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本九年级全一册数学作业本作业上册视图(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视图(共52张PPT)
(第5题) 直三棱柱
(第6题)
6.一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描述这 个直棱柱的形状,并补画它的左视图.
直五棱柱,底面是五边形
合作学习
你能从下面 (图3-22) 所给的三视图中推断 出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几何体吗?
(1)
(2)
(3)
(4)
图3-22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直四棱柱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直五棱柱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课内练习
1.某两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请分别说出它们的形状.
直三棱柱
正四棱锥
2.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
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 1 3
示.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
的小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
2
几何体的三视图.
3.一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都是全等的正方形, 则这 个几何体是_立_方__体__.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则这个几 何体是___球____.
左面看的视图
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下列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请描述出它的形状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用小立方块搭出符合下列三视图的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正确
错误
下列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请描述出它的形状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下面图(1)与图(2)是几个小方块所搭几何体俯视图, 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 请画出这两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52套350页)(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52套350页)(新版)北师大版1 第1课时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知识点 1 菱形的定义及对称性1.如图1-1-1,在?ABCD中,若添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B=BC;③∠1=∠2.其中能使?ABCD成为菱形的有( )图1-1-1A.0个B.1个C.2个D.3个2.菱形OAC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1-2所示,点C的坐标是(6,0),点A的纵坐标是1,则点B的坐标是( )A.(3,1) B.(3,-1)C.(1,-3) D.(1,3)1-1-2 1-1-33.如图1-1-3,P是菱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AB于点E,PE=4 cm,则点P到BC的距离是________cm.知识点 2 菱形的边的性质4.如图1-1-4,在菱形ABCD中,∠BAD=120°.已知△ABC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25 B.20C.15 D.101-1-4 1-1-5 5.如图1-1-5,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的中点.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32,则OH的长为________.6.如图1-1-6,在△ABC中,AB=AC,四边形ADEF是菱形.求证:BE=CE.图1-1-6知识点 3 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7.教材习题1.1第2题变式题如图1-1-7,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菱形ABCD的边长为( )A.5 B.10 C.6 D.88.已知菱形的边长是2 cm,一条对角线长是2 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是( )A.4 cm B.2 3 cmC. 3 cm D.3 cm1-1-7 1-1-89.如图1-1-8,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若∠BCO=55°,则∠CBO=________°.10.如图1-1-9,四边形ABCD是菱形,A(3,0),B(0,4),则点C的坐标为( )图1-1-9A.(-5,4) B.(-5,5)C.(-4,4) D.(-4,3)11.一个菱形的边长为4 cm,且有一个内角为60°,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12.如图1-1-10,在菱形ABCD中,∠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 在AB上,且BE=BO,则∠EOA=________°.1-1-10 1-1-1113.如图1-1-1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4,BD=10,DH⊥AB于点H,则线段DH 的长为________.14.如图1-1-12所示,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M,N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_.图1-1-1215.如图1-1-13,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作OE⊥AB,垂足为E.(1)求∠ABD的度数;(2)求线段BE的长.图1-1-1316.如图1-1-14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CF⊥AD 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请你猜想CE与CF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图1-1-1417.如图1-1-15,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CE.(1)求证:BD=CE;(2)若∠E=50°,求∠BAO的度数.图1-1-15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知识点 1 由菱形的定义作判定1.如图1-1-16,要使?ABCD成为菱形,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图1-1-16A.AC=AD B.BA=BCC.∠ABC=90° D.AC=BD2.