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研究进展论文蛋白质提纯
动物组织蛋白质提纯方法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是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命 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 基因组学等研究的深入和对蛋白质功能、生物活性 认识的提高,许多学者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 从基因转向蛋白质。研究动物蛋白质的结构和功 能,首先要得到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蛋 白,高效的纯化技术和手段是研究动物蛋白质的重 要基础和关键之一。
[13] Pellerier J, Jovanoyic D, Fernandes J C, et al. Reduction in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experimental osteoarthritis by a nitric oxide inhibitor[J]. Osteoarthri Cartil, 1999, 7: 416-418.
54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09 年第 11 卷第 05 期
1 . 1 . 1 物理方法 分为机械与非机械方法。 机械方法主要通过机械切力破坏组织细胞,常
用的有高速珠磨法和匀浆法。朱彬等[1]在提取心肌肌 球蛋白的研究中,以成年白兔心脏为原料,用匀浆 法破碎去除了脂肪及结缔组织的兔左心室细胞,制 得的匀浆液经磁力搅拌、离心等步骤得到心肌肌球 蛋白粗品。提取的肌球蛋白产率和纯度均较高。
[9] Studer R, Jaffurs D, Stefanovic-racic M, et al. Nitric oxide in osteoarthritis[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1999, 7(4): 377-379.
[10] Vuolteenaho K, Moilanen T, Hamalainen M, et al. Regulation of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osteoarthritic and rheumatoid cartilage[J]. Scand J Rheumatol, 2003, 32(1): 19-24.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由于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为我们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些方法包括离心法、凝胶过滤法、电泳法、层析法等。
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特性以及实验的要求。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在离心过程中,通过调整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的蛋白质的分层。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孔径不同的凝胶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通常使用的凝胶有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些凝胶具有不同的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凝胶进行分离。
电泳法是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SDS-PAGE电泳,通过使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蛋白质进行解性和蛋白质间的形成复合物,使得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仅仅受到电场力的影响,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层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载体上的分配和吸附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层析方法有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凝胶层析是通过利用载体颗粒的孔径进行分离,亲和层析是将特定配体固定在载体上,与目标蛋白质结合,从而实现分离,而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载体表面电荷与目标蛋白质的电荷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样品制备,通常样品要经过细胞破碎、蛋白质提取等步骤,使得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其次是样品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调整蛋白质的溶液环境等。
然后是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最后是纯化过程中的监测和分析,通过使用各种蛋白质分析方法,如SDS-PAGE、Western blot等,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和鉴定其存在。
蛋白质提取与纯化技术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5、超滤法 超滤法是使用一种特别的薄膜对溶液中各种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的方法,不液体在一定压力下(氮气压或真空泵压)通过膜时,溶剂和小分子透过,大分子受阻保留,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最适于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或脱盐,并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条件温和,能较好地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回收率高等优点。应用超滤法关键在于膜的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膜,水的流速,分子量截止值(即大体上能被膜保留分子最小分子量值)等参数均不同,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来选用。另外,超滤装置形式,溶质成份及性质、溶液浓度等都对超滤效果的一定影响。Diaflo 超滤膜的分子量截留值:
浓缩、干燥及保存
一、样品的浓缩
生物大分子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过柱纯化而样品变得很稀,为了保存和鉴定的目的,往往需要进行浓缩。常用的浓缩方法的:
1、减压加温蒸发浓缩
通过降低液面压力使液体沸点降低,减压的真空度愈高,液体沸点降得愈低,蒸发愈快,此法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生物大分子的浓缩。
提蛋白质的原理及步骤
蛋白质提取是一项基础实验,通常用于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以便进行各种蛋白质研究。
常规的蛋白质提取步骤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细胞或组织的裂解:将待提取的样品裂解以释放出蛋白质。
裂解方法取决于被裂解的细胞类型,可使用机械法、化学法、超声波或高压等方法进行裂解。
2. 蛋白质的分离:将蛋白质与非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和柱层析等。
3. 蛋白质的纯化:通过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
这些步骤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每次都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提蛋白质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电荷、亲水性等特性不同,容易与不同化学试剂、柱层析介质或生物酶相互作用。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和步骤,就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出来,并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
