo 1 . 2 8。 No . 1
Fe b ., 2 0 1 4
J o u r n a l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摘
要: 城市公交系统是 由公交 出行者 、 公交运 营系统 和公交 管理者 3 个 主体构成 的多变量 、 非线 性的复杂 巨系统 ,
不 同发展策 略对各 主体 的影响不 同。根据城市 公交 系统在 系统 中的作用将 公交 系统划 分为公 交需求 子系统 、 公交
供给子 系统 和公交 吸引能力子系统 。采用 系统动力 学方法 , 建立城 市公共交 通系统变量 间 的因果 关系 图和 流图 , 分
中图分类号 : U4 9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6 7 9 ( 2 0 1 4 ) O l ~ 0 0 1 5 — 0 5
Mo d e l i ng a nd s i mu l a t i o n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s t r a t e g y o f u r b a n p u b l i c t r a ns i t s y s t e m u s i ng s y s t e m d y n a mi c s
析并确定城市公交 系统常用的 3种发展策略方案 , 以哈尔滨市公共 交通 系统 的统计数 据为基础 , 对不 同发展策略下 的城市公交 系统发 展情 况进行仿真 , 得 出客运量 、 拥 挤程度和分担率 的变化趋势 , 评价不 同发展策略 的实施效果 。 关键词 : 公共交通系统 ; 系统 动力 学 ; 客运量 ; 发展策 略; 建模 ; Th e u r b a n p u b l i c t r a n s i t s y s t e m i s a n o n l i n e a r c o mp l e x g i a n t s y s t e m c o mp o s e d o f p u b l i c t r a n s i t t r a v e l e r ,p u b l i c t r a n s i t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d p u b l i c t r a n s i t ma n a g e r s . Di f f e r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h a s d i f f e r e n t a f f e c t o n e a c h t h e ma i n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o l e o f u r b a n p u b l i c t r a n s i t i n t h e s y s t e m 。t h e p u b l i c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与智慧交通系统设计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与智慧交通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和智慧交通系统设计应运而生。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是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和仿真,以模拟城市交通流动情况的工具。
它可以提供城市交通管理者以及决策者们了解交通问题、制定交通政策和进行规划的有效手段。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有助于我们识别交通瓶颈、优化道路布局、改善交通流程、减少交通事故等。
在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道路网络的建模。
道路网络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骨架,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通流动的效率。
通过将城市道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及道路交叉口的连接,可以建立起一个结构完备的道路网络模型。
其次是车辆模型的建模。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车辆,包括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
车辆模型应该具有合理的行驶规则和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准确模拟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流动。
还需要考虑交通信号灯的建模。
交通信号灯直接影响交通流动的顺畅程度,通过合理的信号灯布置和信号灯配时,可以优化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
因此,在城市交通仿真模型中,必须准确模拟交通信号灯的工作原理和调度策略。
最后是旅行者的行为建模。
人们在出行过程中有不同的行为特征,比如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选择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出行时间等。
通过对旅行者行为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供精准的仿真结果。
设计智慧交通系统是基于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
智慧交通系统利用传感器、摄像头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对交通流动的主动调控。
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自适应调控。
通过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配时,使得交通信号灯能够根据流量分配合理的绿灯时间,以提高交通流量的通行效率。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及算法研究
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及算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交通仿真模型和算法成为近年来城市交通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和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城市交通仿真模型是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建模和模拟,以研究城市交通流动特征、交通拥堵原因等问题。
目前常用的城市交通仿真模型主要包括微观仿真模型和宏观仿真模型。
微观仿真模型适用于对单车辆行为的研究和分析。
在微观仿真模型中,每辆车被建模成一个独立的实体,以车辆为基本单位进行模拟。
微观仿真模型通常使用离散事件模型或连续模型进行建模和模拟。
宏观仿真模型适用于对交通流量和交通网络的整体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宏观仿真模型将整个交通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并建立基于流量和速度的模型来模拟交通流动情况。
宏观仿真模型通常使用流体动力学模型或流量密度模型进行建模和模拟。
二、城市交通仿真算法城市交通仿真算法是对交通模型进行求解和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城市交通仿真算法包括交通信号优化算法、路径选择算法和网络分配算法等。
交通信号优化算法旨在通过优化信号灯周期和相位配时,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常用的信号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需求,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间,以实现最优的信号配时方案。
路径选择算法是指用户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的算法。
常见的路径选择算法包括迪杰斯特拉算法、贝尔曼-福特算法和A*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评估路径的成本和效益,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路径选择。
网络分配算法是指将车流量在交通网络中进行分配的算法。
常见的网络分配算法包括交通分配模型和最小时间路径流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沿路径分配车流量,优化交通网络的使用效率。
三、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和算法的发展趋势城市交通仿真模型和算法的研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数据驱动:随着城市交通数据的不断增加,基于数据驱动的仿真模型和算法将成为主流。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组织仿真研究
维普资讯
第6 第6 卷 期 20 0 6年 1 月 2
交 通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系统 工程 与信 息
J u n lo r n p r t n S s msE gn e n n nomain T c n lg o r a fT a s ot i y t n ie r g a d Ifr t e h oo y ao e i o
