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州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化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 14O--- 16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请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第3页表格里,否则无法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盐酸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2..在相同的温度下,已知反应:①N2(g)+O2(g) 的平衡常数K=3.84×10-31;②2SO2(g)+O23(g)的平衡常数K=3.10×1025。
则在该温度下,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3..如图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3ΔH=-92 kJ·mol-1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4.有一化学平衡:m A(g)+n B(g) p C(g)+q D(g)(如下图)表示的是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4A(g)++6D(g)ΔH<0,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B.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C.容器内总压强不再改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4n mol A,同时消耗5n mol B 6..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 NH 3(g)+HI(g) ②2HI(g)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1,c (HI)=4 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 .9B .16C .25D .20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O 2(g) == 2H 2O(1) △H = ―285.8kJ/molB .2H 2(g)+ O 2(g) == 2H 2O(1) △H = +571.6 kJ/molC .2H 2(g)+O 2(g) == 2H 2O(g) △H = ―571.6 kJ/molD .H 2(g)+1/2O 2(g) == H 2O(1) △H = ―285.8kJ/mol8.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 2+H 2O HBr+HBrO ,当加入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B .对2H I (g))(22I H 气+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容器容积变小,使颜色变深C .反应2NO CO +NO CO 2+ △H <0,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合成氨反应:223H N +32NH △H <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9.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 ―Q 1 KJ/mol2H 2(g)+O 2(g)==2H 2O(g) △H = ―Q 2 KJ/mol2H 2(g)+O 2 (g)==2H 2O(1) △H = ―Q 3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0.4Q 1+0.05Q 3B .0.4Q 1+0.05Q 2C .0.4Q 1+0.1Q 3D .0.4Q 1+0.1Q 210.在2A + B = 3C + 4D 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V C =0.75mol / (L.min)B 、V B =0.3mol / (L.min)C 、V A =0.8mol / (L.min)D 、V D = 1mol / (L.min)11.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 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mol -1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 kJ·mol -1 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b kJ·mol -1 12.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13. 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 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 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 ①②③14.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mol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mol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 .吸热88kJB . 吸热2.44kJC .放热44kJD . 吸热44kJ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2015-2016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2015-2016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白河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27 Fe:56第I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A的起始浓度为6mol/L,3min时测得A的起始浓度为3mol/L,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1 mol/(L.min)B、2 mol/(L.min)C、3 mol/(L.min)D、4 mol/(L.min)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因素是( )A.温度和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催化剂的加入3、 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 )A.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D.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4、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ΔH ˃0,ΔS ˂0。
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5、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C.反应物的转化率 D.正、逆反应的速率6、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C.υ(B)=0.6 mol / (L·s)D.υ(A)=0.15 mol / (L·s)7、已知: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的A和9mol的B,发生A+3B=2C,3分钟测得A的浓度为1mol/L,通过计算3分钟时B的浓度为()A.1mol/LB. 2mol/LC.3mol/LD. 4mol/L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碳酸钙受热分解9、反应H2(g) + I2(g) 2HI(g)的平衡常数K1 ,反应HI(g)21H2(g)+21I2(g)的平衡常数K2 ,则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 )A.K1=2K2B.K1=K22C.K1=221KD.K1=21K210、在温度相同,压强分别为P1和P2的条件下,A(g)+2B(g) nC(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c%)与时间t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P1>P2,n<3 B.P1<P2,n>3C.P1>P2,n>3 D.P1<P2,n<3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11、已知C(s)+CO2(g) == 2CO(g) △H>0,反应速率为1v,Zn(s)+2HCl(aq)== ZnCl2 (aq)+H2(g) ∆H<0,反应速率为2v,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1v和2v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1v增大2v,减小D.1v减小2v,增大1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强化化学试卷(2)
2014-201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三(上)强化化学试卷(2)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14分,满分146分)1.(14分)(2014•蒙山县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1)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B中的现象是:;C的作用是:.(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写表达式).(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A:只含有Fe3+;B:只含有Fe2+;C:.验证C的实验方法是.2.(16分)(2011•冀州市校级模拟)现有某金属硝酸盐化学式为M(NO3)2,为了探究其热分解产物,某化学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如,2KNO32KNO2+O2↑,2Cu(NO3)22CuO+2NO2↑+O2↑,4AgNO34Ag+4NO2↑+O2↑提出猜想:猜想1 M(NO3)2M(NO2)2+O2↑猜想2 2M(NO3)22MO+4NO2↑+O2↑猜想3.设计实验:为了探究上述猜想,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量样品装于大试管,并重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1)写出猜想3的化学方程式:;(2)测定气体体积应选择(填A或B);不选另一个装置的理由是;(3)实验收集到一定量气体,为了检验收集气体的成分,其操作方法是;(4)在实验后的水里加入适量碳酸氢钠粉末,溶液中产生大量气体,说明正确(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5)该小组测得两组数据:①实验前样品质量为Wg,收集到气体体积为V L;②实验前样品质量为Wg,完全分解后测得固体产物质量为m g;请你选择其中一组数据,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4分)(2013•资阳一模)为探究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并测定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图中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CO2.(1)开始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为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SO3被充分吸收,操作方法是.(2)已知0.5mol SO2被O2氧化成气态SO3,放出49.15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a g,装置E增加的质量为b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4)为探究反应后E中的可能生成物,同学们提出了几种假设:假设1:只有亚硫酸钠;假设2:只有硫酸钠;假设3:.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假设3成立.请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操作和现象.4.(2分)(2015•孝感模拟)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可以多选)A.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B.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C.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E.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F.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G.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5.(12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ClO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以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1)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A.饱和食盐水B.碱石灰C.浓硫酸D.水(3)测定ClO2(如图)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共用去VmL硫代硫酸钠溶液.①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②请写出上述二氧化氯气体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测得ClO2的质量m(ClO2)=.(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6.(14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某校化学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两套装置进行实验.(1)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2)比较两套实验装置,图2装置还有的优点是:①;②;(3)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4)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I:只含有Fe3+II: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请填写下列空格: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试剂X,若溶液颜色先为无色后变为红色,则试样中只含有Fe2+.试剂X为;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试样中含有Fe3+;步骤2.则试样中含有Fe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7.(15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某化学研究小组测定某FeCl3样品(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称取a 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取适量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③准确量取25.0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使反应完全;④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⑤过滤,洗涤沉淀;⑥将沉淀转移到坩埚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由红褐色全部变为红棕色,冷却至室温后,称量;⑦…请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给仪器中,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和(填仪器序号).还缺少的主要仪器名称是(2)步骤④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步骤⑤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向洗涤液中加入几滴(填写序号).①KSCN溶液②NaOH溶液③AgNO3溶液④酚酞试液(4)第⑥步的操作中,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1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2g,实验至少需重复加热一次的原因是;若m1与m2差值较大,其原因可能是①第一次加热,②第二次加热.(各答一种情况即可).(5)若坩埚质量是W1g,最终坩埚和固体的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5分)(2010•南京二模)烟气脱硫电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1)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天然海水吸收含硫烟气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为了提高一定浓度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降低通入含硫烟气的温度;B.减小通入含硫烟气的流速C.减少天然海水的进入量;D.在天然海水中加入生石灰②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会溶有H2SO3,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将其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该小组采用图2装置在实验室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假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上述装置组装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填a、b、c、d、e).下列试剂中(浓度、体积一定),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淀粉溶液的是(填编号).A.酸性KMnO4溶液;B.NaOH溶液;C.溴水;D.氨水(2)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空气反应生成石膏(CaSO4•2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某电厂用煤300吨(煤中含硫质量分数为2.5%),若燃烧时煤中的硫全部转化成二氧化硫,用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中有96%的硫转化为石膏,则可生产石膏吨.9.(14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Fe2+ 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一)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Fe2+并探究Vc的作用:(1)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Fe3++SCN﹣=[Fe (SCN)]2+.(2)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编号).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B.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C.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3)向血红色溶液中加入一片Vc片,片刻后溶液血红色褪去,说明Vc有性;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中“与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二)乙同学采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反应原理为5Fe2++8H++MnO4﹣=5Fe3++2Mn2++4H2O.