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的变化教学资料
建国以来中国的变化
建国以来中国的变化学院:信息班级:电科0801 姓名:*** 学号: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虽然不免遇到挫折,但60年的发展,以及现在取得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中国强大了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纵观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取得的成就历历在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之后,在军事战争上: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等;在军事科技上: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顺利返回地面,尤其是神五、神六等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及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更象征着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在政治地位上: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全国人民渐渐的富裕起来;在体育上:中国运动健儿屡次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中国成功申办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疆土方面: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使中国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顺利收复香港和澳门。
中过的确强大了起来,这种强大展现在发展的各方面,中国人民值得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看中国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方面的提高更是巨大的表现。
在服饰上,建国时期,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因此服装上朴素单调。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改革开放之后,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
中国三十年的变化PPT课件
-
11
-
12
我们的交通多样化
-
13
家电Βιβλιοθήκη 饮食改革开放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 我以前看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 量。在物质层面,如吃穿住行各 一幅春联:上餐下餐餐餐有鱼肉,今天 方面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电视、 明天天天像过年。这幅并不工整规范的 手机几乎每个家庭都已拥有。物 对联反映了那时老百姓希望改善生活的 质产品十分丰富,人们可以在市 朴素愿望。现在经过改革开放,老百姓 场上都能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的生活实实在在地好了,鱼肉早已成为 而以前日常生活用品是要凭票的, 餐桌上的日常菜肴了。 按计划供应,并且数量很少。粮 票、布票、肉票就是那个时代的 产物,那些票证记录着中国物质 匮乏的历史
与此同时,伴随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高技术武器开始列装,装备 初步实现现代化,装备今天的中国军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 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精锐之师。
-
4
2015年9月3日,请你记住!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7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 举行了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今 天北京天气十分晴朗,湛蓝的天 空映衬着几缕白云,阳光撒满大 地,令人心旷神怡
-
8
最初的他们和现在的我们,中国真的焕然一新了。
小时候,我听父辈们说将来现代化的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 时觉得是多么的遥不可及,认为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那时农村还没有通 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我读小学时晚上就是在光线昏暗的煤油灯下复习功课, 真是灯光如豆,时间长了眼睛都受不了。说实在的,我内心当时非常向往城里 的电灯,光线明亮,如同白昼。后来,在80年代后期,家乡终于用上了水电, 全村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像过年过节一样。现在农村的楼房越来越多,也越来 越漂亮,有的地方居住的环境与条件让城里人羡慕不已。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的变化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大国。
二、改善民生:中国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70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社会福利事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中国还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解决了几亿人口的贫困问题。
三、科技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四、农村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繁荣。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金融支持等,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在70年的发展中,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国在经济、民生、科技和国际事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变化。
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大幅提升。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并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变化的素材
【反映新我国成立后发生变化的素材】一、新我国成立后的政治变革新我国成立后,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政治改革,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政治体制。
新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变革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的生活状态不断涌现,如都市化进程、大规模城乡转移、新型消费模式等,这些都将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艺创作。
这些变迁为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
三、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在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日益增强,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一种风潮。
新我国成立以来,民族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得到了重新审视和传承。
这些传统文化里的历史、艺术、哲学和传统节日等都成为了文学创作和文化创意的重要素材。
四、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新我国成立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压力。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创作动力。
五、世界互联互通和文化交流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国文化的走出去,也吸引了更多国外文化的介入。
世界各国文化元素的交融,为文学、电影、艺术等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视野和创作素材。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反映新我国成立后发生变化的素材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变化丰富多彩,凸显出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政治变革、经济社会变迁、文化传统复兴、生态环保、国际交流等方方面面都为文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未来的文学、电影、音乐、绘画等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反映新我国的成就和变化的作品。
我们对这些变化有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建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建国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建立教育体系(1949-1978)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政府着重发展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还建立了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在这一时期,教育投入较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但对于保障人民基本教育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改革开放与教育现代化(1978-200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提升与多元发展(2000-2010)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新任务。
政府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更加均衡。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与国际接轨,引进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四、全面发展与改革创新(2010至今)当前,中国教育正朝着全面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方向前进。
政府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改革继续深化,包括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
此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教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初步建立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与教育现代化、质量提升与多元发展以及全面发展与改革创新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亮点,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期待中国教育能够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建国60周年看新中国的变化(形策课)
从建国60周年看新中国的变化建国60年来,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名符其实成为“世界工厂”。
从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始,1992年从沿海城市到边境城市,再到15个内陆省会城市全面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格局形成。
