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悖论与全球史观_论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的特点与价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的方法论 特点
霍布斯鲍姆在探讨历史发展时,着力运用全球史 与新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民族概念史与民族主义史的 研究即为其中的显例。
(一)全球史的理论与方法 霍布斯鲍姆以全球史的视野和方法来考察民族 主义的历史,首先是民族主义史的考察范围遍及欧、
33
亚、非、美、澳等五大洲,虽然以欧洲为重点,但并不局 限于欧洲。其次是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互动的视角来 分析民族主义的消长过程,把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视为 影响民族主义史的基本力量。再次是把全球史与新社 会史研究相互融合。以唯物史观、现代性史观和社会 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考察全球史。霍布斯鲍姆 指出,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的世界历史,则非从 “民族”以及民族所衍生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2](1)强调 对民族主义的历史影响进行反思, 是霍布斯鲍姆民族 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8]
(四)全球化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 民族主义的溶解剂乃是全球化的力量。霍布斯鲍 姆观察到,全球化在近几十年来的深入发展,对人类 的流动性和移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二者的规模都 是史无前例的。20 世纪末全球航线每年运输 26 亿人 口,全球化的国际大迁徙,在经济富裕且执行宽松移 民政策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类国家, 尤其明显。1974- 1998 年这三个国家大约接受了 2200 万移民,比 1914 年以前的“伟大移民时代”的总和还 要多,且年均涌入人数是 1914 年之前的 2 倍。单是 1998- 2001 年,这三个国家就流入移民 360 万人。长 期以来大量输出移民的欧洲也开始大量吸纳国际移 民。1999- 2001 年,大约 450 万移民进入欧盟 15 国境 内。富裕国家的大都市的国际化现象令人咋舌。国际 运输和全球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移民无须切断 与故乡的联系,不必在两国之间作出永久性选择。21 世纪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不再是民族国家的出生证 明,而是代表国际身份的文件— ——护照。民族国家认 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均受到考验。大规模的 合法和非法迁徙,促使国家控制境内事务的能力日益 衰弱,甚至对其境内的人口数也越来越无法明确掌 握。全球化的新迁徙运动,也已经强化了长久以来大 众对于大规模移民的仇视,并对群体文化的认同产生 威胁感和抗拒心理。[6] (五)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现代性悖论 现代性悖论是霍布斯鲍姆民族主义观最重要的
一、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特点
(一)“民族”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与现代性 霍布斯鲍姆在比较分析了各种“民族”概念之后,
得出的结论是“ ,民族”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民族”概 念到今天,已被滥用到足以混淆是非,不具任何严肃 意义的程度。不论是民族的主观认定还是客观标准, 都不能令人满意。霍布斯鲍姆本人对“民族”概念没有 给出确切定义,而是认为,当任何一个足够大的人群 宣称他们属于同一民族时,就可以接纳他们的自我认 定,视为他们对“民族”的暂时假设。但霍布斯鲍姆也 指出,我们不能只从政治人物宣称他们是在为“民族” 奋斗,就假定那个“民族”的人们已认为他们属于同一 民族,对此需要进行具体的和历史的探讨。霍布斯鲍 姆认为“民族”这一概念并非“与人类历史共久长”,直
基 金 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变迁研究(1930-1990)”(项目编号:11BSS002)、江西师范大学研 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现代性与全球化: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反思”(项目编号:YJS201207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颜 英(1977-),女,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30022
31
到 18 世纪,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才出现。[2]现代民族国 家是民族概念的主要建构者,民族概念既需要主观认 同,也需要注意其历史实践。划分民族既有客观标准, 也有主观标准,有时用单一标准,有时则交杂着各种 标准,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二)民族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性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三 者均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的基本特征。“民族”与“民族主义”也同样属于现代性 之生成。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 权国家是息息相关的,现代民族国家即是主权国家、 民族性与现代性三者的融合形式。