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中,配制成1 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0.020 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用去KMnO4溶液12.00mL.(4)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填编号).A.蒸馏水B.稀盐酸C.稀硫酸D.稀硝酸(5)本实验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填编号).(6)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药品含“铁”量是否合格(写出主要计算过程)?TiO2)可做优良的催化剂.①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②将S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③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④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1)根据资料卡片中信息判断,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分离二者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若④在实验室完成,应将TiO2•xH2O放在图1中(填仪器名称)中加热.Ⅱ.据报道:能“吃废气”的“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其过程大致如下:a.O2﹣→2O b.O+H2O﹣→2OH c.OH+OH﹣→H2O2(4)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 x H y、CO等,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Ⅲ.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2装置模拟“生态马路”清除CO的原理.(夹持装置已略去)(5)若缓慢通入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CO气体,结果NaOH溶液增重16.5g,则CO 的转化率为(6)当CO气体全部通入后,还要通一会儿空气,其目的是.11.(15分)(2014•龙海市校级模拟)为测定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个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二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一)甲组:实验方案:镁铝合金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实验步骤:①称量:托盘天平称量2.7g镁铝合金粉末②溶解:将①中药品加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至少mL 1mol/L NaOH 溶液加入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③过滤:④洗涤:若未对过滤所得固体进行洗涤,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为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二)乙组: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称取两份质量均为0.3g 的镁铝合金样品粉末,分别放入A装置左右两个管中,向B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把装置A.B的胶塞塞好,然后调节C的高度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记录下此时的体积为112mL③通过注射器的针头向装置A左侧管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等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调节装置C的高度,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时记录下此时的体积为448mL④通过另一针头向装置A右侧管中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等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调节装置C的高度,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时记录下此时的体积为672mL.问题和讨论:(1)上述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必须加一步的操作,具体方法为.(2)为使气体体积测定结果不至于引起很大偏差,除了应注意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外,在反应完全后至读数之前,还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有几点写几点).(3)计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时,是否需要将气体体积折算为标准状况的体积,试根据题中数据计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014-201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三(上)强化化学试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14分,满分146分)1.(14分)(2014•蒙山县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1)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3)B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已除尽.(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写表达式).(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A:只含有Fe3+;B:只含有Fe2+;C:既有Fe2+,又有Fe3+.验证C的实验方法是取试样少许与试管中,先滴加少量的硫氰化钾溶液,振荡后溶液显示红色证明有Fe3+;再取少许试样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若浅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含有Fe.(浓)CO铁碳合金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g/mol=﹣铁的质量分数为:100%=2.(16分)(2011•冀州市校级模拟)现有某金属硝酸盐化学式为M(NO3)2,为了探究其热分解产物,某化学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如,2KNO32KNO2+O2↑,2Cu(NO3)22CuO+2NO2↑+O2↑,4AgNO34Ag+4NO2↑+O2↑提出猜想:猜想1 M(NO3)2M(NO2)2+O2↑猜想2 2M(NO3)22MO+4NO2↑+O2↑猜想3.设计实验:为了探究上述猜想,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量样品装于大试管,并重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1)写出猜想3的化学方程式:M(NO3)2M+2NO2↑+O2↑;(2)测定气体体积应选择B(填A或B);不选另一个装置的理由是装置A不应长导管进气,这样不能排水集气;导水管口应伸入量筒中下部,以便读数前调平液面;(3)实验收集到一定量气体,为了检验收集气体的成分,其操作方法是用玻璃片在水槽里盖好量筒口,用食指摁紧玻璃片,将量筒从水槽里拿出来,正放在实验台上,移开玻璃片,用带火星木条接近量筒口,若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4)在实验后的水里加入适量碳酸氢钠粉末,溶液中产生大量气体,说明3正确(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5)该小组测得两组数据:①实验前样品质量为Wg,收集到气体体积为V L;②实验前样品质量为Wg,完全分解后测得固体产物质量为m g;请你选择其中一组数据,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M+2NO2M+2NO2M+2NOA=,故答案为:.3.(14分)(2013•资阳一模)为探究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并测定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图中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CO2.(1)开始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为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SO3被充分吸收,操作方法是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2)已知0.5mol SO2被O2氧化成气态SO3,放出49.15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6.6 kJ/mol.(3)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a g,装置E增加的质量为b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4)为探究反应后E中的可能生成物,同学们提出了几种假设:假设1:只有亚硫酸钠;假设2:只有硫酸钠;假设3: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假设3成立.请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E中溶液于试管,先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4.(2分)(2015•孝感模拟)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CE(可以多选)A.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B.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C.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E.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F.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G.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5.(12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ClO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以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1)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2HCl3H2↑+NCl3;(2)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序号)A.饱和食盐水B.碱石灰C.浓硫酸D.水(3)测定ClO2(如图)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共用去VmL硫代硫酸钠溶液.①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②请写出上述二氧化氯气体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10I﹣+8H+=2Cl﹣+5I2+4H2O;③测得ClO2的质量m(ClO2)= 1.35cV×10﹣2g.(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Cl+2HCl3Hc6.(14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某校化学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两套装置进行实验.(1)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停止加热时,防止倒吸或平衡压强;(2)比较两套实验装置,图2装置还有的优点是:①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②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或颜色变浅(4)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I:只含有Fe3+II: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请填写下列空格: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试剂X,若溶液颜色先为无色后变为红色,则试样中只含有Fe2+.试剂X为H2O2溶液或新制氯水;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试样中含有Fe3+;步骤2.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到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由紫红色褪去或变浅则试样中含有Fe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7.(15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某化学研究小组测定某FeCl3样品(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称取a 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取适量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③准确量取25.0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使反应完全;④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⑤过滤,洗涤沉淀;⑥将沉淀转移到坩埚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由红褐色全部变为红棕色,冷却至室温后,称量;⑦…请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给仪器中,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和CF(填仪器序号).还缺少的主要仪器名称是250mL容量瓶(2)步骤④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3)步骤⑤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沿玻璃棒向过滤器(或漏斗)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2﹣3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向洗涤液中加入几滴③(填写序号).①KSCN溶液②NaOH溶液③AgNO3溶液④酚酞试液(4)第⑥步的操作中,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1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2g,实验至少需重复加热一次的原因是证明氢氧化铁受热分解完全;若m1与m2差值较大,其原因可能是①第一次加热不够充分或冷却时没有将固体放置于干燥器中冷却,②第二次加热过程中有固体溅出或温度过高,固体有分解.(各答一种情况即可).(5)若坩埚质量是W1g,最终坩埚和固体的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15分)(2010•南京二模)烟气脱硫电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1)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天然海水吸收含硫烟气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为了提高一定浓度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BD.A.降低通入含硫烟气的温度;B.减小通入含硫烟气的流速C.减少天然海水的进入量;D.在天然海水中加入生石灰②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会溶有H2SO3,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将其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2SO3+O2=4H++2SO4 2﹣.③该小组采用图2装置在实验室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假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上述装置组装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cdbae(填a、b、c、d、e).下列试剂中(浓度、体积一定),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淀粉溶液的是AC(填编号).A.酸性KMnO4溶液;B.NaOH溶液;C.溴水;D.氨水(2)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空气反应生成石膏(CaSO4•2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某电厂用煤300吨(煤中含硫质量分数为2.5%),若燃烧时煤中的硫全部转化成二氧化硫,用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中有96%的硫转化为石膏,则可生产石膏38.7吨.9.(14分)(2014•泾阳县校级模拟)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Fe2+ 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一)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Fe2+并探究Vc的作用:(1)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Fe3++SCN ﹣=[Fe(SCN)]2+.(2)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编号)B、C.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B.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C.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3)向血红色溶液中加入一片Vc片,片刻后溶液血红色褪去,说明Vc有还原性;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中“与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Fe2+在人体血红蛋白中起传送O2的作用,Fe3+没有此功能,服用Vc,可防止药品中的Fe被氧化成Fe(或答人体只能吸收Fe2+,Fe2+在人体血红蛋白中起传送O2的作用.服用Vc可防止药品中的Fe2+被氧化成Fe3+).(二)乙同学采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反应原理为5Fe2++8H++MnO4﹣=5Fe3++2Mn2++4H2O.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中,配制成1 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0.020 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用去KMnO4溶液12.00mL.(4)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C(填编号).A.蒸馏水B.稀盐酸C.稀硫酸D.稀硝酸(5)本实验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A(填编号).。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学期定时训练化学试题(10月7日)(含答案)