如图1-1-17,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图1-1-17知识点 2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作判定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1-184.如图1-1-18,在?ABCD中,AB=13,AC=10,当BD=________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5.教材例2变式题如图1-1-19,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AC=6,BD=8.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图1-1-19知识点 3 根据菱形的边作判定6.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菱形,如图1-1-20,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依据是( )图1-1-20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7.如图1-1-21,在△ABC中,AB=AC,∠B=60°,∠FAC,∠ECA是△ABC的两个外角,AD平分∠FAC,CD平分∠EC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图1-1-218.如图1-1-22所示,在?ABCD中,AE,CF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添加一个条件,仍无法判定四边形AECF为菱形的是( )A.AE=AF B.EF⊥ACC.∠B=60°D.AC是∠EAF的平分线1-1-22 1-1-239.如图1-1-23,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的中点.若四边形ADEF是菱形,则△ABC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AB⊥AC B.AB=ACC.AB=BC D.AC=BC10.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图1-1-2411.如图1-1-24,E,F,G,H分别是任意四边形ABCD中AD,BD,BC,CA 的中点,当四边形ABCD的边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12.如图1-1-25,在△ACB中,∠ACB=90°,∠B=60°,作边AC的垂直平分线l 交AB于点D,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l于点E,判断四边形D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图1-1-2513.如图1-1-26,在Rt△ABC中,∠B=90°,E是AC的中点,AC=2AB,∠BAC 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作AF∥BC,连接DE并延长交AF于点F,连接FC.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图1-1-2614.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用两块完全相同且含60°角的三角板ABC 与三角板AEF按如图1-1-27①所示方式放置,现将三角板AEF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如图②,AE与BC交于点M,AC与EF交于点N,BC与EF 交于点P.(1)求证:AM=AN;(2)当旋转角α=30°时,判断四边形ABP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图1-1-27第3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知识点 1 菱形的面积1.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2和16,则此菱形的面积是( )A.192 B.96 C.48 D.40图1-1-282.如图1-1-28,菱形ABCD的周长是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D =6,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A.6 B.12C.24 D.483.如图1-1-29,已知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与AC的长度之比为3∶4,周长为40 cm,求菱形的面积及高.图1-1-29知识点 2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4.如图1-1-3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B=2,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A.4 B.6 C.8 D.121-1-30 1-1-315.如图1-1-31,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等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C=∠ADC,∠BAD=∠BCDB.AB=BCC.AB=CD,AD=BCD.∠DAB+∠BCD=180°6.如图1-1-32,将等边三角形ABC沿射线BC向右平移到△DCE的位置,连接AD,BD,则下列结论:①AD=BC;②BD,AC互相平分;③四边形ACED是菱形;④BD⊥DE.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1-1-3 1-1-337.如图1-1-33,在菱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8,2),点D 的坐标为(0,2),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8.如图1-1-34所示,在菱形ABCD中,AE⊥BC,BE=EC,AE=2,则AB=________.1-1-3 1-1-359.如图1-1-35,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且AD交EF于点O,则∠AOF=________°.10.如图1-1-36,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6,∠BEF=120°,求四边形BCFE的周长.图1-1-36图1-1-3711.如图1-1-37,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 cm2,对角线AC=24 cm,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A.52 cm B.40 cmC.39 cm D.26 cm12.如图1-1-38,在给定的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上作一个菱形,甲、乙两人的作法如下:图1-1-38甲:连接AC ,作AC 的垂直平分线MN 分别交AD ,AC ,BC 于点M ,O ,N ,连接AN ,CM ,则四边形ANCM 是菱形.乙:分别作∠A ,∠B 的平分线AE ,BF ,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连接EF ,则四边形ABEF 是菱形.根据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A .甲正确,乙错误B .甲错误,乙正确C .甲、乙均正确D .甲、乙均错误图1-1-3913.如图1-1-39,菱形ABCD 的边长为8 cm ,∠A =60°,D E ⊥AB 于点E ,DF ⊥BC 于点F ,则四边形BEDF 的面积为________ cm 2.14.如图1-1-40,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P 交对角线AC 于点E ,连接BE .