e , c n tu t g te p sig sr e sa ls s o sr ci h a sn —te te tbihmens o e et a s d ce sn r n fr dsa c s, ae p o o e o n t frp d sr n , e r a ig ta se itn e i v r p s d t s le te e itn r be i hs p p r Smuain rs ls d n t h tte po o e meh dsi ti a e r ov h xsi g p o lms n ti a e . i lt eu t e oe ta h rp s d o t o n hs p p r ae v la l n i r vng te e iin y o rn frog nz t n ft eXihme u lc ta p rain h b. au be i mp o i h f ce c fta se ra iai so h z i n p b i rnso t u o t o Ke r s: ta s o ain h b; ta se r a iain;smua in y wo d r n p r to u t rn fro g nz t o i lto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模型建立与仿真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模型建立与仿真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传感技术,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综合技术系统。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模型的建立和仿真是确保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交通模型是对现实交通系统的抽象和简化表示,通过模拟和仿真交通流动,预测和评估交通系统的性能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模型主要包括微观交通流模型和宏观交通流模型。
微观交通流模型用来描述交通系统中个体车辆的行驶行为和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观交通模型通常基于车辆行驶的物理特性和驾驶行为的基础上,研究车辆的加速度、减速度、转弯等行为,模拟车辆在道路上的运动轨迹。
根据车辆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用蓝色牛顿运动定律、交通流力学模型或者机器学习方法等进行微观交通流仿真建模。
通过微观交通流模型,可以研究交通堵塞、拥堵解决方案、交通信号优化等交通系统的细节问题。
宏观交通流模型用来描述交通系统的整体行为和交通流的分布情况。
宏观交通模型通常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单位,考虑整个交通网络中车辆的数量、速度和密度等宏观指标,研究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布和传播规律。
常用的宏观交通流模型有流量-密度模型、流量-速度模型和流量-等级模型等。
宏观交通流模型能够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等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模型的建立和仿真是优化和改进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交通模型建立和仿真,可以对交通系统中的瓶颈道路、交叉口、车辆行为等进行分析和模拟,更好地理解交通流的动态演变和交通规律的内在机制。
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通管理策略,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策略对交通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交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模型建立与仿真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和处理:交通模型建立的首要步骤是获取真实的交通数据。
城市经济与交通系统动力演化模型及仿真
Mo d e l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o n d y n a mi c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 e t we e n u r b a n e c o n o my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Y U Ha i — s o n g ,Z HA NG Di a n - y e ,S HEN L i ,Z HANG Do n g — X U
( S c h o o l o f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L o g i s t i c s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i t y i s a l a r g e d i s s i p a t i v e s y s t e m w i t h t h e s e l f - o r g a n i z i n g mo d e 1 .E c o n o my a n d t r a f f i c a r e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s u b s y s — t e ns r .A s t h e e n g i n e s o f u r b a n s y s t e m .t h e y b o t h h a v e a c l e a r d y n a mi c e v o ]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n t e r a c t i v e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mo t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i t i e s .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u r b a n s e l f - o r g a n i z i n g mo d e l , t h i s p a p e r a d d e d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s h e t e r o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f a c t o r s . At t h e s a me t i m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n t r o d u c e d h o w t 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e c o n o my a n d t r ff a i c mu t u a l e v o l u t i o n mo d e l b y p r e s u p p o s i n g t h e s t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s y s t e m.T h r o r I g h t h e MAT L A B s o f t wa r e p r o g r a mmi n g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p r o c e s s s i mu l a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b a l a n c e d p o we r , t r a n s p o r t p o we r a n d e c o n o mi c p o w e r , e x p l o r e d t h e e v o l u -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w o me c h a n i s ms t h a t p l a y e d a n i mp o ta r n t r o l e i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 e s o f u r b a n d e v e l o p - me n t u n d e r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f o r e c a s t i n g t h e f u t u r e t r e n d s o f u r b a n d e v e l o p me n t . Ke y wo r d s :u r b a n e c o n o my;t r a f i f c ;i n t e r a c t i v e e v o l u t i o n;d i f f e r e n t i a l e q u a t i o n;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引言城市交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研究人员采用了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的原理、应用和挑战。
一、多智能体模型的基本原理多智能体模型是一种模拟和研究复杂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将系统分解为多个智能体,并模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整体系统的行为。
在城市交通仿真模拟中,每个智能体可以是一个车辆、一个行人或一个交通信号灯等。
这些智能体可以通过感知、决策和行动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行为。
二、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的应用1. 交通规划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可以帮助交通规划者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
通过模拟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各个智能体的行为,可以预测不同规划方案对交通流量、拥堵程度和行程时间的影响。
这样,交通规划者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以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 交通管理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可以帮助交通管理者制定更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
通过模拟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和交通指示牌等智能体的行为,可以评估不同交通管理策略对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率和交通拥堵的影响。
