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chap7
7-1化工原理第七章
7.1.1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制取液体产品 。(如:制取盐酸) (4)净化工业放空尾气。(如:除去工业尾气中 H2S)
燃煤锅炉废气的处理流程
吸 收 塔 实 物 图
7.1.2 吸收过程的分类
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在吸收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不发生化学
反应,称为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如果在吸收过程中,溶质与溶剂发生 化学反应,则此吸收操作称为化学吸收。
2、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单组分吸收】在吸收过程中,若混合气体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
一个组分被吸收,其余组分可认为不溶于吸收剂,
则称之为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如果混合气体中有两个或多个组分
进入液相,则称为多组分吸收。
3、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等温吸收】气体溶于液体中时常伴随热效应,若
热效应很小,或被吸收的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很低
板式塔
【特点】气、液 两相浓度不能连
续变化。
【 特点 】气液两相浓度
塔 设 备 中 的 连 续 接 触 式
可以连续变化。
填料塔
湿壁塔
生产上,为满足不同要求,吸收流程往往多种多样,从
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向上可分为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
(a)气、液串联(逆流)
(b)气体串联、液体并联(逆流)
图 7-2 多塔吸收流程
小于0.1时,吸收称为低浓度吸收。
7.1.3 吸收设备与流程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设备是塔设备,按气、液 两相在塔中的接触方式不同分为两大类: ①逐级接触式;
②连续接触式。
【说明】在工业上,两种不同接触方式的传质设备不仅用于
气体吸收,同样也可用于液体精馏、萃取等其他传质单元操 作。
大学化学《化工原理 蒸发》课件
pm p p p gL / 2
p:液面上的压强; L:加热管底部以上液层高; ρ:液体的平均密度。
§7.2 单效蒸发
14
=t( pp) t( p)
3. 管道流体阻力产生压降的影响
p < p′ 二次蒸汽饱和温度↓
⊿'''=1℃ (三)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生产能力: 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量, 即蒸发量 kg/h 大小取决于传热速率 Q
(1)循环速度较低,管内流速<0.5m/s;
(2)溶液粘度大、沸点高,有效温差小。
(3)设备的清洗和维修也不够方便。 应用广泛,适用于处理量大、结垢不严重的物系。
§7.4 蒸发设备
2. 悬筐式蒸发器(自然循环型)
优点:加热室可由顶部取出进行 清洗、检修或更换, 而且热损失也较小。
适用于易结晶或结垢溶液的蒸发
23
二、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的比较
多效蒸发单位生蒸汽消耗量D/W比单效蒸发小,
操作费比单效蒸发小; 注意:
操作费减小的幅度并不与效数成正比,
效数越多,操作费减小的幅度成下降趋势。
多效蒸发生产能力比单效蒸发小, 生产强度比单效蒸发小,
设备费比单效蒸发大。
效数越多,设备费增大的幅度越大。
§7.3 多效蒸发
§7.4 蒸发设备
34
缺点:
❖液柱静压头效应引起的温度差损失较大,要求 加热蒸汽有较高的压力。
❖设备庞大,消耗的材料多,需要高大的厂房。
4. 强制循环蒸发器
循环速度的大小可通过泵的流量调节来控制, 一般在2.5m/s以上。 适宜蒸发粘度大、易结晶和结垢的物料。 能耗大。
§7.4 蒸发设备
35
(二)单程型蒸发器
化工原理第七章章末复习总结
一、概述
(1)热传导干燥法 (2)对流传热干燥法 (3)红外线辐射干燥法 (4)微波加热干燥法 (5)冷冻干燥法 二、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1、湿空气的性质 (1)水汽分压 p v 对于湿空气有:p p p (2)相对湿度φ
pv py
pv ps
第七章 干燥
一、概述
1.干燥的原理及目的
原理:气体以对流方式向固体物料传热,使湿份汽化;在 分压差的作用下,湿份由物料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并 被气流带走。 目的:使物料便于运输、加工处理、储藏和使用。
2.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
(1)机械去湿法:利用沉降、过滤或者离心分离机等机械 分离法,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分。 (2)加热去湿法:对湿物料加热,使其所含的湿分汽化, 并及时移走所生成的蒸汽。 3.湿物料的干燥方法
三、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1 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湿基含水量
(2)干基含水量 2.物料衡算
X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kg水分 kg干料 湿物料绝干物料的质量
w
湿物料中水份的质量 kg水分 kg湿料 湿物料的总质量
Lc L1 (1 1 ) L2 (1 2 )
(一)自由水与平衡水 X* 物料的含水量大于平衡含水量 的那一部分水称为自由水 分。自由水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可除去。
四、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率
(二)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结合水指借化学和物理学力与固体相结合的水分。非结合水是 指机械的附着于固体表面或颗粒堆层中的大空隙中的水分。 是表观的平衡蒸汽压不同。 自由水指所有能够被指定状态 的空气带走的水分。平衡水是指在指定空气条件下不能被干 燥依然存在于物料之中的一部分结合水。两者与空气的状态 和物料性质有关。
化工原理英文教材-传质与分离部分chapter7
6
3. Thermodynamic relationships
1)Equilibrium ratio ( or equilibrium constant or K
yA KA xA
Where KA=Equilibrium ratio KA AB yA=mole fraction of component A in vapor KB xA= mole fraction of component A in liquid