虽然蛋白质提取步骤较多,但因为各种蛋白质的特性不同,所以实验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试剂、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名称: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目的:掌握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了解蛋白质纯化的过程。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其提取与分离在生物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盐析、透析等方法对蛋白质进行提取,然后利用凝胶色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
实验材料与试剂:蛋白质溶液、盐析剂、透析袋、凝胶色谱柱、缓冲液、标签试剂等。
实验过程:
1.蛋白质的提取:将蛋白质溶液与盐析剂混合,静置后收集上清液,进行透析,得到纯化的蛋白质溶液。
2.蛋白质的分离:将纯化的蛋白质溶液上样到凝胶色谱柱,用缓冲液洗脱,收集目标蛋白质峰。
3.蛋白质的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蛋白质进行SDS-PAGE电泳,然后转移到膜上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蛋白质的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1.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
2.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蛋白质能够与对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说明分离效果良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并分离了蛋白质,掌握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盐析、透析和凝胶色谱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
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doc
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
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
每天的饮食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豆类及鱼类中。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利特·马尔德在1838年发现的。
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
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
人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胺类、神经递质、多肽类激素、抗体、酶、核蛋白以及细胞膜上、血液中起“载体”作用的蛋白都离不开蛋白质,它对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的成分以及肌肉在收缩、作功、完成动作过程中的代谢无不与蛋白质有关,离开了蛋白质,体育锻炼就无从谈起。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
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 1. 机械破碎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
常用设备有,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等。
2. 渗透破碎法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
3. 反复冻融法生物组织经冻结后,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不宜采用此法。
4. 超声波法使用超声波震荡器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
5. 酶法如用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等。
(二) 蛋白质的抽提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
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
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tritonX-100等),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与膜分离。
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
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
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 等电点沉淀法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可用等电点沉淀法使它们相互分离。
2. 盐析法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要的盐饱和度不同,所以可通过调节盐浓度将目的蛋白沉淀析出。
被盐析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性质,并能再度溶解而不变性。
3. 有机溶剂沉淀法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的介电常数比水低。
能使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来沉淀蛋白质。
此外,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促使蛋白质分子变得不稳定而析出。
由于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在低温下操作,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浓度。
蛋白质提纯注意事项
蛋白质提纯注意事项
蛋白质提纯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操作应尽可能在冰上或冷库内进行,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2. 维持合适的pH,除非进行聚焦层析,所使用的缓冲溶液pH应避免与pI相同,以防止蛋白质的沉淀。
3. 使用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酶对目标蛋白的降解。
在纯化细胞中的蛋白质时,加入DNA酶,降解DNA,防止DNA对蛋白的污染。
4. 避免样品反复冻融和剧烈搅动,以防蛋白质的变性。
5. 缓冲溶液成分尽量模拟细胞内环境。
6.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0.1~1mmol/LDTT(二硫苏糖醇)(或β-巯基乙醇),防止蛋白质的氧化。
7. 加1~10mmol/LEDTA金属螯合剂,防止重金属对目标蛋白的破坏。
8. 使用灭菌溶液,防止微生物生长。
9. 在前处理阶段,需要将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生物活性。
动物材料应先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种子材料应先去壳甚至去种皮以免受单宁等物质的污染,油料种子最好先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等脱脂。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细胞碎片等不溶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如果碰上所要蛋白是与细胞膜或膜质细胞器结合的,则必须利用超声波或去污剂使膜结构解聚,然后用适当介质提取。
注意,这只是蛋白质提纯的部分注意事项,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条件可能需要结合实验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
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
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常见的技术方法,其目的是获得纯度高、结构完整的蛋白质样品,以便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
1. 离心分离法:利用离心力将不同密度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2. 溶液层析法:利用化学亲和性或物理特性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溶液层析法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3. 电泳法:将蛋白质样品置于电场中,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分子量或等电点等特性,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4. 超滤法:利用超滤膜的筛选作用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该方法适用于提纯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