云阳中学化学定时训练(10月8日)一选择题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关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2.为了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B.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铝条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产生氢气快C.将氢气和氯气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下有氯化氢生成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3.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
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秒末为2.4 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32 mol·L-1·s-1B.0.16 mol·L-1·s-1C.1.6 mol·L-1·s-1D.0.8 mol·L-1·s-14.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5.据报道,在300 ℃、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6.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CO2(g) 2CO(g)Δ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16学年上学期高二定时训练化学试题(20151209)(附答案)
云阳中学化学定时训练(12月9日)一.选择题1.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Na2S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B.硫酸铵溶液显酸性C.一切钾盐、钠盐、硝酸盐都不发生水解D.醋酸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2.下列各组离子中,每个离子都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一组是A.Zn2+、Ag+、HCO-3、Cl-、PO3-4、SO2-4B.Fe3+、Br-、Al3+、H+、CO2-3、H2PO-4C.Ag+、SO2-3、SiO2-3、Fe2+、S2-D.Fe2+、ClO-、NO-3、HS-、Cu2+、HSO-33.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许X物质,其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变化如下表所示(溶液温度不变):则A.氯化氢B.氢氧化钠C.蒸馏水D.醋酸4.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小心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能得到较纯净的原溶质的是()①CuSO4②FeSO4③K2CO3④Ca(HCO3)2 ⑤NH4HCO3⑥KMnO4⑦FeCl3A.全部都可以B.仅③C.仅①③⑥D.仅①③5.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①H2CO3②Na2CO3③NaHCO3④NH4HCO3⑤(NH4)2CO3。
下列关系或者说法正确的是()A.c(CO2-3)的大小关系为:②>⑤>③>④>①B.c(HCO-3)的大小关系为:④>③>⑤>②>①C.将溶液蒸干、灼烧后只有①不能得到对应的固体物质D.②③④⑤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6.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7. (2011·四川,9)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0∶1010∶109 B.1∶5∶5×109∶5×108C.1∶20∶1010∶109 D.1∶10∶104∶109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①若NaA、NaB溶液的pH分别为9和8,则酸性一定是HA<HB;②FeCl3溶液蒸干得FeCl3固体,Na2CO3溶液蒸干得Na2CO3固体;③CH3COONa水解产生CH3COOH和OH-,向水解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会因其中和OH-而使水解平衡右移;④因Fe3++3H2O ≒ Fe(OH)3+3H+,为抑制水解,配制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溶解在稀H2SO4中;⑤中和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⑤C.只有①②③⑤D.全部二填空题9(10分)25 ℃,NaOH和Na2CO3两溶液的pH均为11。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附答案)
陕西省镇安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Ba(OH)2•8H2O 与NH4Cl反应②酸碱中和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的反应热为△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3.已知H+(ag)+OH-(ag)=H2O(l) △H= -57.3kJ•mol-1。
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反应热为△H=-57.3kJ•mol-1的是A.①和③B.③C.④D.以上都不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 mol•L-1HCl和0.1 mol•L-1H2SO4与2mol•L-1NaOH溶液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B.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分别同0.1 mol/L盐酸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C.Mg、Al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0.1 mol/L盐酸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D.0.1 mol/L HCl和0.1 mol/L HNO3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 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6.反应A+B=2C,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A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B 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C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1molA所含化学能为E1kJ,1molB所含化学能为E2kJ,1molC所含化学能为E3kJ,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若E1+E2>E3,则反应为放热反应B.若Q1+Q2>Q3,则反应为放热反应C.若Q1+Q2<Q3,则反应为放热反应D.若E1+E2>E3,则反应为吸热反应7.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能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压强不变充入He使体积增大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8.在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A+B=C+D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定能自发进行A.△H<0,△S<0 B.△H>0,△S<0 C.△H<0,△S>0 D.△H >0,△S>09.10 mol浓度为1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的生成的是A.NaHCO3B.CH3COONa C.CuSO4D.Na2CO310.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逆(NH3)=3v正(H2O)11.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 mol•L-1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A2)=0.58 mol•L-1,c(B2)=0.16 mol•L-1,c(C)=0.84mol•L-1,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 D.A2+2B22AB212.反应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1,则这段时间为A.5s B.2.5s C.0.1s D.10s13.反应2A(g)2B(g)+E (g) △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减小E的浓度D.降温14.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Z(g)+W(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Y的百分含量增加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5.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 (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16.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条件错误的是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7mol/(L·min)B.根据图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若在第5分钟时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的反应速率增大D.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符合b曲线17.可逆反应A(g)+B C (g)+D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D不一定是具有颜色的气体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必是气体C.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分)18.(5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条件下CH3OH(l)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盖斯定律完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l)△H=_____________。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
2015-2016(上)高二阶段考试(一)化学科试题常用原子量:C: 12 H :1 Na:23 Si:2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反应X + Y = M 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CO 2与CaO 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 3分解是吸热反应。
D. 1mol 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2.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 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C.碳酸钙受热分解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3.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 原子和气态B 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 —B 键的键能。
已知H —H 键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键能为391 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 ΔH =-92 kJ/mol ,则N≡N 的键能是( )A .431 kJ/molB .946 kJ/molC .649 kJ/molD .869 kJ/mol4.已知在25 ℃、101 kPa 下,1 g 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 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 8H 18(l)+252O 2(g)=== 8CO 2(g)+9H 2O ΔH =-48.40 kJ/molB .C 8H 18(l)+252O 2(g)=== 8CO 2(g)+9H 2O(l) ΔH =-5518 kJ/molC .C 8H 18(l)+252O 2(g)=== 8CO 2(g)+9H 2O(l) ΔH =+5518 kJ/molD .C 8H 18(l)+252O 2(g)=== 8CO 2(g)+9H 2O(l)ΔH =+48.40 kJ/mol5. 在25℃、101 kPa 条件下,C(s)、H 2(g)、CH 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 2(g)+O 2(g)===CH 3COOH(l)的反应热为A .-488.3 kJ·mol -1B .+488.3 kJ·mol -1C .-191 kJ·mol -1D .+191 kJ·mol -16.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7. 在一定条件,将A 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A2(g)+y B2。
烘烦学校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1
料益州兼烤市烘烦学校陕西省咸阳市泾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3.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则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4.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C.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D.C8H18(1)+O2(g)═8CO2(g)+9H2O(1)△H=﹣48.40kJ•mol﹣15.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488.3 kJ/mol B.+488.3 kJ/molC.﹣191 kJ/mol D.+191 kJ/mol6.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7.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为:xA2+yB2⇌2C,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A.2和3 B.1和3 C.3和2 D.3和18.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9.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10.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32 mol•L﹣1•s﹣1B.0.16 mol•L﹣1•s﹣1C.1.6 mol•L﹣1•s﹣1D.0.8 mol•L﹣1•s﹣1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1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1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O(l)═2H2(g)+O2(g)△H=+571.6 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B.已知C(石墨,s)═C(石,s)△H>0,则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1D.己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14.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A.CO2(g)+Ca(OH)2=CaCO3↓+H2O B.H2+I2⇌2HIC.NaCl+AgNO3=AgCl↓+NaNO3D.N2+3H2⇌2NH315.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16.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7.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18.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和3.0μmol/L﹣1二.填空题(共4道题40分)19.(10分)(2015秋•泾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2SO4NaOH平均值1 26.2 26.0 26.1 30.12 27.0 27.4 27.2 33.33 25.9 25.9 25.9 29.84 26.4 26.2 26.3 30.4①请填写下表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取小数点后一位).20.(10分)(2015秋•泾校级月考)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s)和H2O(l);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在101 kPa时,1.00 g C6H6(l)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1.8 kJ的热量,C6H6的燃烧热为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57.3kJ/mol):.22.(10分)(2013春•东城区期末)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加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镁片产生气体有快有慢:;(4)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5)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类似现象:.三.计算题(6分)23.2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 6mol H2 2min时测得N2反应速率为0.2mol/L mim﹣1求2min时H2的转化率为多少.陕西省咸阳市泾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和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有的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B、有的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就可以发生;C、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来回答.【解答】解:A、有的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如Fe+S FeS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有的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就可以发生,有的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如Fe+S FeS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如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如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较简单.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知识来回答.【解答】解: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错误;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错误;C.