Chapter 7 Equilibrium rela
1
1. Phase Rule
•F =
C–Φ+2 F =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or variance C= number of components Φ= number of phases 2 —— onl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ay affect th e.g.: In systems of two components, C=2;Φ=2; therefore, F = 2 - 2 + 2 = 2
The above equations can be rearranged give
(重新整理)
to
16
AB x A yA 1 ( AB 1) x A
Let xA=x;yA=y:
Phase equilibrium equation:
x y 1 ( 1) x
The above equation is used to express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onent A in the vapor as a function of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liquid and relative volatility.表示在总压一定时,气液平衡时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七章)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七章)第7章 吸收7-1.g 100水中溶解31gNH ,从手册查得C 200时3NH 的平衡分压为86.6Pa 9,在此浓度以内服从亨利定律。
试求溶解度系数H (单位为13kPa m kmol --⋅⋅)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力为kPa 100。
(答:13kPa m 0.59kmol --⋅⋅=H , 0.943m =)解:3m kmol 582.01000101171-⋅==c , 31m Pa mol 59.09866.0582.0--⋅⋅===Pe c H ,0099.03.1011007604.7==e y ,0105.018100171171=+=x ,943.00105.00099.0===x y m e 。
7-2.C 10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表达式x p 6*10313.3⨯=,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kPa 101时,每3m 水中可溶解多少g 氧?(答:3m g 4.11-⋅ ,或3m 0.35mol -⋅ )解:kPa 3.213.10121.0=⨯=Pe ,6661042.610313.33.2110313.3-⨯=⨯=⨯=Pe x ,36m g 4.11100018321042.6--⋅=⨯⨯⨯=c 。
7-3.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 3NH ,进入常压吸收塔的气体含3NH 体积分数为%6,吸收后气体含3NH 体积分数为%4.0,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13kmol kmol 012.0-⋅NH 水。
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X Y 52.2=*。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处气相推动力各气相2SO 平衡分压kPa /91.7 60.3 28.8 16.7 10.5 4.8 1.570.63( 答:00206.0,h kg 3012011=⋅=-x L )解:099.009.0109.01111=-=-=y y Y , 00495.0099.0)95.01()1(12=⨯-=-=Y Y η,1h kmol 6.36)09.01(3032734.221000-⋅=-⨯=V ,进吸收塔2SO 的分压kPa 12.909.03.1013.1011=⨯==y P ,由平衡关系内插得溶液平衡浓度为()O H 100kg kgSO2877.02-1⋅,换算为摩尔比3,11047.218/10064/877.0-⨯==ex , 1.3800247.000495.0099.0,121min=-=-=⎪⎭⎫ ⎝⎛e x Y Y V L ,69.451.382.12.1min=⨯=⎪⎭⎫⎝⎛=V L V L ,11minmin h kg 25100h mol 5.13941.386.36--⋅=⋅=⨯=⎪⎭⎫⎝⎛=V L V L ,1min h kg 30120251002.12.1-⋅=⨯==L L ,121x Y Y V L -=⇒32111006.269.4500495.0099.0-⨯=-=-=VL Y Y x 。
化工原理-7传质PPT课件
1.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定义式
wA
mA m
混合物的总质量分数
N
wi 1
i 1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2.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定义式
xA
nA n
液相
yA
nA n
气相
混合物的总摩尔分数
N
xi 1
i 1
N
yi 1
i1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由质量分数 求摩尔分数
xA
wA / M A
一、分子扩散现象与费克定律
1.分子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
现象—分子传质。
❖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 ❖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
播放动画31:分子扩散现象
一、分子扩散现象与费克定律
2.费克(Fick)定律
描述分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定律—费克第一定律。
及
边界条件
(1) z = z1 cA = cA1 ( pA= pA1 ) (2) z = z2 c A= cA2 ( pA= pA2 )
一组分通过另一 停滞组分的扩散
二、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求解可得
NA
Dc
AB 总
z
ln
c
总
cA2
c
总
c A1
或
NA
Dp
AB 总
RTz
ln
p
总
p
总
pA2 p A1
二、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简单分子的扩散体积
v
/(cm3/mol)
7.07
物质
CO
v /(cm3/mol)
化工原理课件第七章
7.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述
§7.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述
§7.1. 概述
一.
