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时态逻辑在“狭义相对论”视域下的困境与出路
狭义相对论 (2)PPT讲稿
实验结果:以太不存在.表明在所有惯性系里, 电磁规律都相同,光速都是c.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美国物理学家。1852 年12月19日, 1837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任芝加 哥大学教授,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 美国科学院院长;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 院士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31年5月9 日在帕萨迪纳逝世。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 改革家,相对论的创始 人,主要科学业绩:
•早期对布朗运动的研究 •狭义相对论的创建 •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1905年创建的狭义相对论 •1916年创建的广义相对论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用量子理论说明了固体热容 与温度的关系 •1912年用光量子概念建立了光化学 定律 •1916年提出自激发射和受激发射的 概念,为激光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 础 •1924年提出了量子统计方法--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法。爱因斯坦用广义 相对论研究整个宇宙的时空结构
狭义相对论 (2)课件
“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 不安的乌云,----”
热辐射实验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量子力学
相对论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 一切就有了光明; 但是,光明并不久长,魔鬼又出现了, 上帝咆哮说:“让爱因斯坦降生吧”, 就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
一个相对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 内部所发生的力学现象不会受到该参照系运动 的影响.
二 伽里略坐标变换
推论:
所有惯性系里,力学现象遵从相同的规律 因此所有惯性系从力学角度看都是等价的,不 存在绝对静止的惯性系.
二 伽里略坐标变换yຫໍສະໝຸດ y’Ku K’
o ut
O’
狭义相对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标准钟的走时率 , 钟慢效应是因为不 同惯性参考系对钟
和 测量 造 成 的 。
参考系来 “ 量度” 乙中发生的该事件时 , 依据洛仑兹坐标
基 本假 设 之 一 的 “ 相 对性 原 则 ” 以及 对 时 间本 质 的理 解 。 因为 根据 相 对 性 原 则 , 两 个 做 相 对 运 动 的惯 性 参 考 系 ,
不依靠其它参照系就无 法区分哪一个 在做相对 运动哪
一
个相对静止 , 这就表 明各惯 性参考系是 “ 平 权的” , 即
— —
V0 1 . 3 0 No . 3
J u n . 2 0 1 7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1 5 4 9 ( 2 0 1 7 ) 0 3 - 0 0 9 7 - 0 4
D OI : 1 0 . 1 1 8 6 3 / j . s u s e . 2 0 1 7 . 0 3 . 2 0
引 言
二 十世 纪 初 , 爱 因斯 坦 等 人 以 “ 相对性原则 ” 和“ 光
( B= u / c , 后同) 。反之, 在 甲中发生了同样一个事件 , 所
经 历 时 间 间 隔也 是 △ t 。从 参 考 系 乙来 “ 量度” 时, 这 一
事件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T . = A t /, / 1 一 。 这就产生了
有重要意义。
个问题 , 即将具有相同走时率 的两只时钟放在两个 相
对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中, 在这两个惯性参考 系中的观察
者 都会 观察 到 自己 的 钟 走 得 更 快 , 而对方 的钟走得慢 ,
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一、经典力学的时空观1. 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经典力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学理论,其时空观是以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为基础的。
根据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时间是绝对的,所有物体的运动在一个共同的绝对时间下进行。
•空间是绝对的,存在一个共同的绝对空间,物体的位置可以准确地确定。
•物体的运动由牛顿的三定律描述,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2.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在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的情况下,经典力学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
这引发了人们对时空观的重新思考。
二、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物理理论,它基于不变速度光原理建立了新的时空观。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不同参考系下的时间和空间测量可能是不一样的。
•光速是不变的,无论在任何参考系下,光速始终保持不变。
•物体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这意味着需要无限的能量才能将物体加速到光速。
2. 狭义相对论的重要结果狭义相对论引入了著名的洛伦兹变换,它在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狭义相对论还得出了以下重要结果:•同步性是相对的,不同参考系下的时间同步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高速运动中,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观察者看来是不同时发生的。
•长度收缩效应,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的长度在运动方向上会发生收缩。
这意味着物体在高速运动中看起来比实际要短。
•时间膨胀效应,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的时间流逝会变慢,这意味着高速运动的物体的时间比静止观察者的时间要慢。
三、经典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对比1. 时间和空间观的差异在经典力学中,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绝对的,而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第3章 狭义相对论
c
d
d t1 c
v cv
d t 2 cv
t1 t 2
结果:观察者先看到投出后的球,后看到投出前的球.
