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梁端铰接的问题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 结构综合资料框架梁一端无柱的时候该端要设置为铰接,这是为了避免形成扁大柱,如果不这么做将使相邻两柱或扁柱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大量楼层剪力。
造成平面内各抗侧力的竖向构件刚度不均匀,尤其在局部突出不为在端部或平面中部对称,产生扭转效应,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只是理论的看法,铰接与否只在计算模型和计算书中有体现,施工图中是不会体现的,那么施工单位如何理解这种做法,再何况,即使施工单位知道这是铰接,他会做成铰接么?铰接既然在模型中输入了,必然会在计算结果上体现出来,那么施工图也会体现出来,比如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
除非你不按照计算书配筋的。
那个简单例子来说,比如一端和砌体结构的圈梁浇注,一端和梁现浇,为了减少梁对砌体墙和圈梁的扭转影响,就要考虑此处铰接,以减少节点的弯矩,降低影响设成铰接支座负筋会少一点铰接与否在计算上当然是可以体现出来,梁柱改铰之后相当于去除梁端弯矩,计算的直接结果是增大底部负筋的配筋量,在计算书中体现为铰接的地方是个圈,但是03G101中有铰接梁柱的画法吗?如果有我真该回去好好看看书了,如果没有施工图如何体现铰接。
砌体结构中大梁一般为两端铰接,因为梁端在荷载作用下会有转角,框架中一般深入柱子上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可视为固定端,如果是次梁的话实实际情况可考虑为铰接。
我有做设计的时候就是有些抗扭的钢筋超筋有的时候我就把它设成铰接这样就不会超筋了!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
按照计算书配筋的肯定不会有问题,我觉得次梁一般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时候按铰接布置意思就是面负筋少就是铰接,多防点就钢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理解.结构力学里所谓铰的概念无非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概念(X,Y向位移约束),实际的工程中正常使用时不存在铰(混凝土浇成以后就是刚接),只有在破坏时支左出现裂缝以后梁产生挠度变形,才形成的理论上的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人为的设置某些次梁为铰支,是为了让该梁在地震中支左先破坏,以至于减弱对框架梁的扭曲,实质上也是为了保证框架的尽可能完好,不至于倒塌,该次梁下部配有更多的钢筋,使得支左破坏后有一定程度的保证不至于立即断裂.,减少人员的伤亡.总而言之,是一个地震中的主次破坏概念.这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梁柱的交接处既要满足结构的力学要求,又要考虑建筑的美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梁柱的交接处理。
梁柱的交接处应该保证结构的力学要求。
梁柱交接处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力学平衡的原理,即确保梁的弯矩、剪力、轴力和柱的抗弯承载力相匹配。
一般来说,梁柱交接处的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端板式交接、挂钩式交接和混合式交接等。
在设计时要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交接形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梁柱的交接处应该考虑建筑的美观。
梁柱交接处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理对建筑的美观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梁柱交接处的处理应该简洁、流畅,符合建筑的整体风格。
可以采用造型美观的装饰材料进行包裹或者采用特殊的造型手法来处理交接处,使其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梁柱交接处的施工要求也非常重要。
在梁柱交接处理中,施工的质量和工艺也是决定交接处质量的重要因素。
施工时要注意梁柱之间的准确连接,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平整。
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交接处的保护,避免因施工误操作导致交接处的损坏或者质量问题。
对于大跨度的梁柱交接处还需要进行技术论证和专项设计。
在大跨度的梁柱交接处理中,由于受力情况的复杂性,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确保交接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大跨度梁柱交接处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温度效应、位移效应、振动效应等特殊因素。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满足力学要求、考虑建筑美观、严格施工和进行专项设计,可以保证梁柱交接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度,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形象。
关于次梁铰接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次梁铰接要注意的问题(论坛讨论)今天在qq群里说道次梁搭在主梁超筋之后点铰接的处理,有些人不喜欢在此之后放大主梁的纵筋及箍筋。
我这里要说一下我以前分析的结果:次梁搭主梁按铰接计算没有多少道理!尤其是次梁跨度较大,截面和主梁相近的时候,如果在加上楼板较薄就更不行了。
之所以我们能按铰接输入而没有出事是由于设计者常常放大了梁筋,忽略了楼板作用,或者传力途径不像设想的那样你算一下一根素混凝土梁如200x450能承受多大的弯矩?约15kNm,如果是靠近300x500的主梁的支座,弯矩为350,则抗扭箍筋为12@125,纵筋4根14了。
这个还是素混凝土梁造成的扭矩这个问题在小构件中可能没有暴露出来,一定情况下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假定是有条件的,如果假定不能实现会怎么样?点铰接肯定是假定次梁为铰接起码它已经开裂了,问题存在是,一旦要达到次梁开裂的弯矩是多少,如果次梁还没有开裂,就把主梁扭坏了呢?一些弯扭平衡的问题常常由于楼板的参与而无法量化,这样就涉及到概念设计问题。
设计者常常用经验来做,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经验是有局限性的!今天暂时说这么多,希望后面跟帖。
我以后会补充。
点绞之后,次梁是按简支计算,也就是调幅了,弯矩并不传过去,只能按负弯矩构造配筋。