1.
传质过程
单相传质过程 在气相或液相中的物质传递
z
推动力:浓度差 ∆Ci 宏观上 — 分子或流体质点由于浓度的不同引起的迁移; 微观上 — 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扩散; 热力学基础 — 熵增加过程为自发过程。
z
平衡:体系内浓度均匀
2.
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对于很稀的非电解质溶液,有半经验式:(P14 页 7-43 式) D~溶质的体积、溶剂的粘度及分子量、溶剂的缔合参数、T 有关。由于液体压缩性小,故 忽略 P 的影响。
3.
固体中的扩散系数 z 正常扩散(或体积扩散):单相扩散 z 努森扩散:分子在孔道中的碰撞扩散+体积扩散 z 结构扩散:分子在孔道中的碰撞扩散 z 表面扩散:分子在孔道表面上吸附扩散 方程形式(略)
p DP ln B 2 RT Z p B 1 p A1 − p A 2 =1 pB 2 − pB 1
因为:P= pA1+pB1= pA2+pB2 则:pA1- pA2= pB2 -pB1 →
那么:NA=
p DP DP p − p A2 DP p A1 − p A 2 ln B 2 A1 = = (pA1-pA2) RT Z p B 1 p B 2 − p B 1 RT Z p B 2 − p B 1 RT Z p Bm p ln B 2 p B1 DC (CA1–CA2) ZCBm
液相
NA=
z
质量浓度: ci=
mi V ni V
kg/m3 kmol/m3
z
摩尔浓度: Ci = 浓度换算:
z
ρ = m/V = ∑ci ( i =A、B、…) ci = mi/V =aim/V = aiρ Ci=ni/V=xin/V=xiC (C=n/V→混合物的总摩尔浓度,kmol/m3) 对于气体混合物: Ci= ni/V=pi/RT ci= mi/V =Mini/V =Mi pi/RT …… 见 P5 页。
化工原理第7章详解
第二节 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6.1.2.相组成表示法
1.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 质量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 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
wA
=
mA m
摩尔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占混合物总摩尔数的分率。
气相: 液相:
yA
=
nA n
xA
=
nA n
yA + yB + ⋅⋅⋅yN = 1
xA + xB + ⋅⋅⋅xN = 1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第九章 蒸馏
第十章 简单的介绍干燥
课程实习 停课进行课程设计 期末复习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重点:传质分离方法的选择 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相之间对流传质模型 各种传质机理和传质方式的理解 传质设备的基本类型和性能要求
难点:双膜理论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第一节 概述
• 7.1.1 传质分离方法
依据分离原理不同,传质分为两种
平衡分离
速率分离
平衡分离过程系借助分离 媒介(如热能、溶剂、吸 附剂等)使均相混合物系 统变为两相体系,再以混 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平衡 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 为依据而实现分离。根据 两相状态的不同,平衡分 离过程可分为如下几类:
速率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 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 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某些 情况下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 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 异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操作。 这类过程的特点是所处理的物 料和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 仅有组成的差别。
平衡分离
(1)气液传质过程 (2)液液传质过程 (3)液固传质过程 (4)气固传质过程
在平衡分离过程中, 组分在两相中的组成关系常用分配 系数(又称相平衡比)来表示,即
化工原理第七章
第7 章 习题解答1.含量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20℃时氨平衡的分压为1.66kPa ,氨水上方的总压强为常压,在此含量下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的密度可近似取1000kg/m 3,试求算亨利系数E 、H 和m 的数值各是多少?解: (1)由 A A Ex p =*可得kPa x p E A A 3.8302.0666.1*===(2) 取1kmol 氨水为基准,其中含0.98kmol 水与0.02kmol 氨,总摩尔体积为 kmol m M M V NH O H /02.098.0332ρ+=氨水的总摩尔浓度为3/6.551702.01898.0100002.098.0132m kmol M M V c NH O H =⨯+⨯=+==ρ 氨的摩尔浓度 A A cx c = 由 Hc pAA=*,可得 )./(667.03.836.55**m kN kmol E c p cx p c H AA A A =====(3)由 822.03.1013.83===P E m 2. 