这样,交通管理者可以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交通信号配时、调整交通警力分配等策略,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3. 自动驾驶技术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可以帮助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通过模拟自动驾驶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互行为,可以评估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样,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模拟结果改进自动驾驶算法和交通规则,以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的挑战1. 数据获取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交通仿真模拟需要大量的实时交通数据来支持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然而,获取准确和实时的交通数据是一项挑战。
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
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工具的增多,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成为了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城市交通流量、拥堵情况以及其他与城市交通有关的因素。
它可以提供关于不同交通策略和控制措施的评估结果,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建立、模型校验以及结果分析。
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收集城市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信号以及其它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交通监测设备、人口调查以及其他方式获取。
模型建立阶段是设计和构建交通流模型的过程,这些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例如微观模型、宏观模型以及混合模型。
模型校验阶段是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需要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和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来完成。
结果分析阶段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对不同交通策略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城市交通规划、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拥堵预测和路网设计等方面。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流模型可以用来模拟不同的发展情景,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交通流量的影响。
在交通信号优化中,交通流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不同信号方案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并进行优化。
在交通拥堵预测中,交通流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未来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预测。
在路网设计中,交通流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不同路网布局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并进行优化。
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仿真软件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广泛。
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人民的出行体验。
总结起来,城市交通流仿真与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城市交通结构演化建模与仿真
摘要: 巢式 L o g i t 模型是交通方式选择研究 的经典理论 之一 , 通过 对居 民出行方 式对 比较分析 , 结
合 居 民 出 行 方 式 选 择 行 为 习惯 , 给 出多种巢式 层次 划分方 案 , 通 过 分 析 比较 并 确 定 将 城 市 交 通 结 构 划分为公共交通巢 、 非 机 动 交 通 巢 和 非 公 共 机 动 交 通 巢 等 3个 , 引入疲 劳度系数 , 结 合 时 间 成 本 和货币成本 , 构建不 同巢的效用函数 , 结合 哈尔滨客运交通结构 的现状数据 , 分 析 不 同 单 位 时 间 价
Vo 1 . 3 9 NO . 2
A pr .2 01 5
基 于巢式 L o g i t 模 型 的城 市交通结构演化建模与仿真 *
宋 成举 ’ 张 亚 平¨
( 哈 尔 滨 工业 大学 交 通 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哈 尔 滨 1 5 0 0 9 0 ) ( 黑 龙 江工 程 学 院 汽 车 与交 通 工 程 学 院 哈尔 滨 1 5 O O 5 O )
结构 演变 的系 统 动 力学 模 型 , 比较 了不 同政 策情
景 下 的交 通 结 构 发 展 趋 势 和 政 策 实 施 效 果 . 张
陆_ 1 。 。 提 出 了 城 市 群 客 运 交 通 结 构 的 优 化 原 则 和
为确保城 市 交 通顺 畅 , 就应 当依 据不 同的 场合 、 目 的、 时间 , 使各 种交通方式 的利用达到适 当的平衡 .
厂非机动化 车
全 方 式
r 个 人 机 动 化 交 通 素 汽 车
通 勤 车
等[ 6 提 出 了一种 基于 循环 经济 的城 市客 运交 通 结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问题的日益突显,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集成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流的优化调度,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等目标。
因此,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于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预测系统的未来运行状态,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建模智能交通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道路层、车辆层、用户层和管理层。
在系统的建模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层次进行统一的描述,从而使系统具有可设计性、可测试性、可优化性和可实现性等特点。
1. 道路层的建模道路层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道路的质量、长度、宽度、车行道标识和交通信号系统等都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流量产生影响。
因为道路的数目较大,所以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道路进行分类和概括。
道路层建模的主要原则是将道路分为大中小三类,然后根据道路类型(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公路)覆盖率进行划分。
根据统计数据,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突出,因此需要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详细的模型建立。
2. 车辆层的建模车辆层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层的运行实体。
因此,对车辆层的建模是模拟系统运行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准确描述车辆行为和仿真车辆运动。
车辆层的建模需要考虑车辆类型、数量、行驶速度、行驶方向和可行驶面积。
车辆类型的描述和建模需要考虑车辆的长度、车宽、类型、马力、燃料类型等属性,并且需对车辆进行分类。
对车辆数量的建模需要考虑车辆周期性发生的变化规律和计算途中引起的变化、流量变化等。
车辆速度的建模需要考虑车辆流量、流速、加速减速等因素。
3. 用户层的建模用户层是指交通系统的利用者,其通过车辆执行交通活动。
对用户层的建模,需要考虑人员流量和时间分配,以及对交通系统的相关行为进行描述。
用户层的建模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包括了人群规模大小、上下班高峰时段、出行路线和行为规则的统计等多方面的细节和随机性因素。
公交车系统建模与仿真ppt
•
THE EN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连公交车站系统建模与仿真
姓名 赵克 刘桓铄 李万军 学号 1104050123 1104050111 1104050130 分工
数据采集与分析 PPT制作 主讲人
2014年5月29日
引言