石灰石高温煅烧是一个吸热过程,故C错误;D.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题目难度不大.3.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则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据此计算.【解答】解: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令N≡N的键能为x,对于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x+3×436kJ/mol﹣2×3×391kJ/mol=﹣92.4kJ/mol解得:x=945.6 kJ/mol故选B.【点评】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掌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关键.4.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C.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D.C8H18(1)+O2(g)═8CO2(g)+9H2O(1)△H=﹣48.40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1g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掌握方法是关键,题目较简单.5.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488.3 kJ/mol B.+488.3 kJ/molC.﹣191 kJ/mol D.+191 kJ/mol【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 (1)的反应热.【解答】解:25℃、101kPa下,H2(g)、C(s)和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393.5kJ•mol ﹣1和870.3kJ•mol﹣1,则H2(g)+O2(g)=H2O(l)△H=﹣285.8kJ•mol﹣1①,C(s)+O2(g)=CO2(g)△H=﹣393.5kJ•mol﹣1②,CH3COOH(l)+2O2(g)=2CO2(g)+2H2O(l)△H=﹣870.3kJ•mol﹣1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1),其反应热为2×(﹣285.8kJ•mol﹣1)+2×(﹣393.5kJ•mol﹣1)+870.3kJ•mol﹣1=﹣488.3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6.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吸收b kJ热量,应生成2molAB,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热△H=+(a﹣b)kJ•mol﹣1,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为高频考点,注意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题目较简单.7.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为:xA2+yB2⇌2C,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A.2和3 B.1和3 C.3和2 D.3和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y的值即可,以此来解答.【解答】解: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解得x=1,,解得y=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则①=0.45;②=0.2;③=0.2;④=0.225,则反应速率为④<③=②<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及比值法比较反应速率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9.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过量稀盐酸,Al完全反应,不改变温度、接触面积、盐酸的浓度等,则不影响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改变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变化,故A不选;B.改变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变化,故B不选;C.改变温度,反应速率变化,故C不选;D.加少量Na2S04固体,对反应无影响,则Al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温度、浓度、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意反应的实质,题目难度不大.10.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32 mol•L﹣1•s﹣1B.0.16 mol•L﹣1•s﹣1C.1.6 mol•L﹣1•s﹣1D.0.8 mol•L﹣1•s﹣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计算氨气浓度变化量,根据v=计算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解答】解: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氨气浓度变化量为(4mol﹣2.4mol)÷2L=0.8mol/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6mol/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比较基础,常用方法有定义法与化学计量数比值法,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计方法.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图象的曲线变化判断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0.079mol/(L•s),故A错误;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395mol/L,故B错误;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故C正确;D.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3min时,△n(X)=0.79mol,△n(Y)=0.79mol,△n(Z)=1.58mol,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图象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曲线,把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1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解答】解:A.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自反应开始SO3和NO的体积比始终为1:1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C错误;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均表示逆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消耗1molNO2时反应到达平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平衡,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1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O(l)═2H2(g)+O2(g)△H=+571.6 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B.已知C(石墨,s)═C(石,s)△H>0,则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1D.己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反应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D、一氧化碳燃烧放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小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已知2H2O(l)═2H2(g)+O2(g)△H=+571.6 kJ•mol﹣1,2H2(g)+O2(g)═2H2O(l)△H=﹣571.6 kJ•mol﹣1,1mol氢气燃烧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故A正确;B、已知C(石墨,s)═C(石,s)△H>0,反应吸热,石能量高于石墨,则石比石墨活泼,故B错误;C、含20.0g NaOH物质的量为0.5mol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1mol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放热57.4KJ,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放热小于57.4kJ,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 ﹣1,故C错误;D、一氧化碳燃烧放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小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焓变为负值则△H1<△H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应用,注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题目难度中等.14.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A.CO2(g)+Ca(OH)2=CaCO3↓+H2O B.H2+I2⇌2HIC.NaCl+AgNO3=AgCl↓+NaNO3D.N2+3H2⇌2NH3【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压强的改变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基本无影响,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反应A、B、D中都有气体参与,只有反应C中无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压强对此反应无影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特别压强只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比较容易.15.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代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计算热量即可解答.【解答】解: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2H2(g)+O2(g)=2H2O(l)△H=﹣571.6kJ•mol﹣1,2 571.6kJx 285.8x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1 890kJy 890ykJ则,解得x=1.25mol,y=3.75mol,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5mol:3.75mol=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列方程组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6.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考点】清洁能源.【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氢能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为二次能源.【解答】解: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工业上生产氢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水电解制氢、煤炭气化制氢、重油及天然气水蒸气催化转化制氢等.所以原料来源广,其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但开发利用的制备工艺较复杂,储运不方便,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能源氢能的开发利用的优缺点,明确信息与所需知识的关系来解答,较简单.17.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分析】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 (△H>0)②X→C(△H<0)可以看出,A+B→C (△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A+B→X (△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 (△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图象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为图象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判断.18.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和3.0μmol/L﹣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v=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 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速率降为原来的一半.据此计算.【解答】解: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 mol/L=10μmol/L,所以4~8 min期间,反应速率为=2.5μ mol/(L•min).由图可知,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 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min浓度变化为5μ 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μ mol/L.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μ mol/L﹣5μ mol/L﹣2.5μ mol/L=2.5μ mol/L.故选:B.【点评】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图中浓度变化判断相同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4道题40分)19.(10分)(2015秋•泾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2SO4NaOH平均值1 26.2 26.0 26.1 30.12 27.0 27.4 27.2 33.33 25.9 25.9 25.9 29.84 26.4 26.2 26.3 30.4①请填写下表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53.5kJ/mol (取小数点后一位).【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3)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4)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②先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kJ/mol计算出反应热.【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3)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4)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第2组舍去,温度差平均值==4.0℃,故答案为:4.0;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3.5kJ/mol,故答案为:﹣53.5kJ/mol.【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20.(10分)(2015秋•泾校级月考)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s)和H2O(l);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g)+2H2O(l);△H=﹣1427.2kJ/mol (2)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在101 kPa时,1.00 g C6H6(l)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1.8 kJ的热量,C6H6的燃烧热为3260.4 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l)+O2(g)═6CO2(g)+3H2O(l)△H=﹣3260.4 kJ/mol (4)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57.3 kJ/mol):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甲硅烷的质量计算1mol甲硅烷燃烧放出的热量,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热的单位等问题;。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最新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最新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汽油、柴油和煤都是碳氢化合物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参考答案:B略2.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其结构式为根据其结构推断,其不可能有的性质为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参考答案:C略3. 可逆反应2SO2(g) +O2(g) 2SO3(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SO2) =0.5mol/(L?s)B. v(O2) =0.25mol/(L?s)C. v(SO3) =0.6mol/(L?s)D. v(O2) =0.4mol/(L?s)参考答案:D略4. 现有下列两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A.N2(g)+3H2(g)?2NH3(g)△H<0B.2SO3(g)?2SO2(g)+O2(g)△H>0C.4NH3(g)+5O2(g)?4NO(g)+6H2O(g)△H<0D.H2(g)+CO(g)?C(s)+H2O(g)△H>0参考答案:B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左边的图象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右边图象可知,相交点左边未达平衡,相交点为平衡点,相交点右边压强增大,平衡被破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由左边的图象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右边图象可知,相交点左边未达平衡,相交点为平衡点,相交点右边压强增大,平衡被破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A.N2(g)+3H2(g)?2NH3(g)△H<0,为放热反应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A不符合;B.2SO3(g)?2SO2(g)+O2(g)△H>0,为吸热反应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故B符合;C.4NH3(g)+5O2(g)?4NO(g)+6H2O(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但为放热反应反应,故C不符合;D.H2(g)+CO(g)?C(s)+H2O(g)△H>0,为吸热反应反应,但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难度不大,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即可解答,注意根据图象判断可逆反应的特征.5. 