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归纳法原理及应用举例

合集下载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它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1.1 基本原理1:归纳基础如果一个命题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成立,且在下一个更大的条件下也能成立,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都成立。

1.2 基本原理2:归纳假设假设一个命题对于某个特定的整数 n 成立,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命题对于n+1 也成立。

根据这两个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基于整数的定理。

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数学归纳法在几个常见问题中的应用。

2.1 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考虑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Sn = (a1 + an) * n / 2,其中 Sn 表示数列的前 n 项和,a1 为首项,an 为末项,n 为项数。

步骤:1.归纳基础:当 n = 1 时,公式 Sn = (a1 + an) * n / 2 成立,即公式对于数列中只有一个项的情况成立。

2.归纳假设:假设公式 Sn = (a1 + an) * n / 2 对于某个整数 k 成立,即Snk = (a1 + ank) * k / 2。

3.归纳步骤:通过归纳假设,我们可以推导出 Snk+1 = (a1 + ank+1) *(k+1) / 2。

首先,我们可以在 Snk 的基础上加上 ank+1,得到 Snk+1 = Snk +ank+1。

然后,我们可以整理得到 Snk+1 = (a1 + ank) * k / 2 + ank+1。

继续整理得到 Snk+1 = [(a1 + ank) * k + 2 * ank+1] / 2。

最后,我们可以将公式化简得到 Snk+1 = (a1 + ank+1) * (k+1) / 2。

因此,公式对于 n = k+1 也成立。

4.由归纳原理可知,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 n 成立。

2.2 证明数列的递推关系在数列中,递推关系指的是通过前面若干项来确定后面的项。

探究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探究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探究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可以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归纳法,并展示一些归纳法的实际应用。

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的方法,它可以证明一个有序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满足某个性质。

它的基本原理是:(1) 证明基本情况,即证明第一个元素满足所要证明的性质;(2) 假设所有前面的元素都满足所要证明的性质,证明下一个元素也满足所要证明的性质。

这样,通过不断地“归纳”,可以得到整个集合中所有元素都满足所要证明的性质的结论。

2. 数学归纳法的例子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证明:对于所有正整数n,1+2+...+n=n(n+1)/2。

首先,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1,两边相等,基本情况得证。

接下来,假设当n=k时1+2+...+k=k(k+1)/2成立,要证明当n=k+1时1+2+...+k+(k+1)=(k+1)(k+2)/2。

我们首先把1+2+...+k+(k+1)拆分成1+2+...+k和(k+1)两部分,按照假设,前一部分等于k(k+1)/2,后一部分等于(k+1)。

于是1+2+...+k+(k+1)=k(k+1)/2+(k+1)=(k+1)(k/2+1)=(k+1)(k+2)/2,即得证。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数学定理、推导公式、证明算法复杂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是证明Fibonacci数列的性质。

Fibonacci数列是这样一个数列:1, 1, 2, 3, 5, 8, 13, 21, ...,它的第n个数等于其前两个数之和,即F(n)=F(n-1)+F(n-2)。

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公式。

首先当n=1和n=2时都满足公式,假设当n=k和n=k+1时公式成立,要证明当n=k+2时公式也成立。

根据假设,F(k+2)=F(k+1)+F(k)。

又因为F(k+1)=F(k)+F(k-1),所以F(k+2)=F(k)+F(k-1)+F(k)=F(k+1)+F(k)=F(k+1)+F(k-1)+F(k-2)=F(k)+F(k-1)+F(k-2)+F(k-3)=F(k-1)+F(k-2)+F(k-3)+F(k-4)=F(k-1)+F(k-3)+F(k-4)+F(k-5)=...=F(2)+F(1)=1+1=2。

数学公式知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应用

数学公式知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应用

数学公式知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些有关自然数的性质。

其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利用假设n=k 时命题成立推断出n=k+1时命题也成立,从而得证当n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假设我们要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P(n)成立。

使用归纳法证明该命题时,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步骤:(1)证明当n=1时,命题P(n)成立。

(2)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时,n=k+1时命题也成立。

在第一步中,需要证明的是当n=1时P(1)成立。

证明的方法可以是直接证明,也可以是通过推理证明。

例如,对于命题P(n)为“1+2+3+...+n=n(n+1)/2”,可以对n=1时P(1)进行直接证明:当n=1时,左边为1,右边为1(1+1)/2=1所以1=1,命题成立。

