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5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7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7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碰撞的次数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个定值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解析:A项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项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C项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受温度影响;D项活化分子间能发生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答案:D2.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解析: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若达到平衡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和各组分的浓度都会改变,但平衡不移动(等效平衡),故A、B仍为平衡状态.但对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平衡发生移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也不移动,而C项是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不是同倍改变.故A、B、D项不能确认平衡发生移动.答案:C3.恒温、恒压下,a mol A和b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a ∶b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 +b )∶(a +b -n2)C .若起始时放入2a mol A 和2b mol B ,则达到平衡时生成2n mol CD .当v 正(A)=2v 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解析:生成n mol C 时参加反应的A 、B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2 mol 、n mol ,转化率之比为n 2a ∶n b =b2a;恒温、恒压过程成倍地增大反应物的量,则平衡时C 的量也成倍地增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2v 正(A)=v 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答案:C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S(s)H 2S(g) K 1 S(s)+O 2(g)SO 2(g) K 2则反应H 2+SO 2O 2+H 2S 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 .K 1/K 2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1=c (H 2S)c (H 2),K 2=c (SO 2)c (O 2),反应H2+SO2O2+H2S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 2S)c (H 2)·c (SO 2),可知K =K 1/K 2.答案:D5.将1 mol H 2(g)和2 mol I 2(g)置于某2 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 2(g)+I 2(g)2HI(g) ΔH <0,并达到平衡,HI 的体积分数φ(HI)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曲线Ⅱ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φ(HI)的变化曲线如曲线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解析:曲线Ⅰ相对于曲线Ⅱ,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加入适当催化剂,平衡不移动,B项和D项改变反应容器体积,平衡均不移动.而C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吸热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6.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2 mol H—O键断裂解析:因反应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故A正确;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若方向相反,而大小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能证明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故B、D正确,C错误.答案:C7.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A.v(NH3)=0.1 mol/(L·min)B.v(N2)=0.2 mol/(L·min)C.v(N2)=0.1 mol/(L·min)D.v(H2)=0.3 mol/(L·min)解析:N 2(g)+3H2(g)2NH3,当均换算成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成率时,A项中v(N2)=12v(NH3)=0.05 mol/(L·min),D项中v(N2)=13v(H2)=0.1 mol/(L·min),再与B、C两项比较得出B为正确选项.答案:B8.反应2SO 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 .0.1 sB .2.5 sC .5 sD .10 s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SO 3浓度增加0.4 mol/L ,且v (SO 3)=2v (O 2),因此这段时间t =0.4v (SO 3)=0.4 mol/L2×0.04 mol/(L·s)=5 s.答案:C9.如图所示为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 2(g)2NO 2(g)+Q (正反应为放热)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A .aB .bC .cD .d解析:a 、b 在曲线上为平衡点,c 、d 点未达平衡.d 点在曲线右上方,从d 点向横坐标引辅助线,可知该温度平衡时NO 的转化率比d 点的小,说明该点未达平衡,且v 正<v 逆,平衡逆向移动.答案:D10.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 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A.a +b 5×100%B.2(a +b )5b ×100%C.2(a +b )5×100%D.a +b 5a×100% 解析:设达到平衡时,X 气体所消耗的物质的量为x mol.建立计算模式:X(g)+2Y(g) 2Z(g) n (始)(mol) a b 0 Δn (mol) x 2x 2xn (平)(mol) a -x b -2x 2x列关系式:(a -x )mol +(b -2x )mol =2x mol x =a +b 5气体Y 的转化率=2xb ×100%=2(a +b )5b ×100%答案:B11.右图所示是用稀硫酸与锌反应测定反应速率的装置,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在锥形瓶中加入锌,通过测定产生一定量气体所用的时间来测定反应的速率.现用50 mL 1 mol/L 硫酸,在锥形瓶中加入下列各种锌(总质量相同),其中产生H 2最快的是( )A .纯的锌粒B .纯的锌粉C .含少量铜杂质的锌粒D .含少量铜杂质的锌粉解析: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电化学腐蚀的反应速率远大于化学腐蚀,即形成原电池会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答案:D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2NH 3(g),在637 K 、30 MPa 下n (NH 3)和n (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B .点c 处反应达到平衡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D.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大解析:由题意n(H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斜率知在a点n(H2)的变化量大于b点n(H2)的变化量,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虽然c点时n(H2)=n(NH3),但二者的物质的量仍在随时间发生变化,故c点并没有达到平衡,B不正确.由于在t1、t2时刻反应已达平衡,故两时刻n(N2)一样多,C不正确.由于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773 K下反应至t1时n(H2)比图中d的值大.故本题答案为A、D.答案:AD13.反应2A(g)+B(g)x C(g)+2D(s),在一定条件下的2 L容器中,1 mol A与0.5 mol B反应达到平衡时A为0.3 mol/L,在1 L容器中1 mol A与0.5 mol B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为0.5 mol/L,则x值最合适为() A.2 B.1C.大于2 D.小于3解析:假设在缩小容器体积(加压)的过程中平衡不移动,则在1 L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A 的浓度应该为0.6 mol/L,而实际上是0.5 mol/L,说明在加压过程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有2+1>x,故x<3.答案:D14.下图所示是在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以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反应达到平衡态Ⅰ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解析:A项,任一可逆反应达平衡时,v正、v逆均相等;B项,由图示可知反应达平衡后某时刻v正忽然增加,这一瞬间v逆不变,故应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B项对,C不符合图像;D项,平衡态Ⅱ时反应物浓度应大于平衡态Ⅰ的浓度.答案:C15.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 C(g),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1时,按1.5 mol A、1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a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2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C.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3时,1 mol A、1 mol B、6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D.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 mol A、0.3 mol B、1.4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只能等于2解析:将选项A和C中的C的物质的量转化后所得A、B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与题干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等,故A、C错误;将B项中C的物质的量转化后所得A、B的物质的量与题干中对应A、B的物质的量相等,B正确;D项中,因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与题干中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若x=3,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时,转化后所得A、B 物质的量之比为2∶1,此时仍与由2 mol A和1 mol B构成的体系等效,体积分数同样保持不变,因此当x=3时符合题意,x=2不符合题意,D错.答案:B16.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s)p 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解析:压缩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向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选项C正确.答案:C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6分)在某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 的H 2和0.6 mol 的I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 2(g)+I 2(g)2HI(g) ΔH <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2)根据图所示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 (HI)为__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________(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 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用右图中a ~c 的编号回答).②若加入I 2,H 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用右图中d ~f 的编号回答).解析:(1)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由图可知 3 min 时达到平衡,v (HI)=0.5 mol/L3 min=0.167mol/(L·min).(3)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 (HI)减小而c (H 2)、c (I 2)增大,所以K 减小,c (HI)的变化符合图中的c ;②若加入I 2,平衡向右移动,c (H 2)减小,应是图中的f .答案:(1)K =c 2(HI)c (H 2)·c (I 2)(2)0.167 mol/(L·min) (3)①减小 c ②f18.(7分)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使之反应合成NH 3,平衡后,测得NH 3的体积分数为n 0,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NH 3的体积分数为n 0,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分别用x 、y 、z 表示.(1)恒温恒容条件下:①若x =0, y =0,则z =________.②若x =0.75 mol, 则y =________, z =________. ③x 、y 、z 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2)恒温恒压条件下,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起始状态不同,但最终NH3的体积分数相同,即最终各平衡是等效的.恒温怛容条件下,“一边倒”后,对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例如“左倒”后,都是1 mol N2和3 mol H2,故①x=0, y=0,则z=2 mol;②若x=0.75 mol,则y=2.25 mol, z=0.5 mol;③“左倒”后,生成的N2为z2mol,生成的H2为3z2mol,所以x+z2=1 mol, y+3z2=3 mol.恒温恒压下,“一边倒”后,求得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即可.答案:(1)①2 mol②2.25 mol0.5 mol③2x+z=2 mol, 2y+3z=6 mol(2)x∶y=1∶3, z为任意值或x=y=0, z≥0.19.(7分)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ΔH<0(1)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2)t1℃(高于①表中3 min ~4 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 1________0.08 mol/L(填“>”“<”或“=”).②反应在4 min ~5 min 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 min ~6 min 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a .增加水蒸气b .降低温度c .使用催化剂d .增加氢气浓度解析:(1)v (CO)=0.20 mol/L -0.08 mol/L 4 min=0.03 mol/(L·min).(2)①0 min ~2 min, c (CO)减小 0.062 mol/L ,即平均速率为0.031 mol/(L·min),由于反应速率一般随反应的进行而减慢,所以2 min ~3 min, c (CO)的减小值小于0.31 mol/L ,因此c 1>(0.138-0.031) mol/L>0.08 mol/L ;②由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所以4 min ~5 min 的条件变化不是b ,由于c (CO 2)减小,应是增加了H 2浓度;第5 min ~6 min, c (CO)减小,c (H 2O)增大,c (CO 2)增大,应是增加了水蒸气.答案:(1)0.03 (2)①平衡 > ②d a20.(10分)物质在制取或配制成溶液时往往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1)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 Δ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 (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________.②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至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________.(2)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KI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I-3上述平衡体系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①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②在T1、D状态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解析:(1)①由于钠的金属性比钾弱,所以要制取钾,应该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应等于钾的沸点,最高温度应低于钠的沸点.②当温度升至900℃时,钠也为气态,故上述反应可表示为:Na(g)+KCl(l)NaCl(l)+K(g),故其平衡常数为K=c(K)c(Na).(2)①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I-3)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②T1、D状态时,还未达到平衡,而可逆反应最终都要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必须增大c(I-3)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即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答案:(1)①770℃890℃②c(K)c(Na)(2)①放热②>21.(12分)(1)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实验研究中人为只改变一个因素(调节变量),其他因素保持相同,观察测定因调节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从而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中学化学中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例子很多.请分析或设计:①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材安排了利用Na2S2O3与H2SO4反应的一组对照实验(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在三个烧杯(底部有黑色“十”字标记)内分别加入表中所示体积的三种液体,搅拌并开始计时,到出现浑浊使烧杯底部“十”字看不见时停止计时.比较所需时间,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实验中,温度和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是保持相同的因素,调节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②运用控制变量原理设计实验,利用纯碱溶液探究温度对盐的水解的影响,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373 K时,H2PO-3与OH-发生如下反应:H 2PO-3+OH-HPO2-3+H2O反应结果如下表所示:如果用v=23①k=_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②若c(H2PO-4)的起始浓度为0.20 mol/L, c(OH-)的起始浓度为1.50 mol/L,则反应速率v =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改变的条件是Na2S2O3和水用量相对大小,故调节变量是Na2S2O3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反应所需时间.利用控制变量原理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则控制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水解程度大小,可用加入指示剂通过溶液颜色深浅来表示或用pH表示.(2)①OH-的浓度均为1.00 mol/L时,H2PO-3的浓度由0.10→0.50,浓度变为原来的5倍,反应速率由3.2×10-5→1.60×10-4,即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5倍,因此m=1;同理H2PO-3的浓度均为0.50 mol/L时,OH-的浓度由1.00→4.00,浓度变为原来的4倍,反应速率由1.60×10-4→2.56×10-3,即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16=42倍,因此n=2.利用第一组数据有:3.2×10-6=k·(0.10)1×(1.00)2,所以k=3.2×10-4②此时,v=3.2×10-4 mol/(L·s)×(0.20 mol/L)×(1.50mol/L)2=1.44×10-4 mol/(L·s)答案:(1)①Na2S2O3溶液的浓度所需时间②取三支试管各放同浓度同体积的纯碱溶液,滴1~2滴酚酞试液,第一支不加热,第二支加热至t1℃,第三支加热至t2℃,观察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深浅,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说明碱性越强,则水解程度越大(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例如不同温度下测定同浓度同体积纯碱溶液的pH)(2)①3.2×10-41 2②1.44×10-4mol/(L·s)22.(10分)T℃时,有甲、乙两个密闭容器,甲容器的体积为1 L,乙容器的体积为2 L,分别向甲、乙两容器中加入6 mol A和3 mol B,发生反应如下:3A(g)+b B(g)3C(g)+2D(g)ΔH<0; 4 min时甲容器内的反应恰好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2.4 mol/L,B的浓度为1.8 mol/L; t min时乙容器内的反应达平衡,B的浓度为0.8 mol/L.根据题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b=________.(2)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t________4 mi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时,在另一个体积与乙相同的丙容器中,为了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仍然为0.8 mol/L,起始时,向丙容器中加入C、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则还需加入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若要使甲、乙容器中B的平衡浓度相等,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A.保持温度不变,增大甲容器的体积至2 L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使甲容器升高温度C.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D.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B气体(5)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并计算在T℃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解析:3A(g)+b B(g)3C(g)+2D(g)ΔH<0起始浓度(mol/L) 6 3 0 0转化浓度(mol/L) 3.6 1.2 3.6 2.4平衡浓度(mol/L) 2.4 1.8 3.6 2.4(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Δc/t=0.3 mol/(L·min),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所以3∶b=3.6∶1.2,所以b=1.(2)甲、乙容器中投入的A、B物质的量相等,但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所以乙中反应物的浓度小,反应速率小;并且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B的剩余物质的量少,即乙容器中反应程度大,所以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甲容器,即大于4 min.(3)本题属于等效平衡问题,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要使乙容器达到平衡后,B的浓度仍然为0.8 mol/L,则丙和乙是等效平衡.处理的方法是: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组分的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则互为等效平衡.将3 mol C、2 mol D,按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折算到左边,则A为3 mol,B为1 mol,要和乙容器中的6 mol A和3 mol B相同,还需要加入3 mol A和2 mol B.(4)通过分析甲、乙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知B 中反应程度大,要使甲、乙容器中B 的平衡浓度相等,需使甲的平衡向右移动;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可以采取减压、降温,或则增加反应物A ,所以A 、C 项符合要求.(5)根据(1)中求出的b =1,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 3C(g)+2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c 3(C)·c 2(D)c 3(A)·c (B),将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代入上式可得:K =(3.6 mol/L)3×(2.4 mol/L)2(2.4 mol/L)3×1.8 mol/L =10.8 mol/L.答案:(1)0.3 mol/(L·min) 1(2)大于 乙容器的体积大于甲容器的体积,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慢,达平衡所需时间长(3)3 mol 2 mol (4)AC(5)c 3(C)·c 2(D)c 3(A)·c (B)10.8 mol/L。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3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3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红珊瑚栖息于200~2000米的海域,产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它与琥珀、珍珠被统称为有机宝石.在中国,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征,一直用来制做珍贵的工艺品.红珊瑚是无数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大量堆积形成的干支状物,其红色是因为在海底长期积淀某种元素,该元素是() A.Na B.Fe C.Si D.Cu解析:红珊瑚是无数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大量堆积形成的干支状物,而Fe(OH)3是红褐色物质,NaOH是易溶于水的,Cu(OH)2是蓝色的,硅酸盐也不是红色的,故只有B正确.答案:B2.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 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l13、Al14互为同位素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C.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2,与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性质相似D.Al13和Al14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解析:Al13和Al14都是由多个Al原子构成的超原子,不是Al的同位素;Al13超原子中铝原子间是通过金属键结合的,不是离子键;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3×14=42个价电子,比稳定结构(40个最外层电子)多2个电子,应与ⅡA族元素性质相似;Al13具有3×13=39个最外层电子,比稳定结构少1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应与卤素性质相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答案:C3.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盛有干燥的固体过氧化钠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的.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固体颗粒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A.U形管内红色褪去B.试管内溶液变红C.气球a被吹大D.U形管水位d<c解析:2Na2O2+2H2O===4NaOH+O2↑,因该反应生成O2且放出热量,故气球变大,U形管内液面c端下降,d端上升,故C 正确,D错误;该反应是在试管内发生的且无酚酞,故A、B均错误.答案:C4.按下图装置通入X气体,并在管P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能是()A.H2和Fe2O3B.CO和CuOC.H2和Na2CO3D.CO和Na2CO3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应为CO2,可以是CO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答案:B5.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分别开的是() A.NaCl,HCl,NaAlO2,NaHCO3B.Na2SO4,KNO3,(NH4)2SO4,MgCl2C.FeCl3,NaOH,AlCl3,HNO3D.AgNO3,NaCl,Na2SO4,NaI解析:不另加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有两种主要方法,其一是利用物理性质(主要是颜色)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再以这种物质作为试剂,看能否区别出余下的物质;其二是假设其中的一种为已知,并以它作为试剂,看能否鉴别余下的物质.本题C中FeCl3呈棕黄色,将其加入其余三种物质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的是NaOH,再将NaOH加入其他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lCl3,无变化的是HNO3.答案:C6.铁氧体(Fe3O4) 法是处理含铬废水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用FeSO4把废水中Cr2O2-7还原为Cr 3+,并通过调节废水的pH ,使生成物组成符合类似于铁氧体(Fe 3O 4或Fe 2O 3·FeO)的复合氧化物(Cr x +3Fe +32-x O 3·Fe +2O). 处理含1 mol Cr 2O 2-7废水至少需要加入a mol FeSO 4·7H 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1,a =5B .x =0.5,a =8C .x =2,a =10D .x =0.5,a =10解析:据Cr 原子守恒,复合氧化物(Cr x +3Fe +32-x O 3·Fe +2O)的物质的量为2x mol ,由Fe 原子守恒有2x ×(3-x )=a ,再根据电子守恒得2x×(2-x )=1×6,联立解得x =0.5,a =10,故选D.答案:D7.下列各选项均有X 、Y 两种物质,将X 缓缓滴入(通入)Y 溶液中,无论X 是否过量,均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解析:A 项中X 33CO 2-3+2H+===CO 2↑+H 2O.B 项中,X 不足时,反应为AlO -2+4H +===Al 3++2H 2O ;X 过量时,反应为AlO -2+H++H 2O===Al(OH)3↓.C 项中,X 不足时,反应为2Fe 3++S 2-===2Fe 2++S ↓;X 过量时,反应为2Fe 3++3S 2-===2FeS ↓+S ↓. D项中无论CO 2过量与否,反应均为CO 2++答案:D8.一定体积CO 2和O 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 2O 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CO 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A .25%B .40%C .50%D .75%解析:设原有混合气体共4体积,则反应后气体减少1体积.由2CO2+2Na2O2===2Na2CO3+O2ΔV2 1 1V(CO2) 1所以V(CO2)=2φ(CO2)=2/4×100%=50%答案:C9.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生物活性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的几乎全部微生物和噬菌体.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这种新的吸附剂由成本低廉、环保性能好的棉纤维素和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勃姆石制造而成.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l(OH)3既能够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B.纤维素和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C.纤维素能够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D.实验室中Al(OH)3可以由偏铝酸盐和氨水制备解析:Al(OH)3具有两性,可与酸或强碱反应;其实验室制备方法是用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纤维素与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可用[(C6H10O5)n]表示,但其聚合度(n)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纤维素中分子中存在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答案:D10.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2-3C.在c(H+)=10-13 mol/L的溶液中:NH+4、Al3+、SO2-4、NO-3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解析:A项中Fe3+与SCN-反应;B项中在有OH-时该组离子能共存;C项中溶液中OH-与NH+4作用生成NH3·H2O;D项中溶液中有H+时NO-3会将Fe2+氧化,故只有B符合题意.答案:B11.托盘天平的两盘中各放一只盛有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盐酸的小烧杯,调整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开始天平加锌的一端上升B.最终天平加锌的一端上升C.最终天平仍平衡D.最终加铁的一端上升解析: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较难题.如果酸过量,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开始时锌产生氢气的速度快,加锌的一端上升,A对;但最终加锌的一端的增重大于加铁的一端的增重,最终加铁的一端上升,D对;如果金属过量,则加锌的一端和加铁的一端增重相同,最终天平仍平衡,C对.答案:B12.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CO3和NaHCO3稀溶液.下列鉴别方法和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未知溶液,分别滴加Ba(NO3)2溶液,有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溶液B.取少量未知溶液,分别滴加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溶液C.分别滴加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D.用pH试纸测定两溶液的pH,pH较小的为Na2CO3溶液解析:Ba(NO3)2、CaCl2均能与Na2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均不能与NaHCO3反应,故A、B正确;Na2CO3的碱性比NaHCO3的碱性强,pH大,故C正确,D错误.答案:D13.有a、b、c、d、e 5种金属.已知:①e的氧化产物比d的氧化产物氧化能力强;②a投入e的盐溶液可得e的单质,而c投入e的盐溶液却不能获得e的单质;③在以a、d 为极板形成的原电池中,d极上发生还原反应;④e投入b的盐溶液中,在e的表面有b析出;⑤c的碳酸盐的溶解度大于它的酸式碳酸盐.由此可推知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dbec B.cadeb C.aedbc D.cabed解析:金属的活动性:①e<d,②a>e,③a>d,④e>b,而据⑤判断c应为碱金属元素,故c最活泼,综合分析比较得出:c>a>d>e>b,故选B.答案:B14.将5.4 g Al投入到200.0 mL 2.0 mol/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A.HNO3溶液B.Ba(OH)2溶液C.H2SO4溶液D.HCl溶液解析:n(Al)=5.4 g27 g/mol=0.2 mol,n(H2SO4)=0.4 mol,n(HCl)=0.4 mol,但H2SO4是二元酸,而HCl是一元酸,和0.2 mol Al反应,H2SO4过量,HCl不足,n[Ba(OH)2]=0.4 mol,可知与Al反应时,Ba(OH)2过量不会有金属剩余.A中Al与HNO3反应无氢气产生,B中Ba(OH)2过量,2Al+2OH-+2H2O===2AlO-2+3H2↑,C中H2SO4过量,所以选D.答案:D15.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不放出气体,并且Fe片质量减轻的是()A.CuSO4B.H2SO4 C.AgNO3 D.FeCl3解析:A项中Fe置换出Cu而使Fe片质量增大;B项中产生气体;C项中Fe置换出Ag而使Fe质量增大;D项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而符合条件,故选D.答案:D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过量稀硫酸中加入除去油污的废铁屑,是制备硫酸亚铁的可行方案B.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乙二酸溶液,生成大量气泡,说明乙二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向铝屑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D.在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将CuSO4晶体加热至晶体完全变白色后,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解析:过量稀硫酸与废铁屑(含氧化铁)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中混有硫酸铁,产品不纯,应加入过量铁屑,A错;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知,乙二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因为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不易控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C错;硫酸铜在空气中冷却时吸收空气中水分,使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偏低,D错.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8分)国务院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最大隐患.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的Mg2+、Al3+、Cu2+、Ag+.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A.SO2-4B.NO-3C.Cl-D.CO2-3(2)检验废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需将其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铝元素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若依该方案获得银108 g ,为保证不污染环境和氯气的循环利用,理论上应提供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解析:(1)SO 2-4、Cl -与Ag +不共存;CO 2-3与Cu 2+、Ag +、Mg 2+、Al 3+都不共存.(2)利用Al(OH)3的两性将Al 元素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3)根据题中转化关系图,2Ag ~Cl 2~H 2 即n (H 2)=12n (Ag)=12×108 g 108 g/mol =0.5 molV (H 2)=0.5 mol ×22.4 L/mol =11.2L答案:(1)B (2)NaOH 溶液 Al 3++4OH -===AlO -2+2H 2O (3)11.218.(8分) KHCO 3溶液中含溶质20 g ,加入一定质量的单质或化合物X ,恰好使溶液中溶质只有K 2CO 3,请你填写出X 可能的化学式和质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让KHCO 3转化为K 2CO 3,则应加入碱或能生成碱的物质,再考虑不引入新的杂质,则应加入K 或K 的化合物. 故可加入K 、K 2O 、KOH 、K 2O 2或KO 2等物质.答案:(1)K 7.8 g (2)K 2O 2 11 g (3)K 2O 9.4 g (4)KOH 11.2 g(若考虑KO 2也正确)19.(10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将D 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 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褐色胶体中F 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________.(2)A 、B 、H 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 H________.(3)①H 2O 2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 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鉴定E 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C 溶液中加入与C 等物质的量的Na 2O 2,恰好使C 转化为F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以红褐色胶体F 是Fe(OH)3为突破口,再根据Fe(OH)3的生成和性质可推知:A 为Fe ,B 为FeS ,C 为FeSO 4,D 为Fe 2(SO 4)3,E 为(NH 4)2SO 4,H 为稀H 2SO 4.答案:(1)1~100 nm (2)Fe FeS H 2SO 4(稀) (3)①H ·×O ¨¨∶O ¨¨·×H②2Fe 2++H 2O 2+2H +===2Fe 3++2H 2O(4)取少量E 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OH 溶液,加热试管,在试管口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E 中有NH +4存在(5)4Fe 2++4Na 2O 2+6H 2O===4Fe(OH)3↓+O 2↑+8Na +20.(8分)等物质的量混合的NaHCO 3和KHCO 3的混合物4.60 g ,与1.00 mol/L 的盐酸反应.(1)试分析,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 2气体的体积,还需要什么数据________(用a 表示,并注明单位).(2)利用所确定的数据,求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的体积(填写下表):(3)若NaHCO 33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 2气体的体积大于________L ,小于________L.解析:(1)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CO 2气体的体积,还需知道盐酸的体积.(2)由题干数据知n (NaHCO 3)=n (KHCO 3)=0.0250 mol ,则n (HCO -3)=0.0500 mol ,当盐酸量不足时,n (HCl)<0.0500 mol ,即a<0.0500 L ;若盐酸足量,则a ≥0.0500 L ,产生CO 2气体体积分别是27.4a L 、1.12 L.(3)当NaHCO 3与KHCO 3物质的量不相等时,若全部是NaHCO 3产生CO 2的量最多,当全部是KHCO 3时,产生CO 2的量最少,故生成CO 2的体积22.4×4.60100 L<V <4.60×22.484L ,即1.03 L<V<1.23 L.答案:(1)盐酸的体积a L(2)(3)1.0321.(9分)铁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又已知:氧化性Cl2>Fe3+>(SCN)2.“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1)试剂1是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猜想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3+被还原为Fe2+,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Fe2+的还原性及Fe3+的鉴别.Fe2+的溶液为浅绿色,由于Fe2+极易被O2、Cl2等氧化而变为黄色的Fe3+溶液,Fe3+通常由SCN-来检验:Fe3++3SCN-===Fe(SCN)3(红色溶液).由题给信息氧化性Cl2>Fe3+>(SCN)2知:当向含Fe2+及SCN-的溶液中通Cl2时,2Fe2++Cl2===2Fe3++2Cl-,若Cl2过量:2SCN-+Cl2===2Cl-+(SCN)2.答案:(1)稀盐酸KSCN溶液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2)少量的Fe2+转化为Fe3+,加入KSCN后显红色(3)不合理,我的猜想是Fe(SCN)3中的SCN-被过量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22.(9分)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 2+21O 2=====高温8Cu +4FeO +2Fe 2O 3+16SO 2若CuFeS 2中Fe 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 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 .高空排放 b .用于制备硫酸c .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 2SO 3d .用浓硫酸吸收(3)过二硫酸钾(K 2S 2O 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 -氧化为I 2:S 2O 2-8+2I -===2SO 2-4+I 2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 3+、Fe 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 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 2O 3、FeO 、SiO 2、Al 2O 3)可制备Fe 2O 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 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 2O 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 .除去Al 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b .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 溶液 KMnO 4溶液 NaOH 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________.证明炉渣中含有FeO 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按照题给化学方程式,氧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铜的化合价也降低,因此被还原的元素有铜和氧.若按照量的关系,21 mol 氧气反应时得到84 mol 电子,而铁失去4 mol 电子,硫失去96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铜应得到16 mol 电子.(2)要综合考虑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环境保护,高空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可与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水结合生产硫酸;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因此可用纯碱来吸收制取Na 2SO 3;浓硫酸不能氧化二氧化硫,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硫.(3)要考虑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因为Fe 3+可以氧化I -生成Fe 2+,而亚铁离子可以被过二硫酸钾(K 2S 2O 8)氧化又生成Fe 3+,这就是催化的机理.(4)要考虑氢氧化铝的两性,用过量的氢氧化钠即可除去铝离子;二价铁具有还原性,而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通过高锰酸钾的颜色变化即可证明FeO 的存在.答案:(1)Cu 、O (2)b 、c (3)2Fe 3++2I -===2Fe 2++I 2S 2O 2-8+2Fe 2+===2SO 2-4+2Fe 3+(离子方程式不配平也可)(4)a.Al3++4OH-===AlO-2+2H2Ob.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5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5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十五)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60分)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包括幼虫、蛹、成虫,符合这一概念,可构成一个种群。