下列金属晶体采取的堆积方式是铜型的是A.Ag B.Fe C.Zn D.Po参考答案:A6. 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气体和2 L 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当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大5%,X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式中n的值为A.3 B.4 C.5 D.6参考答案:D7. 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稳定性:H2O>NH3 B.碱性:NaOH>Al(OH)3C.氧化性:F2>Cl2 D.酸性:H2SO4>HClO4参考答案:D【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则稳定性:H2O>NH3,故A正确;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则碱性:NaOH>Al(OH)3,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F>Cl,则氧化性:F2>Cl2,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2SO4<HClO4,故D错误;故选D.8. 某反应:2A(g)3B(g)的各物质的浓度隨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有关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A、v(A)=0.1mol/(L.min)B、v(B)=0.2mol/(L.min)C、v(A)= v(B) =0.5 mol/(L.min)D、v(A)= v(B) =0.3 mol/(L.min)参考答案:A略9. 向5 mL 0.1 mol·L-1的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ol·L-1的FeCl3溶液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是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I沉淀产生B.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C.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Cl沉淀产生D.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参考答案:D略10. 乙醇可以发生下列反应,在反应里乙醇分子断裂C—O键而失去羟基的是()A.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至170℃B.乙醇的催化氧化C.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D.乙醇与浓氢溴酸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参考答案:AD略11. 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最小的是A.2A(l)+B(l)===2C(g) ΔH1 B.2A(g)+B(g)===2C(l) ΔH2C.2A(g)+B(g)===2C(g) ΔH3 D.2A(l)+B(l)===2C(l) ΔH4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各反应中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同一物质的能量g>l>s,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B=C>A=D,生成物的能量为:A=B>C=D,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越高,生成物的总能量越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B放出的热量最多,反应热符号为“-”,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故B的反应热最小。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e=1.6×10﹣19C的整数倍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2.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带电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 B.C.D.12F4.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E=中的场强E是电荷q产生的B.E=中的场强E是电荷Q产生的C.E=中的F表示单位正电荷的受力D.E=和E=都只对点电荷适用5.如图所示,正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可以断定,它所在电场是图中哪一个?()A.B.C.D.6.如图所示,Q是带正电的点电荷,P1和P2为其电场中的两点.若E1、E2为P1、P2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φ1、φ2为P1、P2两点的电势,则()A.E1>E2,φ1>φ2B.E1>E2,φ1<φ2C.E1<E2,φ1>φ2D.E1<E2,φ1<φ27.如图所示点电荷电场中,将检验电荷从A点分别移到以点荷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的B、C、D、E各点,则电场力做功()A.从A到B做功最多 B.从A到C做功最多C.从A到E做功最多 D.做功一样多8.某电场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图中虚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粒子一定是从B点向A点运动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D.电场中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9.如图所示,四条竖直线是一个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相邻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为2cm,由此可以确定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A.100 V/m,水平向左B.100 V/m,竖直向下C.200 V/m,水平向左D.200 V/m,水平向右10.下列静电学公式中,F、q、E、U、r和d分别表示电场力、电量、场强、电势差以及距离F=;②E=;③E=;④U=Ed则()A.它们都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场才成立B.①②③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场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成立C.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对任何电场都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才成立D.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11.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12.如图所示,在P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Q板运动,关于电子到达Q板时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极板间距离越大,加速时间越长,电子获得的速率就越大B.两极板间距离越小,加速度就越大,电子获得的速率也越大C.电子获得的速率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有关D.以上分析都不正确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3.场源电荷Q=2×10﹣4 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 C,是负点电荷,它们相距r=2m,且都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则q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为 N,q所在的B点的场强的大小为 N/C.14.如图是一匀强电场,已知场强E=2×102N/C.现让一个电荷量q=﹣4×10﹣8C的电荷沿电场方向从M点移到N点,MN间的距离s=30cm.试求:(1)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的变化;(2)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5.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16.有一带电量q=﹣3×10﹣6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从B点移到C点时电场力做功9×10﹣4J.问:(1)AB、BC、CA间电势差各为多少?(2)如以B点为零电热,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17.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m的点电荷A、B,A带电荷量+Q,B带电荷量﹣9Q.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恰好使三个点电荷处于平衡状态,问:C应带什么性质的电荷?应放于何处?所带电荷量为多少?18.如图A为粒子源,在A和极板B间的加速电压为U1,在两水平放置的平行带电板C、D 间的电压为U2,现设有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质子初速度为零,从A被加速电压U1加速后水平进入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平行带电板的极板的长度为L,两板间的距离为d,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求:(1)带电粒子在射出B板时的速度;(2)带电粒子在C、D极板间运动的时间;(3)带电粒子飞出C、D电场时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的位移y.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e=1.6×10﹣19C的整数倍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考点】元电荷、点电荷.【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物体带正电的原因是物体缺少电子造成的.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物体带有多余的电子造成的.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其值取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或者等于元电荷.【解答】解:A、物体带正电的原因是物体缺少电子造成的.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物体带有多余的电子造成的.故A、B错误;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其值取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或者等于元电荷.所以物体的带电量是不连续的一些数值.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体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带上正电或负电,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带电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考点】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点电荷.【分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解答】解:A、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B、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B错误.C、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错误.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只是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 B.C.D.12F【考点】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专题】计算题.【分析】清楚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其所带电量先中和后均分.根据库仑定律的内容,根据变化量和不变量求出问题.【解答】解:接触前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k,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各自带电,接触后再分开,其所带电量先中和后均分,所以两球分开后各自带电为+Q,距离又变为原来的,库仑力为F′=k,所以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及带电题电量的转移问题.4.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E=中的场强E是电荷q产生的B.E=中的场强E是电荷Q产生的C.E=中的F表示单位正电荷的受力D.E=和E=都只对点电荷适用【考点】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公式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公式E=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计算式,注意它们的内涵与外延不同.电场是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解答】解:A、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比值法定义,适用于任何电场,式中q是试探电荷,故A错误.B、E=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计算式,Q是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故B正确.C、E=,F表示试探电荷的受到电场力,故C错误.D、只有E=对点电荷适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场强的二大公式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其适用条件、各个量准确的含义,要注意比值定义法的含义.5.如图所示,正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可以断定,它所在电场是图中哪一个?()A.B.C.D.【考点】电场线;电场强度.【分析】电荷在电场只受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电场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正电荷的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上述知识分析.【解答】解:A、电荷在匀强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P到Q,电场线越来越疏,电场强度越来越小,电荷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P到Q,电场线越来越密,电场强度越来越大,电荷做加速度减大的加速运动.符合题意.故C正确.D、P到Q,电场线越来越疏,电场强度越来越小,电荷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电场线的理解能力.电场线可以形象直观表示电场,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6.如图所示,Q是带正电的点电荷,P1和P2为其电场中的两点.若E1、E2为P1、P2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φ1、φ2为P1、P2两点的电势,则()A.E1>E2,φ1>φ2B.E1>E2,φ1<φ2C.E1<E2,φ1>φ2D.E1<E2,φ1<φ2【考点】电场强度;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Q是带正电的点电荷,电场线从Q出发到无穷远终止.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由公式E=,分析场强的大小.【解答】解:由公式E=分析可知,r1<r2,则场强E1>E2.电场线方向由P1指向P2,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电势φ1>φ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场强和电势大小的比较能力,比较简单.7.如图所示点电荷电场中,将检验电荷从A点分别移到以点荷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的B、C、D、E各点,则电场力做功()A.从A到B做功最多 B.从A到C做功最多C.从A到E做功最多 D.做功一样多【考点】电势能.【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以点电荷Q为中心的球面上所有各点的场强的大小相等而方向不同;该球面是等势面.【解答】解:该球面是等势面,各点的电势相等,所以:U AB=U AC=U AD=U AE,将检验电荷从A点分别移到以点荷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的B、C、D、E各点,则电场力做功W=qU,所以电场力做功一样多.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的特点,掌握以点电荷Q为中心的球面上所有各点的电势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目8.某电场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图中虚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粒子一定是从B点向A点运动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D.电场中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考点】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指向其轨迹的内侧来判断电场力方向,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确定场强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的大小.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解答】解: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带电粒子受电场力向右指向其轨迹的内侧,粒子可能是从B点向A点运动,也有可能是从A点向B点运动的,故A错误.B、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粒子在A点时受到的电场力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故B错误.C、带电粒子受电场力向右指向其轨迹的内侧,假设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电场力与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也就是速度方向成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所以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它在B点的动能,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一样.故C正确.D、带电粒子受电场力向右指向其轨迹的内侧,所以粒子带正电,由于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所以电场中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这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轨迹判断出电场力方向,然后利用电场线、电势、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判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9.