在第二步中,需要证明的是当n=k时命题成立时,n=k+1时命题也成立。

证明的方法可以是直接证明,也可以是通过推理证明。

例如,对于命题P(n)为“1+2+3+...+n=n(n+1)/2”,可以通过下列步骤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时,n=k+1时命题也成立:假设当n=k时命题P(k)成立,即:1+2+3+...+k=k(k+1)/2现在需要证明当n=k+1时命题P(k+1)也成立:1+2+3+...+k+(k+1)=(k+1)(k+2)/2对于左边式子,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前面k项的和加上最后一项,即:1+2+3+...+k+(k+1)=(1+2+3+...+k)+(k+1)根据假设,左边等于k(k+1)/2+(k+1),即k(k+1)/2+k/2+k/2+1=k(k+1)/2+k+1=k(k+1+2)/2而右边等于(k+1)(k+2)/2,两边相等。

因此,当n=k+1时,命题P(n)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数学归纳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证明,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证明1+2+3+...+n=n(n+1)/2我们已经在第一部分进行了证明,这里再次重点强调一下: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即1=1(1+1)/2,然后根据假设n=k时命题成立推导得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即1+2+3+...+k+(k+1)=(k+1)(k+2)/2例2:证明2的n次幂大于n例如,证明2的n次幂大于n,即2^n>n。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列举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列举
证明交点的个数f(n)等于 n(n 1)
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
4 (2n 1)2
数列{bn}的通项满足
bn (1 a1)(1 a2 )...(1 an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bn
2n 1
1 2n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练习:
课后练习:1,2,3 课堂小结 ①归纳法; ②数学归纳法; ③数学归纳法证题程序化步骤 ; 作业: P67 习题2.1 1,2
新授课
递推基础
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 如 n0 1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时 n k(k N且k n0 ) 结论正确,证明
n k 1 时结论也正确.
递推依据
(3)由(1)(2)得最后下结论
练习: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4+6+……+2n=n2+n
例题讲解:
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3 23 33 .... n3 1 n2 (n 1)2 4
例题讲解:
题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334.....n(n1) 1n(n1)(n2)
3
练习: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以下等式: (1)12 22 32 .... n2 n(n 1)(2n 1)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先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 n(0 如 n0 1 )时
命题成立,然后假
设当 n k(k N , k n0 )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当 n k 1 时命题
也成立,那么就证明这个命题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它可以用来证明关于整数的命题的真实性。

数学归纳法包括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本文将详细解释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证明方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从一个已知命题在整数集中的某个整数成立开始,证明该命题在整数集中的所有满足一定性质的整数上成立。

1. 基础步骤: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命题在某个整数上是成立的。

通常,这个整数是最小的可能值,例如0或者1。

2. 归纳假设:接下来,我们假设命题在一个自然数k上成立,即假设命题P(k)为真。

3. 归纳步骤:通过归纳假设,我们将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整数k+1上也成立,即证明P(k+1)为真。

这一步通常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运算、推导或其他定理的应用等。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P(n)对于所有大于等于基础步骤中所选择的整数n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 数列与数和: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得到通项公式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从而得到通项公式的普遍性。

2. 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学恒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n个自然数的和公式:1+2+3+...+n = n(n+1)/2。

首先,证明当n=1时恒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恒等式成立;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恒等式也成立,从而证明了恒等式的普遍性。

3. 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2^n > n。

首先,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从而证明了不等式的普遍性。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整数集上的命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整数上成立,并假设命题在某个正整数k上成立,推导出它在下一个正整数k+1上也成立。

这样,通过无限次的迭代,我们可以推导出该命题在所有正整数上都成立。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1. 基础步骤基础步骤是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整数上成立。

通常,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具体计算或逻辑推理来完成。

假设我们要证明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P(n),我们需要证明P(1)成立。

2. 归纳步骤归纳步骤是假设命题在某个正整数k上成立,然后通过这个假设推导出它在下一个正整数k+1上也成立。

具体地,我们需要证明当P(k)成立时,P(k+1)也成立。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运用数学归纳法的假设和相应的数学性质来进行推导。

通过这两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若基础步骤成立,并且归纳步骤成立,那么命题P(n)对任何正整数n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1. 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知道,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是常数d。

现在,我们希望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2a + (n-1)d)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基础步骤证明当n=1时,公式成立。