因为形成一个近代 意义的民族国家至少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就是国家独 立(有稳固的政府和主权性的国际地位)与人民民主 (多数国民命运要与国家息息相关)。[3]人民与国家,是 “民族”建构的两大主体。“民族”具有强烈的国家色 彩,民族与国家几乎是不可分离的。“民族主义是一种 特殊形式的爱国主义”。[1](181)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主义 早于民族建立,不是民族创造了国家和民族主义,而 是国家和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民族主义无疑地是 现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4] 社会人类学家盖尔纳 (Ernest Gellner) 并不否认前现代也可能形成类似民 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东西,但霍布斯鲍姆却认 为这些只是“民族主义原型”,它并没有与以特定领土 为单位的政治组织建立必然联系,因此并不是民族主 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必然联系,是了解民族主 义最重要的关键所在。 (三)民族主义的建构者是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的强化剂乃是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形 成与发展源于民族国家的人为建构。霍布斯鲍姆在一 定的意义上认同安德森所说的“民族是想象的共同 体”。民族是民族主义想象的产物,我们可以借助民族 主义来预想民族存在的各种情况;但是,霍布斯鲍姆 也严格地指出,真实的民族却只能是历史实践的产 物。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与民族主义不是固有的,乃 是人为建构的。霍布斯鲍姆强调在民族建立的过程中
2012 年第 5 期 NO.5,2012
理论与现代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2-09 Sep,2012
现代性悖论与全球史观
—— —论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的特点与价值
颜英
摘 要: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从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维度进行审视,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理 论的高度。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三者均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是其本质特征。但民族 主义存在现代性悖论,即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强化剂,而全球化则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霍布斯鲍姆的 民族主义研究,在方法论上对全球史和新社会史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在战略对策上对于民族国家 的建设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民族主义具有历史性与阶段性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它只 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是现代性的一个表现。 民族既须具备客观基础,但也需要国家建构和维护, 更需要人民认同。民族不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社会实 体。霍布斯鲍姆指出,民族不但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 而且是一种相当晚近时期的人类发明。“民族”不是凭 空创造的,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霍布斯鲍姆指 出,民族问题,实则牵涉到政治、科技与社会转型。民 族并不只是领土国家或民族情操的产物,同时也深受 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标准化的民族语言,无论 是口语或书写文字,若不借助于印刷术的发明、识字 率的普及,还有公立学校的广泛设立,将不可能出现。 民族以及相应的民族活动,都应该纳入国家体制、行 政官僚、科技发展、经济状况、历史情境与社会背景下 进行讨论。 19~20 世纪是民族主义的盛世,当前,民族主义已 经被全球化所严重侵蚀,未来的民族主义将被边缘 化,再难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与国际政治话语的主 流。霍布斯鲍姆从历史角度考察了民族概念与民族主 义演化的历史,勾勒出六个基本阶段:1780 年以前,属
于“民族主义原型”时期,民族主义尚未成型。 1780~1870 年,属于“民族”与“民族国家创建”(在西 欧)时期,自由民族主义占主导地位。1870- 1918 年,属 于“民族主义转型”时期,自由民族主义观点逐渐被放 弃,非国家民族主义、右翼民族主义等主导了民族主 义潮流。1918~1950 年,属于“民族主义最高峰”时期, 民族认同等于国家认同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民 族运动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且陆续衍生出欧洲民 族主义的新变形。欧洲民族主义的主流,是老牌民族 国家的民族主义以及各民族的恢复国土主义。右翼民 族主义得势,与经济大萧条有密切关系。1930 年代中 期,民族主义与左派逐渐结盟,一直影响到 1970 年代 之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1950~1989 年,属于 强权体系下的民族国家的相对稳定时期。1989 年冷战 结束和苏联解体以来,随着世界体系重组和全球化加 剧,民族主义尽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还会继续发挥作 用,但已经过了其鼎盛期,而处于日益受到全球化力 量的侵蚀和衰退时期。关于民族主义的未来,霍布斯 鲍姆预言“ :虽然民族主义耀眼如昔,但它在历史上的 重要性已逐渐西斜。它不可能再现 19 世纪或 20 世纪 早期的风采,再度化身为全球各地的政治纲领。它至 多只能扮演一个使历史复杂化的角色,或充任其他发 展的触媒。”[2](183)霍布斯鲍姆认为,强权体系瓦解、苏联 解体与深度全球化,决定了民族主义在未来历史中难 以再充当显要角色。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大部分 地区的民族国家出现了明显的碎片化,民族分离主义 有所加强。