以前的PKPM中,在PM菜单第二步输入的次梁就是按铰接计算的,实际并无出现问题。
楼主说得很对,不要轻易点铰,点铰后应该加大主梁箍筋和抗扭纵筋,还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的是PKPM的箍筋不要直接按图形显示里的Gx.x-x.x来配,你要看一下VTx.x的值并加以考虑,否则扭剪箍筋是不够的,不信你可以看一下梁归并配出的箍筋,有时会比Gx.x-x.x 大许多,当然梁归并里箍筋的计算方法有些费。
点绞结本质是让弯矩调幅,楼主所说的混凝土还没开裂,主梁就扭坏没道理.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只是裂缝很小,这个时候次梁就不是弹性,不是原来所计算的弯矩,调幅了以下是引用yezhiqiu5460在2007-03-23 14:28:32.0发表的内容:点绞结本质是让弯矩调幅,楼主所说的混凝土还没开裂,主梁就扭坏没道理.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只是裂缝很小,这个时候次梁就不是弹性,不是原来所计算的弯矩,调幅了你这个“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根本就是你的“想当然”,好无依据可言!要混凝土开裂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
【精品结构设计知识】梁连接处何时处理成铰接问题分析
【精品结构设计知识】梁连接处何时处理成铰接问题分析主次梁连接处何时处理成铰接问题分析关于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汇总各处意见并总结如下:1、《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
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铰接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
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
2、朱炳寅观点:井字梁与框架主梁的交接处是否要定义为铰接,关键要看框架梁对井字梁的约束情况,如果井字梁在支座处如连续梁,即主梁两侧都有,则不宜按铰接计算,反之则应按铰接计算,但设计时应注意实际存在的约束作用,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3、某结构培训机构①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②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③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贡献④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⑤不要老想成铰接与实际不符,我们应承认,它最初的连接仍然是刚接,我们仅仅是释放掉支座的弯矩约束⑥释放弯矩的实现,是通过降低其抵抗弯矩的能力配筋,但其自身的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仍会影响弯矩的释放,因此,不能认为点铰处理后,就不对此类边梁进行抗扭构造措施。
4、网上观点:①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规范规定,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下部钢筋的1/4,这一点只得商榷,构造钢筋不能太多,多了梁的转动能力受限,就不能看作铰接了。
②我以为电算建模最重要就是要让模型的主要力学模型接近实际构件.次梁设假想铰危险不在次梁,而在主梁,实际结构次梁端未能按模型形成塑性铰有效卸荷,对主梁依然存在的扭距将对主梁不利.次梁以按铰支考虑不会有危险.③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框架梁一端无柱的时候该端要设置为铰接,这是为了避免形成扁大柱,如果不这么做将使相邻两柱或扁柱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大量楼层剪力。
造成平面内各抗侧力的竖向构件刚度不均匀,尤其在局部突出不为在端部或平面中部对称,产生扭转效应,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只是理论的看法,铰接与否只在计算模型和计算书中有体现,施工图中是不会体现的,那么施工单位如何理解这种做法,再何况,即使施工单位知道这是铰接,他会做成铰接么?铰接既然在模型中输入了,必然会在计算结果上体现出来,那么施工图也会体现出来,比如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
除非你不按照计算书配筋的。
那个简单例子来说,比如一端和砌体结构的圈梁浇注,一端和梁现浇,为了减少梁对砌体墙和圈梁的扭转影响,就要考虑此处铰接,以减少节点的弯矩,降低影响设成铰接支座负筋会少一点铰接与否在计算上当然是可以体现出来,梁柱改铰之后相当于去除梁端弯矩,计算的直接结果是增大底部负筋的配筋量,在计算书中体现为铰接的地方是个圈,但是03G101中有铰接梁柱的画法吗?如果有我真该回去好好看看书了,如果没有施工图如何体现铰接。
砌体结构中大梁一般为两端铰接,因为梁端在荷载作用下会有转角,框架中一般深入柱子上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可视为固定端,如果是次梁的话实实际情况可考虑为铰接。
我有做设计的时候就是有些抗扭的钢筋超筋有的时候我就把它设成铰接这样就不会超筋了!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
按照计算书配筋的肯定不会有问题,我觉得次梁一般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时候按铰接布置意思就是面负筋少就是铰接,多防点就钢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理解.结构力学里所谓铰的概念无非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概念(X,Y向位移约束),实际的工程中正常使用时不存在铰(混凝土浇成以后就是刚接),只有在破坏时支左出现裂缝以后梁产生挠度变形,才形成的理论上的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人为的设置某些次梁为铰支,是为了让该梁在地震中支左先破坏,以至于减弱对框架梁的扭曲,实质上也是为了保证框架的尽可能完好,不至于倒塌,该次梁下部配有更多的钢筋,使得支左破坏后有一定程度的保证不至于立即断裂.,减少人员的伤亡.总而言之,是一个地震中的主次破坏概念.这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完整版)一端是柱一端是梁的这种梁为什么要指定铰接
本人正在建模的一栋框架住宅,由于首层是车库,需要大空间,二层是一梯四户的格局,就出现了二层楼板处出现大量的梁。
其中一条梁一端搭在柱子上,另一端直接搭在另外一条框架梁上,上头说搭在框架梁上的一端要指定铰接。
我问了一下,他说如果不指定的话,框架梁配筋会显得很大。
坐等高人解释一下个中的原因,最好能通俗点~从受力分析方面什么的解释一下,本人从事结构设计不久。
先感激了二种情况你都可算一下,比较一结果就知道是不是会差很多。