同理,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符合群落的概念要求。

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概念的要求,所以应选A。

答案:A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解析: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答案:A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小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用性引诱剂能够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

答案:B4.如下图所示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5.向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较长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Y)随时间(X)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解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某种群数量开始会出现增长,但培养较长时间后,随着养料等资源的消耗,种群数量不再增长,最终出现负增长。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5-1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5-1人教版

第15章第1节1.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C2H5O B.C2H4C.CH3CHO D.CH3COOH解析:Y与Z可以生成CH3COOCH2CH3,说明Y、Z为乙醇和乙酸;因X可以氧化成Z,又可以还原为Y,则X为乙醛,Y为乙醇,Z为乙酸.答案:C2.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水解C.取代→消去→加成D.消去→加成→消去答案:B3.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解析:据题意丙是由加成生成的,两个Br不能在一个碳原子上,必须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答案:B4.由乙醇制乙二酸乙二酯最简单的正确流程途径顺序是()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氧化反应④还原反应⑤消去反应⑥酯化反应⑦水解反应A.①②③⑤⑦B.⑤②⑦③⑥C.⑤②①③④D.①②⑤③⑥解析:由乙醇合成乙二酸乙二酯的途径为:答案:B5.由乙炔为原料制取CHClBr -CH 2Br ,下列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A .先与HBr 加成后再与HCl 加成B .先与H 2完全加成后再与Cl 2、Br 2取代C .先与HCl 加成后再与Br 2加成D .先与Cl 2加成后再与HBr 加成解析:由CHCH 和CHClBr -CH 2Br 比较可知,后者多出2个溴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即CHCH 应和Br 2、HCl 发生加成反应;CHCH 和H 2完全加成后生成CH 3-CH 3,CH 3-CH 3和Cl 2、Br 2发生取代反应时副产物较多,难以控制生成CHClBr -CH 2Br.答案:C6.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CH 3CH 2Br ――→NaOH 水CH 3CH 2OH ――→浓H 2SO 4170℃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B .CH 3CH 2Br ――→Br 2CH 2BrCH 2BrC .CH 3CH 2Br ――→NaOH 醇CH 2=CH 2――→HBr CH 2BrCH 3――→Br 2CH 2BrCH 2Br D .CH 3CH 2Br ――→NaOH 醇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解析:A 中CH 3CH 2OH 脱水有副产物,B 中取代有多种卤代物生成,C 中与B 相似,取代过程有多种取代物生成.答案:D7.甲氯芬那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制备甲氯芬那酸的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是利用下面反应制得的: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A.酯化反应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D.取代反应答案:D8.从原料和环境方面的要求看,绿色化学对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提出了提高原子利用率的要求,即尽可能不采用那些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没有必要的原料,现有下列3种合成苯酚的反应路线:其中符合原子节约要求的生产过程是() A.①B.②C.③D.①②③解析:苯酚的组成元素为C、H、O,根据题目中提高原子利用率的要求,尽可能不采用那些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没有必要的原料,如①中的Cl元素,②中的Na和S元素.答案:C9.有一种脂肪醇通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丙三醇,这种醇可通过氧化、酯化、加聚反应而制得高聚物 ,这种脂肪醇为() A.CH3CH2CH2OHB.CH2=CH-CH2-OH解析:本题采用逆推的方法确定脂肪醇的结构:CH2=CH-CH2-OH⇐CH2=CH-COOH⇐CH2=CH-COOCH2CH=CH2⇐答案:B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再通入CO2B.与稀H2SO4共热后,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C.加热该物质的溶液,再通入足量SO2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答案:A12.从丙烯合成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可采用下列四步反应:已知:CH 3CH 2OH +HO -NO 2――→浓H 2SO 4△CH 3CH 2ONO 2+H 2OCH 2=CH -CH 3+Cl 2――→500℃CH 2=CH -CH 2Cl +HCl 写出①~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信息可知:由丙烯合成硝化甘油的过程为:500℃答案:①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取代反应取代反应13.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1 mol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和1 molB.B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3)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写序号).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聚反应(4)已知: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由于1 molA(C13H20O8)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4 molCH3COOH和1 molB,可有如下关系成立:C13H20O8+4H2O―→4CH3COOH+B,根据质量守恒,B的分子式为C5H12O4.由于B属于醇类,且应有4个-OH,而题目指出“B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则必然在这4个C上用去12个氢原子,那么第五个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得B的结构为C(CH2OH)4.由于B中连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由于B结构中不含不饱和键,同样不能发生加聚反应.由于是“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来合成B,而B仅有5个碳原子,所以只能选用甲醛(1个碳原子)和乙醛(2个碳原子),且其物质的量之比只能为n(HCHO)∶n(CH3CHO)=4∶1.由第一个信息可知先后发生了如下反应:至此,用去HCHO与CH3CHO的物质量之比为3∶1,而实际用量为4∶1,则依据第二条信息,应有如下反应发生:(3)③④稀氢氧化钠溶液(4)CH3CHO+3HCHO――→(CH2OH)3CCHO(CH2OH)3CCHO+HCHO+NaOH(浓)―→C(CH2OH)4+HCOONa。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观察下图,若用1 L水来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要比较精确地量取地球上的淡水量,应选择的仪器是()A.100 mL烧杯B.50 mL烧杯C.100 mL量筒D.50 mL量筒解析:此题以实验题面目出现,考查了烧杯和量筒两种常见仪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但有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的寓意.A和B两选项都是烧杯,它不能较精确地测量液体体积;要较精确地测量出1000×3%mL水的体积,应选50 mL量筒,即D.答案:D2.某溶液中含有Fe2+、Al3+、Ag+、Cu2+,为了分别得到各含一种金属阳离子的沉淀,可采取:①通入H2S;②通入CO2,③加HCl溶液,④加NaOH溶液4个步骤,设试剂均过量,且每次都把所生成的沉淀过滤出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①④②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解析:四种粒子形成的沉淀分别为Fe(OH)2、Al(OH)3、AgCl、CuS.答案:A3.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 B.0.3 mol/LC.0.2 mol/L D.0.1 mol/L解析:n(Al3+)=1.62 g/27 g/mol=0.06 mol,n(SO2-4)=0.09 mol.加入Ba(OH)2溶液中含Ba2+0.03 mol,剩余SO2-40.06 mol,此时溶液的体积为600 mL,c(SO2-4)=0.1 mol/L.答案:D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中集气瓶口塞有塞子,会发生爆炸危险,A错误;B项不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错误;C项中关闭止水夹,利用注水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D项中CO2比空气重,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D错误.答案:C5.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 AB.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 A个氢原子C.14 g氮气中含有7N A个电子D.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解析:Cl2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Cl-,所以1 mol Cl2得到2 mol电子,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H2是1 mol,氢原子为2N A个,B错误;14 g N2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4 g28 g/mol×14 N A=7N A,正确;N A个CO分子的质量为1 mol×28 g/mol=28 g,0.5 mol CH4的质量为0.5 mol×16 g/mol=8 g,所以二者的质量比为28 g∶8 g=7∶2,D错误.答案:C6.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A.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H2SO4B.①H2SO4②NaOH③NH3·H2O④NaClC.①H2SO4②NH3·H2O③NaOH④NaClD.①NaCl②NH3·H2O③NaOH④H2SO4解析:Fe3+、Al3+都能与过量的NH3·H2O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沉淀,Ba2+和Ag+均能与过量的H2SO4产生沉淀,因此要将5种离子彻底分离,应先加入NaCl,使Ag+沉淀,再加氨水,使Fe3+和Al3+沉淀,然后在沉淀中加NaOH溶液,使Al(OH)3溶解而与Fe(OH)3分离,在操作之后的溶液中加入H2SO4,使Ba2+产生BaSO4沉淀与K+分离,故答案为D.答案:D7.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Ba(OH)2KSCN NaCl Mg(NO3)2(FeCl3溶液)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C.NH4Br K2CO3NaI CaCl2(AgNO3溶液)D.(NH4)3PO4NaBr CuSO4AlCl3(KOH溶液)解析:A项先用FeCl3溶液鉴别出Ba(OH)2、KSCN,再用Ba(OH)2溶液可鉴别NaCl、Mg(NO3)2; B项中现象依次是无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可直接鉴别;C项无法区别K2CO3和CaCl2(与AgNO3溶液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D项将KOH溶液加入4种溶液中,现象依次是:产生刺激性气体、无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然后逐渐溶解,可直接鉴别.答案:C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解析:1个N2分子含有2个氮原子,1个O3分子有3个氧原子,故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N 2和O 3的混合气体与N 2所含的原子数不相等,A 错误;1个甲基含9个电子,1个羟基含9个电子,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甲基与羟基所含的电子数相等,B 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O 2不是1 mol ,C 错误;16 g CH 4含质子数为16 g 16 g/mol ×10×N A =10N A,18 g NH +4所含质子数为18 g18 g/mol×11×N A =11N A ,D 错误.答案:B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BaCl 2溶液A .①④②⑤③B .④①②⑤③C .④②⑤①③D .⑤②④①③解析:OH -与Mg 2+反应产生难溶的Mg(OH)2沉淀,Ba 2+与SO 2-4生成BaSO 4沉淀,这两个过程互不影响,可以颠倒;加入CO 2-3可以除去Ca 2+和过量的Ba 2+;过滤,防止加酸使Mg(OH)2和CaCO 3溶解;最后加酸中和过量的碱及除去CO 2-3,故只有D 正确.答案:D10.如下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 、O 2 ②Cl 2、CH 4 ③NO 2、O 2 ④N 2、H 2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解析:在光照条件下,CH 4与Cl 2发生化学反应,产物中有HCl 生成,因HCl 易溶于水,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水会倒吸其中,②正确;当滴入水时,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也会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发生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的现象,③正确;①中CO 、O 2均不溶于水,①错误;④中N 2、H 2也不溶于水,光照时也不发生反应,④错误,故D 正确.答案:D11.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NH 4)2SO 4、KCl 、MgCl 2、Al 2(SO 4)3和Fe 2(SO 4)3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B .NH 3·H 2OC.AgNO3D.BaCl2解析:加入NaOH溶液,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NH4)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KCl,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来沉淀又溶解消失的是Al2(SO4)3,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Fe2(SO4)3;加入NH3·H2O、(NH4)2SO4和KCl无法鉴别开,MgCl2与Al2(SO4)3均会产生白色沉淀,也鉴别不开;五种盐溶液中,有2种氯化物,3种硫酸盐,因此利用Ag+、Ba2+无法鉴别,故只有A正确.答案:A12.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4H2O晶体.为了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水分,所用硝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A.30% B.63%C.70% D.无法确定解析: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3H2O===Ca(NO3)2·4H2O,硝酸质量分数为63×263×2+18×3×100%=70%.答案:C13.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解析:A中气体应长进短出;B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二是不能将水倒入浓H2SO4中;D中称量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片上,应放在烧杯中称量;C中所用原料、方法、装置均正确.答案:C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而HCl为气体,所以虽然二者等体积,但物质的量不相同,①错误;同样在④中所指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所以④错误;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故体积相同,②正确;③中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条件不确定,所以不一定是22.4 L,③错误;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⑤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⑥正确,故选B.答案:B15.用CuSO4·5H2O配制0.1 mol/L CuSO4水溶液,下面所列的方法正确的是() A.取25 g CuSO4·5H2O溶于1 L水中B.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 g溶于水制成1 L溶液C.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 L溶液D.取12.5 g CuSO4·5H2O溶于500 mL水中解析:CuSO4·5H2O的摩尔质量是250 g/mol,25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将其溶解到水中,配成1 L溶液,即得0.1 mol/L的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O溶在1 L 水中或将12.5 g CuSO4·5H2O溶在500 mL水中,溶液的体积都不是1 L或500 mL,所得溶液浓度不是0.1 mol/L.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后得CuSO4,但由于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时不知何时结晶水完全去掉,无法保证所取固体为纯CuSO4,此法不正确,且此法不符合最简单原则.答案:C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醒人们在使用浓H2SO4时要注意安全,贮存浓H2SO4的容器上贴有右图标识B.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蒸馏水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应先将铂丝(或铁丝)用稀硫酸洗净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待检溶液进行实验D .由于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活泼,实验室中的各种碱金属单质均保存在煤油中 解析:浓H 2SO 4具有强腐蚀性,而非剧毒品,A 错误;通过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蒸馏水,B 正确;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铂丝应用稀HCl 清洗,不能用稀H 2SO 4,C 错误;碱金属中锂比煤油的密度小,应用石蜡密封,D 错误.答案:B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6分)请简要叙述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方法、操作中存在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要竖直,滴管要垂直悬空.(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4)过滤时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 (5)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应在瓶底铺层细沙或瓶中放少量水. 答案:(1)试管没竖直;滴管口接触管壁(2)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焰芯上;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乙醇溶液中(4)玻璃棒没有接触滤纸三层的一边(5)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6)瓶底没有铺一层细沙或瓶里没有加少量水18.(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2)说明其中不可行的方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给出另外一种鉴别方法(不可以用尝味道,闻气味方法).解析:据3AgCl,根据阳离子为Na+,可用焰色反应来鉴别,故甲、乙均可行;把无水CuSO4白色粉末加入食盐水中,溶液也变成蓝色,丙方案不可行,而在食盐水中加入稀H2SO4和MnO2,加热不发生化学反应,丁方案不可行.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还可通过加热蒸发或测溶液的导电性.答案:(1)甲、乙(2)丙方法中食盐水中的水也能使无水CuSO4变蓝,丁方法中采用稀硫酸、食盐水和MnO2加热不反应(3)加热蒸发有白色固体析出的是食盐水(或测两种液体的导电性,导电能力强的为食盐水)19.(11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 —ab —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 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和H 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CO 2和H 2O 来检验,同时又要防止原混合气体中CO 2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CO 、H 2还原CuO 之前,必须首先除去CO 2和水蒸气.本题应首先解决第(4)问.答案:(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 2 (2)氧化铜(CuO)CuO +H 2=====△Cu +H 2O 、CuO +CO=====△Cu +CO 2 (3)无水硫酸铜(CuSO 4) 检验H 2O (4)(g —ab)—kj —hi —cd(或dc)—fe —lm(5)原混合气体中的CO 2已被除去,其中CO 与CuO 反应生成的CO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原混合气体中的H 2O 已被除去,其中H 2与CuO 反应生成的H 2O 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20.(10分)实验室需要480 mL 0.4 mol/L 的NaCl 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Cl 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 cm ~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2)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 mL ,②250 mL ,③500 mL ,④1000 mL ,本实验选用________.(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有________(填序号),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称量NaCl 时,物码倒置(1 g 以下用游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用1 mol/L 的NaCl 溶液润洗________.解析:(1)实验操作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2)容量瓶的规格相对固定,当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规格不符时,应选择规格稍大的.(3)选择仪器时特别注意不能遗漏特别小的仪器,如药匙、胶头滴管等.(4)溶液配制过程中玻璃棒有两种用途:搅拌和引流.(5)进行误差分析时,应结合公式c=nV分别分析错误操作对n和V的影响,进而确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答案:(1)①②④③⑤(2)③(3)天平、药匙、烧杯、胶头滴管、量筒(4)①②③④①:搅拌,促进溶解;②③④:引流(5)①偏低②偏高21.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称,是一种高效的补铁剂,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菠菜根比菠菜茎叶更有营养”等说法.