32
人为因素的重要性。这些人为因素包括激发民族情感 的宣传与制度设计等。霍布斯鲍姆指出,民族并非天 生的,也不是上帝对人类的分类,而是民族主义的建 构。民族主义时而利用文化传统作为凝聚民族的手 段,时而因应新民族成立的需要而将文化传统加以革 新,甚至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调。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 明》一书中指出了民族主义者的“发明传统”对于民族建 构和民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醒历史学家不要 被这些“被发明的传统”误导,因为这些关于民族的概 念“本身必须包含一种建构的或是‘发明’的成分”。[5]
理论特点。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悖论是,民族国家是民 族主义的强化剂,而全球化则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 正是民族国家创建和激发了民族主义,而全球化却不 断侵蚀和消解民族主义。就民族主义而言,影响其发 展的力量主要是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这两个现代性的 基本要素。其中,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主要建构力 量,基于自身的建立、维护、巩固和壮大的需要,推动 民族主义发展;而全球化则是主要的抑制和消解力 量,使得民族主义得以缓和、冷却和逐渐消散。吉野耕 作不同意霍布斯鲍姆的民族消解说,提出“民族活性 化”说,认为情感归属与人际纽带需要“民族复兴”。[7] 与霍布斯鲍姆一样,海斯也认为民族主义具有现代性 悖论,但其表现为民族主义与普世化的现代性一体两 面。海斯揭示出“ :工业革命虽则具有世界主义的可能 性,事实上却是大半民族主义化的。”[4](228)
反思民族主义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是战后西 方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1962 年 7 月《过去 与现在》杂志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召开了一次关于欧洲与非洲民族主义的会议,霍 布斯鲍姆作了题为“19 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民众观点” 的报告。会议的目的旨在探索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问 题,特别检讨了西方学术界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个共同 假设,即西欧民族主义的历史,能够提供理解新兴世 界的民族主义的普遍模式。[9]霍布斯鲍姆虽然努力践 行全球史观,但也受到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并限于 所获得的史料与知识背景而没有完全展现。霍布斯鲍 姆虽然明确表示反对西方人的种族中心论、种族优越 论以及西方人“完全不合理的自我满足感”,但也承认 西方国家在 19~20 世纪成为“人类的主人”。20 世纪历 史发展的动力主要仍然是外源性的。非西方民族国家 极力模仿的仍然是西方民族国家的社会进步模式,而 此外则没有其他的可操作性模式。[10]19 世纪虽然创造 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但却是“欧洲时代”, “对于世界上 其他民族来说,在这个时代,其以往的所有历史,不论 有多悠久、多杰出,都到了必须停止的时候。”[11]同时, 霍布斯鲍姆还承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主题仍然是 倾向欧洲中心观点,甚至可以说是特别针对发达地区 的讨论。[2](1)整体看来,霍布斯鲍姆的社会历史观经历 了一个由“西方中心论”到“全球历史观”的思想转变 过程。但难免表现出全球历史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矛 盾与冲突。[12]
关键词:霍布斯鲍姆;民族主义;现代性;全球史 中图分类号:D0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5-0031-07
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是英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新社会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他 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学养和深切人类关怀的历史学 家。其民族主义研究,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时间维 度,从政府、知识分子和民众三个主体维度,从唯物史 观、全球史观和新社会史三个方法论维度,使得民族 与民族主义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具体的理解。民族主 义在塑造和再造现代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是显而易见的。[1]霍布斯鲍姆在《对民族主义的一些思 考》(1972)一文里指出了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与人们对 它的重视程度的不相称性。霍布斯鲍姆本人高度重视 民族主义这一现代社会现象,他以一个社会历史学家 的眼光,在综合分析各种民族概念与民族主义观点的 基础上,严肃认真地审视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并 以全球化的视野展望其未来。