有差别,但不一定差很多。
梁搁梁,主梁抗扭刚度(截面尺寸)不大的话,次梁梁端弯矩是不大的,因此可以假定,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有时需要,人为设定为铰:不想使次梁梁端有此弯矩传递到主梁上(使主梁不受扭),次梁负筋用d10。
一般来说,连续梁中间支座是固接的,负筋配足,这样的话次梁的弯矩传递是连续的,边支座人为的设置成铰接,因为我们不希望次梁把弯矩传给主梁使主梁受扭,但设置成铰接后梁端可能会产生裂缝,另外,即使不点成铰接,PKPM一般也不会配足负筋的,而且还会照顾到主梁受扭,配受扭钢筋,所以我一般都不点铰接,你可以把点铰前点铰后的结果对比一下。
个人认为不报红的话,可以不点铰的~~报红了,框架梁抗扭算不过的话,可以点铰,释放梁端负弯矩,在配筋上体现~~ 可以不点铰支的,框架梁抗扭算不过,可以点铰。
我认为应该点铰接,如果不点铰接,两梁都按主梁计算,没有主次之分,框架梁配筋会很大.如果两梁荷载基本相同,可以不铰接点铰接就是让它有裂缝,减轻主梁压力我试过点不点铰接差不多,计算的时候也是按铰接算的弯矩是0.梁与柱连接,柱的刚度比梁的刚度大,节点为刚接;梁与梁连接,梁的刚度相差不大,节点为铰接;首先要说的是PKPM中satwe,假设,梁一头在柱上,则认为梁是从柱上挑出的梁,所以,计算会显示是梁上部超筋;点铰,没错可以通过计算,但是想想这种结构计算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建议调整柱网要看主梁的宽度是否满足《混凝土规范》10.4的节点锚固要求,不满足的话应该是铰接,满足的话应该是固接个人认为,点铰接一般是在该节点次梁的配筋量较打的时候,而这个量大的配筋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主梁收扭很厉害。
结构设计初学者常见问题讲座-铰接、固结
初学者在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一、关于SATWE梁端铰接1、次梁与主梁的铰接(1)、做个实验,次梁都按主梁输入,一个次梁点铰,一个次梁不点铰,一个取消次梁。
图一(不点铰接)图2(点铰接)图3(取消次梁)图1、图2说明按主梁输入的次梁在点铰后,会影响侧向刚度计算,但很微弱。
图3说明,次梁对整体侧向刚度的贡献:14938/14590=1.0239。
仅仅2.39%,不会超过5%。
图4(不点铰接)图5(点铰接)图4、图5的周期继续说明次梁的刚度共享微弱,点铰不点铰对整体结构的计算都并没有影响图6(不点铰接)图7(点铰接)图8(取消次梁)图6、图7、图9继续反应次梁的作用对地震力作用下的基底剪力的贡献很微弱,说明次梁不管是用主梁输入还是用次梁来输入,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微弱。
基底剪力反应结构的刚度图9(不点铰接)图10(点铰接)结论1: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结论2: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结论3: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共享。
(以上说明次梁,可以点铰,对整体影响不大,但注意也不能乱点,以致结构形成机构)(2)、次梁点铰的实质首先要认清我们为什么要铰接处理?不要认为是铰接,其实质是在受力过程中控制约束条件,释放弯矩。
图11(不点铰)图12(端部点铰)图11、图12说明释放掉次梁端部的弯矩,转移到次梁底部弯矩。
(次梁端弯矩也是按刚度分配,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点铰释放弯矩)那么很多朋友就会问了,这不是与实际真实受力情况不同了吗?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都是整体现浇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连接都是刚性连接。
但在结构中,所有构件的受力都是按刚度分配,次梁梁端点铰后,仍然有刚度存在,也就会分配到力。
那次梁点铰还有意义吗?看下图解释:图13图14图13、图14说明,边框架梁除了剪力突变,还产生了T=19的扭矩。
剪力突变无法避免,但扭矩可以释放掉,从而使得框架梁的受力变得稍微简单明确一点。
结论4: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
结构设计中梁端铰接的问题
结构设计中梁端铰接的问题摘要: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梁端铰接还是固结的问题,这时常困惑着结构设计人员,本文就结构设计中如何确定铰接梁的问题就个人观点做以阐述关键词:结构设计铰接刚接1.引言好的结构设计既要传力明确,又要跟实际相符,其中梁端固结还是铰接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状态,本文就结构设计中铰接梁的问题做如下探讨。
2.刚接与铰接的概念梁间连接的方式通常有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
刚接是指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又能传递弯矩的构件相互连接方式,而铰接是指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而不能传递弯矩的构件相互连接方式。
然而现实中梁的连接方式通常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情况下,能承受弯矩大的连接方式就称为刚性,而受力过程中承受较小弯矩时就偏向于形成铰接。
3.当前存在的设铰接梁的几种情况及探讨3.1剪力墙的厚度或主梁宽度不能满足梁负弯矩筋的锚固要求,则梁与构件的连接可以认为属于铰接,在PKPM结构设计时可以点铰。
3.2.当梁为多夸连续布置时,连续梁的端支座处理办法同3.2.1,其中间支座负弯矩筋连续通过剪力墙,不存在锚固长度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刚接。
上面两种情况,可概括为梁端锚固长度不够。
铰接和固接是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的。
作为梁端铰接,就是要保证梁端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允许此梁在两端形成朔性铰而产生裂缝,但是不会破坏,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但要注意,按铰接设计的梁端负筋一定不能过大,满足构造要求即可;否则塑性铰很难形成,不能形成塑性铰则次梁弯矩对主梁造成的协调扭矩依然存在,但计算又未考虑该协调扭矩,有可能造成主梁抗扭不足。
3.3虽然主梁的宽度可以满足次梁负弯矩筋的锚固要求,但因主梁的线刚度比次梁的线刚度大很多,此时线刚度大的主梁可视作线刚度小的次梁系的不动铰支座,则次梁与主梁连接处可以认为是铰接3.4由于主梁对次梁的约束作用, 当次梁靠近主梁支座时,会在其梁梁端产生相应的负弯矩和一定程度的扭矩,导致配筋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将次梁梁端处理成铰接,从而减小主梁受到的扭矩。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我在工程中常常碰到两根梁搭在一起,下面没有柱子,从而使一个梁的扭矩很大.. 我就把梁连接设成铰接释放掉扭矩... 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梁的连接可以设成铰接主要是看刚度比,如果支座梁对其它的梁约束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为铰接。