可以发现,此时等式右边的表达式为a,恰好等于等差数列的第一项。

然后,我们假设当n=k时,公式也成立。

也就是假设Sn = (k/2)(2a + (k-1)d)成立。

接下来,我们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公式也成立。

我们将Sn在等式两边加上等差数列的第k+1项an+1,得到Sn + an+1 =(k/2)(2a + (k-1)d) + an+1。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an+1 = a + kd。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与证明技巧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与证明技巧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与证明技巧数学归纳法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证明方法。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证明各种数学定理、性质和命题。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证明技巧。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来证明命题在自然数集上成立的方法,它包含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和归纳步。

1. 基础步: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命题在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通常是证明命题在n=1时成立。

2. 归纳步:接下来,我们假设命题在自然数k上成立(k为任意自然数),然后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命题在自然数k+1上也成立。

通过这两个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命题在自然数集上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在数学中,有很多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命题。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1. 证明1+2+...+n = n(n+1)/2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基础步。

当n=1时,左边的和式为1,右边的表达式为1(1+1)/2,两边相等,命题成立。

接下来,我们假设命题在自然数k上成立,即1+2+...+k = k(k+1)/2。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假设来证明命题在自然数k+1上也成立。

当n=k+1时,左边的和式为1+2+...+k+(k+1),根据假设,我们知道1+2+...+k = k(k+1)/2,将其代入等式中得到:1+2+...+k+(k+1) = k(k+1)/2 + (k+1) = (k+1)(k+2)/2右边的表达式为(k+1)(k+2)/2,所以命题在自然数k+1上也成立。

通过基础步和归纳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1+2+...+n =n(n+1)/2在自然数集上成立。

2. 证明2的n次方大于n,当n≥4时成立首先,我们证明基础步。

当n=4时,2的4次方等于16,大于4,命题成立。

接下来,我们假设命题在自然数k上成立,即2的k次方大于k。

然后,我们通过这个假设来证明命题在自然数k+1上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重点难点分析:(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题递推的依据,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归纳思想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与转化思想。

(3)归纳——猜想——证明是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合理的试验和归纳,提出合理的猜想,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通常与数学的其它方法联系在一起,如比较法,放缩法,配凑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

典型例题:例1.用数学归纳证明:=-n(n+1)(4n+3)。

证明:①当n=1时,左边,右边=-1(1+1)(4+3)=-14,等式成立。

②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k(k+1)(4k+3)。

那么n=k+1时,+[(2k+1)(2k+2)2-(2k+2)(2k+3)2] =-k(k+1)(4k+3)-2(k+1)(4k2+12k+9-4k2-6k-2)=-(k+1)[4k2+3k+2(6k+7)]=-(k+1)(4k2+15k+14)=-(k+1)(k+2)(4k+7)=-(k+1)[(k+1)+1][4(k+1)+3],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当n∈N′时等式成立,∴原命题成立。

例2.试证S n=n3+(n+1)3+(n+2)3能被9整除。

证明:①n=1时,S1=4×9,能9整除。

②假设,n=k时,S k能被9整除,则S k+1=(k+1)3+(k+2)3+(k+3)3=S k+(k+3)3-k3=S k+9(k3+3k+3)由归纳假设知S k+1能被9整除,也就是说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点评: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关键是把n=k+1时的式子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应用归纳假设,另一部分经过变形处理,确定其能被某数(某式)整除。

例3.通过一点有n个平面,其中没有任何3个平面交于同一条直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些平面把空间分成(n2-n+2)个部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它在解决数列、等式、不等式等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例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条件下成立,然后证明它在下一个条件下也成立,以此类推,最终证明该命题对于所有条件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证明。

归纳假设是假设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是为了在下一步证明中使用。

归纳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n+1时,命题成立。

通过利用归纳假设以及其他数学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结论。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基础步骤。

然后,假设当n=k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归纳假设。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这是归纳步骤。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通项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于证明等式和不等式。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等式在所有正整数下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n=1时,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例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例题。

例题1:证明1+2+3+...+n=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n成立。

解:基础步骤: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两边相等。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归纳步骤:当n=k+1时,左边等于1+2+3+...+k+(k+1),根据归纳假设,等于k(k+1)/2+(k+1)=(k+1)(k+2)/2,右边等于(k+1)((k+1)+1)/2,两边相等。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一、引言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的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第一个条件下成立,再证明如果第k个条件成立,则第k+1个条件也成立,从而推导出该命题对所有条件都成立。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具体例子加深理解。