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以下问题:①菠菜是否含有丰富的铁?②菠菜是否含有草酸类物质?③菠菜根中铁的含量是否比菠菜茎和叶的高?该组同学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以下资料:草酸又名乙二酸,其酸性比乙酸稍强,草酸及其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中草酸钙不溶于水.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Ⅰ.Ⅱ.取菠菜根a g使用相同仪器、试剂,重复Ⅰ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Ⅲ.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 min,冷却后滤去菠菜,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然后再加入足量试剂X,观察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①中使用的仪器除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2)可以说明菠菜根中Fe元素含量要比菠菜茎叶中多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菠菜中的Fe是+2价还是+3价?________.(4)通过步骤Ⅲ可以确定菠菜中含有草酸类物质.由于滤液中含有CO2-3,故需加入试剂X排除CO2-3的干扰.则X是________(写化学式),加入试剂X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解析:(1)加热固体物质时通常用坩埚,相应仪器还有坩埚钳、泥三角、三角架、酒精灯及玻璃棒,在除去难溶物时用过滤的方法.(2)Fe 3+与KSCN 溶液作用会生成红色络合物,红色越深说明Fe 3+的含量越高. (3)据题目知菠菜中含有草酸类物质,而该物质有较强的还原性,故菠菜中的Fe 不是+3价而是+2价.(4)由题给信息可知酸性:草酸>乙酸>碳酸,所以可用乙酸来除去CO 2-3的干扰,加入CH 3COOH 后,CaCO 3可以溶解,但草酸钙不与CH 3COOH 反应.答案:(1)坩埚、坩埚钳、泥三角 过滤(2)步骤Ⅱ中得到溶液的红色比步骤Ⅰ中得到溶液的红色深(3)+2价 (4)CH 3COOH 沉淀部分溶解22.(8分)已知达喜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其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1)取该碱式盐3.01 g ,加入2.0 mol/L 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 mL 时开始产生CO 2,加入盐酸至45.0 mL 时正好反应完全,计算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2)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 g ,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加到HCl 的物质的量为2.0 mol/L ×42.5 mL ×10-3L·mL -1=0.085 mol 时开始产生CO 2;而当加到2.0 mol/L ×45.0 mL ×10-3 L·mL -1=0.090 mol 时正好反应完全.所以n (CO 2-3)=0.090 mol -0.085 mol =0.005 mol.又由于达喜为铝和镁的碱式盐,所以n (OH -)=0.085 mol -0.005 mol =0.08 mol.所以n (OH -)n (CO 2-3)=0.08 mol 0.005 mol =161 (2)由已知得1.74 g 沉淀为Mg(OH)2,得碱式盐中含n (Mg 2+)=1.74 g 58 g/mol=0.03 mol ,利用Cl 守恒得:含n (Al 3+)=2.0 mol/L ×45 mL ×10-3L·mL -1-0.03 mol ×23 =0.01 mol ,又由(1)得n (OH -)=0.08 mol 、n (CO 2-3)=0.005 mol.因为0.03 mol ×24 g/mol +0.01 mol ×27 g/mol +0.08 mol ×17 g/mol +0.005 mol ×60 g/mol =2.65g<3.01 g .所以含有n (H 2O)=3.01 g -2.65 g 18 g/mol=0.02 mol.故n (Al 3+)∶n (Mg 2+)∶n (OH -)∶n (CO 2-3)∶n (H 2O)=0.01 mol ∶0.03 mol ∶0.08 mol ∶0.005mol ∶0.02 mol =2∶6∶16∶1∶4.所以该碱式盐的化学式为Al 2Mg 6(OH)16CO 3·4H 2O.答案:(1)16∶1 (2)Al 2Mg 6(OH)16CO 3·4H 2O。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7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7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10分)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所需淡水日益增多,甚至超过人类所能支配的淡水量,使地球上淡水资源发生危机,这就把海水淡化问题提到了科学家的面前.磺化煤(代表式NaR)是一种钠型离子交换树脂,它能使海水中的Ca2+、Mg2+交换除去.现代海水的淡化方法:使海水按顺序通过两种离子交换树脂,其流程如图所示.(1)最早用于海水淡化的方法是蒸馏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R)和羟型阳离子交换树脂(ROH),则离子交换柱中应分别装入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其代表式)为:A柱________,B柱________.(3)说明按上述顺序装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蒸馏的原理是海水中的盐不挥发,水蒸气经冷凝而得淡水.(2)应让A中装HR,B中装ROH,这样在A中2HR+Ca2+===CaR+2H+,Mg2++2HR===MgR+2H+,而在B处将A中生成的H+中和,从而使水呈中性.答案:(1)蒸馏原理,即利用加热海水时,盐不挥发而留在残余物中,水蒸气经冷凝而得淡水(2)HR ROH(3)若在A中将ROH,则海水先通过ROH,溶液中就会有较多的OH-与海水中的M n+生成M(OH)n沉淀,造成堵塞现象;而在A中装HR,在B中装ROH,海水通过A中生成的H+与B中生成的OH-中和,生成水而呈中性.2.(8分)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2.1×1015 t,目前世界上60%的镁来自海水.工业规模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从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采用电解MgCl 2的方法制得金属镁,电解槽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制取金属铝时不用电解AlCl 3的方法而是用电解熔融Al 2O 3的方法,试解释铝电解槽中的阳极炭块为何要定期更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生产原理为利用CaCO 3分解得到的CaO 溶于水生成Ca(OH)2,利用Ca(OH)2将Mg 2+沉淀下来.Mg(OH)2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 2,得到MgCl 2晶体后在熔融条件下进行电解,得到Mg.答案:(1)①CaCO 3=====高温CaO +CO 2↑②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2)Mg 2++2e -===Mg (3)阳极材料中的炭与阳极产生的氧气发生反应而不断地被消耗,C +O 2=2CO3.(10分)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水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________.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________.(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 2、CaSO 4和Mg(OH)2,能否按Br 2、Mg(OH)2、CaSO 4顺序制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属于对识记性知识的考查,其中还应了解离子膜常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电解槽的阳极材料不能用活泼金属材料作电极,否则活泼金属先失去电子被氧化.(2)如果先沉淀Mg(OH)2,也就是在溶液中先加入石灰水,由于CaSO 4是一种微溶物,这样会导致Mg(OH)2沉淀中夹杂CaSO 4沉淀,致使产品不纯.(3)可从经济、对环境的危害上去分析: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生成的溴单质仍然溶解在水中,可以通过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的方法,将溴从溶液中挥发出来,冷凝后得到粗溴,再通过精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若用四氯化碳萃取溴,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同时由于溴和四氯化碳都是有毒物质,且溴具有挥发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答案:(1)阳离子(或Na +) 钛(或石墨) (2)否 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 4沉淀,导致产品不纯 (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4.(8分)工业上常用氟磷灰石[Ca 5(PO 4)3F]为原料,按下图所示流程制取磷酸、重过磷酸钙[Ca(H 2PO 4)2]和氢氟酸,图中反应(Ⅰ)为氟磷灰石跟另一种原料反应,生成A 、B 、C 三种物质,其中的产物C 又跟氟磷灰石发生反应(Ⅱ),生成B 和重过磷酸钙.试写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中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题时,可以把Ca 5(PO 4)3F 看成是Ca 3(PO 4)2和CaF 2的固定组成物,由Ca 3(PO 4)2、CaF 2与浓H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不难类推出Ca 5(PO 4)3F 与H 2SO 4的反应方程式,应为:(Ⅰ)Ca 5(PO 4)3F +5H 2SO 4===3H 3PO 4+5CaSO 4+HF ↑(Ⅱ)Ca 5(PO 4)3F +7H 3PO 4===5Ca(H 2PO 4)2+HF ↑由于HF 有毒,因而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劳动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答案:Ca 5(PO 4)3F +5H 2SO 4===3H 3PO 4+5CaSO 4+HF ↑Ca 5(PO 4)3F +7H 3PO 4===5Ca(H 2PO 4)2+HF ↑防止污染环境与劳动保护5.(12分)气化和液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的气化的重要反应是:C +H 2O(g)=====高温CO +H 2,CO 和H 2的混合气体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研究由CO 、H 2合成有机物的化学称为碳一化学.下图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易溶于水,且与CH3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F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是D中的3倍,H经催化氧化可得到G.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H____________;指出A和H的关系:______________.(2)利用合成气(H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合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2的体积比,可得到不同的产物③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应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④从合成气出发生成气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⑤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H3COOH+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与新制氢氧化铜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能源为载体考查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命题着眼点在于煤的气化和液化,同时它又结合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要求整合新信息得出结论.(1)由题图知,A经两次催化氧化得到C,则A为CH3OH,B为HCHO,C为HCOOH,且H应为CH3CH2CH2CH2OH,G为CH3CH2CH2CHO,D的分子式为C2H4O2,易溶于水,说明不是酯,则D为HOCH2CHO,E为HOCH2-CH2OH,F为CH3COOCH2-CH2OOCCH3.(2)依题意,CO和H2可合成汽油,汽油是烃类,所以必然生成水,不是化合反应,①和⑤都不正确.答案:(1)CH3OH CH3CH2CH2CH2OH同系物(2)B(3)①2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OCCH3+2H2O△②HOCH2CHO+2Cu(OH)2――→HOCH2COOH+Cu2O↓+2H2O6.(10分)工业上制取CuCl2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请结合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2)在溶液B中加入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Cu(OH)2中加入盐酸使Cu(OH)2转变为CuCl2,采用过量盐酸和低温蒸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工业上制取CuCl2的生产流程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沉淀转化、盐类水解以及实验分析等知识和技能.直接分离出Fe2+是不科学的,因为Fe2+沉淀时Cu2+已基本沉淀完全.所以必须先将Fe2+转变为Fe3+才能完全除杂质;CuO为什么要分两步加入?这是本题的难点之一,在溶液B中加CuO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到3~4,而使Fe3+完全沉淀;在溶液D中加CuO的目的是继续调节溶液pH≥6.4而使Cu2+完全转变为Cu(OH)2.加入过量盐酸和低温蒸干的目的在于防止Cu2+水解.答案:(1)将Fe2+氧化为Fe3+而使分离更加完全(2)调节溶液的pH为3~4,使Fe3+完全转变为Fe(OH)3沉淀(3)洗涤Cu(OH)2表面的可溶性杂质(4)抑制Cu 2+的水解 7.(12分)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 2CO 3的主要步聚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 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 4HCO 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 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 2CO 3固体.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 水)表43请回答:(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________,若低于30℃,则________;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_______.(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________.静置后只析出NaHCO 3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用蒸馏水洗涤NaHCO 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杂质________(以化学式表示).(3)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 3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 g ,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的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CO 2-3+H +===HCO -3反应的终点),所用HCl 溶液体积为V 1 mL ,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 溶液总体积为V 2 mL.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 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 3(%)=________.解析:(1)本题主要借助侯氏制碱法有关原理,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得出有关结论的能力.(2)当在体系里存在有NH +4、Cl -、Na +、HCO -3时,它们可以两两结合成NaCl 、NH 4Cl 、NaHCO 3、NH 4HCO 3.该四种物质谁的溶解度最小谁最先析出.由表可知NaHCO 3的溶解度最小,则析出的物质主要为NaHCO 3,同时会含有少量另外三种物质.(3)W g 纯碱样品中:n (Na 2CO 3)=cV 1×10-3 mol 生成的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cV 1×10-3 molW g 试样中含NaHCO 3(cV 2-cV 1)×10-3 mol 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c (V 2-V 1)×M 1000W×100%.答案:(1)NH 4HCO 3分解;反应速率降低;水浴加热(2)使反应充分进行;NaHCO 3的溶解度最小;NaCl 、NH 4Cl 、NH 4HCO 3(3)c (V 2-V 1)×M 1000W×100% 8.(10分)在化工生产中,硝酸的制备通常采用催化氧化法,原料主要是氨气和氧气. 问题1:由于二氧化氮不能被水完全吸收,因此生成的气体需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如果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损失).(1)从理论上分析,要使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至少为________.(2)如果按理论上的原料将原料放在一个具有反应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3)循环操作的次数与二氧化氮再生成硝酸时的转化率具有一定的数学关系.计算一定量的二氧化氮气体大约要经过________次循环操作,才能使二氧化氮的转化率约为96%.问题2:将上述方法制得的硝酸,可以稀释或浓缩得各种不同浓度的硝酸.大量实验证明,同一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可生成不同的还原产物.某研究小组实验研究了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测得气体产物主要有H 2、N 2、NO 、NO 2,溶液中的产物主要有Mg(NO 3)2、NH 4NO 3、H 2O.(4)现有0.96 gMg 与足量浓度为4 mol/L 的HNO 3完全反应,收集到224 mL(S.T.P)气体,各气体产物成分和所用硝酸浓度曲线如图所示.通过计算确定还原产物的组成及其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1)根据方程式a.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b.2NO +O 2===2NO 2,c.3NO 2+H 2O===2HNO 3+NO ,将a +b ×3+c ×2得方程式 d.NH 3+2O 2===HNO 3+H 2O ,故n (NH 3)∶n (O 2)=1∶2.(2)根据(1)中总反应式d 知n (HNO 3)∶n (H 2O)=1∶1,故ω(HNO 3)=63/(63+18)=0.778.(3)中要求考生能根据(1)中的循环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运用等比数列求出循环次数.第一次NO 2的转化率为1×23,第二次循环剩下的NO 2的转化率为1×13×23,第三次循环剩下的NO 2的转化率为1×13×13×23,……,故n 次循环后NO 2的转化率a =[1×23(1-(13)n )]/(1-13)=96%,解得n≈3.(4)根据图像知4 mol/L HNO3足量时,其还原产物有NO2、NO、N2、NH+4、H2,并根据题给数据知n(NO)∶n(N2)∶n(H2)∶n(NO2)=50%∶30%∶10%∶10%=5∶3∶1∶1,n(气体)=0.224 L/22.4 L/mol=0.01 mol,算出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再算出反应物Mg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算出NH+4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到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答案:(1)1∶2(2)77.8%(3)3(4)n(NO)∶n(N2)∶n(H2)∶n(NO2)∶n(NH+4)=5∶3∶1∶1∶49.(10分)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依据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粗盐中SO2-4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2-4,该钡试剂可以是________(试填a、b、c,多选扣分)a.Ba(OH)2b.Ba(NO3)2c.BaCl2(4)为有效除去Ca2+、Mg2+、SO2-4,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选填a、b、c,多选扣分)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冷却、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6)在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综合考查氯碱工业的有关知识,解题时要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合理解答.(1)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H ++2e -===H 2↑,余下的水电离出的OH -,使负极区c (OH -)增大,碱性增强,pH 增大.(2)沉淀Ca 2+用碳酸盐,沉淀Mg 2+用碱.(3)若用Ba(NO 3)2除去SO 2-4,会引入新的杂质NO -3.(4)应最后加Na 2CO 3,过量的Na 2CO 3可用盐酸除去.(6)2NaCl +2H 2O=====电解2NaOH +Cl 2↑+H 2↑,2NaOH +Cl 2===NaCl +NaClO +H 2O ,将两个方程式合并即可得出正确的反应方程式.答案:(1)2Cl --2e===Cl 2;升高(2)Ca 2++CO 2-3===CaCO 3 ; Mg 2++2OH -===Mg(OH)2 (3)a 、c(4)b 或c(5)加热蒸发;结晶(6)2NaCl +2H 2O=====通电2NaOH +Cl 2↑+H 2↑Cl 2+2NaOH===NaCl +H 2O +NaClO10.(10分)酸雨是大气污染危害之一,二氧化硫(SO 2)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某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实验.(1)测得该雨水样品的pH 为4.73;(2)向雨水样品中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每隔1 h ,通过pH 计测定雨水样品的pH ,测得的结果如表:(1)正常雨水的pH 为5.6,偏酸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认为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小组同学取某一时段的这种雨水V L ,加入1.00 mol/L 的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恰好消耗20.0 mLBa(OH)2溶液.请你计算:①该V L 雨水中溶解S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②生成沉淀物的质量(m )是________.解析:(1)空气中含有CO 2,CO 2溶于雨水生成碳酸而使雨水偏酸性.(2)SO 4溶于雨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一种弱酸,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雨水样品的pH 逐渐减小,说明酸性逐渐增强,最有可能是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这种强酸,当亚硫酸全部被氧化成硫酸时,雨水样品的pH不再发生变化.(3)①由方程式Ba(OH)2+H2SO4===BaSO4↓+2H2O,Ba(OH)2+H2SO3===BaSO3↓+2H2O,可以得Ba(OH)2~H2SO4~BaSO4,Ba(OH)2~H2SO3~BaSO3,由硫元素守恒可得:n(SO2)=n(H2SO3)=n(H2SO4)=n[Ba(OH)2]=1.00 mol/L×0.0200 L=0.0200 mol,所以V(SO2)=0.0200 mol×22.4 L/mol=0.448 L;②假设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m,若生成沉淀全部是BaSO3,则其质量为0.0200 mol×217 g/mol=4.34 g;若生成沉淀全部是BaSO4,则其质量为0.0200 mol×233 g/mol=4.66 g;所以4.34 g<m≤4.66 g.答案:(1)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2)亚硫酸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转化为硫酸,弱酸转化为强酸,使雨水酸性增强(3)①0.448 L或448 mL②4.34 g<m≤4.66 g。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1-3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1-3人教版