霍布斯鲍姆在探讨历史发展时,着力运用全球史 与新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民族概念史与民族主义史的 研究即为其中的显例。
(一)全球史的理论与方法 霍布斯鲍姆以全球史的视野和方法来考察民族 主义的历史,首先是民族主义史的考察范围遍及欧、
33
亚、非、美、澳等五大洲,虽然以欧洲为重点,但并不局 限于欧洲。其次是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互动的视角来 分析民族主义的消长过程,把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视为 影响民族主义史的基本力量。再次是把全球史与新社 会史研究相互融合。以唯物史观、现代性史观和社会 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考察全球史。霍布斯鲍姆 指出,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的世界历史,则非从 “民族”以及民族所衍生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2](1)强调 对民族主义的历史影响进行反思, 是霍布斯鲍姆民族 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8]
(四)全球化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 民族主义的溶解剂乃是全球化的力量。霍布斯鲍 姆观察到,全球化在近几十年来的深入发展,对人类 的流动性和移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二者的规模都 是史无前例的。20 世纪末全球航线每年运输 26 亿人 口,全球化的国际大迁徙,在经济富裕且执行宽松移 民政策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类国家, 尤其明显。1974- 1998 年这三个国家大约接受了 2200 万移民,比 1914 年以前的“伟大移民时代”的总和还 要多,且年均涌入人数是 1914 年之前的 2 倍。单是 1998- 2001 年,这三个国家就流入移民 360 万人。长 期以来大量输出移民的欧洲也开始大量吸纳国际移 民。1999- 2001 年,大约 450 万移民进入欧盟 15 国境 内。富裕国家的大都市的国际化现象令人咋舌。国际 运输和全球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移民无须切断 与故乡的联系,不必在两国之间作出永久性选择。21 世纪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不再是民族国家的出生证 明,而是代表国际身份的文件— ——护照。民族国家认 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均受到考验。大规模的 合法和非法迁徙,促使国家控制境内事务的能力日益 衰弱,甚至对其境内的人口数也越来越无法明确掌 握。全球化的新迁徙运动,也已经强化了长久以来大 众对于大规模移民的仇视,并对群体文化的认同产生 威胁感和抗拒心理。[6] (五)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现代性悖论 现代性悖论是霍布斯鲍姆民族主义观最重要的
一、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特点
(一)“民族”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与现代性 霍布斯鲍姆在比较分析了各种“民族”概念之后,
得出的结论是“ ,民族”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民族”概 念到今天,已被滥用到足以混淆是非,不具任何严肃 意义的程度。不论是民族的主观认定还是客观标准, 都不能令人满意。霍布斯鲍姆本人对“民族”概念没有 给出确切定义,而是认为,当任何一个足够大的人群 宣称他们属于同一民族时,就可以接纳他们的自我认 定,视为他们对“民族”的暂时假设。但霍布斯鲍姆也 指出,我们不能只从政治人物宣称他们是在为“民族” 奋斗,就假定那个“民族”的人们已认为他们属于同一 民族,对此需要进行具体的和历史的探讨。霍布斯鲍 姆认为“民族”这一概念并非“与人类历史共久长”,直
基 金 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变迁研究(1930-1990)”(项目编号:11BSS002)、江西师范大学研 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现代性与全球化: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反思”(项目编号:YJS201207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颜 英(1977-),女,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30022
31
到 18 世纪,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才出现。[2]现代民族国 家是民族概念的主要建构者,民族概念既需要主观认 同,也需要注意其历史实践。划分民族既有客观标准, 也有主观标准,有时用单一标准,有时则交杂着各种 标准,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二)民族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性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三 者均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的基本特征。“民族”与“民族主义”也同样属于现代性 之生成。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 权国家是息息相关的,现代民族国家即是主权国家、 民族性与现代性三者的融合形式。因为形成一个近代 意义的民族国家至少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就是国家独 立(有稳固的政府和主权性的国际地位)与人民民主 (多数国民命运要与国家息息相关)。