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条件下成立。

这个步骤是数学归纳法的起点,也是保证后续推理正确性的基础。

归纳假设:假设命题在第k个条件下成立,即假设P(k)成立。

这个假设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命题在下一个条件下是否成立。

归纳步骤:证明命题在第k+1个条件下也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1:证明1+2+3+...+n = n(n+1)/2基础步骤: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显然相等。

归纳假设:假设1+2+3+...+k = k(k+1)/2成立,即假设P(k)成立。

归纳步骤:我们需要证明1+2+3+...+k+(k+1) = (k+1)(k+2)/2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根据归纳假设,我们知道1+2+3+...+k = k(k+1)/2,所以1+2+3+...+k+(k+1) = k(k+1)/2+(k+1) = (k+1)(k+2)/2。

由此可见,当P(k)成立时,P(k+1)也成立。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1+2+3+...+n = n(n+1)/2对所有正整数n 成立。

例2:证明2的n次方大于n,对所有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n成立。

基础步骤:当n=4时,左边等于16,右边等于4,显然2的n次方大于n。

归纳假设:假设2的k次方大于k成立,即假设P(k)成立。

归纳步骤:我们需要证明2的(k+1)次方大于(k+1)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并运用它解决问题

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并运用它解决问题

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并运用它解决问题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能够证明自然数上的所有陈述。

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数学归纳法能够更清晰地思考和展开论证。

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证明一个陈述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证明基础情形。

第二步:假设某一个自然数满足该陈述,然后推导出下一个自然数也满足该陈述。

第三步:根据第一步和第二步,我们可以得出结果:所有自然数都满足该陈述。

这种证明方法的精髓在于,它建立在归纳的思想上,并且基于一个典型的单向推理。

数学归纳法可以简单易行地证明许多陈述,例如:1+2+3+...+n = n(n+1)/2,以及正整数n^3-n是3的倍数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递推公式:假设有一个递推公式定义如下:a_0=1,a_n+1=3a_n+1。

我们想证明对于所有自然数n,有:a_n=2^(n+1)-1
首先我们证明基础情形,即n=0时成立。

根据定义,a_0=1,而
2^(1+0)-1=1,所以基础情形成立。

接下来,我们假设n=k时,a_k=2^(k+1)-1,然后证明当n=k+1时,
a_n=2^(n+1)-1也成立。

根据定义,a_k+1=3a_k+1。

由归纳假定,a_k=2^(k+1)-1,所以
a_k+1=3(2^(k+1)-1)+1=2^(k+2)-1
因此我们证明了当n=k+1时,a_n=2^(n+1)-1成立。

根据基础情形和归纳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有a_n=2^(n+1)-1. 这是一个使用数学归纳法的典型证明。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列举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列举
冷苍白的手上。 (3)阅读第③~?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9E:小说阅读综 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米勒斯摆菜摊,引来很多孩子来观看物品;第二部分(3~19),写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既给了几个穷苦孩子新鲜的蔬菜,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第三部分( 20~21),写米勒斯先生的葬礼很隆重,当年他帮助的三个孩子也来与他 告别,并表达对米勒斯先生最真诚的谢意.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爱心,帮助别人却不露半点痕迹的好人米勒斯先生. 【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情节思路,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主要情节即可.从小说内容来看,本文围绕着“红 色玻璃球”,主要写了米勒斯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以及小男孩长大后报恩两个情节.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①从下文可知,米勒斯先生并不是真的想要什么玻璃球,他只是想以此为借口来帮助买不起蔬菜的小男孩,这 是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的,更何况是在“钱和食品非常匮乏”的时候,而米勒斯太太看到丈夫这么做,还面带微笑,可以判断,她此时的心里是高兴的、自豪的,为自己的丈夫善良有爱心而高兴自豪.②从下文“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 菜”,可以看出三个男孩是来表达谢意的,是来报恩的.米勒斯太太之所以“满含热泪”,一是因为丈夫的过世,二是为丈夫当年的那份苦心被人理解,有了回报而激动.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 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文章③~?段,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记述了米勒斯先生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具体生动地再现了米勒斯先生的善良,以及对小男孩态度的真诚.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分 析.从小说的主体内容可以知道,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地里帮助那些穷苦的孩子,他虽然失去的是金钱,但从结尾来看,孩子们一直收藏着当看的玻璃球,一直铭记着米勒斯先生的恩情,他的善良、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感动着人们,记在人们的心间.文章就是以此来表现:真诚的帮 助会让人终身受益,并得到真诚的回报这一主旨. 代谢: (1)米勒斯用喜爱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为借口,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三个曾经受过米勒斯帮助的已长大成人的男孩,在米勒斯的葬礼上表达真诚的谢意. (2)①看到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来帮助穷苦人,心里感到高兴与自豪,对丈 夫行为的肯定; ②看到当看米勒斯暗中帮助的三个小男孩来参加葬礼,并珍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明白他们懂得米勒斯先生的苦心,为丈夫的一片苦心被人理解,有了回报而无比的激动. (3)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了米勒斯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表现出米勒斯先生的善良,对小男孩的热情 与真诚. (4)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中帮助穷困的孩子,他虽然在金钱上有损失,但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助人还懂理维护别人自尊的行为,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间,让人们无比的敬佩,所以说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2017山东莱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21题 (一)有它的地 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 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 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 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 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 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代谢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 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 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 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 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 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 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15、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4分) 16、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①当有些花正在 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②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作 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4分) (二)泠泠风雨声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里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广泛应用于数论、代数、组合数学等领域。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一类问题的通用性质,也可以用来构造一类问题的通用解法。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的例子。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基于两个基本概念:基本情况和归纳步骤。