第1章 第1节 第3课时1.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B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C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先加热二氧化锰,后滴入浓盐酸D .混合浓硫酸和浓硝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解析: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会造成倒吸,导致危险,故A 错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可能会导致爆炸,因此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所以B 是错误的;C 中要加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如加热干燥的二氧化锰,可能会造成烧瓶炸裂,因此C 也不对;只有D 选项正确.答案:D2.下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 .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 .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C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D .电石和水制取乙炔解析:根据题图所给装臵的特点,所制气体的反应应该具备以下特点:①反应不需加热;②反应不能太剧烈;③由块(粒)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且气体不溶于该液体(水).那么C 项肯定不合理,D 项因反应太剧烈且CaC 2与水蒸气也能反应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变成粉末从塑料板上掉入水中而被否定,A 项因生成的CaSO 4覆盖在CaCO 3表面会阻止反应进行而被排除.答案:B3.“绿色化学”是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以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而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生成的化学工艺理念.下列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工艺原理是( )A .燃烧硫铁矿: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B .湿法炼铜:Fe +CuSO 4===FeSO 4+CuC .制烧碱:Na 2CO 3+Ca(OH)2===CaCO 3↓+2NaOHD .制环氧乙烷:2C 2H 4+O 2=====催化剂△2C 2H 4O解析:根据“绿色化学”的定义可以看出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而使原子利用率达100%,因此只有D 项符合,A 、B 、C 三项中除生成目标产物外还有其他产物生成或产生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工艺原理.答案:D4.下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装置,它有多种用途.以下各项用途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 .洗气或干燥装置: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由a 进气B .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瓶内充满水,由b 进气C .提供少量CO :瓶内充满CO ,b 接自来水龙头D .用做H 2S 和SO 2反应的装置:由a 通入H 2S ,b 通入SO 2解析:A 项:洗气或干燥,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应长管进短管出;B 项: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该短管进长管出;C 项:从b 口进入自来水,把CO 从a 口排出以提供CO ,正确;D 项:H 2S 的密度比SO 2小,二者混合不充分,同时反应生成的固体S 可能堵塞导管.答案:C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 .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地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D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解析:A 项,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后,大气压就会把倒吸过来的液体重新压回去,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必须进行验纯,B 正确;移动试管加热不至于局部受热过猛而造成暴沸,加碎瓷片也可防止暴沸, C 项正确;废液是不能随便倾倒的,以免污染水源.答案:D6.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Ⅰ: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A 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Ⅱ: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B 充分反应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A 和B 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 溶液B .溶液A 和B 均可以选用稀硝酸C .若溶液B 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D .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解析:因铝具有两性,而铜不能与碱、非氧化性酸反应,所以A 和B 是盐酸或氢氧化钠时,都与铝反应,故A 可行;又因测固体质量比测气体体积易进行,故D 正确;若A 和B 都是稀硝酸时则方案Ⅱ无法实施,故B 错;若B 是浓硝酸时则铝钝化,导致剩余固体质量增加,所以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 正确.答案:B7.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 -4的颜色,而不是K +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 .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 .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 +无色C .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 +无反应D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 -4为紫红色 解析:首先高锰酸钾溶液中存在两种离子:K +和MnO -4,选项B 、C 表明K +无色且不与锌反应,再由选项D 进一步说明MnO -4能与锌反应,静臵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 -4为紫红色.答案:A8.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 和气体Y 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 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解析:NO233232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H3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与Al2(SO4)3反应生成Al(OH)3沉淀;NH3和CO2(过量)溶于水时可生成NH4HCO3,NH4HCO3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小的NaHCO3晶体;CO和O2在常温下不反应,所以D实验中无沉淀产生.答案:D9.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一定含有的是() A.CH4和NH3B.HCl、H2和COC.HCl和CO D.HCl、CO和CO2解析:“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说明无NH3;“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无CO2,有HCl;混合气体中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有CH4、H2和CO,前两者都能生成水,水能使CuSO4粉末变色,但题中却说“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无CH4、H2,有CO,可见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和CO.答案:C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一定就是盐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若C中含有较多硫酸根离子时,也能出现白色沉淀,故C错;丁也可能是NO2.答案:D11.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 2SO 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 .品红试纸、沾有KMnO 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 2具有漂白性C .NaOH 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 2D .湿润淀粉KI 试纸未变蓝说明SO 2的氧化性强于I 2解析: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 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SO 2变红,但SO 2不能漂白石蕊试纸,A 错;品红试纸褪色是SO 2的漂白性所致,但沾有KMnO 4溶液的试纸褪色是SO 2的还原性所致,B 错;NaOH 溶液能与SO 2反应,C 对;湿润的淀粉KI 未变蓝说明SO 2的氧化性弱于I 2,D 错.答案:C12.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做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1)制备氧化铜工业CuSO 4――→Ⅰ――→ⅡCuSO 4溶液――→ⅢCuSO 4·5H 2O ―→……―→CuO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 2O 2溶液,稍加热;当Fe 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 2(OH)2CO 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 =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 =1.控制溶液pH =3.5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 4·5H 2O 晶体,操作是____________、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氧化铜的性质①取A 、B 两支试管,往A 中先加入适量CuO 粉末,再分别向A 和B 中加入等体积的3%H 2O 2溶液,只观察到A 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____________.②为探究试管A 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需过滤.②控制溶液pH =3.5,使Fe 3+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Cu 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便于除杂.③由溶液得到晶体,可对CuSO4溶液蒸发结晶,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温度.(2)①根据CuO能加快H2O2的分解,可得出CuO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②可利用单位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多少来探究A中的反应速率.答案:(1)①加适量的水溶解、搅拌、过滤②可使Fe3+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③将CuSO4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以下(2)①CuO可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②秒表、橡皮塞、导管、集气瓶、量筒13.下图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其中装置Ⅰ为甲同学设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2)乙同学认为装置Ⅰ中收集的气体不能确定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理由是________.于是他设计装置Ⅱ,其中装铜片的是气球.(3)如何检验装置Ⅱ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研究,认为装置Ⅱ虽然作了改进,但如果按装置Ⅱ进行实验,还是会出现三个问题,需要作相应改进措施.请你帮助他们填写相关内容.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加热或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试管中的气体是淡棕红色,而不是无色;措施: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操作,不能增加装置).问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2NO↑+Cu2++4H2O.(2)若反应生成NO2,因NO2也能与水发生反应而产生NO:3NO2+H2O===2HNO3+NO,故无法证明生成的NO源于Cu与稀HNO3所生成.(3)检查装臵Ⅱ的气密性,需先关闭夹子,形成密闭体系,然后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气球鼓起,撤掉酒精灯后,气球恢复原貌,表明装臵不漏气.(4)问题一:反应速率较慢.相应改进措施为加热或将铜片改为Cu粉.问题二:试管中的气体是淡棕红色,而不是无色,原因是装臵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与NO作用生成了NO2.相应改进措施为先将少量碳酸盐倒入试管,然后迅速系上装有铜片的小气球.答案:(1)3Cu+8H++2NO-3===3Cu2++2NO↑+4H2O(2)因为NO2与水反应也可产生NO:3NO2+H2O===2HNO3+NO,故不能证明生成的NO气体是来自于铜与稀硝酸反应(3)关紧夹子,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气球鼓起,撤掉酒精灯后,气球恢复原貌,表明装置不漏气(或其他合理答案)(4)反应速率较慢将铜片改为Cu粉先将少量碳酸盐倒入试管,然后迅速系上装有铜片的小气球实验会造成空气污染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持续通入空气(其他合理答案只要问题与措施一致即可)。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4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4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为了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消防人员用大量的含氯制剂对灾民居住环境进行了消毒,其中“84消毒液”成为明星消毒液.“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A.氯气B.次氯酸C.次氯酸钙D.次氯酸钠解析:本题考查次氯酸的消毒作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消毒原理是利用其水解生成的次氯酸进行杀菌消毒.答案:D2.有以下报道:①由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各地都在发展使用乙醇汽油.②“十七大”报告中将节能减排作为环境建设的目标.③为了贯彻“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市部分公共汽车将改用电力驱动.④2008年元月为了抗击雪灾,很多地方采用了撒CaCl2的方法进行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可以缓解能源危机B.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2D.CaCl2能融雪是由于它能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氮氧化物等;CaCl2能融雪是因为它溶于水后可以降低水的熔点.答案:A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解析: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普通水泥主要原料之一为黏土,黏土中含有硅酸盐,而硅芯片中不含硅酸盐,其中含硅,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选B.答案:B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解析: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会降低,但前者是因为吸水,后者是因为挥发,A错;氯水和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前者是因为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后者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B错;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会变质,前者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又分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后者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强酸制弱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错;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都是发生了加成反应,正确.答案:D5.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 B.Cl2、Al、H2C.NO2、Na、Br2D.O2、SO2、H2O解析:B项,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中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A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解析:该题考查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应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同时注意物质间的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物不同.A 中2NaOH +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BaCl 2===2NaCl +BaCO 3↓,2NaCl +2H 2O =====电解2NaOH +Cl 2↑+H 2↑;B 中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C 中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Cl 2+H 2O===HCl +HClO,2HClO===2HCl +O 2↑;而D 中S 与O 2只能先通过一步生成SO 2,SO 2再经催化氧化才能生成SO 3,故选D.答案:D7.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 -与Br -之间,HCN 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N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B .CN -可被Cl 2氧化成(CN)2 C .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 -还原 D .HCN 的电子式为H ··N ⋮⋮C ··解析:HCN 的电子式为H ··C ⋮⋮N ··,所有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HCN 为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CN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CN -还原性介于I -和Br -之间,所以有关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 2>Cl 2>Br 2>(CN)2>I 2,所以Cl 2可将CN -氧化成(CN)2,但(CN)2不能将F -氧化.答案:C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解析:A 项,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 2;B 项,石英SiO 2不能和盐酸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C 项,瓷盘是硅酸盐制品,水晶成分是SiO 2,不是硅酸盐制品;D 项,粗硅制单晶硅的反应为Si +2Cl 2=====高温SiCl 4,SiCl 4+2H 2=====高温Si +4HCl.答案:A9.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污染,常通入NH 3,发生反应NO x+NH 3―→N 2+H 2O 来治理污染.现有NO 、NO 2的混合气体3 L ,用同温同压下3.5 LNH 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 2,则混合气体中NO 、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2∶1C .1∶3D .1∶4解析:设NO 和NO 2的体积分别为x 、y ,则有: 6NO +4NH 3=====催化剂△5N 2+6H 2O x 23x6NO 2+8NH 3=====催化剂△7N 2+12H 2O y 43y⎩⎪⎨⎪⎧x +y =3 L 23x +43y =3.5 L,解得⎩⎪⎨⎪⎧x =0.75 L y =2.25 L则n (NO )n (NO 2)=V (NO )V (NO 2)=0.75 L 2.25 L =13答案:C10.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 -、CO 2-3、SO 2-3、Al 3+、I -、Mg 2+、Na +7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体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 .Al 3+、Na +、SO 2-3、I -B .Mg 2+、Na +、CO 2-3、Br -C .Al 3+、Mg 2+、I -、SO 2-3D.Al3+、CO2-3、Br-、SO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溴水为橙色,氯水可以将SO2-3氧化为SO2-4,由实验①可知溶液中有Br-和CO2-3;CO2-3和Al3+、Mg2+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没有Al3+、Mg2+;由实验②可知原溶液中没有SO2-3;由实验③可知原溶液中没有I-.答案:C11.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解析: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知识.D项中由于电镀废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不能仅仅是中和后就直接排放,即选D.答案:D12.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4是因为二氧化硫、水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无色的溴化氢与硫酸,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其漂白性.答案:C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SiO2不溶于水,故H2SiO3不是SiO2对应的酸,或者说SiO2不是H2SiO3的酸酐B.CO2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可以得到原硅酸C.因为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故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SiO2的俗名叫水晶解析:酸酐与溶不溶于水无关;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弱;SiO2与Na2CO3的反应实质是由不挥发性的酸制挥发性的酸;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并不是SiO2的俗名.答案:B14.2007年6月,我国太湖流域发生水体严重污染事故,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流域进行环境治理.下列对环保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酸雨的形成与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有关,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入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可降低氮氧化物、CO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SO2有毒,不能用于漂白食品;Cl2能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毒性很强的含氯有机物,从而对人体有害;富营养水能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答案:C15.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B.生成1 mol(NH4)2SO4至少消耗2 molNH3C.CO2可被循环利用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4)2SO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艺流程图的识别和判断.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NH4)2SO4+2H2O H2SO4+2NH3·H2O,加热硫酸铵溶液,可挥发出氨气.答案:D16.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解析:222酸.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Cl2+2KI===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8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图类似奥运五元环,表示A、B、C、D、E 五种化合物,元环交叉部分代表两种化合物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五种化合物由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种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A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B 、E 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均与硅烷(SiH 4)分子的电子数相等,B 不稳定,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E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具有还原性,且常用作航天器的燃料;C 能发生反应:化合物(Ⅰ)+化合物(Ⅱ)=====高温化合物(Ⅲ)+化合物(Ⅳ);D 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所含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4,电子数之比为3∶2.(1)B 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2)A 、B 、E 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名称为________.(3)B 和E 反应可生成单质G 和常见的液态化合物H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C 符合“化合物(Ⅰ)+化合物(Ⅱ)=====高温化合物(Ⅲ)+化合物(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A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故A 为CH 4;硅烷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H 2O 2具有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32的有:O 2、S 、N 2H 4等.根据五元环推知,A 为CH 4,B 为H 2O 2,C 为SiO 2,D 为Si 3N 4,E 为N 2H 4.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符合条件的有:制普通玻璃的化学反应原理.答案:(1)H 2O 2 HO -2+H +Si 3N 4 (2)氢 (3)2H 2O 2+N 2H 4=====△N 2+4H 2O(4)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8.(8分)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是否卫生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介绍,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材料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用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木材.为了使筷子看上去白一些,他们常用硫磺进行熏蒸漂白,结果造成SO 2含量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含铅、汞等重金属,也会对人体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1)“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用水浸泡可降低SO2的含量.试说明SO2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小毒筷毒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SO2的含量.为研究SO2的溶解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集气瓶中收集的是SO2,瓶塞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比较SO2和CO2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某学生采取同样的装置和操作,能说明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学生取出瓶中溶液,将其滴入品红溶液中,充分振荡后,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SO2易溶于水是因为“相似相溶原理”.(2)SO2的水溶液是亚硫酸,具有一定的酸性,所以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不褪色,由于SO2易溶于水,所以一旦瓶中SO2大量溶于水中,气球必定会鼓起来,而CO2只是能溶于水,所以从气球膨胀的程度即可比较二者溶解性的差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加足量氯水能氧化SO2、漂白石蕊试液和品红溶液.答案:(1)SO2是极性分子,所以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且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气球膨胀起来SO2溶解时气球的膨胀程度大于CO2溶解时气球的膨胀程度品红溶液褪色,溶液显浅紫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SO2+Cl2+2H2O===H2SO4+2HCl19.(10分)溴酸钾(KBrO3)为白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和分析试剂,加热到370℃时分解为溴化钾和氧气.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1)“合成”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分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第二次过滤滤出的固体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趁热过滤”过程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溴酸钾具有毒性,食用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肾脏的损伤.然而美、日等国都允许在油炸薯片中添加一定量的溴酸钾,以改善薯片的口感.我国也曾允许用作烘焙面包的添加剂,但已于2005年7月开始全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溴酸钾.2007年,一批来自美国的油炸薯片在珠海口岸被我国有关部门检出含有溴酸钾而被禁止入境.从化学原理分析推测,有关国家认为在油炸薯片中添加溴酸钾安全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国认为不安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工艺流程可知在“合成”过程中即生成了溴酸盐,再结合反应物及氧化还原的知识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MgO +Br 2+5Cl 2===Mg(BrO 3)2+5MgCl 2,反应中氧化剂为Cl 2,还原剂为Br 2.“复分解”过程中生成KBrO 3,所以化学反应为2KCl +Mg(BrO 3)2===MgCl 2+2KBrO 3.这样将MgCl 2过滤,滤液中主要为KBrO 3,为防止KBrO 3结晶析出,故趁热过滤.依据信息知在370℃时KBrO 3分解为KBr 和O 2,所以有些国家认为可以在油炸薯片中添加KBrO 3,但我国认为油炸或烘焙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保证KBrO 3完全分解而将其禁止入境.答案:(1)Cl 2 Br 26MgO +Br 2+5Cl 2===Mg(BrO 3)2+5MgCl 2 (2)Mg(BrO 3)2+2KCl===MgCl 2+2KBrO 3 (3)MgCl 2(4)防止溴酸钾结晶析出 (5)2KBrO 3=====△2KBr +3O 2↑油炸和烘焙的温度条件不能保证溴酸钾完全分解20.(7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 2O 已略去).已知:(a)A 、B 、C 、D 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 、C 、D 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c)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 是常用的氮肥.(d)化合物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e)化合物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请按要求填空:(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 的结构式为________;H 的化学式为________.(3)写出L 的溶液与化合物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合物J 的化学式为________.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E.由于B 、C 、D 是非金属单质,且其中A 不是气体,结合“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不难推出E 为SO 2,A 为S ,B 为O 2;再根据“反应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及“F ――→H 2SO 4K ”,且“K 是常用的氮肥”可推出F 为NH 3,则C 、D 为N 2、H 2;再结合“J ――→氧气C ”和“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推出C 只能为N 2,J 为N 2H 4;又根据“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可推出L 为NaClO.答案:(1)2NH 3+H 2SO 4===(NH 4)2SO 4(2)NN (NH 4)2SO 3或NH 4HSO 3(3)ClO -+SO 2+2OH -===Cl -+SO 2-4+H 2O (4)N 2H 421.(10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b.甲分子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18个电子.(1)X的电子式是________.(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________.解析:短周期除惰性气体外的气体单质有H2、N2、O2、F2、Cl2.由已知a知X为N2,由b知,甲为NH3,乙为HCl,丙为NH4Cl.(1)一定要从化学键的形成角度掌握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如N2、CO2、CH4、NH3、H2O、Na2O2等.(2)①NH3的收集应是向下排空气法.②NH3的制取用铵盐与碱反应,但铵盐一般不用NH4NO3,防止爆炸.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NaOH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太强.③要注意“ ”.(3)P与Cl2反应生成PCl3和PCl5,PCl3的电子式为,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所以丁为PCl5.(4)由“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及质量守恒定律共同得出.n molPCl5与n molNH4Cl反应生成4n molHCl,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所求物分子中P、N、Cl的原子个数比为N(P)∶N(N)∶N(Cl)=1∶1∶2,所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2,二者结合得出未知物的化学式为P3N3Cl6.答案:(1)··N⋮⋮N··(2)①②NH4Cl和Ca(OH)2③NH3·H2O NH+4+OH-(3)PCl5(4)P3N3Cl622.(9分)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Ⅰ题:实验目的是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实验原理是利用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HCl挥发.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制备HCl,含有H2O)―→干燥装置(浓硫酸)―→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尾气处理(注意防止倒吸).第Ⅱ题:(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2)硫酸溶液过稀反应速率慢,生成硫酸亚铁浓度小,不利于晶体析出;(3)水浴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4)过量的铁可以将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5)温度降低会析出硫酸亚铁晶体,趁热过滤可以减少损失;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氧化为Fe 3+;(6)硫酸亚铁晶体为浅绿色. 答案:Ⅰ.Ⅱ.(1)Fe +H 2SO 4(稀)=====50℃~80℃FeSO 4+H 2↑(2)反应速率慢,不利于晶体析出(3)容易控制温度(4)Fe +2Fe 3+===3Fe 2+(5)减少FeSO 4的损失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氧化为Fe 3+(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化学人教版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化学人教版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下化学单元测试考试总分:9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氨水,至中性时,关于酸碱是否完全中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盐酸过量C.恰好中和D.无法判断2.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关于下列物质的使用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硫常用于食品增白B.碳酸氢钠常用于焙制糕点C.氯气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3.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 )A.该有机物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该化合物是乙烷C.该化合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D.该化合物分子中含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4. 选择一种试剂鉴别以下三种物质:、和,该试剂可以是( )A.硝酸银B.稀硫酸C.稀盐酸n(HCl)<n(N ⋅O)H 3H 23:22:326BaCl 2NaCl N C a 2O 3D.