[3]人民与国家,是 “民族”建构的两大主体。“民族”具有强烈的国家色 彩,民族与国家几乎是不可分离的。“民族主义是一种 特殊形式的爱国主义”。[1](181)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主义 早于民族建立,不是民族创造了国家和民族主义,而 是国家和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民族主义无疑地是 现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4] 社会人类学家盖尔纳 (Ernest Gellner) 并不否认前现代也可能形成类似民 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东西,但霍布斯鲍姆却认 为这些只是“民族主义原型”,它并没有与以特定领土 为单位的政治组织建立必然联系,因此并不是民族主 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必然联系,是了解民族主 义最重要的关键所在。 (三)民族主义的建构者是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的强化剂乃是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形 成与发展源于民族国家的人为建构。霍布斯鲍姆在一 定的意义上认同安德森所说的“民族是想象的共同 体”。民族是民族主义想象的产物,我们可以借助民族 主义来预想民族存在的各种情况;但是,霍布斯鲍姆 也严格地指出,真实的民族却只能是历史实践的产 物。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与民族主义不是固有的,乃 是人为建构的。霍布斯鲍姆强调在民族建立的过程中
2012 年第 5 期 NO.5,2012
理论与现代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2-09 Sep,2012
现代性悖论与全球史观
—— —论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的特点与价值
颜英
摘 要: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从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维度进行审视,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理 论的高度。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三者均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是其本质特征。但民族 主义存在现代性悖论,即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强化剂,而全球化则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霍布斯鲍姆的 民族主义研究,在方法论上对全球史和新社会史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在战略对策上对于民族国家 的建设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民族主义具有历史性与阶段性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它只 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是现代性的一个表现。 民族既须具备客观基础,但也需要国家建构和维护, 更需要人民认同。民族不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社会实 体。霍布斯鲍姆指出,民族不但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 而且是一种相当晚近时期的人类发明。“民族”不是凭 空创造的,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霍布斯鲍姆指 出,民族问题,实则牵涉到政治、科技与社会转型。民 族并不只是领土国家或民族情操的产物,同时也深受 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标准化的民族语言,无论 是口语或书写文字,若不借助于印刷术的发明、识字 率的普及,还有公立学校的广泛设立,将不可能出现。 民族以及相应的民族活动,都应该纳入国家体制、行 政官僚、科技发展、经济状况、历史情境与社会背景下 进行讨论。 19~20 世纪是民族主义的盛世,当前,民族主义已 经被全球化所严重侵蚀,未来的民族主义将被边缘 化,再难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与国际政治话语的主 流。霍布斯鲍姆从历史角度考察了民族概念与民族主 义演化的历史,勾勒出六个基本阶段:1780 年以前,属
于“民族主义原型”时期,民族主义尚未成型。 1780~1870 年,属于“民族”与“民族国家创建”(在西 欧)时期,自由民族主义占主导地位。1870- 1918 年,属 于“民族主义转型”时期,自由民族主义观点逐渐被放 弃,非国家民族主义、右翼民族主义等主导了民族主 义潮流。1918~1950 年,属于“民族主义最高峰”时期, 民族认同等于国家认同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民 族运动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且陆续衍生出欧洲民 族主义的新变形。欧洲民族主义的主流,是老牌民族 国家的民族主义以及各民族的恢复国土主义。右翼民 族主义得势,与经济大萧条有密切关系。1930 年代中 期,民族主义与左派逐渐结盟,一直影响到 1970 年代 之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1950~1989 年,属于 强权体系下的民族国家的相对稳定时期。1989 年冷战 结束和苏联解体以来,随着世界体系重组和全球化加 剧,民族主义尽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还会继续发挥作 用,但已经过了其鼎盛期,而处于日益受到全球化力 量的侵蚀和衰退时期。关于民族主义的未来,霍布斯 鲍姆预言“ :虽然民族主义耀眼如昔,但它在历史上的 重要性已逐渐西斜。它不可能再现 19 世纪或 20 世纪 早期的风采,再度化身为全球各地的政治纲领。它至 多只能扮演一个使历史复杂化的角色,或充任其他发 展的触媒。”[2](183)霍布斯鲍姆认为,强权体系瓦解、苏联 解体与深度全球化,决定了民族主义在未来历史中难 以再充当显要角色。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大部分 地区的民族国家出现了明显的碎片化,民族分离主义 有所加强。