5. 氯仿法:利用氯仿的亲油性和蛋白质的亲水性差异,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6. 水相萃取法:利用蛋白质在水相和有机相中亲和性不同,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
以上是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提纯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蛋白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 1 -。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与发现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与发现生物化学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前沿的学科,是研究生命体系中分子层面的化学转化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
本文将从分子层面讲述生物化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和发现。
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分子,是体内构成细胞和组织器官、参与代谢调节的重要分子。
蛋白质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方法,解析了大量蛋白质的结构,并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核糖体的结构,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引发新药的开发。
糖基化修饰研究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
糖基化修饰会对蛋白质的稳定性、溶解度、活性、定位、作用对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识别不同的糖基化修饰类型,研究糖基化修饰的作用和机制,为解决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膜蛋白的研究细胞内外的分离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的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其中膜蛋白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家们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的发现将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命的机制。
代谢途径的研究代谢途径是维持生物体能量、物质平衡及生成新生物分子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代谢途径的研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代谢途径中重要酶及其催化机制的探究,科学家们能够揭示出许多新代谢途径,并为生理状况的评估、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生物化学技术的创新生物化学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生物化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发展,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新药、在细胞外表面制造新的蛋白质、三维打印等。
生物化学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并为医药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总之,生物化学研究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不断进步的学科。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新进展和发现。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蛋白质提取与制备蛋白质种类很多,性质上的差异很大,既或是同类蛋白质,因选用材料不同,使用方法差别也很大,且又处于不同的体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适用各类蛋白质的分离。
但多数分离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基本手段还是共同的,大部分蛋白质均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溶于乙醇、丙酮及丁醇等有机溶剂中。
因此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及纯化蛋白质和酶。
蛋白质与酶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蛋白分子中非极性疏水基团与极性亲水基团的比例,其次取决于这些基团的排列和偶极矩。
故分子结构性质是不同蛋白质溶解差异的内因。
温度、pH、离子强度等是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界条件。
提取蛋白质时常根据这些内外因素综合加以利用。
将细胞内蛋白质提取出来。
并与其它不需要的物质分开。
但动物材料中的蛋白质有些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体液(如血浆、消化硫等)中,可以不必经过提取直接进行分离。
蛋白质中的角蛋白、胶原及丝蛋白等不溶性蛋白质,只需要适当的溶剂洗去可溶性的伴随物,如脂类、糖类以及其他可溶性蛋白质,最后剩下的就是不溶性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经细胞破碎后,用水、稀盐酸及缓冲液等适当溶剂,将蛋白质溶解出来,再用离心法除去不溶物,即得粗提取液。
水适用于白蛋白类蛋白质的抽提。
如果抽提物的pH用适当缓冲液控制时,共稳定性及溶解度均能增加。
如球蛋白类能溶于稀盐溶液中,脂蛋白可用稀的去垢剂溶液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洋地黄皂苷(Digitonin)溶液或有机溶剂来抽提。
其它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通常用稀碱溶液抽提。
蛋白质类别和溶解性质白蛋白和球蛋白: 溶于水及稀盐、稀酸、稀碱溶液,可被5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
真球蛋白 : 一般在等电点时不溶于水,但加入少量的盐、酸、碱则可溶解。
拟球蛋白: 溶于水,可为5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醇溶蛋白: 溶于70~80%乙醇中,不溶于水及无水乙醇壳蛋白: 在等电点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稀酸、稀碱溶液精蛋白: 溶于水和稀酸,易在稀氨水中沉淀组蛋白: 溶于水和稀酸,易在稀氨水中沉淀硬蛋白质: 不溶于水、盐、稀酸及稀碱缀合蛋白(包括磷蛋白、粘蛋白、糖蛋白、核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金属蛋白、黄素蛋白和氮苯蛋白等) : 此类蛋白质溶解性质随蛋白质与非蛋白质结合部分的不同而异,除脂蛋白外,一般可溶于稀酸、稀碱及盐溶液中,脂蛋白如脂肪部分露于外,则脂溶性占优势,如脂肪部分被包围于分子之中,则水溶性占优势。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论文蛋白质提纯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论文蛋白质提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作业题目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姓名学号班级专业题目: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姓名:专业: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提取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纯化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蛋白质纯化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提取原理提取方法水溶液有机溶剂双水相萃纯化意义基本原则方法溶解度带电性质电荷数配体特异性前景正文:1 蛋白质样品的提取1.1蛋白质样品的提取原理提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