在01.33kPa 、20℃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4.06×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率为0.21,故666101.330.2121.2821.285.24104.0610 4.0610p py kPap x -==⨯====⨯⨯⨯ 在本题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由p EM Hp c EM H ssρρ==⇒=*查附录表1可知,20℃时氧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4.06×106kPa ,因x 值甚小,所以溶液密度可按纯水计算,即取ρ=1000kg/m 3,所以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浓度为*436100021.28 2.9110/4.061018sc p kmol m EM ρ-==⨯=⨯⨯⨯ 则每立方米溶解氧气质量为*3329.31/c g m ⨯=氧气3.一直径为25mm 的萘球悬挂于静止空气中,进行分子扩散。
化工原理 第七章1
21/21
1.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型
DG NA pG pi RTd G
气膜传质系数
DG p NA pG pi RTd G pBm
2. 传质速率方程式
N A kG pG pi
N A k L ci c A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二节 分子传质
8/21
说明:(1)JA 是相对扩散通量 (绝对扩散通量用NA表示) (2)DAB是物性之一
DAB f ( P, T , x)
DAB(气)10-5m2/s DAB(液)10-9m2/s
DAB(固)<10-10m2/s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二节 分子传质
组成
20/21
气膜
pG pi
气相主体 传质方向
或两股直接接触的流体之间
的质量传递。 涡流(脉动)扩散通量:
J AE
总扩散通量:
dcA DE dz
dG z
距离
J AT
dcA D DE dz
△湍流主体区:DED ,分子扩散几乎可以忽略 △层流底层中:DE=0,涡流扩散可以忽略 △在过渡区:DE与D相当 ,两者都不能忽略
J A J B 常数
N 0
NB
B
DAB
dcA dcB DBA dz dz
dcA dc B dz dz
A
NA
D AB DBA D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相界面
等摩尔相互扩散
第二节 分子传质
d cA D dz
13/21
广义费克定律化简为: N A J A
边界条件:
07化工原理第七章习题答案
7-1.100g 水中溶解 0时 1gNH ,从手册查得20C3N H 的平衡分压为986.6Pa ,在此 3 浓度以内服从亨利定律。
试求溶解度系数H (单位为 31kmolmkPa )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力为100kPa 。
(答: 31H,m0.943)0.59kmolmkPa解: 117 3 c0.582kmolm ,1011000 c0.5821m3H0.59molPa ,Pe0.98667.4760y0.0099, e100101.3 117x0.0105,11001718m y 0.0099 e 。
0.943x0.0105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表达式p *x67-2.10C3,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31310平衡分压,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kPa 时,每 3 m 水中可溶解多少g 氧?(答:3 11.4gm ,或 3 0.35molm ) 解:Pe0.21101.321.3kPa ,Pe21.36x6.4210,663.313103.3131066.4210323c11.4gm 。
1810007-3.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NH 3,进入常压吸收塔的气体含NH 3体积分数为6%, 吸收后气体含N H 体积分数为0.4%,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 310.012kmolNH 水。
3kmol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2.52X 。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处气相推动力各为多 少?(答:顶ΔY 0.00402,底0.034ΔY)21y0.06y0.004 12解:Y0.064,Y0.0402,121y10.061y10.00412塔底:Y e 2.52X2.520.0120.03024, 塔顶:Y e 2.52X2.5200,塔顶气相推动力Y0.00402,2塔底气相推动力Y 1YY e 0.0640.030240.034。
1,17-4.用水吸收空气中的甲醇蒸汽,在操作温度300K 下的溶解度系31 H,传质系数211k0.056kmolmhkPa ,2kmolmkPa G21-13k0.075kmolmhkmolm。
(完整版)化工原理-第七章-蒸发
化工原理-第七章-蒸发一.选择题1.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
BA. 生蒸汽;B. 二次蒸汽;C. 额外蒸汽2. 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二次蒸汽的温度。
BA. 等于;B. 高于;C. 低于3. 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
AA. 减压;B. 常压;C. 加压4. 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1kg的加热蒸汽。
CA. 等于;B. 小于;C. 不少于5. 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