解释天文现象的困难
夜空的金牛座上的“蟹状星云”,是900多年 前一次超新星爆发中抛出来的气体壳层。
B
A c V c
l
l tB c
vx
v x u u 1 2 v x c
v y u2 vy 1 2 u c 1 2 v x c
2 v u z vz 1 2 u c 1 2 v x c
vz u2 v 1 2 z u c 1 2 vx c
一维洛仑兹速度变换式
vu v vu 1 2 c
2
x k( x ut)
x x ut 1 (u c )
u t 2 x c 2 1 (u c )
2
t
u t 2 x c 1 (u c )2
t
时空变换关系
S S
x
x ut u 1 2 c
2
正变换
y y z z u t 2 x c t u2 1 2 c
vy u2 v y 1 2 u c 1 2 vx c
dy
u 1 2 vx dt c dt u2 1 2 c
2 vz u v 1 2 z u c 1 2 vx c
洛仑兹速度变换式
正变换 逆变换
vx u v x u 1 2 vx c
vy u2 v y 1 2 u c 1 2 vx c
S S
逆变换
u 1 2 c y y z z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面临淘汰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面临淘汰:(我怎么认为不管是火车上的人还是地面上的人,看火车上面灯发出的光效果都是一样的啊,因为光源是随着火车运动的……不懂了,脑子不好使!)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系列理论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改变了科学家们对世界的认识,其中就包括狭义相对论。
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狭义相对论一个世纪,今天科学家居然发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居然是错的!这实在是太惊人了!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狭义相对论一个世纪了,11日,天文学家们聚集在英国华威大学举行2005物理学会议,在纪念这一科学巨匠的同时,科学家们也提出一个惊人论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基础、爱因斯坦众多理论中不变的准绳——光速正在变慢,因此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面临淘汰。
英国《卫报》4月11日消息,剑桥大学天文学院的迈克尔-墨菲教授说:“我们将在这里宣布一些惊人的发现。
这些发现暗示出宇宙间存在一种关于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更基本的理论,而狭义相对论作为它的基础实际上是错误的。
”爱因斯坦认为光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而这一前提支撑了他的许多伟大的理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根基。
如果光速不是恒定不变的,这不仅意味着爱因斯坦本身的研究有问题,而且摧毁了现代物理学的根基!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报导说,墨菲认为光的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他说:“事实证明,狭义相对论可能非常接近真理,但是它错过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就是通向一个全新的宇宙和一套新的基本原理的门把手。
”在研究过程中,墨菲的科研小组并没有直接测定出光速的改变,而是分析了来自遥远恒星的光。
这些光到达地球需要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可以观测到光传播的早期,宇宙的基本原理是怎样起作用的。
天文学家们通过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观测发现在光传播到地球的过程中,某一波段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这就说明度量电磁力的精细结构恒量从大爆炸以来已经改变了大约0.001%,而光的速度与精细结构恒量有关。
20200126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
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Benjamin Peng 20200123狭义相对论已经深入物理学,任何轻描淡写都不能彻底解决狭义相对论对物理学的影响、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1.狭义相对论的矛盾与不相融性再次审视狭义相对论包含的多条内容,可以发现每条内容都与经典物理学、数学或哲学原理不相融。
(1)光速相对性狭义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与经典物理学的“光速不具有相对性”并不等价。
前者抛弃了光需要传播介质;后者正是基于光需要传播介质。
前者认为光属于物质的范畴;后者认为光属于波的范畴。
前者的洛伦兹变换无形之中将光相对于观测者的速度作为“光速”;后者仍然遵从了波速的定义。
前者先将光速相对化(相对于观测者的速度)然后再将光速用假设原理的方法将其绝对化,这就产生了矛盾,也是其他后续矛盾、佯谬、悖论产生的根源;后者遵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假设本质上是将任何一个参考系定义为电磁波所在介质的参考系,这个电磁波所在介质的参考系就是以太参考系,这又回到了经典物理学的惯性参考系。
狭义相对论在形式上企图抛弃电磁波传播介质,实质上却依赖于电磁波传播介质。
(2)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本质上描述的是物理规律的一致性原理。
在衡量电磁理论中麦克斯韦方程是否满足物理规律的一致性时,却用是否满足伽利略相对性来代替了是否满足物理规律的一致性。
这种替代是不等价的。
(3)协变性狭义相对论虽然没有明确表述物理方程在各个参考系之间变换时应具有相同的形式,但本质上肯定了物理方程的协变性。
从数学上可以证明,线性方程对非线性变换不具有协变性;非线性方程对线性变换也不具有协变性。
狭义相对论盲目的强调协变性是不符合数学规律的。
(4)电磁理论的相对性问题狭义相对论解决了电磁理论在相对时空中的相对性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电磁理论对伽利略变换的相对性问题,这一问题仍然存在。
(5)电磁波传播介质狭义相对论中,抛弃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将导致电荷的电磁辐射悖论。
狭义相对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狭义相对论⾯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争鸣论⽂》引⾔⼆⼗世纪初,爱因斯坦等⼈以“相对性原则”和“光速不变原则”为基础,建⽴了狭义相对论,它对近代物理学起到了巨⼤的推动作⽤,但也引起了众多的质疑和争论。
直到已经过去了⼀百多年的今天,对它的质疑和争论依然不休[1]。
因此,厘清狭义相对论所⾯临的困难及相关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之道对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1狭义相对论内⾯临的问题1.1孪⽣⼦佯谬的理解问题⾸先对狭义相对论孪⽣⼦佯谬的产⽣做简单的回顾。