1.2 蛋白质样品的提取方法1.2.1 水溶液提取法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
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地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
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分性质而定,一般在低温(5℃以下)下操作。
另外,蛋白质和酶是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值范围内。
一般来说,在避免极端pH值的前提下,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提取。
此外,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盐溶,并且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能够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
因此可在提取液中加少量NaC1等中性盐,一般以0.15 mol/L浓度为宜。
1.2.2 有机溶剂提取法一些和脂质结合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都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碱,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脂性,并且不会残留在产品中,容易蒸发除去,密度低,与沉淀物质的密度差大,便于离心分离。
但不足的是用有机溶剂来提取蛋白质比用盐析法更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
(生物化学)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摘要:蛋白质分离纯化是蛋白质产品工业化生产的关键之一。
本文分析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及一般原则;综述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传统技术: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亲和层析、疏水作用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层析(HPLC)、电泳法等及新型技术:亲和超滤、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亲和纯化。
关键词:蛋白质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最终控制者和直接执行者,它参与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如生长、发育、遗传、代谢、应激、能量转换、信号传导等。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高活性的蛋白质是生物学科研人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主要包括4个步骤:预处理、蛋白质的抽提、蛋白质的粗分级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1]。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1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及一般原则1.1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特点1)大多数蛋白质产品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有机溶剂、溶液pH值、离子强度的变化均可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2)蛋白质产品在物料中含量很低,且物料组成非常复杂。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蛋白质,物料中含有大量组成复杂的培养基、菌体生产代谢物等,目标蛋白质的含量常常不到蛋白质总量的1%。
有些目标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内或在胞内形成包含体,为获取蛋白质,还需进行细胞破碎,结果物料中含有大量的细胞碎片和胞内产物。
3)含蛋白质产品的物料不稳定,蛋白质产品易受料液中蛋白水解酶降解。
4)很多蛋白质产品作为医药、食品被人类利用,因而要求蛋白质产品必须是高度纯化的,产品无菌、无致热源等[2]。
1.2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1)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
蛋白质生物化学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tRNA识别与结合
特定的tRNA通过其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 子相互识别并结合。
核糖体组装
多个tRNA与核糖体结合,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
肽链合成
核糖体催化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形成,合成肽链。
翻译后修饰与折叠过程
翻译后修饰
新合成的蛋白质可能需要进行磷酸化 、糖基化等修饰,以形成成熟的蛋白 质。
蛋白质折叠
基团。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包括手性碳 原子、等电点和两性解离等。
肽键连接与空间构象
肽键是连接氨基酸之间的主要化学键 ,由氨基和羧基缩合而成。
一级结构指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级 结构指局部的空间构象,三级结构指 整条肽链的空间构象,四级结构指多 个蛋白质亚基的组合方式。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包括一级、二级、 三级和四级结构。
0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 系的解析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但目前对 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仍有 限,需要加强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 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03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的解析
蛋白质在细胞内往往通过相互作用形 成复杂的网络来发挥功能,目前对蛋 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解析仍处于初级 阶段,需要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通过与DNA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信 号通路的传导。识别特定的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有助于揭 示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接头蛋白
接头蛋白在信号传导通路中起到桥梁作用,连接上游信号 分子和下游效应器。研究接头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深 入理解信号通路的传导过程。
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间联系
疾病特异性蛋白质互作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针对特定疾病,构建疾病特异性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分析 其特点,有助于发现疾病的关键调控因子和治疗靶点。这 种方法可以为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有力支持 。
生物化学与药理学中的蛋白质研究
生物化学与药理学中的蛋白质研究在生物化学和药理学中,蛋白质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蛋白质作为生命体积极重要的分子,因其参与了生命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如生长发育、代谢调节、免疫抗体、信号传导和药物作用等,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