如图所示,四条竖直线是一个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相邻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为2cm,由此可以确定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A.100 V/m,水平向左B.100 V/m,竖直向下C.200 V/m,水平向左D.200 V/m,水平向右【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等势面.【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抓住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结合电势差的大小和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求出电场强度的大小.【解答】解:因为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电场强度的大小E=.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掌握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E=,知道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10.下列静电学公式中,F、q、E、U、r和d分别表示电场力、电量、场强、电势差以及距离F=;②E=;③E=;④U=Ed则()A.它们都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场才成立B.①②③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场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成立C.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对任何电场都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才成立D.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通过电场强度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求解.【解答】解:A、对于公式①②仅适用于点电荷.④适用于匀强电场.③适用于任何电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场强度的适用范围,并能灵活运用.11.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静电计测定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势差,电势差越大,指针的偏角越大.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分析极板间距离、正对面积变化时电容的变化情况,由于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再由电容的定义式C=分析板间电势差的变化,即可再确定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化情况.【解答】解:A、B、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得知,电容与极板间距离成反比,当保持S不变,增大d时,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量Q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C=分析可知板间电势差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角θ变大;反之,保持S不变,减小d,则θ减小.故A 正确,B错误.C、D、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得知,电容与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当保持d不变,减小S时,电容减小,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Q不变,则由电容的定义式C=分析可知板间电势差增大,静电计指针的偏角θ变大;反之,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减小,故C错误,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电容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关键抓住两点:一是电容器的电量不变;二是掌握电容的两个公式:电容的决定式C=和C=.12.如图所示,在P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Q板运动,关于电子到达Q板时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极板间距离越大,加速时间越长,电子获得的速率就越大B.两极板间距离越小,加速度就越大,电子获得的速率也越大C.电子获得的速率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有关D.以上分析都不正确【考点】电容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电子运动过程只有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末动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判断末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位移时间公式分析粒子运动的时间.【解答】解: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eU=mv2,得:v=,e、m、U均不变,则电子获得的速度不变.A、两板间距离越大,场强E=越小,加速时间越长,因为加速电压不变,由上面结论可知电子获得的速度大小不变,故A错误.B、两板间距离越小,场强E=越大,加速度越大,因为加速电压不变,所以最后的末速度大小不变,故B错误.C、根据v=,电子获得的速率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有关,故C正确.D、由上可知D错误.故选:C【点评】电场力做功仅与加速的电压高低有关,当极板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时要首先判断极板间的电压是否发生变化.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3.场源电荷Q=2×10﹣4 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 C,是负点电荷,它们相距r=2m,且都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则q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为9 N,q所在的B点的场强的大小为 4.5×105 N/C.【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库仑定律求出q所受的静电力.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求出B点的场强E B;【解答】解:(1)根据库仑定律得,q所受的静电力为:F=k=9×109×N=9N(2)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知,B点的场强 E B==N/C=4.5×105 N/C故答案为:9,4.5×105【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知道场强的大小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与放入电场中的检验电荷无关14.如图是一匀强电场,已知场强E=2×102N/C.现让一个电荷量q=﹣4×10﹣8C的电荷沿电场方向从M点移到N点,MN间的距离s=30cm.试求:(1)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的变化;(2)M、N两点间的电势差.【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1)根据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运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判定电场力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2)根据电场力做功W MN=qU MN,可求得MN间的电势差【解答】解:(1)由图可知,负电荷在该电场中所受电场力F方向向左.因此,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增加的电势能△E等于电场力做的功W.则△E=W=qEs,代入数值:△E=W=qEs=4×10﹣8×2×102×0.3J=2.4×10﹣6J.(2)由公式W=qU,M、N两点间的电势差:U MN=V=60V.答:(1)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的变化为2.4×10﹣6J;(2)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为60V.【点评】此题关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5.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考点】库仑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接触带电的原则是先中和,再平分,根据该原则求出接触后两球的电量,注意需讨论初始时,两球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或等量的异种电荷.【解答】解:(1)A、B带同种电荷时,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Q.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Q+Q)=Q,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Q):(Q)=2:3.(2)A、B带异种电荷时,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平分电荷量Q,A、C的电荷量均变为Q;C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的总电荷量,C、B的电荷量均为(Q﹣Q)=﹣Q.则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Q):|﹣Q|=2:1.答:(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3;(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1.【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接触带电的原则,以及掌握电荷量的正负值.16.有一带电量q=﹣3×10﹣6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从B点移到C点时电场力做功9×10﹣4J.问:(1)AB、BC、CA间电势差各为多少?(2)如以B点为零电热,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差;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1)负电荷从A移到B点的过程,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B点的电势低于C点的电势.根据电势差公式U=,分别求出A、B间与B、C间的电势差,再求出A、C间的电势差.(2)根据电势差U AB=φA﹣φB,U BC=φB﹣φC,分别求出A、C的电势.【解答】解:(1)负电荷从A移到B点的过程,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可见负电荷从电势高处移至电势低处.即φA>φBAB间的电势差:U AB==V=200V负电荷从B移至C,电场力做正功,可见负电荷从电势低处移至电势高处,即φC>φBBC间的电势差:U BC=﹣=V=﹣300VAC间的电势差:U AC=φA﹣φC=φA﹣φB+φB﹣φC=U AB+U BC=﹣100V(2)因B点为0电势点,根据电势差公式U AB=φA﹣φB,U BC=φB﹣φC,则得:φA=U AB=200VφC=U CB=﹣U BC=300V答:(1)AB、BC、CA间电势差各为200V,﹣300V,﹣100V.(2)如以B点为零电热,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200V,300V.【点评】本题要注意运用公式U=求解电势差时,公式U中U、W、q三个量可都代入符号,根据求出的电势差U的正负,判断两点间电势的高低.17.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m的点电荷A、B,A带电荷量+Q,B带电荷量﹣9Q.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恰好使三个点电荷处于平衡状态,问:C应带什么性质的电荷?应放于何处?所带电荷量为多少?【考点】库仑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A、B、C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对电荷受力分析,每个电荷都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根据库仑定律可分别对任意两球进行分析列出平衡方程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A、B、C三个电荷要平衡,必须三个电荷的一条直线,外侧二个电荷相互排斥,中间电荷吸引外侧两个电荷,所以外侧两个电荷距离大,要平衡中间电荷的拉力,必须外侧电荷电量大,中间电荷电量小,所以C必须为负电,在A的左侧.设C所在位置与A的距离为r,则C所在位置与B的距离为L+r,要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对C的电场力大小等于B对C的电场力大小,设C的电量为q.则有: =解得:r=0.2m.对点电荷A,其受力也平衡,则=解得:q=Q.答:C带负电,放在A的左边0.2m处,带电荷量为﹣Q.【点评】我们可以去尝试假设C带正电或负电,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能不能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不行再继续判断.18.如图A为粒子源,在A和极板B间的加速电压为U1,在两水平放置的平行带电板C、D 间的电压为U2,现设有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质子初速度为零,从A被加速电压U1加速后水平进入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平行带电板的极板的长度为L,两板间的距离为d,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求:(1)带电粒子在射出B板时的速度;(2)带电粒子在C、D极板间运动的时间;(3)带电粒子飞出C、D电场时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的位移y.。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陕西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定时训练试题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二周定时训练化学试卷一、判断正误1.(3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判断对错)2.(3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判断对错)3.(3分)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判断对错)4.(3分)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判断对错)5.(3分)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判断对错)6.(3分)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属于吸热反应..(判断对错)二、选择题7.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则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2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10.(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够发生11.下列反应符合如图图示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2.已知化学键数据如表: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化学键H﹣H Cl﹣Cl H﹣Cl生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kJ•mol﹣1)436 243 431A.H2(g)+Cl2(g)═HCl(g)△H=﹣91.5 kJ•mol﹣1B.H2(g)+Cl2(g)═2HCl(g)△H=﹣183 kJ•mol﹣1C.H2(g)+Cl2(g)═HCl(g)△H=+91.5 kJ•mol﹣1D.2HCl(g)═H2(g)+Cl2(g)△H=+183 kJ•mol﹣113.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14.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 H2SO4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g.(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序号).名称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烧杯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仪器序号 a b c d e f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57.3kJ/mol):.(2)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实验次数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2SO4NaOH 平均值1 26.2 26.026.1 30.12 27.0 27.427.2 33.33 25.9 25.925.9 29.84 26.4 26.226.3 30.4②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15.(14分)(2009•辽宁)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理由是;(2)图中△H=kJ•mol﹣1;(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4)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mol•L﹣1•min﹣1,则υ(O2)=mol•L﹣1•min ﹣1、υ(SO﹣1•min﹣1;3)=mol•L(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要求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二周定时训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判断正误1.(3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判断对错)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依据化学反应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答:解:化学反应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所以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判断,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3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判断对错)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热量变化,另外还有光能、电能等等.解答: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主要是热量变化,还有热能、光能、电能等等,故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题目难度不大.3.(3分)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判断对错)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放热反应一般在加热条件能发生.