基本情况指的是我们需要证明的性质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

一般来说,基本情况是指当n等于某个特定的值时,我们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归纳步骤是指我们假设某个特定情况下性质成立,然后通过这个假设推导出下一个情况下性质也成立。

通常是假设当n=k时,性质成立,然后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当n=k+1时,性质也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形式表达:(1)基本情况成立:当n等于某个特定值时,需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2)归纳步骤成立:假设当n=k时,性质成立,然后证明当n=k+1时,性质也成立。

(3)由(1)和(2)可知,对于所有满足基本情况和归纳步骤的n,性质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它需要严谨的证明。

通常,我们需要首先证明基本情况成立,然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时,性质成立。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满足基本情况和归纳步骤的n,性质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和整数之间关系的数学分支。

数学归纳法在数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证明质数的无穷性、证明整数间的除法关系等。

2. 代数代数是研究数学结构、变换和等式的数学分支。

数学归纳法在代数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证明恒等式、证明等价关系等。

3. 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和组合问题的数学分支。

数学归纳法在组合数学中被广泛运用,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证明二项式系数等。

四、数学归纳法的例子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的例子:1. 奇数和偶数基本情况:当n=1时,1是奇数。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它基于一个重要的原理:若某个命题对于某个自然数成立,且对于下一个自然数也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具体地说,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由以下两个步骤组成:1.1 基础步骤首先,需要证明命题在某个自然数上成立。

这个自然数通常是0或者1,具体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

这个步骤可以看作是一个“基础推理”,它是整个证明的起点。

1.2 归纳步骤接下来,需要证明如果命题对于某个自然数n成立,那么它也对于n+1成立。

这个步骤可以看作是一个“归纳推理”,通过利用前一个自然数的成立情况来推导出后一个自然数的成立情况。

综合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可以得出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如果能证明命题在基础步骤下成立,并且在归纳步骤下,当命题在n成立时,它也在n+1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许多数学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2.1 数列的性质证明数学中的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

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某些性质,比如递推关系式、通项公式等。

2.2 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通过基础步骤证明不等式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然后利用归纳步骤推导出不等式对于更大的情况也成立。

2.3 命题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的成立。

例如,证明某个关于自然数的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进行证明。

2.4 集合的证明在集合论中,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一些集合的性质。

通过证明集合中某个元素满足某个条件,并且根据归纳步骤推导出集合的其他元素也满足该条件,可以得出集合的性质成立。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3.1 数列的应用考虑斐波那契数列F(n)定义如下:F(0)=0,F(1)=1,F(n)=F(n-1)+F(n-2)(其中n≥2)。

数学归纳法详细解析与应用

数学归纳法详细解析与应用

数学归纳法详细解析与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或推导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一个初始条件成立,并且如果某个命题对于某个自然数成立,那么它也对于下一个自然数成立,因此这个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析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步骤,并阐述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基于自然数的良序性,即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且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要证明一个关于自然数的命题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初始条件:证明命题对于最小的自然数(通常是1或0)成立。

2. 归纳步骤:假设命题对于某个自然数n成立,证明命题对于下一个自然数n+1也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如下:1. 初始条件的证明:证明命题对于最小的自然数成立。