在蛋白质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制备纯化蛋白,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这些手段包括蛋白质的质谱分析、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蛋白质结构的解析是生物化学和药理学中研究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20世纪初,人们通过X射线晶体学首次确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开启了蛋白质研究的新篇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确定蛋白质的结构。
X射线晶体学是确定蛋白质结构的经典方法。
该技术利用X射线的波长与蛋白质晶体内原子之间的距离相同的特点,得到的衍射图像会显示出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
通过该技术,已确定了大量蛋白质的结构,成为药物研发、疾病治疗等方向的重要基础。
另一个蛋白质结构探究的主要方法是核磁共振(NMR)。
NMR技术依赖于不同类型核子产生的磁场不同,可用于研究各种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与X射线结晶学相比,NMR可以用于研究悬浮液中的蛋白质分子,而不需要制备晶体,研究范围更广。
除了结构外,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也是生物化学和药理学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一些蛋白质结构的小改变都可能导致其功能的严重受损。
蛋白质功能的研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基于结构的方法和基于功能的方法。
其中,基于结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已知的蛋白质结构,分析其潜在的功能区域,以及可能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
而基于功能的方法则通过观察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以及它们对化合物的亲和力、辅酶或配体的选择性来研究蛋白质的功能。
在生物化学和药理学中,蛋白质研究还可用于药物研发。
药物通常利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现状综述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现状综述在生物化学领域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大分子,不仅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参与了各种生物过程的调控。
本篇综述将对高校生物化学专业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现状进行探讨。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许多重要的生物学问题都需要通过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解答。
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蛋白质结构研究变得更加准确和精细。
例如,由于X射线晶体学技术的成熟,科研人员现在能够解析高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进一步了解其三维形态和二级结构。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也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催化反应、传导信号、分子运输以及结构支撑等。
通过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科研人员能够揭示蛋白质功能的具体机制。
例如,酶是一类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其催化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解析酶的结构,科研人员能够了解到其催化位点和底物结合的方式,从而深入探究催化机理。
另外,一些信号传导蛋白质的结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机制,还为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在高校生物化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和实验室,培养学生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在教学方面,教师们经常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科研方面,高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室的项目,掌握实验技术并深入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这些经验对学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亟待解决。
首先,一些大型和复杂的蛋白质的结构依然难以解析,需要更加先进的实验和计算方法。
其次,蛋白质的功能常常与其构象动力学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来研究蛋白质的动态变化。
生物化学实验中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中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蛋白质分析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分子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生化过程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包括SDS-PAGE、Western Blot、质谱分析和免疫沉淀等。
重点讲述这些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SDS-PAGE技术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电泳的方式将蛋白质样品分离成不同的电泳带来研究其分子量和组成。
1. 原理:SDS-PAGE利用带负电荷的SDS使蛋白质样品具有净电荷,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通过电泳的方式将蛋白质分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然后用染色方法可视化蛋白质电泳带。
2. 操作步骤:制备凝胶、样品处理、电泳、染色等。
3. 应用:常用于估计蛋白质的分子量、纯度和相对表达水平等。
二、Western Blot技术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定位和相互作用等。
1. 原理:Western Blot主要由蛋白质电泳分离、转膜、蛋白质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信号检测等步骤组成。
2. 操作步骤:SDS-PAGE分离蛋白质、转膜、抗体孵育、信号检测等。
3. 应用:常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差异、研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等。
三、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可以确定蛋白质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鉴定和结构研究等领域。
1. 原理:质谱分析技术常用的方法有质谱图谱分析和串联质谱分析。
2.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质谱分析、数据解析等。
3. 应用:常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研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定量等。
四、免疫沉淀技术免疫沉淀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进而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功能等。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与蛋白质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与蛋白质研究生物化学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分子成分,比如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分子,它们不仅在细胞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医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因此,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生物科技、医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的一环。