(1)求证:∠APD =∠CBE ;(2)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14,为什么?图1-1-4015.2017·贺州如图1-1-4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D 平分∠ABC ,AC ⊥BD ,垂足为O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CD=3,BD=2 5,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图1-1-4116.教材“做一做”变式题明明将两张长为8 cm,宽为2 cm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如图1-1-42①所示,他发现重叠部分可能是一个菱形.(1)请你帮助明明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2)明明又发现:如图②所示,当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长方形纸条的一条对角线重合时,菱形ABCD的周长最大,求此时菱形ABCD的周长.图1-1-422 第1课时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知识点 1 矩形边、角的性质1.若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是1,2,则其对角线BD的长是( )A. 3 B.3 C. 5 D.2 52.如图1-2-1所示,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且AE平分∠BAD,CE =2,则CD的长是( )A.2 B.3 C.4 D.51-2-1 1-2-23.如图1-2-2,在矩形ABCD中,AB=2BC,在CD上取一点E,使AE=AB,则∠EBC 的度数是( )A.30° B.22.5° C.15° D.10°4.如图1-2-3,在矩形ABCD中,点O在边AB上,∠AOC=∠BOD.求证:AO =BO.图1-2-3知识点 2 矩形对角线的性质5.如图1-2-4,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30°,则∠AOB 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1-2-4 1-2-56.教材例1变式题如图1-2-5,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 =60°,AC=6 cm,则AB的长是( )A .3 cmB .6 cmC .10 cmD .12 cm图1-2-67.如图1-2-6,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O ,AD 的中点,若AB =6 cm ,BC =8 cm ,则EF =________ cm.8.如图1-2-7,在矩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AC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E =BD .图1-2-7知识点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9.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是( ) A .5 B .10 C.245 D.125图1-2-810.如图1-2-8,△ABC 中,∠ACB =90°,∠B =55°,D 是斜边AB 的中点,那么∠ACD 的度数为( )A.15° B.25°C.35° D.45°11.如图1-2-9,已知△ABC和△ABD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ADB=90°,E 为AB的中点.求证:CE=DE.图1-2-912.如图1-2-10,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AD=8,AB=4,则DE的长为( )A.3 B.4 C.5 D.61-2-10 1-2-1113.如图1-2-11,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DE,BF,分别取DE,BF的中点M,N,连接AM,CN,MN,若AB=5,BC=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5 B.8 C.13 D.2014.如图1-2-12,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折叠矩形,使顶点D与对角线交点O重合,折痕为CE,已知△CDE的周长是10 cm,则矩形ABCD的周长为( )A.15 cm B.18 cm C.19 cm D.20 cm1-2-121-2-1315.如图1-2-13,在Rt△ABC中,∠ACB=90°,D,E,F分别是边AB,BC,CA 的中点,若CD=6 cm,则EF=________ cm.16.2017·荆州如图1-2-14,在矩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BD,将△ABC沿BC 方向平移,使点B移到点C,得到△DC E.(1)求证:△ACD≌△EDC;(2)请探究△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图1-2-1417.定义:我们把三角形被一边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友好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理解:如图1-2-15①,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ACD和△BCD 是“友好三角形”,并且S△ACD=S△BCD.应用:如图1-2-15②,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在AD上,点F 在BC上,。
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同步作业 校本作业 天天练
第一单元 特殊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 1 课时
1. 有一组 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四条边都 ꎬ菱形的对角线互相 .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 乘积的一半.
2. 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比为 2∶ 3ꎬ两对角线和为 20ꎬ则这对角线长分别为 . 3. 菱形一边与两条对角线所构成的两个角的差为 10°ꎬ则菱形的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图 1 - 1 - 14
1. 菱形的邻角比为 1∶ 5ꎬ它的高为 1. 5 cmꎬ则它的周长为 . 2. 菱形的两邻角之比为 1∶ 2ꎬ如果它的较短对角线为 3 cmꎬ则它的周长为( ) . A������ 8 c m B������ 9 c m C������ 12 cm D������ 15 cm
(1) 求证:∠1 = ∠2ꎻ (2) 连接 BE、DEꎬ判断四边形 BCDE 的形状ꎬ并说明理由.
图 1 - 1 - 33
6. (2014 江苏淮安) 如图 1 - 1 - 34ꎬ在三角形纸片 ABC 中ꎬAD 平分∠BACꎬ将△ABC 折叠ꎬ使点 A 与点 D 重合ꎬ展开后折痕分别交 AB、AC 于点 E、Fꎬ连接 DE、DF. 求证: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C������ 当 AC = BD 时ꎬ它是菱形
D������ 当∠ABC = 90°时ꎬ它是矩形
4. (2014 山东淄博) 已知▱ABCDꎬ对角线 ACꎬBD 相交于点 Oꎬ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ꎬ使▱ABCD 成
为一个菱形. 你添加的条件是 .