设甲⼄两个惯性参考系,假定⼄相对甲以速度u做匀速直线运动,⼄中发⽣⼀事件,时间间隔为Δt,当从甲参考系来“量度”⼄中发⽣的该事件时,依据洛仑兹坐标变换公式,事件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T甲(β=u/c,后同)。
反之,在甲中发⽣了同样⼀个事件,所经历时间间隔也是Δt。
从参考系⼄来“量度”时,这⼀事件所经历的时间间隔T⼄。
这就产⽣了⼀个问题,即将具有相同⾛时率的两只时钟放在两个相对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中,在这两个惯性参考系中的观察者都会观察到⾃⼰的钟⾛得更快,⽽对⽅的钟⾛得慢,换⾔之就是“挛⽣⼦佯谬”,即孪⽣⼦甲、⼄,甲始终留在地球上,⼄则乘飞船作宇宙航⾏,他们都会认为对⽅⽐⾃⼰年轻,那么,当⼄返回地球时,谁更年轻?对于这⼀问题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种观点:第⼀种观点认为,“孪⽣佯谬”可以在狭义相对论范围内解决。
认为动钟的⾛时率并不真正变慢,⽽是坚持标准钟的⾛时率,钟慢效应是因为不同惯性参考系对钟和测量造成的。
第⼆种观点认为,“孪⽣佯谬”可以在狭义相对论范围内解决。
但与第⼀种观点不同,认为动钟的⾛时率变慢,并通过⽐较复杂的运算得出外出旅⾏的双⽣⼦⽐地球双⽣⼦年轻[2]。
第三种观点认为,“孪⽣⼦佯谬”需要求助于⼴义相对论。
但发现这类研究并没有给出精确解,⼤多是进⾏了各种简化处理,⽽且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如⽂献[3]:当以地球为参考系计算时,认为加速和减速阶段远短于匀速运动阶段,忽略加速和减速阶段,得出地球时(T)与⽕箭时(τ)的关系,即出外旅⾏的时钟⽐静⽌钟要落后⼀些时间。
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
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作者:吴新民来源:《中州学刊》2010年第02期摘要:时态与模态总是相互依存的,主客时间是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主观模态则是对事物的模态认知。
那些不断指向可能“将来”的“现在”,总是携带着必然的“过去”,并且,必然的“过去”,也通过“现在”与可能的“将来”勾连起来。
因此,人们常说:了解历史就是为了现在更好地掌握将来。
阐明了存在与时间、模态与时态等问题,主、客观时间的特征和时态因素与模态因素的关系就得以显现,对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的认知也可以深化一步了。
关键词:存在与时间;模态因素;时态因素;知觉单元中图分类号:B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2—0159—05时态命题是命题中含有时间因素的命题,时态命题的真假依赖于说出它的时间。
模态命题是涉及必然性和可能性等这些模态概念的命题,这类命题的真假不完全由支命题的真假所决定:A为真时“必然A”未必真而A假时“可能A”也可能假。
因为,世界的存在是神秘的,虽然唯有事实可以说出,但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既在事实,却也在事实之外。
摩尔说:“在一种情况下,物质事物确实真的存在,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我的感觉确实真的存在。
因而,关于物质事物须要问的问题,不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定任何相应于我们的感觉的事物存在,而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定物质事物不存在,因为它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感觉的存在有完全相同的证据。
”①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一瞬间就骤然产生的,而是在产生之前就已经逐渐地有了萌芽形式的孕育过程,并且,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在形成之后,也不是就完全静止了,而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也就是说,人们如果坚持“世界是事物的总和”,这就意味着否定了几何——物理空间以外的空间,否定了现实世界以外的可能世界。
一、人的自身时间化活动和命题的模态与时态因素人们如果从逻辑性的空间和可能性的角度出发,只能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不能说“世界是事物的总和”。
狭义相对论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狭义相对论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超光速问题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信条.超光速是人们一直想找到的现象,资料显示:在天文观测方面,已观测到60多个超光速射电源(类星体),它们的膨胀速度一般都达到光速的数倍甚至几十倍,例如类星体3C345中两个子源的分离速度超过45倍.从数据上看似已经找到了超光速,但这并不是狭义相对论所定义的速度,狭义相对论所谓的速度必须是对实物粒子进行当时当地测量而得的,因为不同时不同地测得的速度、时间等概念已经没有意义.速度有很多种,比如拿着一只激光笔射向远方的一堵墙,然后转动激光笔,那么墙上的光斑就会迅速地移动,如果距离足够远的话,光斑的移动速度就可以超过光速,但这样的速度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速度,因为狭义相对论要求的速度必须能携带信息,比如光或任何实物粒子都可以携带信息,但光斑的移动以及射电源星体的分离速度是不能传递信息的,它只是一种概念上的速度.2运动的相对性及参考系的平权问题运动的相对性在中学参考系一节中就讲到,人们普遍认为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加速运动也是相对的,实际上加速运动并不是相对的,因为一个真正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必须受到一个力源的作用,它并不是不可区分的.比如在两观者的身上各放一个弹簧振子,通过观察对方的弹簧振子有没有发生形变就可判断谁在做真正的加速运动,加速运动的不可相对性是理解双生子效应的关键.其次,狭义相对性原理说一切惯性系平权,即物理规律在惯性系中都是一样的,说明狭义相对论只承认惯性系之间是无法区分的,而广义相对论却认为所有参考系都一样,因此很多人会认为这两个理论是矛盾的,必然有一个不对,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两套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与时空背景不同.狭义相对论研究的是无引力的平直时空.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有引力的弯曲时空,广义相对论认为所有参考系平权是基于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即引力所产生的效果与加速运动所产生的效果无法区分.比如加速运动电梯里的人并不能分辨自身的重力来自于加速运动还是引力作用,于是非惯性系就失去了特殊性,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相等也仅仅是指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一致,而且是局域的等效,并不是说引力与加速的物理本质一样.因为引力场是有源场,是汇聚的,而“加速场”是平行的,它们在全空间内不可能等效.