• 公交系统是各大中小城市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系统,也是 缓解城市交通阻塞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辽宁省大连城 区,提倡公交优先,建设了公交车专用路线,这体现出政 府对公交车运输的重视程度,在这一背景下,公交系统的 高效合理运行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大连的公交系统在公 交车调度、公交站点布局、公交路线确定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公交车充分发挥它的有优势及作用。 • 仿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活动,他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已 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仿真技术在航空领域、工厂布局、 十字路口交通状况等方面有了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 果。目前从国内外,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 本 PPT运用仿真技术对大连公交车站调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较合理的改进方案。
一、理论分析
• 1、数据采集方法:
(1)现场取样调查 • (2)实地统计记录
•
• 2、数据样本分析:
•
(1)经我们初步确定,拟定研 究3条公交路线的发车与库存的情 况
• 3、数据分析方法:
(1)应用《应用统计学》中的 相关知识进行数据分布分析; • (2)应用《制造系统建模与 仿真》中的一系列有关数据验 证、数据拟合分析; • (3)通过使用其他的一些辅 导资料(如网上图书馆的一些 PDF资料、图书馆的一些有关 系统建模的书籍)辅助本研究 课题。
• (4)公交库存分析
根据实地统计得到的 101路公交库存数据, 进行了数据拟合得到库 存时间曲线
城市规划领域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城市规划领域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交通规划和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交通仿真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规划师和决策者评估不同交通方案的影响,优化交通系统,改善出行环境。
本文将介绍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一、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概念和分类城市交通仿真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的模拟工具,模拟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和变化过程。
通过仿真模型,可以对不同交通方案进行模拟,评估其对交通网络、出行时间和交通流量等的影响。
根据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微观模型、宏观模型和混合模型三种类型。
微观模型主要关注交通系统中个体行为,如车辆的运动和驾驶行为,适用于小区域交通分析。
宏观模型则侧重于整个交通系统的变化和演化,适用于城市交通规划和政策制定。
混合模型结合了微观和宏观模型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模拟交通系统的细节和整体效应。
二、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城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包括道路网络结构、交通流量、人口分布等。
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交通规则、信号灯控制和驾驶行为等因素。
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首先,需要收集城市的地理数据和交通数据,如道路网络、交叉口位置、交通流量和出行行为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交通调查手段获取。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清洗、格式转化和空间映射等,以保证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2. 道路网络建模在建立仿真模型时,需要对城市的道路网络进行建模。
通过分析道路的拓扑结构和属性信息,可以构建道路网络图,并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限速等参数。
此外,还需考虑交叉口和节点的设置,以便模拟车辆的行驶和转向。
3. 交通流模拟交通流模拟是模拟模型的核心部分,通过模拟车辆的运动和交通流量的变化,可以评估不同交通方案的效果。
交通流模拟可以采用宏观模型、微观模型或混合模型,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建模。
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对于优化公交运行效率、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交车行为建模公交车行为建模是指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模拟和描述公交车的运行状态和行为规律。
首先,需要对公交车各部件进行建模,包括车辆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其次,要考虑到路况的变化对公交车行为的影响,例如路面的坡度、曲率、交通信号等因素。
最后,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对公交车行为的影响,比如司机的驾驶风格、乘客的上下车状况等。
二、公交车行为仿真技术公交车行为仿真技术是指通过建立公交车行为模型,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公交车的行为进行模拟,以评估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快速得到公交车在不同路况和各种人为因素下的运行状态,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公交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公交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互动,以评估交通流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三、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首先,可以通过仿真模拟,评估公交车运行的准点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车辆调度和运营策略,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其次,可以利用仿真技术预测公交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拥堵状况,为公交车运营提供应对策略。
此外,还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公交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互动,评估交通流的整体效率,并制定交通管控措施。
四、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的挑战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真实的公交车行驶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构建准确可靠的行为模型。
其次,需要将模型与现实场景进行结合,考虑到各种复杂的路况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此外,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借助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大规模计算,以实现准确的模拟结果。
总之,公交车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对于优化公交运行效率、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构建和仿真
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城市交通拥堵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机动车数量增加,交通压力也不断增大,尤其在高峰时间段,交通拥堵的情况更加明显。
交通拥堵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还会导致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给紧急医疗救援带来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构建城市交通拥堵模型是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构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路网模型路网模型是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核心,它主要用于描述城市道路网、交叉口及其连接关系,并计算通过这些道路网络的交通流。
建立路网模型需要收集城市的道路网络数据,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道路长度等,并将其转化成计算机程序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以便建立具体的路网模型。
2.车辆模型车辆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城市车辆的运行行为,包括车辆速度、加速度、转弯半径等。
建立车辆模型需要考虑车辆的种类、品牌、型号等因素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并将其转化成数学公式的形式,在模型中进行描述和计算。
3.出行模型出行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城市人口的出行行为,包括人群出行的时间、目的地、出行方式等。
建立出行模型需要采集城市人口的出行数据,并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以便建立出行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