随着经济对外开放推进,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增长1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利用外贸规模质量也大提高,2008年全年吸收外资超过9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加,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
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4万亿美元,位世界首位。
建国六十年来,用不变价汇率计算,中国经济从1950年197亿美元到2007年3.3万亿美元,增长167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13年就跨越10万亿元台阶,国家实力显著增强。
在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整政策指引下,农业基础产业大发展,袁隆平和他的超级水稻亩产超800公斤,引起世界关注;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和能源工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激光技术、以及核发电、风力水力发电、太阳能等进入应用领域,改造了传统工业产业。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疆铁路和青藏铁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贯通全国“西气东输工程”,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的核电工程,还有涵盖江湖治理改造、海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创建、城市改造、能源建设各个板块,这些建设项目,都有重大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史册。
伟大的中国:建国以来的重大变革
伟大的中国:建国以来的重大变革引言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阐述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变革,以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此后,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 1997年,香港回归,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4. 1999年,澳门回归,进一步完善了“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5.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 1978年,农村改革启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1980年代初,设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外资,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3. 1990年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采取有效措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5. 2013年,设立自贸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科技教育的突破与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1.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 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推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
3. 2010年代,启动“双一流”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
4. 2020年,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样本返回。
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V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V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变化的简要概括:一、政治变化1.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开启了新时代。
2.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制度,国有化和集体化改革的推进行程一路砥砺前行,把我国从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的状态中走出来。
3. 推进改革开放:1978年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政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进程逐步加速推进。
二、经济变化1. 实行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实行了计划经济。
通过集中计划调拨,掌握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主导权。
2.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开放市场,进一步发展乡村的内部要素,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国家经济管理体系的市场经济。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秩序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员,开了一个国际市场的大门。
三、社会变化1. 基础设施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了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发展铁路、航空、公路、电网、通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建设。
2. 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新中国教育机构统一标准化建设,改进教育体制,发展初等教育,发扬中等教育,建设大学、学院,已开始日臻完善。
3. 建设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体系:新中国开展了关于医疗卫生的重大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并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
四、文化变化1. 推动文化现代化和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文艺把美好事物、应用技术方面逐渐融入其实践中,朝着社会主义建立的方向发展。
2. 普及文化教育:新中国大力普及文化教育,进行文艺研究,发表工作标准和艺术研究,为文化批评奠定了基础。
统观中国7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雨,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建国60周年祖国变化讲稿
建国60周年祖国变化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的思考和感慨。
回想起60年前的那一天,我们的祖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富强昌盛的道路。
60年来,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拥有近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我们祖国变化的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经济发展。
60年来,我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强国。
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现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我们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科技产品,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水平。
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国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追逐合作的伙伴和重要经济合作伙伴。
其次,教育事业。
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我们建立了全民教育体系,积极推行教育公平政策,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的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不仅在国内发展,还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我们的科研实力也大幅提升,许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者,社会事业的进步。
60年来,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基本保障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60年来,我们的国家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我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一系列解决发展问题的倡议和方案。
我们推动合作共赢,努力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同学们,6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变革
第一节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历史教材的建设也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留下一条曲折的发展轨迹。
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奠基和在曲折中前进阶段(1949-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由于来不及编写新的历史教材,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历史课程除了采用部分改编的老解放区教材外,还选用了一些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材,世界史则以苏联教材为蓝本。
新中国教材编写走向正轨,实际上是在1953年以后。
1953年5月,毛泽东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示:“所谓教学改革,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应该改编教材,编辑教学法。
”“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
”根据这个指示,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准备十二年制的中小学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
195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开始筹备十二年制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经过三年时间,这套历史教材于1956年秋编成,并在全国中小学系统使用。
这是新中国第一套较好的历史教材。
此套教材的编者及时地采用了历史科学的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地表现在对中国近代经济情况的叙述上。
过去,我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是比较少的,因而在普通课本中对这方面的叙述也很少。
现在,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也刚才开始,研究成果还不多,编者也尽可能地采用到课本中来。
把中国近代经济史部分系统地叙述在课本中,给予了比过去中学中国近代史课本更多的篇幅。
至于有些具体材料不可能全罗列在课本中,也经过精心地选择写在了课本的“教学参考书”中。
1961年初,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材初稿完成。