核酸的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一种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类基本类型。
DNA是截至目前为止已知的生物大分子中储存信息和遗传的主要分子,而RNA则负责DNA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另外,核酸也在细胞内的染色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和动物体内,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部和线粒体中,在植物体内则存在于细胞核、质体和线粒体等地方。
DNA的结构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鸟嘌呤,以及磷酸骨架组成。
这四个碱基的排列顺序是通过遗传信息来确定的。
DNA的研究围绕着如何从高分子链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形式中解析出这些遗传信息。
同时,DNA的缺陷与修复也是DNA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除了DNA外,RNA也是生物大分子中重要的成分。
RNA分为多种类型,包括mRNA、rRNA、tRNA等。
mRNA是RNA的一种,是一种由核酸组成的短链,其作用是将DNA中的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以便翻译成蛋白质。
rRNA和tRNA也是RNA的一种,它们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其中,rRNA作为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负责翻译mRNA指令以生产蛋白质,而tRNA则将氨基酸带到核糖体以形成新蛋白质。
与核酸不同,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中最为复杂的一类,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生物大分子之一。
蛋白质包括多种类型,如酶、抗体、肽、激素等,其结构和功能都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蛋白质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从蛋白质的结构中解析它们的功能。
在高分子中,蛋白质的构成完全不同于核酸。
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修饰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修饰研究蛋白质作为生命体系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维持生命机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对于蛋白质修饰仍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
蛋白质修饰是指蛋白质分子在经历特定的修饰反应后,可以改变其分子量、电荷性质、脱敏、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特性,从而调节或改变其在细胞内的功能。
本文将从蛋白质修饰的类型、修饰过程的机制以及蛋白质修饰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蛋白质修饰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蛋白质修饰的类型蛋白质修饰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四类:磷酸化、酰化、甘氨酸化和硝化。
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或胺基上接受磷酸根,它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胞过程中的常见修饰方式,常常涉及到信号传导、细胞周期控制和代谢调节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酰化是指蛋白质分子上的氨基酸出现酸性基团,即酰基,其作用在于改变蛋白质的分子构象和结构、分解代谢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功能。
甘氨酸化是指将羟基甘氨酸转化为二氢甘氨酸,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中间体调控其生物活性。
硝化是指通过一氧化氮(NO)介导的化学反应,在蛋白质分子上产生NO修饰残基,从而对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
二、修饰过程的机制目前,对于蛋白质修饰的研究,可以从修饰过程的机制来分析,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酶促修饰。
酶是促进特异性化学反应的重要催化剂。
酶促修饰是指酶催化反应,使蛋白质分子上的特定氨基酸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蛋白质修饰。
目前,已经鉴定出了许多参与蛋白质修饰的酶,如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酶、碳酰化酶等。
第二种是非酶促修饰。
与酶促修饰不同的是,非酶促修饰是不需要酶参与的反应。
它通常利用蛋白质分子中的活泼官能团,例如亲电基、亲脂基、亲吸电子基团等,来改变蛋白质的特性。
该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如DNA中的DNA碳基化等修饰便属于非酶促修饰。
第三种是自催化修饰。
所谓自催化修饰,是指蛋白质分子上的一些靶标与修饰反应发生相应转化,从而产生新的修饰,完成自加工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作业
题目蛋白质的提取、纯化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题目:蛋白质的提取、纯化
姓名:
专业:
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提取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纯化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蛋白质纯化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提取原理提取方法水溶液有机溶剂双水相萃纯化意义基本原则方法溶解度带电性质电荷数配体特异性前景
正文:
1 蛋白质样品的提取
1.1蛋白质样品的提取原理
提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
1.2 蛋白质样品的提取方法
1.2.1 水溶液提取法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
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地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
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分性质而定,一般在低温(5℃以下)下操作。
另外,蛋白质和酶是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值范围内。
一般来说,在避免极端pH值的前提下,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提取。
此外,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盐溶,并且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能够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
因此可在提取液中加少量NaC1等中性盐,一般以0.15 mol/L浓度为宜。
1.2.2 有机溶剂提取法一些和脂质结合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都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碱,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脂性,并且不会残留在产品中,容易蒸发除去,密度低,与沉淀物质的密度差大,便于离心分离。
但不足的是用有机溶剂来提取蛋白质比用盐析法更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
1.2.3 双水相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各种力(疏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进而分离目的蛋白。
此方法可在室温下进行,双水相中的聚合物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收率较高。
对于细胞内的蛋白质,需要先对细胞进行有效破碎。
目的蛋白常分布在上相并得到浓缩,细胞碎片等固体物分布在下相中。