有时候次梁是当成主梁输入的,可能就会出现扭矩较大的情况。
另:我说的是端支座的情况,中间支座倒是没有涉及到。
框梁跨中的次梁和靠支座的次梁截面大小也一样的,那为什么跨中不扭而支座会扭呢,因为跨中的梁线刚度和支座处的梁线刚度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刚度其实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线刚度越大,那么说明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就会大.显然,靠近支座处的框梁受到框柱及其他框梁的约束,使得该部位的线刚度非常大,而跨中的部位线刚度较之支座处小,因而导致框梁的这个部位最易变形,轻松释放掉次梁传递来的扭距,反观同一根框梁的支座处,刚度太大,能量集中,扭距不能得到释放,导致这个部位容易出现抗扭不足的情况.就好比我们想掰弯一根棍子,施同样的力,在跨中变形很明显,在支座附近就不明显.但是问题又来了,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都是把靠支座处的梁设为铰结,这样就接近于跨中的受力情况,这样一来,电算是容易通过了,可是和真实情况是有差异的,实际上,靠支座处的框梁的扭距还是会比跨中的扭距大的,可我们人为把它忽略了,不是矛盾了么pkpm这样的问题感觉很多,刚度相差较大的话,应该做成铰接,这样跟接近实际受力状况。
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铰接,根线刚度比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原因很简单,框架结构中有的梁的线刚度要比柱的线刚度大好多,也没有人把柱端看作铰接,铰接和固接是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的。
作为梁端铰接,就是要保证梁端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固接,就是要限制梁端的转动能力;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10.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简析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简析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梁柱交接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美观度和舒适性。
下面我们就简析一下在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梁柱交接处必须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梁柱交接处的梁端应采取“焊接+套筒连接”的方式,进而要求在梁内侧待加筋150mm范围内按需设置部分箍筋,并设置箍筋连接件,且采用外包箍钢将梁柱交接处的箍筋相互连接,从而提高梁端构架的受力性能。
梁柱交接处的梁端受剪承载力需注重设计。
在设计梁柱交接处时必须合理选择梁柱连接方式,对于榫接、焊接、套筒连接等方式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对于梁柱交接处的剪力传递也是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保证梁端混凝土的抗剪性能,因此必须采取箍筋加固措施,以增加混凝土内部剪应力和剪切承载力。
在设计梁柱交接处时应关注剪力的斜向传递,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在梁端、柱底产生的斜向拉力,如适当设置受压构件。
则是要做好梁柱交接处的轴向压力传递,要对梁柱交接处的轴向压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传递,在梁端设置适当的压力区域。
对于梁柱交接处的设计施工要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协作。
在梁柱交接处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施工材料的质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配合施工工艺。
而且需要特别注意梁柱交接处的质量控制,以免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后期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梁柱交接处结构设计中的分析可以得知,结构设计中的梁柱交接处理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只有在梁柱交接处实现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交接处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注意,并在实际工程中做好梁柱交接处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篇示例: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梁与柱的交接处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次梁跨端与主梁按铰接连接的探讨
次梁跨端与主梁按铰接连接的探讨作者:庞思武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5年第03期摘要:11G101-1平法图集给出了两种次梁与主梁的搭接长度,分别为次梁充分利用面筋的抗拉强度时的搭接长度0.6lab和按铰接设计时的搭接长度0.35lab,文章主要探讨这两张情况的受力差异和使用条件,分析不同情况下PKPM出图的配筋差别,阐明两种设计方法跟实际施工时的差异。
关键词:次梁;主梁;铰接;搭接长度按照11G101-1平法图集,如果次梁充分利用面筋的抗拉强度时,次梁在主梁内的锚固长度水平段要达到0.6lab(图一),按图集53页的锚固长度35d考虑,则常用的钢筋直径的主梁宽度至少要达到下表(表一):由上表可知,当次梁不定义铰接,又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要满足次梁在主梁上的水平段的锚固,主梁要做得比较宽,与我们平时的设计不符,且不经济美观。
11G101-1平法图集同时还提供了次梁按铰接设计的锚固长度,此时,次梁在主梁上平直段的锚固长度为0.35lab(图一),则当次梁面筋采用直径为20的钢筋时,需要在主梁平直段上的锚固长度为0.35*35*20=245mm,主梁宽度只需要取250mm就能满足要求。
此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定义主次梁的铰接。