三、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仿真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仿真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以便预测交通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程度等。
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仿真要求精准、高效、真实性强,以便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城市交通拥堵模型的仿真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型参数设置、仿真运行、模拟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优化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优化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扩张,城市公共交通服务需求也逐渐增加。
因此,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升交通服务质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优化交通运营,研究和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优化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阐述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一、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基础数据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关键的基础数据包括线路覆盖、站点布局、车辆配备、班次规划和客流数据等因素,这些数据是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优化模型的基础。
线路覆盖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布置和覆盖面积。
线路布置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居民区域布局、配套设施等因素。
站点布局是指线路上各个站点的位置,车辆配备包括车辆数量、车辆类型、车辆学习门槛等要素。
班次规划包括各班次的发车时间、路线走向、停靠站点等方面。
同时,客流数据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二、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模型的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如环节间关系、数据质量、科学合理性等。
具体包括总体框架设计、模型建立、数据采集等环节。
总体框架设计需要根据交通运营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需求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关系,制定建模的总体框架。
模型建立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如系统仿真法、数据分析法等。
数据采集包括采集基础数据、交通运营数据、调查问卷等信息,需要挖掘并综合利用多方面数据。
三、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模型的应用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模型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改善交通服务质量以及优化交通运营成本。
为了提升交通服务质量,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模型可应用于客流分配,如合理调整线路、站点、班车等参数,提高客运能力,减少拥堵,提高总体交通效率。
同时,模型可以优化出行时间,根据交通拥堵情况和出行需求,选择最优的路径和交通模式,实现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基于巢式 Logit 模型的城市交通结构演化建模与仿真
基于巢式 Logit 模型的城市交通结构演化建模与仿真宋成举;张亚平【摘要】巢式Logit模型是交通方式选择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通过对居民出行方式对比较分析,结合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习惯,给出多种巢式层次划分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并确定将城市交通结构划分为公共交通巢、非机动交通巢和非公共机动交通巢等3个,引入疲劳度系数,结合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构建不同巢的效用函数,结合哈尔滨客运交通结构的现状数据,分析不同单位时间价值量和出行距离条件下,各种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城市交通结构演化特征,为制定交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T he Nested‐Logit model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for transport modes selection studies , compareing and analysis on residents travel modes ,combined with residents travel mode choice behav‐ior ,four nested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programs are given ,The nest struct ure program is deter‐mined and is divided into public transport nest ,non‐motorized transport nest and non‐public motorized transport .The fatigue factor is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the time cost and monetary cost ,the utili‐ty functions for different nests i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ata of passenger traffic structure in Harbin .The sharing rate changing trends of various transport modes is analyzed ,in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travel distance and V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a n describ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transport policy .【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305-310)【关键词】NL模型;交通结构;效用函数;时间价值量;分担率【作者】宋成举;张亚平【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90; 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16交通结构与城市的发展是个辩证的统一体,交通结构往往引导着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影响着交通的结构.交通结构优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都市圈交通规划(CATs)中的“交通方式分担比例”观点,该观点的核心内容是为确保城市交通顺畅,就应当依据不同的场合、目的、时间,使各种交通方式的利用达到适当的平衡.经济学理论的引入为深入探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理论和模型研究开创了新领域,使得这一研究方向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1].S.Alumur等[2]对枢纽选址的各种模型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近年来就枢纽站点选址所开展的研究的总体趋势;周翊民等[3]对比了上海与东京在客运交通方面的差距,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上海发展综合客运交通的建议.进入了21世纪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取得了不少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4-5].杨明等[6]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吕慎等[7]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了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陈爽等[8]以突变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客运交通结构演化的模型.刘爽[9]研究了大城市的交通结构的演变机理,建立了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结构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比较了不同政策情景下的交通结构发展趋势和政策实施效果.张陆[10]提出了城市群客运交通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客运交通结构优化配置模型,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按照是否机动化可分为机动化和非机动化,其中机动化按使用范围又可划分为个人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客运方式分类见表1.