32
人为因素的重要性。这些人为因素包括激发民族情感 的宣传与制度设计等。霍布斯鲍姆指出,民族并非天 生的,也不是上帝对人类的分类,而是民族主义的建 构。民族主义时而利用文化传统作为凝聚民族的手 段,时而因应新民族成立的需要而将文化传统加以革 新,甚至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调。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 明》一书中指出了民族主义者的“发明传统”对于民族建 构和民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醒历史学家不要 被这些“被发明的传统”误导,因为这些关于民族的概 念“本身必须包含一种建构的或是‘发明’的成分”。[5]
理论特点。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悖论是,民族国家是民 族主义的强化剂,而全球化则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 正是民族国家创建和激发了民族主义,而全球化却不 断侵蚀和消解民族主义。就民族主义而言,影响其发 展的力量主要是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这两个现代性的 基本要素。其中,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主要建构力 量,基于自身的建立、维护、巩固和壮大的需要,推动 民族主义发展;而全球化则是主要的抑制和消解力 量,使得民族主义得以缓和、冷却和逐渐消散。吉野耕 作不同意霍布斯鲍姆的民族消解说,提出“民族活性 化”说,认为情感归属与人际纽带需要“民族复兴”。[7] 与霍布斯鲍姆一样,海斯也认为民族主义具有现代性 悖论,但其表现为民族主义与普世化的现代性一体两 面。海斯揭示出“ :工业革命虽则具有世界主义的可能 性,事实上却是大半民族主义化的。”[4](228)
反思民族主义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是战后西 方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1962 年 7 月《过去 与现在》杂志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召开了一次关于欧洲与非洲民族主义的会议,霍 布斯鲍姆作了题为“19 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民众观点” 的报告。会议的目的旨在探索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问 题,特别检讨了西方学术界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个共同 假设,即西欧民族主义的历史,能够提供理解新兴世 界的民族主义的普遍模式。[9]霍布斯鲍姆虽然努力践 行全球史观,但也受到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并限于 所获得的史料与知识背景而没有完全展现。霍布斯鲍 姆虽然明确表示反对西方人的种族中心论、种族优越 论以及西方人“完全不合理的自我满足感”,但也承认 西方国家在 19~20 世纪成为“人类的主人”。20 世纪历 史发展的动力主要仍然是外源性的。非西方民族国家 极力模仿的仍然是西方民族国家的社会进步模式,而 此外则没有其他的可操作性模式。[10]19 世纪虽然创造 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但却是“欧洲时代”, “对于世界上 其他民族来说,在这个时代,其以往的所有历史,不论 有多悠久、多杰出,都到了必须停止的时候。”[11]同时, 霍布斯鲍姆还承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主题仍然是 倾向欧洲中心观点,甚至可以说是特别针对发达地区 的讨论。[2](1)整体看来,霍布斯鲍姆的社会历史观经历 了一个由“西方中心论”到“全球历史观”的思想转变 过程。但难免表现出全球历史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矛 盾与冲突。[12]
关键词:霍布斯鲍姆;民族主义;现代性;全球史 中图分类号:D0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5-0031-07
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是英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新社会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他 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学养和深切人类关怀的历史学 家。其民族主义研究,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时间维 度,从政府、知识分子和民众三个主体维度,从唯物史 观、全球史观和新社会史三个方法论维度,使得民族 与民族主义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具体的理解。民族主 义在塑造和再造现代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是显而易见的。[1]霍布斯鲍姆在《对民族主义的一些思 考》(1972)一文里指出了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与人们对 它的重视程度的不相称性。霍布斯鲍姆本人高度重视 民族主义这一现代社会现象,他以一个社会历史学家 的眼光,在综合分析各种民族概念与民族主义观点的 基础上,严肃认真地审视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并 以全球化的视野展望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