稀硝酸5.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用酚酞试纸测定氨气的酸碱性时,试纸需用蒸馏水润湿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酸或碱不可过量,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C.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结果偏小D.用试纸测定时,将溶液倒在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6. 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1)中的白色沉淀为和的混合物B.步骤(2)中一定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将步骤(2)中的稀硝酸改用稀盐酸,对整个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通过分析,该白色粉末一定含有,可能含有7.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逸出,通过足量的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粉末中一定有、、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和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和D.无法确定8. 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为B.具有漂白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D.等体积和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红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pH pH Ca(N 、BaC 、N C O 3)2l 2a 2O 3AgNO 3CaCO 3BaCO 3BaC +2=B +C ↑+OO 3H +a 2+O 2H 2N C a 2O 3Ca(N 、BaC O 3)2l 2N O a 2Na 202N C a 203NaHC03NaCl X X NaOH N 0a 2Na 202NaHC03N C a 203NaClN 0a 2NaClSO 2SO 2SO 2SO 2SO 2Cl 2B 2+9. 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已知: 步骤:移取一定浓度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步骤:移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与步骤:相同浓度的溶液,待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则溶液浓度为________ .若步骤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则浓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0. 亚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1-1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1-1人教版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1.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KMnO4B.NaClC.(NH4)2SO4D.CH3COOH解析:KMnO4和酒精混合后,能氧化酒精产生热量而引起酒精燃烧.答案:A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①量筒②普通漏斗③滴定管④容量瓶⑤分液漏斗⑥蒸馏烧瓶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⑤⑥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分液漏斗用于分液;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或分馏)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物质.答案:C3.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解析:A、C、D中均有一处错误,分别是:读数仰视,在纸片上称量,未用玻璃棒搅拌.B项中有两处错误,即把H2O加入到硫酸中,在量筒中稀释.答案:B4.下列实验测量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0.100 mol/L醋酸的pH为3.02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C.用滴定管测得中和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20.32 mL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解析: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记录数据时不含小数,A错误;量筒、托盘天平分别量取或称量物质记录数据时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B、D错误;滴定管准确度为0.01 mL,可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C正确.答案:C5.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解析:硅胶、生石灰、无水硫酸铜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能吸收包装袋内的氧气,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答案:B6.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 钠与水的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解析:A项中,没有吸干钠表面上的煤油,烧杯不能装满水,错误;B项中,氯化钾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错误;C项中,将胶管弯曲使尖嘴斜向上,这样便于排出气泡,正确;D项中,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能从下端管口放出,错误.答案:C7.实验室中保存下列化学药品的方法不.妥当的是() A.将AgNO3晶体放在棕色试剂瓶中B.将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C.金属钾、钠和非金属白磷保存在煤油中D.浓硝酸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解析:AgNO3、HNO3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盛NaOH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白磷应保存在水中,故A、B、D正确,C错误.答案:C8.下列操作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先通氢气排净装置中空气后再加热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D.用废铁屑制硫酸亚铁时,先将废铁屑放在碱液中加热1~2min解析:A选项防爆炸,B选项防浓H2SO4溅出伤人,C选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D选项目的在于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答案:D9.下图是某些实验的部分装置,其中所注明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酒精和碘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①错.用蒸馏法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互溶液体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气出口处,②错.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溶于水后气球会膨胀,③正确.观察烧杯中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可以判断Na2CO3、NaHCO3是否分解,从而比较它们的热稳定性,④正确.B为正确选项.答案:B10.实验室存放下列药品,应保存在水中的是()①金属钾②白磷③红磷④硫磺⑤苯⑥液溴⑦碘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④⑦D.②⑥解析:试剂的存放中有的需干燥保存,而有的却因易被氧化或易挥发而存入水中,如白磷、液溴,D正确;K保存在煤油中,红磷、硫磺易燃,应远离火种,单独存放,苯、碘应密封保存,A、B、C错误.答案:D11.(1)下列各种容器,通常分别用什么方法清洗?①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__________________;②长期存放过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________;③盛过苯酚的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已备好的实验仪器有培养皿、滤纸、滴瓶(带滴管)、药匙.其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要圆满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解析:(1)仪器的洗涤关键是试剂的选择,选择试剂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第一,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把物质溶解,如(1)小题就是这样;第二,加入的物质与要洗涤的物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也可达到目的,如(3)小题.经过简单分析(2)小题更容易得到答案.(2)题中内含的解题要求是对单质钠的取用.实验室中的单质钠是较大块的固体,硬度较小,实验中用黄豆粒大小的钠块即可,切忌过大.取用钠块要用镊子而不用药匙,切割钠要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答案:(1)①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洗②先用盐酸清洗,再用水洗③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水洗(2)药匙、培养皿镊子、玻璃片、小刀12.铁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结合氧分子进行输氧,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患贫血的病人补铁.请根据以下药品说明书回答问题:硫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片拼音名:Liusuanyatie Pian英文名:Ferrous Sulfate Tablets本品含硫酸亚铁(FeSO4·7H2O)应为标示量的95.0%~110.0%.【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淡蓝绿色.【鉴别】取本品,除去糖衣,研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硫酸亚铁0.2 g),加稀盐酸1滴与水20 mL,振摇使硫酸亚铁溶解,过滤,滤液进行亚铁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规格】0.3 g【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1)药片上的糖衣可以起________作用,鉴定时溶解加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2)某研究小组甲欲用KMnO4测定FeSO4的含量.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00毫升,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滴定时含硫酸亚铁的滤液放在________(填仪器)中,高锰酸钾溶液放在________(填仪器)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色.(3)另一研究小组乙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①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②从红褐色的悬浊液到最后的称量,其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有________(按操作的顺序填写).A.过滤B.洗涤C.萃取D.分液E.冷却F.灼烧解析:(1)Fe2+具有强还原性,能发生水解,因此药片上的糖衣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FeSO4被氧化;溶解时加盐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Fe2+水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砝码)、量筒、2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时FeSO4溶液放在锥形瓶中,KMnO4溶液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据滴定终点颜色变成紫色,停止滴定.(3)过滤时,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从Fe(OH)3的悬浊液到最后的称量,需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答案:(1)隔绝空气,防止被O2氧化防止Fe2+水解(2)①200毫升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②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紫(3)①烧杯、漏斗、玻璃棒②A、B、F、E13.(1)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各项中符合安全操作要求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①在加油站内拨打手机②在煤矿巷道内用明火照明③闻氯气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④为了节约药品,锌与稀硫酸一开始反应,就做氢气点燃实验⑤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2)下图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C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M 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序号字母).(3)粗盐经提纯后得到NaCl溶液,再经蒸发、结晶、烘干得精盐.①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的瓷质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②该同学将所得精盐配成溶液,用于另一实验.实验中需要用100 mL 1 mol/L的NaCl 溶液,配制过程中需用托盘天平称取的精盐质量为________g,用于定容的玻璃仪器的规格和名称是________.解析:(1)①②均易发生爆炸,错误;③利用扇动法闻气体的气味,正确;④开始是H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错误;⑤中稀释浓H2SO4就应把浓H2SO4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正确.(2)根据仪器特点分析:A为量筒,读数时应平视,读数为28.0 mL,B为容量瓶,C为滴定管,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故仰视读数偏大,D为温度计.(3)①蒸发时用到的瓷质仪器为蒸发皿;②m(NaCl)=0.1 L×1 mol/L×58.5 g/mol=5.85 g,但称量时应称5.9 g,配制时需要100 mL容量瓶.答案:(1)③⑤(2)28.021.10 C。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2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2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 ④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A .①②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全部都无关解析:①为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②为带异种电荷胶体粒子相遇,胶体聚沉;③为海水中有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④为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⑤为带异种电荷胶体粒子相遇,胶体聚沉,所以选C.答案:C2.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 3 ②H 2SO 4 ③NH 4NO 3 ④HCl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D .全部解析:①2Fe +3Cl 2=====点燃2FeCl 3;②SO 3+H 2O===H 2SO 4;③NH 3+HNO 3===NH 4NO 3;④H 2+Cl 2=====点燃2HCl.故①~④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答案:D3.对于反应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若有0.1 mol KMnO 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转移电子0.5 molB .生成Cl 2 0.5 molC .参加反应的HCl 为16 molD .Cl 2是还原产物解析:0.1 mol KMnO 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0.1 mol ×5=0.5 mol ,生成Cl 2为0.1 mol ×52=0.25 mol ,参加反应的HCl 为0.1 mol ×8=0.8 mol ,Cl 2是氧化产物,故只有A 正确.答案:A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 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 2O 2、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⑤同位素:12 6C 、13 6C 、146CA .①③④B .③⑤C .②③④D .②④解析:①石炭酸为苯酚的俗称,属于化合物,水银为汞的俗称,属于单质;②中聚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HD 属于单质;④中CH 2O 2为甲酸,而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既可能为羧酸,又可能为酯类.答案:B5.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 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N===CaCN 2+CO ↑+H 2↑+CO 2↑.在该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 .HCN 是氧化剂C .CaCN 2是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D .CO 为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解析:本题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下:CaCO 3+2H +1C +2N===CaC +4N 2+CO ↑+H 2↑+CO 2↑,注意到生成物CO 2中的碳元素来自CaCO 3,其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HCN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 2是氧化产物,H 2是还原产物.答案:C6.常温下,加水冲稀时c (H +)/c (OH -)的值明显减小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 +、Cl -、NO -3、CH 3COO -②K +、Fe 2+、I -、SO 2-4 ③Ba 2+、Cl -、NO -3、Na +④Na +、Ca 2+、Cl -、HCO -3 ⑤K +、SO 2-3、Cl -、NO -3A .②③B .①③⑤C .②④D .②③⑤解析:加水冲稀时c (H +)/c (OH -)的值明显减小,说明溶液呈酸性,即每组添上氢离子,只有A 选项符合.答案:A7.在反应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 A.1∶6 B.6∶1C.1∶5D.5∶1解析:6 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5 mol HCl被氧化,另1 mol HCl生成KCl,1 mol KClO3参加反应,被还原的氯原子为1 mol,故选D.答案:D8.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炽热的炭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2H++3NO-3===CO2+3NO2↑+H2OB.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Fe2+、H+、Cl-、Ca2+、NO-3C.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 mL中含有CO2-3的个数小于0.01N AD.少量潮湿空气进入盛有漂白粉的容器中:Ca(ClO)2+2CO2+2H2O===2HClO+Ca(HCO3)2解析:C与浓硝酸的反应为:C+4HNO3(浓)===CO2↑+4NO2↑+2H2O,A错;Fe2+为浅绿色,且在酸性溶液中与NO-3不能共存:3Fe2++4H++NO-3===3Fe3++NO↑+2H2O,B错;由于CO2-3发生水解,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 mL中含有CO2-3的数目小于0.01 N A,C对;少量潮湿空气与漂白粉反应生成CaCO3:Ca(ClO)2+H2O+CO2===CaCO3↓+2HClO,D错.答案:C9.与铁相似,金属锡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锡,氯化亚锡又能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锡.则下列有关粒子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氧化能力:Sn4+<Sn2+B.氧化能力:Fe3+<Sn4+C.还原能力:Fe2+<Sn2+D.还原能力:Fe<Sn解析:据条件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①Sn+2HCl===SnCl2+H2↑②SnCl2+2FeCl3===2FeCl2+SnCl4,由此可判断出:氧化能力Fe3+>Sn4+>Sn2+,还原能力Fe>Sn>Sn2+>Fe2+,故只有C正确.答案:C10.用48 mL 0.1 mol/L的FeSO4溶液,恰好还原2.4×10-3 mol[RO(OH)2]+离子,则R 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2价B.+3价C.+4价D.+5价解析:由题意可知: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分别为铁元素和R元素.首先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算出[RO(OH)2]+中R的化合价为+5.再设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x,由电子守恒有:48×10-3L×0.1 mol/L×(3-2)=2.4×10-3mol×(5-x),解得x=3.答案:B11.向X的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的沉淀示意图与右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注意线段的斜率)()A.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B.向H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D.向NH4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解析:题目中已强调“注意线段的斜率”这句话,所以更应明确图象表示的是一个等腰梯形,而非斜梯形.选项B中滴加的NaOH溶液应先和HCl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不合题意.选项C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NH+4+OH-===NH3·H2O,Al(OH)3+OH-===AlO-2+2H2O,可知所得的图形是一个斜梯形.选项D中生成的Mg(OH)2沉淀不溶于NaOH,因此沉淀量不会减少.选项A中,从化学原理分析,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a2++2OH-+CO2===CaCO3↓+H2O;第二阶段是2OH-+CO2===CO2-3+H2O(若认为有下列反应发生:CaCO3+H2O+CO2===Ca2++2HCO-3,由于有OH-的存在,则有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2-3随之发生,这就相当于CaCO3没有溶解);第三阶段是CaCO3的溶解过程:CaCO3+H2O+CO2===Ca2++2HCO-3.答案:A12.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有下列叙述:①H2只是氧化产物②H2只是还原产物③水是氧化剂④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⑤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⑤B .②④C .只有①D .③⑤解析:,因此可看出:H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aH 2是还原剂,其中的氢元素被氧化,而H 2O 是氧化剂,其中的氢元素被还原,故选D.答案:D13.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 2+PtF 6===O 2(PtF 6),已知O 2(PtF 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 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此反应中,O 2是氧化剂,PtF 6是还原剂B .O 2(PtF 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 .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 2(PtF 6)则转移1 mol 电子D .在O 2(PtF 6)中不存在共价键解析:由题知O 2(PtF 6)中Pt 为+5价,F 只有-1价,所以O 为+12价,O 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PtF 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为1e -;O +2离子中存在着共价键,所以D 不正确.答案:C14.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 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FeCl 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B .FeCl 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C .FeCl 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 .FeCl 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解析:止血就是要让伤口处血液快速凝固,堵塞伤口,不让血继续外流.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胶体形式分散在血液中,用FeCl 3止血,是使血液中胶体介稳性条件被破坏,即中和了胶体粒子吸附的电荷,使胶体粒子相互吸附变大而聚集沉降.因血液中OH -的量极少,肯定不是产生了Fe(OH)3.答案:B15.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能够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次氯酸光照下分解:2HClO=====光2HCl +O 2↑B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Ca(ClO)2+CO2+H2O===CaCO3↓+2HClOC.次氯酸与氢氧化钠中和:HClO+NaOH===NaClO+H2OD.次氯酸与H2SO3作用:HClO+H2SO3===H2SO4+HCl解析:A中体现HClO的不稳定性;B中碳酸是弱酸,通入二氧化碳产生HClO,说明HClO比H2CO3还弱;C项体现HClO的酸性;D项说明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只有B正确.答案:B16.向10 mL 0.1 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10 mL 0.15 mol/L NaOH溶液时,产生一种蓝色沉淀,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该蓝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A.Cu(OH)2B.Cu2(OH)2CO3C.3Cu(OH)2·CuSO4D.Cu(OH)2·NaOH解析:本题不能凭经验选A或B,应通过定量计算确定沉淀的组成. 反应前n(Cu2+)=1×10-3mol,n(OH-)=1.5×10-3mol,根据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可知反应后铜离子过量,但题干中告知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因此剩余的Cu2+只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SO2-4结合成CuSO4并与Cu(OH)2一并形成碱式盐沉淀,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7分)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________是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2)现提供以下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四氯化碳D.硫氰化钾溶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同学(填“甲”或“乙”)的推断是正确的,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Fe3+,所2以溴水能使Fe2+转化为显黄色的Fe3+,所以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验证的方法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Cl4溶液,若有机层无色,说明溴单质已参与反应;或者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单质溴与Fe 2+已反应生成Fe 3+.答案:(1)Br 2 Fe 3+(2)乙18.(8分)2x,、Ni ,其均显+2价,下同),由铁酸盐MFe 2O 4经高温还原得到,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下:(1)已知铁酸盐(MFe 2O 4)被H 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MFe 2O 4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MFe 2O x 中x =________,MFe 2O x 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2)在酸性溶液中,Fe 2O 2-4易转化为Fe 2+:Fe 2O 2-4+2e -+8H +―→2Fe 2++4H 2O 有K 2MnO 4、Na 2CO 3、Cu 2O 、Fe 2(SO 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MFe 2O 4被还原时,MFe 2O 4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电子守恒,则(3-2x -22)×2×2=2,x =3.5,即Fe 在MFe 2O x 的平均价态为+2.5价,则Fe 2+和Fe 3+物质的量之比为1∶1.(2)要使Fe 2O 2-4被还原,应选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只能是Cu 2O ,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O 2-4+Cu 2O +10H +===2Fe 2++2Cu 2++5H 2O.答案:(1)3.5 1∶1(2)Fe 2O 2-4+Cu 2O +10H +===2Fe 2++2Cu 2++5H 2O19.(9分) A 、B 、C 、D 四种可溶的化合物(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分别由阳离子Na +、Mg 2+、Al 3+、Ba 2+和阴离子OH -、Cl -、SO 2-4、CO 2-3两两组合而成.为了确定这四种化合物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将四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分别装入四支试管. ②取A 溶液分别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B 溶液――→滴入A 溶液白色沉淀――→再加A 溶液沉淀不溶解 C 溶液――→滴入A 溶液白色沉淀――→再加A 溶液沉淀不溶解D 溶液――→滴入A 溶液白色沉淀――→再加A 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B 溶液中滴入D 溶液,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上述②的第三次实验,再加入A ,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若是向C 溶液中滴入D 溶液,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解析:分析4种阳离子和4种阴离子之间的关系可知CO 2-3只能与Na +结合成Na 2CO 3,则OH -只能与Ba 2+结合成Ba(OH)2.对照实验②可知A 为Ba(OH)2,生成的白色沉淀分别可能是BaCO 3、Mg(OH)2、Al(OH)3、BaSO 4,D 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再加Ba(OH)2溶液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D 是Al 2(SO 4)3.溶液B 可能是Na 2CO 3或MgCl 2,根据实验③可确定溶液B 是MgCl 2,则C 是Na 2CO 3.(2)中沉淀部分溶解属于铝盐的性质.(3)中CO 2-3与Al 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气体和沉淀.答案:(1)Ba(OH)2 MgCl 2 Na 2CO 3 Al 2(SO 4)3 (2)Al(OH)3+OH -===AlO -2+2H 2O (3)冒出大量气泡,同时生成白色沉淀20.(9分)已知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其中臭氧部分转化为氧气.(1)写出并配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3)该反应包含两种反应:①氧化反应为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②还原反应过程的反应式为________.(4)反应中1 mol 臭氧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 电子.解析:据题目可知该反应中是O 3将KI 氧化为I 2,其中部分O 3转化为O 2,因此反应物中还有H 2O ,生成物中有KOH ,据得失电子守恒不难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 3+2KI +H 2O===2KOH +I 2+O 2,所以氧化剂为O 3,还原产物为KOH ,还原反应为O 3+H 2O +2e -===2OH -+O 2,因此1 mol O 3得到2 mol 电子.答案:(1)O 3+2I -+H 2O===2OH -+I 2+O 2 (2)O 3 OH -(或KOH)(3)①I -I 2 ②O 3+H 2O +2e -===2OH -+O 2 (4)得到 221.(9分)有X 、Y 、Z 三种元素,已知:①X 2-、Y -均与Y 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②Z 与Y 可组成化合物ZY 3,ZY 3溶液遇苯酚显紫色. 请回答:(1)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2)将ZY 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a .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 .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 .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3)X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 该气体被O 2氧化放热98.0 kJ.若2 mol 该气体与2 mol O 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 ,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 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 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解析:根据信息ZY 3遇苯酚呈紫色,说明ZY 3为FeCl 3.则Y 为Cl 元素,Z 为Fe 元素. 又因为X 2-与Cl -电子总数相同,所以X 为S 元素.(1)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 4.(2)FeCl 3滴入沸水制得Fe(OH)3胶体.方程式为Fe 3++3H 2O=====△Fe(OH)3(胶体)+3H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将胶体加热蒸干得Fe(OH)3,灼烧得Fe 2O 3.故选择a 、b 、d.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聚沉,故c 不正确. (3)①S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O 2气体.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比例变化. 所以列出关系式: SO 2 ~ ΔH 1 mol 98 kJ x 176.4 kJ∴x =176.4 kJ ×1 mol 98 kJ =1.8 mol ,产生176.4 kJ 热量反应掉SO 2 1.8 mol. ∴转化率为1.8 mol2 mol×100%=90%.②由条件可知该反应为SO 2与HClO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 2被氧化为H 2SO 4,而HClO 3在反应中被还原得到1 mol 电子,所以其产物为ClO 2,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SO 2+2HClO 3===H 2SO 4+2ClO 2.答案:(1)HClO 4(2)Fe 3++3H 2O=====△Fe(OH)3(胶体)+3H +a 、b 、d (3)①90% ②SO 2+2HClO 3===H 2SO 4+2ClO 222.(10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制备KMnO 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 2MnO 4)和KCl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 2MnO 4转变为MnO 2和KMnO 4;滤去MnO 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 4.请回答:(1)由软锰矿制备K 2MnO 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K 2MnO 4制备KMnO 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2.5 g 软锰矿(含MnO 2 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 4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 (4)KMnO 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 2C 2O 4反应生成Mn 2+和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5)上述制得的KMnO 4产品0.165 g ,恰好与0.335 g 纯Na 2C 2O 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 4的纯度.解析:(1)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可得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 2+6KOH +KClO 3=====高温3K 2MnO 4+KCl +3H 2O ;(2)K 2MnO 4酸化得MnO 2、KMnO 4,离子方程式为3MnO 2-4+4H +===MnO 2↓+2MnO -4+2H 2O(3)由上两小题的两个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为: MnO 2 ~ K 2MnO 4 ~23KMnO 4 87 158×232.5 g ×80% x x =158×23×2.5 g ×80%87=2.4 g(4)2KMnO 4+5Na 2C 2O 4+8H 2SO 4=====△K 2SO 4+2MnSO 4+5Na 2SO 4+10CO 2↑+8H 2O. (5)设该KMnO 4的纯度为y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25KMnO 4 ~ Na 2C 2O 4 25×158 g/mol 134 g/mol 0.165 g ×y 0.335 gy =0.335 g ×25×158 g/mol 0.165 g ×134 g/mol×100%=95.8% 答案:(1)3MnO 2+6KOH +KClO 3=====高温3K 2MnO 4+KCl +3H 2O(2)3MnO 2-4+4H +===MnO 2↓+2MnO -4+2H 2O (3)2.4 g(4)2KMnO 4+5Na 2C 2O 4+8H 2SO 4===2MnSO 4+K 2SO 4+5Na 2SO 4+10CO 2↑+8H 2O(5)95.8%。