解答:解:放热反应一般在加热条件能发生,例如燃烧反应,故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题目难度不大.4.(3分)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判断对错)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过程中有热能变化,故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5.(3分)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判断对错)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水蒸气变化为液态水不是化学反应;解答:解:水蒸气变化为液态水不是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能量变化,故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焓变分析,主要是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6.(3分)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属于吸热反应.错误.(判断对错)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所有的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常见的一些放热过程:浓硫酸稀释、固体烧碱溶于水.常见的吸热反应为: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等,常见的一些吸热过程:铵盐溶于水.解答:解: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但其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是吸热反应,是吸热的物理过程,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放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二、选择题7.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则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据此计算.解答:解: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令N≡N的键能为x,对于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x+3×436kJ/mol﹣2×3×391kJ/mol=﹣92.4kJ/mol解得:x=945.6 kJ/mol故选B.点评: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掌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关键.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2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 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即为: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及热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即可解答,较简单.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分析能量变化黑球代表氧原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判断;B、依据A计算的焓变判断反应能量变化,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才能反应;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解答:解: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中数据可得反应物键的断裂吸收(946+498)=1444kJ/mol的能量,生成物键的形成放出2×632=1264 kJ/mol的能量,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需要放电条件,故C错误;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和判断,反应的焓变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够发生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有的放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发生;B.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不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前后的能量差值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有的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能发生.解答:解:A.有的放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故A正确;B.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故B错误;C.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如碳能与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吸热反应的含义的理解,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反之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属于教材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1.下列反应符合如图图示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解:根据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表示吸热反应.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正确;C、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2.已知化学键数据如表: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化学键H﹣H Cl﹣Cl H﹣Cl生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kJ•mol﹣1)436 243 431A.H2(g)+Cl2(g)═HCl(g)△H=﹣91.5 kJ•mol﹣1B.H2(g)+Cl2(g)═2HCl(g)△H=﹣183 kJ•mol﹣1C.H2(g)+Cl2(g)═HCl(g)△H=+91.5 kJ•mol﹣1D.2HCl(g)═H2(g)+Cl2(g)△H=+183 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3)△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对于同一反应来说,计量系数不同,△H不同;反应的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解答:解:A.H2(g)+Cl2(g)=HCl(g);△H=×436kJ•mol﹣1+×243 kJ•mol﹣1﹣431kJ•mol﹣1=﹣91.5kJ•mol﹣1,故A正确;B.H2(g)+Cl2(g)=2HCl(g);△H=436kJ•mol﹣1+243 kJ•mol﹣1﹣(2×431)kJ•mol﹣1=﹣183 kJ•mol﹣1,故B正确;C.氢气和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2HCl(g)=H2(g)+Cl2(g);△H=(2×431)kJ•mol﹣1﹣(436kJ•mol﹣1+243 kJ•mol﹣1)△H=+183 kJ/mol,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注意反应热的数值与符号,题目难度不大.13.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代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计算热量即可解答.解答:解: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2H2(g)+O2(g)=2H2O(l)△H=﹣571.6kJ•mol﹣1,2 571.6kJx 285.8x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1 890kJy 890ykJ则,解得x=1.25mol,y=3.75mol,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5mol:3.75mol=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列方程组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14.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 H2SO4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5.0g.(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序号)abe.名称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烧杯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仪器序号 a b c d e f 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57.3kJ/mol):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kJ/mol.(2)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实验次数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2SO4NaOH 平均值1 26.2 26.026.1 30.12 27.0 27.427.2 33.33 25.9 25.925.9 29.84 26.4 26.226.3 30.4②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53.5 kJ/mol(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cd.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Ⅰ、(1)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但是没有245mL的容量瓶;(2)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吸水性,所以要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Ⅱ、(1)根据中和热的概念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②先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kJ/mol计算出反应热;③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解答:解:Ⅰ、(1)需要称量NaOH固体m=nM=cVM=0.5mol/L×0.25L×40g/mol=5.0g,故答案为:5.0;(2)氢氧化钠要在称量瓶或者小烧杯中称量,所用的仪器有天平、烧杯和药匙,故答案为:abe;Ⅱ、(1)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若中和热为57.3kJ/mol,则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kJ/mol,故答案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kJ/mol;(3)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第3组数据误差较大,舍去,温度差平均值==4.0℃,故答案为:4.0;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3.5 kJ/mol,故答案为:﹣53.5kJ/mol;③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则大于57.3kJ/mol,故b错误;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把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15.(14分)(2009•辽宁)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无.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降低,理由是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2)图中△H=﹣198kJ•mol﹣1;(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4)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mol•L﹣1•min﹣1,则υ(O2)=0.025mol•L﹣1•min﹣1、υ(SO﹣1•min﹣1;3)=0.05mol•L(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1185 KJ•mol﹣1(要求计算过程).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的生成物总能量,B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通过参与反应过程,降低活化能实现;(2)根据参加反应S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对应的△H之比;(3)依据催化剂的循环机理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4)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计算得到5;(5)依据燃烧热的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解答:解:(1)因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为活化能,反应热可表示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通过参与反应过程,降低活化能实现,故答案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无;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2)因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H=﹣99kJ•mol﹣1,图象中的能量变化是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所以2molSO2(g)氧化为2molSO3的△H=﹣198kJ•mol﹣1,则2SO2(g)+O2(g)=2SO3(g)△H=﹣198KJ•mol﹣1,故答案为:﹣198;(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V2O5=SO3+2VO2;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依据化合价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VO2+O2=2V2O5,故答案为: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v(SO2):v(O2):v(SO3)=2:1:2,反应速率υ(SO2)为0.05mol•L﹣1•min﹣1,依据比例计算得到v(O2)=0.025mol/L•min;v(SO3)=0.05mol•L﹣1•min﹣1,故答案为:0.025;0.05;(5)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①S(s)+O2(g)=SO2(g)△H1=﹣296 KJ•mol﹣1,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H=﹣99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②SO2(g)+1/2O2(g)⇌SO3(g)△H2=﹣99 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③S(s)+O2(g)=SO3(g)△H=(△H1+△H2)KJ/mol;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③×3得到:3 S(s)+9/2O2(g)=3SO3(g)△H=3(△H1+△H2)=﹣1185 KJ•mol﹣1,故答案为:﹣1185 KJ•mol﹣1.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判断,催化剂的作用原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的概念应用,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3.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则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4.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C.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D.C8H18(1)+O2(g)═8CO2(g)+9H2O(1)△H=﹣48.40kJ•mol﹣15.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488.3 kJ/mol B.+488.3 kJ/molC.﹣191 kJ/mol D.+191 kJ/mol6.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7.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为:xA2+yB2⇌2C,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A.2和3 B.1和3 C.3和2 D.3和18.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9.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10.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32 mol•L﹣1•s﹣1B.0.16 mol•L﹣1•s﹣1C.1.6 mol•L﹣1•s﹣1D.0.8 mol•L﹣1•s﹣1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1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1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O(l)═2H2(g)+O2(g)△H=+571.6 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 ﹣1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1D.己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14.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A.CO2(g)+Ca(OH)2=CaCO3↓+H2O B.H2+I2⇌2HIC.NaCl+AgNO3=AgCl↓+NaNO3D.N2+3H2⇌2NH315.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16.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17.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 C.D.18.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和3.0μmol/L﹣1二.填空题(共4道题40分)19.(10分)(2015秋•泾阳县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2SO4NaOH平均值1 26.2 26.0 26.1 30.12 27.0 27.4 27.2 33.33 25.9 25.9 25.9 29.84 26.4 26.2 26.3 30.4①请填写下表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取小数点后一位).20.