采用双水相系统浓缩目的蛋白,会受聚
合物分子质量及浓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盐类型及浓度的影响。
2 蛋白质的纯化
2.1 蛋白质纯化的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基因组的序列分析来试图阐明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对所有蛋白质的总和进行研究,才能更科学的掌握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更完善的揭示生命本质。
研究蛋白质首要的步骤是将目的蛋白从复杂的大分子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出来,得到高纯度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目的物。
因此,高效的纯化技术和手段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之一。
2.2 蛋白纯化的基本原则
2.2.1 蛋白纯化开始之前需了解最终产品的用途只有了解最终产品的用途,才能设计蛋白质的纯化过程,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数量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依据目的蛋白的用途来预计纯化过程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2. 2.2 合理设计纯化方案通过了解待纯化样品中目的蛋白和主要杂质的性质,如蛋白质的来源、分子大小、等电点和稳定性,以及蛋白质是可溶还是不可溶,是胞内还是胞外,来设计合适的纯化方案。
2.2.3 需要利用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可利用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
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即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并得到重组蛋白。
2.2.4 选择适当的发酵系统和发酵条件发酵过程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过程是相互影响的,合适的发酵将有助于发酵产品的分离及蛋白质的纯化。
要严格控制、防止蛋白酶和细菌的污染。
2.2.5 保持蛋白质的活性规模化纯化蛋白质时,要保持蛋白质的活性,减少蛋白质的变性失活。
选择适当的操作温度(尽量在低温下进行)、pH值和泵,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3 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2.3.1 根据溶解度不同来纯化蛋白具体方法有盐析、等电点沉淀法、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蛋白质表面的亲水性氨基酸使其能溶于水,溶解度受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溶剂的电解质性质及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同一特定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有不同的溶解度,可据此来分离蛋白质。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高浓度的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
此外,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以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来使之沉淀。
2.3.2 根据在不同pH值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以及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来纯化蛋
白具体方法有电泳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
相对于其他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手段,电泳具有操作温和、特异性高、分辨力高等优点。
现已被广泛使用的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一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等。
其中等电聚焦电泳是将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pH值的梯度,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可在其中泳动,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值位置时就停止运动,且没有扩散现象,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另外,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常用来查看蛋白混合物样品的复杂程度和监测纯化效果,但随着凝胶厚度的增加,电泳时的热效应会严重干扰蛋白的泳动,很难在不丧失精度情况下放大制备规模。
2.3.3 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即以蛋白质和配体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作为分离的基础。
蛋白质与其配体之间能够可逆地结合和解离,因而可由此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此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纯化程度有时可达1000倍以上,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通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使目的蛋白质从很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具有浓缩的效果。
3 前景
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一般都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成千种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单独的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把任何一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但对任何一种蛋白质都有可能选择一套适当的分离提纯程序来获取高纯度的制品。
蛋白质提纯的总目标是设法增加制品纯度或比活性,对纯化的要求是以合理的效率、速度、收率和纯度,将需要蛋白质从细胞的全部其他成分特别是不想要的杂蛋白中分离出来,同时仍保留有这种多肽的生物学活性和化学完整性。
希望今后科学工作者们能够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提纯蛋白质,使得对蛋白质的研究有更深更进一步的研究。
为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奠定好基础,解决人类生命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亚平,林俊兵.蛋白质提纯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6,20(4):9—11.
[2] 陆健.蛋白质纯化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孙臣忠,王永文,张蕾.三种聚丙烯酰胺凝胶提纯电泳在蛋白质提纯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5,20(5):439—441.
[4] C.R.洛著.亲和色谱导论.刘毓秀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5]蔡武成,袁厚积主编.生物物质常用化学分析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93~99
[6]陈盛编著.生物高分子化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85~94
[7]大连轻工业学院主编.生物化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0.22,45
[8]夏其昌主编.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及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9]伍越寰.有机化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0]赵永芳主编.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