[精品]新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过关检测十五原子结构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过关检测十五原子结构及答案

过关检测十五原子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7届深圳模拟)14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

下列关于1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6 B.质子为6.电子为14 D.中子为14解析:14中含有的质子为6,质量为14,根据质量=质子+中子可知,14中含有的中子=质量-质子=14-6=8,核外电子=质子=6。

答案:B2.(2017届河北省高阳中月考)230T和232T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可以转成233U。

下列有关T的说法正确的是( )A.T元素的质量是232B.T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232T转成233U是变D.230T和232T的性质相同解析:质量是指某种核素的质量,而元素为宏观概念,A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个百分乘积相加得到的平均值,230T和232T的百分含量题中没有给出,不能求出T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项错误;反应不会以任何方式改变原子,只是原子核外电子有转移,232T转成233U是核反应,项错误;230T和232T核外电子相同,性质相同,D项正确。

答案:D3.(2017届浙江浦江县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跟石墨是同素异形体B错误!未定义书签。

和错误!未定义书签。

是同位素.不同的核素质子可能相同D.2H4和3H6一定是同系物解析: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错误!未定义书签。

和错误!未定义书签。

是碳的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不同核素质子可能相同,如18O和16O二者是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质子均为8,项正确;2H4属于烯烃,分子式为3H6可能为H3—H===H2,属于烯烃,也可能为属于环烷烃,2H4与不是同系物,D项错误。