而在狭义相对论里是没有引力的,没有引力,自然不涉及引力效果与加速效果无法区分的问题,自然认为非惯性系与惯性系是不平权的了.3时光倒流问题时光倒流问题是狭义相对论出现后,人们对于时空幻想最多的问题,因为时光倒流可以引发很多很奇特的事情,那么到底会不会发生时光倒流呢?很多人认为是可以的,因为同时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一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相对的.比如A 举手和B举手这一事件,在不同的观者看来它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不一样,可以是A先举手,也可以是B先举手,然而并不是这样的.仔细一想会发现A举手和B举手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即A举手与B举手没有任何联系,互不影响,这样的时间顺序当然是可以颠倒的.一旦有因果联系的两事件先后顺序就不可能颠倒,比如A是B的母亲,那么B的存在就与A有了因果联系,一旦出现时光倒流就会出现B回到过去将其母亲杀死而B到底存不存在的问题,显然这样的事件是科学家无法接受的.其实还可以从熵增加原理的角度来看待时光倒流问题,即封闭系统的熵(混乱程度)总是在不断地增大,就好比用挡板把A气体和B气体隔开,然后抽取挡板,随着时间的流逝A与B气体必然会混为一团,而且时间越长会越混乱,然而时间倒流就意味着A与B气体会自然地回到最初的状态,这显然不可能.再比如一座建筑物被风化后其损失的泥土分子已经散失在各个地方,并形成新的泥土被建成了另一座建筑物,依次循环,原来建筑物的泥土分子混乱度越来越大,时间倒流就意味着这些泥土分子又能自发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是不可能的.熵其实就是时间的方向,熵增加的过程就是时间流逝的过程,熵增加原理的成立就意味着时间的不可倒流.还有人认为只要速度达到光速就可实现时光倒流,然而达到光速需要的能量是无穷大,可惜宇宙所拥有的能量是有限的,故也不可能.4测量与观看问题狭义相对论里全都是测量问题,而且是对事件的当时当地测量,因此动尺收缩、动钟变慢效应等都是测量而造成的,很多人容易理解成是观看造成的,测量则不会发生这些效应,其实正是由于测量才会产生这种现象.首先看动钟变慢效应,如图2所示,要想做到当时当地测量,就必须在参考系中充满观者,这些观者拿着事先校准好的钟且只对经过自己身边的事件进行测量.设在S系事件发生于(t 1,x1)时,S′系为(t1′,x1′),此时校准好两钟的时间使。
狭义相对论的发展史
狭义相对论的发展史狭义相对论是一门探讨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并发展起来。
狭义相对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磁学理论。
19世纪末,电磁学理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使人们对电磁场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当科学家们试图将电磁学理论与牛顿力学统一时,却遇到了困难。
根据经典力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应该是一个固定值,而根据电磁学理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应该受到空气中电荷的影响。
这一矛盾引发了科学家们对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重新思考。
在此背景下,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原理和等效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指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值,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等效原理则认为,惯性系中的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成立。
这两个基本假设打破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结构的认识。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爱因斯坦推导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变换,描述了时空坐标系的变换规则。
洛伦兹变换使得时间和空间的测量在不同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对性,即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会影响到时间和空间的测量结果。
这种观念的提出颠覆了牛顿力学中绝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引发了科学界的轰动。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科学界对这一新理论持有怀疑态度。
然而,随着实验证据的不断积累,狭义相对论逐渐被证实。
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以及后来的时间膨胀实验等都提供了对狭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狭义相对论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学概念和理论。
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关系E=mc²,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
此外,爱因斯坦还发展了相对论力学,解决了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和电子的相对论运动等。
狭义相对论的发展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也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狭义相对论的不完全推导及其意义
狭义相对论的不完全推导及其意义伽利略在他杜撰的乘坐大船(Salviati)的经历中,从假想实验中总结出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真理:从一艘匀速且没有晃动的船中发生的任何一种现象,你是无法判断船究竟是在匀速运动还是在停着不动。
上升为物理学原理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它表明,在一个惯性系内,无论通过什么样的力学实验都无法判断惯性系自身的速度。
这里没有匀速且晃动的Salviati大船其实就是一个惯性系。
由力学相对性原理及绝对时空观的思想可建立起伽利略变换。
设K,K’系为相对运动的两惯性参考系,K系静止,K’系沿着x轴方向以速度u相对于K系运动,且t=0时两参照系的原点重合(约定后面关于此惯性系统的讨论都基于这种简单模型),则两参照系之间有如下关系:x' = x–ut v’x=v x-u a’x=a xy' = y 对t求导v’y=v y⟹a’y=a y⟹z' = z⟹ v’z=v z a’z=a zt' = t这里第一组公式叫伽利略变换,从上述推导可看出牛顿第二定律F=ma在伽利略变换下保持了数学形式的不变性,于是可知由牛顿三定律导出的经典力学方程在伽利略变换都具有协变性,即伽利略变换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对称操作,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事实之上,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即绝对时空。