1 PKPM中点铰与不点铰的计算差异经若干个工程计算结果的比较,次梁跨端点铰后,次梁的底部配筋面积略有增加,面筋配筋面积减小,与之搭接的主梁配筋也会发生变化,当存在楼板时,主梁的面筋和底筋变化不明显,抗扭钢筋减小;不存在楼板时(如地梁层),次梁点铰后对主梁的影响较大,表现在主梁的抗扭配筋面积大幅减小,本来因为抗扭超筋算不过的,点铰后往往能算过。
从中也可以看出,PKPM在计算梁时,考虑了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影响。
次梁点铰后,次梁由于配筋增加,偏于安全,主梁由于少考虑了一个扭矩,安全储备减少,所以,次梁点铰后,应适当增加主梁的配筋。
2 次梁点铰与实际施工时的差异工程上,主次梁的混凝土都是同时浇筑的,整体性较好,然后在外力的作用下,混凝土开裂,带裂缝工作,裂缝的大小与多少也决定着铰接成分占的比例,换言之,主梁和次梁的连接没有绝对的刚接和铰接,铰接的成分与次梁的转动能力有关,次梁的受压区高度占的比例,决定了次梁的转动能力,受压区高度与梁的配筋梁有关,配筋越多,约接近刚接,梁的转动能力就约弱。
梁点铰的问题
1.不知大家听过“扭转零刚度”的概念吗?大概意思是讲可以不用考虑梁的扭矩,理由是:当梁的扭矩达到梁的开裂扭矩时,梁开裂,则梁的抗扭刚度急剧减小,梁上的扭矩就消失了。
所以,梁开裂不一定是坏事啊,就让它开裂,让内力重分布,只要梁底部钢筋足够多就行了。
2.点绞结本质是让弯矩调幅,楼主所说的混凝土还没开裂,主梁就扭坏没道理.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只是裂缝很小,这个时候次梁就不是弹性,不是原来所计算的弯矩,调幅了1、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
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铰接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
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
1、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
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铰接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
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
2、老庄结构院:①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②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③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贡献④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⑤不要老想成铰接与实际不符,我们应承认,它最初的连接仍然是刚接,我们仅仅是释放掉支座的弯矩约束⑥释放弯矩的实现,是通过降低其抵抗弯矩的能力—配筋,但其自身的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仍会影响弯矩的释放,因此,不能认为点铰处理后,就不对此类边梁进行抗扭构造措施。
3、朱炳寅观点:井字梁与框架主梁的交接处是否要定义为铰接,关键要看框架梁对井字梁的约束情况,如果井字梁在支座处如连续梁,即主梁两侧都有,则不宜按铰接计算,反之则应按铰接计算,但设计时应注意实际存在的约束作用,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简析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简析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1. 引言1.1 梁柱交接的重要性梁柱交接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梁柱是建筑结构中承受重力和水平荷载的主要承载构件,梁柱交接处的处理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受力性能。
在建筑物中,梁柱交接处对于各种荷载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梁柱交接处设计不当,可能导致结构发生严重的开裂和倒塌,从而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合理设计梁柱交接处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梁柱交接处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力学性能,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只有合理处理梁柱交接处的设计,才能确保结构在使用阶段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结构设计中,梁柱交接处的处理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力学性能、施工性和经济性的过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1.2 研究背景梁柱交接作为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整个结构体系中扮演着连接梁和柱的关键角色。
研究背景指出,梁柱交接的设计不仅影响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梁柱交接的处理方法对整个结构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梁柱交接的研究背景涉及到结构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受力分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梁柱交接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中,梁柱交接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不仅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方案和思路,也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对于梁柱交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梁柱交接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为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梁柱交接在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结构的关键节点之一。