答案:D4.从宏观方面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方面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目引起的B.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质子等于电子的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解析:原子包含不同元素的不同原子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原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目引起的,A项正确;发生变时,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所以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B项正确;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即只含一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项正确;分子或原子的质子等于电子,离子的质子不等于电子,质子等于电子的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项不正确。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8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8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H2S溶液中,在采取措施使pH增大的同时,则c(S2-)的变化情况是() A.增大 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解析:在H2S溶液中存在H2S H++HS-,HS-H++S2-.当加碱时,以上两平衡都右移,pH增大,则c(S2-)增大;当通入SO2时,发生SO2+2H2S===3S↓+H2O平衡左移,pH增大,但c(S2-)减小.答案:D2.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减小解析: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右移动,n(OH-)增大,A正确;加入盐酸中和OH-,虽平衡向右移动,但c(OH-)减小,B错误;加入浓NaOH溶液,使c(OH-)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增大,D错误.答案:A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中Fe3+、Al3+、NO-3能大量共存B.AlCl3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AlCl3C.在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D.pH=3的醋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解析:B项,由于Al3+的水解,HCl具有挥发性,所以AlCl3溶液蒸干后得到Al(OH)3,灼烧后变为Al2O3;D项,混合后CH3COOH有剩余,溶液显酸性;C项为质子守恒.答案:AC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CH3COO-+H2O CH3COOH+OH-,使得溶液中的c(OH-)>c(H+)B.在常温下,10 mL 0.02 mol/L HCl溶液与10 mL 0.02 mol/L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C.在0.1 mol/L NH4Cl溶液中:c(H+)+c(NH+4)=c(Cl-)+c(OH-)D.将0.2 mol/L的盐酸与0.1 mol/L的Na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H-)<c(Al3+)<c(H+)<c(Na+)<c(Cl-)解析:A项,CH3COONa溶液呈碱性,正是因为CH3COO-水解,所以A项正确.B项,混合后c(OH-)=0.02 mol/L×2×0.01 L-0.02 mol/L×0.01 L0.02 L=0.01 mol/L,故pH=12,B对.C项,电荷守恒,正确.D项,假设各为1 L溶液,混合后生成产物有Al(OH)3沉淀、AlCl3和NaCl,则溶液中c(Al3+)>c(H+),故D错.答案:D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B.两种不溶物的K 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1.8×10-11mol/L解析:不溶于水不是绝对的不溶,而是溶解度小于0.1 g.尽管AgCl溶解的很少,但由于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溶液中微量的Ag+在I-浓度足够大的溶液中,可以转化为AgI,而使AgCl的溶解平衡向产生Ag+的方向移动,导致AgCl溶解,所以A错误.根据1.8×10-10·c(I-)=1.0×10-16可计算得:c(I-)=11.8×10-11 mol/L,D正确.答案:A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测定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滴定时,装NaOH溶液的锥形瓶未用NaOH溶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盐酸润洗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酸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解析:A项对滴定结果无影响;B项标准盐酸被解释,用量增多,结果偏高;C项此种情况导致消耗盐酸偏多,测量结果偏高;D项此种情况导致盐酸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答案:BC7.已知甲酸钠(HCOONa)溶液呈碱性.室温下用c(H+)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与甲酸(HCOOH)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两溶液中的氢离子数目都不变B.用等浓度NaOH溶液中和,盐酸比甲酸消耗的碱液少C.跟等质量铝粉反应,盐酸比甲酸的起始反应速率快D.跟过量的锌粒反应,盐酸比甲酸产生氢气的量多解析:由题知甲酸是弱酸,A项,加水稀释,由于甲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则甲酸溶液中H+数目增多,A错;B项,甲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c(H+)相同时,甲酸浓度远大于盐酸浓度,等体积时,盐酸消耗NaOH少,B对;C项,起始时c(H+)相同,则反应速率相等,C错;D项,由B项分析知应是甲酸产生H2量多,D错.答案:B8.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 B.1∶1C.1∶2 D.1∶4解析:设Ba(OH)2溶液的体积为V1,NaHSO4溶液的体积为V2,浓度为c2,则由Ba2++SO2-4===BaSO4↓有:12×10-2 mol/L·V1=V2·c2 ①又由于混合后溶液的pH=11,得:10-2 mol/L·V1-V2c2V1+V2=10-3mol/L ②解①②可得:V1∶V2=1∶4.答案:D9.常温下,pH=11的氨水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弱碱的浓度大于强酸的浓度B.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C.原氨水中有1%的含氮粒子为NH+4D.反应后的溶液中NH+4、NH3·H2O与NH3三种粒子的平衡浓度之和为0.05 mol/L 解析: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此两者浓度相等;混合后溶质是NH4Cl,应呈酸性;原氨水的浓度为0.1 mol/L,电离出10-3 mol/L NH+4,故NH+4占1%;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根据原子守恒,含氮元素的三种粒子平衡浓度之和为0.05 mol/L.答案:A10.在常温时的下列溶液中,BaSO4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A.40 mL 1 mol/L的BaCl2溶液B.30 mL 2 mol/L的Ba(OH)2溶液C.10 mL纯水D.50 mL 0.1 mol/L的H2SO4溶液解析:B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aSO4(s)Ba2+(aq)+SO2-4(aq).A项BaCl2中的Ba2+促使平衡左移,溶解度减小;B项Ba(OH)2中的Ba2+同样使平衡左移,溶解度减小;C项纯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不受影响;D项中,SO2-4使平衡左移,溶解度减小.答案:C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硝酸可保存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细口瓶中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pH试纸不应事先润湿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选用的容量瓶规格由需配制的溶液体积决定D.中和滴定时,为了使滴定终点溶液颜色变化明显,可多滴几滴指示剂解析:A项,浓HNO3有强氧化性,保存时不能用橡皮塞;B项,pH试纸测的是待测溶液中c(H+),若先润湿可能造成误差;C项,多大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体积的溶液;D项,指示剂本身也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多滴会增大误差.答案:BC12.下列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B.1L 0.1 mol/L 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2-4)>c(NH+4)>c(Cu2+)>c(H+)>c(OH -)C.0.1 mol/L NaHCO3溶液中:c(Na+)+c(H+)+c(H2CO3)=c(HCO-3)+c(CO2-3)+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c(OH-)解析:A项中,由溶液中电荷守恒可得;B项中,溶液中NH+4发生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项中,由电荷守恒得:c(Na+)+c(H+)=c(HCO-3)+2c(CO2-3)+c(OH-),故有c(Na+)+c(H+)+c(H2CO3)>c(HCO-3)>c(CO2-3)+c(OH-);D项中,由于X-的水解和HX的电离程度不确定,所以就无法确定溶液的酸碱性.答案:CD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B.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可区分出试剂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强的是盐酸C.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可用热的稀硝酸清洗,回收后的硝酸银溶液可再利用D.除去硫酸铝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镁,可加入足量烧碱,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酸化解析:A项,AlCl3溶液在加热蒸发时,Al3+会水解,最终得到Al2O3固体,A错.B项,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而与溶质是强、弱电解质无关,B错.可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则导电能力强的是盐酸.C项,清洗“银镜”应用稀硝酸,生成的AgNO3需回收利用,C对.D项,加入足量NaOH,则又混入了新的杂质,D错.答案:C14.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醋酸溶液可与纯碱溶液反应产生CO2B.相同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跟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C.10 mL 1 mol/L醋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解析:A项说明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无法证明其为弱电解质,错误;B项因pH相同,c(H+)相同,故开始生成H2的速率相等,B错误;中和碱的能力与酸的强弱无关,C错误;证明CH3COOH是弱酸应从它不完全电离来说明.相同条件下,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导电性弱,说明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即CH3COOH电离程度小,D正确.答案:D15.把1 mL 0.1 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 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其浓度接近于()A .1×10-4mol/L B .1×10-8mol/L C .1×10-11mol/L D .1×10-10mol/L解析:稀释后c (H +)=1×10-3L ×2×0.1 mol/L 2 L=1×10-4 mol/L ,所以c (H +)水=c (OH -)=1×10-14 1×104 =1×10-10(mol/L),故选D. 答案:D16.为了配制NH +4的浓度与Cl -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①适量NH 4NO 3;②适量NaCl ;③适量氨水;④适量NaOH(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在NH 4Cl 溶液中存在NH +4+H 2ONH 3·H 2O +H +,使c (NH +4)∶c (Cl)<1∶1,要使c (NH +4)∶c (Cl -)=1∶1,其方法一是增大NH +4的浓度(如①),二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如③),故选C.答案:C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某二元酸(H 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A===H ++HA -HA -H ++A 2-回答下列问题:(1)Na 2A 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已知0.1 mol/L NaHA 溶液的pH =2,则0.1 mol/L H 2A 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应________0.11mol/L(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 2A 溶液和Na 2A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________.能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解析:(1)HA -部分电离,相当于是弱酸,则其盐Na 2A 由于A 2-水解,水溶液应呈碱性.(2)0.1 mol/L NaHA 溶液pH =2,则c (H +)=0.01 mol/L,0.1 mol/L H 2A 溶液中H 2A 第一步电离出c (H +)=0.1 mol/L ,c (HA -)=0.1 mol/L ,因为第一步电离出的H +抑制了HA -的进一步电离,故0.1 mol/L H 2A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1 mol/L.(3)H 2A 与Na 2A 可反应生成NaHA. 答案:(1)碱性 A 2-+H 2OHA -+OH -(2)< 因H 2A 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 +抑制了HA -的电离 (3)能 H ++A 2-HA -18.(12分)某化学课外小组为测定空气中CO 2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0.1000 mol/L 和0.01000 mol/L 的标准盐酸.②用0.1000 mol/L 的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10.00 mL ,结果用去盐酸19.60 mL.③用测定的Ba(OH)2溶液吸收定量空气中的CO 2,取Ba(OH)2溶液10.00 mL ,放入100 mL 容量瓶里加水至刻度线,取出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内,并通入10 L 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振荡,这时生成沉淀.④过滤上述所得浊液.⑤取滤液20.00 mL ,用0.01000 mol/L 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34.8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标准盐酸时,需用下列哪些仪器?________; A .托盘天平B .容量瓶C .酸式滴定管D .量筒E .烧杯F .胶头滴管G .玻璃棒(2)滴定操作中,左手________,右手________,眼睛________; (3)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4)过滤所得浊液的目的是________;(5)此空气样品中含CO 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6)本实验中,若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标准盐酸,并进行第二次滴定,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需要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及玻璃棒.(2)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3)Ba(OH)2+2HCl===BaCl 2+2H 2O ,则c [Ba(OH)2]×10.00 mL =12×0.1 mol/L ×19.60mL 解得c [Ba(OH)2]=0.098 mol/L.(4)为防止BaCO 3与HCl 反应,应分离出BaCO 3.(5)Ba(OH)2+CO 2===BaCO 3↓+H 2O ,只要求出余下的Ba(OH)2,就可以计算与CO 2反应的Ba(OH)2,CO 2的量也就计算出来了.过程如下:20 mL 滤液中Ba(OH)2的物质的量为34.80×10-3×0.01×12mol =0.174×10-3 mol, 那么100 mL 滤液中有Ba(OH)2:0.174×10-3×5 mol =0.870×10-3 mol ,原有Ba(OH)2∶ 10×10-3 L ×0.098 mol/L =0.980×10-3 mol ,与CO 2反应的Ba(OH)2有(0.980-0.870)×10-3 mol =0.110×10-3 mol ,则n (CO 2)=0.110×10-3 mol,则φ(CO2)0.110×10-3×22.410×100%=0.025%.(6)偏大,因为第二次滴定消耗标准盐酸偏少,使计算出的剩余Ba(OH)2偏少,那么与CO2反应的Ba(OH)2就偏多.答案:(1)B、D、E、F、G(2)控制活塞摇动锥形瓶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3)0.0980 mol/L(4)分离出BaCO3,防止HCl与BaCO3反应(5)0.025%(6)偏大19.(8分)A、B代表不同物质,都是H、N、O、Na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找出A、B可能的两种组合.(要求:相同浓度时,A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1)写出化学式:A1________,A2________,B1________,B2________;(2)相同温度下,当A1、B1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3)写出0.1 mol/L的A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温下,若B1、B2两溶液的pH=5,则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解析:根据给出的元素:H、N、O、Na,其中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有强碱(NaOH)、强酸(HNO3)、盐:NaNO3、NaNO2、NH4NO3、NH4NO2等,A显碱性,只可能是NaOH和NaNO2,B显酸性,可能是HNO3和NH4NO3.强酸、强碱都抑制水的电离,而易水解的盐则促进水的电离.故四种物质分别为NaOH、NaNO2、HNO3和NH4NO3.(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HNO3对水的抑制程度相同,故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浓度之比为1∶1.(3)NaNO2为强碱弱酸盐,故各离子浓度为c(Na+)>c(NO-2)>c(OH-)>c(H+).(4)因HNO3电离出的H+抑制了H2O的电离,而NH4NO3中NH+4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5)在HNO3溶液中c(H+)水=1×10-141×10-5=1×10-9 mol/L,在NH4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5 mol/L,故二者之比为1×10-9∶1×10-5=1×10-4∶1 答案:(1)NaOH NaNO2HNO3NH4NO3(2)1∶1(3)c(Na+)>c(NO-2)>c(OH-)>c(H+)(4)硝酸电离出的H+抑制了水的电离,NH+4结合水电离出的OH-促进了水的电离(5)1×10-4∶1或(1∶104)20.(8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________+________.②5Ca(OH)2+3H3PO4===________.(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____.(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填化学式).(5)糖黏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于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原子守恒,配平.(2)此类问题一定要从工艺流程、原子利用率、副产物的种类等方面去考虑.(3)从图象入手,H3PO4滴入过快,H3PO4中的H+未被中和完全,而生成酸式盐的难溶物就是CaHPO4.(4)从图象入手,此时溶解度最小的是Ca5(PO4)3OH,即Ca5(PO4)3OH在人体中最稳定.(5)从题目要求入手.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入手,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①10NH4NO33H2O②Ca5(PO4)3OH↓+9H2O(2)唯一副产物是水,工艺简单(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4)Ca 5(PO 4)3OH(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 5(PO 4)3OH(s) 5Ca 2+(aq)+3PO 3-4(aq)+OH -(aq)向右移动,导致Ca 5(PO 4)3OH 溶解,造成龋齿21.(8分)在温度T ℃下,某Ba(OH)2稀溶液中c (H +)=10-a mol/L, c (OH -)=10-b mol/L ,已知a +b =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 =b 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 如下表所示:(1)的离子积K w =________.(2)b =________,原Ba(OH)2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3)该温度下,向1 L 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 L 该Ba(OH)2的稀溶液时,沉淀正好达最大值,从所得溶液中取出4 mL 并加水稀释至20 mL ,测得溶液的pH 为7,则原硫酸与硫酸钠混合溶液的pH 为________,其中Na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解析:(1)该温度下:K W =c (H +)·c (OH -)=10-a ×10-b =10-(a +b )=10-12>10-14,故T ℃>25℃.(2)据第①组可计算:Ba(OH)2溶液中c (H +)水=1×10-8 mol/L ,故c (OH -)=1×10-121×10-8 mol/L =1×10-4 mol/L =10-b mol/L ∴b =4, c [Ba(OH)2]=12×10-4 mol/L =5×10-5 mol/L(3)据题意知n (SO 2-4)总=n [Ba(OH)2]=3 L ×5×10-5 mol/L =1.5×10-4mol据恰好反应时知c (OH -)过=3 L ×5×10-5 mol/L ×2-1×c (H +)4 L ×4 mL 20 mL =10-1210-7=10-5 mol/L解得c (H +)=1×10-4 mol/L, pH =4, n (Na 2SO 4)=n (SO 2-4)总-n (H 2SO 4)=1.5×10-4mol -12×10-4 mol ×1 L =1×10-4 mol ,所以c (Na 2SO 4)=1×10-4 mol/L. 答案:(1)大于 1×10-12(2) 4 5×10-5 mol/L (3)4 1×10-4 mol/L22.(8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 3H 6).(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 3H 8(g)===CH 4(g)+HCCH(g)+H 2(g)ΔH 1=+156.6 kJ/molCH 3CHCH 2(g)===CH 4(g)+HCCH (g)ΔH 2=+32.4 kJ/mol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 3H 8(g)===CH 3CHCH 2(g)+H 2(g)的ΔH =________kJ/mol.(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 2和CO 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放电时,CO 2-3移向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 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 =5.60,c (H 2CO 3)=1.5×10-5 mol/L.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 2CO 3的第二级电离,则H 2CO 3 HCO -3+H +的平衡常数K 1=________.(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1 mol/L NaHCO 3溶液的pH 大于8,则溶液中c (H 2CO 3)________c (CO 2-3)(填“>” 、“=”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将两反应式相减得到:C 3H 8(g)===CH 3CH =CH 2(g)+H 2(g)ΔH =+124.2 kJ/mol.(2)该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是C 3H 8燃烧的方程式.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3)根据平衡常数K 1=c (H +)·c (HCO -3)c (H 2CO 3), c (H +)=c (HCO -3)=2.5×10-6 mol/L , c (H 2CO 3)=1.5×10-6 mol/L. 可求出K1=4.2×10-7mol/L.(4)由NaHCO 3溶液的pH>8得HCO -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答案:(1)124.2(2)C 3H 8+5O 2===3CO 2+4H 2O 负(3) 4.2×10-7 mol/L(4)> HCO -3+H 2OCO 2-3+H 3O +(或HCO -3CO 2-3+H +)、HCO -3+H 2OH 2CO 3+OH -, HCO -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2024 年下半年化学天天练 5