196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出的历史教科书。
这套教科书的编写是在摈弃了1958―1959年史学界“左”的思想影响后编成的。
根据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吴晗等的意见,重新恢复了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可惜的是,这套教材只在北京、天津等部分学校试教。
祖国近年来的变化精品PPT课件
目录
• 前言
•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 2008年奥运会
• 2010年世界博览会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龙号
前言
•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未 复苏,许多的科技还没有追上外国,大 家心里都只是想着如何填饱自己的肚子, 根本没想过怎样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也没有条件去享受。
• 但现在已经不同了,在这六十年间, 中国的各个方面都跃上了一级级台阶把 一只只拦路虎臣服 。你看,中国的大 军这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世界的前头走来。
神舟五号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 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 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 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 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 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 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 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
2008年奥运会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 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
•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 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 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 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 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 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013年9月25日,辽宁舰迎来交接 入列一周年的日子,短短一年的时间,辽宁舰先后完成了 舰载机连续起降、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等试验,以令 世界惊讶的速度稳步推进各项试验和训练。
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就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教育改革成立以来的历程建国初期,中国的教育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教育资源缺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育质量低下。
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各级政府加强教育投入、兴办农村学校、普及义务教育等。
在这些措施的支持下,中国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1970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的教育发展,教育改革也更加深入。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招生制度、教育体制、教育质量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如实行新课程改革、改革高中教育、推行学科教育改革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二、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质量逐渐提高,在国际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2014年,OECD发布了PISA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的表现均超越了大多数的发达国家。
这表明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尽管中国的教育改革继续向前迈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学生就业难度大,大量学生需要逃离校园寻找机会;进入大学的学生数量增加,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下降;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四、未来教育发展的思考未来,中国需要采取更多的教育改革措施,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革。
中国应该进一步实行教育创新,更好地发掘新兴技术的潜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在线教育。
另外,政府还应该聚焦教育为人、智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年级新中国社会变迁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新中国社会变迁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迁。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深入分析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中国成立与社会变迁1. 新中国成立背景介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战乱和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2. 社会生活变迁- 服饰:从中山装、列宁装到西装、休闲装,再到现在的个性化穿着。
- 饮食:从以谷物为主到丰富多样的餐食,快餐、外卖等新兴餐饮方式的普及。
- 交通:从自行车、牛车到汽车、高铁,航空交通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3. 社会制度变革-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课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背景介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 经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提高。
- 科技:我国在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了全民族素质。
3. 学生生活变迁- 教育:从“赤脚医生”到现代化医疗体系的建立,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 娱乐:从简单的文艺演出到多样化的文化消费,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教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教案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教案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要求】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概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教学过程】导入:引用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化了一个圈——”。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又一个“春天”,使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时间:1978年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内容和影响)(板书)这次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板书)(1)改革: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安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的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②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开放:(板书)①开放的历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②对外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作用):(板书)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专题探究:感动不平凡的变化————“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生活用品的变化”、“休闲方式的变化”4、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意义(板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讲述祖国的发展变化
讲述祖国的发展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从被列强欺凌、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贫困到如今成为稳定、繁荣的现代化大国,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代。
从那时起,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和全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努力不断加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并带来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重大进步。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已经从饥荒和贫困的状态中逐渐走出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内企业变得更加负责任和竞争力更强。
外商直接投资、国外技术转让等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快速发展。
在文化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誉。
在科技方面,中国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成为了全球主要科技发展国家之一。
例如,在高速列车、新能源材料和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学成果。
在环保方面,中国也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近年来发起的“绿
色中国”倡议中,着力于大力促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体而言,中国的发展变化是独特的,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在长期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一个变得更加富强和现代化的国家。
建国60周年祖国变化讲稿
建国60周年祖国变化讲稿(1)、绚丽多彩的服饰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xx装。
晚年的孙xx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xx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xx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xx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xx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