为了导出狭义相对论的一些结论,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一些物理学上最基本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有关时空的度量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无从谈起狭义相对论。
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又改怎么去度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谈到时间和空间,因为这是两个非常平凡的基本概念,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
牛顿和伽利略认为,时空是绝对的,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指出“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相似和不变。
”,“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流逝和外在的任何情况无关。
伽利略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狭义相对论,当物体相对于观察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时间会变慢,长度会缩 短。这被称为时间相对论和长度收缩效应。此外,狭义相对论还提出了质能等效原理,即质 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总的来说,伽利略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时空结构。伽利略时空观 适用于低速和低能量的情况,而狭义相对论适用于高速和高能量的情况。狭义相对论的发现 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我们对时空的理解。
伽利略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
伽利略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是两种关于时空结构的不同观点。
伽利略时空观是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雷在16世纪提出的。根据伽利略时空观,时 间和空间是独立的,绝对的,而且是相对于观察者的。这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度量是相对的 ,不受物体的运动状态影响。在伽利略时空观中,时间是普遍的,所有观察者都会得到相同 的时间流逝速度。
然而,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对伽利略时空观提出了挑战。根据狭义 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且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影响。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对于所有惯性观察者都是恒定的。这导致了一些 奇特的效应,如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伽利略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
浅谈如何正确理解狭义相对论
浅谈如何正确理解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已被科学界接受,但在对它的理解上,仍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爱因斯坦花大量篇幅阐述“坐标系”、“方程的不变性”,实质内容是什么,始终含糊其词。
人们不容易看清理论的真实意图,产生了双生子佯谬,至今未能解决,成为相对论的巨大隐患,本文指出相对论的实质性内容,消除双生子佯谬,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维护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是运动学狭义相对论是运动学,它不追究产生运动的原因。
相对论速度合成法是运动学结论,一切运动,无论是匀速或加速,都要遵守。
2.洛伦兹变换不能直接测量核实说的是两个惯性系之间测量同一事件的变换关系,两系之间速度为v,无撇的是静系,有撇的是动系。
既然两系间速度为v,就无联系,是隔绝的。
如果有人从静系出发,赶到动系去核实测量结果,他的速度一定大于v,已不能代表静系的观测者,所以无法核实。
洛伦兹变换成为无法核实的虚拟变换,是不可测的。
不允许一个系的观测者到另一系去核实测量结果,这就是隔绝的含义,于是有结论1:洛伦兹变换不可测,相对论中惯性系间彼此隔绝。
所以,由洛伦兹变换导出的“钟慢”也不能直接测量。
由于对结论1缺乏认识,出现了双生子佯谬,爱氏不能回答,回避之。
后来有人宣布用广义相对论可证明乘飞船者年轻[1],这种证明不对,本文不研究广义相对论,将在讨论广义相对论的文章中作出说明。
双生子实验企图核实“钟慢”,违反惯性系间隔绝的规定,不允许作此实验,有结论结论2:相对论中禁止提出双生子佯谬实验。
乘飞船旅行是可实现的事件,到底谁年轻,总得回答。
飞船在起飞和返回阶段作加速运动,若很短暂,匀速飞行时间又很长,那么仍可在狭义相对论内讨论,不必搬到广义相对论中。
地球上的人看见乘飞船者年轻,飞船上的人看见地球上的人年轻,出现矛盾,只能运用逻辑的力量,才能获得解决,答案是两人衰老程度一样,他们经历的时间一样。
这样理解,捍卫了牛顿时空观,捍卫了狭义相对论。
运动钟的“钟慢”不可核实。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企图核实钟慢,把两个原子钟在地面对准,一个放上飞机作环球飞行,回来后和地面原子钟对比,宣布发现时间差异,差异中包含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成就与困难
狭义相对论的成就与困难1905年,爱因斯坦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导出“洛伦兹变换”,建⽴起相对论(即今天所说的狭义相对论)的⼤厦。
他给出了惯性系中“动尺缩短”、“动钟变慢”、“质能关系E=mc2”、“双⽣⼦佯谬”等重要⽽新奇的结论。
相对论突破了⽜顿理论的框架,展现出全新的物理体系和全新的时空观。
爱因斯坦指出,⾃⼰的相对论与⽜顿的经典物理学的关键差别不在“相对性原理”,⽽在“光速不变原理”。
因为伽利略早就正确地阐述了相对性原理,⽜顿在⾃⼰的⼒学中也应⽤了这⼀原理。
只是洛伦兹等⼈为了解释迈克⽿孙实验,对相对性原理产⽣了怀疑,把⽔搞得有点浑。
爱因斯坦说,我本⼈只是坚持了这⼀原理,并⽆特别的创新。
爱因斯坦认为,⾃⼰最⼤的突破是认识到光速是绝对的,真空中的光速不仅在同⼀惯性系中是均匀各向同性的,⽽且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关。
上句话的前⼀半说“光速在同⼀惯性系中均匀各向同性”,这是⼀个“约定”,即“规定”。
只有做了这⼀“约定”,才可以校准不同地点的钟,从⽽可以在全空间定义统⼀的时间(这⼀点我们将在第九章作详细讨论)。
应该说,这⼀约定是建⽴相对论的前提。
“光速不变原理”则是指上句话的后⼀半,“光速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关”。
这⼀原理的意思是,相对于光源静⽌的观测者,迎着光束以速度v1相对于光源运动的观测者,以及顺着光的前进⽅向,以速度v2远离光源的观测者,测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是同⼀个c值。