A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C. 温度差损失6.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
CA. 传热温度差;B. 加热蒸汽压力;C. 传热系数;D. 传热面积;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蒸发器。
AA. 自然循环;B. 强制循环;C. 膜式8. 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蒸发器。
BA. 列文式;B. 膜式;C. 外加热式;D. 标准式9. 多效蒸发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程度,所以多效蒸发的操作费用是随效数的增加而()。
AA. 减少;B. 增加;C. 不变10. 蒸发装置中,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
BA. 越少;B. 越大;C. 不变11.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BA. 完成液的浓度;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C. 生产能力12. 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用增加()换取的。
AA. 传热面积;B. 加热蒸汽压力;C. 传热系数13. 多效蒸发中,由于温度差损失的影响,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越大,分配到每效的有效温度差就()。
AA. 越小;B. 越大;C. 不变14.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的缺点是料液粘度沿流动方向逐效增大,致使后效的传热系数降低。
AA. 并流;B. 逆流;C. 平流15. 对热敏性及易生泡沫的稀溶液的蒸发,宜采用()蒸发器。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下面是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化工原理的定义和基本任务2.化工原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化工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化学平衡和能量平衡1.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和表达式2.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热力学和热力学函数5.熵和化学势的概念和计算第三章:物相平衡1.物质在不同相之间存在的平衡条件2.相平衡的相图和相平衡计算3.蒸馏和萃取等物相平衡的应用第四章:质量平衡和物质迁移1.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程2.质量平衡的应用:反应工艺和物料平衡3.物质迁移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第五章:流体力学1.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3.流体的能量方程和压力损失4.流体的流动和阻力的计算第六章:传递现象1.传递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递现象的数学模型和方程3.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计算第七章:反应工程基础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2.反应速率的测定和表达3.反应工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4.反应器的分析和设计第八章:传热和传质1.传热的基本机制和传热方式2.导热和对流传热的计算3.汽液传质和固液传质的计算第九章:流体传动和流动分布1.流体传动的基本方式和流动性质2.流体传动的计算和分析3.流动分布的原理和应用第十章:分离工程基础1.分离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平衡分离的基本理论和计算3.萃取、吸附和蒸馏等分离工艺的应用第十一章:生化反应工程基础1.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酶反应和微生物反应的基本原理3.生化反应器的分析和设计以上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
中山大学化工原理化工基础_吸收
(7-22)
Kx、Ky与KG、KL的关系
(7-23)
(7-24)
传质速率方程与传质系数的换算
气相
液相
两相气膜
两相液膜
浓度
摩尔分数
与膜系数相对应的吸收速率式
用一相主体与界面的浓度差表示推动力
与总系数对应的速率式
用一相主体的浓度与其平衡浓度之差
表示推动力
传质速率方程与传质系数的换算
气相
液相
两相气膜
《化工原理》---- 第七章:《吸收》
吸收
传质与分离过程
• 传质(质量传递)
势或“推动力”,物质分子或者流体微元的转移----特定组分的定向迁移
生活中的传质:“酒香不怕巷子深”,“佛跳墙”,
炒菜,下雨等
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浓度差 = 推动力
范围:相内传质, 相际传质
生产中的传质
总压P对H影响很小;温度T ,H
易溶气体H>难溶气体H
相平衡常数m=f(物系,T,P)
m=E/P, P
, m
;
T ,m
易溶气体m<难溶气体m
例7-2
例7-2
计算说明,在 5%以内时E 、 m、 H均趋于常数。
气液相平衡关系总结
溶液
定律
公式
理想
溶液
拉乌尔
定律
P P x
实际
溶液
实验
结果
P f ( x)
N A kG ( pAG pA i )
N A k y ( y yi )
k y——以气相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