研究对梁柱交接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减轻结构的应力集中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摘要】梁柱交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梁柱交接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接着探讨了梁柱交接的分类、传统方式的分析、现代技术的应用、加固处理方法以及空间设计。
通过对各种方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梁柱交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梁柱交接处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探讨了实践意义。
梁柱交接的处理涉及到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对建筑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师们需要深入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
【关键词】梁柱交接、建筑结构设计、设计原则、现状、挑战、分类、传统梁柱交接方式、现代梁柱交接技术、加固处理方法、空间梁柱交接设计、重要性、技术应用前景、实践意义1. 引言1.1 梁柱交接的重要性梁柱的交接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梁柱作为建筑结构中承重的主要构件,其交接处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梁柱交接处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连接方式不仅影响到结构的受力性能,还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形象和美观度。
合理设计和处理梁柱交接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交接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梁柱交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设计的梁柱交接能够有效分担结构荷载,减少结构受力集中,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梁柱交接处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
合理设计的梁柱交接能够减少结构部件的占用空间,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梁柱交接的设计还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性。
合理设计的梁柱交接能够降低建筑结构的材料使用量,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建筑成本。
梁柱交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交接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计原则对于梁柱交接的设计非常关键,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摘要:在当今建筑工程领域,人们不仅重视建筑物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美观性及功能性。
但要想在质量与功能上同时达到用户需求,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建筑结构更为复杂。
梁柱作为建筑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结构要求,如何做好结构的交接处理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从梁柱交接处理中常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相关处理新方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梁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机构,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性、安全性。
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梁柱交接处容易受到建筑物梁、柱双方剪力、应力、轴力的共同作用,从而影响工程质量,也让施工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做好建筑结构梁柱的交接处理工作不容忽视,必须妥善处理这一工程领域的常见问题。
一、建筑设计中梁柱交接处理中常见问题在工程项目中,将梁柱设计工作做好不仅能提高建筑整体设计质量,且能大大降低建筑造价成本。
在梁柱设计师,要在现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为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梁柱交接处的设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钢筋上的问题目前工程项目中,梁柱交接点都是有钢筋组成的,而钢筋构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个是节点处的钢筋布置,一个是钢筋在节点处的锚固处理。
在工程中,箍筋对建筑整体结构有着显著的约束力,令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强度提升,但是受到建筑结构应力与轴力影响,这一约束力经常会出现负相关系。
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一个高质、扎实的箍筋是保证工程整体性的关键,同时在箍筋布置后还要对梁柱末端位置进行加密处理。
但是由于目前工程领域并没有对交接点给出一个细致、可靠地说法,使得在工程中大多都是凭借工作人员经验去进行施工,不仅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且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2、节点箍筋加密目前,不少工程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框架结构节点处的箍筋数量要多余柱端加密区的箍筋,这是因为框架结构节点处箍筋不仅承载着建筑物荷载力,还要承担梁柱应力,同时这一方法的应用避免了主筋因为剪力的影响而产生破损。
PKPM中次梁按主梁输入端部铰接问题
PKPM中次梁按主梁输入端部铰接问题1、关于PKPM次梁按主梁输入,端部是否要设为铰接,若不设铰接,程序计算时按刚接计算,梁支座上部钢筋是否应按充分受拉考虑,通常在计算时没设铰接,而图纸中也未注明按充分受拉考虑,施工单位怎么处理?若施工单位按铰接锚固考虑,跨中钢筋是否配小了?PKPM程序怎么考虑这个问题?个人理解:设计中所认为的铰接和刚接是一种理想的假设。