这确实是让⼈难以理解的。
⽽且,承认“光速不变原理”,就意味着必须承认“同时”这个观念不再是绝对的,⽽成了相对的。
这就是说,在⾼速⾏驶的⽕车上,车上的⼈认为车头与车尾“同时”发⽣的两件事,在静⽌于地⾯上的观测者看来,不再是同时发⽣的。
当然,由于⽕车速度不够⾼,在⽇常⽣活中这⼀效应看不出来,但是如果⽕车速度接近光速,这⼀效应将⼗分明显。
理解“光速的绝对性”,及其导致的“同时的相对性”,是⼗分困难的,这个难题曾经困扰了爱因斯坦很长时间,⼤约在⼀年以上。
命题时态逻辑在“狭义相对论”视域下的困境与出路
命题时态逻辑在“狭义相对论”视域下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命题时态逻辑是以中世纪及近代的语法时态研究为基础建立的。
二十世纪中期,逻辑学家通过研究日常时态命题,提取出将来、现在与过去三种时态并建立了将它们作为基本算子的命题时态逻辑形式系统。
但这些系统被认为在哲学上预设了一个“绝对现在”的存在以及时间的绝对性,与已经出现的“狭义相对论”在对时间的表述上存在矛盾。
本文认为这些矛盾主要体现为三个困境:首先是“狭义相对论”对同时性的理解会与命题时态逻辑的一些公理相互矛盾,其次是被认为很重要的A-series和B-series在命题时态逻辑中产生的不自洽在某种程度上将不在“狭义相对论”视域下产生,最后是“狭义相对论”会在时间本体论方面对命题时态逻辑提出挑战。
不过,走出由这些矛盾造成的困境是可能的。
文章最后将会简要阐述以“狭义相对论”为基础建立的时空逻辑形式系统。
关键词:命题时态逻辑;狭义相对论;时空逻辑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is based on the medieval and modern study of grammatical tense.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logicians extracted that future tense, present tense and past tense and used them as basic operators to found a lot of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formal systems through researching ordinary temporal statements. But these systems are considered to presuppose the existence of an “absolute now” and the absoluteness of time philosophically, which contradicts “special relativity” on the prehension of tim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contradictions: firstly, the meaning of simultaneity in “special relativity” will contradict some axioms of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secondly, inconsistency which comes from two important concepts A-series and B-series in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will not exist in the sight of “special relativity” in some sense; lastly, “special relativity” will challenge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on ontology of time. However, getting out of plights caused by these contradictions is possible. And a spatial-temporal logic formal system based on “special relativity” will be stated briefl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Keywords: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special relativity; spatial-temporal logic一、引言 (4)二、命题时态逻辑系统 (6)(一)Kt及其线性扩张 (6)(二)分支命题时态逻辑系统 (10)三、三重困境 (15)四、向时空逻辑的转变 (18)(一)转变的可能条件 (19)(二)命题时空逻辑 (21)五、总结与期望 (23)参考文献 (24)时态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
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专题讨论)——描述理论的困境
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专题讨论)——描述理论的困境翟锦程;方义【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6【摘要】罗素在他的摹状词理论中,从研究专名开始,即表示殊相的简单符号,而且这个符号没有进一步的符号,从而保证专名直接指向对象。
然而指称对象的方式并不都是通过专名,还有摹状词,而为了使摹状词有专名的作用需要对其作出分析。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专名径直指向对象而没有涵义,而它的意义由殊相的存在决定。
逻辑专名在罗素看来,是亲知知识的对象;而普通专名则是伪装的摹状词。
摹状词是不完全的符号,不是表达式,它的意义不需要通过特称来获得,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有意义。
维特根斯坦的命题图画的理论受罗素摹状词理论很大的影响。
摹状词能否成功指向对象是命题图画理论成功的必要条件。
专名与摹状词是否同义、专名与摹状词作用是否相同等都需要在描述理论中作出分析和说明。
【总页数】4页(P1-4)【作者】翟锦程;方义【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160;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1【相关文献】1.论分析哲学传统下的形而上学复兴的新路径——从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视角看2.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方向硕士、博士专题讨论课瓦格纳专题讨论与写作:瓦格纳歌剧乐剧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终曲3.现状、困境与出路——文学语境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4.视觉文化的基本问题(专题讨论)——重建阅读文化5.意向性: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专题讨论)——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两个重要理论。
它们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结构和运动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内容。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的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引力是由物质和能量的分布所决定的。