2024 年下半年化学天天练 5

2024 年下半年化学天天练 5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氯化钠溶液C. 氢氧化钠D. 水银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化钙B. 氧化铝C. 氧化镁D. 氢氧化钠3. 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B.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结构C.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原子结构D.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分子量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C.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B.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分子组成的C.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原子组成的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离子组成的6.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B. 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的基础C. 化学实验是化学应用的基础D.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7.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B.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质量排列的C.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排列的D.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物理性质排列的8.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 酸碱盐都是非电解质C. 酸碱盐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混合物D. 酸碱盐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9.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B.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反比C.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温度成正比D.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温度成反比10.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物的浓度相等B.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相等C.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物的分子数相等D.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物的质量相等二、判断题:1.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化学1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1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1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A. 钠B. 镁C. 铝D. 硅2. 下列哪个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A. 氯化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氧化铁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克/摩尔D. 千克/摩尔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A.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C.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盐D.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氧离子结合生成盐5.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2摩尔氢气与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摩尔数是:A. 1摩尔B. 2摩尔C. 3摩尔D. 4摩尔...(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元素周期表中,第__周期的元素数量最多,共有__种元素。

7. 化学键分为__、__和金属键。

8.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约__个粒子。

9.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__,还原剂被__。

10.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是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12. 什么是同位素?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初始反应物A的浓度为0.5摩尔/升,反应速率常数k=0.05秒^-1。

若反应进行10秒后,求A的浓度。

14. 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H2SO4 → (NH4)2SO4。

若初始时NH3的摩尔数为2摩尔,H2SO4的摩尔数为1摩尔,求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NH4)2SO4的摩尔数。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酸碱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并说明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

六、结束语本测试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化学15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 A5.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6. 六,327. 离子键,共价键8. 6.02×10^239. 还原,氧化10. 含有离子键三、简答题11.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2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2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8分)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4)属于脂肪烃的是________.解析:(1)①、②、⑤、⑥、⑦、⑧、⑨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化合物;其中②、⑤、⑦、⑨只含C、H两种元素,属于芳香烃;⑦、⑨中与苯环相连的烃基是饱和的,其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6的分子通式,属于苯的同系物;③、④、⑪均属于烃,但分子结构中没有苯环,属于脂肪烃.答案:(1)①②⑤⑥⑦⑧⑨(2)②⑤⑦⑨(3)⑦⑨(4)③④⑪2.(10分)现拟分离苯、甲醇、甲酸、苯酚的混合物,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a. 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解析:加入NaOH溶液,苯既不溶解也不反应,可用分液(a)的方法得油层苯;CH3OH 易溶于水,HCOOH与苯酚均生成可溶性的钠盐而进入水层.甲醇与HCOONa、苯酚钠相比沸点较低,可用蒸馏(b)的方法分离出来.由于酸性强弱顺序为HCOOH>H2CO3>苯酚,所以向HCOONa、苯酚钠中通入CO2后析出苯酚,应用分液(注意不是过滤)方法(c)加以分离.d操作前加稀H2SO4,可使HCOONa转化为HCOOH,利用它与硫酸钠的沸点差异,可用蒸馏(d)方法分离.答案:a.分液b.蒸馏c.分液d.蒸馏3.(10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74的有机物M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2)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遇FeCl3溶液呈紫色B.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遇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能缩聚为高分子化合物(3)M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4)M与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02的酯类物质.A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解析:(1)由M的球棍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2)M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CC和—OH,故M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3)1 mol M消去2 mol H2O时可生成,反应方程式为:(4)根据酯化反应的实质可知:1 mol M(174)与1 mol 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1 mol 酯(202)和1 mol水.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2+18)-174=46,即A为乙醇或甲酸.答案:(1)(2)B、D(3)(4)CH3CH2OH或HCOOH4.(10分)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味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2)D有很多种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六种,其中三种的结构简式是:请写出另外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5.(10分)质子核磁共振谱(PMR)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所研究化合物的分子中,每一结构中的等性氢原子在PMR谱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信号),谱中峰的强度与结构中的氢原子数成正比.例如,乙醛的结构式,其PMR 谱中有两个信号,其强度之比为3∶1.(1)化学式为C3H6O2属于酯类物质的二元混合物,如果在PMR谱上观察氢原子给出的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峰的给出强度为3∶3;第二种情况峰的给出强度为3∶2∶1.由此可推断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测定化合物的PMR谱上可观察到三种峰,而测定化合物CH3CH=CHCl时,却得到氢原子给出的信号峰6个,从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的角度上,试写出CH3CH=CHCl分子的空间异构体.解析:(1)C3H6O2属于酯的结构有两种:其中在PMR谱上有两种信号峰,其强度比为3∶3;在PMR谱上有三种信号峰,其强度比为3∶2∶1.(2)CH3CH=CHCl有两种空间异构体:6.(10分)如图所示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6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1)写出有机物(a)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________.(2)有机物(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3)上述有机物中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代号).(4)任写一种与(e)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5)上述有机物中不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的有________(填代号).(6)(a)(b)(c)(d)(e)五种物质中,4个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有________(填代号).构体为CH3CH2CH2CH3;其中(c)与(b)、(f)互为同分异构体;(e)为炔烃,与乙炔互为同系物;在上述物质中烷烃(a)与环烷烃(f)不与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直接连在双键碳上的原子与两个双键碳原子共平面,符合条件的有(b)、(c)、(d).答案:(1)2-甲基丙烷(2)CH3CH2CH2CH3(3)(b)、(f)(4)CHCH(5)(a)、(f) (6)(b)、(c)、(d)7.(10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2)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由A制取C、D、E三种物质的有机反应类型: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4)写出两种既可以看作酯类又可以看作酚类,且分子中苯环上连有三种取代基的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求这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至少有一种不同):________、________.解析:(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为羧基和羟基.(2)据A、B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由A制取B为酯化反应,方程式为:(3)据A与C、D、E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A―→C为消去反应,A―→D为缩聚反应,A―→D为取代反应.(4)题目要求A的同分异构体符合:①有一个酯基;②有一个酚羟基;③苯环上连有三个取代基,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但书写出的这两种还要符合苯环上的取代甚至少有一个不同.答案:(1)羟基、羧基8.(10分)关于芳香族化合物A的有关信息如下:①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7.77%,H的质量分数为7.40%,其余为氧;②光谱法测定时波谱图反映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③A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有水果香味的产物;④A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试回答:(1)测A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光谱为________(填代号).A物质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________种.A.红外光谱B.质谱C.核磁共振谱(2)A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别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另两种不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各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4)A在铜丝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①②可得A的分子式为C7H8O,由③④知A中只含有醇羟基,再根据A是芳香族化合物可推知A的结构简式为,这样其他问题就易得到解答.答案:(1)B三9.(10分)有机物E(C 3H 3Cl 3)是一种播前除草剂的前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D 在反应⑤中生成E ,其结构只有一种可能,E 分子中有3种不同类型的氯(不考虑空间异构).试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D 的名称是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反应①是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3)有机物E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包括E ,不考虑空间异构).(4)试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应采用逆推法:E 是D 发生消去反应后的产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且有3种不同类型的氯,由此可得E 为ClCH 2CCl =CHCl ;D 在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的E 只有一种结构,所以D 应该是一种对称结构,D 应为CH 2Cl —CCl 2—CH 2Cl.由第②步反应B 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了CH 2Cl —CHCl —CH 2Cl ,可推出B 为CH 2Cl —CH =CH 2,进一步可推出A 为CH 3—CH =CH 2.CH 2Cl —CHCl —CH 2Cl 通过反应③得到C ,此时有些难以判断消去哪几个氯,这时应根据D 的结构简式判断,则C 为CH 2=CCl —CH 2Cl.答案:(1)1,2,2,3-四氯丙烷 (2)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3)5 (4)CH 2ClCHClCH 2Cl ――→NaOH 、醇△CH 2=CCl —CH 2Cl +HCl 10.(12分)为测定某有机物A 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分子式的确定(1)将有机物A 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 g H 2O 和8.8 g CO 2,消耗氧气6.72 L(标准状况下).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2)质谱仪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该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A 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结构式的确定(4)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 —CH 2—O —CH 3)有两种氢原子如图一所示.经测定,有机物A 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二所示,则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性质实验(5)A 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可生成B ,B 可合成包装塑料C ,请写出B 转化为C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随即用氯乙烷(沸点为12.27℃)对受伤部位进行局部冷冻麻醉.请用B 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氯乙烷,要求原子利用率为100%,写出制备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7)A 可通过粮食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由粮食制得的A 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储存,因为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变得更醇香.请写出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n (H)=2n (H 2O)= 5.4 g 18 g/mol×2=0.6 mol ; n (C)=n (CO 2)=8.8 g 44 g/mol=0.2 mol ; n (O)=n (H 2O)+2n (CO 2)-2n (O 2)=0.3 mol +0.4 mol -0.6 mol =0.1 mol ;故n (C)∶n (H)∶n (O)=2∶6∶1.(2)M [(C 2H 6O)x ]=46,故x =1.(3)该分子可能为醇或醚.(4)由图可知,该有机物有三种氢原子,故结构简式应为CH 3CH 2OH.(5)乙醇脱水可生成乙烯,乙烯经加聚反应可合成包装塑料聚乙烯.(7)最后得到的醇香物质应为酯,即为乙醇与乙醇的氧化产物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答案:(1)n(C) :n(H):n(O)=2∶6∶1(2)C2H6O(3)CH3CH2OH CH3—O—CH3(4)CH3CH2OH。

高三化学单元十五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高三化学单元十五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新课程高三化学单元十五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Ag:108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催化剂④吸附剂A.①②B.①C.①③D.③④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皆为同一种酸所对应的盐是()A.小苏打、苏打、大苏打B.绿矾、胆矾、明矾C.大理石、光卤石、萤石D.黄铁矿、菱铁矿、黄铜矿3.常温下用某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电解后溶液的PH(体积变化不计)()A.一定减小B.一定不变C.一定增大D.可能不变4.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A.0.2mol/l的K2S B.0.1mol/l的Ba(OH)2C.0.2mol/I的NaCl D.0.3mol/I的(NH4)2SO4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排列规律正确的是()A.还原性:Cl—>S2—>Fe>Fe2+B.熔点:Rb<K<Na〈MgC.硬度:石墨<金刚石<晶体硅D.键能:C—H<Si—H<H—F6.玻璃的种类很多,除普通玻璃外,还有钢化玻璃、有色玻璃等,下列能制造烧瓶、烧杯、试管等化学仪器的玻璃是()A.铅玻璃B.钴玻璃C.硼酸盐玻璃D.钢化玻璃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K+、Na+、HSO—3 、Cl—B.Na+、Ba2+、AlO—2、NO—3C.NH+ 4 、K+、Cl—、NO—3D.K+、Na+、ClO—、S2—8.将KCl和KBr混合物13.4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11.175g则配制的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2:3 B.3:2:1 C.1:3:2 D.2:3: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9.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g,12C原子质量为bg,用N A表示阿佛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氖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一定是12a/bB.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 A molC.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D.Wg该氖原子的质子数是10W/a10.单质与浓硝酸反应,出现的情况依次是:①生成硝酸盐②生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③生成呈钝态的单质④不发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9分)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 ,其合成过程如下:(水及其他无机产物均已省略)试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 的结构简式________.(2)物质X 与A 互为同分异构体,则X 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3)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机反应的反应类型;(填“取代”、“加成”、“消去”、“聚合”、“氧化”或“还原”).①CH 2=CH 2――→Br 2A________反应;②B ――→O 2C________反应.(4)D 物质中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A 水解生成B 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加成 ②氧化 (4)-COOH(或羧基)2.(8分)聚丙烯酸的废弃物是白色污染物中的一种,国际上最新采用热聚门冬氨酸的盐(TPA)来降解聚丙烯酸的废弃物,它不仅有效、廉价,且自身可被生物降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TPA 是由单体缩聚而成(同时有水生成).(1)写出由丙烯酸(CH 2=CH -CO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丙烯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TP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加聚反应是断开碳碳不饱和键(如),形成链节的主链,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连在主链上,缩聚反应则要确定相互反应的官能团,分析其官能团在反应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写出高聚物的链节或高聚物的结构简式.3.(9分)已知卤代烃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可以得到烯烃.如:CH 3CH 2Cl +NaOH ――→醇△CH 2=CH 2↑+NaCl +H 2O反应).(1)从左到右依次填写每步所属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a .取代反应b .加成反应c .消去反应(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bcb(2)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4.(11分)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1)试写出化学方程式: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类型A→B________;B→C________;A→E________.(3)E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目给定条件“A分子式为C4H8O3,具有酸性”知A分子中应有一个-COOH,且除“C=O”外再无双键.所以,A是饱和一元羧酸.又A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也可以脱去一分子H2O形成五原子环状化合物,则A在4号位C上有个羟基.A的结构式为.(2)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5.(9分)光刻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激光制版技术中的关键材料.某一肉桂酸型光刻胶的主要成分A经光照固化转变为B.(1)请指出A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经光照固化转变为B,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3)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__.解析:(1)由A的分子结构可知A分子中含酯基、碳碳双键官能团.(2)2分子A中的碳碳双键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B.答案:(1)酯基,碳碳双键(4)C 18H 16O 46.(10分)卤代烃R -Cl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R -Cl +KCN ――→OH -R -CN +KClR -CN +2H 2O +H +―→R -COOH +NH +4以乙烯为原料经过下图所示的反应可制取有机物W(A 、B 、C 、D 均为烃的衍生物)(1)若甲为Cl 2,乙为HCl ,生成物W 的分子式为C 8H 14O 4,则W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W 的分子式为C 5H 10O 3,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3)若甲、乙均为Cl 2,按下列要求写出C +E ―→W 的化学方程式.①W 为最小环状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W 为高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若甲为Cl 2,乙为HCl ,按图中的转化关系可知:(2)因W 的分子式为C 5H 10O 3,故甲为HCl ,乙为Cl 2,图中的转化关系为:(3)若甲、乙均为Cl 2,图中的转化关系为:答案:(1)C 2H 5OOCCH 2CH 2COOC 2H 5(2)HCl Cl 2(3)①HOOCCH 2CH 2COOH +HOCH 2CH 2OH②n HOOCCH 2CH 2COOH +n HOCH 2CH 2OH ――→浓硫酸△7.(12分)甲乙两位同学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共同研讨有机物的合成.其中,甲同学设计了以下路线合成某高分子化合物D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使用的试剂X 是________.(2)物质C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其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同学通过分析,认为甲同学设计的步骤⑤存在明显缺陷,你认为,乙同学提出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同学经过查阅资料,自学了解了以下知识:请根据以上学到的新知识,设计反应流程图实现下列转化.说明: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例如下:CH 3CH 2OH ――→催化剂、加热O 2CH 3CHO …… 解析:根据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是加成反应,②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条件是NaOH 溶液,则A 为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8.(10分)肉桂醛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以CH2=CH2和甲苯为主要原料进行合成:请回答:(1)E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框图可知A 是乙醇,B 是乙醛;在碱性条件下两个醛分子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羟基醛,故E 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羟基和醛基;(2)从给出的反应原理来看,两个醛分子间的反应实质是加成反应,同时乙烯和水的反应也是加成反应;(4)在设计流程时一定要标明反应的条件.答案:(1)羟基、醛基(2)①③(3)2CH 3CH 2OH +O 2――→Cu △2CH 2CHO +2H 2O9.(10分)下图是以C 7H 8为原料合成某聚酰胺类物质(C 7H 5NO)n 的流程图.已知:Ⅰ.当苯环上已经有了一个取代基时,新引进的取代基因受原取代基的影响而取代其邻、对、间位的氢原子,使新取代基进入它的邻、对位的取代基有-CH 3、-NH 2等.使新取代基进入它的间位的取代基有-COOH 、-NO 2等.Ⅱ.R -CH =CH -R ′――→O 2,Zn/H 2O R -CHO +R ′-CHO ;Ⅲ.氨基(-NH 2)易被氧化;硝基(-NO 2)可被Fe 和盐酸还原成氨基(-NH 2).回答下列问题:(1)X 、Y 各是下列选项中的某一项,其中X 是________.(填序号)A .Fe 和盐酸B .酸性KMnO 4溶液C .NaOH 溶液(2)已知B 和F 互为同分异构体,写出物质F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写出D 、E 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物质C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A .能发生酯化反应B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 .只能和碱反应,不能和酸反应(5)写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意可知,氨基容易被氧化,所以应先将甲基氧化为羧基后再将硝基还原为氨基,所以X应是B;(2)由框图中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羧基与氨基是在对位上的,也就是说B中的硝基与羧基是在对位上的,而F是B的同分异构体,由题给已知可知F应是间硝基苯甲酸;(4)C中含有羧基和氨基两种官能团,羧基可以和碱反应,而氨基可以和酸反应.(5)反应⑦是醛基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的过程,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新型驱蚊剂,其结构简式为:(1)由避蚊胺的结构简式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它能发生酯化反应C.它与甲苯互为同系物D.一定条件下,它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避蚊胺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下面的合成路线Ⅰ来合成:据以上信息回答下面的(2)~(5)题:(2)A的名称是________,在反应①~②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DEE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①苯环与羟基直接相连;②苯环羟基邻位有侧链.和________、________.(5)路线Ⅱ也是一种可能的方法,你认为工业上为什么不采用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物质C的结构和题中信息可知,A为间二甲苯;B是间甲基苯甲酸,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发生取代生成DEET,若按照线路Ⅱ,A首先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答案:(1)AD(5)步骤太多,操作复杂,产率低,副反应多(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