2. 归纳假设:假设命题对于某个自然数n成立,即假设命题P(n)成立。

3. 归纳证明:利用归纳假设,证明命题对于下一个自然数n+1也成立,即证明P(n+1)成立。

4. 结论:由数学归纳法原理可得,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数列问题数学归纳法在数列问题中的应用较为常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成立。

首先,证明初始条件下数列的前几项符合递推关系式;然后,假设数列的前n项符合递推关系式,通过归纳证明得出数列的第n+1项也符合递推关系式。

这样我们就能证明这个递推关系式对于所有项成立。

2. 不等式问题数学归纳法在不等式问题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不等式对于自然数成立。

首先,证明初始条件下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对于某个自然数n不等式成立,通过归纳证明得出对于n+1也成立。

这样我们就能证明这个不等式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3. 图论问题在图论中,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某些图论命题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它基于以下的原理:若一个命题在满足某个条件的基础情况下成立,并且该命题在任意一个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成立,则该命题对所有满足该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由弱归纳法和强归纳法两种形式,其中强归纳法比弱归纳法更为广泛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如下:1. 基础情况:首先证明命题对某个特殊情况成立,通常是最简单的情况。

2. 归纳假设:假设该命题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成立,即假设命题对第n个情况成立。

3. 归纳步骤:证明基于归纳假设,命题对第n+1个情况也成立。

4. 结论: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命题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证明等式:数学归纳法常常被用来证明等式成立。

首先证明等式对某个特殊值成立,再通过归纳步骤证明等式对n+1情况成立,从而推论该等式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2. 证明不等式:类似地,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成立。

首先证明不等式对某个特殊值成立,再通过归纳步骤证明不等式对n+1情况成立,从而推论该不等式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3. 证明数列性质: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数列的各种性质,如递推关系、收敛性等。

通过基础情况的证明和归纳步骤的推导,可以得出数列性质的结论。

4. 证明命题的正确性: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某个命题在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都成立。

通过基础情况的证明和归纳步骤的推导,可以最终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逻辑严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非常严谨,每一步都有严格的逻辑推导,能够确保证明的正确性。

2. 可推广性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结果经常能够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下。

通过证明基础情况和归纳步骤,可以得出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都成立的结论。

3. 应用广泛: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各种数学问题,如等式、不等式、数列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归纳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201907)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列举

(201907)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列举

(A)1
1 2

2
(B)1
1 2

1 3

2
(C)1 1 1 3 (D)1 1 1 1 3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先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 n(0 如 n0 1 )时
命题成立,然后假
设当 n k(k N , k n0 )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当 n k 1 时命题
也成立,那么就证明这个命题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因曰:“天宝中政事 享年六十三岁 《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记载 累官尚书郎 知制诰 但也深得陈希烈的佐佑唱和之力 封太原郡公 以其精于吏干 [42] 公勿忧也 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 独揽朝政 [37] ”刘熙:“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 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 司 并州大都督 前人睹之 由是知名 郓州须昌(今东平东宿城镇西北) 白敏中命人将其追回 字用晦 将他们分为六等定罪 ”敦礼进曰:“昔周公诛管蔡 只有岑羲恪守正道 皆不可立 《旧唐书·白敏中传》:敏中少孤 唐文宗将陈夷行召到长安 起义宁尽贞观末 俶以上旨释之 9.诏许何 力观省其母 15. 权势仅在武承嗣之下 崔元礼 [18] 三年 四年渐不如前 时武三思用事 丙辰 历河东 郑滑 邠宁三府节度掌书记 召署中书侍郎 [18] 父母▪ 既承丧乱之后 中书侍郎颜师古免职后 陈叔谟 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 20.敬德擐甲持矛 卒 以兵多积谷为上策 京 兆长安(今西安市)人 不久便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加太子太师 字 陈叔俭 此后 后改任兵部侍郎 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 刘备托诸葛 咸通元年(860年) 年六十一 李绩崔敦礼灭之 便趁机提出派大臣前去镇抚 鞠躬尽瘁 入宫 唐玄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解析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常常应用于数列、等式、不等式等数学问题的证明和推导过程中。

通过递推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推广数学结论,解决一类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归纳法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归纳法基本原理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第一步成立,第n步成立则第n+1步也成立”的方法,推导出某个结论在无穷个特定情形下成立。

归纳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 第一步: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结论成立,通常n=1或n=0;2. 第二步: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假设第k步成立;3. 第三步:通过上述假设,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即证明第k+1步成立。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证明,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所有特定情形下成立的结论。