换句话说,物质和能量会弯曲时空,而弯曲的时空则会影响物质和能量的运动。
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几何效应,物体在弯曲的时空中运动,就像在山谷中沿着弯曲的路径前进一样。
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概念是时空的弯曲。
时空是一个四维的物理空间,包括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
广义相对论认为,质量和能量会使时空产生弯曲,而弯曲的时空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
物体在弯曲的时空中运动时,会沿着一条曲线运动,这条曲线被称为测地线。
而质量和能量的分布则决定了时空的弯曲程度,从而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轨迹。
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一种描述运动的理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无论观察者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理规律都应该保持不变。
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念,引入了相对性原理,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概念是光的速度是一个常数。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假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值,即光速。
这意味着,无论观察者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无论光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光的速度都是不变的。
这个假设对于我们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入了著名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
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理论。
狭义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的特例,在弱引力场和低速运动的情况下,广义相对论可以退化为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则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和拓展,它包含了引力和强引力场的描述。
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方程是爱因斯坦场方程,它描述了时空的弯曲和物质能量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时态逻辑在“狭义相对论”视域下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命题时态逻辑是以中世纪及近代的语法时态研究为基础建立的。
二十世纪中期,逻辑学家通过研究日常时态命题,提取出将来、现在与过去三种时态并建立了将它们作为基本算子的命题时态逻辑形式系统。
但这些系统被认为在哲学上预设了一个“绝对现在”的存在以及时间的绝对性,与已经出现的“狭义相对论”在对时间的表述上存在矛盾。
本文认为这些矛盾主要体现为三个困境:首先是“狭义相对论”对同时性的理解会与命题时态逻辑的一些公理相互矛盾,其次是被认为很重要的A-series和B-series在命题时态逻辑中产生的不自洽在某种程度上将不在“狭义相对论”视域下产生,最后是“狭义相对论”会在时间本体论方面对命题时态逻辑提出挑战。
不过,走出由这些矛盾造成的困境是可能的。
文章最后将会简要阐述以“狭义相对论”为基础建立的时空逻辑形式系统。
关键词:命题时态逻辑;狭义相对论;时空逻辑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is based on the medieval and modern study of grammatical tense.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logicians extracted that future tense, present tense and past tense and used them as basic operators to found a lot of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formal systems through researching ordinary temporal statements. But these systems are considered to presuppose the existence of an “absolute now” and the absoluteness of time philosophically, which contradicts “special relativity” on the prehension of tim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contradictions: firstly, the meaning of simultaneity in “special relativity” will contradict some axioms of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secondly, inconsistency which comes from two important concepts A-series and B-series in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will not exist in the sight of “special relativity” in some sense; lastly, “special relativity” will challenge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on ontology of time. However, getting out of plights caused by these contradictions is possible. And a spatial-temporal logic formal system based on “special relativity” will be stated briefl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Keywords: propositional temporal logic; special relativity; spatial-temporal logic一、引言 (4)二、命题时态逻辑系统 (6)(一)Kt及其线性扩张 (6)(二)分支命题时态逻辑系统 (10)三、三重困境 (15)四、向时空逻辑的转变 (18)(一)转变的可能条件 (19)(二)命题时空逻辑 (21)五、总结与期望 (23)参考文献 (24)时态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时态逻辑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逻辑学家的重视。