(10分)(2015秋•泾阳县校级月考)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s)和H2O(l);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在101 kPa时,1.00 g C6H6(l)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1.8 kJ的热量,C6H6的燃烧热为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57.3kJ/mol):.22.(10分)(2013春•东城区期末)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加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镁片产生气体有快有慢:;(4)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5)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类似现象:.三.计算题(6分)23.2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 6mol H22min时测得N2反应速率为0.2mol/L mim﹣1求2min时H2的转化率为多少.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和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有的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B、有的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就可以发生;C、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来回答.【解答】解:A、有的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如Fe+S FeS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有的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就可以发生,有的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如Fe+S FeS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如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如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较简单.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知识来回答.【解答】解: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错误;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错误;C.石灰石高温煅烧是一个吸热过程,故C错误;D.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题目难度不大.3.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则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据此计算.【解答】解: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令N≡N的键能为x,对于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x+3×436kJ/mol﹣2×3×391kJ/mol=﹣92.4kJ/mol解得:x=945.6 kJ/mol故选B.【点评】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掌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关键.4.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 l﹣1C.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D.C8H18(1)+O2(g)═8CO2(g)+9H2O(1)△H=﹣48.40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1g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掌握方法是关键,题目较简单.5.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488.3 kJ/mol B.+488.3 kJ/molC.﹣191 kJ/mol D.+191 kJ/mol【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1)的反应热.【解答】解:25℃、101kPa下,H2(g)、C(s)和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1、393.5kJ•mol﹣1和870.3kJ•mol﹣1,则H2(g)+O2(g)=H2O(l)△H=﹣285.8kJ•mol﹣1①,C(s)+O2(g)=CO2(g)△H=﹣393.5kJ•mol﹣1②,CH3COOH(l)+2O2(g)=2CO2(g)+2H2O(l)△H=﹣870.3kJ•mol﹣1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1),其反应热为2×(﹣285.8kJ•mol﹣1)+2×(﹣393.5kJ•mol﹣1)+870.3kJ•mol﹣1=﹣488.3KJ•mol ﹣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6.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吸收b kJ热量,应生成2molAB,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热△H=+(a﹣b)kJ•mol﹣1,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为高频考点,注意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题目较简单.7.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为:xA2+yB2⇌2C,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A.2和3 B.1和3 C.3和2 D.3和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y的值即可,以此来解答.【解答】解: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解得x=1,,解得y=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则①=0.45;②=0.2;③=0.2;④=0.225,则反应速率为④<③=②<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及比值法比较反应速率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9.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过量稀盐酸,Al完全反应,不改变温度、接触面积、盐酸的浓度等,则不影响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改变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变化,故A不选;B.改变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变化,故B不选;C.改变温度,反应速率变化,故C不选;D.加少量Na2S04固体,对反应无影响,则Al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温度、浓度、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意反应的实质,题目难度不大.10.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32 mol•L﹣1•s﹣1B.0.16 mol•L﹣1•s﹣1C.1.6 mol•L﹣1•s﹣1D.0.8 mol•L﹣1•s﹣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计算氨气浓度变化量,根据v=计算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解答】解: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氨气浓度变化量为(4mol ﹣2.4mol)÷2L=0.8mol/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6mol/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比较基础,常用方法有定义法与化学计量数比值法,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计方法.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图象的曲线变化判断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0.079mol/(L•s),故A 错误;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395mol/L,故B错误;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故C正确;D.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3min时,△n(X)=0.79mol,△n(Y)=0.79mol,△n(Z)=1.58mol,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图象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曲线,把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1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解答】解:A.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自反应开始SO3和NO的体积比始终为1:1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C错误;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均表示逆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消耗1molNO2时反应到达平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平衡,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1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O(l)═2H2(g)+O2(g)△H=+571.6 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 l ﹣1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1D.己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反应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D、一氧化碳燃烧放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小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已知2H2O(l)═2H2(g)+O2(g)△H=+571.6 kJ•mol﹣1,2H2(g)+O2(g)═2H2O(l)△H=﹣571.6 kJ•mol﹣1,1mol氢气燃烧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故A正确;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反应吸热,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则金刚石比石墨活泼,故B错误;C、含20.0g NaOH物质的量为0.5mol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1mol 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放热57.4KJ,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放热小于57.4kJ,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 (aq)+H2O(l)△H>﹣57.4 kJ•mol﹣1,故C错误;D、一氧化碳燃烧放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小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焓变为负值则△H1<△H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应用,注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题目难度中等.14.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A.CO2(g)+Ca(OH)2=CaCO3↓+H2O B.H2+I2⇌2HIC.NaCl+AgNO3=AgCl↓+NaNO3D.N2+3H2⇌2NH3【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压强的改变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基本无影响,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反应A、B、D中都有气体参与,只有反应C中无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压强对此反应无影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特别压强只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比较容易.15.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代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计算热量即可解答.【解答】解: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2H2(g)+O2(g)=2H2O(l)△H=﹣571.6kJ•mol﹣1,2 571.6kJx 285.8x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1 890kJy 890ykJ则,解得x=1.25mol,y=3.75mol,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5mol:3.75mol=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列方程组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6.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考点】清洁能源.【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氢能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为二次能源.【解答】解: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工业上生产氢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水电解制氢、煤炭气化制氢、重油及天然气水蒸气催化转化制氢等.所以原料来源广,其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但开发利用的制备工艺较复杂,储运不方便,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能源氢能的开发利用的优缺点,明确信息与所需知识的关系来解答,较简单.17.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 C.D.【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分析】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 (△H>0)②X→C(△H<0)可以看出,A+B→C(△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A+B→X (△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图象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为图象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判断.18.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和3.0μmol/L﹣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v=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速率降为原来的一半.据此计算.【解答】解: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所以4~8 min期间,反应速率为=2.5μ mol/(L•min).由图可知,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min浓度变化为5μ 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μ mol/L.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μ mol/L﹣5μ mol/L﹣2.5μ mol/L=2.5μ mol/L.故选:B.【点评】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图中浓度变化判断相同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4道题40分)19.(10分)(2015秋•泾阳县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2SO4NaOH平均值1 26.2 26.0 26.1 30.12 27.0 27.4 27.2 33.33 25.9 25.9 25.9 29.84 26.4 26.2 26.3 30.4①请填写下表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53.5kJ/mol (取小数点后一位).【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3)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4)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②先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kJ/mol计算出反应热.【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3)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4)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第2组舍去,温度差平均值==4.0℃,故答案为:4.0;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3.5kJ/mol,故答案为:﹣53.5kJ/mol.【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20.(10分)(2015秋•泾阳县校级月考)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s)和H2O(l);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g)+2H2O(l);△H=﹣1427.2kJ/mol(2)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在101 kPa时,1.00 g C6H6(l)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1.8 kJ的热量,C6H6的燃烧热为3260.4 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l)+O2(g)═6CO2(g)+3H2O(l)△H=﹣3260.4 kJ/mol(4)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57.3kJ/mol):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