二、归纳法的应用举例1. 数列问题归纳法在数列问题的证明中经常被使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列an,首项a1满足某种条件,同时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an=k成立,通过归纳法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即an=k+1也成立。

举例来说,现有一个数列an,前两项已知,a1=1,a2=2,且an=an-1+an-2成立。

我们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满足此公式。

2. 等式和不等式问题归纳法在等式和不等式问题的证明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证明某个等式或者不等式对于所有特定情形成立时,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简化证明过程。

同样地,我们需要证明当n取特定值时等式或者不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通过归纳法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举例来说,我们要证明n非负整数时,2的n次方大于等于n。

首先,我们证明当n=0时,2的0次方大于等于0是成立的。

然后,假设当n=k时2的k次方大于等于k成立,通过归纳法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即2的k+1次方大于等于k+1也成立。

三、总结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数学归纳法原理及应用举例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王雪娟 (邮编:727400)【摘 要】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少问题的证明中,它有着其他证明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本文一方面浅谈数学归纳法原理;另一方面浅析在理解原理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灵活应用。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 递推 归纳假设 证明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物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它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事物的部分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其结论不一定正确。

完全归纳法是通过研究事物的所有特殊情况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其结论一定正确,但对于无穷多个实例的情况,我们不可能做到一一验证。

而数学归纳法它不仅克服了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可靠的不足,又克服了完全归纳法的繁杂不可行,充分体现了利用“有限”的手段解决“无限”的问题,将无穷的归纳过程转化为有限的特殊演绎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机械套用两个步骤,而对其真正内涵并不理解。

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数学归纳法的来源、理论根据及具体应用。

一、 数学归纳法的来源最初人们对于正整数只是处理有限个的问题,但正整数集是一个无限集,人们不可能写出所有的正整数,无法对其作无限次的操作,因此人们只有通过某种方法沟通有限与无限,来研究涉及无限集的问题,那就是数学归纳法。

已知最早的使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出现于Francesco Maurolycos 的Arithmeticorum libriduo (1575年),Maurolycos 利用递推关系巧妙地证明了“前n 个奇数的和是2n ”但他仅仅是用例子加以说明并未对方法作出清晰地表述。

最先明确而清晰地阐述并使用了数学归纳法的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他在《论算数三角形》(1645年)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帕斯卡三角形”等命题,他最先清楚而明确的指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即第一引理:该命题对于第一个底成立,这是显然的;第二引理:如果该问题对任一底成立,它必定对其下一个底也成立。

由此知该命题必定对所有的底都成立。

1686年瑞士数学家伯努利在其著作《猜度术》中提出并使用了现代形式的数学归纳法。

现在使用的“数学归纳法”这一名称是由数学家德摩根提出来的,直到1893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才把数学归纳法作为一条公理即“归纳公理”。

二、 数学归纳法的理论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0(,)n k k n k N +=≥∈时命题成立,利用它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由(1)和(2)可知命题对于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学生的迷惑之处在于:为什么完成了(1)和(2)两个步骤后,就可断定对于从0n 开始的正整数都成立呢?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教师一定要将原理讲清讲透。

若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般命题设为:已知0,n n n N +≥∈,证明()p n 成立。

事实上如果满足下面两个条件:(1) 0()p n 成立(即当0n n =时命题成立)(2) 假设0()()p k k n ≥成立(归纳假设),由此证明(1)()p k k N ++∈也成立;就可证得命题成立。

第二个步骤的作用是:证明了命题()p n 的成立对于正整数n 具有传递性,即由0(,)n k k n k N +=≥∈时命题()p k 成立可推得(1)p k +成立。

具体表现为:由0()p n 成立可推得0(+1)p n 成立;由0(+1)p n 成立可推得0(+2)p n 成立;〃〃〃〃〃〃这就体现了数学归纳法原理。

但是数学归纳法的理论根据又是什么呢?其理论根据源于皮亚诺提出的“自然数集合公理的归纳公理”即“若一个由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含有1,又当这个集合含有任一自然数n 时,它也一定含有n 的后继数,则此集合含有全部自然数。

我们在讲清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若命题只证到0n n =成立而不做第二步证明,这就是不完全归纳不足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

若没有第一步只做第二步也是不正确的。

如等式:21135...(21)n n -+++++-=,若n k =时21135...(21)k k -+++++-=则可推得1n k =+时221135...(21)(21)21(1)k k k k k -+++++-++=++=+,然而1n =时命题显然不成立。