—3—
5. (2014 江苏镇江) 如图 1 - 1 - 33ꎬ在四边形 ABCD 中ꎬAB = ADꎬBC = DCꎬAC、BD 相交于点 Oꎬ点 E 在 AO 上ꎬ且 OE = OC������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BS)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3课时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15.(12 分)如图,矩形 ABCD 中,延长 AB 至点 E,延长 CD 至点 F, 且 BE=DF,连接 EF,与 BC,AD 分别相交于 P,Q 两点. (1)求证:CP=AQ; (2)若 BP=1,PQ=2 2 ,∠AEF=45°,求矩形 ABCD 的面积.
5.(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连接CE. 若BC=7,AE=4,则CE=__5__.
6.(3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1,B1,C1, D1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若AC=8,BD=10,则四边形A1B1C1D1的 面积是__2_0_.
7.(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DE平分∠ADC交BC 于点E,∠BDE=15°,则∠COE的度数为_7_5_°_.
8.(8分)(教材P17例4变式)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中 线,AN是△ABC的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E,求证:四边 形ADCE为矩形.
北师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3课时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1.(3分)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 连接AC,BD,AC与BD交于点O,若AO=BO,AD=3,AB=2,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C ) A.4 B.5 C.6 D.7
2.(3分)(教材P18“随堂练习”变式)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
14.(10 分)在△ABC 中,D 是 BC 边的中点, E,F 分别在 AD 及其延长线上,CE∥BF,连接 BE,CF. (1)求证:△BDF≌△CDE;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视图(1)》优质课课件
• 挑战“自我”,提高画三视图的能力.
下课了!
结束寄语
• 画三视图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 一个重要途径.
• 在挑战自我的平台(由物体画三 视图,反过来由三视图想象实物 的形状)充分展现自我才华.
•
想一想 7
蒙古包
w下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 以看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
视图.你与小明的做法相同吗?源自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随堂练习 8
挑战“自我”
w画出下面每种物品所对应的三视图
w与同伴交流你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驶向胜利 的彼岸
试一试 9
挑战“自我”
如图,粗线表示嵌在玻璃正方体内的一根铁
主视图 高
长
俯视图
“三视图” 知多少
左视图
w画 一 个 物 体 的 三视图时,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 所画的位置如图 所示,且要符合如 下原则: w长对正,
宽
w高平齐,
w宽相等.
我思我进步 4
实物的三视图
w下面各图中物体形状分另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圆柱
圆锥
球
w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 什么样的?
w正面看:长方体 等腰三角形
圆
w侧面看:长方体 等腰三角形
圆
w上面看: 圆 圆(含圆心) 圆
w你能画出各物体的三视图吗?
实物与数学 5
主视图
圆柱,圆锥三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
俯视图
俯视图
w老师提示:画三视图要认真准确
回顾与思考 6
主视图
球的三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w老师提示:画三视图要认真准确
上册 5.2第1课时 物体的三视图-2020秋九年级北师大版数学全一册作业课件
9.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9. 生活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顺风顺水,但也并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千难万阻。 4. 干涉原则,就是不以人的好恶之心刻意去添减改变大自然。 10. 一年四季总要分明。我们又何必感叹。 3. 做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然后面对来临的事实 9.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16. 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12. 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11. 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 18. 艰难的环境一般不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 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玉成”。——郭沫若 7.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 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门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兴趣是什么?兴 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13. 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 个
D.4 个
B
4.(2019 广州模拟)如图,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5.“父亲节”时,小明送给父亲一个礼盒(如图),该礼盒的
A
主视图是( )
D
6.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形状是( )
A.长方体 C.圆柱
B.圆锥 D.三棱柱
7.如图是由 6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 ①移走后,所得几何体( D )
A.主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 B.俯视图不变,左视图不变 C.俯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 D.主视图改变,左视图不变
二、解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8.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如图:
9.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如图: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第3课时 视图(1)
一、选择或填空题(每题 10 分,共 70 分)
B
1.下列立体图形中,俯视图是正方形的是( )
2.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
B
()
பைடு நூலகம் 3.下列四个几何体:
①正方体 ②球 ③圆锥 ④圆柱
B
其中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的几何体共有( )
A.1 个
B.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