一般情况下,选择者选择交通方式的效用确定项可以表示为个体特性和选择项特性的线性函数[11],即式中:xik为选择项i的确定项第k个影响因素的效用值;θk为第k个影响因素的待标定值;m为确定项中影响因素个数.则根据研究假设,针对虚拟层中某个巢j,可计算求得选择者n选择巢Cj中选择项i的条件概率.式中:λj为巢j中各选择项相关性的的模型参数,且0≤λj≤1,当λj=0时,表示巢j中选择项效用随机项完全相关;当λj=1时,表示巢j中选择项效用随机项完全独立.lA为巢A中选择项的个数.根据NL基础理论,Pn(A)可以表示为式中:Nj为巢j中的选择项集合;N为系统中巢的集合. 则选择者选择选择项i的概率如下:3.1 层次方案确定应用NL模型需要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微观结构中的交通方式按照相关或相似的原则进行层次划分,从而构造虚拟层,而虚拟层的建立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根据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所考虑的角度及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虚拟层.也就是说选择者在选择客运方式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现有的研究对于交通方式的划分方法主要依据经济性指标、服务性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等.基于此,本文给出如下4种方案,见图1.尽管还有其他的划分方式,但上述4个方案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出行者的选择情况.4个巢式层次结构划分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要确定哪个划分方案更切合实际,这正是NL模型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3.2 巢式层次方案分析常规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出租车均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范畴,各自的管理主体明确,均归属于当地政府直接管辖,应划分为同一巢内;一般而言,在短距离出行方面,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属于典型的非机动出行.因此,应划分为同一巢内;在长距离出行方面,私人小汽车由于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且对于道路交通资源消耗严重,与公共交通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同时,私人小汽车方式又不同于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方式.因此,私人小汽车应单独归属一巢.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居民在出行方式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及舒适性感受等三种因素,单一指标的划分原则不能得到较好的支持.综上,本文选择的巢式层次方案为方案四.4.1 公共交通巢的效用函数建立城市居民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方面主要与下列影响因素有关.1) 出行者的广义出行成本.包括时间成本t和货币成本p,而时间成本则取决于交通方式服务时间t1和等待时间t2.2) 乘客的主观感受.包括可达程度、舒适度、安全度等定性指标,用来表示乘客对于交通出行方式的主观感受.本文中用疲劳度指标ξ表征乘客的主观感受的量度. 则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效用包括3个部分,考虑不同居民出行的偏好程度,引入α1为时间偏好系数,α2为成本偏好系数,显然α1+α2=2.则居民公共交通巢中的出行方式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式中:λ为单位时间价值量,元/h;t1取决于乘客到达站点的时间t0和车辆到达频率f,t2取决于乘车距离l和营运速度v,则t1,t2可表示为而疲劳度指标ξ是一个取决于公共交通服务时间效率的变量,且随着服务时间与承受时间比例的增长,其疲劳度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支付.假定其函数形式为式中:ξi0为第i种交通方式的初始疲劳度水平;tmax为居民乘坐公共交通所能承受的时间上限,本文假定为1 h.4.2 非机动交通巢的效用函数建立在非机动交通巢中,包括两种交通方式,即自行车和步行,二者均受制于出行距离和气候条件,其中自行车出行还是典型的条件出行方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步行交通的优势出行距离通常在2 km以下;自行车优势出行距离在4.5 km以下.因此,非机动交通巢的效用函数的构建基于如下假设:(1) 每种非机动交通出行方式均不宜超过最大出行距离,若超过最大出行距离,则疲劳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 在各自的优势出行范围内,其出行效用呈增加趋势;(3) 假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均不需要支付出行费用.非机动交通巢的效用函数形式如下.式中:ljmax为第j种交通方式出行的最大优势距离;ξj0为第j种交通方式的初始疲劳度水平;其余参数含义同上.4.3 非公共机动巢效用函数建立私人小汽车是典型的机动化出行方式,具有出行速度快、出行距离长、出行舒适度高等优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小汽车获得了较快的增长,驾驶与乘坐私人小汽车正变得越来越时尚,这也大大的降低了长时间驾驶或乘坐而带来的疲劳感.针对非公共机动巢的效用函数构建基于如下假设:(1) 私人小汽车的疲劳度水平随着行驶里程和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几乎保持不变;(2) 私人小汽车的使用成本仅包括燃油成本,且与行驶里程成正比.式中:oj为私人小汽车的单位距离的燃油成本,元/km;ξ0为私人小汽车的疲劳度水平.5.1 模型参数确定2013年末,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开始试运营,使得哈尔滨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方式更加全面,为了仿真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将各种客运方式的特征参数汇总至表2.本文是对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用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前文所述,为了简化计算,不妨假定各种交通方式对于出行者的初始疲劳度均为1.在初始时单位时间价值量(VOT)对于不同收入的出行者来说,其取值是不同的,根据定义,单位时间价值量为年劳动报酬与年工作时间的比值.其中年工作时间按50周计算,周工作小时为40 h,参照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哈尔滨市区的最低工资为840元/月,年最低收入为10 080元,则单位时间价值量为5.04元/h.因此,本文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取值范围为5~100元/h;此外,根据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拟定居民出行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20 km.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私人小汽车的平均燃油成本取0.68元/km.为了便于计算,假定公交站点的服务半径为300 m,按步行的速度5 km/h计算,则步行至公交站点的时间最长为3.6 min;假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半径为500 m,同样按照步行速度计算,步行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最长时间为6 min.5.2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模型需要可以对城市综合客运系统微观结构的模型变量及控制变量赋予一定初值,由于各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客流运输方面存在复杂的竞争协作关系,不同的出行需求和不同的居民属性决定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复杂作用.根据哈尔滨市交通发展规划,远期发展中,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可达40%以上,出租车的分担率可达8%,进一步约束限制私人小汽车发展,远期私人小汽车的出行分担率约为15%,鼓励非机动化出行,远期出行分担率可达37%.在模型中,公共交通巢的特征参数λ1=0.5,λ2=0.35,λ3=0.15.