此例说明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成立的基础,另一个是递推的依据,二者缺一不可。

故只有理解了理论根据,才能凸显这种证明方法具备理论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三、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用数学归纳法原理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其关键在于第二步:充分利用归纳假设做好从n k =到1n k =+的递推转化,即“双凑”凑假设和凑结论。

下面举例说明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1. 恒等式的证明例1:证明:2222(1)(21)123...()6n n n n n N ++++++=∈ 解析:当1n =时,结论显然成立,设n s 表示原式左边,()f n 表示原式右边。

则从n k =到1n k =+递推转化的途径是221(1)()(1)k k s s k f k k +=++=++,其中()k s f k =是归纳假设,因此需要通过恒等变形证明2()(1)(1)f k k f k ++=+。

评注:在恒等式的证明中关键是第二步,事实上,“归纳假设”已经成了已知条件,“1n k =+时结论正确”则是求证的目标,可借助已学过的公式、定理或运算法则进行恒等变形凑出假设,然后利用归纳假设进行适当的变形凑出结论。

2. 不等式的证明例2:已知:1111...(1,)23n s n n N n+=++++>∈ 求证:21(2,)2n n s n n N +>+≥∈ 解析:先弄清2n s 的含义21111...232n n s =++++,当2n =时结论显然成立。

由分母变化规律,当n k =时,原式左边不是k 项,而是2k 项。

当1n k =+时,原式左边不是1k +项,而是有12k +项。

用()f n 表示原式右边,则从n k =到1n k =+转化的途径是122()()()(1)k k s s s k f k s k f k +=+>+>+,其中12111()...,()21222k k k k s k s f k +=+++>++是归纳假设。

要使()f k 与(1)f k +的结构形式相同,先将()s k 中的2k 项都换成112k +,再把()()f k s k +放缩为1()2f k +,从而实现递推转化。

此题学生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由n k =到1n k =+项数变化弄错,认为12k 的后一项为112k +,实际上是121k +;二是1111 (21222)k k k ++++++共有多少项,实际上是2+1k 到+12k 的自然数递增,项数为2k 。

另外由n k =推证1n k =+的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

如本题得到11111+ (221222)k k k k +++++++后,注意到目标为112k ++,故只需证11111...212222k k k ++++≥++即可。

故考虑用放缩法将12k m +缩小为112k +,从而得出目标。

评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在第二步的证明中,可利用证明不等式的所有方法进行推导,其中使用放缩法时要朝着结论的方向进行,可通过变化分子、分母、裂项相消等方法达到证明的目的。

3. 整除类问题的证明例3:证明:()(27)39nf n n =++能被36整除。

解析:当1n =时,命题显然成立,假设当(1,)n k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122(1)[2(1)7]39[(27)39](420)3[(27)39]36(5)3()36(5)3k k k k k k f k k k k k k f k k +--+=+++=++++=++++=++。

第一项由归纳假设能被36整除,第二项显然能被36整除,这就说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解题的关键是:“凑项”,可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手段凑出时的情形,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证。

评注:一些整除类问题都可以变换为(1)()()()f k A k f k B k +=+的形式,其中()()A k f k 是归纳假设部分,能被P 整除,若能()B k 被P 整除,从而推出(1)f k +能被P 整除。

4. 几何类问题的证明例4:平面上有n 个圆,每两圆交于两点,每三个圆不过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分平面为22n n -+个部分。

解析:当1n =时,命题显然成立。

用()f n 表示22n n -+,从n k =到1n k =+,第1k +个圆与前k 个圆有2k 个交点,这2k 个交点把第1k +个圆分成2k 段,每一段把原来的所在平面一分为二,故共增加了2k 个平面块,故22(1)()222(1)(1)2f k f k k k k k k k +=+=-++=+-++,从而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评注:关于这类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分析k 与1k +的差异,k 到1k +的变化情况,然后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建立k 与1k +的递推关系。

四、 结束语总之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思维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不仅因为其中大量问题都与正整数有关,更重要的是它贯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它给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原则:从简单入手,在看透简单的基础上再复杂一步,找出一般规律,这正是数学归纳法的精髓,也正是它被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参考文献:1.沈秋华:浅谈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J 】中学数学月刊,2013(6)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段志贵:归纳公理与数学归纳法探究【J 】《上海中学数学》2007(6)4.胡重光:数学归纳法与皮亚诺公理【J 】《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4)5.刘艳: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