实际情况可能达不到纯粹的铰接和刚接。
次梁按主梁输入是否需要设铰,要看结构具体情况。
PKPM建模次梁按主梁输入时,当梁端不设铰,程序是按刚接节点计算内力的。
通过主梁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次梁弯矩是否传递给主梁,以及对主梁影响的大小。
一般当主梁两侧均有楼板,或者两侧次梁连续且荷载差异不大,次梁对主梁的扭转效应很小,甚至没有。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通常次梁对主梁会产生较明显的扭转效应。
1、主梁两侧有楼板,但一侧有较大开孔。
2、边梁,一侧有板一侧无板。
3、主梁两侧次梁错开不连续,间距比较小,形成剪刀效应。
4、次梁支座在主梁上的位置距离框架柱比较近。
首先当次梁刚接对主梁没有产生明显的扭转效应时,次梁铰接或者刚接对于主梁来说影响不大,主梁问题可不考虑。
而对于次梁本身来说,铰接和刚接有以下区别:铰接:跨中弯矩增大,跨中配筋相应增大,支座区上部设置构造钢筋。
这种情况次梁在实际工作中不是完全的铰接,支座转动会受到部分约束,跨中配筋偏安全。
支座因为配置构造负弯矩筋而分担的弯矩对主梁影响小,可以不考虑。
刚接:支座出现负弯矩,跨中弯矩减小。
支座负弯矩对主梁影响小,可以不考虑。
次梁支座上部钢筋应按充分受拉考虑,这样就要求主梁有足够的宽度来满足受拉钢筋锚入支座水平长度≥0.6lab的要求。
设计图纸中通常没有注明支座钢筋是按铰接或是按充分受拉考虑,那么施工单位按以上两种情况施工的可能性都有,若按充分受拉施工,与设计原意相符没有问题。
若主梁宽度不满足按充分受拉锚固的水平长度要求,个人认为施工单位会按铰接来做,或者主梁宽度满足要求,而施工单位为省钢筋按铰接施工。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交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梁柱交接的处理关系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与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有关。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交接形式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探讨梁柱交接的处理。
梁柱交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保证强度和稳定性:梁柱交接处是承受转移梁和竖向荷载的重要节点,要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节点,通过钢筋的延伸和节点剪力墙的设计来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2. 合理利用空间:梁柱交接处通常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在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这些空间,例如可以通过设置楼板梁的延伸部分来增加空间的利用率。
3. 平衡施工和经济性:梁柱交接处的设计应该尽量简化和工程的经济性考虑,避免过于复杂的构造,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梁柱交接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传统的立柱柱顶梁下交接:这种形式适用于住宅建筑中较小跨度的梁柱交接,交接处采用柱顶梁下的传统设计方式。
2. 连续梁柱交接:当建筑跨度较大时,可以采用连续梁柱交接的形式,通过连续梁的设计来减小梁柱交接处的荷载转移和应力集中。
3. 参数化建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参数化建模的方法逐渐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梁柱交接。
4. 框架节点连接:框架节点连接适用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通过节点连接的设计来满足梁柱交接的需求。
梁柱交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应遵循强度、稳定性、空间利用率和经济性等原则,选择合适的交接形式,并注意施工可行性和美观性要求。
PKPM中次梁按主梁输入端部铰接问题
P K P M中次梁按主梁输入端部铰接问题------------------------------------------作者xxxx------------------------------------------日期xxxx1、关于PKPM次梁按主梁输入,端部是否要设为铰接,若不设铰接,程序计算时按刚接计算,梁支座上部钢筋是否应按充分受拉考虑,通常在计算时没设铰接,而图纸中也未注明按充分受拉考虑,施工单位怎么处理?若施工单位按铰接锚固考虑,跨中钢筋是否配小了?PKPM程序怎么考虑这个问题?个人理解:设计中所认为的铰接和刚接是一种理想的假设。
实际情况可能达不到纯粹的铰接和刚接。
次梁按主梁输入是否需要设铰,要看结构具体情况。
PKPM建模次梁按主梁输入时,当梁端不设铰,程序是按刚接节点计算内力的。
通过主梁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次梁弯矩是否传递给主梁,以及对主梁影响的大小。
一般当主梁两侧均有楼板,或者两侧次梁连续且荷载差异不大,次梁对主梁的扭转效应很小,甚至没有。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通常次梁对主梁会产生较明显的扭转效应。
1、主梁两侧有楼板,但一侧有较大开孔。
2、边梁,一侧有板一侧无板。
3、主梁两侧次梁错开不连续,间距比较小,形成剪刀效应。
4、次梁支座在主梁上的位置距离框架柱比较近。
首先当次梁刚接对主梁没有产生明显的扭转效应时,次梁铰接或者刚接对于主梁来说影响不大,主梁问题可不考虑。
而对于次梁本身来说,铰接和刚接有以下区别:铰接:跨中弯矩增大,跨中配筋相应增大,支座区上部设置构造钢筋。
这种情况次梁在实际工作中不是完全的铰接,支座转动会受到部分约束,跨中配筋偏安全。
支座因为配置构造负弯矩筋而分担的弯矩对主梁影响小,可以不考虑。
刚接:支座出现负弯矩,跨中弯矩减小。
支座负弯矩对主梁影响小,可以不考虑。
次梁支座上部钢筋应按充分受拉考虑,这样就要求主梁有足够的宽度来满足受拉钢筋锚入支座水平长度≥0.6lab的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分析伴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繁荣。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基础设计影响整体施工的进度,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水平。
在实践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到结构的基础设计,例如经费不能及时到位,施工技术水平有限,都给结构的基础设计带来阻碍。