采用Matlab编程,取时间偏好系数与成本偏好系数相同,即α1=α2=1,分析不同出行距离和不同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各种交通方式的变化趋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低出行距离、低单位时间价值量的条件下,公共交通巢中仅出租车保持一定的分担率,步行与自行车的分担率相对较高,而常规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私人小汽车均维持较低水平;在低出行距离、高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非机动化出行虽然仍然维持较高分担率,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出租车分担率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他交通方式仍然维持较低水平;在高出行距离、低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出租车的分担率明显降低,非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下降较快,常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上升明显,私人小汽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一定出行距离内,私人小汽车的时间优势较为明显,而在较长出行距离内,公共交通巢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在高出行距离、高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城市公共交通仍然是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和成本的偏好并不相同,这与出行目的、出行者个人属性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本文对比不同偏好系数条件下各巢中典型出行方式分担率变化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当时间偏好增加时,常规公交分担率的整体趋势为降低,这主要与常规公交的运行速度低有关,且发车间隔较大,尤其在冬季,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而步行分担率的整体趋势相对稳定,在低单位时间价值量时,出行距离对于分担率的影响不大,但在高单位时间价值量时,步行分担率随着时间偏好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对于私人小汽车而言,时间偏好系数的增加降低了其在高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的出行分担率.1) 在公共交通巢中,常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分担率随着出行距离和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出租车分担率随着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总体来说,公共交通巢的分担率优势较为明显.2) 在非机动交通巢中,步行和自行车的分担率均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也随着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增加而降低.3) 在非公共机动交通巢中,私人小汽车的分担率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随着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增加而增加.4) 随着时间偏好系数的增加,常规公交在长距离和高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均有所降低,而步行分担率在短距离出行和低单位时间价值量条件下有所升高;私人小汽车分担率均有所下降,且随着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文献】[1]EILFRED O.The new highways: Challenge to the metropolitan region.The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problem.1956[M].Washington,D.C.: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5-20. [2]ALUMUR S,KARA B work hub location problems:the state of the ar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90(1):1-21.[3]周翊民,孙章.上海与东京的城市客运交通比较研究[J].上海铁道学院学报,1994,15(4):88-92.[4]詹运洲.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马荣国,刘洪营.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综合评价[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3):103-107.[6]杨明,谢辉.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3-27.[7]吕慎,田峰,等.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24(7):117-120.[8]陈爽,赵月.突变理论在客运交通结构演化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20):286-287.[9]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10]张陆.城市群客运交通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ch8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详细说明 : 按住“ A” 键并从交通控制器拖动到节 点即可连接网络节点和交通控制器。这将这将会在 节点和交通控制器之间绘制一条红色连线。如果两 个节点之间有路径,且两个节点都是同一个交通控 制实体的成员,则那条路径就被指派为交通控制路 径,或者叫成员路径。
13
•交通控制器实体用两种模式屏蔽向其区域 的进入:互斥模式或非时间模式。 •互斥: 当交通控制采用互斥模式时,在给定 时刻,它只允许给定数量的行进物进入其控 制区域。一旦区域处于饱和状态,要求进入 的行进物就必须在交通控制区域边界等待, 直到另一个行进物离开此区域释放相应的空 间。
15
•使用多个交通控制器 •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同时与 50 个交通控制器相连。 下图显示了一个与两个交通控制器相连的网络节点。 每次只请求一个交通控制器。一旦一个交通控 制器许可进入,那个行进物技术上就已进入相应的 交通控制区域了,尽管它可能仍然请求许可进入其 它的交通控制区域。当在 两条路径之间转移时,一 个行进物将在离开与原来 的路径相对应的交通控制 区域之前,首先进入与新 路径相对应的所有交通控 制区域。 16
19
5
9.3 网络节点与实体连接
要连接一个网络节点到模型中的某个实体,相 对此实体,该网络节点扮演行进网关的角色,可以 在这个网络节点和此实体之间创建一个“A”拖动连 接。这将在网络节点和实体左上角之间绘制一条蓝 色连线。这种类型连接意味着任何在网络上行进并 想到达那个实体的任务执行器,都将行进到它所连 接的网络节点。 将连接网络节点连接到任务执行器: 要将一个 网络节点连接到一个任务执行器上,使它在网络中 行进,可以在网络节点与任务执行器之间建立一个 “A”键拖动连接。这将在网络节点与实体左上角之 间绘制一条红色连线。 6
公交系统微观仿真模型构建
公交系统微观仿真模型构建
本文旨在能够建立常见路口微观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教会读者能够使用TESS NG构建公交系统微观仿真模型。
1.基础路网模型
依照背景底图及路网数据,建立路段、连接段如下图:
基础路网建成图
公交专用道
在建成基础路网模型后,双击需要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段,在路段编辑窗口中,将路段最外侧车道的行为类型改为“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设置
公交专用道一般仅限公交车使用,只有当转向车辆必须要驶入对应转向车道时或从上游路口驶入时会占用。
2.公交站点
点击工具栏中“公交站点”按钮,在需要创建站点的路段上,右键拖曳到相应站点长度再松手,在弹出的公交站点编辑窗口中,编辑站点类型(路侧式/港湾式),以及上下客信息等。
建立公交站点
3.公交线路
点击工具栏中的“公交线路”按钮,右键依次选择公交线路经过的路段(软件会自动选择最短路径相连接),创建一条公交线路,再双击建立完成的线路,进行发车、站点等信息的编辑。
新建公交线路
建好公交线路后,双击该线路经过的公交站点,在公交站点编辑窗口中选中线路,点击右侧添加按钮即可编辑乘客到站信息以及公交上下客信息。
站点编辑窗口
依照上述步骤建好整个公交线网。
具体效果如下图所示
公交线网建成图
公交模型展示
2D/3D仿真运行图
需要注意:在2D/3D仿真运行图中,绿色车辆为公交车。
4.总结
公交仿真模型的关键总结为以下几点:
(1)建立路网时设置公交专用道。
(2)根据实况建立路侧式/港湾式公交站点。
(3)建立公交线路并设置线路经过站点。
(4)在公交站点中添加经过的公交线路上下客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3期2019年5月森林工程F O R E S T E NG IN E E R IN GV ol. 35 No. 3M a y,2019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巢式建模与演化仿真宋成举1,王榕菁2,孙雨晴3(1.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50;.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7;3.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哈尔滨150010)摘要:为了解不同出行条件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的影响,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在不同出行需求下的演化 特征。
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影响因素入手,划分不同巢式层次方案,依照筛选原则确定最优方案,从成本支出、个性偏好 及主观感受三个方面构建不同巢的效用函数,其中成本支出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两部分,引入个性偏好修正系数,建立疲劳度系数模型,结合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运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仿真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演化趋势。
结果表 明:高收入群体选择常规公交出行的比例相对较低,更倾向于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且随着出行距离的增长,出租车分担率呈上 升趋势;随着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增加,常规公交分担率在中距离出行条件下略有增加,而在长距离出行条件下,呈现先增加后 降低的趋势;当成本偏好系数较大时,常规公交分担率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大而呈现阶梯型降低。