目前,对时态逻辑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在理论层面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许多新的逻辑,如概率时态逻辑和计算树逻辑,由此产生并得到发展。
最初,对命题时态逻辑(简称PTL)的提出与整理工作主要是Prior进行的,他对PTL的讨论使得之后的时态逻辑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以下将从Prior的工作开始,分为三个部分对与本文论题相关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Prior与其他时态逻辑学家对PTL做的工作。
对PTL进行公理化、形式化的工作是困难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时间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
这些问题的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详细内容可以参见Ohrstrom(1995)。
Prior试图建立形式逻辑系统以解决关于时间的哲学问题,当然,这种倾向是当时整个时代对逻辑数学化表示青睐的一种投射。
在Prior(1957)看来,将模态算子做时态上的定义,并用作时态算子进行运算的确可以成为解决PTL公理化、形式化问题的一种方案。
1958年,Hamblin为Prior提供了一套时态逻辑公理系统,该系统将F和P作为时态算子引入。
Fα被解释成“存在u> t,α在u上成立”,Pα被解释为“存在u<t,α在u上成立”。
同时Prior(1965)与Hamblin共同确定了十五种不等价的时态,其中G与H通过F和P定义被引入。
这样的处理使得时态形式语言对自然语言的翻译更具有了灵活性,也更具表达力。
时态逻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时间框架的考查,如果一个时态逻辑系统的公理具有P性质,那么对应的时间框架也可以被称为是P-框架。
诸如自反性、传递性、对称性等可一阶表达的性质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时态公式表达出来。
Lemmon E.J(1956)建立的系统Kt不存在对时间框架的性质进行限定的公理,是最小的PTL系统。
其它PTL系统都是此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应的性质公理建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Prior(1967),McArthur(1976),Benthem(1991)和Ohrstrom(2006)。
Prior(1967)将McTaggart提出的A-series和B-series纳入到对时态逻辑的讨论范围之内。
A-series是时间的时态表述,认为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这符合对时间的直观经验;B-series只考虑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部分逻辑学家认为,A-series与B-series可以通过逻辑的手段并存在时态逻辑系统内部,因为时态算子在形式上与A-series是相同的,在解释上与B-series是一致的。
具体细节还可以参考Ohrstrom(1995)。
分支时间同样也被Prior(1967)考虑,这种时间框架的理念源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的争论。
不过,被考虑更多的情形是分支只指向未来,而不指向过去。
在某种意义上,分支时间的理念与奥卡姆主义契合,其认为过去是不可改变的。
更多细节可以参见Rescher(1971),Ohrstrom(1995),Zanardo(1996)和Reynolds (2002)。
第二部分:国外学者对“狭义相对论”视域下的时空逻辑系统的研究。
Prior(1967)讨论了“相对论”作用下的时态逻辑,并与在经典物理学作用下的时态逻辑进行了比较。
他得出结论:前者产生的“Diodorean-modal system”是S4,后者是S4.3。
尽管如此,Prior还是指出,“狭义相对论”与基本时态逻辑系统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Prior对这一问题的简要讨论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除此之外,在Belnap提出分支时空结构之前,关于这部分内容还可以参考Gladbatt(1980)和Burgess(1984)。
Nuel Belnap(1992)将空间关系引入分支时间结构,提出了分支时空结构,意图将“狭义相对论”与非决定论融合进时态逻辑系统。
这种结构通过借助闵可夫斯基的时空坐标,用“≤”来刻画惯性参考系内各事件的关系。
事件通常用e 来表示,“e1≤e2”被解释成“在e2的立场,e1发生了;在e1的立场,e2可能发生”。
这在字面直观上似乎与分支时间结构中的“先-后”关系没有太大区别,但在时空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关系却与其在一维时间框架中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异。
更多分支时空结构的细节可以参见Xu(1997),Rakic(1997)。
由于“狭义相对论”在二十世纪已经可以完全被数学表达,一些逻辑学家也借此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的一阶时空逻辑系统。
这一内容可以参考Benthem (1991)和Andreka(2007)。
第三部分: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
国内对于这一论题的整理与讨论资料相对较少。
在本文结束之前,通过数据搜索只能检索到以下已发表的论文。
刘虎在2016年发表的《A temporal-spatial logic for branching space-times》,为Belnap的分支时空结构建立了符号形式逻辑系统,并讨论了该系统的一致性与完全性。
贾青在2013年发表的《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改进——从分支时间到分支时空》,主要是运用分支时空为双时间参数理论建立新的基础。
本文谈论的PTL系统包括Kt及其正规扩张系统,其中一类是CL,SL,PL 以及PCr,通常被称为是Kt的线性扩张;另一类是CR和Kb,它们属于分支时态逻辑系统。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命题时态逻辑的基础上,对其面对“狭义相对论”时产生的困境进行具体的阐明,并且尽可能地简要介绍命题时空逻辑。
二、命题时态逻辑系统对命题时态逻辑的简要介绍是有必要的,首先它是本文需要讨论的对象之一,其次我们可以在系统的逐渐扩张中发现命题时态逻辑对时间的看法。
(一)Kt及其线性扩张①命题时态逻辑形式系统公式的构成方式通过如下定义给出:φ≔p|⊤|¬α|(α⋀β)|Fα|Pα其中p∈Φ,Φ是命题字母的集合,¬和∧是布尔连接词,⊤是永真式,F和P 是时态算子,左右括号是技术符号。
②除此之外,为了简化公式长度和推理过程,一些衍生的符号被定义如下:⊥=df¬⊤(α∨β)=df¬(¬α∧¬β)(α→β)=df(¬α∨β)(α↔β)=df(α→β)∧(α←β)Gα=df¬F¬αHα=df¬P¬α由于时间算子具有对偶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将公式中出现的F换成P,将P换成F而得到一个新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