质分系数,kmol/(m2·s);
各气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10/13
二.解析法
浓度边界层
CA
CA CA
CA CA
图 表面上的边界层
由传质微分方程,求得浓度分布。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11/13
三.类比法
(双 膜 模 型 ) 停 滞 膜 模 型 溶 质 渗 透 模 型 表 面 更 新 模 型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5/13
2、传质理论简介
(1)双膜理论模型
要点: (1) 相界面两侧流体的对流 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界面两 侧的两个停滞膜内,膜内传 质方式为分子扩散。
通过因次分析发现,对流传质中涉及的准数共有以下几个:
Re--------雷诺数 Sc---------施米特(Schmidt)准数, Sc (与传热中的Pr=/a相当) Sh---------谢伍德(Sherwood)准数, (表示分子扩散阻力与对流传质阻力之比,与对流传
D AB
D AB
幻灯片2目录
§7.1 对流传质 一、实验关联法 1、传质理论简介 2、对流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二、解析法 三.类比法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1/13
§7.1 对流传质
对流传质通常指运动流体与界面(固体壁面或流 体界面)间由于涡流或脉动作用所造成的质量传递, 是相际间传质的基础。 对流传质方程: N A k L C1 C 2 kG p1 p2
经推 导, 得 k L 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DL ,
CAi
界面
特点:强调形成稳定浓度梯度的过 渡阶段 缺陷:认为各批旋涡与气相接触的 时间相同
C Ai
相界面
2 3 CA0 1 0
4
c
C A0
微团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距界面距离
9/13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2、传质理论简介
(3)表面更新模型:
7/13
2、传质理论简介
双膜模型缺陷: ①只适用与有固定相界面的情形; ② 由 kL
DL
L
C 知k L D L , 与实际不符 C Bm
③界面阻力不计,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8/13
2、传质理论简介
( 2 )溶质渗透模型:希格比( Higbie ) 1935 年提出,
kL 热中的Nu相当) Sh D AB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3/13
1、对流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GrAB--------格拉晓夫(Grashof)数
GrAB L3 g A L3 g A
2
2
(表示由于密度差所引起的自然对流流动)
通过无因次分析,可得
强制对流传质:
自然对流传质:
Sh f GrAB , Sc
Sh f Re,Sc
对流传质系数的关联式举例: 管内湍流流动传质:见式 (7-60) 流体平行流过平板时的传质: 层流时:见(7-61)
湍流时:见(7-62)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4/13
2、传质理论简介
化工原理
d ( u x ) yx dy d ( c p T ) q y a dy dC A J A, y D AB dy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12/13
几种类比关系: 雷诺类比
8
St St
k 或 8 c p u u
实 验 方 法 边 界 层 分 析 解 传质系数的确定: 解 析 法 边 界 层 积 分 解 类 比 法
传质系数
回忆:牛顿冷却定律q = ( t -tw)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2/13
一、实验关联法 1、对流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传质过程中的重要准数:
柯尔本类比
(Pr1、Sc1)
8 j H St Pr 2 / 3 j D S t Sc 2 / 3
jH、jD 分别为传热、传质因子
jH jD
普兰特类比: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13/13
L
组成
DL
C (C A1 C A2 ) C Bm DL C C Bm
pG pi 气相主体 Ci
传质方
对照对流传质方程,可知:
液相主体
kL
L
G
L 距离
双膜模型
对流传质方程: N A k L C1 C 2 kG p1 p2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du 牛顿粘性定律: dy t 傅立叶定律: q k n dC A 费克定律: J A, z D AB dz
d ( u x ) yx ( E ) 湍流时: dy d ( c p T ) q y (a a E ) dy dC A J A, y ( D AB D AB , E ) dy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组成
pG pi 气相主体 Ci
气膜 液膜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CL z
(2) 相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 即可认为所需的传质推动力 为零,或气液两相在相界面 处达到平衡。
G
L 距离
双膜模型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6/13
2、传质理论简介
气膜 液膜
若为单向扩散,在液相中有: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