关键词:交通工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巢式Logit;单位时间价值量;分担率;个性偏好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8023(2019)03 -0107 -07Nest Modeling and Evolution Simulation on Urban PublicTransport System StructureS O N G C h e n g j u1, W A N G R o n g i n g2 , S U N Y u q i n g3(1.Sch o o l of A u to m o tive an d T ran sp o rtatio n Engineering,H eilon gjian g In stitu te of Technology,H arb in150050;2.Beijing U rb an C o n stru ctio n D esign& D evelo p m en t G ro u p C o. Lim ited,Beijing100037 ;3.H eilon gjian g B ran ch C N P C T ran sp o rtatio n C o m p an y Lim ited,H arb in150010)A b stract:T o an alyze th e in fluen ce of d ifferen t travel co n d itio n s o n th e u rb an public tran sp o rt system structure,th e evo lu tio n ary characteristics o n th e u rb an public tran sp o rt system stru ctu re u n d er d ifferen t travel d em an d w ere stu died facto rs o n u rb an public tran sp o rt system stru ctu re,d ivided in to d ifferen t n est p ro g ram,acco rd in g to th e selection principles,th e o p tim a l sch em e w as d eterm in ed,an d t h e u tility fu n ctio n for th e d ifferen t n est fro m th e co st exp en d itu re,th e person ality preferen ce an d th e su bjective feeling w ere c o n stru cted.T h e co st exp en d itu re in clu d ed th e m o n ey co st an d th e tim e cost.P erson ality preferen ce co rrectio n coefficient w as in tro d u ced an d th e fatigu e coefficien t m o d el w as established.C o m b in ed w ith th e Beijing o p eratio n al d ata to calibrate m o d el p aram eters,th e evo lu tio n ary characteristics of u rb an public ted.T h e resu lts sh o w ed th a t:t h e p ro p o rtio n of th e h ig h- in co m e g ro u p s selected b u s w as relatively lo w,preferrin g to ch o o se u rb an rail transit,an d w ith th e increase of th e travel distance,th e taxi sh arin g rate w as increas b u s sh arin g ra te in creased sligh tly u n d er th e co n d itio n of m id d le travel d istan ce,w h ile it appeared in creasing first an in lo n g travel distance.W h en th e co st p referen ce coefficient w as in creasing,th e b u s sh are rate sh o w ed step p in g d o w n w ith th e traveld istan ce increasing.K ey w ords :T ra ffic en gn eerin g;urba p u b lic tra n sp o rt sy ste m stru c tu re;n e ste d lo git;vaue o f tim e;sh a rin g rate;perso n aity p re fe re n c e〇引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涵盖多主体的复杂收稿日期:2018 -12-07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Q C2014C060);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U N P Y S C T- 2018090)哈尔滨市科技创新青年后备人才计划(2015R A Q X J039);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2018C X08);黑龙江工程学院博士基金(2015B J03)第一作者简介:宋成举,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交通结构优化。
E- m a il:so n g c h e n g u@ s o h u.c o m引文格式:宋成举,王榕菁,孙雨晴.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巢式建模与演化仿真[J].森林工程,2019,35(3) :07-113.巨系统,主要有服务设施、出行者、管理系统、载运 工具和运行环境等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是 指从城市运输角度来考察城市中某一时期各种公 共交通方式中交通工具的比例或者完成城市客运 量的份额比重。
一般来说,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城市轨 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索道和渡轮等。
这些交 通方式具有不同的运行特点和优势出行范围,交通 方式间按照功能组合、优势互补、技术先进、合理竞 争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网络化整体布局发展,从 而形成能够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体化紧108森林工程第35卷密衔接和运行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有机整体。
大约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芝加哥最早诞生 了“交通方式分担比例”的观点,这被视为关于交通 结构优化理论的起源。
Fielbaum A根据城市中心系 统的层次结构,提出4种战略公交线路结构的应用 方法,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每个结构都能占主 导地位,影响因素主要是线网结构、换乘成本和赞 助者[1]。
国内对于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客运结构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最早国内学者通 过对比我国主要城市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间的差 距以获得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手 段[2],但事实证明,中国的城市交通特征决定了其 特殊性,也决定了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之路必 然会是中国特色的公共交通发展之路;王健根据客 运交通结构影响因素的性质,建立模糊解释结构模 型,并确定了优化客运交通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从 交通政策、土地利用和出行方式效用等方面提出了 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建议[3];王秋平从系统角 度出发建立较全面目标考量的交通方式结构优化 模型,并结合实际条件建立了在出行总量、资源环 境和理想出行时耗等约束下的多目标结构优化模 型[4];包婷婷从城市交通结构演化的角度出发,提 出城市交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指出降低运输竞争 和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有 效途径[]。
而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则呈现 多样化发展,主要的理论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与灰色 关联度法对客运交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从科学 发展的角度建立能够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城市客 运交通结构发展优化模型[7]。
近年来,年轻学者的 不断成熟更是将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发展的理论研 究推向了新的高度[8],而突变理论[9]和系统动力学 理论[0]等方法的应用更是丰富了公共交通系统结构研究的理论 系。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的研究方法 日趋多样化,但成果中对于影响因素的确定一般基 于定性分析和统计回归两种方式,而多种公共交通 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的出行特征和适应性。
因此,还 需要结合方式特征差别化对待不同出行方式,普遍 适应性的效用函数往往缺乏说服力。
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反映了多种客运方式在居民出行方面的比例构成,也是城市客运交通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