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前期设计以及后期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研究和探讨结构的基础型设计十分必要。
1 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 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对于地基的设计,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以下两处:1)地基质量重视水平不足,实际施工的地基质量与承载水平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2)建筑在斜坡上的工程,常常忽略掉对地基稳定性的检验,容易造成后期返工的现象,影响施工进度的按时完成。
另外,当实际建筑地基较为柔软,必须要进行地基的承载力检验,预估可能发生的沉降深度,使得前期基础设计与后期施工相一致,保证施工进度。
1.2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的问题承重柱截面高度的设计不可忽视对建筑整体抗震水平的评估。
若设计人员未能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限制了截面的面积,会降低结构的安全性水平。
另外,基础型结构出现问题会伴随着建筑整体的抗震水平降低,难以抵抗地震灾害。
1.3 构造柱与承重柱设计部分的问题构造柱与承重柱的设计要认清二者的差别,充分理解二者的使用目的,科学合理进行设计,保证正常施工,有助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1.4 悬挑梁设计部分的问题悬挑梁的设计要注意验算挠度,确保梁的高度合理,保证截面的承载力,避免开裂,保护整体建筑。
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发生常识性错误,准确计算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水平,避免产生安全问题。
1.5 连续梁设计部分的问题连续梁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不能仅关注于单梁的设计标准,还要考虑到整体建筑物的安全性。
连续梁的承载能力有限,在设计中提高全局意识,从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出发,考虑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中梁端铰接的问题
摘要: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梁端铰接还是固结的问题,这时常困惑着结构设计人员,本文就结构设计中如何确定铰接梁的问题就个人观点做以阐述
关键词:结构设计铰接刚接
1.引言
好的结构设计既要传力明确,又要跟实际相符,其中梁端固结还是铰接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状态,本文就结构设计中铰接梁的问题做如下探讨。
2.刚接与铰接的概念
梁间连接的方式通常有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
刚接是指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又能传递弯矩的构件相互连接方式,而铰接是指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而不能传递弯矩的构件相互连接方式。
然而现实中梁的连接方式通常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情况下,能承受弯矩大的连接方式就称为刚性,而受力过程中承受较小弯矩时就偏向于形成铰接。
3.当前存在的设铰接梁的几种情况及探讨
3.1剪力墙的厚度或主梁宽度不能满足梁负弯矩筋的锚固要求,则梁与构件的连接可以认为属于铰接,在PKPM结构设计时可以点铰。
3.2.当梁为多夸连续布置时,连续梁的端支座处理办法同3.2.1,其中间支座负弯矩筋连续通过剪力墙,不存在锚固长度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刚接。
上面两种情况,可概括为梁端锚固长度不够。
铰接和固接是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的。
作为梁端铰接,就是要保证梁端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允许此梁在两端形成朔性铰而产生裂缝,但是不会破坏,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但要注意,按铰接设计的梁端负筋一定不能过大,满足构造要求即可;否则塑性铰很难形成,不能形成塑性铰则次梁弯矩对主梁造成的协调扭矩依然存在,但计算又未考虑该协调扭矩,有可能造成主梁抗扭不足。
3.3虽然主梁的宽度可以满足次梁负弯矩筋的锚固要求,但因主梁的线刚度比次梁的线刚度大很多,此时线刚度大的主梁可视作线刚度小的次梁系的不动铰支座,则次梁与主梁连接处可以认为是铰接
3.4由于主梁对次梁的约束作用, 当次梁靠近主梁支座时,会在其梁梁端产生
相应的负弯矩和一定程度的扭矩,导致配筋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将次梁梁端处理成铰接,从而减小主梁受到的扭矩。
这种情况要么柱网布置不太好,看看能不能调整柱网,把荷载大的争取放在主梁(框架)上面,如果不能变动柱网,那就看看能不能加宽或加高框架梁,或者减小此梁截面,如果还是不行,那才考虑铰接。
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
或许有人会问框梁跨中的次梁和靠支座的次梁截面大小也一样的,那为什么跨中不扭而支座会扭呢,因为跨中的梁线刚度和支座处的梁线刚度是不一样的,靠近支座处的框梁受到框柱及其他框梁的约束,使得该部位的线刚度非常大,而跨中的部位线刚度较之支座处小,因而导致框梁的这个部位最易变形,轻松释放掉次梁传递来的扭距,反观同一根框梁的支座处,刚度太大,能量集中,扭距不能得到释放,导致这个部位容易出现抗扭不足的情况.
4.通常人为主动点铰的,很少, 因为主次梁整浇时,是不可能形成铰接的.。
一般软件会自己根据刚度来分配荷载,我们无需人为干涉,通常在梁超筋的时候(主要是扭矩太大引起),把次梁点为铰接.铰接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
小结:对于铰接,其实质是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使其达不到抗力要求而开裂卸载,保证重要构件的安全。
以上的铰接处理,是需要人工进行判断的,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点铰,过多的铰接会让结构产生大量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使得计算结果的失真。
结构分析应真实可靠,同时注意不要让结构产生机构,也就是几何可变体系
参考文献:
[1]《SATWE S-3用户手册》
[2]PKPM结构设计中铰接梁的探讨
[3]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11G101-1《11G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