xx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xx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xx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xx装,显得庄重、精神。
xx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
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
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新中国小学课程的变化(1949——1965)
小组成员:王喆、张琦、朱佳雯新中国小学课程的变化(1949——1965)一、以俄为师:改造旧教育和学习前苏联阶段(1949--1956)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全国来不及编写统一的教材,而教育的发展又刻不容缓。
根据这种情况,国家不是全盘否定旧中国的教育,而是采取了改革旧课程、继承吸收有用成分的课程改革策略。
“首先开展了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取消了反动课程,进而力求课程内容适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并设法精简不必要的课程与教材”。
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是,“根据共同纲领,以原有的新教育的良好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是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教育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这是由当时国内外环境所决定的。
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我国,迫使我们只有采取“一边倒”政策,向苏联学习。
国内环境:教育刚从旧统治者的封建、买办、法西斯梗桔中解放出来,面临着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重新编写新的课程内容显得紧迫、仓促,为解燃眉之急,国家就采取了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课程再建设新课程的政策。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新教育的3大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新中国对小学课程教学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对国统区正规小学课程体系的改造来进行的,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计划频繁变动,教学大纲和教材旧貌换新颜,整个小学课程体系重新建构。
(一)教学计划的改革这段时期教学计划有: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
这份教学计划具体设置了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图画、音乐等8门课程,《小学教学计划》的颁布对于这一时期小学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尚未改行五年一贯制的“四二制”小学,教育部于1952年2月5日颁发了《“四二”旧制小学暂行教学计划》。
1953年停止推行五年一贯制以后,教育部对1952年颁布的“四二”制教学计划又作了修订,于1953年9月22日颁发《试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主要变动是:①对课程名称的更改,如:把由过去名为“工作”的美术课程改为“美工”,修订后又改为“图画”,包括绘画、剪贴。
九年级思想品德 课题:共和国的巨变---经济-科技、国防、外交、文化、体育课件 鲁教版
H
1
太空活动
H
2
走向太空
H
3
H
4
教育教学目标
• 教育教学目标 :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国主义,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感受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增强民族自尊
心,自信心,自豪感。
•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
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H
10
布置作业
•
一,说一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
• 因有哪些?
•
二,面对我国取得的巨大变化
• 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示?(我们中学生应
• 该这么办?)
H
11
• 1)吃讲营养;
2)穿讲漂亮; 3)
住讲宽敞;
4)行讲方便; 5)用
讲高档; 6)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板
书)
•
总之,我国人民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
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
历史性跨越。(板书)
H
8
课堂活动
• 下面大家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反映我国人 民生活水平高的资料说一说,大家从中进 一步感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
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综合国
力的提高。
•
教学难点: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
学生准备:搜集反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关数据和反应我
• 抚今追昔,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我 们壮志凌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中国的变化
建国以来中国的变化
学院:信息班级:电科0801 姓名:*** 学号:20084836****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虽然不免遇到挫折,但60年的发展,以及现在取得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中国强大了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纵观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取得的成就历历在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之后,在军事战争上: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等;在军事科技上: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顺利返回地面,尤其是神五、神六等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及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更象征着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在政治地位上: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全国人民渐渐的富裕起来;在体育上:中国运动健儿屡次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中国成功申办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疆土方面: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使中国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顺利收复香港和澳门。
中过的确强大了起来,这种强大展现在发展的各方面,中国人民值得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看中国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方面的提高更是巨大的表现。
在服饰上,建国时期,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
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因此服装上朴素单调。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改革开放之后,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度,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剧变化,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成为一种时尚。
在饮食上,建国时期,人们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
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了市场。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在居住条件上,建国时期,人们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住宅面积小,设施简陋,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改革开放前,虽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期的破旧民居。
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
件有了明显改善。
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在交通方面,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电车,汽车比较多见,而小城市,农村等,只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改革开放以前,交通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现代化大都市道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交通工具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还有豪华大巴,双尾巴士等,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等。
人们的交通观念大为改变,假日旅游增多,获得精神上的乐趣。
在教育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教育工作尽管有许多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就全局来讲,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育制度的发展,使孩子们都能够上得起学,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办学条件差,教育乱收费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我国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在医疗方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们都有了一个键强的身体,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使人们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持续增加投入,大力改造既有卫生
防疫体系,同时开展数千个新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医疗监督体系,健全了疾病监测网络和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机制。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此外,商业医疗保险也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险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虽然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各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我们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为中国加油,为祖国而奋斗。